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智能家居如何优化室内环境设计

摘要:本文首先由智能家居的概述让人们了解其概念和意义,再通过传统的室内设计与智能家居对比联系明确在室内设计的应用的根本目的,解决如何创造满足物质与精神两方面的空间环境需求。致力于满足人们高品质的生活需求。同时也展望了未来智能家居的发展和社会需求。关键词:智能 智能家居 室内设计 科技中图分类号:G25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9-0000-01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也随着国民经济和科学水平的提高,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高速公路时代,特别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控制技术的迅猛发展与提高。(剩余3377字)
才这么点分。。。多给点分我给你一份,但不是论文,你把格式啥的修改修改就成论文了。

浅谈智能家居如何优化室内环境设计

2,智能家居系统报告中驱动模块设计怎么写

智能家居系统总体设计 一、总体设计思想 采用“层次化、结构化、模块化”设计思想规划设计整个系统,使各智能家居系统能够无缝结合,成为一个完整的大智能家居系统。 层次化:在整个系统设计上将系统分成多个层次,明确各层次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技术接口之后,对各层功能及系统选型进行单独设计,从而保证将来系统改造时只需对需要改造的某层局部功能改造便可。 结构化:在智能家居系统结构上各个子系统互相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大系统,同时又相对独立,自成体系。 模块化:在各子系统详细设计时,遵循模块化设计思想,尽量将功能模块化,以便以后可以很方便地对各系统的进行扩展和升级,也方便屏蔽局部的故障和系统的维修、维护和管理。 二、小区计算机网络综合平台 主要作用 (1) 提供支撑小区智能系统内部网所需的硬件平台、系统软件平台和数据库平台支持。 (2) 提供远程访问各种接口(浏览器方式、WAP方式、电话语音方式),为小区内用户访问INTERNET建立通道。 (3) 提供普通ISP所具备的基本服务功能。 三、家庭智能系统综合平台及系统 3.1主要作用 (1)电话网络:建立家庭内部小型电话程控系统 (2)电视网络:建立家庭内部电视网络系统 (3)计算机网络及家庭控制系统:建立家庭计算机网络系统;建立家庭控制综合系统 四、小区各子系统及小区服务 4.1各子系统 小区各子系统应相对独立,同时各子系统之间与小区配套管理单位及服务单位应该有机联系成一体。其互相之间联系的纽带包括:数据信息共享;多媒体图像信号共享等。 4.2小区服务 小区服务包括内部服务单位提供的网上服务和小区网络中心提供的网络应用服务两部分: 服务单位 网上购物 俱乐部订场 家政服务 网上订餐 物业查询、投诉、报修服务等 其他服务 用户可以在国内外任意一个地方用电脑,轻点界面图标,便可进行远程监测和监控家中的家用电器启停,家居安防的撤防布防、三表的用量及费用,灯的开关与亮度调节控制,以及远程监视家中是否有火与盗警情和家电运行状态。同时通过电话和WAP手机也能达到同等目的。除外还可通过无线遥控系统,在家中达到遥控家电和灯光开与关以及家居安防撤布防等。智能小区的应用系统通过融入各种新技术,让用户享受更方便、更直接、更丰富的服务。 五、应用情景 下面描述了一个未来网络化家庭的生活景象。 室外的灯可在设定的时间内自动关闭。住户出门时,可将安全程序设定为"离开"方式。控制系统自动将不必要的灯以及危险设备关闭;恒温器自动进行调整以节省能源;如果天晴,系统自动灌溉草坪。 住户给家中控制系统打一个电话,控制系统通知住户,孩子在下午四点回到了家里,他们输入了正确的开门号码并打开了洗碗机。 住户回到家中,汽车道传感器自动进行100%的照明,车库门打开,车库中照明灯开启,五分钟之后灯关闭。 住户进入书房,控制系统自动将电脑连入Internet. 住户选择"娱乐"按钮,控制系统将百叶窗关闭,灯光变暗,屏幕开始播放电影。 入睡时,住户按"睡眠"模式键,整个房间电源关闭并锁牢。 住户外出度假,打开安全报警装置。 住户通过在宾馆上网的电脑给家中控制系统发出一个信号,确认房间处于"休假"状态,一切正常;天黑的时候,家中音乐、电视、灯光照常,就像有人在家一样。人们对未来网络化家庭环境的要求是:安全舒适、轻松方便、节约能源、随心所欲。
智能家居系统报告中驱动模块设计你所需要的内容。

智能家居系统报告中驱动模块设计怎么写

3,智能家居行业趋势分析报告

2018年到2010年智能家居发展趋势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有些变化:Trend #1大众市场智能服务随着Wi-Fi市场的不断发展,AI技术的不断革新,住宅科技化已经逐渐深入到每一个用户,从酒店到别墅,从豪宅到公寓,人们的认知度将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从亚马逊和百思买这些公司的团队部署,以及一些以WiFi产品模型为主的住宅安装公司来看,他们的大众市场意识越来越强,但是这种趋势也会影响定制安装商的市场。三大智能家居服务2017年智能家居安装行业出现了很多新兴的事情,很多DIY的智能家居产品逐渐成为主流产品,这些产品主要以无线产品为主,有一个典型的特征,客户只需要支付199美金或者229美金就能实现一些智能产品或者系统的安装。点评:随着中国智能家居市场的推广和教育,人们对智能的意识逐渐形成,大众主流的市场已然开启,华歌通过前几年的产品研发布局,我们在无线智能产品的提供和服务上,已经能为客户提供更加灵活的安装方式和更加快速的盈利模式。TREND #2家庭首席网络安全官将物理安全和数字安全角色集成到一个地方使集成商不可或缺。保护生命和财产(物理事件)通常属于传统的安防经销商的职权范围,他们会安装报警系统,摄像头,电动门锁,以及各种传感器。另一边是信息技术专家和精通网络集成商,他们的职责是网络安全防护,例如,网络安防、家庭隐私,银行账户,移动软件,智能恒温器以及监控IP盗取等。点评:客户网络安全就要求我们在智能家居行业,智能化网络基础便成为家庭数字安全的第一步,云端服务将更加全面地解除我们在网络安全上的顾虑。阿卡尼斯、OvrC的使用将成为未来智能家居行业网络首席安全顾问,并支持云端服务!TREND #3可调光照明 & 照明灯具除了传统的照明控制,集成商还可以通过设计健康照明和全面照明方案,为他们拓展更多的盈利机会。拥有新的LED 照明设备解决方案和照明设计培训,新(老)的市场参与者为定制集成商打开了之前被限制的销售渠道。点评:在华歌做过的众多高端住宅案例中,客户对灯光的需求都是首位的,而且对于调光的需求也逐年加大。Rako智能灯光系统在技术和产品上能够满足客户对氛围和功能的需求,光源的兼容性能够满足不同的灯光设计布置,有线、无线方案的混合让客单价更加亲民。TREND#4不仅仅是单户智能化如何在学生宿舍,养老院以及一些更具有代表性的前景区域安装不同的自动化和娱乐设施?集成商对此可以提出一些巧妙的解决方案。点评:商业智能化让智能市场越来越大,华歌在原来众多的客户案例中拥有众多的商业项目,但是随着美国 Linear、2GIG、numra三个品牌的强势加入,让华歌的养老、公寓、酒店的智能化解决方案更加完善。TREND #5投影系统由于超短焦投影、新媒体艺术的出现以及更低的4K成本,集成商可以利用越来越多的应用。——By Arlen Schweiger & Jason Knott 关于视频投影,在某些科技在住宅市场立足前,商业产品和应用往往引领创新之路。现在我们已经利用4K,三维,激光光源、短焦投影……由此产生的机会和产品必将让视频投影在2018年拥有一个令人兴奋的发展前景。短焦投影Wolf帮助Pro-85 4K超短焦3D投影仪创建了新的安装途径,短距离投影主要是在教室、公司会议室或其他有限制的环境中。现在,这种技术允许客户在家里有更多的剧院式观看选 择。从近距离到表面,它投影出的图像又大又清晰。点评:短焦投影因为其更短的投影安装要求,更大的画面投射,所以备受客户喜爱。华歌在引进WOLF的当月,就有客户在自己的客厅要求更换方案,安装了Pro-95激光投影机。
当然,长远来看,前景确实很美好:市场规模大,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几乎可以像家电一样普及。 但是短期内不可盲目乐观,现在国内的智能家居需要深耕细作。智能家居厂家应该以贴近客户实际需求为导向,以提高系统稳定性为第一追求,在此基础上将产品做成美观、时尚的消费品。这样才能在智能家居这一行业有所突破。

智能家居行业趋势分析报告

4, 领航者 实地哪来的实力

当科技成为住宅的标配,当技术更新越来越快,现在已经不是拿一个 PAD 面板就敢说自己是科技地产的年代了。

上周四,一位来自广州的开发商实地集团在北京举行了媒体见面会,这场见面会的主题是想表达实地在引领智慧生活,以及实地正在构建的智慧人居生态系统(简称为 SLS ,Smart Life System)。

图为:实地集团总裁罗剑威

“慧家居与智慧社区是的 SLS 骨架,数据与用户是 SLS 的血液”,实地在通稿中写道,具体而言,智慧家居是指实地旗下的 37 度智能家居设计的智能床、智能衣柜的产品,这类产品能实现数据互通;智能社区是指基于智慧社区操作平台集成和管理所有人、车、物,实现更高效、更智能化的社区运营。

图为:实地集团会员运营中心总经理涂飞

智能社区和智能家居的概念开发商在 2016 年前后曾有过密集发布,如万科在 2015 年与京东携手建了一个智能家居体验馆,随后几年更是联合小米、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在各地项目中落地智能科技;金地在 2016 年宣布与华为合作,通过引入华为 HiLink 系统做到室内家居一键互联;金科联合微软成立了社区数据研发中心,通过天启大数据信息系统为智慧社区提供个性、智能服务。

