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这波操作很多人看不懂,仔细看不再担任的大都是小米的分公司,所以很明显,这是为了专心造车,毕竟小米智能汽车的时间也很紧,2024年就要量产了,而赌上一切的雷军自然要减少分心…另外,以前不知道,雷军居然这么拼,还担任这么多小米公司的职务,佩服。

吉利造机,小米造车…大佬们为何热衷跨界?

吉利造机,小米造车…大佬们为何热衷跨界

「跨界」的原因是汽车接入物联网有无限大的价值双向跨界:吉利造手机小米造汽车吉利是汽车圈的“大佬级品牌”,小米在智能手机的角色也一样;似乎这两家企业合作一下要比各自跨界更理想,但结果为什么是两方各自跨界呢?这就要回顾上汽和华为的“灵魂碰撞”了,上汽集团曾经说过使用华为的系统会让车辆失去灵魂,结果却和阿里进行了深度合作,感觉是前后矛盾;然而这无非是华为这家深圳的企业也上汽没有深度的战略合作关系,和近在咫尺的阿里就不同喽,当上汽的汽车实现高度智能化之后,“作”的太狠的阿里能够通过这些车创造价值,反之上汽也能通过阿里共享价值,这样就能守住它的灵魂——虽然这话细听都带着银子声。

同理,小米汽车和吉利似乎也没有办法进行过于深度的合作,吉利的志向很大,从收购和创立各种品牌到自建动力电池工厂,再到与孚能合资建立电池工厂,这一步步都是在为未来布局;造车本身其实不是那么赚钱,相比其他领域算是个“苦力”;但是汽车工业是重工业的基础,这个基础总需要一些企业来支撑。但是资本是逐利的,造车如果也有机会赚更多的钱,那么这个机会就一定要抓住。

未来汽车的潜在巨大价值仍旧不是车龄本身,而是车辆的智能生态系统!一旦汽车能像手机和电脑一样与万物互联,那么汽车就会是物联网中最重要的一环;因为汽车是动态的,汽车可以去到任何位置,在行经的过程中经过的所有位置都有潜在的商业价值,比如商业街、食品街、休闲娱乐等等,以及不在意线下的各种网络品牌的资讯;试想当驾驶汽车到某个位置想要休息、吃东西或不知道去哪买点什么的时候,问一问汽车,然后汽车给出了答案,去还是不去呢?初期使用智能汽车的猎奇心态会让司机开过去,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习惯,再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条移动的、关联所有消费领域的巨大产业链。

所以对于IT企业而言卖车本身的利润没有多大价值,以汽车为载体打造一个全新的消费生态才是其最终目标;这会是个体量无限大的市场,于是才会出现各大IT领域的巨大都纷纷进驻汽车行业的现象。那么面对这么大一块的蛋糕,有战略眼光的企业会拱手让人,或者只是在未来分得一块吗?这不是吉利能接受的吧。其实也有其他企业不能接受。

比如比亚迪打造Dilink系统,它的主体就是比亚迪自研。小米为何选择自己制造汽车?小米不是华为、也不像阿里或百度,华为有自己的电子商品,比如和小米一样的手机、电脑、电视与智能家居设备,但是华为同样是通信领域的巨头,能鸿蒙系统、HICAR、5G技术、麒麟芯片等,同时还研发的三电系统;华为不需要造车,因为车企会选择华为。

阿里的角色类似却也有不同,它的主体是网络消费平台,百度的角色介于两者之间。而小米只是个智能设备的制造商,能造手机、平板、电视、电脑、洗衣机甚至电饭煲,这些设备个人都用过一遍,但是也知道里面的核心技术不在小米而是其他供应商;能使用无非是感觉MIUI系统的用户体验不错而已,但如果选择真正的核心设备就不会考虑这个品牌了。

那么小米能为车企提供的也只是以MIUI为主体的系统生态的延伸,在垂直领域中的小米系统可以接受,而未来的扩展到全领域的话,MUNI的潜力真就不咋地了;和华为竞争缺乏核心技术,和阿里竞争缺少一个提前打造好的巨大的消费市场,所以换位思考是车企的话,对于小米也不是太能提起兴趣。那么小米最终的选择只能是自己造车,也就是自己打造一个小米生态的全新载体,以该载体为基础打造未来的系统生态;当然这是个人观点,能认同吗?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天和MCN发布,保留版权保护权利喜欢我们的内容请点赞关注哦。

不到15万起?2024年量产的小米汽车,能给我们多少惊喜?

不到15万起2024年量产的小米汽车,能给我们多少惊喜

对于小米汽车不宜期望值过高·这是资深米粉的忠告近日,网络上忽然流出一份有关小米汽车售价和配置信息相关的图片,个人认为这是小米汽车在量产交付之前维持热度的手段,否则不会有什么信息流出;当然也有可能是一种试探,为未来产品规划找准方向。透露的车型定名为“小米汽车1”,共有四款车型,价格覆盖14.99~29.99万;最低配也装备了后驱电机和支持高速公路(封闭式机动车专用道路)的辅助驾驶系统,重点是NEDC续航达到800公里。

21.99万的ultra版本增加激光雷达,百公里加速达到3.9秒。29.99万的ultra sport版本装备三台电机,实现百公里加速2.9秒,续航为650公里。什么感觉?感觉是相当的扯淡,预计未来2~3年内不会有动力电池技术的巨大突破,或者说难以出现动力电池制造成本的大幅下降;一组能实现NEDC 800km续航的电池包的成本就基本不会用于售价不足15万的汽车上,想要给这么台代步车实现3.9秒的破百成绩,所需要的高标准的电机也是价格不菲的。

所以“M1”普通版的价格就令人感觉有些不靠谱,这就像小米说“Mi 11 ultra的价格只要1.5k”一样,你敢说我们都不敢信。即便小米汽车的盈利方向不在于车辆产销本身,而是在于构建系统消费生态,但是M1如果定出这么个价格怕是不够亏的。假设M1的定价真的是这样、也能够实现对应的性能和续航的话,小米汽车又会如何呢?可以说小米汽车怕是会“胎死腹中”,因为这种车的出现打破了整个汽车行业的生态平衡,会让很多车企失去生存的筹码。

这样不计成本、甚至敢于亏损售车的M1,会给小米汽车带来上百个对手,且每一个都想要置小米于死地;那么随之而来的则会非常残酷的竞争,以小米的实力和人设,可以说绝对会一败涂地。所以这则信息看起来真的是“很傻很天真”,信了它就更天真了。小米一直以来都是个营销高手,却似乎不是个研发高手;智能汽车首先得是汽车,随后才可以去讨论的它的车机或智能辅助驾驶系统,造不出有竞争力的车则其他都是空谈。

现在的小米汽车依托供应链怕是很难打造出在成本和性能两方面都具备竞争力的车辆,所以M1如果真正的是如上述的高性能车,也许后驱低配版本的价格定在29.99万的可能性才最大。别再PPT上讨论车了,这个模式早几年就被互联网品牌用烂了;现在的新势力品牌已经有蔚来、理想、小鹏三个年轻的巨头,三足鼎立之势已然成型,华为又与诸多车企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小米汽车的未来前景实在难以令人看好。

小米正式官宣造车,智能汽车业务立项首期投资100亿人民币,随后十年投资100亿美元,雷军担任智能汽车业务CEO小米希望用高品质智能电动汽车,让全球用户创造无所不在的生活。


文章TAG:为什么小米要造智能电动汽车  小米智能汽车  为什么  什么  小米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