没想到,库克居然搞不定新能源造车这个事儿!在国内新能源造车似乎是有钱,有点技术,能沾上边就能干,所以华为选择造车,小米也宣布造车,贾跃亭的法拉第公司更是宣称未来汽车公司。按理说苹果市值超过2万亿,每年纯利润高达几千亿美元,而且有自己的ios系统,造个车还不是分分钟钟的事儿?可是苹果公司从2013年开始造车被曝光,到了2022年了还没有实现汽车落地。

小米汽车奔腾T77众筹上线,价格不便宜,你们会买吗?

小米汽车奔腾T77众筹上线,价格不便宜,你们会买吗

个人感觉不会,因为我属于那种经济条件比较一般的;对于汽车,我有三不买:1.价格太贵的不买;2.油耗太高的不买;3.新车上市第一年不买。奔腾T77这个车吧,销量一直不是很好;这个车应当说质量还可以,但是品牌影响力这类的软实力还是有些欠缺的。你说的这个众筹的T77我姑且认为他是新车新科技,买这种车最大的问题就是容易被当成小白鼠;老款车的优势是技术成熟稳定,反过来也就是新款最大的问题。

小米的一千亿为什么不拿来研发手机做芯片而是拿来造汽车?

小米的一千亿为什么不拿来研发手机做芯片而是拿来造汽车

其实不难理解,做芯片门槛高(需要技术,需要人才),风险大(可能投了钱最后啥也没研究出来),容易被制裁(研究出先进的东西会被美国和他的一众小弟针对),参考华为。电车主要难点就是电池续航,但是电池厂家很多,电池最近几年突破很大,研发不了可以买,就像小米手机刚出来的套路,自己研发不了就合作研发,合作不了直接买,组装好一套电车,凭借小米的品牌效应,还是有很多人愿意买单的,所以这样看来雷军选择研发电车也就不难理解了。

为什么很多大企业都要进军造车?如何看待小米进军造车的事?

为什么很多大企业都要进军造车如何看待小米进军造车的事

大家好我是朵妞妈妈也是刚入行不久的汽车销售人员,今天我们领导从厂家开会回来,下班例会还在讲这个问题,小米也来造车,好几个行业都进军汽车,所以说老同行竞争激烈新同行又往里挤,倍感压力,让我们都抖起精神把市场做好,把工作认真做好!小米进军造车也是看上了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发展方向就是新能原了,只是现在,新能源电池长久问题和充电问题没得到有效解决!如果这个商业链接好了,很快不久的将来就会新能源遍地跑,这是一块新鲜的肥肉,谁都想分一杯羹,有钱的大企业,不缺的是钱,有钱就要投资挣更多的钱,分析下小米老总还是蛮厉害的。

网友都说小米汽车以后会超越特斯拉,在技术上有实现的可能性吗?

开过Model 3,也开过小鹏和蔚来,内心五味杂陈,至少在2大技术上都不如特斯拉。我认为小米汽车难以在技术超过特斯拉,或许只有比亚迪能在技术上和特斯拉一较高低。很多人对电动车都存在严重的认知错误,认为是个企业都能造出电动车。这样的想法只对了一半,因为造一辆电动车确实没有什么难度,大部分电动车企业都不是在造车,而是在“组装车”。

外观内饰可以找外包公司设计,电池、电控、电机可以直接采购,再找一家代工厂把这些零件组装起来,最后就可以下线售卖啦!好家伙,除了车标是自己设计的,全车上下没有一样技术是自己研发的。你们说,这样造出来的电动车还有难度吗?答案:肯定没有难度。只不过这样的电动车没有任何市场竞争力,更谈不上在电动车领域实现弯道超车,在技术上超越特斯拉就更不可能了。

如果说小米擅长组装手机,我非常相信也能组装出电动车,可是没有核心技术的电动车,别说超越特斯拉了,就连超越小鹏和蔚来都是一个未知数。我知道,肯定有人会提出质疑,认为特斯拉也只是一家组装车企,电机、电池,以及大部分零件都是采购的。特斯拉自从在上海建立超级工厂以后,零部件国产化越来越高了,看上去就是一家组装厂。

但是最核心的“电控”技术,却是自主研发的,而且还申请了大量的技术专利。目前在电控技术上,只有比亚迪在电控技术和特斯拉处在同一水平,蔚来、小鹏等造车新势力都需要继续努力。为什么特斯拉唯独重视“电控技术”呢?主要还是电动车起火事故频发,2020年一共发生过72起新能源汽车起火事故,涉及25个品牌车型,这些新能源车起火事故,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电池热管理系统失控。

电控系统的关键是电池热管理系统,电池热管理系统的难点在于BMS系统。电池热管理系统:电池温度的准确测量和监控,电池组温度过高时的有效散热,低温条件下的快速加热,保证电池组温度场的均匀分布。简单解释一下,就是可以在电池系统工作的时候起到快速散热的作用,从而避免电池过热而出现失控。BMS系统:管理和维护人各个电池单元防止出现过充和过放,从源头上尽最大可能防止电池组出现热失控。

可以很明确地说,BMS系统是电动车时代最重要的系统,保证了电动车的性能和安全,其地位和燃油车时代的发动机一样重要,而且研发难度不低于发动机。目前传统车企在电动车领域虽然还没有发力,但是在电动车的技术储备上却一点都没有落下脚步。通用汽车就发布了生产新能源车的奥特能平台,并且搭载了wBMS系统,w就是无线的意思,是电池管理系统的又一次进步。