近两年来,随着智能科技的飞速发展,人脸识别入户、智能车库管理、家庭云管理等技术一一实现,光开门一项就可以对应六种以上智能技术,智慧社区、智能家居领域的产品在不断革新。

“设备采购会有很多坑,如何和自己的核心系统兼容,设备是否有扩展性?更重要的是设备选择要真正重视的用户体验,如智能门禁,这样的设备厂商太多了,有的自己有工厂,有的自己有算法,有的其实什么都没有,差异化比较多”,一位智能社区运营专家对36氪表示。

“智能家居的噱头早就有,但要看能不能落地,看落什么功能,看是遥控还是智能,看是样板间还是大区,看只是社区还是室内室外都有”,幻腾智能创始人王昊对36氪表示:“不少开发商对智能化都很重视,但是大家都缺乏对未来的认知和实践,如大家见过马,就能提出让马儿跑的更快的需求,而不是提出要造一辆车,所以落地能否做好,还有技术和理念的问题”。

从行业发展情况来讲,实地提出的智能化不算新概念;另外,从落地情况来说,实地也没有提出具体的细节。因此说实地「引领智慧生活」,难有说服力。

实地提出的「家有健康」也夸大了科技的概念。

在这次发布会上,「家有健康」执行董事张鹏表示,“「家有健康」重点突出社区健康预防体系,除了传统医疗服务以外,「家有健康」也在进行智能化医疗产品升级,通过手环、微诊室、健康机器人等智能硬件,配合手机端收集健康数据,建立业主的电子健康档案,为业主提供疾病预防、饮食和运动方案的制定等相关服务。”

“「家有健康」都是社区大夫,体验、感冒发烧等常见病还可以处理,大的医疗疾病还是要去医院”,据接近实地的知情人士透露,“实地的项目多在一线城市的远郊(实地常春藤在广州黄埔长岭居板块)和四五线城市(实地遵义蔷薇国际),因为位置不占优势,所以实地要通过智慧社区、「家有健康」等打概念来吸引客户,但实际操作过程中离愿景差距很大,在医疗护理方面并没有竞争力”。

在转型城市运营商的大行业背景下,很多开发商都在尝试做医疗配套,其科技含也不低。如泰禾的健康管理平台可以给每一位业主家庭配备智能设备,例如穿戴式智能血压仪、智能睡眠监测仪等。业主通过仪器监测到异常数据,上传到云端,专属健康管理师就可以收到预警,就可以与业主取得联系提供上门出诊服务。泰禾收购了多家医院,其医疗资源还可以打通海外就诊通道。

泰禾在医疗的成绩也与其投入相关,泰禾集团董事长黄其森在 2017 年表示,泰禾在未来五年,最少将投入 500 亿元做医疗。但是实地在这次发布会上,并没有透露其未来在智能化方面的投入预算。

不可否认,实地想做科技的愿望很强烈,曾经喊出要打造「地产界的苹果公司」,并在 2017 年引进百度前太子李明远任实地地产的总裁,并希望用其互联网专业优势,为实地的产品添加科技特征附加值,带动规模的增长,在 2016 年仅实现 110 亿元的基础上,提出 2017 年 400 亿元的销售目标,2018 年要破千亿元。

但实际上 2017 年实地仅实现销售额 218 亿元。在克尔瑞排行榜上,2018 年 1-6 月实地仅实现了 88.1 亿元销售额,位列第 100 名。连能否完成2017 年的销售目标都是未知数,更何况破千亿。

不仅销售惨淡,这两年实地拿地在收缩。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表示,“从近十年实地的拿地数据来看,这两年企业的动作少了,说明战略扩张是受到限制。”

科技地产从提出概念到落地再迭代,已经有十几年时间,消费者对于科技地产的认知在加深,科技地产也已经脱离了初期炒概念的阶段,那么是真的要做科技,还是借科技卖房子显得产品不落伍,这就是一个问题了,如果没有自己的技术和系统,那就是一个资源整合方,你能买到的,别人能买到,你买不到的,别人也能买到,那你的优势在哪里呢?客户为何选择你呢?

作者简介

我是赵璐璐,关注房地产新鲜事,欢迎加微信zhaolulu6082交流,请备注公司+姓名+事由,非诚勿扰,谢谢。

5,手机厂商的下一个战场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iFeng科技”(ID:ifeng_tech),作者 刘正伟,36氪经授权发布。

智能手机市场经过了连续多年的井喷式发展之后,终于在5G来临前夜放慢了脚步。调研机构IDC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3.42 亿部手机,同比下滑 1.8%,连续第三个季度同比下降,中国智能手机销量同比下滑则达到了5.9%。

寒冬来临,头部手机厂商打响了技术之战,屏下指纹、3D结构光、AI等。同时,小米华为OV等手机厂商还准备在物联网层面开启全新的战争。IoT未来将逐渐成为它们在手机之外的第二战场。5G网络时代即将到来,它关乎着未来。

IDC的调研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智能家居设备出货量达4.331亿台,比上一年增长27.6%,2022年市场出货量达到9.397亿台,复合年增长率将达18.5%。预计到 2020年全球联网设备数量将达到260亿个,物联网市场规模达到1.7万亿美元。

智能手机市场饱和下滑,新兴的物联网市场空间庞大,手机又是IoT非常重要的一个入口。拥抱IoT这个新的春天,成了手机厂商的必然选择。

“目前阶段已经形成这样的格局,大家都想在这里占有一席之地,所以每家都在做自己相应的布局。”欧普照明首席市场官兼智能系统规划负责人金鑫在接受凤凰网科技采访时表示。他认为,任何一个新的业态和新的技术出现蓬勃发展机会的时,都会有这样一个过程。

厂商之间各怀心思

物联网的实践最早可以追溯到1990年施乐公司的网络可乐贩售机。到1995年的时候,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这本书中也曾提及物联网,但遗憾的是在那个年代压根就没有引起广泛重视。四年之后,“物联网”的概念首次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凯文·阿什顿教授提出,用一句非常简单的话总结就是——万物皆可连接互联网。

十年后,欧盟执委会发表了欧洲物联网行动计划,蓝色巨人IBM提出智慧地球概念,引起了美国各界的广泛关注;同年8月,领导人一篇“感知中国”的讲话,也把我国物联网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开发推向了高潮。

面对手机市场增幅持续放缓,布局IoT领域成为苹果、谷歌战略的重中之重,这两大国际互联网巨头,几乎是同时在这个领域开始发力。苹果推出HomeKit平台,谷歌则在发布物联网操作系统 Android Things。而国内的手机厂商以及互联网公司,如小米、华为、OV等,也在稍晚谷歌一两年时间内推出了各自的IoT战略以及各自的智能家居产品。

虽然巨头们的IoT布局十分火热,但这在vivo副总裁、人工智能全球研究院院长周围看来,目前IoT发展还只是处在非常初级的阶段,其应用和网络建设也还刚刚开始,用户对现有的IoT设备的使用的活跃率也刚刚开始有起色。

IoT的发展有两个业内公认的痛点,一是设备与不同智能手机互联互通的适配开发,另一个则是不同的IoT设备都需要安装一个应用。金鑫说,传统家电厂商布局IoT要比手机厂商早很多年,有的厂商也推出了自己的IoT平台。“每家都希望做自己的标准。”

对传统家电企业来说,把传统家电产品智能化容易,但提供一套与之匹配的智能化操作体验却很难做到。并且,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这个核心入口还是掌握在手机厂商手中。手机厂商又很难什么产品都自己做,剩下的选择就只能是找合作伙伴,打造生态圈。

各怀心思之下,手机厂商、家电厂商、智能硬件厂商、服务提供商等,在随着2020年5G网络大规模商用化后将要带来的IoT巨大市场变革前夜,携手走到了一起。

小米:生态链别人学不来

2010年开始组建公司的小米,用了四年时间就做到了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第一。在2013年年底的时候,雷军看到了智能硬件和IoT趋势,决定用小米做手机成功的经验去复制100个小米,提前布局IoT。

“做互联网的人都知道,我们前面有三座大山——BAT(百度、阿里、腾讯),如果不想被它们挡的无路可走,唯一的方法就是绕行,去开辟一个新的战场。”小米在布局IoT的同时,也是为了绕开BAT这三座大山。雷军当时让刘德组建一支队伍做投资,从小米公司拉出来的十几个工程师,开始了小米在IoT领域的百亿投资布局。

手机厂商布局IoT大体上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像小米这样打造一个以手机厂商为核心的生态圈,在吸纳第三方合作伙伴的同时,手机厂商自身也参与研发部分智能硬件。

以小米为例,它目前投资了的100多家做智能硬件的公司,核心入口产品如手机、平板、电视、路由器等则选择自己做,另外还有“米家”这个智能硬件品牌,也会推出电饭煲、电动滑板车、空调等智能硬件。因此,小米的IoT平台所接入的产品品类丰富程度,是如今华为等手机厂商难以比拟的。

“小米这种模式其他手机厂商现在根本学不来!”提及小米的IoT模式,深圳一家手机厂商高管有些感慨。对于这些做可穿戴智能设备、空气净化器、移动电源、净水器等产品的小米生态链企业,小米给他们钱,帮他们组团队,告诉他们如何定义一款产品,帮他们理顺供应链。

但,小米生态链公司不是小米的部门,也不是子公司;小米对生态链企业也不是单纯的投资,更不是ODM和OEM。它们是一个基于企业生态的智能硬件孵化器,小米对它们的投资不控股,生态链企业都是兜里的公司。除了米家和小米品牌的产品外,它们同时研发、销售自有品牌的产品。

这个模式的关键在于小米会对生态链公司输出产品和方法论、与生态链企业共同定义产品、主导设计、协助研发、背书供应链。最后对通过小米内测后的生态链公司的产品,按类别开放米家和小米两个品牌,并提供渠道支持、营销支持、负责销售和售后。

这样研发出来的产品有几个特点:

1、有较为统一的小米系工业设计风格;

2、都能无缝接入小米的IoT平台,通过小米手机、小米小爱智能音箱等进行操控;

3、售价比同类产品更具竞争力。

小米集团今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小米IoT所接入的设备(不含手机、笔记本电脑)已经超过1.15亿台。

上述人士称,小米的IoT平台虽然目前也对第三方的非生态链公司开放,但整体来说还是一个比较封闭的生态圈。华为和小米选择的也是同样的路线,但打法却有较大的差别。

华为HiLink:只选头几名

“一匹狼来到了会场。”

这是邵洋在2016年代表华为第一次参加AWE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的时候,主持人对他的介绍词。

华为是一家“狼性十足”的公司,这在中国企业界是声名在外的:它涉足一个市场,就会对这个市场的其他玩家产生巨大冲击,意味着收割。这样一家战斗力十足的公司出现在一个家电厂商云集的行业盛会上,也就难免会引发从业者的担忧:华为这是干什么来了?是要做电视机,还是扫地机器人?

