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不是所有的深海鱼都是透明的。深海鱼只是丢弃了身体里所有的色素。我们对深海生物的了解是由有限的深海探测器提供的。从深海探测器发回的照片来看,深海相当贫瘠,生物多样性远不如海面和浅海。有珊瑚、蠕虫、节肢动物、软体动物、鱼类等。深度从5000米到10000米。这些动物体型小,行动缓慢。

深海鱼类为什么会是透明的呢?是如何进化出来的?

科学爱好者报到。首先,并非所有深海鱼类都是透明的,深海鱼类只是将体内的色素全都抛弃了而已,看着透明大多是因为体形较小的缘故。这一现象不止出现在深海,所有终身在无光水体中生活的鱼类都有这个倾向,洞穴、地下暗河中也一样。珊瑚礁鱼类拥有丰富的体色,有些是伪装,有些是警告,有些则是为了取悦异性,珊瑚礁光照充足,食物丰富,鱼类消耗少量能量生成色素,形成鲜明体色,有利于其种群的生存和繁衍。

所有生物的进化全都遵循最高性价比原则,用不着、不合适的器官和特征会很快(数万年内)消失或被修改,在资源稀缺、没有阳光的深海,体色变得毫无必要,所以鱼类一代代减少色素的生成;同时,这里食物稀缺,食物链底层生物只以落下的残渣(海雪)为食,使整条食物链中的色素含量都很低。洞穴鱼类可就不止体色退化了,长久黑暗的生活环境,让它们很多连眼睛都退化了。

深海压力那么大,金属都能压扁,为什么鱼却没事?

在海洋中,每下降10.3米增加一个大气压,马里亚纳海沟底部可达到1000个大气压,足以将潜艇压扁,但是那里依然生活着不少的鱼类,金属在海底也未必会被压扁,有些沉船是因为破损进水,最后船体内外都是海水,每块钢板内外的压力是比较均衡的,不会立马压扁,不过也会逐渐变形;反而是潜水艇那样的密闭设备,如果潜的过深,内外压力不平衡,超过钢铁能承受的极限后,潜水艇就是被压扁。

泰坦尼克号沉没后,至今也没有被压扁,内部空间充满水,成为了海洋生物的乐园,深海的鱼类与浅海的鱼有很大的不同,首先它们体内没有或者仅有很小的一部分空腔,这就使得它们不需要平衡空腔和海水的压力;其次,深海一些鱼类皮肤透水性较好,海水可以自由出入,生物体内无骨或者有比较薄、韧性比较好的骨头,可以随着海洋压力的变化而改变形状,自由进出的海水,在生物体内外都形成一定压力,压力均衡。

海洋的最深处会有地球上最强大的远古生物生存吗?为什么?

感谢邀请深邃的海洋充满了神秘,同时也是巨型生物的家园,无论是今天地球上最大的动物蓝鲸,还是壮观的巨藻森林都来自海洋,图注:蓝鲸是今天地球上最大的动物,图片来自网络海洋深处是否存在着我们还没有发现的神秘生物,那些超级巨大的远古生物呢?可能性很小。就目前对于海洋探索的情况来看,地球上最大的生物依然是蓝鲸,而它们是生活在靠近海面水域的,

图注:电影《巨齿鲨》剧照,图片来自网络很多人看过去年热映的电影《巨齿鲨》,电影中超级巨大的巨齿鲨就是生活在深深的海底,后来因为人类打破了隔离层才让巨齿鲨来到了海面上。不过这些都是电影设定,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巨齿鲨早在260万年前就已经灭绝了,图注:马里亚纳海沟是地球上最深的地方,图片来自网络图注:中国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深海探测器,图片来自网络目前我们对于深海的探索其实还非常的有限,主要依靠为数不多的深海探测器来实现。

目前下潜深度最深的是日本研制的无人探测器“海沟”,创造了10911米的下潜纪录。中国自主研制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下潜深度也达到了7062米。目前,我们对深海生物的了解是由有限的深海探测器提供的。从深海探测器发回的照片来看,深海相当贫瘠,生物多样性远不如海面和浅海。有珊瑚、蠕虫、节肢动物、软体动物、鱼类等。在5000米到10000米的深度。这些动物体型小,行动缓慢。


文章TAG:深海生物为什么透明  深海  透明  生物  压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