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哪个音乐软件的音质比较好?

这里其实是好几个问题的结合体,毕竟单一去谈音质的不太现实。首先,你要确定你的使用范围,是手机还是 PC。要是在 PC 这种桌面端去用,那肯定是往高规格的方向去走。PC 端的话,用 Foobar,Hi-Res Audio Player 这类播放器然后搭配高规格本地音乐就可以满足声音需求了。当然,对于 PC 玩家来说也只是第一步。

如果是手机端的话,多年前 Android 还有 PowerAMP 这种老牌的专业化播放器,现在可以选的也有海贝音乐。但现在移动端更多的是直接用流媒体服务,走本地化播放的用户会比之前要少。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主要讨论的也是一些以流媒体播放为主的播放软件:如果只谈国内服务的话,我会选 QQ 音乐。QQ 不管在版权还是声音质量方面都做得其实还是不错的,44.1kHz 16bit 的无损音乐配比会比其他国内服务要多,而且切换到“无损模式”的方式也很直观,对于一些追求简单的用户来说,QQ 音乐还是很方便的。

再加上,QQ 有些时候会提供 24bit 48kHz 的 Hi-Res Audio 规格的音乐,要应付手机需求的话其实已经足够了。配合自身的耳机适配服务,要提升听感表现还是很方便的。要说声音规格的话,能提供“母带级”声频的酷我或者也能算一个。但在手机上谈这个感觉有点不太实际,而且普通 44.1kHz 16bit 都已经够用了,所以这里就只是简单提一下就可以。

如果还要兼顾 Sonos 那种网络音箱,内容也要涉及更多欧美音乐的话,Spotify 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移动端提供了“极高”这个声音选项,只要网络够稳定,Spotify 都能提供质量较高的音乐,而且自身也有离线缓存的功能,所以在没有网络的环境下也能当一个“本地播放器”使用。只是,Spotify 用的是加密缓存,用户不能把音乐导出变成普通的播放文件,这可能让使用有点限制。

如何听出标准音质和无损音质的差别?

一般来讲,用手机加耳机听,差别不是特别大。而且你从网上听,听到的所谓“无损音质”未必是真的无损音质。先说音质。你听到的未必是真的无损音质。从网上听歌,一般听到的音质,主要是标准音质和高品音质。真正的无损音质很少。音质的差别在哪?简单说,就是转录后保存的音线数量不一样。一般来讲,网上听到的歌曲是16~24音线。

部分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可以达到32音线甚至更高。无损音质是flac格式,比如母碟是32音线,它转录过来还是32音线。高频音质,是以320K压缩MP3,用音线来解释,32音线,到它这变24音线了。标准音质,32音线到这剩16音线了。流畅音质,全是杂音,因为32音线到这就剩8音线了。怎么去理解音线?就比如说,一首歌,同时有32种乐器在演奏,这就是32音线。

你撤来撤去,把32种乐器撤剩8个了,一方面,失去了其他乐器的辅助润色,只剩主旋律,声音就枯燥了。另一方面,你撤掉的乐器还留下了杂音。你从网上听的时候,就算你选的是无损,也未必是以flac播放的。这就是流量问题,挂羊头卖狗肉才能赚到差价,一首5分钟的歌,收你36M流量,但是给你播MP3格式的高品音质只需要12M流量,它就赚到24M的差价——反正你也听不出来好坏。

你想听出差别,很简单,找特定的歌就能听出来。推荐两首。一首是小松未步的《如履薄冰》,你去听,如果在6~8秒的时候,你听不到有六声极快的定音鼓声,那你听到的肯定不是无损音质。你去听吧,这六声“咚咚咚~咚咚咚”持续时间也就不到1秒,但它就是一个音线。它没有损失,说明转录的音线足够多。这六声没了,你还说是无损音质,那不骗鬼呢嘛。

再一首,是ZARD的《愛は暗闇の中で》,这是让你用来感受不同音质对旋律的影响的。一般的歌曲音线减少,主旋律也照样维持。《愛は暗闇の中で》很特殊,音线减少,失去润色,你会感觉主旋律都变了,跑调了。设备当然也会有影响,但是从手机听歌的角度来说来说没有你想象中那么大。设备上的差别,要在音线充足的情况下才能体现。

音线不足,都是8音线wma格式,拿森海塞尔来也没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嘛。好的设备、一般的设备,区别何在?就是设备对音线的单独播放能力是否足够强。比如你听《船歌》,这也是一首常见的试机音乐,举个例子,它里边有很多低音定音鼓。那么,如果你的设备,可以单独划出来一个区域来播放超重低音,就可以展现低音定音鼓原本的因素。

设备能力不够,没法单独划出来一个区域播放超重低音,就只能兼容播放。兼容播放,情况好一点,仅仅是音色不够圆润,情况坏一点,就会有明显的杂音。杂音怎么来的?就好比你拿一个小箱子装一个大抱枕,塞不下,冒出来了,冒出来那部分就成为了杂音。而网上的歌,音线真正充足的没几首,都是假无损。如果不是听古典音乐,其实很难分辨的。


文章TAG:QQ音乐和虾米音乐里的假无损音乐测试  什么音乐软少假音质  qq音乐  音乐  乐和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