事实上,华为进军智能家居市场并不是要自己做家电,而是搭建一个开放新的平台,帮着传统家电厂商卖家电,帮它们更好地拥抱智能家居。

作为华为消费者业务首席战略官,邵洋记得特别清楚,华为HiLink智能家居平台于2015年12月12日正式对外发布。到了2016年的时候,华为推出智能家居三件套:华为HiLink协议、Huawei-LiteOS、华为IoT芯片。邵洋表示,HiLink协议是进入华为与合作伙伴构建的智能家居生态的必须要素。

今年3月份的时候,华为HiLink战略进一步升级。“我们希望三年之内,把支持HiLink家电设备的销售额做到超过100亿美元。”邵洋对凤凰网科技表示,其今年的目标是希望这个平台的注册设备数达到1000-1500万台。这项计划,华为对外称之为“百亿计划”。

从当时华为给出的数据来看,华为HiLink平台中硬件激活率已经超过70%,同时还积累了2000多万用户,接入30多个品类,并与100多个合作厂家,覆盖200多款产品。合作伙伴覆盖智能硬件厂商、家电厂商、各类渠道厂商以及各种内容服务提供商等,合作TOP品牌包括欧普、九阳、美的、科沃斯、720、公牛、海尔、老板、方太、科大讯飞、中粮地产等。

在2年前的一个技术研讨会上,欧明照明开始了与华为HiLink团队的第一次沟通。“华为对我们围绕智能家居领域的技术储备和整个理念,大家觉得非常合拍。在这样的层面上就互相认识,然后就慢慢进行各方面探讨,越谈越深入。”金鑫说,到最后整体合作方案的出炉,双方前前后后谈了小两年的时间。

华为体量巨大的流量和营销通路,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以及品牌背书,对这些传统家电厂商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布局IoT,新零售也是绕不开的一个话题。不管是生态链还是第三方合作伙伴,小米在线上会提供小米官方商城和有品电商平台的渠道支持,线下则还有坪效仅次于苹果的小米之家零售店。

渠道支持,也是吸引合作伙伴加入的一个重要因素。华为会在其Vmall官方商城为HiLink合作伙伴提供线上渠道支持。在线下会与苏宁、京东等合作开辟HiLink专区。今年3月份华为在中国区开了8家实体店,下半年这个数字会扩大到2000家。

邵洋此前接受凤凰网科技采访时表示,华为的合作伙伴时,先阶段会选择细分领域Top 3的龙头企业,来保证产品功能和质量。这种做法本质还是具备一定的封闭性,会把一些中小规模的厂商排除在外。他表示,加入小米生态链的厂家大都是一些小厂家,是一些新进入这个领域的厂家。他们需要去依托小米品牌,依托小米一些光环效应帮助他们进入这个市场。华为HlLink则不同,有一定的进入门槛。

“我们现在大概有50个领域,每一个领域必须是前三。”邵洋说。早期给科沃斯扫地机器人做过代工的深圳ilife扫地机器人市场负责人告诉凤凰网科技,在华为刚刚推出HiLink战略的时候,ilife便与之表明过想要加入合作的意向,但因为“只选头几名”的原则,华为并没有看上这家公司。

OV:搞联盟,走开放路线

另一种是走开放式路线,推出共同遵守行业的标准规范,并逐渐扩充生态圈的范围。

今年7月,vivo联合OPPO、TCL、美的和极米科技等多家厂商举行IoT开放生态联盟大会,会议通过了IoT开放生态联盟合作共识,并公布了IoT产品方案。该联盟的IoT开放生态优势在于可以在不改变厂商私有协议的基础上,实现智能设备的互联互通。

OPPO与vivo在智能手机市场上,是公认的在新战略选择上比较谨慎保守的厂商。前几年平板电脑、可穿戴产品火热的时候,这两家厂商却依然很克制,还是坚持以手机为主。一加手机上个月宣布正式进军智能电视市场,原因是一加手机CEO刘作虎认为电视将会是未来智能家居的一个重要入口。坊间传闻,刘作虎以前的老领导OPPO公司CEO陈明永实际上并不看好这个市场,因此,OPPO虽然成立了团队布局IoT,但并实际并没有做电视的打算。

华为和小米IoT战略的优势在于,在它自己的生态范围内,可以保证产品体验的互联互通和流畅性,但劣势也十分明显,智能家居厂商必须要适配相应的标准,有所谓的定制化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智能家居厂商生产产品带来了掣肘。

“IoT这个行业其实发展了这么多年,现状一直都是私有的或者封闭的,这个痛点很难打破。”周围表示。据他介绍,vivo IoT开放生态优势在于可以在不改变厂商私有协议的基础上,实现智能设备的互联互通。

vivo与OPPO所发起的联盟,试图打造一个最开始就是开放、平等、没有设置任何障碍的协议。一方面,消费者在使用的时候,不再需要下载多个APP,可以在一个应用上实现对所有设备的互联互通。另一方面,开发者也无需针对不同品牌不同阵营的产品去做优化适配,对开发环境的生态有不小的提升。

据周围透露,从今年7月4号第一批7个代表企业开始到这次正式发布,如今vivo Jovi物联平台已经吸引了二十多家企业加入。“经过这60多天,我们把各个厂家的设备已经全部都适配好了。”周围说。接下来,vivo会快速扩张联盟,增加新的成员。

随着OPPO和vivo的正式入局,再加上华为和小米,智能手机在IoT上的竞争,毫无疑问将掀起一个新的高度。

360:再造IoT版安全卫士

360公司从安全业务起家,随后业务延展到了浏览器、搜索、移动分发渠道、游戏、手机硬件、直播等领域。虽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表现平平,手机业务也做得并不是很出色,但360围绕着路由器这个家庭网关重要接口所做的IoT战略布局,目前也正式浮出水面。

“我一定要做硬件,因为在未来,硬件必将成为我们接触这个世界的连接器。”这是周鸿祎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过的一句话。和小米相比,360的智能硬件品类并不多。如智能摄像头、智能门锁、智能路由器等,均与安全相关。

智能路由器算得上是360硬件产品中最为成功的一条产品线。官方最新数据显示,目前360安全路由器用户超过1500万,接入上网终端5000多万台,平均每个月销量约40-50万台,今年占据整体路由器市场8%份额。

与前面提到的小米华为OV不一样的是,360除了统一接入协议,更多的是从数据和安全的角度出发布局IoT,目的是再造一个IoT版的360安全卫士。

“现在IoT是风口,很多厂商都去做,小厂商最核心的利益价值是把产品的规模发展起来,让更多的用户使用IoT设备,他们更多解决的是功能性问题,安全问题基本解决很少。”360信息安全部负责人高雪峰接受凤凰网科技采访时表示。

在他看来,如今大家都在布局的IoT其实面临一个问题:对安全关注度、安全意识基本都比较差。据了解,360会把安全路由器的接口打通,开放给第三方硬件厂商,一旦发现漏洞,360则会对所有接入自家IoT云平台的设备进行及时预警。

不以智能手机作为IoT平台的载体,而是选择路由器这个智能家庭重要的网关入口,算得上是360结合自身大安全战略的一种差异化选择。相比有着亿级用户的手机厂商,360的这种打法对第三方厂商的吸引力在最开始并不具备优势。

小米IoT布局,上百个生态链兄弟一起上“打群架”,华为HiLink只要优等生,OV两兄弟则是搞联盟,来者不拒。如今智能手机厂商第二战场目前的布局已经开始。目前能够确定的一个趋势是:正处于寒冬期的智能手机市场的春天很难再来,下一个战场在IoT。

6,你好手机寡头时代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全天候科技”(ID:iawtmt),作者 舒虹。36氪经授权转载。

“我们决定不服就干,认真做好产品,死磕回去,教一教对手什么叫性价比”。1月10日,在红米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雷军公开回怼“友商”华为。

5年出货2.78亿台的红米手机从小米独立,被外界解读为对标华为、荣耀双品牌。就此,荣耀方面公开表示——与小米的竞争早已结束,荣耀遥遥领先。

“友商的态度把我弄急了,他们出了一堆的稿子看了我挺烦。”发布会后,雷军再次谈及友商:“在办小米之前,我是华为的铁杆粉丝,我也多次跟任正非说国产厂商要团结,枪口抬高一尺,后来友商分出来一个子品牌,从诞生之日就是怎么low怎么来。”

