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子星的密度在每立方厘米克到克之间,大约是原子核的密度。中子星表面的物质密度非常高。简单来说,中子星的典型密度是每立方厘米几亿吨,相当于水密度的100万亿倍。中子星确实非常密集。中子星可以说是宇宙中最可怕的天体,仅次于黑洞。它们表面的引力场极强,不比黑洞差。换句话说,中子星是一个失败的黑洞。

中子星密度为什么那么大呢?

中子星,是恒星演化到末期,经由引力坍缩发生超新星爆炸之后,可能成为的少数终点之一。恒星在核心的氢、氦、碳等元素于核聚变反应中耗尽,当它们最终转变成铁元素时便无法从核聚变中获得能量,失去热辐射压力支撑的外围物质受重力牵引会急速向核心坠落,有可能导致外壳的动能转化为热能向外爆发产生超新星爆炸,或者根据恒星质量的不同,恒星的内部区域被压缩成白矮星、中子星以至黑洞。

白矮星被压缩成中子星的过程中恒星遭受剧烈的压缩使其组成物质中的电子并入质子转化成中子,直径大约只有十余公里,但上头一立方厘米的物质便可重达十亿吨,且旋转速度极快,而由于其磁轴和自转轴并不重合,磁场旋转时所产生的无线电波等各种辐射可能会以一明一灭的方式传到地球,有如人眨眼,故又称作脉冲星,一颗典型的中子星质量介于太阳质量的1.35到2.1倍,半径则在10至20公里之间(质量越大半径收缩得越大),也就是太阳半径的30,000至70,000分之一。

因此,中子星的密度在每立方厘米克至克间,此密度大约是原子核的密度,致密恒星的质量低于1.44倍太阳质量,则可能是白矮星,但质量大于奥本海默-沃尔可夫极限(3.2倍太阳质量)的恒星会继续发生引力坍缩,则无可避免的将产生黑洞。由于中子星保留了母恒星大部分的角动量,但半径只是母恒星极微小的量,转动惯量的减少导致了转速迅速的增加,产生非常高的自转速率,周期从毫秒脉冲星的700分之一秒到30秒都有,

中子星的高密度也使它有强大的表面重力,强度是地球的到倍。逃逸速度是将物体由重力场移动至无穷远的距离所需要的速度,是测量重力的一项指标,一颗中子星的逃逸速度大约在10,000至150,000公里/秒之间,也就是可以达到光速的一半。换言之,物体落至中子星表面的最大速度将达到150,000公里/秒,

更具体的说明,如果一个普通体重(70公斤)的人遇到了中子星,他撞击到中子星表面的能量将相当于二亿吨核爆的威力(四倍于全球最巨大的核弹大沙皇的威力),当然这仅仅是假设,真要是这样的话,这个人在越来越接近中子星的时候,会被强大的潮汐力扯碎。密度大得惊人,密度一般用1立方厘米有多少克来表示,水的密度是每立方厘米重1克,铁是7.9克,汞是13.6克。

如果我们从脉冲星上面取下1立方厘米物质,称一下,它可重1亿吨以上、甚至达到10亿吨,假定我们地球的密度也达到这种闻所未闻的惊人程度的话,那它的平均半径就不是6371公里,而只有22米!温度温度高得惊人。据估计,中子星的表面温度就可以达到457632度,中心还要高数千倍,譬如说达到60亿度,我们以太阳来作比较,就可以有个稍具体的概念:太阳表面温度6000℃不到,越往里温度越高,中心温度约1500万度。

中子星为什么会很热?

中子星为什么会很热?答;中子星表面温度为100万摄氏度,地球内核平均温度为5400;故中子星的表面温度比地球内核平均温度高185倍,中子星的密度是常人无法想象的,一立方厘米的中子星物质其重量就相当于地球物质的1~10亿吨。这里不得不佩服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们和美国激光干涉重力波天文台(LIGO)探测到的重力波信号,

中子星距离我们地球400亿光年;它是宇宙中超大质量恒星爆炸形成的超级恒星的残余核心。它是天体中密度仅次于黑洞的物质。其表面的原子排列比钢还要密集,强度是钢断点的100亿倍。学过高中物理的人都知道,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组成的,而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其中质子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只有中子不带电;中子星虽然是恒星爆炸的残留物,但在爆炸过程中受到巨大的外力作用,导致核外电子被挤压到核内,与质子结合形成中子;所以原始材料中的空间被大规模压缩,


文章TAG:中子星密度为什么高  中子星  密度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