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手机排行前三名操作系统是什么?

塞班

windows mobile

linux

symbian,windows mobile,java

塞班,微软,谷歌,苹果,黑莓

手机操作系统排名

2,手机系统排行榜

1、iOS

iOS是由苹果公司开发的手持设备操作系统。苹果公司于2007 年1 月9 日的Macworld 大会上公布这个系统,以Darwin(Darwin 是由苹果电脑的一个开放源代码操作系统)为基础,属于类Unix 的商业操作系统。

2012 年11 月,根据Canalys 的数据显示,iOS 已经占据了全球智能手机系统市场份额的30%,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为43%。

2、Android

Android 英文原意为“机器人”,Andy Rubin于2003 年在美国创办了一家名为Android 的公司,其主要经营业务为手机软件和手机操作系统。

Google 斥资4 000 万美元收购了Android 公司。Android OS是Google(谷歌)与由包括中国移动、摩托罗拉、高通、宏达和T-Mobile 在内的30 多家技术和无线应用的企业组成的开放手机联盟合作开发的基于Linux 的开放源代码的开源手机操作系统。

3、Emotion UI

Emotion UI是华为基于Android进行开发的情感化用户界面。独创的Me Widget整合常用功能,一步到位;快速便捷的合一桌面,减少二级菜单;缤纷海量的主题,触手可及的智能指导,潇洒脱离小白状态。贴心的语音助手,即刻解放双手。随时随地,尽情愉悦体验。

4、小米MIUI系统

MIUI是小米公司旗下基于Android系统深度优化、定制、开发的第三方手机操作系统,能够带给国内用户更为贴心的Android智能手机体验。

MIUI是一个基于CyanogenMod而深度定制的Android流动操作系统,它大幅修改了Android本地的用户接口并移除了其应用程序列表(Application drawer)以及加入大量来自苹果公司iOS的设计元素,这些改动也引起了民间把它和苹果iOS比较。

5、Flyme OS

全新Flyme OS 1.0是魅族为其新一代智能手机倾力开发的创新之作,凝聚了魅族多年来对智能手机用户体验的深度发掘和在其历代操作系统上演进优化的经验和技术实力,力求为魅族手机提供更强大的应用功能和操作感受。Flyme OS 1.0将提供逻辑更清晰、操作线程更短的用户交互,令功能一目了然、易用顺手。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手机操作系统

手机操作系统排名

3,目前手机操作系统就有哪些? -

手机操作系统,最大的就是苹果的IOS以及新兴的安卓系统,其他的都不成气候。

1、谷歌android系统,主流版本2.2 2、微软WM6、WM7系统,主流版本6.5 3、塞班S60 V5,S60 V3以及Symbian 3 4、Java非智能系统 5、三星bada系统 6、苹果IOS系统 7、webos系统 8、linux系统-(MOTO),meego(诺基亚n9,官方已放弃、)、联想乐os、miui(基于安卓系统开发的), webos(hp收购得到的os)、国产机,山寨机,斯凯-MTK(台湾联发科)。 差不多就这些了吧,安现在来看比较看好安卓。

Symbian OS、Smartphone、Palm OS、Linux和新兴的安卓

塞班。安卓。。最流行的两个。。

安卓,iOS,window

手机操作系统排名

4,全球智能手机操作系统排行榜及市场占有率? -

第一塞班,第二安卓,第三Ios,第四BB,第五WP7,wm你就忽略吧

联想以36%的份额高居国内pc市场首位,而在海外市场占有率仅大致为3-5% 参考资料: <a href="http://wenwen.soso.com/z/urlalertpage.e?sp=shttp%3a%2f%2fwww.icbc.com.cn%2fdetail.jsp%3fcolumn%3d%25cd%25f8%25c9%25cf%25c9%25cc%25b3%25c7%26infoid%3d1189471785100%26infotype%3dcms.std" target="_blank">http://www.icbc.com.cn/detail.jsp?column=%cd%f8%c9%cf%c9%cc%b3%c7&infoid=1189471785100&infotype=cms.std</a>

5,手机操作系统排行榜 -

1、谷歌公司的安卓(Android),目前运用最广,相应的软件也多http://baike.baidu.com/view/3091265.htm 2、I OS,苹果公司为IPHONE和IPAD开发的,易用性好 http://baike.baidu.com/view/158983.htm 3、塞班,塞班公司开发的系统。后由NOKIA收购。所以NOKIA大部分机型采用的系统。改进后的塞班3特别是贝拉版本也还不错。 http://baike.baidu.com/view/2059103.htm

安卓、 ios 、wp 、 symbian塞班 、Linux、Palm、BlackBerry 黑莓、 MTK系统即山寨机。基本就这么多。

1.谷歌的安卓 2.苹果的ios 3.微软的wp(windows phone) 4.塞班公司的塞班

听说meego比塞班快,是不是真的?

安卓翻身以后是这样。不过安卓本身系统还存在很多不完善。费电。蓝牙方面。不过开源的第三方软件吸引不少年轻人。如果是求稳重的人世还是塞班吧。这种也没什么排行。其实个人有个人的喜好和需求。

安卓 os 塞班

6,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哪个最好用 -

看你是追求哪种意义的好用,现在两大阵营ios和安卓各有利弊。如果你指的好用是容易操作,按键不会搞混,厂家怎么给你设计的你就怎么用,那无疑是ios更好。安卓的长处在于其开放,很多东西可以自定义,甚至root后你可以把系统删到无法启动,自由度相当高了,如果你所谓的好用是在有一定计算机背景知识下的功能强大,那安卓更强。 至于windows phone,微软自己都快放弃了,应用环境太差无论从以上哪个角度考虑都不好用。只是塞班之类已经被彻底淘汰的系统就不讨论了

看你是追求哪种意义的好用,现在两大阵营ios和安卓各有利弊。如果你指的好用是容易操作,按键不会搞混,厂家怎么给你设计的你就怎么用,那无疑是ios更好。安卓的长处在于其开放,很多东西可以自定义,甚至root后你可以把系统删到无法启动,自由度相当高了,如果你所谓的好用是在有一定计算机背景知识下的功能强大,那安卓更强。 至于windows phone,微软自己都快放弃了,应用环境太差无论从以上哪个角度考虑都不好用。只是塞班之类已经被彻底淘汰的系统就不讨论了