斗转星移,几年时间,手机行业就已经变了天地,换了对手。

如果把时钟回拨到3年前,与小米雷军激烈对垒的还是乐视贾跃亭。如今,乐视手机早已灰飞烟灭,比小米诞生更早的魅族正在艰难求生,其它同时期涌现的中小手机品牌要么垂死挣扎,要么加速消亡或已经消亡。

对于还活着的中小手机品牌来说,被收购意味着出局,不卖身意味着等死,比如罗永浩和他的锤子。

拖欠工资、供应商上门讨债、变更法人,接盘者名单从阿里、360传到今日头条……锤子身处生死边缘。“整个公司都在等老罗弄到钱。”一位锤子员工对全天候科技说。

另一边,一些投资人正在向锤子施压,希望就此卖掉公司。1月3日,锤子科技再次被申请财产保全,罗永浩所涉1亿元金额的股权被司法冻结。如果“缝补”不上被撕裂的资金缺口,锤子很可能活不过这个冬天。

大洋彼岸,巨头苹果迎来史上最黑暗的一天。1月3日,在16年来首次下调营收预期后,苹果股价暴跌10%,市值缩水近750亿美元。

三个月来,苹果市值蒸发近4500亿美元,跌去了一个Facebook。更糟糕的是,多种迹象显示,苹果已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削减智能手机的零部件订单。

过去十年,智能手机经历了高速增长的黄金期。IDC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共卖出了14.7亿部手机(2018年预计同比下滑3%),是汽车销量的15倍,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消费硬件品类。

2018年,华为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085亿美元,其中,以手机为代表的消费者业务占据半壁江山。

2010年至2018年华为智能手机发货量(单位:百万台)

智能手机也是过去十年移动互联网增长的最大引擎。风投公司KPCB发布的2018年《互联网报告》显示,世界范围内,每个拥有智能手机的成年人每天在手机屏幕上花费的时间长达5.9个小时。

在中国,超过一半人口使用手机购物、叫外卖、打车、使用移动支付——移动互联网的一切商业模式,几乎完全依靠手机这一物联网时代的终极入口而存在。

这一切在过去这一年中迎来拐点。

2018年人口红利褪去,智能手机首当其冲。以华为和荣耀为例,过去其手机的换机周期是15-18个月,现在是22-24个月,甚至更高。

“总体来说我们手机的运算速度是够的,但是应用和功能没有任何革命性的创新,手机产品同质化严重。在口袋里钱不多的时候,大家会选择不换手机。”第一手机界研究院院长孙燕飙说。

2018年,国内中小手机厂商加速消失,金立、酷派、乐视、大可乐、夏新等名字在市场浪潮中覆灭,魅族、360、锤子等厂商纷纷遭遇重组或深陷资金链危机。

另一方面,华为、OPPO、vivo、小米等国产手机快速崛起,在海外攻城略地,快速挤压三星、苹果的份额。

五年时间,世界智能手机版图被改写,国内手机市场彻底进入寡头时代。未来,全球化的手机品牌很可能只剩下四、五家。

2018Q3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来源:Counterpoint)

01.寡头时代来了

老罗做手机,是起了大早却赶了个晚集。锤子科技成立于2012年5月,但首款机型2014年才推出。5年前是国内智能终端设备创业的黄金窗口期,“等到锤子学会了做手机,却遭遇了手机市场下滑的寒冬”,孙燕飙告诉全天候科技。

截至2018年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已经连续六个季度同比下滑。GFK数据显示,在一向以增长为主旋律的中国, 2018年下半年手机市场却首次出现“量价双降”的局面;2018年三季度,市场销量同比下滑18%,销售额同比下滑9%。

7年前,李剑(化名)加入手机ODM公司辉烨任高管,他们一开始为TCL和一些海外手机厂商做代工,后期开始接华为手机的订单。

那是中国手机的黄金时代。按照荣耀赵明的说法,GSM(全球通)时代最强大的设计概念来自于深圳华强北。彼时,行业中有四、五百家ODM公司,全世界几乎所有智能手机都在中国生产组装,独立品牌正在悄然成长。

如今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辉烨)以前一个月的手机出货量可以达到100万台”,李剑说,“现在可能一年也都出不了100万台”。

全天候科技了解到,2018年10月,深圳许多手机供应链厂商的订单出现断崖式跳水,订单额只有去年同期的20%-30%。

所有的模组,包括摄像头模组、指纹模组、电池模组,每个环节都陷入极度无订单的状态。按照这种情形,有供应商指出,在深圳,身处手机产业链核心的中小供应链厂商,将有20%面临倒闭。

2018年,智能手机市场展现出极其残酷的一面。

尽管大环境不佳导致出货量下滑,但各大手机玩家召开发布会的热情并没有明显下降。仅仅在2018年12月,中国手机厂商就发布了超过10款新机。

一年来,中国手机厂商科技创新应用到产品的速度远超三星和苹果,屏幕的变化、屏下指纹的推出、颜色的变化、各种“吓人的技术”层出不穷。

时隔多年重新发力手机市场的联想手机,连续数月中,每个月都有新产品发布,以致于联想集团副总裁常程在微博上感慨:“今年用力过猛,新品节奏有点儿快”。

“原来手机产品的市场生命周期都是12个月,今天,华为、荣耀、小米、OPPO、vivo的市场生命周期,从设计到开发、上市,全部都是六个月(的周期)在搞。大家的站位就是不断接力,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奔跑。”孙燕飙说。

通常而言,一款新手机出来,其上一代产品的销量会快速萎缩;一家厂商推出一个新款,友商的销量也会被挤压下降。“中国手机厂家你死我活拼过来,才把苹果、三星拼到了今天这个地步。”一位来自vivo的市场人士表示。

不出意外,三星和苹果在中国双双遭遇“滑铁卢”。根据赛诺数据,2018第三季度,苹果、三星在中国的出货量均大跌,其中,苹果的市场份额为9.8%,而三星则仅剩约1%。

伴随“机海战术”体力不支而倒下的,还有一系列中国的中小手机厂商。手机行业马太效应进一步升级,手机厂商在营销、技术、融资等的壁垒都已高企。

2014年5月,锤子第一款手机T1正式发布时就遇到过产能危机,这导致T1销量惨淡,仅卖出25万台。

罗永浩2018年上半年曾说:锤子不亏损了,可以任性一些。但任性的结果就是TNT(工作站)横空出世,订单少到代工厂都不愿意接活。

过去四年,锤子共推出7款手机,总计销量约300万台,这个数字在中国每年上亿台手机销售的大市场里,完全沦为陪跑者角色。

赛诺数据显示,vivo、OPPO、华为、荣耀、小米、苹果几大手机品牌组成了现在国内市场手机销量的第一梯队,总的份额占比近90%。其它中小厂商则彻底和第一阵营说再见,成为了销量统计中的“others”。

一般而言,手机供应商衡量一个大单的标准是单批次下单量是否达到KK(百万)级。当一个品牌的市场份额只有不到0.5%,意味着每个月的出货量只有5-6万台,甚至3-4万台,备货量也就是10万台左右,也就是100K。

“100K订单量在大的供应商眼中已经是小客户。针对小客户,一是没有溢价能力,第二,越小就越没法保证出货,因为产品不是标准化的产品,意味着成本还要增加。”一位供应商人士告诉全天候科技。

随着“华米OV”近年的快速增长,为了吻合它们的产能,供应链厂商从2015年、2016年一路狂奔到2017年,一直在不断扩充产能。

“到今天,随着手机销量的下滑,头部效应导致整个供应链的产能过剩达到了200%。目前市场上仅非全面屏手机的库存就有接近5000万(台)。”孙燕飙说。

02.供应链困境

2018年7月9日,在小米香港上市答谢晚宴上,雷军曾向媒体介绍过一位高管,他是小米供应商——英华达的前高管张峰。

小米曾在供应链管理上栽过跟头。据腾讯深网报道,小米研发第一款手机时,曾遭到某世界500强百般凌辱,比如小米那时成立不到一年,对方却要三年财务报表。

2010年,英华达是少数愿意为小米手机代工的工厂。2016年下半年,张峰成为小米移动电源生产商紫米科技的创始人,后正式进入小米管理供应链,协助雷军解决小米供应商元器件及手机供应的问题。

“曾经我们老缺货,一度以缺货为美,后来发现这个不行,绝对是有问题的。我们得苦下功夫,一定要把缺货问题解决了。”雷军说。

张峰上任后,小米供应链的确得到了不小的改观。雷军表示,小米8上市18天,供货就突破了百万。“虽然还是有很多人骂我们缺货,但是其实好很多了”。

小米香港上市答谢晚宴,雷军介绍张峰(右一)

寡头时代,手机厂商之间的竞争已经不再是单一产品的竞争,而是对于供应链的争夺。

在一加6T手机发布前夕,为了攻克一个屏下指纹的技术难题,一加曾成立临时项目组,把供应商——汇顶科技找来,搞了一个封闭办公的地方加班加点,“最后终于有惊无险,搞定了”。

过去一年,屏幕指纹技术快速成熟且实现大规模商用、3D结构光技术成熟商用、屏幕从全面屏过渡到刘海屏再到水滴屏等,终端厂商的每一次技术创新对于供应链来说都是挑战,都不亚于一场技术革命。

以屏下指纹为例,2018年初,vivo发布全球第一款屏下指纹手机X20 Plus,得到市场好评。随后华为、小米、魅族、OPPO先后推出基于屏下指纹识别方案的产品。

