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白旗在清朝的八旗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首先可以肯定一个事情,那就是吴京满清正白旗的身份是属实的,这个消息是吴京在拍战狼之后亲自在一个访谈节目中透露出来的,以往网络上都流传吴京是满清正黄旗出身,就连百科词条上都如此描写,但前段时间吴京就专门对这件事情辟谣了,他确实出身满清正白旗无疑。借这个机会我们就来好好的讲一下历史中的满清八旗制度,虽然有不少人对八旗制度都早有耳闻,但想必很多人对真正的八旗制度都是半知半解的,所以这个时候好好的讲一下八旗制度就很有必要了。

八旗制度的来源八旗制度的开创者是满清的奠基人努尔哈赤,他原本是依附在明帝国部下的女真人,因为凭借着和明朝名将李成梁亲密的关系,慢慢的将自己的部落发展壮大,并最终形成了滔天之势,努尔哈赤慢慢的统合了女真各部,为了将各部落的力量凝聚起来,所以他开创了旗制,最开始的时候只有四个旗,分别是正黄旗、正白旗,正红旗、正蓝旗。

后来努尔哈赤的势力越来越庞大,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他将四旗发展成了八旗,在原本四种颜色的旗上镶上边,分别成为了镶黄旗,镶白旗、镶红旗、镶蓝旗。努尔哈赤的势力在壮大之后,他以及他的儿子皇太极不甘于现状,所以他们又往大草原方向收服了蒙古人,由此后金的部下又新增了蒙八旗。后来因为和明朝的作战中不断收服汉人士兵以及劫掠汉人百姓,这些汉人在后金的部下慢慢发展壮大,最终又成为了我们所说的汉八旗。

八旗制度的最基本行政、行军单位“牛录”无论是满八旗、蒙八旗、还是汉八旗,都是由一个最基本的单位支撑起来的,这个基本的单位就是牛录,牛录可以说是一个村落,也可以说是一支队伍。为了方便管理,努尔哈赤开始将分散而居的女真人编为一个个的牛录,每个牛录有300户人家,由此就构建成了后金最基本的管理单位,人们依牛录而居,所以在平常的时候牛录是村落状态的。

但是在战争期间就不一样了,每一户人家都要抽调出一位壮丁充入军中,以备行军打仗,所以说,牛录在是一个村落的同时它还是一支队伍,一个牛录中的壮丁被集合在了一起,就形成了一支凝聚力很强的队伍,战力非常惊人。八旗中的每一个旗都会分配有数量不一的牛录,其中女真人的八旗被分配到的牛录最为众多,有整整四百来个,蒙古人的牛录则有七十多个,汉人的牛录最少,只有十六个。

这三个不同的民族有着整整24个旗,全部的牛录加起来也仅仅只有400来个,正是凭借着这400来个牛录,晚清才能趁着中原王朝内乱,最终趁虚而入,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满清王朝。吴京主上的正白旗在清朝所占据的地位八旗制度说完了,现在我们回归正题说一下吴京所在的正白旗,正白旗是满清的上三旗之一,是直接归属晚清皇帝掌管的旗,多尔衮之前的正白旗并不包含在皇帝的掌管内。

当时的正白旗和其他的旗一样游离在权力的边缘,在皇太极死后他留下了他的几个儿子,其中最有作为、年龄最大的是皇太极的儿子豪格,他在皇太极死后掌管了皇太极留下的正黄旗和镶黄旗,并掌管了他母亲娘家的正蓝旗,是最有希望接替大汗之位的人。当时作为正白旗之主的多尔衮为了抢夺权力,所以他通过各种明争暗斗击溃了豪格,多尔衮虽然击溃了豪格,但他却不敢以大汗自寄,因为在和豪格斗争的过程中,他见识到了正黄旗和镶黄旗两道旗的强大势力。

