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布线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总线是用485协议通讯的,使用双绞线,从网桥拉到现场控制面板及电箱中的控制模块,用手拉手连接的方式串起来。一般网桥最多可带64个设备。

看你是想用那种方式了,是传统的485接线方式的还是现在的物联网的接线方式,另外每个厂家的产品不一样,布线方式也有所区别,详细情况你可发邮件给我bjlyzdhgczx@126.com,我是做智能照明的,是北京楼宇自动化工程中心。

智能照明主要为零火线布线,传统家居升级智能家居就要买单火线智能开关,然后再买一个同智能开关同样牌子的智能网关,连接入网,就可以实现智能照明生活了

智能家居控制系统怎样布线,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布线

2,智能家居如何布线

智能家居现在基本上都是无线控制,设备与设备之间不需要布线,要说有要求的话,也就是布电线的时候不要以单火线控制开关,加多一根零线就行。这是目前无线控制的智能家居需要注意的地方,如果想要控制的稳定性更好的智能家居的话,那就是总线结构的智能家居,这个就比较麻烦了,需要在水电还没进场的时候就得进场布线,总线结构的智能家居每个设备之间都是有线连接来控制的,所以比较适合于多层别墅以及楼宇之类的大范围使用,造价也就高得多了。像布线技术这方面,可以参考下卓钜智能家居,在这方面有很多工程落地案例,经验很丰富!

给你们家的建筑设计cad图,然后告诉我你要做什么样的功能,预算,然后给你出图和选设备。系统都是定制的,没有千篇一律的标准图纸,布线简单,就是把以前的开关接到可以控制的智能设备上面,然后加一个系统总线做控制用,然后联网,ok。

智能家居控制系统怎样布线,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布线

3,智能开关怎么布线 灯线怎么布

一、智能开关的布线,其实分为两个方面,分为强电布线和信号线布线,下面分别进行说明: 1、强电布线 智能开关的强电布线,其实跟普通开关是一致的,同时要比普通开关更简单一点。具体的布线方式基本都由电工来安排,具体就不再做详细的说明了。主要是一些差别。传统开关的布线,主要是考虑到有些灯需要双控,甚至是三控,所以布线比较复杂。而当前的智能开关布线,就根本无需考虑多控的问题,只需要把相应的灯光电线连到对应的开关底盒中即可。也就是说完全按单控来进行布线。那么这样一来,怎么来实现多控的要求呢?这个就是第二部分的信号线来解决了 2、信号线布线 当前的智能开关,智能主要体现在开关与开关之间的互控上,开关与开关之间组成一个网络,通过网络内信号命令的传递,来达到智能控制的目的。比如说刚才的多控,就是通过信号线把命令传递到实际接线的开关上,命令这个开关来对灯进行打开或关闭。 为了让开关与开关间组成一个网络,就需要用信号线把所有的开关连接起来。信号线属于弱电线,同样需要开槽布管等操作,需遵守弱电布线原则。以最流行的485通讯协议的智能开关布线来说,其实布线非常简单,只要用信号线把各个开关底盒串接起来就可以了,连接方式非常灵活,如下图: 向左转|向右转 3、布线的建议:(1)布信号线时,建议以家庭信息箱为起点,用单根双绞线(或网线),把所有的开关联起来(2)信号线的联接方式为总线(并联)联接,具体看上图(3)信号线在面线时,在每个开关盒上预留个15cm左右的空闲,不要给拉直了(4)具体布线时,可采用自已最认为省钱的方式,只要不违反总线联接,但从信号稳定的角度,最好在暗处不要有接头。 二、从可维护性,方便性的角度来说,小弧形推荐用第一种方式,一般情况下使用第三种,信号线集中在一处,方便检查和问题处理。下图是具体的分布说明: 向左转|向右转 此方法是把房子分割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区域为一路线,然后在家庭信息箱处集中连接,方便以后的智能家居升级。

智能家居控制系统怎样布线,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布线

4,智能开关怎么安装布线接线图解

安装智能开关布线,将智能开关前护盖使用扁螺丝刀撬开,智能开关护盖就拿下来了;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 1、将智能开关前护盖使用扁螺丝刀撬开。 2、智能开关护盖就拿下来了。 3、准备布线。 4、将蓝色零线接智能开关LA。 5、将红色的火线接智能开关L,将红色地线接智能开关L1。 6、布线完成准备安装智能开关。 7、将固定螺丝拧紧。 8、将智能开关护盖盖上。 9、就操作完毕了。

你说的智能开关是什么样的? 现在市面上所说的智能开关 1.智能wifi插座,(桌面插座直接接电源,无需布线,墙体插座和普通墙壁开关一样安装即可), 2.控制器(就是一个开关控制硬件,一端接电源,一端接电器就好了,接两跟线火线和零线) 3.wifi电源线(也不需要接线),就是插头线接入电源即可

我家里面用的普美智能开关,10多年了,产品质量真的非常好,现在升级了,连APP都不用了,直接关注公众号:(回家号)微信小程序控制还能语音控制。都不用对接天猫精灵小杜小爱这些,当然现在升级后也有这个功能,如果你想对接也可以,以前的价格很高,装修布线找师傅这些花了不少钱,现在普美真的好便宜,他们的产品升级了不用布线了,可以直接替代传统开关了,总之作为一个老用户,不是我要给他们家打广告,是真的很好用!

智能开关怎么安装接线?需要注意哪些,来听听老师傅怎么说

5,全面的谈谈目前智能家居布线方式有哪几种

1、星型连接   2、总线连接   3、电力线载波连接   4、红外连接(IR)   5、无线(RF)连接   一、从稳定性角度,星型连接最稳定可靠,总线连接次之,电力线载波连接再次之、红外连接(IR)再次之、无线(RF)连接最差。传统的安防系统都是采用星型连接方式,因此也是最可靠的。   总线连接虽然也需要布线,但在点数较多时,数量上比星型的连接要少,其可靠行一般可以接受。电力线载波与无线连接存在类似的问题,主要是相邻的家庭之间的干扰问题,从技术角度电力线载波可以采用隔离等技术来解决互相之间的干扰问题,无线方式要低成本地解决互相之间的干扰相对困难,一般只有采用跳频技术才可以真正解决,再加上无线还有供电问题,因此无线在家庭智能中应是一种次选方案,尤其是安防系统。   二、从市场角度来看问题。家庭智能有三块市场:新建的住宅小区市场、个人家装市场、旧房改造市场。   新建住宅区一般以小区为单位,要求联网报警、信息互动。小区在建设中实现智能化对布线的要求不应以布线是否复杂为首要,而以可靠性为第一要求。一个小区整个实现智能化,哪怕是有一个问题,都是乘以户数的问题总量。在小区中实现家庭智能一般不宜实现得太复杂,不然验收和维护都将是大的问题。因此在小区中实现智能化应以星型连接为主。个人家装市场要求比较个性化的家庭智能功能,但没有联网的要求。由于个人家装一般是由装修公司来主推,能够实现的销售都比较高,因此对家庭内部的功能要求一般也较多,实现的点数也相应较多。这时对系统的可靠性要求的同时还有扩展性的要求,由于这时布线不是什么大的问题,家装市场应尽量采用星型和总线两种方式。旧房改造市场一般对布线的要求以尽量少地布线为首要。这时星型和总线两种布线方式有时显得力不从心,因此,旧房改造市场中电力线载波和无线应是主要的连接方式。   三、做为一个实际的家庭智能化系统,最佳的方案应该是各种布线方式可以混合使用的方案。   例如安防尽量采用星型连接方式,同时也可以用总线的方式或者无线的方式做为补充。电力线载波很难用于安防探头的连接方式,因为无法解决停电时的信号传输问题。星型连接还是信息综合布线的最佳解决方案。灯光和除了信息类家电以外的电器如空调、电饭煲等的控制可以采用总线、电力线、无线或红外等方式。

