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切尔诺贝利事件,你了解多少

如果地球上存在世界末日的话,那么1986年夏天的切尔诺贝利,一定是最接近末日的样子。普里皮亚季的工人文化宫(图源:oddiviser)入夏的普里皮亚季(离核电站最近的城市),街道两边的松树早已变成了大片的鲜红色——并不是因为乌克兰的冬天来得更早,而是因为树木正在因为大量的辐射而枯萎。(图:辐射造成的“红色森林”)街道上空无一人,厚厚的树叶和泥土盖住了沥青的马路。

早在4月底,原本这里居住的30多万居民已经被苏联当局全部撤离。居民离开以后,驻扎在普里皮亚季的苏联军警开始了最后的清扫工作:他们挨家挨户地搜查宠物、家畜,并就地枪决,把尸体拖往掩埋产。(图源:New York Post)“这是最痛苦的任务”一位战士后来告诉记者,“每当我打开一户人家的大门,狗狗都会摇着尾巴跑过来向我打招呼。

杀死他们一点也不困难。”“我不停地告诉自己:他们留在这里也是被辐射杀死的命运。所以我现在结束他们的生命,是对他们最大的仁慈。”(图:切尔诺贝利的士兵)防止核泄漏扩散是当前最大任务,救火前线上每时每刻都在死人,这个时候几条宠物狗的生命也不值一提了。目标优先级高于一切,不计一切代价。(图:切尔诺贝利爆炸以后第一张照片)在1986年4月26日凌晨1点23分40秒,切尔诺贝利的一声炸响,永久地改变了乌克兰、乃至苏联的历史走向。

(图:剧照)身处在1986年苏联的男男女女还不知晓,这是大厦将倾的起点,是苏维埃联盟结束的开始。切尔诺贝利“弗拉基米尔·列宁”核电站,就像它的名字那样,可以说是苏联这个国家的缩影。从六十年代开始,核电在苏联政府内部获得了极高的重视:核电是未来的能源,是比煤电更环保,比水电更稳定的发电方式。 从70年代起,乌克兰北部切尔诺贝利市被国家挑选为新式核电站的建设地点,主要原因是靠近大城市(基辅),以及靠近核电站所需要的水源。

图: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建设中(图源:imgur)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在七十年代初刚建成的时候,可以说是苏联国家的骄傲,是苏维埃科学优势的体现。核电站所使用的巨型反应炉,RBMK反应炉(大功率管式反应炉)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的核裂变发电装置。它可以把原子弹那样不可控的巨大能量,通过精妙的控制装置转化成可控的、缓慢的能量,用于发电。

图:核电站的反应核心。核燃料在这里加热水,像发电装置输送蒸汽图:核电站的发电装置,蒸汽推动涡轮发电可以在核电站工作,被苏联人认为是非常光荣、且幸运的事情。就在核电站几公里外,一座全新的城市——普里皮亚季在1970年被建造了起来,用于工人生活、住宿、休闲之用。身处其中,你会有一种社会主义已经实现了的错觉。

(图:1970年建城的普里皮亚季地标)(图:普里皮亚季的游泳馆)我们从不怀疑苏联用举国之力办大事的能力,但是,危险也往往潜伏在这样看似完美的外表之下。当爆炸抹去了所有表面上的冠冕堂皇,你就能看到下面已经精疲力竭苦苦支撑的国家机器。你甚至会觉得:切尔诺贝利(以及苏联),可以运行这么久,已经是一个奇迹。图:切尔诺贝利的总控中心关于4月26日的那场事故原因到底是什么,世界已经猜测了33年。

目前来看,是少数当权者不负责任的指挥,再加上反应堆本身的设计问题,造成了那场灾难。当天晚上,四号核电站在进行一次测验:想要观察核电站在失去冷却水供给之后,能不能顺利地使用备用冷却水供给装置继续供水。按常理来说,这样的测验应该在核电站投入使用前就进行。但因为苏联当局对这个科技项目的一再催促,核电站的管理者不得不把一部分测验放到开业以后进行。

