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半导体行业如今怎么样了?

日本半导体行业已经衰落,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方面可以说是全军覆没,只剩半导体配件产业,全球高端芯片市场基本成了韩国的后花园。日本现在比较有名的半导体企业罗姆,主要生产半导体零配件,和我们熟知的高端芯片没有关系。日本的半导体产业,辉煌时曾经五子登科,霸榜全球,即使在走下坡路的1995年,世界半导体企业TOP10中,日本也独占一半,包揽前三:NEC(第1名)、东芝(第2名)、日立制作所(第3名)、富士通(第8名)、三菱电机(第9名)。

2011年时,一场地震还能让日本半导体企业刷刷存在感,现在图上的大企业基本都卖光了。后来衰败,不得不“卖儿卖女变卖家产”度日,只剩东芝半导体硕果一枚,但在2018年被美国贝恩资本以180亿美元收购。那么,问题来了,曾经如神一般存在的日本半导体产业为何落得如此结局?日美半导体协议打压1985年在半导体全球市场上,日本追上美国,销量排行榜上,日本企业首次夺得冠军。

美国人开始不爽了。1985年,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简称SIA)向美国商务部提起反倾销诉讼。在半导体发生贸易摩擦之前,日本和美国就钢铁和彩电也发生了摩擦。焦头烂额的日本政府很快答应了美国的要求:1986年9月签署日美半导体协议;协议引入价格监督制度,确定了日本半导体销售的最低价;约定外国产半导体产品在日本国内市场占的份额要达到20%;日美半导体协议相当于强制给日本半导产业灌服了两颗“毒丸”:第二条(价格监督)抬高了日本半导体销售价格,降低了竞争力,让韩国半导体得以低价抢占市场。

第三条强制让出国内半导体市场份额,到现在都被日本国内一些学者认为是很愚蠢的一个妥协,与割地求和差不多。后来,日美发生汽车贸易摩擦时,美国人再提强制日本让出国内汽车市场份额时,日本人吃亏长记性了,断然拒绝。日美半导体协议签订后,韩国半导体产业开始崛起,日本则开始逐渐衰退。但真正让日本彻底败光半导体家底的,还是日本人自己。

成为“苹果 鸿海”的梦想失败日本企业家经营企业喜欢全产业链模式,电视机企业会包办面板、主板、外壳、外形设计等方方面面,手机企业、汽车企业也是如此。半导体企业更是如此,设计、制造大包干,梦想成为“苹果 鸿海”的巨型企业。不过,环境是会变化的,上世纪90年代初,半导体代工厂台积电开始崛起,半导体设计和制造分离成为产业发展趋势。

三星和英特尔本来是设计和制造大包干,为适应趋势变化,开始将半导体制造开放,接受代工订单业务。日本半导体企业选择了拒绝。数据图片来源《日本电子产业兴衰录》,作者:西村吉雄从上图可以看出,1992年——1998年是日本半导体企业大幅溃败时期,全球市场份额从最高接近40%跌到最低20%,跌去一半。这段时间正是台积电开始逐渐上升(参见下图),芯片代工模式获得行业认可。

此消彼长,日本半导体企业开始走下坡路了。台积电历年(截止2016年)经营收入数据,单位:百万美元芯片代工模式之所以成为行业趋势,在于它提升了设备利用率,降低了设备折旧成本。偏偏日本半导体企业对经营成本敏感,对设备折旧成本感觉麻木,所以不愿意接受代工订单,导致生产线利用率低,设备折旧成本高企,企业逐渐失去竞争优势,结果既没有成为伟大的苹果公司,也没有成为制造体量庞大的鸿海(富士康母公司)。

日本半导体企业非常顽固上世纪90年代末,日本半导体企业开始尝试设计和制造分离,但具体操作竟然落不了地。日本政府看着日渐走下坡路的本国半导体产业,心急火燎,曾设想打造“日之丸代工”,整合半导体制造资源,大力发展代工产业。用我们的话说,就是把半导体代工搞成日本制造的一张名片。然而,政府的“日之丸代工”计划遭到企业干脆的拒绝,很快流产。