最好用的手机操作系统,是苹果公司的IOS系统 1、全封闭内核,病毒无法入侵,安全性非常高; 2、代码开发技术非常成熟,技术团队力量在手机操作系统中世界排名第一; 3、很少有漏洞,偶尔有一些小漏洞,立即被修正,这些都是苹果公司技术团队自己发现的,而不是被外部入侵之后发现; 4、安卓系统是开放系统,任何人都可以改写代码,不怀好意的人可以轻易植入间谍程序,几乎没有安全可言,你信息的安全,完全取决于提供给你手机程序的人的良心; 5、相信你已经有了选择。

ios最好最贵软件最多,android其次机型选择多软件也不少,但大多是从ios移植过来的,诺基亚symbia的软件相对前俩个要少很多,硬件处理速度相对慢很多,就目前新闻来看诺基亚似乎准备放弃塞班,转投微软wp7,微软wince似乎印象中感觉很慢,有种很老的感觉,可能现在微软新的wp7系统出了吧,wp7没试过 看样子似乎不错,不过整体性能可能还得观望 就目前不大适合入手,钱不多也想玩机的话推荐android,当然如果经济宽裕,苹果是最好的选择,wince 塞班和三星bada就不推荐了。。。忘了 似乎还有黑莓,没用过 但也知道 机型少,软件支持少,不建议。。。外观个人不大喜欢,外观感觉属于商务人士用的。。。。嗯 差不多了 就这些了

我是完全站在技术的角度和中立的位置来回答你这个问题的。 最好用的手机操作系统,是苹果公司的IOS系统 1、全封闭内核,病毒无法入侵,安全性非常高; 2、代码开发技术非常成熟,技术团队力量在手机操作系统中世界排名第一; 3、很少有漏洞,偶尔有一些小漏洞,立即被修正,这些都是苹果公司技术团队自己发现的,而不是被外部入侵之后发现; 4、安卓系统是开放系统,任何人都可以改写代码,不怀好意的人可以轻易植入间谍程序,几乎没有安全可言,你信息的安全,完全取决于提供给你手机程序的人的良心; 5、相信你已经有了选择。 6、其它人不要喷我,我不是卖国贼,只是电脑专家。 如果回答满意,请点击“采纳”,谢谢。

手机品牌不同,产品的设计理念等也是不一样的,各有优势。建议根据需求及喜好选择合适的手机。由于手机产品的机型众多,适用人群不一样,可以登陆三星网站查看热门旗舰机型以及最新产品。

7,解码 | 中国手机“远征”美国_

编者按:本文来自“经济观察网”,记者:卢谦,36氪经授权转载。

美国时间11月1日,中国手机品牌一加在纽约刚刚发布的新品,出现在了美国三大运营商之一T-Mobile的柜台。

尽管时间上,一加手机的发布会和10月30日的苹果“封箱”发布会险些“撞车”,来自中国的手机品牌一加(One Plus)还是试图在全球关注苹果新品之前,传递一些来自太平洋西岸手机品牌的声音。

这个声音是中国手机品牌走向海外市场的缩影。当手机市场成为“红海”,中国厂商将目标瞄向了海外——印度、东南亚、非洲……“性价比”一度成为中国手机品牌的代名词。当商家们将目光转向欧美市场,产品质量、品牌形象、更高的利润正在成为中国手机厂商的追求目标。

如果从1998年中兴通讯在美国设立研究所开始,中国的手机品牌在探索美国市场的道路上已经走了20年。进入美国当地市场、成为主流产品的中国品牌依旧寥寥。大多数中国品牌仍然“游离”在美国的线上渠道。在美国,智能手机的销量主力长期由运营商把持,他们占据了美国近九成的市场份额。

进军美国市场有多难?近年来,不断有新的中国厂商亮相美国CES展(国际电子消费展),意图通过一年一度科技圈开年盛会,叩击美国市场的大门。华为、小米等中国手机巨头曾在公开场合发布过“进军”美国的信息。老牌手机品牌酷派更是打出了“在美利坚的土地上生长,重新伟大”的口号。

“这(现在)不是最好的时机(进入美国)。”凯度全球战略洞察总监Francisco Bastos在29日(美东时间)回复经济观察网的信息时提出了他的看法。原因则是政府部门考虑的安全问题。

不过,从“入局者”一加身上,可以清晰看到中国手机厂商进入美国的路线图。

美国规则

在纽约的发布会当天,一加手机CEO刘作虎和T-Mobile的人聊天,话题是一加与T-Mobile的合作(速度)是否打破了这家美国当地运营商的记录?

刘作虎收获了他想要的答案。在此前,按照T-Mobile的流程,一家手机厂商与运营商达成合作至少要十六、十七个月以上,而一加和T-Mobile第一次接触到正式官宣,仅用十一个月左右。T-Mobile方面将其视为一个奇迹。

Francisco Bastos告诉经济观察网记者,中国手机进入美国市场,需要通过严格的测试协议,并坚持高的商业标准。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推动因素,就是监管部门的批准。

曾在电信行业从事12年、现任凯度消费者洞察总监的梁亚光进一步解释道:“现在美国销售手机至少要满足政府的技术规定,包括FCC(美国国家准入认证)等。这个测试的花费大概每款十万美元左右。”

相比较FCC,运营商这道关给企业提出了更高的成本和技术要求。梁亚光以AT&T的技术规范为例,“10776(一个系列标准)里面从协议到硬件、软件到功耗,纷繁复杂不胜枚举。”完成运营商的入网要求每款手机要花费大概十几周的时间并且要支付上百万美元,而且要有相应的人力资源。

除了FCC认证、运营商在网实测,手机厂商通常还要经过第三方认证,不同的操作系统还要通过其开发商的认证(如Android手机需通过谷歌认证)等程序,且每一款产品版本改动都需要重新走一遍流程。一旦出现质量问题甚至会直接进入运营商禁售“黑名单”。

以至于美国当地知名的科技媒体CNET也认为:“认证是一个巨大而昂贵的障碍。”不过在他们看来,这样操作的目的在于——确保手机与网络良好匹配。“请记住,认证是保证你购买的手机适用于每个运营商频段,包括漫游频段。它还可以确保你的手机能够快速连接到网络并保持连接状态,因此你不会出现大量掉线或上传和下载速度慢的问题。”

对于高昂的准入门槛,梁亚光认为:“想要完全对冲这些准入成本,单款销售量要达到一定量级以上才能盈利。”但中国品牌在美国的知名度和口碑,又难能保证他们能达到这一数目。

不过,这并不影响中国手机厂商对美国市场的追逐。

相对于中国和印度市场,尽管这两个地区已经成为全球第一、二大手机市场,而美国市场高达70%以上的市场份额(数据来源:凯度),都是中高端价位的产品。相比在中国和印度市场的性价比策略,美国市场的高端品牌、高额利润,无不刺激着中国厂商的嗅觉。