目前智能家居的类型,根据布线方式划分,主要有集中控制、现场总线、无线方式三种技术。其中无线控制系统又可分为红外通讯、射频无线通讯、电力载波通讯三类。

6,天猫精灵怎么控制家电?_

1、下载并安装天猫精灵APP;2、登录账号,添加天猫精灵方糖设备;3、按照天猫精灵APP的提示准备联网,等提示灯闪烁时联网成功;4、找到【智能家居】图标并点击;5、点击【添加设备】,选择您想要控制的家电设备,完成以上步骤后即可成功语音控制智能家电。

天猫精灵是一款极具性价比的产品,它还是是一个好用的AI助理,用户可以用它来控制智能家居。在智能手机以外,它可以给你的生活增添很多乐趣。同时它也可以做到很多更加智能的事,比如用语音叫外卖、淘宝下单等,这些事只有精灵能做到。天猫精灵可以控制哪些家电呢?

1、首先将你的智能设备连接到你的网络。不同的厂家连接方式不通,可以查看设备的使用说明书,连接好网络以后继续往下看。

2、打开天猫精灵APP,查看设备是否支持。天猫精灵支持市场上绝大多数的智能设备,要先确认是否支持,否则是无法连接的。

3、添加设备。点击扫码添加设备,扫描智能设备二维码。智能设备都会有一个二维码,一般位于设备的底部。如果没有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搜索,详见下一步操作。

4、如果你通过扫码无法连接,那么可以通过天猫精灵进行搜索设备,点击对应的设备类型,点击搜索按钮,如果是插座,可以直接对天猫精灵说:“天猫精灵,找队友。”

5、添加完成,设置设备名称,方便控制。回到添加设备的界面,找到已经添加的设备,点击进入,对设备进行命名,这样方便通过天猫精灵进行控制。

6、设置智能场景。如果你的智能设备比较多,可以设置智能场景,比如回家模式、离家模式、阅读模式、浪漫模式等等。

7、系统自带了一下常用的场景,也可以自己设置,点击我的,然后点击右上角的添加按钮,自己动手设置。

天猫精灵可以控制哪些家电?

以下品牌/厂家的相关设备已支持通过天猫精灵进行控制:

按照类目:冰箱、插座、抽油烟机、除湿机、传感器、窗、电动窗帘、灯、电热水壶、电视、风扇、机顶盒、加湿器、净水器、智能开关、烤箱、空调、空气检测仪、空气净化器、料理机、路由器、暖奶器、取暖器、热水器、扫地机器人、摄像头、万能遥控器、洗衣机、香薰机、饮水机、蒸脸器、智能床、智能门控、智能手环。

按照品牌:Midea美的、OPPLE欧普、konke控客、BroadLink博联、哈玛尼、Alphair风纹空气管家、iFuture汇合云、smyoo闪优、Mr·j 强先生、GPIO艾欧特智能zzsino、智子云守护Softide、舒福德、Feibit飞比、MaoHa猫哈、Ohhcat110猫管家、festsmart e控、DDHome东东居家、Millink米林客、OE偶忆。

可以预见,随着天猫精灵的不断发展,可以控制的家电种类也必然会随之增加。上面为大家介绍了天猫精灵控制家电的方法,大家可以根据上面的步骤进行添加。

7,智能家居系统安装布线技术

这样吧,我只能给你通讯方式给你,因为通讯方式直接影响你后面的布线方式,要是你要教程,在国内应该还没有比较系统的资料与教程,

您家里的电脑能上网吗,在没有互联网时,你也只能实现单机的操作,没有了互联网上的所有资源,在一个信息孤立的小岛上;计算机的互联网,让信息与沟通实时,世界上任何地方发生的事件,实时了解,身居地球两端的用户信息沟通与合作;是互联网实现了电脑之间的通讯。

家里的灯光电器,让它们也联起来,谐调互动实现你的互联控制,而现的的互联方式又有那些呢?电力载波技术、总线技术、无线技术,则为当前智能家居电器控制的三大类技术。秋菊春桃,物各有时,既然三大技术成鼎足之势,则必然各有优劣。你的家,会更适合哪类技术呢?或者以某类技术为主,再辅以其他技术?

电力载波:欧美最流行的方式,中国感觉有点水土不服

电力线将电能传到家中的各个房间的同时也将家中所有的电灯、电器连成了网络。用电力线作载体传输控制信号,这就是电力线载波技术。目前最普遍的电力线载波技术为X10。X10流行的理由很简单,因为它起源最早,最便宜,也最容易实现。

X10通过普通家庭电力线网来传输控制信号,从而实现对家庭电力线网上的灯和家用电器的各种智能控制。X10在世界上发展已经有20多年历史,特别在美国,应用X10协议的智能家居产品已有1300多万用户,有35%的美国家庭都在或多或少地使用X10智能家居产品,现在基于X10的智能家居产品仍是世界应用最广泛的智能家居产品。

X10是国际通用的智能家居电力载波协议,即一种通讯语言。用这种“语言”的兼容产品之间可以通过电线互相“说话”,无需重新布线,被控制的电器最多为256路。低廉的价格、上千种的产品以及简单的设置方式可以使您迅速进入智能家居时代。X10是以50赫兹或60赫兹为载波,以120千赫兹的脉冲为调变波(Modulating Wave),发展出来的数字控制技术,并指定出一套控制规格。X10系统一般由发射模块和接收模块组成,各组件可设定不同的编码(地址码)以示区别。使用时,控制组件可插入室内不同的电源插座,家庭其他系统内的设备就可以执行控制命令了。