由于坚持设计和制造不分家,日本半导体企业在进入2000年后业绩下滑,经营艰难,迫使部分企业考虑代工。2002年,日立和三菱进行业务整合,双方将半导体生产资源整合为代工企业,准备接收半导体订单。然而,新公司成立时,两家公司的经营层又反悔了,认为没有生产线,日立/三菱还玩啥制造优势啊?双方都拒绝将半导体工厂独立出去。

美好的计划最终以乌龙收场。很少有人会知道,三菱不仅造汽车,也生产半导体。后面的结局大家都知道了,日本半导体企业卖儿卖女变卖家产的新闻经常霸占媒体头条,整个日本半导体产业逐渐衰落归零。总之,日本半导体行业的衰败,日美贸易摩擦只是诱因,跟不上(也不想跟上)行业变化才是病根。原创回答,请勿搬运。图片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图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即联系删除。

一个单位开始走下坡路有哪些表现?

1、喜欢喊口号,每天都要把员工集合起来专门喊口号,什么踏实,沉着,进取,勇往向前。越喜欢喊口号的公司,离倒闭也不远了。2、工资开始不准时发了,有时候拖个几天,有时候要么就拖一两个月,连工资都会拖的公司,一定是走下坡路了。3、老板不作为,皇亲国戚当权。老板什么都听他的亲戚的,谁也不敢得罪他的亲戚,谁得罪了,就马上会被皇亲国戚告到老板那,然后就等着惩罚,老板完全没有自己的主见。

大家工作也是小心翼翼,诚惶诚恐,不敢得罪他们。4、开会越来越多,动不动就开会,要么开大会,要么几个人在老板办公室开小会,还特意关起门来,搞得很神秘。会多,但是都是讲大话空话,开会的结果都是不落地。5、叫全体员工入股,而公司没并没有上市,这种情况一般是工资资金链跟不上,想忽悠员工那筹集一点钱,这种公司要小心了。

6、公司里的亲戚众多,要么是七大姑八大姨,要么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有的亲戚不是领导却胜似领导,真正的领导也不敢管,公司就是上演着宫心计的地方。7、公司存在着贪的风气,每个人都想贪一点,办公室主任采购的日常用品和办公用品把发票开的高一点,销售经理经常把私人的吃饭的票据也拿来报销,很多人把自己孩子家里的作业拿来公司打印,有的一打印就上百张,每个人都想贪一点,公司迟早会贪没。

有人说日本正在走下坡路,你怎么看?

日本没有走下坡路,日本所面临的困境是经济发展遇到了瓶颈,至使经济增长速度缓慢,造成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1,日本本土市场狭小,经济两头在外,即主要市场在海外,主要原材料在海外。日本发迹后,就被各国盯上了,导致经济贸易被压制,经济发展受阻。2,日本在基础科研上投入不足,科技方面突破性进展受阻,与各国的产品技术差距缩小,甚至是消失了。

这也是日本经济遇阻的原因之一。3,日本国小,工业体系不完整,工业产业链存在着很多缺失,导致日本工业系统性创新受阻,使日本在重大工业方面进展缓慢,甚至是停滞不前。例如大飞机、高铁、大型输变电设备…的落伍,都是先天不足造成的,非人力所能挽回。日本政府深知经济问题的症结所在。而这些问题不是人力所能解决的。所以日本采取了投资海外,掌控贸易的办法,去解决市场丶资源方面的问题。

迄今为止,日本人比较成功,日本国内GDP约4.2万亿美元左右,而海外的日企产值约5万亿美元左右。日本国内GDP居全球第三,若加上海外GDP,大概也居全球第三,因此日本经济不存在走下坡路的问题。所谓日本会沉入海丶日本经济遇阻…,一系列关于日本的负面新闻,只是日本人放的烟雾弹,而真实情况是日本在闷声发大财。

日本企业与日本经济到底有没有衰落?