中国厂商探路20年

中国手机厂商开始美国市场之旅,还要回到20年前说起。

1996年,“中华大战”(中兴和华为开始争夺国内市场)在即,中兴和华为几乎同时开启产品多元化的策略,然而,两家在产品结构上,至少有70%是重合的。

1997年,奠定了中兴通讯的老董事长侯为贵将公司送上了A股,但当年总营收只有6.31亿元,与其相竞争的华为,营收早已超过了26亿元。

在业务结构高度重合的情况下,中兴将目光放在了北美市场。1998年,侯为贵远赴美国主持设立了三家美国研究所,分别位于新泽西、圣迭戈和硅谷。这一举动被视为中国手机提前布局北美市场的开始。

今天来看,相对于在国内市场的疲态表现,美国无疑成为中兴的富矿。截至目前,中兴与包括AT&T、Verizon、Sprint、T-Mobile在内的美国所有运营商建立了合作关系。Counterpoint机构发布的2018Q1美国手机市场份额的报告显示,美国单季销量超过3870万部。其中,中兴的市场份额位列全美第4位(市场占比10%),排在它前面的分别是苹果(42%)、三星(22%)、LG(14%)。

Francisco Bastos认为,中兴在美国的发展得益于一个非常明确的战略——ACW(美国,中国,全球),“在那里他们优先考虑美国甚至超过中国。”

这也是前中兴终端CEO程立新始终贯彻的,在他负责北美市场时,曾这样评价美国市场对中兴的意义:“在美国不能够处于领先的地位,就不可能在电信行业占据领头羊的地位。”

与中兴类似的还有酷派。早些年,酷派借助中国运营商渠道,在国内手机市场风生水起。其中,合约机、定制机是他们占领市场的一大利器,并一度进入国内手机市场前三。在美国,他们依旧保持这样的“传统”。

2011年,酷派就通过了美国市场的准入“门槛”,无论是和运营商合作还是自主品牌,酷派近年来均推出了相关的产品。但从猎豹大数据今年4月份发出的一份监测数据来看,酷派仅占有0.58%的市场份额。需要提醒的是,该数据仅采集了安卓端口的活跃数。

此前负责酷派手机业务的杜金彪曾坦言,因为受资金影响,酷派曾不得不放弃一些运营商的招标。2017年9月开始,资金已经不再是困扰酷派的主要问题。他透露,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把美国市场做大,增强产品研发实力、竞争力、积极投标,争取更多的订单。

第一要务保证美国产品的供应,这是杜金彪当时的工作重心。2017年的最后一天,酷派CEO蒋超在美国发了一条微博:“2018,让我们在美利坚的土地上成长,让我们重新伟大,God bless America, God bless Coolpad。”

在Francisco Bastos的观察中,这种方式确实为中国的手机品牌带来了生存空间。“他们与各种运营商结成伙伴关系,但主要定位于廉价市场(低于200美元的价格),这使得通过MVNO(移动虚拟网络运营)的销售变得容易。”Francisco Bastos认为,这种预付费低成本战略是成功的,他们在这个市场上获得了相当大的份额。

相对于中兴在美国的“拼”劲儿,还有一些中国厂商则采取了较“巧”的方式进入美国——收购。比较典型的就是TCL收购阿尔卡特、联想收购摩托罗拉的手机业务。

如果说,联想收购摩托罗拉的手机业务,是为了推动联想手机板块的迅速上位,加速其全球化的业务布局。TCL收购阿尔卡特的表态则更加清晰,用董事长李东升的话说,“我们在欧美市场还是空白的,通过收购品牌、渠道和客户能够帮助TCL迅速进入欧美两个主流市场。”

事实上也是如此,摩托罗拉和阿尔卡特早已成为国际知名的全球品牌,收购他们使得中国厂商进入发达国家有了相对稳定而又便捷的通道。而今,摩托罗拉和阿尔卡特均在美国市场中能够排名前十,分别占有4%和2%的市场(2018年1季度数据)。

对于目前未能通过运营商进入主流渠道的中国厂商而言,亚马逊和eBay成为最受中国手机厂商欢迎的入口,尽管这些渠道在美国市场的占比仅有10%左右。此外,各自厂家在北美或者全球设立的官网、网络社区也成为吸引当地用户关注的“窗口”之一。

在第一手机界研究院9月份的监测数据中,在美国手机市场(当月销量1500万台),中国仅有中兴手机占据了当月6%的份额,华为、荣耀、小米、酷派、HTC、一加、华硕等品牌所占市场份额均未达到1%。不过反观线上市场,年初和美国运营商合作告吹的华为,其Mate 系列的产品在9月美国线上市场手机品牌销量高居榜首。

参考其他咨询公司的数据,中国厂商在线上数据细分领域同样亮眼。IDC公布的数据称,2017年在美国市场,一加是400美元~600美元价位手机公开市场中的行业领先者,占据44.3%市场份额排名第一。其次为摩托罗拉,占16.7%的份额。第三名为苹果,占10.9%。

搭上运营商的快车

美国当地时间11月1日,一加6T正式出现在美国三大运营商之一——T-Mobile线下门店的柜台。对于一加而言,从相对狭小的线上渠道,转向在全美拥有5600家门店的T-Mobile,这家来自中国的手机品牌将接触到更多的消费者,打开更广阔的美国公开市场。

这也是开拓美国市场的必经之路。

梁亚光说:“没有运营商的合作,如果仅仅在公开市场销售,消费者的体验则会大幅下降。”他从产品的“入场门槛”分析,如果使用某些运营商的网络无法使用4GLTE或WiFi热点等限制,这会进一步限制产品的销量。

凯度消费者指数给出的数据显示,美国合约机在市场的占比高达84%。Francisco Bastos分析称:“这表明美国人非常习惯于直接从运营商那里获得设备,运营商为客户提供非常优惠的价格和可访问(网络)的计划。”

在美国,上述的优惠都是通过分期付款计划,即你每月付一次电话费,不付利息,也不受合同约束,这只能通过运营商完成。Francisco Bastos认为,考虑到这一点,人们还喜欢和店里的销售助理交谈,并测试他们的设备,这就是为什么在线销售(线上市场)没有增长那么多的原因。

纽约的发布会上,一加手机推出的6T价格分别为549美元(6GB+128GB)、579美元(8GB+128GB)和629美元(8GB+256GB)。而400-800美元的价位,在美国市场被视为中高端的销售区间,在过去的一年,有40%的市场份额来自于这一价位段。

在此前中国厂商早有布局的200美元以下的销售市场,尽管这一区间占据着近30%的市场,不过Francisco Bastos认为:“廉价品牌在美国举步维艰。”他观察到的美国市场,是一个非常以品牌为导向的市场,在他看来,这也是苹果如此强大的原因之一。