(图:出事前的核电站)执行测验的,是切尔诺贝利代理总工程师Dyatlov。他犯的一个错误,是在测验前要求把发电机功率关小到一个很小的功率。因为他认为,把发电机功率调小,那么所需的冷却水分量也会减小。这样一来,实验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变大。而Dyatlov的仕途,就和这次实验能否成功紧密挂钩。(图:Dyatlov受审,Dyatlov是坐着的左二)但是,让核电站在很低的功率运行是违反操作手册的行为:因为核心所需的冷却水,正需要核电站本身所发的电来输送。

如果发电量太低,那么供水可能就会不足,核心就会有“干烧”的危险。随后,Dyatlov发现反应堆温度异常,并开始急剧升高的时候,他才反应过来。他下令紧急向反应堆输送冷却水。可是高温让进入核心的冷却水瞬间气化,在冷却管道内全是气体,根本起不到冷却的作用。图:核电站剖面图,红色部分是核心反应堆越来越热,加热的水蒸气在核心内越积越多。

最终气压达到了一个零界点,反应炉爆炸。核心顶部的隔离层直接飞出了天花板,使得放射性染料与反应核心的碎片直接暴露在大气中。一个工人说在爆炸发生以后,他在工厂里看到了满天的繁星。图:屋顶被整个掀开Dyatlov的第一反应,是尽可能封锁消息,把事态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他向高层汇报:发生事故的不是反应堆核心,而是旁边的发电装置。

他告诉戈尔巴乔夫,现场的辐射水平只有3.6伦琴——虽然比核电站普通水平要高,但还在可控范围之内。他没有告诉戈尔巴乔夫的是,核电站使用的辐射表,最高刻度就是3.6伦琴。(图:剧照)第二天,普里皮亚季开始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谣言。但政府一再告诉人们:事故并不严重,没有辐射危险。与此同时,当地党与政府的官员也决定,为了防止恐惧扩散和“不负责任”的谣言,立刻派军警封锁普里皮亚季,没有人可以离开。

当地政府商讨对策(图源:HBO)和懦弱的政府有鲜明对比的,是勇敢无畏的基层官兵。当天凌晨,第一批抵达现场的救援人员是普里皮亚季的消防员。他们被告知工厂只是简单的屋顶着火。于是一大批勇敢的消防员穿着毫无防护效果的消防服在高度辐射污染的环境下奋战了好几个小时。(图:HBO剧照)他们之中很多人开始感觉到奇怪的现象:嘴巴中可以感受到金属的味道,工作了一会儿以后,许多战友开始出现头晕呕吐的症状。

有些战友的皮肤开始发红、溃烂、甚至脱落。(图:辐射灼伤)这就是典型的急性辐射综合征。辐射穿透了薄薄的消防服,像子弹一样击穿了人体的细胞,导致大面积组织坏死。第一批进入反应堆的消防员是死伤最为惨重的人群,数十人在两周内因为身体衰竭而死。在最初的火焰被扑灭以后,最大的隐患变成了核反应堆下面的积水。此时,核染料的不断反应,使得核心融化成了岩浆,开始不断侵蚀下方的设施。

而此时,反应堆正下方有着非常大量的积水。一旦积水与核燃料接触,瞬间出现的大量蒸汽会让反应堆发生二次爆炸。与此同时,蒸汽会携带大量的核尘埃进入大气,严重加剧核扩散程度。图:事故示意图,红色是放射性岩浆在紧急关头,三名志愿者挺生而出:核电站工程师Alexei Ananenko 与 Valeri Bezpalov,以及工作人员Boris Baranov自愿携带消防管道重返反应炉,让消防人员得以放干地下室的积水。

图:三位切尔诺贝利的英雄三人穿上了简单的游泳设备和辐射表,进入了反应堆最深处。在一些区域,核辐射的积水已经超过了人膝盖的高度。三人在困难重重的情况下,把水管接到了排水栓上,最终成功完成任务。切尔诺贝利,躲过了更严重的一场浩劫。西方媒体说,这三人是拯救了欧洲的英雄。回到地面的他们立刻被送往了莫斯科的辐射科医院,他们在辐射区内,已经待的太久了。

而为他们送行的,是从全苏联各地源源不断输送来的年轻血液:军人、警察、军校学生…数十万青年赶往了北乌克兰的这个小镇。苏联最高当局终于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因为远在瑞典的核观测站观测到了苏联方向飘来的放射性元素。问题的严重性比Dyatlov当初所轻描淡写的“也就是医院x光水平”高出了几十个数量级。(图:切尔诺贝利事故后各国的辐射情况)讽刺的是,外国政府的消息比苏联高层自己还要灵通。