X10期初由总部设在苏格兰的Pico电子工程公司在20世纪70年代开发并获得专利。随后Pico的工程师们来到了纽约,并继续治理与X10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他们经过了9次试验,在第10次试验的时候终于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所以,X10就成了这了这一信号技术的代名词。在1978年,他们与著名的Bsr音响公司合资成立了以X10命名的家庭自动化公司,在1987年,X10公司买下了Bzr公司的股份。1997年12月,X10技术专利权到期,X10技术成为了一个开放性的平台,任何制造商都可以免费开发基于X10技术的新产品和新技术。

在过去智能家居2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X10技术是最耀眼的明星、IBM、CISCO、西门子、三星、微软、索尼、松下等著名企业很早就投身了这一行业。到今天,在美国已经有很多大公司生产、销售X10产品,如Radioshack、Stanley、Leviton、Honeywell等。迄今为止仅在美国就已经售出一亿只模块,X10已成为当今美国智能家居的主流。

尽管X10系统已经成为主流,但X10本身的缺点也很明显。各智能家居公司一直在研发升级技术,PLCBUS就是其中的代表。PLCBUS由位于荷兰阿姆斯特丹市的荷兰ATS电力线通信有限公司研发,并因此技术的革新获得多项专利。基于PLC-BUS技术的智能控制系统,它重新定义了家庭内部高可靠、低成本智能灯光控制的新标准,此项技术拥有很强的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为商业住宅提供了更为经济的智能化控制解决方案。

PLCBUS拥有多项X10所不能比拟的优势,因此也被许多人认为是电力载波技术的新趋势,在欧洲家居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已达到45%以上。PLCBUS产品在荷兰测试时,被随意安排在典型的单一家居住宅环境中进行测试,在原有环境的基础上,不安装任何中继器和阻波/滤波器的情况下,它的可靠性在99.95%以上,而目前的X10产品的可靠性大概只能达到70%—80%。信号传输速度上,PLCBUS是X10技术的20到40倍;地址码方面,传统X10上限为256路不同的设备,而PLC-BUS系统总共可以分配多达64000个地址码。而在用户最为关心的价格上,PLCBUS在微处理器内加双向手法组件的成本只比X10单一的接收组件或发射组件成本高出40%-60%左右。

经历实践的电力线通讯,在布线上有不可以替代的优势,只要您家里的电路是有零线的传统的开关板的,都可以改造成X10系统,不再需要您重新的布线。可在几年的家居智能安装中得到的经验说明,在我也初试了这些产品,国内的线路没有欧美的那么理想,我们的电器也都贴了3C标志,但我们的产品在电磁测试是否都合格,电路上的干扰让你通讯很难保证,并且在安装调试时很难去检测通信是否确保正常,安装后在X10上实现的控制,会出现有时命令无法执行的情况,对于工程设计者不得不考虑这一因素,当然也有其它技术来互补这一缺陷。

布线技术:最稳定,国内出现了好多厂家,技术开发上更能配合国人的生活习惯去开发产品及后期安装调试支持

布线系统需要重新额外布设弱电控制线来实现对加点或灯光的控制,以前主要应用于楼宇智能化控制,因为重新布线,所以信号最稳定,比较适合于楼宇和小区智能化等大区域范围的控制,如今开始逐渐应用于别墅的智能化。一般而言,舌质暗装比较复杂,造价较高,工期较长,只使用新装修用户。

总线技术是布线技术是布线技术中的一个杰出代表。消费电子总线技术是美国电子工业协会于1984年4月开始组织开发的家居网络标准,于1992年正式推出,并定义为IS-60/EIA-600标准。参与研发CEBus的公司多达几百家,比如IBM、贝尔、松下、索尼等。CEBus是一个较完整的开放系统,要求控制信号在所有的介质中都以相同速度10kbit/s传送,从而有效地避免了信号传输中可能出现的瓶颈问题。但CEBus接口技术比较复杂,价钱比较昂贵。

但由于在智能大厦上的广泛使用,布线技术在中国得到了良好的应用,种类众多,比如埃普总线技术(ApBus)、普力特的H-BUS,RS-485总线技术、iBus总线技术等。

无线技术:最享受,却常让工程商却步,电磁干扰很让你头痛。

由于总线技术系统的布线工程比较复杂,无线技术方案应运而生,此类系统通过无线射频、红外线、蓝牙等传输介质实现家居环境与各类电子设备的互联互通与智能控制。无线系统无需重新布线,安装设置都比较方便,目前在欧美比较流行。但布线射频一般易受到无线电波干扰,受到墙体等物体阻碍,一般最多只能穿透二层楼体,所以,可能会出现“控制死角”,控制设备有不稳定性,但在无线技术发展飞速的今天,集成电路的不断开发更新,已由早几年的天价回归到了普及;虽有进口厂家的居高不下的双向通讯产品,也有国内厂家的很多单向控制实现方案。控制方式上的差别价格还是参差不齐。国内产品已经达到了平民价,但相对于工程商多不会选择这样的方式,电磁场的不受干扰使服务后患无穷。还有部分系统采用的蓝牙技术,其产品更为昂贵。而且人们长期生活在较强的电磁破环境中,究竟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多大的影响,现在还没有确切的科学定论。但其带来的高品质生活享受,却让人们向往不已

8,智能家居不为人知的漏洞,这22条建议守护你的家庭安全_

上班的时候,打开手机看看独自在家的宝宝怎么样了。

在沙发上四仰八叉的瘫着,喊一句《延禧攻略》电视就自动播放。

夜里睡觉,智能报警器就像24小时男友一样,守护着你。

这样的一天太平常不过了。但其中却隐藏着很多安全隐患。

▲图源:699pic.com

智能家居真的万无一失嘛

在我们拜访的许多案例中,许许多多热爱科技产品的煮饭鹅已经过上了智能家居生活。

张同学和钱同学全屋都由小米控制。

比如玄关装了小米的自动感应器,有人经过就会自动开灯。

想看张同学家到底多么智能?戳这里吧。58㎡北欧风智能科技房,还把宜家柜装出了全屋订制的效果!

▲ 图源:住范儿自摄

有人测试过,要达到全屋智能水平,至少需要18个品牌110个设备才能实现。

110个设备?这样一个极其令人憧憬但又如此复杂的场景,总是让我隐隐担心。

真的不会有问题吗?

▲ 现代家庭俨然无法离开智能家居, 图源:jnamkj.com

去年维基百科公布了一份文件,指出CIA研发出一款恶意窃听工具“哭泣天使”.这款软件致使三星智能电视假关机后开始录音,以此来窃听用户对话。

是否CIA真的如科幻大片一样窃听用户我们不得而知。

但这样的顶级黑客手段,离我们有多远呢?