Francisco Bastos告诫中国的手机厂商:“市场的商品化和规格开始扮演重要角色,仅仅拥有与众不同的USP(一种营销理论,指独特的销售主张)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来创建一个吸引人的、可靠的品牌,让消费者能够与之产生共鸣。”

对于一加而言,培育品牌事实上从2014年首款手机发布时便已开始。2014年9月,刘作虎微博公布,美国亚马逊有将近两千名员工购买了一加1。这是很早就令一加团队兴奋的消息,“我们的第一批用户便是来自美国硅谷的极客们。”

这也是一加始终坚持互联网策略的结果。从创立之初到现在,一加一直聚焦在线上渠道。创始人刘作虎的观点是,现在的年轻人是生在互联网浪潮里的一代,与生俱来的是互联网消费习惯,互联网渠道会是手机销售的主流。另一个观点则显示出他对全球品牌的企图:“作为定位国际化的品牌,通过互联网渠道,能最快地接触到全球各地的消费者,向他们提供产品和服务。”

如今,5年过去了,一加在美国的官网社区早已成为当地用户的聚集地。刘作虎在纽约发布会后透露:“我们60%的销售都是来自于用户的口碑推荐。”

此前,Francisco Bastos曾认为,当下并不是中国手机进入美国的最好时机,但他同样发现,消费者并不这样认为。

“与其认为One Plus是一个中国品牌,他们(消费者)认为它更像是一个以优惠价格提供优质产品的利基(针对企业的优势细分出来的市场)品牌。”只做旗舰机,一直以来是一加手机的产品定位。Francisco Bastos表示,“如果一加保持这种定位,我不认为他们是中国产品会对他们造成太大的负面影响。”

不过,接下来真正进入美国主流市场,占据更高的市场份额,也许对一加而言还有更大的挑战——销量和产能。

在纽约的发布会上,一加公布了2017年的业绩:全球销售额突破15亿美元(是2016年的2倍),其中,营业额70%来自于海外市场。在手机巨头林立的美国,这一数字并不出众。而在运营商方面,手机制造商没有足够的销售能力和生产能力,也将会限制手机品牌在美国的发展。

在美国科技媒体CNET看来,“运营商希望销售很多的手机 ,从而让客户迷上每月提供的服务。如果有问题的品牌无法产生足够的数量来支持这种需求,那么该设备就不是运营商可以向数百万客户承诺的设备。”

T-曾参与一加与T-Mobile合作项目组的工作人员告诉经济观察网记者,目前一加已经专门为T-Mobile的产品扩充了产线。同时,上述人员透露,至于下一步是否在北美建厂,需要未来的规模支撑。

中国手机厂商进军美国市场的步伐从未停歇。小米董事长雷军早在今年3月宣称,小米计划在2018年底或是2019年初正式进入美国市场。而今,时间已经越来越近了。

8,被遗忘的 Office 2019_

编者按:本文来自“航通社”(ID:lifeissohappy),36氪经授权转载。

11 月的最后一天,微软公布了一个“令人眼前一亮”的新变化:我们熟悉的 Word、Excel、PowerPoint 等所有 Office 组件,都将拥有重新设计的图标。

新的设计沿用了 Windows 10 近两年开始推广的 Fluent Design(流畅设计)风格,可以看到亚克力、硬塑料等材质的凸显,图标也从平面变得立体,富有层次感。

这些修改已经让微软 Office 的用户们等待了 5 年多,上一次修改是 2013 年,当时微软的设计风格正随着 Windows 8 的发布而全面走向扁平化。

但是就在两个月以前,微软刚刚在其年度技术大会上宣布 Office 2019 正式版的推出。遗憾的是,花七百多(家庭和学生版)或一千多(小型企业版)购买 Office 2019 的用户,体验不到上述新的图标设计。

没有新界面的 Office 2019

微软早就知道这个道理——为微软工作多年的测试工程师 Raymond Chen 就曾在博客中写道:“如果你不改变外观界面,没有人会留意到(你更新了什么)。”

( 网页链接 )

他说,随着历代 Windows 的不断更新,计算器和记事本这两款附件都有内在功能的改进,但由于长期没改动外观,以至于用户始终觉得它们是“万年不变”的。

后来,为了鼓励某些通过盗版渠道获得内部测试版 Windows 的用户升级,以防他们陷入安全漏洞,开发团队想到的方法是——每个新版本都换一张壁纸。

既然这样,按照 Office 2016 及以前多个版本的惯例,图标或者界面的改动,理应随着新版上市而体现出来。

微软却是反其道而行之。在 2019 刚刚推出不久,微软就向 Office 365 的订阅用户推送了 Ribbon 用户界面的一波更新,该更新曾在 8 月份向一小部分参与公开测试计划(Insider)的用户放出。

如今连网使用 Office 365 服务的用户能够看到新界面,然而如果你购买了 Office 2019 ,你却无法看到新界面,而且将永远看不到。

实际上,Office 2019 的功能更新将永远的停留在今年 9 月份,往后只有必要的安全更新,而功能和界面更新将只会针对 Office 365 订户。这让 Office 2019 看上去什么都没变,似乎只有版本号是新的。

没有发布会的 Office 2019

问题还不止于此。相对于之前 Office 各代产品曾经举行的声势浩大的促销活动而言,Office 2019 可以说是完全的无声无息。新版产品的发布,仅仅用一篇文章就打发了事。

历史上,微软曾在全球多地举行不同的活动,宣传 Office 新版的功能和体验。

作为微软的两大王牌产品,Office 新版往往和同一时代的 Windows 新版组合上市,用户可以同时买到两大件的最新版本,例如 Windows 95 和 Office 95,Windows XP 和 Office XP,Windows Vista 和 Office 2007,直到 Windows 8 和 Office 2013。

所以,Office 的几个重大版本如 95、2000、2007、2010、2013 等,都赶上了同一时间新版 Windows 系统的发售,因此也可以分享盛大的、眼花缭乱的全球发布会。

在 1995 年的东京秋叶原,消费者们一等 0 点钟声敲响就涌入电器行,同时抱着两个画着蓝天白云的大纸盒子出来,一个上面是 Windows 飞翔的窗口,一个是 Office 95 的七巧板。

( 网页链接 )

Office XP 是该系列产品第一次进入印度市场,在新德里举办的发布会上体现出该产品橙红色的主色调,“更聪明的办公体验”的标语也分外醒目。

( 网页链接 )