在爆炸发生后的36小时,苏联当局终于开始撤离民众。就像当初封锁滴水不漏一样,这时的撤离也进行地有条不紊。在很短时间里,所有居民都被说服留下自己在普里皮亚季的一切,去往一个未知的安置所。图:撤离开始后,政府要求市民把所有汽车都集中起来丢弃在解决完最初的危险后,奋战在切尔诺贝利的人们需要面对下一项更加复杂的任务:如何处理这个一直在喷射物体的核火山。

苏联科学家们给出的方法是:在核设施外围建造一个巨型的密封装置,也就是“石棺”,把核废料永久封印在装置内部。为了完成这个计划,首先需要把暴露在外的核设施覆盖起来。(图:米-26)军队调用了当时全世界最大的直升飞机——米26军用直升机。但就是这样的庞然大物,对于切尔诺贝利来说也只是杯水车薪。无数飞行员只得没日没夜的把沙土运送到反应堆上空倾泻,这个过程持续了数个月。

在此期间,甚至有飞行员因为暴露在辐射下太长时间,导致眩晕失去意识,坠毁在核反应堆旁…(图:正在搭建的石棺)另一个严重的任务,是清理核电站屋顶上的核废料。因为爆炸的原因,反应堆的部分碎片被抛到了屋顶上,这些碎片具有极强的放射性。最初的打算,是使用机器人清理这些碎片。苏联从全国各地调集了所有可用的遥控机器人,甚至还包括了宇航局贡献的用于登月的机器人。

但在强烈的辐射下,机器人的线路板被很快摧毁,这些机器人在屋顶上瘫痪。希望被寄托在了西德政府支援的抗辐射性能最佳的“Joker”机器人上,如果这台机器人也在屋顶上瘫痪,那么救援人员就不得不派人去清理屋顶了。最糟糕的事情还是发生了,Joker在屋顶上瘫痪,更多的苏联战士被派往屋顶救援困住的Joker,但也无济于事。

换来的是更多因为辐射吐到想要自杀的年轻人。后来有媒体披露,当时Joker之所以不行,并不是因为德国技术不足,而是因为苏联政府为了保留颜面,故意少说了切尔诺贝利辐射的数量级。导致Joker是按照更低抗辐射的标准设计出来的。最后,这个任务还是被交给了人。他们被称作“生化机器”,据一名苏联官员说“最好的机器人,就是人”。

一共有3828名“机器人”参与了清扫行动。由于辐射实在太高,他们每人只能在屋顶上工作2分钟,铲两下就必须离开。由于材料有限,他们穿着的防护服都是现场人员现场简易制作的衣服。其实,在那个8000伦琴放射量的屋顶上,任何高精尖的防护服都没有意义。清理工作的总指挥,是苏军工程兵司令员塔拉克诺夫将军。他也是第一个前往屋顶铲辐射物的人。

每一个即将前往屋顶的战士,都能听到将军嘶声力竭的动员口号。(图:塔拉克诺夫将军(左一))“同志们请稍息!大家都清楚自己的任务了。我和政委刚刚到屋顶上面去了一次,那里也没什么了不起!一切就绪,每个人到上面就铲两下然后赶紧下来,记住防护要领!每组十人,不要超过40秒!党员先上!其他同志在后面跟着,注意安全。

假期和黑海的疗养院已经为我们准备好了。为了苏维埃祖国!”这段动员,塔拉克诺夫将军每天要进行一百多次,一共有三十多天。但每一次,将军都有十足的真诚。“到后来,这段讲话就仿佛成为了他的祷告词,祷告着那些战士可以平安归来。”。最终,在数十万官兵的努力下,切尔诺贝利的石棺终于打造完成,把潘多拉的魔盒重新封印了起来。

这场救援中所有用到的东西:直升飞机、防毒面具、衣服、都被封存了起来。图:废弃不用的各种装备切尔诺贝利封锁区的表面土壤被工人全部翻开,掩埋。最后一名战士撤出后,这里成为了永久的禁区。图:遗弃的面具在战士们抢救的同事,莫斯科也在忙碌着。苏联的领导人们想要忙着找到一个可以为这场灾难负责的人。自然的,Dyatlov以及核设施的各级领导成为了罪人。