(日本经济的象征——丰田汽车)和巅峰时期相比,日本的经济和企业都出现了明显的衰退。这个巅峰时期就是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经济规模为例,1995年日本GDP曾达到5.45万亿元左右。而到2018年,日本GDP仍然维持在5万亿美元左右的水平。也就是说这23年日本名义GDP是零增长。作为对比,美国1995年的GDP是7.6万亿美元,比日本多了大概2.1万亿。

23年之后的2018年,美国GDP增长到20.5万亿美元,将日本GDP抛开15.5万亿美元。在这23年间,日本名义GDP是零增长,而美国名义GDP则增长了约1.7倍。再来看全球发展速度最快的中国。1995年GDP约为8300亿美元, 约相当于日本的15%。2018年中国名义GDP增长到13.6万亿美元,是23年前的16倍。

现在日本GDP总量只有36%左右。无论是纵向对比还是横向对比,过去的23年间,日本的经济发展是失败的。你想一下,本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GDP占美国的比重达到了70%。现在呢?占第二大经济的比重也只有36%了。再来看日本企业。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日元大幅度升值,日本本企业的实力迅速扩张,在全球卷起了巨大的冲击波。

日本企业凭借着手中雄厚的资金,在全球大肆并购,连美国的文化象征——哥伦比亚影业和洛克菲勒中心都被日本企业收购了。1995年美国财富杂志首次发布了全球500强排行榜。当年,排名第一的是美国有151家企业。排名第二的就是日本有149家企业,仅仅只比美国少了2家。24年过去了,2019年全球500强也出来了。

美国以120家,排名全球第二,1995年少了31家。日本呢?只剩52家了,比1995年减少了接近100家,相当于平均每年减少4家。中国则是安全企业数量增长最快的国家,没有之一。1995年只有3家企业入围,2019年首次超过美国成为求500强企业数量最多的国家达到129家。和日本平均每年减少4家相比,我国是平均每年增加5家。

为什么感觉日本企业在衰落,反而韩国企业逐渐壮大?

“日中而昃,月盈则亏”很符合现在日本的状况。而且日本的衰落是相比于自己以前,不然一个上升,一个下落反差自然就出来了。日本“强迫症”般的“匠心精神”,只会让其变得疲倦,陷入瓶颈。日本的辉煌在十年前,二十年前,不单是在亚洲,放眼望去全世界的日本品牌都是独占鳌头的。05年的时候,日本大阪的竹中制造公司,155个雇员,竟然能垄断全球的15英尺长的螺钉(用于核工业)因为日本货的质量实在是严谨出了常规,精细化到了“极致”。

但现在,日本似乎是“极盛反衰”了,夏普一直在裁员和卖楼自保,松下接连亏损,以前风靡一时的东芝也被后起之秀挤兑开了……其中原因有几点:1.在质量之路,“一道走到黑”。质量虽然重要,但是设计感很多都在以以往的基础上一改再改。(就像为什么现在纯手工定制的衣服少了,因为款式不多)《创新者的窘迫》里提到曾经成绩傲人公司只会寻求产品的“精益求精”,但发展来的新技术不过是‘延续性技术’。

真正的技术被忽视,这些老牌公司机会将拱手让人。2.不及时改变方针,日本过于发展传统行业。如电影领域,日本的市场都没有世界市场的1%。通信设备领域,所占比例更是几乎为零。3.再加上人口问题,从1995年开始,日本的总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就已经开始出现负增长了。就如李光耀当初看破的那样,日本经济长期的处于低迷状态的主因就是“人口骤减”,不愿意接纳“移民政策”。

而因为当发达国家正处于瓶颈期的时候,发展中国家自然就如春笋般往上冒。可以参考中国和美国的现状。韩国的三大经济支柱在于造船业,电子制造业和电子工业。但怎么就觉得除了电子工业的三星撑了韩国一片天之外其余都是凭借化妆品的感觉呢……其实只能说韩国发展很大程度上仰仗着中国,去年韩国半导体出口的78%都是出口到了中国,旅游业我国也是买了大部分的单。

有人说有些日本企业已经走下坡路了,这是怎么回事?你怎么看?