从供应链方面的消息来看,vivo的三款屏下指纹识别方案均来自汇顶,OPPO的方案来自于思立微,而魅族的屏下指纹方案则来自于新思。

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采用屏下指纹解决方案的智能手机出货量从900万台增至2000万台以上。

“手机厂商应该理解我们。”李剑说,“研发需要周期,每一次的改变都是产线的,甚至连设备都不一样,但品牌厂商不会给你那么长的时间,他会尽量压缩周期;其次,新东西出来多多少少会有点问题,首批出货可能面临风险。”

技术的快速迭代甚至导致手机制造端已经出现购销倒挂、面粉贵过面包的现象——做一台手机出来,从生产成本和硬件成本可能要500元,但实际上供应商的出货价可能才450元。

2018年6月,OPPO、vivo等厂商使用的升降摄像头刚亮相时,一个模组的出货价约为360元,到今年3月,价格可能只剩不到100元。

小米的一位供应商透露,小米大大小小所有的电子元件都是自己采购,特别是贵的、金额大的物料,这导致ODM厂商在小米身上其实赚不了什么钱。“小米这种走性价比策略的公司,肯定要保证自己的成本最低。”

“小米的量确实很大,这个毋庸置疑,但是到最后发现忙了一年下来,其实就是跑个流水。”李剑提到,“5%的毛利,算上物流费用、加上拖账期,净利最多两个点,甚至不赚钱”。

手机厂商给供应商的账期标准通常是三个月,最多半年,供应商大都会优先选择大品牌合作,一是量大,二是有保障,肯定能拿到钱。一个手机公司经营状况好不好,供应商的感受非常明显。

但今天站在手机厂商的角度,可选择的供应商已经越来越少了。

智能手机产业是个集成度极高、新技术最密集的行业,需要芯片、电路、显示设备、监控、声音、系统集成等行业组成的产业网络的支持。

罗永浩曾调侃说,在手机黑科技方面,华为的GPU加速有技术沉淀,至于其他手机黑科技,“我们都是方案整合商”。

但手机行业发展到今天,科技的比拼已经不是微创新了,而是需要更多积累,需要大的团队和体系做创新的支撑。

“小的品牌和厂家可能会借助于行业的解决方案、芯片提供商的能力做一些设计上的变化。但对于人工智能的处理、整个生态的引导不那么容易”,荣耀总裁赵明说。

以3D TOF(飞行时间法3D成像)为例,这个技术早就存在,但目前大家对体验都不满意。在赵明看来,这是因为要在抓取图片的瞬间就把立体信息实时进行处理识别,并作出反应,实际上需要类似于麒麟980这样的AI处理器和背后强大的图象处理算力来支撑。

这就是供应链环节的现状,也是造成整个手机行业发展越来越困难的原因。手机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通讯工具,而是变成了娱乐中心、通讯中心、交互中心。

技术的发展需要研发能力、设计能力、对于供应链的驱动,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小公司能办到的。

华为、荣耀的很多产品在供应链端已经走到瓶颈,拿不到合理的解决方案了,这种情况下只能选择自己做。赵明称,虽然开发一款芯片投入很大,但不做的话就要站在别人的背后,未来会受到很大的制约。

03.烧钱,找钱

对罗永浩来说,一入手机深似海,自从创办锤子,他从未停止过“找钱”。公开资料显示,锤子科技成立6年多时间里,共进行了8轮融资,累计获得资金超过17亿元,投资机构包括金石投资、海通创意资本、紫辉创投等。

2017年8月,锤子科技获得最后一笔10亿元投资,其中成都市政府出资6亿元,其余4亿来自私募基金。

锤子科技融资情况(来源:企查查)

不过,锤子也一直未走出亏损的泥潭。据公开资料,2015年锤子亏损4.62亿,2016年净亏损4.28亿,2017年虽然有坚果Pro这款黑马产品,但境况也不是很好,2018年每况愈下。2015-2017年,锤子共计亏损超过13亿元。

《财经》报道称,在正常融资、并购渠道之外,锤子科技也已经拿不到银行贷款,仅能依靠京东供应链提供的资金救急。锤子科技支付给京东的利息是9%左右。

锤子、金立等小品牌的衰落是有共通性的。手机供应链环节需要占用大量资金,加之营销费用不断增长,中小品牌承受的资金压力较大,它们在供应链上没有议价能力,体量小又缺乏话语权,通常单款机型销售额在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之间,成本相对更高而收入更少。

由于战线拉得太长,资金投入过大,回报不达预期,研发投入过重,最后,导致资金回笼不及时。一旦某个机型失败或者营销费用占用过多,就很容易让其资金链在顷刻间崩塌,几年的努力付诸东流。

“与互联网模式不同,手机公司都是被库存杀死的”,一加创始人刘作虎告诉全天候科技。

在库存问题上,一加曾经犯过错。2015年,在国内互联网智能手机泛滥的背景下,一加迎头而上,既做千元机又开了几十家线下店。

2015年7月,一加2发布,刘作虎预期这款手机同样会受到追捧,于是拍脑门生产了将近100万台,这个决定差点让一加直接关门。

“互联网的钱来得相对容易,但硬件是很‘重’的”,刘作虎提到,一部手机的成本可能就3000多块钱,新机发布时,如果备货100万台,就是30多个亿,如果多下20万订单,就意味着有6亿的货卖不出去。

一加2的教训之后,刘作虎开始把“活着”作为做决策时的一条基本原则:一旦这个决策是错误的,你是不是还能活着?一件事情,如果万一它出现风险,公司就关门了,这个事情就别做。

事实上,除了小米、乐视等互联网手机品牌,传统手机厂商鲜有通过公开市场融资。“风险太大,很多资本都看不懂硬件,互联网公司融一两个亿可以玩很久,但是做硬件还是蛮大的挑战。”刘作虎认为。

锤子等深陷资金链危机,背靠大树的联想手机却准备不计成本地抢回手机市场。2018年6月,联想制定了“诺曼底计划”,欲在国内手机市场重生。2018年三季度,联想手机在中国销量同比上升280%。

手机业务被联想视作智能物联SIoT生态的重要引擎之一。联想手机相关负责人回复全天候科技称,在联想的整体战略中,允许以亏损的方式保证手机业务在国内市场份额的增长,联想也有信心持续收复失地。

2011年,华为逐渐脱离对运营商的依赖,转型为消费者品牌,并聚焦于中高端精品市场。据报道,起初的两年,华为手机曾承受巨大的盈利压力。

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曾表示,“那两年太糟糕了,手机利润率还不如银行贷款利率,把这些钱存到银行里,利息都会比手机盈利要高。”华为手机能熬过5年的转型期,离不开华为集团的财力和技术上的支持。

在孙燕飙看来,如今手机行业只有两个活法,一是抱大腿,二是自己成为大腿,除此之外没有第三条路。

过去几年,手机行业主要的融资方式还包括政府招商引资和供应商补贴。

1月2日,据媒体报道,魅族科技将获得超过1亿元注资,目前仍在走程序,珠海市政府将会注资支持魅族发展,目前投资方案已经谈妥。对此,魅族科技表示,目前不方便回应。

2017年8月,成都市政府投资锤子科技6亿人民币,随后,锤子把位于北京、深圳等地的行政、供应链、研发、设计等总部管理和服务部门整体迁入成都,入驻办公人员约200人,约占此前锤子科技团队的一半。成都市政府投资锤子科技的初衷,在于打造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

而2014年以来,电信运营商随着营改增税改、利润减少,不再热衷于和手机厂商捆绑,补贴销售。手机市场完全自由竞争,没有谁可以靠着运营商的关系过活。

据全天候科技了解,2016-2017年,在手机烧钱大战凶猛之时,手机行业还存在另外一种隐性融资手段:以单个手机项目为主体进行项目制融资,即以发布一款新机预计可实现多少销量为目标,向上游供应商和合作伙伴进行融资。

有供应商告诉全天候科技,以往手机项目的“战略投资者”不仅包括供应链参与方,还包括一些美国和香港的热钱,“但今年寒冬的状况下,此类融资也比较少见了”。

04.性价比纠结

国内手机圈的互联网化始于多年前的小米。凭借极致的性价比和互联网销售模式,小米手机一度在2014年前后以14.79%的市场份额问鼎中国手机市场销量冠军。一时间,“互联网思维”也成为热词,也成为众多企业的模仿对象。

不过,仍有不少企业感受到了销售规模的虚幻。

刘作虎谈及规模和风险时表示,“做企业,最核心的不是追求规模,而是要健康。做2000万、3000万(规模),最后不挣钱,有意义吗?最后给员工发年终奖给大家去发市场份额吗?”