他们被认为是国家的敌人,是他们的操作导致了这起悲剧的发生。图:切尔诺贝利的罪犯受审这个结论,与实际主导事故调查的Legasov教授的结论天差地别。Legasov认为,这起事件的根本原因,在与反应堆本身的设计问题,以及苏联的国家工业系统的管理问题。但是这样一个结论,必须让苏联国家整体做出改变,显然不如找到一个明确的罪犯更为简单。

正因为官方有了明确的犯人,否认了设计本身的问题。在切尔诺贝利4号发电站发生事故以后,一号二号三号反应堆依然继续运转,最后一个反应堆直到2000年才停止运行。图:Legasov教授感到无力改变现状,Legasov在1988年切尔诺贝利两周年之际自杀。3年后的1991年圣诞节,苏联,这个由工人和无产阶级建立的国家,也解体了。

现在来看,切尔诺贝利不但是苏联解体的开始,同时也是苏联整个国家的缩影。在这里,你能看到苏联坏的一面:臃肿、腐败、自私的官僚体系。但你也能看到苏联好的一面:勇敢的战士,无畏的公民。他们在责任来临的时候,不假思索地做出牺牲。不但拯救了同胞,也拯救了欧洲。(图:切尔诺贝利勋章,由红色的血液和三种辐射射线组成)如果你问我,苏联这个国家最伟大的是哪个时刻。

不是他二战胜利称霸欧洲的时候;也不是与美国冷战,操控半个世界的时候。而是在1986年,当苏联已经不复往昔,当国家已经垂垂老矣,60万青年面对前所未有的灾难,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填补上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时候。source:https://imgur.com/a/TwY6qhttps://en.wikipedia.org/wiki/Individual_involvement_in_the_Chernobyl_disaster#Nikolai_Fomin。

《切尔诺贝利》纪录片里说的15000伦琴的辐射量是什么概念?

正常大气中的放射量是0.000012伦琴(单位每小时)正常来说,一个人一年内吸收2伦琴是安全的,一旦超过400伦琴,则会有致命危害。在普里皮亚季里,不到一天就吸收了相当于3年半的辐射量。以当时的辐射水平来说,只要4天就能致人死命。而当时第一批没有防护措施前去救援的28名消防队员,全在72小时内死亡,他们在4号反应堆周围面对的辐射大约是7000伦琴,所以在核心周围,甚至高达15000伦琴!。

昨天看了《切尔诺贝利》核辐射达到三万五千伦琴,如果核辐射达到一亿伦琴会怎么样?

用科学,让生活更有温度~这部于2019年5月6日在HBO首播的5集电视剧——《切尔诺贝利》讲述了1986年发生在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乌克兰地区普里皮亚季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严重爆炸事故。连续的爆炸引发了大火并且释放出大量高能辐射物质到大气层中,所释放出的辐射剂量是在广岛爆炸的原子弹——“小男孩”的辐射剂量的400倍以上。

该事故被认为是历史上最严重的核电事故,没有之一,也是首例被国际核事件分级表评为第七级事件的特大事故,第二例是2011年3月11日发生在日本福岛县的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在这场惨绝人寰的灾难中,共损失约两千亿美元,事故发生后的3个月内,有31人死亡(很多人怀疑前苏联政府存在瞒报的情况,这一点在电视剧中展现的淋漓尽致,政客、科学家、操作员相互推脱责任,不愿相信事实)。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间,据不完全统计,共有约9.3万人或多或少受那次事故的影响死亡,13.4万人遭受各种程度的辐射疾病的折磨,方圆数十公里的十几万民众被迫撤离,至今,切尔诺贝利地区仍被视为“禁区”。无处不在的核辐射:揭开它的“黑色面纱”核辐射是原子核从一种结构或一种能量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结构或另一种能量状态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微观粒子流。

核辐射分为天然辐射和人工辐射。天然辐射主要有三种来源:宇宙射线、陆地辐射源、天然放射性物质。人工辐射有以下来源:放射性诊断(如X光)、放射性治疗(放疗)、放射性废物(核废料等)等。核辐射由于其特殊性,广泛存在于我们的身边,无处不在,形影不离。从日常食用的瓜果蔬菜,到吸的一手烟二手烟;从家居装潢,到地壳中存在的天然放射性核素,如40K、87Rb(铷)、氡等。