Office 2007 更是和 Windows Vista 在同一场合亮相,盖茨亲自上台介绍了两大新版本产品,并宣传说一起都买新的,协同效应上才是最好的。

( 网页链接 )

Office 2010 也曾在香港租下海景房、游艇和直升飞机做宣传。

( 网页链接 )

而 Office 2013 发售时同步举办的 Office 365 发布会,可能是最后一次微软举办的 Office 专场发布推广活动。

( 网页链接 )

我从小到大都看着微软历次大型发布会而成长,这种华丽的活动曾经塑造了我和同龄人对电脑世界的认知,打开了很多人对未来的憧憬之门。

我记得当初,班里上语文课说长大了要成为谁谁谁,好多人都说要做比尔·盖茨。即使写了比尔·盖茨的很多人日后并没有进入电脑行业,但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微软的成就为他们埋下期待明天的种子。

但是现在,Windows 10 将不再有后续的版本号了,Office 也永远 365 了。这种见证历史般的激动,将永远不能复现。

作为配角的 Office 2019

看起来没什么变化,出生问世也没有大张旗鼓,Office 2019 生得相当“憋屈”,相对于 Office 365 实在是有一点“区别对待”的嫌疑。

实际上,微软官方也毫不讳言对 Office 365 之外的一次性购买式产品的战略弱化。

“这次 Office 2019 发布没有大动作,跟微软的云策略密切相关。” 10 月 16 日,微软大中华区 Office 产品总经理郑弘亦(Lily)对 cnBeta / 航通社说。

“不避讳地说,在 SaaS 办公领域,Office 365 是处于主导地位的。Office 2019 的推出,是适应政府机构,国有企业等没办法接入外网的机构需要,而提供的一种 On-premises 的产品。“

郑弘亦提到的 On-premises 这个术语,指的是客户”自有“,即一次性地安装在个人或组织自己拥有的机器里面,而不是云端。与之对应的自然就是云上的 SaaS 服务,简单地说,就是 On-line 。

”Office 365 会拥有微软所有最好的功能改进。我们也会优先保证 Office 365 用户享受到微软最新的研究成果。至于 Office 2019 也有这段时间内阶段性的新东西,但在很多方面会不如 365,从设计上就是这样。“

她说,”微软必须给用户一个选择,所以才有了不需要订阅的 Office 2019。但现在 Office 365 是第一优先的。有鉴于此,微软不会对 Office 2019 有很多宣传投入,更多的是告知。”

郑弘亦说,Office 365 每个月就会有 400 多个大小功能更新,就算是 365 也不会隔段时间开一个发布会。

”对云产品来说,更新是常态,是不断发生的。未来我们会减少以专门发布会形式宣传 Office 365 的新功能,而是更多利用 ignite,tech summit 等峰会的场合。“

从 2019 ”无痛“转向 Office 365

Office 2019 这种单机版产品,并不是只能给那些不能上网的单位采购。

联想与微软签订了一个长期的协议,在国内销售的笔记本电脑上预装单机版 Office 。今年大多数时候购买的联想新机都附带一个 Office 2016,而从明年元旦开始都会预装 2019。

在国内销售的部分联想电脑售价远远高于国外同款,甚至海淘含税都比国内划算。联想将预装 Office 列为国行售价相对较高的原因之一。

( 网页链接 )

如果电脑上已经装了 Office 2016 / 2019,你自己又买了 Office 365,那也不用着急,无需卸载重装。

如果你用含有 365 授权的微软账号登录,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Office 将于下一次启动后自动启用 365 的新界面和新功能。

得益于Office 365 引入的”即点即装“(Click-to-run)安装方式,Office 的授权管理及激活机制也有了新的变化。现在Office 允许用户安装一个以上的许可证,这些许可证可相互叠加。用户可在其订购的任一许可证之间切换。

例如,在一台安装了 Office 2019 的电脑上,你购买了 Office 365,就能看到最新的界面;但其他并不使用你微软账号的用户,则同样可以启动 Office,但只能用到 2019 的界面和功能。

”即点即装“乍看上去,不如之前提供 MSI 安装文件那么简单直观,而且通常必须要求联网才能安装。但是它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如果采用传统的 MSI 格式安装文件,并且在成功安装之后还要打上截至目前的所有补丁的话,那么一个 Office 就会轻松吃掉你十余 G 大小的硬盘空间。现在,任何时间用户拿到的轻型安装程序,都可以直接下载打好所有最新补丁的版本。

你也许会问,谁能如此土豪地同时购买 Office 2019 和 Office 365?今年(已结束的)双 11 期间,购买 Office 2019 小型企业版,有机会同步获赠与产品生命周期相当的 Office 365 订阅时长。

在 2016 年双 11 期间,面向个人用户的 Office 365 个人版,曾有过从 399 元到 99 元一年的”跳楼价“。今年个人版降价不再,微软转而向个人买家赠送优酷、爱奇艺或者腾讯视频的年卡。

当年曾经用过的减价策略,今年则是用在了中小企业身上,从此可以看出微软的用心。毕竟 Office 365 的大部分功能,是平时只使用”三件套“的个人用户用不上的,那么针对中小企业主,将他们从单机版迁移到新的订阅机制上来,则成为微软中国 Office 团队的当务之急。

“云为先”战略下的 Office 2019

在 Office 365 订阅模式刚刚推出的 2013 年,它还只是作为传统的软件分发模式之外的一种补充。而现在顺序已经完全颠倒过来,微软将最主要的精力放在 365 上,而仅仅把单机的软件分发,作为一个次要的补充。

从传统授权模式走向订阅模式,现在看来似乎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在刚推出的时候则面对着诸多不理解和非议。

2014 年上任的现任微软 CEO 萨提亚·纳德拉,深知微软长期发展过程中的症结所在。在史蒂夫?鲍尔默管理下的微软,完全不愿放弃 Windows 和 Office 两个现有资产的核心位置,尾大不掉,转型艰难,管理体制也陷入僵化。

纳德拉曾常年主管云计算与企业事业部,因此提出“移动为先,云为先”的战略是自然而然的。到了2017财年,已经抛弃手机及手机操作系统业务的微软,则完全围绕“微软智能云”概念开展业务。

纳德拉在心理上没有要守护 Windows 和 Office 的心理包袱,而是将两者视为微软上云的载体和手段,并领导员工从关注产品和击打竞争对手,转为关注产品的效用,也就是如何帮助客户自我成就。这就是纳德拉反复提及的”予力“(Empowering,又译为”赋能“)。

在纳德拉的领导下,Office 可以在其他操作系统上运行,体现了微软的开放态度;后来 Windows 作为一个部门更是被”大卸八块“,Office 在转变为一项服务的道路上彻底被”松绑“。