从2017年开始,面对上游元器件涨价、美元汇率飙升等外部因素,手机品牌纷纷提价。千元机面临技术瓶颈,进一步加大研发力度,需要额外的资本投入。而资本寒冬下,各种融资渠道都在收窄。

到2018年,手机行业原有的支点——性价比已经失效,进而造成了诸多困境:利润贴地飞行、创新不明显导致消费者换新动力不足、同质化严重、工匠精神缺位……一夜之间,众多手机厂商都在急剧变化的市场形势下无所适从。

实际上,小米上市之后,已很难继续保持其超强的“性价比”策略。一方面,小米手机也面临增长乏力的问题,同时无法继续加持小米的硬件价格战。

今年以来,小米手机的表现进入下行通道:IDC 数据显示,一季度,小米手机中国出货量增速达到 40% 以上,二季度降低到 2%,三季度同比下滑 10.9%,在华米 OV 当中表现最弱。

另一方面,资本市场和投资人也不允许小米利润过低。

“性价比不顶用了,面对荣耀这样同样性价比极强的手机对手,小米的危机感应该更强。”一位手机评论人士说。

在2017年之前,四大厂商以价格区间为标志,有一个相对明确的标签:华为主打高端商务市场,OPPO、vivo是中端市场,荣耀、小米主打低端市场。

但今年以来,OPPO、vivo 和小米、荣耀都在上探高端市场,寻求品牌的高端化。华为过去在高端市场只需要面对三星、苹果的竞争,现在 OV、小米都来抢地盘了,在4000 元以下的市场,他们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拼成了一锅粥。

靠性价比起家的小米自己也正试图摆脱绝对性价比的标签。刚进入2019年,小米就打响手机市场第一枪——将红米品牌独立,并升级为Redmi,继续死磕性价比、主攻电商市场;未来小米会专注冲刺中高端和新零售,不再追求绝对性价比。

1月10日,雷军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手机市场是个巨大的市场,虽然手机最近这段时间压力很大。2019年,分品牌运作将是小米的一项策略。

Redmi在高品质的前提下死磕性价比,小米系列就能放下包袱,不要拘泥于1999元的价格,在用户还是觉得厚道的前提下把产品做好。

2018年12月,小米还对其国内和国际业务市场的组织架构,再次做出调整:加码中国区市场,将销售与服务部改组为中国区,由小米联合创始人、集团高级副总裁王川兼任中国区总裁。

据悉,小米中国区的任务有两个:优化小米手机的产品架构,站稳并强化高端旗舰市场;继续推动双线融合的新零售体系。

05.新故事是什么?

诺基亚、HTC的陨落表明,在面临技术革命和关键市场机会时,一旦转身速度偏慢,被消费者抛弃的速度之快可能超乎想象。

Counterpoint Research报告显示,5G智能手机将在2019年进入初步商业化阶段;2021年,全球5G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达到1.1亿部。

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预计,下一波大规模智能手机消费热潮将在2020年到来,届时5G和可折叠智能手机等未来技术将进入市场。

截至目前,华为已获得了26份5G合同。按照余承东的说法:“我们每年投入了10倍于国内同行的研发费用,比他们好一点点都不行,要好一大截。”

不过,5G的普及仍旧需要运营商、手机厂商等对价格下降的支持。“5G是一个革命性的东西,但不是在明年。”刘作虎认为,2019年是5G的商用元年,但5G的应用可能还不会那么丰富,5G应用场景真正爆发要到2020年。

在5G方面,OPPO、vivo则是通过与芯片巨头高通进行合作,如将毫米波天线阵列整合到手机中、整机无线空口量测和终端样机测试等工作,做好5G技术在手机上的应用准备。

在国内市场饱和的情况下,海外市场已经成为众多国产手机厂商新的增长点。今年第三季度,小米在印度超越三星成为市占率第一的手机品牌,而OPPO在东南亚市场,华为在欧洲市场均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

据印度经济时报报道,2019年,印度将成为唯一出现智能手机增长的市场;而2018年,印度消费者将花费逾5000亿卢比(473亿元人民币)购买中国四大手机品牌生产的智能手机,约为上一年的两倍。

2018年Q3,荣耀手机在海外8个国家均入围了出货量前五。在俄罗斯,荣耀销量增幅达到了惊人的1750%,市场份额占到18%,排名第二,与三星的差距只有1%。

此外,小米、华为、OV等还在消费IoT硬件上舍命狂奔。1月11日,雷军在小米年会上宣布,2019年,小米将正式启动“手机+AIoT(AI+IoT)”双引擎战略,作为小米未来五年的核心战略。未来5年,小米将在AIoT领域持续投入超过100亿元。

小米进入“手机+AIoT”双引擎战略时代

几个月来,小米频繁调换组织架构配合AIoT发展。据了解,小米中国区的任务,除了强化手机高端市场及推动双线融合的新零售体系,更重要的是强化小米AIoT的核心战略,在硬件品类上进行拓展。除了手机,目前小米AIoT硬件还包括电视、智能家居设备和白电。

2018年12月27日,荣耀手机举办了2018年中国手机行业的最后一场发布会。在会后的采访中,赵明说:“坦率讲今年(2018年)可能是很困难,但未必是最困难,也许几年后回过头来看也未必觉得难。”

当天的北京气温零下10度,赵明一袭春装登场。

7,人工智能版权力的游戏IBAT谁更有野心

某天,笔者接到一个电话,一个亲切悦耳的女声说:“先生您好,请问您对网络推广感兴趣吗?”

她的普通话实在太标准了,标准得我忍不住揶揄道:“声音这么好听,请问你是人工智能吗?”

没想到,电话那头顿了下,接着问:“那您对网络推广有什么问题呢,我来解释下。”

我心里一咯噔,一股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我去,真的是人工智能?”

那边又顿了下:“先生,那您是有什么顾虑吗?”

这不是科幻小说,不发生在遥远的未来,这是我上个月真实的经历,而且一连几次。

在今日头条和腾讯公关大战的5-6月,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娱乐、流量和时间的拉锯战。没有人意识到,这个时代的王者腾讯无论有没有梦想,在未来风口的人工智能领域,似乎都可以说是缺乏储备和建树,他今天的优势有多大,人工智能时代的窘迫就多严重。

人工智能,山雨欲来

与此同时,各家大公司就像约好了一样,密集行动,围绕人工智能频繁“秀肌肉”。

5月7日,微软在build开发者大会上发布基于物联网的AI传感器系统,以及嵌入各个软件套件中的人工智能,微软cortana和亚马逊alexa两大语音助手正式整合。

5月9日,谷歌在I/O大会上发布了为机器学习定制的芯片TPU、结合了人工智能的安卓p系统、检测视网膜预测心血管疾病的医疗AI产品。充满戏剧性的是,这家公司的语音助手自己打电话订餐,接电话的店员居然没有听出,真是让人毛骨悚然。

5月17日,科大讯飞在深圳发布了AI UI3.0开放平台和iFLYOS智能硬件集成方案,向开发者们释放出了机器人、车载、客服、家居等领域的100多项能力,推出智能家居的入口终端魔飞音箱。6月14日,他们的AI大学未来课栈在成都开幕,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专家张晓林、开放平台总经理赵艳军等现场分享计算机视觉和NLP等I技术。

5月23日,腾讯推出超级大脑,围绕人联网、物联网、智联网展开,对零售、医疗、金融进行升级。30日又向外界展现了最新成果siren数字虚拟人。

5月23日,阿里展示了最新成果AI收银员,一次性咖啡点单30杯,满足不同要求只要49秒,果断碾压人工咖啡师。6月8日,他们推出阿里云et农业大脑,宣布人工智能被应用于生猪养殖、苹果及甜瓜种植,人工智能云养猪时代正式开始。

5月26日,百度李教主在2018数博会上逼格满满地提出了人工智能四大原则,同时推出基于人工智能的简单搜索。想必这也是对陆奇离去、外界质疑的正面回应。6月11日,他们推出小度音箱,以低价策略入侵智能家居市场。

暗战已经开始,多个领域多条战线,眼花缭乱的炫技让人应接不暇。但是毫无疑问,这场战争正在白热化,兵锋指向了未来。

看不懂的人工智能

截至目前,人工智能依然是一个“很玄乎”的概念。

在自媒体领域,大多数的讨论都显得大而化之:人工智能会不会取代人?人工智能导致失业怎么办?人工智能有什么黑科技?国家有什么大战略?

毕竟,人工智能不是头腾大战那样“性感”的领域,可以转手写出波浪壮阔、扣人心弦的文字。对于自媒体大咖们来说,第一个问题是“认知屏障”,人工智能作为选题似乎是抽象晦涩、不接地气的,真的需要沉下心来去“硬啃”。

“此人工智能非彼人工智能”,这是当前的现状。人工智能是一个非常笼统的大概念,你会看到很多公司都在说做人工智能,但做的却是完全不同的事情,他们所谓的人工智能、完全沿着不同的逻辑展开。

抢占未来,第一步是抢占认知。抢占认知,第一步是厘清概念。人工智能现在分明是概念都混沌不清。

粗略地一分,人工智能可以分为运算智能、感知智能、认知智能、运动智能。

1、运算智能,就是人工智能最底层最基础的算力问题。阿尔法狗一个晚上可以跟自己下100万盘棋,这就叫运算智能。

2、感知智能,就是人工智能怎么获得外界信息的问题。锤子发布会上,老罗今天讲一段话,讯飞立刻给他识别成文字,你在摄像头下走一遭,商汤立刻给你人脸识别。

3、认知智能,人工智能不仅要能识别信息,还得理解、思考和处理信息,你和叮咚音箱讲句话,他能“听得懂”,无人汽车跑在路上,可以自主分析前方路况。

4、运动智能,前三个都具备了,下面就可以“无人”和“自动”了,各种机器人、无人设备应运而生。

今天讨论人工智能,先得搞清楚,讲的究竟是什么智能。

然后是应用,人工智能的应用大概可以分三块:

基础级应用,也就是人工智能的基础设施,各种算法、识别、大数据、云计算等等。

行业级应用,政府领域、行业领域的解决方案们,基本都是“一户一案”,比如政府领域的城市大脑,行业领域的智能安防、交通、医疗等等。

大众消费级应用,人工智能进入寻常百姓家,比如智能推荐、语音输入、机器人、智能音箱、无人车等等。

有趣的是,不同领域的人工智能,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倾向:有的拟人,越来越像人,语气表情惟妙惟肖;有的助人,给各种产品“赋能”使之智能,内容消费的智能推荐,智能家居、安防等等都是这样;有的则强调无人,全方面取代人力岗位,比如无人汽车、无人收银员。

四大类型、三大应用、三个倾向,人工智能给人的感觉就是全面开花、一团乱麻。大公司们则是“硬着头皮一起上,你做什么我也做”。

你做音箱,我也做音箱。

你做智能推荐,我也做智能推荐。

你做城市大脑,我也做城市大脑。

你做人机对话,我也做人机对话。

你做医疗,我也做医疗。

你做开放平台os,我也做os。

……

可是视线又迷了,人工智能哪家强呢?