我觉得这个跟日本的“少子化”、“低欲望社会”还有“团块世代”那一批公司职员现在大多进入退休年龄有关。事实上很多社会现象都是这样,多米诺骨牌似的,有一块倒了,就会顺势引起起很长很长的连锁反应。所谓“团块世代”,指的就是日本战后第一波婴儿潮,那一代人成长为社会中坚力量的时候,正是日本大部分公司都实行“终身雇佣制”的阶段。

一个人只要进入了一家公司,勤勤恳恳的干活,不出错,不离职,那么一定会一点一滴的升职加薪,哪怕你没太大本事也可以。那个时候大环境还不错,经济也属于景气,很多日本企业正处于爬坡阶段,为了强调公司内部的平等意识,老板们会刻意地将“终身雇佣制”和“升职加薪”捆绑起来,让那些工作能力一般,但是很忠诚的员工,可以一直为公司效力到退休那一天。

对,就有点类似中国的国企。那时候日本的终身雇佣制,其实就是“铁饭碗”的另一种说法。我留学的时候学校里有一位日籍外教,他最爱吐槽他老爸,说:他们那一代人,教育子女的时候最爱说的一句话是“公司啊,说到底还是为了保护员工而存在的,所以勤勉一点总不会有错”。什么保护员工啊!裁员的时候可一点也不留情面啊!我觉得这位老师是说到点子上了。

大锅饭也好铁饭碗也罢,那都是在经济景气的前提下。如果大环境变差,再怎么讲义气的公司也不得不断臂求生了吧。所谓的“日本企业走下坡路”,最明显的证据就是:裁员。今年11月9号的,新鲜热乎的一则新闻:东芝宣布未来五年将裁员数千人。只要一个公司开始裁员,说明他账上的赤字已经大到了没法顾及公司脸面的地步了。老板不傻,他当然知道裁员的信息传出去对企业形象是个不可挽回的伤害——谁知道自己不会是下一个?但是有啥办法?都是为了生存。

还有一点就是,经常看日本小说的同学可能知道一个词:派遣社员。放到中国的职场上相当于“临时工”、“外包”。举个例子就明白了。现在很多招聘网站上有类似这样的招聘信息:工作地点:阿里/百度/腾讯(等等耳熟能详的大公司),薪资:8000-10000;工作内容:xxxx能去BAT这种大公司工作,有点小激动是不是?但这种招聘通常不是大公司自己发布的招聘,你就算应聘成功,雇主也不是那几家大公司,而是人力外包公司。

你只是被派到大公司临时工作几个月,协助那边正式员工完成一个项目而已,项目结束后,你会被派到其他的公司。你没法享受任何大公司的待遇,也并没有真正成为那家大公司的正式职员。日本很多大公司为了节约人力成本,也采取这种人事制度。所以,来公司工作的那些“非正式员工”,不可能产生什么强烈的归属感,自然也没什么干劲。

日本松下等大公司普遍实力下滑,日本的的制造业是不是不行了?