▲ 扎克伯格电脑上的摄像头被胶条粘起来了,防止偷窥,图源:Wenxuecity.com

智能锁

智能锁分为密码锁,指纹锁,刷卡锁等。

相比起机械锁,智能锁在安全上有许多优势。

比如有人撬锁的时候触发警报。比如,被胁迫开锁时,可以用报警模式,在悄无声息间边开锁边自动报警。

智能锁失灵了也不要紧,根据公安部GA 701-2007《指纹防盗锁通用技术条件》,智能锁必须额外增加制造厂特制的开锁装置或机械锁,以防智能锁有问题。

▲ 图源:Leiphone.com

就在前年的Defcon(黑客大会)上,两位黑客破解了16种智能锁中的12种,当场没有被解开的品牌只有Noke 和 Materlock。

不过在真实生活中,智能锁被轻易破解的案例并不普遍。

之前网传的黑盒子,更多是针对未初始化密码或者不合格智能锁。

▲ 网传的小黑盒子开锁,图源:Pear video.com

那么如何选择合格的智能锁则至关重要。

1. 智能指纹锁分为光学指纹和半导体指纹。先不论其他因素,单说安全性。

光学指纹采集原理是,把手指放在三棱镜上,折射到凸透镜(CCD),在屏幕成像。因此如果有人获得指纹,就可以轻易骗过智能锁。

半导体指纹头可穿透皮肤表发层,识别活体指纹,很难被仿制。

▲ 光学指纹采集原理,图源:zhinengsuobaike.com

▲ 半导体指纹采集原理, 图源:zhinengsuobaike.com

2. 如果是美国牌子的智能锁可以认准ANSI(美国国家标准学会),认证一共分三级,最高级则是第一级。

3. 智能锁从几百到几千不等,智能锁从材料到结构都很复杂,建议还是买大牌均价的智能锁。

4. 手机远程开锁要小心,本来数据传输信息就容易泄露,更何况家里的智能设备一环扣一环,如果其他智能设备被黑,远程开锁就很有可能跟着出问题。

意犹未尽,想更深入的了解智能锁?戳这里吧~ 一桌年夜饭准备三天,只因忘带钥匙,全家被锁门外,在楼道欢度除夕

智能音箱

市场上零零总总的智能音箱多如牛毛,国内有小爱同学,天猫精灵。国外有Amazon的Echo和Google Home。

除了最最基础的音乐播放功能,还可以问智能音箱天气预报,火车票信息等等。甚至控制灯,净化器,空调等。

▲ 图源:mi.com

智能音箱的原理很简单。听到触发词,音箱就会被激活,并进行云处理。

但在持续监听触发词的过程中,设备会远程储存音频片段。有可能被储存到了服务器上。

一些恶意的软件和黑客可以利用安全漏洞把智能音箱的数据,传到第三方软件上。账户信息,密码信息等敏感信息都被公之于众。

▲ 被公认为最安全的亚马逊Echo音箱在黑客大会上遭腾讯团队破解,图源:Sohu.com

要避免这样的情况可以试试以下方式,

1.升级密码。各种特殊符号,大小写,数字,字母等等

2. 定期删除语音记录。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删除语音记录也会影响个性化推荐

3. 增加隐私的设置。包括购买密码保护和声音通知

智能摄像头

智能摄像头简直满足了现代人无穷的掌控欲,在公司都能看见二哈在家出幺蛾子(当然,还是拿它没办法,摊手)

可假如不但你能看见你家二狗子,其他人也在线观赏了你家二狗子呢?

更令人不安的是,假如你在家的一切行为都被放在网上直播了呢?

▲ 图源:weibo.com

2017年国家质检总局抽查了智能摄像头38个品牌共40批次的样品进行监测,结果32批次都有安全隐患。

有的可以查看任意用户摄像头的视频,有的允许查看或下载存储在后端信息系统的用户注册信息。

▲ 央视此前报道过摄像头被黑,隐私泄露问题,图源:twoeggz.com

而贩卖家庭摄像视频如今已成产业化。想都不敢想,简直一身冷汗,还是看看该怎么办吧。

1. 答应我,一定要设置个怎么复杂怎么来的密码,并且定期更换好么。不仅是登录密码,甚至是WIFI密码。

2. 不要把摄像头对准家里比较隐私的空间,卫生间,卧室等等

3. 出门之前观察一下摄像头方向,回家看看是不是没动

4. 虽然大厂的摄像头并不一定100%没事情,但可以大大降低几率。

5. 养成定期杀毒的习惯

智能安防报警系统

一夜之间倾家荡产是什么滋味?你说你没现金?朋友们,小偷难道就不升级换代么,人家小偷现在都用Pose机,现场转钱了好么。

智能安防报警系统其实不局限于防盗,还可以防火,防煤气泄漏,必要的时候报警。

这些功能的实现主要是在家中不同地方安装传感器。有异常,传感器就会输送信号给主机,主机收到信号,启动报警装置。

具体每个探测器的原理都不太相同。

破窗而入,窗户破碎产生的声音会触发声控探测器。

小偷潜入客厅,客厅的红外探测器感受到了异常的温差(假设人体为35度,客厅为30度)就会被触发。

▲ 图源:Smarthome.ofweek.com

每种探测器都有自己的局限性,比如红外线的探测器穿透性较差,在监控区有障碍物就会造成盲区。

那花了这么多钱,到底怎么才能避免报警器失灵呢?

门窗磁是现在最常见的一种,原理是磁铁和干簧管分别安装在门框和门扇上,当离开一定距离,就会触发报警。

1. 定期清洁,减少灰尘导致失灵的可能性。

2. 不要安装在潮湿的地方,日常防潮也很重要。

3. 普通门磁不能安装在木门和玻璃门等非金属门上。

▲ 小米门窗磁, 图源:mi.com

人体传感器,人体传感器本质上是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小米的人体传感器利用的就是这种技术。

简单来说,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原理还是感受人体与环境温差的不同,从而报警。

▲ 小米人体传感器, 图源:mi.com

1. 按照国标GB10408.5-2000,背景温度在25度到40度以1度每分钟的速率变化时,探测器不应产生报警状态。

探测器放在空调或暖气附近,温度变化较大,就容易乱报警。

2. 按照国标GB10408.5-2000,用等效于车头灯的光透过玻璃照射探测器,探测器不应该会报警。

一些质量较差的探测器可能会对日光或是白炽灯很敏感。

3. 需要按照制造厂推荐的高度安装探测器,防止家里晚上小动物出没却被误认为小偷。

4. 红外线热释电传感器的敏感度与人的运动方向有很大关系。

按照与半径垂直方向移动是最敏感的,径向移动最不敏感。因此安装的时候,需要考虑从窗户或入户门去卧室的路径。

▲ 图源:xie-gang.com

智能猫眼

看《欢乐颂》的时候,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过,安迪家就用的是智能猫眼。

传统猫眼视角有限,晚上还经常看不清。

更恐怖的是,市面上有一种反猫眼窥镜。小偷可以从门外看到室内,暴力拆解猫眼,通过猫眼开门。

电子猫眼兼具广角监控镜头,红外夜视,还有人体感应报警器。

当有人意图不轨,人体探测器感应到以后把视频或照片发送到户主APP上。

▲ 图源:m.Cyzone.cn

而一些低端的电子猫眼,不仅抓拍出来的图像模糊,还不能联网仅能通过短信发送照片,大大减低了电子猫眼的安全性。

怎么避免选到安全性能差的电子猫眼呢?