互联网时代的隐喻

历史是一本教科书。以史为鉴,推测人工智能的未来,当下的“互联网时代”就是最好借鉴。

互联网的发展是一波又一波的浪潮,每一波浪潮都产生超级大公司,这些大公司的成功在于卡位,他们占领了互联网浪潮的的“核心要冲”:

互联网的硬件底层、传输网络,给中国电信这样的通信运营商带来了红利。

互联网的软件底层、操作系统和浏览器,诞生了微软这样的怪物。

当搜索成为“信息联网”的入口,谷歌崛起。

当互联网从连接信息到连接人、商品,腾讯、阿里、亚马逊、脸书的时代到来。

当互联网开始移动化,移动互联网的软硬件底层,苹果、谷歌的智能机兴起。

移动互联网进一步开始连接“线下本地”,美团、滴滴起来了。信息进一步爆炸和碎片,智能筛选的头条起来了。

每一波浪潮的“卡位”都诞生了新的大公司,但几乎没有哪个大公司同时卡住几波浪潮,毕竟每个公司都有其“基因的局限”。

商业的历史,基本就是一次次“换卷考试”。第一次考试,a君特别聪明努力,拿到了99分,得到了一笔丰厚的奖学金。

过了段时间,第二次考试来了,但是考的内容完全变了,适应新考题的b、c君开始迎头赶上。那么问题来了,a君从没学过新考卷的内容,要不要从头开始从0到1学一遍?

这时候,a君觉得我的奖学金已经够了,考来考去不就为了奖学金嘛,不如去买房置业过过小资生活。a君哪里想到,他就这样悄悄落伍了,因为后面还会有第三、四、五……次考试。

这里的a君可以类比很多,互联网公司中的新浪、百度,商帮中的徽商、晋商,城市中的上海,国家中的欧洲。

历史是残酷的,上一个时代的红利,可能就是下一个时代的枷锁。

每一波浪潮的卡位,都因为出现了一个“杀手级”应用,软件时代的win95,智能机时代的苹果手机,移动互联网大发展时期的微信。不同浪潮中出现的公司,又会有上下游之分,利润水平和行业控制能力完全不同。

互联网的核心是连接,所以浪潮的发生顺序一定是:连接靠什么(基础设施软硬件)、连接什么(信息、人、钱、本地服务)、怎么连接(门户、搜索、社交、智能推荐)。

四个大胆预言

回溯互联网,我们可以对人工智能作出四个预测:

1、人工智能的发展会经历多波浪潮,每一波浪潮的“卡位”,都会催生新的超级公司。然而几乎没有哪个公司可以同时拿下多波浪潮。

2、每一波浪潮的卡位,都会因为某个杀手级应用的出现。

3、浪潮之间有上下游的关系,其控制力和利润水平完全不同,人工智能赋能的公司,终将代表新的商业逻辑,降维打击洗劫今的一切。

4、人工智能的浪潮,会有一个先后顺序,后文再详细展开。

兵家必争之地

每一个时代,都会有所谓的“核心稀缺资源”,在你意识到之前,他已经成为大公司重兵绞杀的修罗场。

互联网时代的核心,是把握信息流、人流、资金流,三个流催生了百度、腾讯、阿里。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核心,是在“三流”基础上,加上了信息碎片化和solomo(社交、位置、移动)的元素。

信息流,进化成了智能筛选信息流,催生了头条。人流,进一步结成了关系链,巩固了腾讯帝国。资金流,从线上电商向线下服务延伸,美团、滴滴起来了。

那么,人工智能时代的兵家必争之地是什么呢?

一般的说法是,对决的核心是算法、数据和顶尖科学家。

不过这样就很坑爹了,你说IBAT谁的算法更好?谁的数据更丰富?谁的科学家更牛逼?这统统都不可量化。无怪乎今天的人工智能发布会都是在“炫技”,量上的东西难分高下,只有造新闻博眼球了。

换一个思路,这些公司的“基因”如何呢,他们的重心、制度和文化更适合做什么呢?

似乎有了眉目。

讯飞,聚焦人机交互,酒香也怕巷子深

整个互联网时代,“偏安一隅”的科大讯飞都是被主流媒体忽略的存在,人们对讯飞的印象主要集中在“语音”、“政府关系”、“科大”上,于是就有了一个刻板印象:讯飞是一家有很多科学家、专门往政府口跑大单、做人机语音对话的公司。

而讯飞第一次在c端大众视野的强传播,居然是因为老罗的锤子发布会,这是很有意味的一件事。

到了人工智能时代,讯飞显然不再满足于做幕后和做配角,刘庆峰和胡郁终于等来了千载难逢的窗口,实验室里的各种黑科技终于有了施展拳脚的机会。

有人检测到17年讯飞利润水平的波动,因而议论纷纷,对此讯飞淡淡解释:那是因为我们一下子多雇了几千人。至于几千人是要干什么,不言自明,低调了那么久,大仗要开始了。

讯飞的优点很清晰:

第一是背靠中科大,技术长期积累,人工智能实验室里积累了很多黑科技,在最基础的科技领域走在了前面。

第二是人机对话领域长期深耕,特别是语音领域。无论语音识别还是语义分析,人工智能要听懂汉语,甚至广东话和上海话,这要求的是语料数据和交互数据的极大丰富,这些都是竞争对手短期内不可能追上的。过去一年,讯飞又在tts语音合成技术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合成的语音可以以假乱真模拟人的语气。从某种意义上说,讯飞对语音已经近乎垄断,其他大公司在这个领域的突进很容易变成“重复发明轮子”。

第三是开放平台,对智能硬件、终端的广泛支持,与bat相比他们无疑更加谦逊,直接的结果是140家机器人公司,超过九成都使用了讯飞的技术,讯飞AI大学成了黄埔军校,“未来课栈”等AI课程体系半年多吸引了20多万人入学。

第四是资源整合能力。一方面是和其他人工智能企业的协同,比如讯飞推出的能力星云计划,已经整合了商汤的人脸活体检测能力、合合的多语言证件识别能力、小牛的小语种机器翻译等,不断地丰富AI产品线。另一方面是政府关系,合肥特有的氛围使讯飞在跑大单上特别“有感觉”。

但是,讯飞这家公司的问题也同样明显:

第一是2c基因的缺失,他们更擅长走上层路线,而对市场和用户的基础需求不够敏感,这从经营财报的收入结构中可以看出,讯飞并不善于向市场讲故事,结果可能是酒香也怕巷子深,对外发布很容易变成高大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效果可能不及老罗的一次戏剧性露出。

第二是公司本身的路径依赖,习惯了谈大单、做大项目的商业化方式,使得从外界看来总觉得这是一家慢公司,而面向由80后90 后组成的新兴市场,这家公司的野心还不够明显。

百度,聚焦无人驾驶,祸起萧墙之内

作为bat中第一家allin人工智能的公司,百度充分享受了人工智能的“概念红利”。在移动互联网基础应用和o2o接连惨败之后,百度引入神兵天降的陆奇,在一系列大手笔的推进和收购之后,其市值也一度逼近1000亿美金。

可惜好景不长,陆奇的离去给百度的人工智能前景蒙上了阴影,甚至有人认为,这是人工智能最终不敌大搜索现金流的象征。

外界对百度的印象一直是“技术”、“高冷”、“急功近利”,因而具备招黑体质,以至陆奇的出现让世人耳目一新。

这场战争中,百度瞄准的靶心似乎是“自动驾驶”,基于阿波罗系统的无人车据说已经研发成熟、可以量产。

百度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两翼:

第一是算法领域的长期积累,百度毕竟是做搜索出身,积累了大量精通算法的精英。

第二是用户信息获取数据的积累。手机百度依然是用户获取信息的重要入口,而基于算法的信息流推出后,手百的日活和使用时长均有明显提升。和头条一样,手百会是一个越来越懂用户兴趣偏好的应用。

第三,自动驾驶的专注。长期经营地图导航服务的经验,让百度在定位导航领域有更多的优势,他们积累了复杂的地理数据基础,也不是对手可以短期追赶的。

但是,百度的问题也非常明显。

第一是“太远”,无人汽车即便可以量产,真正的大规模商用可能也需要时间,使用范围也非常可能受限。

第二是“概念化色彩”比较明显,更像是精心包装的炫技,比如智能家居领域收购渡鸦、号称人工智能安卓平台的dueros、人机对话的度秘,相比于竞争对手都没有体现出明显优势。

但是最根本的质疑,在百度的内部,为什么吴恩达和陆奇先后离去?李彦宏是不是有什么问题,根本留不住人?