微软始终强调,其 Azure 云服务是和 Office 结合最为自然和深入的云计算产品。Office 的高占有率,极大的帮助了 Azure 扩展市场份额。

Azure 目前在全球云计算市场份额为 13%,仅次于亚马逊 AWS。想到 Google Cloud 不温不火,而且掌门人也黯然离职,你就能发现 Azure 的成绩有多么难得。

过去 12 个月,微软的股价上涨了 30%,时隔 20 年后于近日短暂超越苹果,夺回了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头衔。

回溯 1999 年至今 20 年来,微软有 19 年排在全球市值排名前五的公司行列中,其中有 15 年保持前三名。在历史上如此稳固立于不败之地的,仅有微软一家。

大型软件甚至操作系统采用订阅模式,相比之下有很多的优点,例如授权方式更为灵活,破解也更不容易(但其实总会有办法),但这都不是重点。最重要的,是订阅制改变了用户的心智和思维方法。

既然很多轻度办公用户都认为,微软 Office 在十年前的版本现在就已经够用了,完全没必要升级,那么就给他们一个不变的版本号(永远都是 365),让他们不用再考虑是否掏钱买新版的问题。

而实质上的升级,却是在不知不觉当中完成的。这样,就利用了部分消费者不希望变化的心智模型,从而在不影响其决策的前提下,保障了微软持续的开发收入。

相比 2008 年微软不得不用”黑屏风波“来启发大家的正版意识,如今按需订购的模式更温和,也更容易让人接受。与此同时,中国的消费者也在正版意识和购买力方面有很大改善,和企业双方可以说是相向而行。

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商业模式,让微软脱离了雅虎、美国在线、Facebook、谷歌等公司的“东进魔咒”,成为美国科技企业在华开展业务最成功的范例之一。

9,AI、拍照、解锁、全面屏,一场定义未来手机的竞争_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腾讯深网”(ID:qqshenwang),作者:卜祥、郭晓峰,编辑:高宇雷、康晓;36氪经授权转载。

关键一战。

对于中国所有手机公司来说,2018年都是这样。中国市场已经靠不住,增长放缓甚至停滞、下滑;排名前四的公司华为、小米、OPPO、vivo获取了大部分的销量和收入,也把控了供应链和渠道;他们也并非高枕无忧,印度、东南亚的低端机型已经无法满足增长的期待,必须去更高利润的地区——欧洲;更大的屏幕、更漂亮的设计、更智能的AI,中国手机公司也尝试用创新撕掉模仿的标签。

野心与欲望,上升还是下沉,都在这一年。

两年前的2016年4月,华为在伦敦举行旗下手机产品P9的发布会,华为终端的CEO余承东一贯做派是——每次到局势紧张的时候都会敢讲敢言。在一个小会议室里,当谈到竞争对手时,他滔滔不绝评价“它们(OPPO、vivo)没见过世面,顶多只能算是个东莞品牌,不可能做成世界品牌”。

而两年后的今天,腾讯《深网》了解到,华为内部已将OPPO、vivo视为头号对手。今年6月19日,OPPO来到法国,开了自己在欧洲的第一场发布会,带来了屏占比高达93.8%的Find X手机,同时推出一些技术创新;此前一周,vivo则在上海发布了新款无刘海全面屏手机NEX。与之前发布会不同,这场发布会主持人被人工智能Jovi替代。

曾经,华为以自研处理器、率先引入指纹识别等动作扛起国产手机技术创新大旗,OPPO、vivo则以密集的线下渠道+广告明星代星+巨额综艺节目营销等方式走实用主义路线,而到了2018年,创新与营销也已走向融合,就连一直在讲性价比的小米,也在技术领域进行高额投入,尝试后壳透明方案,并定制高通芯片。

智能手机厂商从2012年开启竞争之后,资本、营销、出海和渠道等一一比拼之后,技术创新成为最后的赛道。vivo执行副总裁胡柏山的危机感很明确,“不做创新一定会死掉的,没有创新能力支撑,品牌厂商最终一定over。”

于是可以理解,华为终端余承东为什么要迫不及待地提前宣布将发布“一个吓人的技术”。

从国内到海外,国厂手机巨头野心凸显,互相之间的战争正变得深远而宽广,争取最后的胜利,但这个局面未必会是旷日持久。从2016年10月至2018年6月这段时间里,智能手机行业经历了残酷洗牌,乐视手机崩盘、魅族手机内讧和金立手机休克,这些都是年销售过千万只手机的公司,消失或消沉,都仿佛是一瞬间的事。

厂商们都明白,迭代产品一着不慎,或许就会前功尽弃。既要守住疆土,又要以创新刺激消费者换机、给对手以压力,手机厂商不得不谨慎出招。同时,他们还得面对苹果、三星的压力。比如三星虽然在国内市场占有率降至1%,但在屏幕、摄像等关键技术上仍然具有强大实力。

语音交互赛跑

通过语音控制手机,有可能是一个媲美iPhone触屏控制手机的杀手级交互应用,这意味着开创出新一代计算中心的可能。谁能将这一块用户体验做好,一方面将大大降低使用门槛,另一方面将极高提高用户效率和用户体验,其成就或许不亚于乔布斯在苹果公司的创新。

最早,在华为Mate 8手机上,实现了语音接听电话,但那时还不能语音挂断电话。2016年,从华为著名的2012实验室支持下的荣耀Magic手机,到锤子手机推出的Big Bang功能,手机厂商已经意识到人工智能之于手机的重要性,并且竭力根据技术可能与应用场景,先期实现一些功能。比如,Magic手机实现实时定位,根据定位寻找附近餐厅、电影院;Big Bang从语音输入方式入手,降低用户打字门槛,代替双手操作。

但是,绝大多数用户对于这一类探索,很快止步于记不清究竟哪些功能可以用语音控制、哪些还不能;用户容易灰心于语音识别听不懂,辨别不了同一语义不同的说法;尤其是在噪音环境下,语音识别宛如无用摆设。

用户需求与手机厂商真正可以解决的技术难题之间,有着巨大鸿沟。

国产手机人机语音交互自苹果Siri之后有过诸多探索。无奈Siri覆盖的功能很少,手机本身功能覆盖不完整,第三方应用基本是空白。Siri还不能区别有用信息和无用信息,“嗯、么”等无法过滤。另外,目前Siri还是不够聪明,比如说要求其打车去机场时中途先去另一个地方,这类指令siri无法识别、执行。