所以多尔衮想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他从皇太极的儿子中挑选出了一个年纪非常幼小的王子接替了大汗之位,此人就是我们后来所说的顺治。多尔衮带领着后金攻入了关内,并最终将他一手扶持的顺治推上了皇位,使顺治成为了满清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因为多尔衮的权势滔天,所以他受到了顺治皇帝的忌恨,在多尔衮死后顺治皇帝下令对多尔衮鞭尸,并对多尔衮的亲信展开了清洗,最终将正白旗收归了自己的麾下,也因此正白旗正式成为了上三旗上一。

正白旗是生产皇帝侍卫的旗之一清朝的皇帝挑选侍卫都是从上三旗中挑选出来的,他们会从上三旗中挑选出一些武艺高强的人护卫在他们身边,所以满清的上三旗在很多时候就出现了许多的武学世家。虽然侍卫这个名头说的不好听,但在清朝却代表着非常巨大的权势,皇帝的侍卫在很多时候甚至比一些朝廷命官还要受到皇帝的重视,就连我们历史中大名鼎鼎的贪官和珅也是从乾隆皇帝手下的侍卫出身的。

据吴京自称,他的家族中就曾经出现过几位武状元,他甚至有一个祖上因为受到咸丰皇帝的赏识,而被赐予了一块御赐的牌匾,在当时风光一时无两,正因此吴京的家族中保持了非常良好的练武习惯,在他小的时候,更被父亲送到了武术学校学习,最终凭借着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代武打巨星。所以说这就是吴京祖上正白旗在清朝的地位,除了吴京之外,那英、关之琳等人都是满族的后代,在清朝灭亡之后有些满人因为曾经积攒下来的丰厚家产而在社会中占据了一定的地位,但这毕竟是少数人,更多的还是民国期间的众多以老遗少们,他们没有一技之长,将丰厚的资产坐吃山空,并最终成为了社会的寄生虫,也因此被时代所淘汰,从这方面来看,我觉得吴京是成功的,他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从众人之中脱颖而出,走向了自己的辉煌。

清朝红旗,黄旗,蓝旗,白旗怎么来的?怎么区分?

黄、白、红、蓝四旗是努尔哈赤最初建立的军事体系。后来,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他们征服了周边部落,逐渐扩展到八旗,最终发展成为清代的部落管理制度和军事制度。女真起源于三千多年前的肃慎。后来,随着朝代的更迭,女真的称谓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汉朝至金朝称为挹娄,南北朝称为布吉,隋唐时期称为黑水靺鞨。他们世代生活在东北地区,过着渔猎、畜牧的生活方式。

直到宋辽时期,女真才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逐渐从渔猎文明向农耕文明转变,出现了生女真、熟女真之分。在公元1115年,女真完颜部首领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建立了金朝。1234年,金朝被蒙古人摧毁。元政府在女真人生活的松花江、黑龙江流域,设置了斡朵里、胡里改、桃温、脱斡怜、孛苦江五个万户府,统治着当地女真人和水鞑靼人。

明代以后女真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东海女真三大部分。明朝政府在建州地区建立卫所,并逐步发展成为建州三卫。努尔哈赤是是最初左卫指挥使猛哥帖木儿的旁系后裔。直到明末,随着女真族的发展,明政府对东北地区的控制越来越弱。1583年(明朝万历十一年),努尔哈赤用先祖和父亲留下的十三副甲胄起兵,开始统一女真各部。

随着战争的不断进行,努尔哈赤终于在1588年(万历十六年)消灭了建州女真的最后一个对手完颜部,征服了五部建州女真,统一了建州女真。努尔哈赤再次向海西女真、东海女真进行征伐,于1601年左右(明朝万历第二十九年)第一次大规模地改编了军事组织。根据女真人猛安谋克制,规定300人为一牛录,5牛录为一甲喇,5甲喇为一固山,分别以牛录额真、甲喇额真、固山额真为首领。

改编后的牛录被分别隶属于黄、白、红、蓝四旗,以纯色为辨。1615年(明朝万历四十三年)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建立八旗制度。在这里,我们将进一步解释八旗的出现。实际上,前面的四面旗不是黄、白、红、蓝,而是黑、红、黄、白。首先是黑旗,由努尔哈赤用十三副盔甲起兵的根本,然后交给兄弟舒尔哈齐。红旗是努尔哈赤通过吞并大量相邻部落而形成的一支新部队。