大搜广告依然是核心收入来源,第二战场始终无法有效展开。

轻应用、o2o……每一次百度都集结重兵、煞有介事,可最终却总是不了了之、铩羽而归。这家公司内部的机体,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

阿里,聚焦行业大脑,步步为营有章法

国家对阿里人工智能的定位集中在“城市大脑”,马云的et城市大脑已经在杭州落地。

阿里运营导向、执行力强,核心一直是2b,在人工智能时代提出的理念也是“产业AI”,代表作是et大脑开放生态。

et工业大脑已经走进车间,为制造业赋能(提升良品率、预测故障率)。et金融大脑和南京银行深度合作,构建了智能风控、智能客服等应用。同样应用的还有et医疗大脑,et农业大脑则被应用于养猪。

马云善于制造大手笔大新闻,成立达摩院,号称3年投入千亿,服务于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基础研究。重兵集结物联网,将其视为新的主赛道。接着,投资上亿元建设国家智能物流骨干网。阿里也非常擅于炫技,除了最近面世的ai收银员,aliwood可以自动生成带有情感计算的短视频,设计了4.1亿张海报的鲁班设计师,更是让人担心设计师失业。

阿里的优势体现在其布局上:

第一是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布局很有章法,从阿里云到物联网,每一个落子都指向明确。

第二是2b的能力,阿里无疑比竞争对手更懂企业,特别是传统企业和中小企业。

第三是消费数据的积累,就像马云说的,阿里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电商平台,而成为一家数据公司,对人们消费数据、消费偏好的把握将成为最值钱的利器,这些数据在手,有的是办法让你买买买。

第四是新零售的布局,这是阿里和腾讯一直跑马圈地、流血拼杀的主战场,一旦成功拥有的不止是更多的支付场景,也包括对人们线下消费习惯数据更深层次的掌控。

阿里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第一是过于2b导向,局限了攻击的范围,一旦人工智能进入家用化时代可能难有大为。

第二是不善于投资打造生态,过于强调对被投企业的强控制,可能导致很多不想被吃掉的公司敬而远之。

第三是在基础科学领域的积累优势并不突出,毕竟人工智能的核心突破不是靠钱砸出来的。

腾讯,聚焦医疗影像,扑朔迷离看不懂

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最成功的公司,腾讯的人工智能布局在IBAT中反而最扑朔迷离。国家对腾讯的定位是“医疗影像”智能处理,这一点很有意思。或许腾讯的态度是人工智能蛋糕太大,我只取一小块就好,而医疗大健康无疑是暴利行业,是奶油最多的那一块了。

即便如此,腾讯在智慧医疗领域真的具有明显优势?要知道,讯飞机器人已经通过了国家医师综合笔试,而阿里的医疗大脑也已经投入应用、枕戈待旦。

在《腾讯没有梦想》一文中,潘乱指出腾讯的问题在于过于依赖投资+流量的打法,失去了当年从0到1自创微信打硬仗的气度。但是这反而可能是腾讯在人工智能时代的优势:

第一是买买买,自己搞不定的就用投资解决,在人工智能领域收获一帮小弟,事实上这种打法的价值已经在移动互联网时期获得了证明。

第二是给流量,腾讯可以用qq离线消息给微信导流,可以用微信给游戏和拼多多导流,那么握有最稳定关系链护城河的腾讯,就完全可以在新的时代给未来自己的杀手级应用导流。

而腾讯的问题,则在于上个时代的优势在这个时代可能都不是优势。

第一是理念问题,腾讯善做产品,具体来说就是抓住大众的通用需求(最大公约数)做体验最优的通用产品,但是不好意思,人工智能时代的产品很可能是千人千面。近期腾讯与头条屡屡撕逼,微视打不过抖音,天天快报打不过头条,都说明在智能推荐领域,腾讯的表现简直像新生儿。

第二是强于软件,不善硬件,对新终端缺乏敏感和布局。

第三是不善2b,也许政府还可以马化腾强势公关做几个样板,但一向傲娇的腾讯不懂企业需求,除了投资,似乎并没有很好的合作模式。

第四是缺乏数据积累。移动互联网时代最核心的资源是关系链,但是这在人工智能时代可能并不重要,而关键已经变成了数据,腾讯在这个时代的优势无法在下个时代复用。当然腾讯或许可以去抓取人们的社交对话数据,但这又绝对侵犯了隐私。

第五是收入结构,腾讯对游戏和文化娱乐过于依赖,这到了下一个时代可能成为历史包袱和路径依赖。

似乎这次,腾讯缺了一张有力的船票。

比较以上四家公司,可以想象这场战争会如何激烈:

在政府城市治理的领域,讯飞和阿里的行业团队将短兵相接。

在车联网领域,百度的无人车将和其他家的车载系统全面开战。

在智能医疗领域,腾讯的医疗影像将也面临来自讯飞突破世界纪录的同类技术的现实挑战。

在开放生态领域,各家争相投资赋能新公司,刚刚巨额融资的商汤成为几家争相拉拢的香饽饽。

……

每个大公司都需要明确自己的重心和边界。

谁都不可能吃下人工智能的整个领域,关键在于专注和克制,关键在于认清,何为有限游戏,何为无限游戏?

在错误的战场打错误的消耗战会是一场灾难,人工智能的每一次战略投入可能都是百亿千亿级的。

号角早已吹响,大时代如何开幕?

人工智能的浪潮

很遗憾,人工智能的浪潮不可能和互联网简单类比。

互联网是一个中心化的整体,浪潮的推进先行后续,连接的基础、连接什么、怎么连接。

但是人工智能是一个高度分散、去中心化的存在,像水一样渗透各行业,因而我们只能预测会出现哪些浪潮,却难以预测先后顺序,这些浪潮可能同时发生、并行不悖。

人工智能,基本就是四波浪潮:

第一波,后移动互联网浪潮,关键词是“赋能”。

“后移动互联网时代”就是当下,高度成熟的移动互联网已经很难出现新的机会,此时人工智能作为一种“竞争优势”,开始植入各家公司的网站、app、微信(公众号、群、小程序)类应用中,这就是赋能。

此时的人工智能依然是配角,核心是对现有产品业务的强化,智能化和个性化。

一个代表应用是今日头条,利用“智能推荐”把用户感兴趣的内容筛选出来,分发给用户,再根据用户的反馈进一步理解和智能。另一个代表是讯飞,通过开放sdk,语音能力释放给地图、听书、游戏、笔记输入。

赋能是人工智能的“积累时代”,不需要狂飙突进、跑马圈地,要的是耐心和胸怀,你要做好开放、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各个现成应用中,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

这是人工智能的开端,积累用户数据训练算法、培养用户习惯,更深层的用意是“人和”,是和足够多的中小企业合作,去形成一个开放的应用生态,为未来打大仗做准备。

第二波,基础设施搭建浪潮,关键词是“数据”。

和互联网一样,人工智能的发展也一定以软硬件基础设施的完善为前提,其核心就是海量数据的获取、存储和分析(算法也是数据“喂出来”的),那么云计算、大数据、知识图谱、物联网IOT都是必备的基础设施。

IOT时代一定会首先到来,这个概念已经被热炒了十年却迟迟没有建树。如果物联网没有建立起来,如果获取各种数据的传感器体系没有建立起来,那还谈什么智能家居、智能安防、智慧交通、智慧城市……?

基础设施的搭建会催生出一些大公司,阿里正在行动,这也可能是传统设备商、运营商的又一春。

第三波,大型行业应用浪潮,关键词是“销售”和“深耕”。

这一波的核心是2B和2G,与2C时代的病毒扩散不同,我们看到的会是一个又一个大单,一个又一个巨型工程。

城市大脑、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能金融、智能安防……这些工程的庞大复杂、数据量和专业化要求之高,恐怕不是一般的创业公司可以吃得下的。

IBAT并不会在技术上非常明显地拉开差距,于是“销售”成为驱动。谁有更多的资源和关系,谁有更强悍的销售执行力,谁就能拿大单。

这个阶段可能并不会出现几何级数的爆发,而更多是硬碰硬的线性增长。

另一个方面,无论城市治理、交通、医疗、金融……都会是专业性极高的领域,一般的通用方案根本hold不住,需要的是在行业长期的深耕、深入的理解。毕竟,每个行业都有无数的坑等着你。

一个公司长期的深耕会积累足够的“经验曲线”,成为对手进入时的壁垒。

对于大公司来说,或许集中火力聚焦一两个领域,已经可以取得足够的利润。

而每一个专业细分的领域,可能都需要专业的伙伴去协同,这为创业公司的崛起带来了巨大的机会。就像移动互联网时代后期,仅仅出行、住宿、本地服务就可以诞生滴滴、爱必应、美团这样的独角兽公司,未来人工智能的每个专业领域,都可能出现与IBAT协同的独角兽。

第四波,新终端和大众化浪潮,关键词是“人机交互”和“应用生态”。

最终,人工智能一定从高大上的行业尖端,渗透到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中,这一点的实现关键在于“大众消费级”人工智能终端的出现。当下阶段的智能手机,功能和交互都比较局限,人工智能的进一步普及需要更成熟强悍的终端。

可能是智能音箱,可能是vr操控设备,可能是更加酷炫轻薄的智能眼镜,可能是无人车、无人机,可能是真正的家用级机器人,这个机器人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玩具。

无论可能是什么,新型终端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翻天覆地的改变,它的“人机交互对话”效率远远超过低头玩手机,同时功能足够丰富,应用生态足够强大,那些很早开始就经营开发者生态的公司将会获益。

未来一定属于大公司?

互联网时代刚刚开始的时候,第一篇启蒙的文章,是比尔盖茨激情澎湃的《通往信息高速公路之路》。

可是后来我们知道,整个漫长的互联网时代,基本与比尔盖茨无关。

今天本文的预测都是围绕今天所做的线性分析和概率判断。但是人类的历史从来都是非线性不连续的,黑天鹅总会出现。

人工智能时代也未必就一定是大公司的梦想,在IBAT之外或许就存在着不为我们所知的新兴力量。就像互联网时代刚起来的时候,我们根本看不见脸书、谷歌一样。

大公司拥有数据、算法、人才方面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或许你就有可能找到方法去打破垄断。

好吧,就让我们在这里立一个flag,往后看十年,一切自见分晓。

作者张俊,上海帅醒创始人,专注社交传播、事件营销、商业预测分析和产品开发,公众号阿辩论(ID:bianlunlove),个人微信13385698365。


文章TAG:智能家居设计报告  浅谈智能家居如何优化室内环境设计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