此类功能不完善的地方,是挑战也是机遇。2018年5月最后一天,小米创始人雷军在深圳发布MIUI10,最大亮点是可以直接语音唤醒小爱同学,完成买票、打开视频网站某个节目的操作。点击屏幕即可下达语音指令,导航、接电话、回微信等操作都无需用手。

6月12日上海,vivo发布探索性手机NEX,展示出其对于语音处理不同的解决思路,他们定制了一个人工智能语音芯片,通过强化硬件+软件结合的方式进行拓展。

vivo软件研发总经理周围告诉腾讯《深网》,升级后的vivo人工智能语音助手Jovi基于与楼氏(Knowles)定制的专用人工智能语音芯片提升性能,改善体验。楼氏成立于1946年美国,Knowles Sound Solutions(楼氏声学系统)是为手机及其他消费性电子产品提供动圈式扬声器与受话器的全球顶尖制造商。

楼氏大中华区销售副总裁陈颖捷告诉《深网》,楼氏与vivo有着长期合作,这颗定制芯片的主要作用是在噪音环境中捕捉到唤醒词,有自己内存,本地化运算降低功耗,24小时待命,提升识别率。“即便一个农场主将狗的叫声设置为唤醒词,这颗芯片也可以个性化定制。”vivo软件研发负责人周围说该方案应用了声纹识别。

vivo根据混合决策思路,先期针对性地解决了16个场景、600多项功能。包括可以通过语音发送微信红包。按住NEX左边的Jovi实体键,手机在熄屏状态下,直接启动,完成打开微信-选择对象-填入红包数额等步骤,只等着输入钱包密码,确认。

不过,新功能推出后仍有诸多不完善之处,需要修复Bug。将来,常用功能先行实现语音处理,深层次语音处理逐步解决,或许是各手机厂商脚踏实地通向未来的可行路径。

vivo下一步想在中美两国建立人工智能研究院,该公司高管胡柏山称,“保持开放心态,联合全球最具创意的头脑,最终获得创新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解锁选择

2014年发布的华为Mate 7率先使用电容触控指纹,作为三大卖点之一,帮助这一款手机成为当年爆款,带领华为手机跃上新台阶,成为全球手机行业重量级玩家。

但是,在屏下光学指纹上,这家公司似乎并不想“梅开二度”。只是在vivo手机使用屏下光学指纹方案之后,2018年3月,华为才在Mate RS保时捷版上尝试了一回,并且这一功能还与背面的电容触控指纹一起,同时使用。

更激进的屏下指纹尝试者是vivo。vivo从2017年开始,急切在全球范围寻找屏下指纹供应商,以期跨越苹果、三星等手机公司都未能解决的技术门槛。

在X20 Plus上,vivo率先开始尝试使用新思科技解决方案,后来的X21手机,新思与汇顶科技成为屏下指纹主要提供商。当时解锁时隔着手机膜会有一定比例出现解锁慢、无法识别的状况,vivo还为此特地随机搭送了专门的手机膜。如此做,只为了快速将这一技术推向市场,获取技术红利。

小米成为比华为更为激进的屏下指纹追随者,在小米8探索版上,使用了与vivo同一供应商汇顶科技的屏下指纹技术,小米8还为其加入了压感屏设计,可以记录压力值。

为了在竞争中领先,保持屏下指纹创新红利,锁定创新力,vivo采用了与供应商汇顶科技深度“捆绑模式”来合作。在技术方案离完全量产成熟还缺10%-15%的时候,vivo先与汇顶签下风险订单,靠订单刺激汇顶科技将技术研发资源向vivo倾斜。如果有损失,“双方各承担一半。”vivo执行副总裁胡柏山告诉腾讯《深网》。

在汇顶科技的指纹模组芯片之外,还有其它部件是vivo开发。”以拍照来类比,拍照效果要好,sensor、镜头和调校三者缺一不可,“汇顶干了类似像sensor的事情,镜头和调校是我们在做。”胡柏山说。

vivo的策略是搞清楚自己需要什么,然后与全球优秀的供应商合作,通过定制方式,整合到自己的手机上来。vivo的一些高层将此视作原生性创新不足、资源受限条件下生存之道,是抗衡苹果、三星和华为研发的对策。

vivo屏下指纹版手机生产下线量已达200万台,该公司想继续扛起这面旗帜。不过,其它手机巨头有着不同的心思,华为、OPPO和小米更热衷于Face ID——人脸识别解锁。

还是5月31日,小米公司在深圳发布小米8透明探索版手机,雷军称小米是安卓手机中首家采用3D结构光人脸识别功能。此功能先前由苹果手机在2017年底于iPhone X上开创使用,据悉仅此项技术,苹果公司或收购或研发投入10亿美元。

2017年,OPPO、vivo分别与商汤、旷视合作,推出了2D功能的人脸识别,这个技术可以实现人脸识别,但是没有景深距离,不能判定人脸是否为真人还是照片,无法应用到安全级别要求更高的金融领域。

雷军在当天发布会上宣称,3D结构光所带来的识别精度,高于之前的指纹识别20多倍。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腾讯《深网》,小米此次3D结构光技术方案供应商为以色列公司Mantis Vision(简称MV)。MV为一家专业为客户开发及制造新兴视觉技术之以色列公司,其主要从事开发3D领域之内容创意工具及技术。

精于算法的MV公司,2017年与深圳欧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称双方将利用各自的优势资源,在技术、制造、市场和平台等方面,在3D成像及相关技术和应用等领域开展广泛的合作与布局。

在3D结构光之外,还有TOF和双目成像两种。结构光原理是投射特定的光信息到物体表面后,由摄像头采集。根据物体造成的光信号的变化来计算物体的位置和深度等信息,进而复原整个三维空间。

TOF(Time Of Flight) 系统则是一种光雷达系统,可从发射极向对象发射光脉冲,接收器则可通过计算光脉冲从发射器到对象,再以像素格式返回到接收器的运行时间来确定被测量对象的距离;双目成像(Stereo System)则是利用双摄像头拍摄物体,再通过三角形原理计算物体距离。

目前业界主要认为结构光和TOF比较有应用前景,具体谁能笑到最后,业内人士称“要看市场选择,谁也没有把握”。

今年3月5日,vivo公司执行副总裁胡柏山回答腾讯《深网》关于3D人脸识别有关问题时,胡柏山称,今年9月、10月和11月份,装配有3D摄像头可进行更高安全层级人脸识别的手机将批量生产、面世。vivo可能选择TOF技术路线。

OPPO新发布的Find X上采用了结构光方案人脸解锁。与苹果留下刘海屏不同,Find X采用“双轨潜望结构”将前后摄像头及3D结构光等元器件集成在此结构上,在无需使用时将它们全部藏于机身之内,从而实现了正反无孔设计。这样,OPPO既坚持了苹果所看好的结构光、AR等前景,还不用屏幕开孔和刘海屏。