1. 选择摄像头像素高,屏幕分辨率高的。保证图像的清晰程度。

现在已经有厂商可以做到摄像头300万像素了,那些30万像素的渣摄像头,就别买了吧。

2. 现在大品牌的人体探测基本都围绕着被动红外探测器的原理。

但被动红外探测器就涉及到因温度改变而乱报的情况。

因此建议选择可以根据温度调节探测器敏感度的产品。比如夏天,人与环境的温差较小,可以把探测器敏感度提高。

3. 有些电子猫眼信号不好,用着用着就掉线了。现在国内普遍搭载2.4GHz,而有些国外品牌不仅可以搭载2.4GHz还可以搭载5G。

另外,路由器和猫眼的距离最好不要超过10米,以保证信号稳定性。

▲ 图源:Geekpark.com

说了这么多,并不是阻止大家买智能产品.

事实上,一些智能产品安全性远高于传统产品。只是希望大家更了解智能产品的漏洞,自己也知道该怎样预防。

来源:住范儿原创

编辑:Stoner

合作请邮件至:marx@zhufaner.com

投稿请邮件至:fuweihuan@zhufaner.com

2015-2018

www.zhufaner.com

9,人工智能版“权力的游戏”,IBAT谁更有野心?_

某天,笔者接到一个电话,一个亲切悦耳的女声说:“先生您好,请问您对网络推广感兴趣吗?”

她的普通话实在太标准了,标准得我忍不住揶揄道:“声音这么好听,请问你是人工智能吗?”

没想到,电话那头顿了下,接着问:“那您对网络推广有什么问题呢,我来解释下。”

我心里一咯噔,一股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我去,真的是人工智能?”

那边又顿了下:“先生,那您是有什么顾虑吗?”

这不是科幻小说,不发生在遥远的未来,这是我上个月真实的经历,而且一连几次。

在今日头条和腾讯公关大战的5-6月,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娱乐、流量和时间的拉锯战。没有人意识到,这个时代的王者腾讯无论有没有梦想,在未来风口的人工智能领域,似乎都可以说是缺乏储备和建树,他今天的优势有多大,人工智能时代的窘迫就多严重。

人工智能,山雨欲来

与此同时,各家大公司就像约好了一样,密集行动,围绕人工智能频繁“秀肌肉”。

5月7日,微软在build开发者大会上发布基于物联网的AI传感器系统,以及嵌入各个软件套件中的人工智能,微软cortana和亚马逊alexa两大语音助手正式整合。

5月9日,谷歌在I/O大会上发布了为机器学习定制的芯片TPU、结合了人工智能的安卓p系统、检测视网膜预测心血管疾病的医疗AI产品。充满戏剧性的是,这家公司的语音助手自己打电话订餐,接电话的店员居然没有听出,真是让人毛骨悚然。

5月17日,科大讯飞在深圳发布了AI UI3.0开放平台和iFLYOS智能硬件集成方案,向开发者们释放出了机器人、车载、客服、家居等领域的100多项能力,推出智能家居的入口终端魔飞音箱。6月14日,他们的AI大学未来课栈在成都开幕,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专家张晓林、开放平台总经理赵艳军等现场分享计算机视觉和NLP等I技术。

5月23日,腾讯推出超级大脑,围绕人联网、物联网、智联网展开,对零售、医疗、金融进行升级。30日又向外界展现了最新成果siren数字虚拟人。

5月23日,阿里展示了最新成果AI收银员,一次性咖啡点单30杯,满足不同要求只要49秒,果断碾压人工咖啡师。6月8日,他们推出阿里云et农业大脑,宣布人工智能被应用于生猪养殖、苹果及甜瓜种植,人工智能云养猪时代正式开始。

5月26日,百度李教主在2018数博会上逼格满满地提出了人工智能四大原则,同时推出基于人工智能的简单搜索。想必这也是对陆奇离去、外界质疑的正面回应。6月11日,他们推出小度音箱,以低价策略入侵智能家居市场。

暗战已经开始,多个领域多条战线,眼花缭乱的炫技让人应接不暇。但是毫无疑问,这场战争正在白热化,兵锋指向了未来。

看不懂的人工智能

截至目前,人工智能依然是一个“很玄乎”的概念。

在自媒体领域,大多数的讨论都显得大而化之:人工智能会不会取代人?人工智能导致失业怎么办?人工智能有什么黑科技?国家有什么大战略?

毕竟,人工智能不是头腾大战那样“性感”的领域,可以转手写出波浪壮阔、扣人心弦的文字。对于自媒体大咖们来说,第一个问题是“认知屏障”,人工智能作为选题似乎是抽象晦涩、不接地气的,真的需要沉下心来去“硬啃”。

“此人工智能非彼人工智能”,这是当前的现状。人工智能是一个非常笼统的大概念,你会看到很多公司都在说做人工智能,但做的却是完全不同的事情,他们所谓的人工智能、完全沿着不同的逻辑展开。

抢占未来,第一步是抢占认知。抢占认知,第一步是厘清概念。人工智能现在分明是概念都混沌不清。

粗略地一分,人工智能可以分为运算智能、感知智能、认知智能、运动智能。

1、运算智能,就是人工智能最底层最基础的算力问题。阿尔法狗一个晚上可以跟自己下100万盘棋,这就叫运算智能。

2、感知智能,就是人工智能怎么获得外界信息的问题。锤子发布会上,老罗今天讲一段话,讯飞立刻给他识别成文字,你在摄像头下走一遭,商汤立刻给你人脸识别。

3、认知智能,人工智能不仅要能识别信息,还得理解、思考和处理信息,你和叮咚音箱讲句话,他能“听得懂”,无人汽车跑在路上,可以自主分析前方路况。

4、运动智能,前三个都具备了,下面就可以“无人”和“自动”了,各种机器人、无人设备应运而生。

今天讨论人工智能,先得搞清楚,讲的究竟是什么智能。

然后是应用,人工智能的应用大概可以分三块:

基础级应用,也就是人工智能的基础设施,各种算法、识别、大数据、云计算等等。

行业级应用,政府领域、行业领域的解决方案们,基本都是“一户一案”,比如政府领域的城市大脑,行业领域的智能安防、交通、医疗等等。

大众消费级应用,人工智能进入寻常百姓家,比如智能推荐、语音输入、机器人、智能音箱、无人车等等。

有趣的是,不同领域的人工智能,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倾向:有的拟人,越来越像人,语气表情惟妙惟肖;有的助人,给各种产品“赋能”使之智能,内容消费的智能推荐,智能家居、安防等等都是这样;有的则强调无人,全方面取代人力岗位,比如无人汽车、无人收银员。

四大类型、三大应用、三个倾向,人工智能给人的感觉就是全面开花、一团乱麻。大公司们则是“硬着头皮一起上,你做什么我也做”。

你做音箱,我也做音箱。

你做智能推荐,我也做智能推荐。

你做城市大脑,我也做城市大脑。

你做人机对话,我也做人机对话。

你做医疗,我也做医疗。

你做开放平台os,我也做os。

……

可是视线又迷了,人工智能哪家强呢?

互联网时代的隐喻

历史是一本教科书。以史为鉴,推测人工智能的未来,当下的“互联网时代”就是最好借鉴。

互联网的发展是一波又一波的浪潮,每一波浪潮都产生超级大公司,这些大公司的成功在于卡位,他们占领了互联网浪潮的的“核心要冲”:

互联网的硬件底层、传输网络,给中国电信这样的通信运营商带来了红利。

互联网的软件底层、操作系统和浏览器,诞生了微软这样的怪物。

当搜索成为“信息联网”的入口,谷歌崛起。

当互联网从连接信息到连接人、商品,腾讯、阿里、亚马逊、脸书的时代到来。

当互联网开始移动化,移动互联网的软硬件底层,苹果、谷歌的智能机兴起。

移动互联网进一步开始连接“线下本地”,美团、滴滴起来了。信息进一步爆炸和碎片,智能筛选的头条起来了。

每一波浪潮的“卡位”都诞生了新的大公司,但几乎没有哪个大公司同时卡住几波浪潮,毕竟每个公司都有其“基因的局限”。

商业的历史,基本就是一次次“换卷考试”。第一次考试,a君特别聪明努力,拿到了99分,得到了一笔丰厚的奖学金。

过了段时间,第二次考试来了,但是考的内容完全变了,适应新考题的b、c君开始迎头赶上。那么问题来了,a君从没学过新考卷的内容,要不要从头开始从0到1学一遍?

这时候,a君觉得我的奖学金已经够了,考来考去不就为了奖学金嘛,不如去买房置业过过小资生活。a君哪里想到,他就这样悄悄落伍了,因为后面还会有第三、四、五……次考试。

这里的a君可以类比很多,互联网公司中的新浪、百度,商帮中的徽商、晋商,城市中的上海,国家中的欧洲。

历史是残酷的,上一个时代的红利,可能就是下一个时代的枷锁。

每一波浪潮的卡位,都因为出现了一个“杀手级”应用,软件时代的win95,智能机时代的苹果手机,移动互联网大发展时期的微信。不同浪潮中出现的公司,又会有上下游之分,利润水平和行业控制能力完全不同。

互联网的核心是连接,所以浪潮的发生顺序一定是:连接靠什么(基础设施软硬件)、连接什么(信息、人、钱、本地服务)、怎么连接(门户、搜索、社交、智能推荐)。

四个大胆预言

回溯互联网,我们可以对人工智能作出四个预测:

1、人工智能的发展会经历多波浪潮,每一波浪潮的“卡位”,都会催生新的超级公司。然而几乎没有哪个公司可以同时拿下多波浪潮。

2、每一波浪潮的卡位,都会因为某个杀手级应用的出现。

3、浪潮之间有上下游的关系,其控制力和利润水平完全不同,人工智能赋能的公司,终将代表新的商业逻辑,降维打击洗劫今的一切。

4、人工智能的浪潮,会有一个先后顺序,后文再详细展开。

兵家必争之地

每一个时代,都会有所谓的“核心稀缺资源”,在你意识到之前,他已经成为大公司重兵绞杀的修罗场。

互联网时代的核心,是把握信息流、人流、资金流,三个流催生了百度、腾讯、阿里。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核心,是在“三流”基础上,加上了信息碎片化和solomo(社交、位置、移动)的元素。

信息流,进化成了智能筛选信息流,催生了头条。人流,进一步结成了关系链,巩固了腾讯帝国。资金流,从线上电商向线下服务延伸,美团、滴滴起来了。

那么,人工智能时代的兵家必争之地是什么呢?

一般的说法是,对决的核心是算法、数据和顶尖科学家。

不过这样就很坑爹了,你说IBAT谁的算法更好?谁的数据更丰富?谁的科学家更牛逼?这统统都不可量化。无怪乎今天的人工智能发布会都是在“炫技”,量上的东西难分高下,只有造新闻博眼球了。

换一个思路,这些公司的“基因”如何呢,他们的重心、制度和文化更适合做什么呢?

似乎有了眉目。

讯飞,聚焦人机交互,酒香也怕巷子深

整个互联网时代,“偏安一隅”的科大讯飞都是被主流媒体忽略的存在,人们对讯飞的印象主要集中在“语音”、“政府关系”、“科大”上,于是就有了一个刻板印象:讯飞是一家有很多科学家、专门往政府口跑大单、做人机语音对话的公司。

而讯飞第一次在c端大众视野的强传播,居然是因为老罗的锤子发布会,这是很有意味的一件事。

到了人工智能时代,讯飞显然不再满足于做幕后和做配角,刘庆峰和胡郁终于等来了千载难逢的窗口,实验室里的各种黑科技终于有了施展拳脚的机会。

有人检测到17年讯飞利润水平的波动,因而议论纷纷,对此讯飞淡淡解释:那是因为我们一下子多雇了几千人。至于几千人是要干什么,不言自明,低调了那么久,大仗要开始了。

讯飞的优点很清晰:

第一是背靠中科大,技术长期积累,人工智能实验室里积累了很多黑科技,在最基础的科技领域走在了前面。

第二是人机对话领域长期深耕,特别是语音领域。无论语音识别还是语义分析,人工智能要听懂汉语,甚至广东话和上海话,这要求的是语料数据和交互数据的极大丰富,这些都是竞争对手短期内不可能追上的。过去一年,讯飞又在tts语音合成技术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合成的语音可以以假乱真模拟人的语气。从某种意义上说,讯飞对语音已经近乎垄断,其他大公司在这个领域的突进很容易变成“重复发明轮子”。

第三是开放平台,对智能硬件、终端的广泛支持,与bat相比他们无疑更加谦逊,直接的结果是140家机器人公司,超过九成都使用了讯飞的技术,讯飞AI大学成了黄埔军校,“未来课栈”等AI课程体系半年多吸引了20多万人入学。