吃一根香蕉 :0.0001毫西弗 睡在另一个人旁边8小时:0.0005毫西弗牙科X光摄影:0.005毫西弗 最大剂量:1毫西弗 乳房X光检查:3毫西弗 脑CT扫描:0.8至5毫西弗 胸部CT扫描:6-18毫西弗 胃肠道X光检查:14毫西弗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居民所受天然辐射的平均有效剂量为2.4mSv。

部分人群由于工作特殊性、生活地区、治疗需要等原因受到的辐射剂量会较高,但正常情况下都在限定值一下,并不会对身体产生多大的伤害(大剂量放疗除外)。谈核色变:核辐射在众人眼中一直是个可怕的存在在长期的实践及应用中发现,少量的核辐射基本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但长期的、过量的核辐射会对人体产生不可逆伤害,有致病、致癌、致残,甚至是致死的风险,且受到的辐射量越大,完成伤害的风险越高,伤害也越严重。

有关核辐射的常用单位有:伦琴、希伏(希沃特、西弗)、雷姆、戈瑞戈瑞(Gy、表示吸收剂量):被照射物单位质量上所吸收的辐射能量。1Gy=1J/kg,即为每千克被照射物吸收的电离辐射的能量为1焦耳。伦琴:不是国际通用计量单位,表示辐射剂量,1伦琴定义是在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一立方厘米空气中产生单位库仑的正负离子的辐射强度。

(1伦琴=2.58×10ˇ-4 C/kg)雷姆:全称为人体伦琴当量,英文Röntgen equivalent man,符号为rem,为辐射剂量当量。1rem 相当于人体全部吸收了1伦琴单位的辐射。希伏(希沃特、西弗,英文Sievert, 缩写Sv):是一个为人类健康安全防护而确定的具有专门名称。的由国际单位推导出来的单位,用来衡量辐射对生物组织的伤害。

定义 1Sv = 1J/kg 、1rem =0.01Sv=10mSv虽然戈瑞和西弗都表示辐射吸收剂量,但戈瑞所表示的吸收范围更广,而西弗仅仅用来表示剂量当量——辐射对生物组织的伤害。使用戈瑞与西弗进行单位换算时,由于单位辐射剂量对不同生物组织的伤害不同,要进行加权换算,比如生殖腺体为0.2、大腿只有0.01、全身为0.05。

伦琴表示的是辐射量,并不等于生物组织吸收的辐射量,因此,用伦琴来衡量核辐射对生物造成的伤害不太合理,但可做假设。正常情况下,大气中的辐射量只有0.000012伦琴,普通人一年可以承受的最大辐射量只相当于0.1伦琴。(相当于1mSv)受到100毫西弗的辐射剂量时对人体无直接明显影响,在100到500毫西弗时会出现血液中白细胞减少的情况,但外表无明显变化,人也不会有明显不适。

但当人体受到1000至2000毫西弗剂量的辐射时,就会出现脱发的情况,人会出现呕吐等症状。当辐射剂量达到2000到4000毫西弗时血液中的白细胞会明显减少,人会出现剧烈头痛呕吐。当达到4000毫西弗时,如果是在一瞬间受到就有可能致命,但这要看所受辐射时所处的地点的天气(风速,气压,光照强度等),地貌特征,以及人体是否吸入了放射性物质。

假设15000伦琴的核辐射全部被人体组织吸收,这相当于剂量当量150Sv,这无疑是致命的。这这种高辐射的状态下,人待不了几分钟就会毙命。此处省略四个字——活着很好!一万五千伦琴的辐射已经让伟大的人类承受不了,何况一亿伦琴,难以想象!可能大量的基因发生突变,分子和原子之间的化学键被“打断”,细胞大量死亡,尤其是肠胃上皮细胞和骨髓细胞,白细胞数量急剧下降,还是闭上眼睛吧。

美剧《切尔诺贝利》中关于散落的堆芯石墨辐射高达15000伦琴是真实描写的还是艺术夸张?