黄旗是努尔哈赤将黑旗交给舒尔哈齐兄弟后重新创建的一支部队。白旗是在努尔哈赤吞并了海西女真哈达部后,新组建的一支部队,旗主是长子褚英。此后,经过残酷的权力斗争,舒尔哈齐被努尔哈幽闭致死,褚英也被努尔哈赤处死。努尔哈赤组织并重新划分了原来的四旗。白旗分为正蓝旗、正白旗和镶白旗三部分。黑旗分为正红旗、镶红旗和镶蓝旗三部分。

黄旗分为正黄旗和镶黄旗两部分。这样,满族八旗就基本形成了。二次改革后,八旗如下:正黄旗的旗主是努尔哈赤,他晚年让位给了第十五子多铎;镶黄旗的旗主是努尔哈赤,他晚年让位给了第十二子阿济格;正红旗的旗主是代善,努尔哈赤的次子;镶红旗的旗主是岳托,代善长子;正白旗的旗主是皇太极,努尔哈赤第八子;镶白旗的旗主是杜度,褚英长子;正蓝旗的旗主是莽古尔泰,努尔哈赤第五子;镶蓝旗的旗主是阿敏,舒尔哈齐之子。

其中,四大贝勒率领五旗,大贝勒代善和他的儿子岳托掌握着正红、镶红两旗,二贝勒阿敏掌握着镶蓝一旗,三贝勒莽古尔泰掌握着正蓝一旗,四贝勒皇太极掌握着正白一旗;努尔哈赤亲自掌握着当时战斗力最强的正黄、镶黄两旗;褚英长子杜度掌握着镶白一旗。晚年,努尔哈赤将最强的两旗分别交给十五子多铎、十二子阿济格,其最终目的就是让十四子多尔衮作自己的接班人。

不幸的是,四大贝勒之首代善及其子岳托支持皇太极,镶白旗主杜度唯代善马首是瞻,皇太极就有四旗的支持;至于莽古尔泰、阿敏虽然身为四大贝勒之一,且拥有一旗人马,想分庭抗礼,奈何实力不足;最终努尔哈赤的汗位由皇太极继承。原来八旗没有区别。黄太极即位后,认为黄色最为尊贵,于是调整了旗色,同时重新进行划分。将自己掌握的正白旗改色为正黄旗;夺取杜度掌握的镶白旗改色而成镶黄旗,旗主交由长子豪格担任;多铎掌握的正黄旗改色为正白旗,阿济格掌握的镶黄旗改色为镶白旗。

代善及其子岳托依旧掌握着正红、镶红两旗;莽古尔泰因谋反事败遭诛,正蓝旗遭到混编重组,部分部族被充实到皇太子父子掌握的正黄旗、镶黄旗之中,剩余部族重新组成正蓝旗,旗主由豪格兼任;镶蓝旗旗主阿敏被获罪被剥夺旗主之位,改由舒尔哈齐第六子济尔哈朗担任。经过一系列的重新洗牌,皇太极掌握着实力最强的正黄、镶黄两旗,对其他六旗分别进行不同程度的改色、换旗主等方式进行削弱。

然而皇太极死后,八旗势力再次进行了一次洗牌,重新分配。一是长子豪格控制着的正黄旗、镶黄旗,正蓝旗也在控制之下;二是伴随着多尔衮在战争中成长起来的正白旗、镶白旗,同时也有正红旗、正蓝旗、正黄旗的一些宗族支持多尔衮;三是正红旗、镶红旗,实力减弱后由代善控制,济尔哈朗依然空着着镶蓝旗。最终权利角逐是多尔衮、豪格之间,双方陷入僵局。