第四是资源整合能力。一方面是和其他人工智能企业的协同,比如讯飞推出的能力星云计划,已经整合了商汤的人脸活体检测能力、合合的多语言证件识别能力、小牛的小语种机器翻译等,不断地丰富AI产品线。另一方面是政府关系,合肥特有的氛围使讯飞在跑大单上特别“有感觉”。

但是,讯飞这家公司的问题也同样明显:

第一是2c基因的缺失,他们更擅长走上层路线,而对市场和用户的基础需求不够敏感,这从经营财报的收入结构中可以看出,讯飞并不善于向市场讲故事,结果可能是酒香也怕巷子深,对外发布很容易变成高大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效果可能不及老罗的一次戏剧性露出。

第二是公司本身的路径依赖,习惯了谈大单、做大项目的商业化方式,使得从外界看来总觉得这是一家慢公司,而面向由80后90 后组成的新兴市场,这家公司的野心还不够明显。

百度,聚焦无人驾驶,祸起萧墙之内

作为bat中第一家allin人工智能的公司,百度充分享受了人工智能的“概念红利”。在移动互联网基础应用和o2o接连惨败之后,百度引入神兵天降的陆奇,在一系列大手笔的推进和收购之后,其市值也一度逼近1000亿美金。

可惜好景不长,陆奇的离去给百度的人工智能前景蒙上了阴影,甚至有人认为,这是人工智能最终不敌大搜索现金流的象征。

外界对百度的印象一直是“技术”、“高冷”、“急功近利”,因而具备招黑体质,以至陆奇的出现让世人耳目一新。

这场战争中,百度瞄准的靶心似乎是“自动驾驶”,基于阿波罗系统的无人车据说已经研发成熟、可以量产。

百度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两翼:

第一是算法领域的长期积累,百度毕竟是做搜索出身,积累了大量精通算法的精英。

第二是用户信息获取数据的积累。手机百度依然是用户获取信息的重要入口,而基于算法的信息流推出后,手百的日活和使用时长均有明显提升。和头条一样,手百会是一个越来越懂用户兴趣偏好的应用。

第三,自动驾驶的专注。长期经营地图导航服务的经验,让百度在定位导航领域有更多的优势,他们积累了复杂的地理数据基础,也不是对手可以短期追赶的。

但是,百度的问题也非常明显。

第一是“太远”,无人汽车即便可以量产,真正的大规模商用可能也需要时间,使用范围也非常可能受限。

第二是“概念化色彩”比较明显,更像是精心包装的炫技,比如智能家居领域收购渡鸦、号称人工智能安卓平台的dueros、人机对话的度秘,相比于竞争对手都没有体现出明显优势。

但是最根本的质疑,在百度的内部,为什么吴恩达和陆奇先后离去?李彦宏是不是有什么问题,根本留不住人?

大搜广告依然是核心收入来源,第二战场始终无法有效展开。

轻应用、o2o……每一次百度都集结重兵、煞有介事,可最终却总是不了了之、铩羽而归。这家公司内部的机体,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

阿里,聚焦行业大脑,步步为营有章法

国家对阿里人工智能的定位集中在“城市大脑”,马云的et城市大脑已经在杭州落地。

阿里运营导向、执行力强,核心一直是2b,在人工智能时代提出的理念也是“产业AI”,代表作是et大脑开放生态。

et工业大脑已经走进车间,为制造业赋能(提升良品率、预测故障率)。et金融大脑和南京银行深度合作,构建了智能风控、智能客服等应用。同样应用的还有et医疗大脑,et农业大脑则被应用于养猪。

马云善于制造大手笔大新闻,成立达摩院,号称3年投入千亿,服务于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基础研究。重兵集结物联网,将其视为新的主赛道。接着,投资上亿元建设国家智能物流骨干网。阿里也非常擅于炫技,除了最近面世的ai收银员,aliwood可以自动生成带有情感计算的短视频,设计了4.1亿张海报的鲁班设计师,更是让人担心设计师失业。

阿里的优势体现在其布局上:

第一是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布局很有章法,从阿里云到物联网,每一个落子都指向明确。

第二是2b的能力,阿里无疑比竞争对手更懂企业,特别是传统企业和中小企业。

第三是消费数据的积累,就像马云说的,阿里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电商平台,而成为一家数据公司,对人们消费数据、消费偏好的把握将成为最值钱的利器,这些数据在手,有的是办法让你买买买。

第四是新零售的布局,这是阿里和腾讯一直跑马圈地、流血拼杀的主战场,一旦成功拥有的不止是更多的支付场景,也包括对人们线下消费习惯数据更深层次的掌控。

阿里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第一是过于2b导向,局限了攻击的范围,一旦人工智能进入家用化时代可能难有大为。

第二是不善于投资打造生态,过于强调对被投企业的强控制,可能导致很多不想被吃掉的公司敬而远之。

第三是在基础科学领域的积累优势并不突出,毕竟人工智能的核心突破不是靠钱砸出来的。

腾讯,聚焦医疗影像,扑朔迷离看不懂

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最成功的公司,腾讯的人工智能布局在IBAT中反而最扑朔迷离。国家对腾讯的定位是“医疗影像”智能处理,这一点很有意思。或许腾讯的态度是人工智能蛋糕太大,我只取一小块就好,而医疗大健康无疑是暴利行业,是奶油最多的那一块了。

即便如此,腾讯在智慧医疗领域真的具有明显优势?要知道,讯飞机器人已经通过了国家医师综合笔试,而阿里的医疗大脑也已经投入应用、枕戈待旦。

在《腾讯没有梦想》一文中,潘乱指出腾讯的问题在于过于依赖投资+流量的打法,失去了当年从0到1自创微信打硬仗的气度。但是这反而可能是腾讯在人工智能时代的优势:

第一是买买买,自己搞不定的就用投资解决,在人工智能领域收获一帮小弟,事实上这种打法的价值已经在移动互联网时期获得了证明。

第二是给流量,腾讯可以用qq离线消息给微信导流,可以用微信给游戏和拼多多导流,那么握有最稳定关系链护城河的腾讯,就完全可以在新的时代给未来自己的杀手级应用导流。

而腾讯的问题,则在于上个时代的优势在这个时代可能都不是优势。

第一是理念问题,腾讯善做产品,具体来说就是抓住大众的通用需求(最大公约数)做体验最优的通用产品,但是不好意思,人工智能时代的产品很可能是千人千面。近期腾讯与头条屡屡撕逼,微视打不过抖音,天天快报打不过头条,都说明在智能推荐领域,腾讯的表现简直像新生儿。