可以肯定的是日本制造业没有没落,而且不仅没有没落,在国际上还非常具有竞争力。相比房地产和金融等领域,日本政府对待制造业更加重视。因为他们知道实体经济才是立国之本,而房地产和金融等含有巨大的泡沫,极有可能会引发经济危机。所以,日本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制造业发展。从世界制造业占GDP的比重看,排名第一的国家是德国,高达22%。

日本紧跟其后,是18%,占比也是非常高。近年来,很多人都认为日本的制造业在呈下滑态势,事实上一些日本的大公司在我国等国家的冲击下,的确是在走下坡路,如日本的索尼、尼康、松下、东芝等公司。但这些公司大部分是家电行业,在家电这种低端制造领域,靠压低成本来获取市场的方式,日本的确是不占优势。但这只是表现现象,在高端制造领域,日本的制造业依然占据绝对优势。

比如在半导体材料方面,半导体材料一共有合成半导体晶圆、硅晶圆、光刻胶、靶材料、光罩等19 种必备材料,在这19种材料中,日本有14种材料要占据50%以上的市场,其中更有几种日本占据70%以上的市场份额,近乎垄断地位。今年,日本和韩国爆发了史上最大的经济冲突,日本对韩国老是揪住历史原因不放很不满意,所以,日本就在半导体材料领域对韩国进行了精准打压,由于韩国对日本的半导体材料高度依赖,韩国的三星等大公司受损严重,而韩国的经济今年来也陷入了停滞状态,文在寅政府因此陷入到执政以来的最大的政治危机。

其实,不光是韩国,如果日本在半导体材料方面制裁美国,美国一样会受损严重。除了在半导体材料方面,日本在很多细分领域都占据很大的话语权,比如在一些关键的汽车零部件上,日本也是近乎占有垄断地位。在2011年,日本东北地区发生了大地震,一架生产汽车中控板的企业在这次地震中受损严重。因为这架企业在中控板领域控制着世界80%的市场份额,导致很多世界大型汽车公司因此停产。

日本的制造也霸主地位还体现在高精度机床领域。机床被称为制造业的基础,在制造高级机床方面,日本世界第一,德国第二,美国前三都排不上。世界精度最高的机床来自于日本的精工公司,全球超精密加工领域中精度最高的母机,也是来自日本捷太科特的AHN15-3D自由曲面金刚石加工机,美国f22等国之重器也同样离不开日本的机床,其很多零件都是日本的机床制造出来的。

相比美国德国等制造业巨头,日本有很多的隐形冠军,其中大部分都是一些不起眼的小公司,这些小公司很多是家族企业,这些家族企业可能世世代代只做一件产品,而从来不扩充公司规模。当有记者问一家隐形冠军企业,公司做得这么好,为什么不扩大规模?人家的回答是,做一件产品都有很多的事情要做,哪有精力去做其他产品。一辈子只做一件产品质量能不好吗,能不专业吗?现代社会“拜金主义”不可避免,但日本社会特别重视“一技之长”,似乎更加“拜技主义”。

日本有“工匠之国”之美誉,日本人发明了很二维码、方便面、卡拉ok、照相机、电饭煲、干电池、胃镜等等一系列产品,现在日本人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的制造能力更是无人能够企及。日本人的这种制造能力的来源是什么?答案当然是教育和人才,日本中小学科学教育非常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自小学一年级开始便有目的地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如折纸、小实验什么的,让孩子增强动手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

而这些观察和实验也对学生理解科学原理,培养相关技能有重要作用。在培养动手能力方面,折纸因为材料简单,价格低廉,又富有创造力,深受日本家长和孩子们的喜欢。日本有一位折纸大师叫中村开己,我们先给大家看看他的作品。看了他的作品后,我们小时候玩的纸飞机、千纸鹤在这面前,简直是弱爆了。如果我小时候能有这么一套折纸,我一定会爱上科学。

后来国内有出版社找上门,跟他合作,出了一套折纸书。只要按虚线把零件剪下来,按指引连接,就可以做出超炫的作品。一共十八个,每一个人都独具特色,各有巧思,绝对玩到超爽。我抱着大孩子的心态买了一套,本来的想法是如果孩子不玩,我就玩。但没想到的是,原来手机、ipad不离手的孩子,怎么说都放不下,结果看了折纸后,和邻居孩子玩得不亦乐乎,折纸原来还有这么大的魅力。


文章TAG:为什么日本人拼命在忙  日本企业为什么走下坡路  为什么  什么  日本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