简单来说,电池管理系统要想监测每个电池单元的温度,就必须连接每一块电池单元,这就造成了电池内部有很多线束。大概有50%的电池起火,就是因为这些线束老化导致的短路,通用汽车发布的wBMS系统可以做到减少90%以上的线束。不仅减轻了电池的重量,还缩小了电池的体积,更重要的是降低了电动车发生自燃的概率。看到这里,你还觉得造电动车容易吗?如果说燃油车时代,我们被发动机和变速箱卡脖子,那么电动车时代,最有可能卡脖子的就是电控系统了。

现在这些传统车企还没有发力电动车,等到大众、宝马、奔驰、通用、丰田都进入电动车领域,我想那时电动车的竞争才刚刚开始。目前来说,小米汽车要想造电动车,其电控技术只能靠买,短时间内是不可能设计研发出“稳定可靠”的电控技术。除了电控系统,电驱总成也是难点电驱系统决定了电动车的性能、经济性和耐久性,目前能够完全自研自产的车企很少,比亚迪是其中一个。

我想小米刚开始肯定是没有能力造电驱系统的,肯定还是依靠采购,我们可以看看现在很火的极氪001是怎么做的?这款车分别使用了“威睿电机”和“日电产电机”,均为永磁/同步电机。日电产电机效率94.7%,威瑞电机为97.8%,峰值扭矩威睿为686N·m,日电产为768N·m。日电产优势是扭矩大10%且油冷散热更好,电机退磁可能性更低。

威睿使用的是水冷,散热没有日电产好,在保证相同或者接近体积与重量下,扭矩低10%,但是转速和效率更高。很多极氪001的车主不知道如何选择这两个电机,但是我关注的重点是威睿电机是国产的,日电产电机是日本进口的。如果在未来的电动车领域,在关键技术上还要依赖进口的话,我想这并不是我们愿意看见的局面。目前来说在电驱动技术的发展上,比亚迪已经走在了特斯拉的前面,全新发布的e平台3.0,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八合一电驱总成。

我们之前看见别的车企宣传自己是三合一电机,而比亚迪直接实现了八合一,包含了驱动电机、电机控制器、减速器、车载充电器 、直流变换器、配电箱、整车控制器以及电池管理器。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以更好地实现轻量化和小型化,不仅可以让电动力总成占据更少的空间,给车厢或者悬挂系统腾出更多地方,还能实现更高效的动力传递。

这套八合一电动力总成综合效率超过89%,能有效降低电力传递的损耗,带来更好的经济性。小米汽车想要造出优质的电动车,电驱总成也很重要,如果只是通过采购的话,那么小米汽车和那些造车新势力就没有任何区别了。自动驾驶,或许是小米汽车无法越过的坎小米汽车想要在技术上超越特斯拉,我想自动驾驶是小米汽车迈不过去的坎,特斯拉的自动驾驶技术已经摆脱了硬件的束缚,可以实现纯视觉的自动驾驶。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特斯拉这些年收集到的海量驾驶数据,可以通过算法优化,实现了与人类驾驶员一样的驾驶姿态,其反应能力还要超越人类驾驶员。这是目前小米汽车无法做到的,主要有2点原因。1、特斯拉自动技术起步早,有海量的数据储备,而小米汽车没有这些数据,也无法获得这些绝密的数据,只能依靠后期慢慢积累,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2、目前国内自动驾驶方面的人才主要集中在小鹏、蔚来、华为、比亚迪、百度这些公司,小米汽车很难在第一时间获得这方面的人才。如果说小米汽车想要发展自动驾驶技术,只能依靠自己了,前提靠堆硬件,后期靠算法,但是这样做就有了一个弊端,小米汽车就不会便宜。因为无人驾驶技术需要激光雷达等昂贵的配件,小米汽车的终端售价就不会低于20万元左右,而特斯拉通过纯视觉无人驾驶技术,只需要廉价的摄像头即可。

这样特斯拉就可以在10万元左右的电动车上实现无人驾驶技术,那么小米汽车还有什么优势呢?因此,小米汽车想要在技术上超越特斯拉,目前来说是不成立的,至少现在的造车新势力没有一家能够在无人驾驶技术上超越特斯拉。目前只有华为和百度有无人驾驶技术储备,比亚迪都欠缺了很多!写在最后我一直在思考,小米汽车到底是想要成为什么样的电动车企,是成为特斯拉这样靠硬核科技的车企,还是想要成为比亚迪这样实现自产自研的车企。

目前来说,小米汽车还停留在起步阶段,一切都不得而知,如果想要靠组装就超越特斯拉,那肯定是不可能的。想要超过特斯拉,就不能重复走特斯拉的老路,不然只能永远跟在特斯拉的身后,只有走特斯拉没有走过的路,才有可能超越特斯拉。或许只有依靠合作,集合比亚迪三电技术、华为的无人驾驶技术、奇瑞的造车技术,以及小米在供应链管理上的能力。

两个重磅消息传来,苹果造车"梦碎",美国科技巨头衰落已成定局!第一条消息:行业大神郭明錤透露,科技巨头苹果正式解散AppleCar团队,基本无望在最近四五年内生产汽车。哪怕能在3~6个月内重组团队,生产汽车最快也要推迟到2025年以后,距离智能汽车的普及已经过去十年时间,美国高科技企业全面落后。


文章TAG:雷军电动汽车多少钱一辆  小米汽车多少钱一辆  雷军  电动  电动汽车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