第二是强于软件,不善硬件,对新终端缺乏敏感和布局。

第三是不善2b,也许政府还可以马化腾强势公关做几个样板,但一向傲娇的腾讯不懂企业需求,除了投资,似乎并没有很好的合作模式。

第四是缺乏数据积累。移动互联网时代最核心的资源是关系链,但是这在人工智能时代可能并不重要,而关键已经变成了数据,腾讯在这个时代的优势无法在下个时代复用。当然腾讯或许可以去抓取人们的社交对话数据,但这又绝对侵犯了隐私。

第五是收入结构,腾讯对游戏和文化娱乐过于依赖,这到了下一个时代可能成为历史包袱和路径依赖。

似乎这次,腾讯缺了一张有力的船票。

比较以上四家公司,可以想象这场战争会如何激烈:

在政府城市治理的领域,讯飞和阿里的行业团队将短兵相接。

在车联网领域,百度的无人车将和其他家的车载系统全面开战。

在智能医疗领域,腾讯的医疗影像将也面临来自讯飞突破世界纪录的同类技术的现实挑战。

在开放生态领域,各家争相投资赋能新公司,刚刚巨额融资的商汤成为几家争相拉拢的香饽饽。

……

每个大公司都需要明确自己的重心和边界。

谁都不可能吃下人工智能的整个领域,关键在于专注和克制,关键在于认清,何为有限游戏,何为无限游戏?

在错误的战场打错误的消耗战会是一场灾难,人工智能的每一次战略投入可能都是百亿千亿级的。

号角早已吹响,大时代如何开幕?

人工智能的浪潮

很遗憾,人工智能的浪潮不可能和互联网简单类比。

互联网是一个中心化的整体,浪潮的推进先行后续,连接的基础、连接什么、怎么连接。

但是人工智能是一个高度分散、去中心化的存在,像水一样渗透各行业,因而我们只能预测会出现哪些浪潮,却难以预测先后顺序,这些浪潮可能同时发生、并行不悖。

人工智能,基本就是四波浪潮:

第一波,后移动互联网浪潮,关键词是“赋能”。

“后移动互联网时代”就是当下,高度成熟的移动互联网已经很难出现新的机会,此时人工智能作为一种“竞争优势”,开始植入各家公司的网站、app、微信(公众号、群、小程序)类应用中,这就是赋能。

此时的人工智能依然是配角,核心是对现有产品业务的强化,智能化和个性化。

一个代表应用是今日头条,利用“智能推荐”把用户感兴趣的内容筛选出来,分发给用户,再根据用户的反馈进一步理解和智能。另一个代表是讯飞,通过开放sdk,语音能力释放给地图、听书、游戏、笔记输入。

赋能是人工智能的“积累时代”,不需要狂飙突进、跑马圈地,要的是耐心和胸怀,你要做好开放、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各个现成应用中,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

这是人工智能的开端,积累用户数据训练算法、培养用户习惯,更深层的用意是“人和”,是和足够多的中小企业合作,去形成一个开放的应用生态,为未来打大仗做准备。

第二波,基础设施搭建浪潮,关键词是“数据”。

和互联网一样,人工智能的发展也一定以软硬件基础设施的完善为前提,其核心就是海量数据的获取、存储和分析(算法也是数据“喂出来”的),那么云计算、大数据、知识图谱、物联网IOT都是必备的基础设施。

IOT时代一定会首先到来,这个概念已经被热炒了十年却迟迟没有建树。如果物联网没有建立起来,如果获取各种数据的传感器体系没有建立起来,那还谈什么智能家居、智能安防、智慧交通、智慧城市……?

基础设施的搭建会催生出一些大公司,阿里正在行动,这也可能是传统设备商、运营商的又一春。

第三波,大型行业应用浪潮,关键词是“销售”和“深耕”。

这一波的核心是2B和2G,与2C时代的病毒扩散不同,我们看到的会是一个又一个大单,一个又一个巨型工程。

城市大脑、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能金融、智能安防……这些工程的庞大复杂、数据量和专业化要求之高,恐怕不是一般的创业公司可以吃得下的。

IBAT并不会在技术上非常明显地拉开差距,于是“销售”成为驱动。谁有更多的资源和关系,谁有更强悍的销售执行力,谁就能拿大单。

这个阶段可能并不会出现几何级数的爆发,而更多是硬碰硬的线性增长。

另一个方面,无论城市治理、交通、医疗、金融……都会是专业性极高的领域,一般的通用方案根本hold不住,需要的是在行业长期的深耕、深入的理解。毕竟,每个行业都有无数的坑等着你。

一个公司长期的深耕会积累足够的“经验曲线”,成为对手进入时的壁垒。

对于大公司来说,或许集中火力聚焦一两个领域,已经可以取得足够的利润。

而每一个专业细分的领域,可能都需要专业的伙伴去协同,这为创业公司的崛起带来了巨大的机会。就像移动互联网时代后期,仅仅出行、住宿、本地服务就可以诞生滴滴、爱必应、美团这样的独角兽公司,未来人工智能的每个专业领域,都可能出现与IBAT协同的独角兽。

第四波,新终端和大众化浪潮,关键词是“人机交互”和“应用生态”。

最终,人工智能一定从高大上的行业尖端,渗透到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中,这一点的实现关键在于“大众消费级”人工智能终端的出现。当下阶段的智能手机,功能和交互都比较局限,人工智能的进一步普及需要更成熟强悍的终端。

可能是智能音箱,可能是vr操控设备,可能是更加酷炫轻薄的智能眼镜,可能是无人车、无人机,可能是真正的家用级机器人,这个机器人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玩具。

无论可能是什么,新型终端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翻天覆地的改变,它的“人机交互对话”效率远远超过低头玩手机,同时功能足够丰富,应用生态足够强大,那些很早开始就经营开发者生态的公司将会获益。

未来一定属于大公司?

互联网时代刚刚开始的时候,第一篇启蒙的文章,是比尔盖茨激情澎湃的《通往信息高速公路之路》。

可是后来我们知道,整个漫长的互联网时代,基本与比尔盖茨无关。

今天本文的预测都是围绕今天所做的线性分析和概率判断。但是人类的历史从来都是非线性不连续的,黑天鹅总会出现。

人工智能时代也未必就一定是大公司的梦想,在IBAT之外或许就存在着不为我们所知的新兴力量。就像互联网时代刚起来的时候,我们根本看不见脸书、谷歌一样。

大公司拥有数据、算法、人才方面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或许你就有可能找到方法去打破垄断。

好吧,就让我们在这里立一个flag,往后看十年,一切自见分晓。

作者张俊,上海帅醒创始人,专注社交传播、事件营销、商业预测分析和产品开发,公众号阿辩论(ID:bianlunlove),个人微信13385698365。


文章TAG:智能家居控制系统怎样布线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布线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