我之前在某杂志专栏写过一系列关于核与辐射安全的稿子,不请自来和大家分享一些信息。什么是伦琴伦琴是早期用来衡量放射性物质照射量大小的单位,简记作 R。为了纪念发现 X 射线的德国物理学家威廉伦琴(Wilhelm Röntgen)而设。1 伦琴的学术定义是,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在 0 ℃ 1 毫升的空气中造成 1 个静电单位的正负离子所需要的照射量。

伦琴不是国际单位,现在其实已经不太常用了。因为它只能表示辐射量的大小,并不能反映生物组织对辐射的吸收剂量。其他辐射单位后来为了更准确地量化人体遭受有害辐射的严重程度,人们提出了“吸收剂量”(absorbed dose)的概念,即每千克人体组织吸收的辐射量。这个单位叫做“戈瑞”(gray),一位英国物理学家的名字,简称“戈”,用符号 Gy 来表示。

1Gy表示每千克人体组织吸收 1 焦耳的能量。在数值上,戈瑞和伦琴还是有个换算关系的:1伦琴=0.01戈瑞。但是,不同的辐射源对人体的伤害效果是不一样的。比如α 射线的杀伤力相当于等量 X 射线的20倍。为此,科学家们又引入了“当量剂量”(equivalent dose)的概念,当量剂量=吸收剂量✖权重因子。

除了α射线的权重因数是20、中子射线权重因子5-20之外,β射线、γ射线、X射线的权重因数都是1,即当量剂量=吸收剂量。不过,核泄漏会引发多种类型的辐射,没有一个确定的辐射权重因数,通常也就取 1 了。当量剂量的单位为希沃特(sievert,也叫西弗、希伏),简称希,符号Sv。对于β射线、γ射线、X射线而言,1戈瑞=1希沃特;对于α射线,1戈瑞=20希沃特。

这两个都是国际单位。日常辐射剂量希沃特是个很大的单位,有点儿像500元面值的欧元大钞。一次性受到0.4希的辐射就会出现皮炎、脱发、白细胞减少等急性中毒症状;1希会让人恶心欲吐;超过2希就可能有生命危险,8希以上死亡率就达到100%了。日常使用好比用吨来量人的体重。所以为了计量方便,平时常用的单位是毫希、微希(1希=1000毫希;1毫希=1000微希)以及雷姆(rem,1雷姆=10毫希)。

联合国原子辐射影响问题科学委员会统计得出,全球普通人每年受到的有效辐射剂量通常在1~10毫希之间,平均2.4毫希,这些剂量的八九成来自宇宙射线和地球上天然放射性元素的本底辐射,其余几乎都来自放射性医疗和诊断(比如胸片、脑CT)。以这样的辐射剂量,健康人的细胞“体质”和修复能力足以摆平辐射的损伤。对于不和放射性行业打交道的普通公众来说,高纬度、高海拔和过度放射性诊断,是导致辐射剂量较高的几大因素。

15000不夸张据当时的历史资料,发生爆炸的反应堆内部辐射剂量达到30000伦琴/小时,用来把核能转化成电能的汽轮发电机厂房顶部也高达20000伦琴/小时,所以《切尔诺贝利》描述的15000伦琴(准确说应该是15000伦琴/小时)至少没有夸张,很可能是离爆炸点比较近的位置测得的。15000伦琴/小时=150戈瑞/小时,权重因数按1算,人体的吸收剂量相当于150希沃特/小时。

在这种辐射强度下,人只要待3分20秒就达到8希沃特的100%致死剂量了。当然,救援人员肯定没到这么近的位置,否则死亡速度会更快,死亡人数也会更多,而且也不可能施救。资料显示,第一批接到报警的28名消防员在出警一小时后出现头晕和呕吐症状后被换下,而且没有穿任何防辐射装备(因为他们接警时只被告知是普通火灾,没说是反应堆爆炸),说明辐射剂量还没有超过8希沃特/小时的水平。

不过正是这批消防员在头一小时用生命换来的英勇抢救,火势才没殃及到隔壁的3号反应堆(爆炸的是4号反应堆),避免了更恐怖的灾难。下图为切尔诺贝利事故抢险奖章《切尔诺贝利》作为一部带有纪录片性质的电视剧,对于专业性、真实性和严谨性必须有很高的追求,即便有艺术夸张,既不应该也不需要出现在这种重要数据和史实方面。


文章TAG:多少伦琴辐射致命  辐射超过多少伦琴  多少  伦琴  辐射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