据OPPO官方宣布,O-Face 3D结构光人脸解锁技术,通过结构光元器件在面部投射出15000个识别点,即使是距离60cm远,精度也能控制在±1mm范围,给用户的面部构建一个精细完整的3D模型,误识率仅百万分之一(指纹识别误识率为五万分之一),安全性是指纹识别的20倍。

《深网》了解到,该技术参与方有旷视科技。旷视科技负责人吴文昊认为,苹果为了3D识别技术投入10多亿美元,中国因为大数据和人才优势,快速迭代,将很快具备不输苹果公司的3D技术实力。比如,在最近CVPR 2018大会上,旷视展出了实时动作识别技术,领先很多国外公司。

不过,真正效果如何,还得看实际应用反馈。

图像硬实力比拼

拍照和图像处理一直是智能手机上重量级应用。等到2017年、2018年小米手机重复“拍人更美”时,这一功能发展似乎进入停滞阶段。实际上,这与OPPO、vivo在2016年主打拍照功能时,所提的口号大同小异,难以区隔。

那时,OPPO、vivo通过与上游索尼、三星等镜头、传感器供应商深度合作,定制与自己产品相匹配的元器件,再调校算法,但后来因为技术成熟,难以构成差异化卖点。再接下来,商汤、旷视等以提供人工智能算法的公司加入,开发智能美颜的新卖点。

智能美颜在2017年达到顶峰,虚化背景、智能修复和补光美颜等等已至穷处,很难再能起到让用户眼前一亮的作用。直到华为P20 Pro手机三摄像头的出现,行业再次找到新热度。

6月13日,华为手机产品线总裁何刚在上海对外透露,华为P20系列上市不到3个月,全球发货量突破600万台。对于售价3788元起的系列手机,P20系列全球发货量增长率为81%,大中华区增长为63%,海外为150%。其中P20 Pro搭载了4000万像素徕卡三摄像头。国外评测机构DxOMark给出的综合评分很高。

华为并没有具体透露600万台中具有三摄像头的P20Pro销售占比,但是“拍照就是好”的口碑通过这种简单粗暴的宣传方式已经初步达成。

不过,vivo产品经理刘鑫认为,现在背面三摄头方案有着噱头意味。早在2016年的vivo Xplay6立项时就曾考虑过这个方案。从双摄像头加到三摄头,一个望远,一个广角,再加一个基本镜头,一步解决拍摄需求又有卖点,何乐而不为?刘鑫带着这个问题找不同层级用户聊完,有时也去用户家中实地观察,看用户到底怎么拍照。但他最后发现,用三摄头拍照,不是三个镜头同时工作,只能互相切换,两两配对。最终X Play 6放弃了三摄头设计。

华为早期与OPPO、vivo一样,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新技术方案,整合到自己的产品当中,华为手机指关节截图方案来自一家叫作奇手(Qeexo)的创业型公司。Mate 10上搭载了寒武纪人工智能芯片,可以快速地处理图片。

真正让华为显示出优势与便利的地方是,在自己研发的麒麟系列芯片上,结合底层的安卓操作系统优化,华为可以向其它手机公司难以下嘴的地方“动刀”,进行手术,从而实现对内部资源调配优化。

OPPO在与高通合作的骁龙660芯片,定制程度非常深,OPPO先于对手拿到两个月时间的首发量产。据OPPO副总裁吴强介绍,这种合作模式强于后来的骁龙710。但是,这种机会不能保证随时都有。

为什么苹果iOS与安卓相比,用了几年后卡顿仍然很少?解释这个问题需要往技术层面稍作拓展。据华为王成录博士解释,用户体验上的卡顿,跟iOS差别在于,任何一个问题解决都会贯通整个安卓全部。整体来看,手机下面是各种硬件,CPU、GPU、DSP、NPU,不同硬件计算适应场景不一样,如何恰当计算任务,分解分配到相应计算资源上,这是非常重要的第一问题。

第二问题是内核层,基于linux开源系统,华为换了谷歌原生文件系统。原因是原来系统本身只是适配当时机械的系统,机械有问题之后就会存在寿命问题,产生很多副本,甚至带来没有用的副本存储,这是安卓卡顿非常重要的原因。

另外,谷歌Tensor flow框架这一层代码将近5000万,也是今天导致安卓手机很多问题的重要原因。这一层不是谷歌自己做的,有大量第三方开源中间件在里面,这些还需要优化。华为自己做了Grahpic引擎,在华为自己设计的框架上读取数据库,进行业务逻辑处理。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底层、技术和数据互通问题。

基于以上这些,华为“吓人的技术”GPU Turbo问世,它通过在系统底层对传统的图形处理框架进行重构,实现了软硬件协同,使得GPU图形运算整体效率得到巨大提升,大幅提升了游戏体验。“今天可以用在游戏上,明天可以在AR/VR图形处理、视频上发挥作用。”

华为消费者业务手机产品线总裁何刚宣称,华为Mate 10系列将成为首款支持GPU Turbo的华为手机,6月底将开启会员服务申请通道,并陆续启动版本推送该功能升级。华为其他系列手机在今年也将陆续升级GPU Turbo技术。

目前市场活下来的手机巨头们,已然是庞然大物。从系统日活上来看,华为宣称EMUI日活整体量为3.5亿,vivo系统软件有2.3亿日活用户,小米MIUI系统拥有1.9亿月活跃用户。各大厂商如何服务好现有用户,并带领其一起尝试软硬件创新,最早摆脱苹果手机的阴影,谁就可以在下一阶段排名中获得更好名次。

另一个重要技术变量在于5G。目前来看,OPPO、vivo和华为等都公布了2019年推出商用5G手机的计划。5月份,在OPPO举行的一场技术沟通会上,一款原型机成功进行了5G网速演示,下行速率达到1.4Gbps,上行速率则达到了160Mbps。

6月中旬,在美国圣地亚哥召开的3GPP全会,批准了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5GNR)独立组网功能冻结。加之去年12月完成的非独立组网标准,5G 已经完成第一阶段全功能标准化工作,进入全面产业化冲刺阶段。不过,鉴于各家公司都已提前布局,这将是手机巨头们之间竞争,中小企业几无可能参与。

毋庸置疑的是,在中国各大手机品牌继续开疆拓土的野心时代,技术创新正成为最重要的胜负手。


文章TAG:手机操作系统排名  手机排行前三名操作系统是什么?  手机  手机操作系统  操作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