最后,他们不得不妥协,在济尔哈朗、多尔衮的辅政下,由皇太极六岁的儿子福临继承皇位。福临登基后,朝廷的权力实际上由多尔衮控制。接着,多尔衮对八旗重新进行洗牌。首先,正黄旗、镶黄旗划归皇帝直接统属,实质又掌权者多尔衮控制。其次,豪格被陷害下狱暴亡,将原镶白旗改色为正蓝旗,交由多铎掌控。最后,将原由豪格控制的正蓝旗与自己统领的正白旗混编重组,成为新的正白旗和镶白旗,依然由多尔衮掌控。

从此以后,八旗的颜色没有变,但随着出现上下之分。清军进关前,八旗并无高低之分。正黄、镶黄两旗一直掌握在大汗手中,其他六旗则由大汗子侄掌握。多尔衮死后,他掌握的正白旗也由皇帝控制,于是皇帝直接掌握的正黄、镶黄、正白三旗,称为上三旗。由诸王和贝勒控制的镶白、正蓝、镶蓝、正红、镶红五旗,称为下五旗,自清末以来从未改变过。

假如你是范疆,张飞要你三天凑齐十万件白旗白甲,否则就杀头。你会怎么做?

我要是范疆,我也杀张飞。(范疆本名叫范强)。这范疆本是张飞手下一名勇将,跟着张飞也是风风雨雨几十年。最后怎么就做出了把张飞给谋杀了这种凶残之事?原因只有一个,张飞想杀他。,而且是借助军令的方式光明正大的杀他。但大家一定不要认为:因为张飞给范疆下达了军令,范疆完不成就杀人这个原因是唯一的因素。毕竟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而是张飞真的想杀人,借刀杀人。我们先看看三国演义中的记载:张飞下达了,三日之内要凑齐10万白旗白甲等命令后,范前返疆和张达先是苦苦哀求要求宽限时日(他们并不是首先拒绝了这个命令),在哀求无果后被张飞打了50鞭子。并留下话:三天内完不成就剁你的首级。返疆张达二人这才起了杀张飞的心。1.你先看看,被打50鞭子会咋样?目前新加坡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还存在鞭刑的国家。

他们对于严重违反狱规的犯人,可判处藤鞭最高12鞭,或由来狱的法官判处藤鞭最高24 鞭;我截取了一段记录中犯人被打4遍的描写(这还是打屁股的情况下):第一鞭,屁股会出现一道深紫色的鞭痕,第二鞭,屁股重叠的地方会皮开肉裂,第三鞭,屁股将彻底被抽的稀巴烂,第四鞭,屁股被打烂,被打烂的旁边的一圈是淤紫色的,流着血,皮开肉绽。

上面的两个细节:1.最高打12下(由专业人员行刑),最高达24下(有狱中法官行刑)2.情形所用的鞭子是藤鞭。而三国演义中返疆和张达是被打了50皮鞭,鞭打的部位是后背。所以他们当时也算是奄奄一息了。2.打完之后张飞下了军令。打了这50鞭子之后,张飞依旧下令来日完不成任务就杀头。这是范疆张达二人坚定了杀张飞之心的直接原因。

因为张飞真的会杀人。这不是把人往死里去逼吗?10万面白旗还有可能完成10万副铠甲,打死也完不成。一副铠甲打造一个熟练工匠,需要几个月才能完成。不用说打造10万副白色盔甲,就算打造10万副盔甲。没有一年半载都完不成。所以等待范疆的结局就是完不成军令被张飞杀了。与其被杀还不如先下手为强。3.张飞之死的疑点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准备带全国之兵打东吴。

全国上下除了张飞之外,没有一个人同意的。但张飞手里当时只有1万人马,他为什么死活非要准备10万副白旗白甲呢?他也用不了这么多。深层次的原因,很可能就是张飞想借这个事杀了范疆。因为范疆是当时蜀国益州的本土势力。张飞借此事可以杀鸡儆猴。关羽马超死后,刘备的荆州势力里只剩下张飞和诸葛亮。诸葛亮又是坚决反对出兵的。


文章TAG:正镶白旗属于哪个区  白旗是哪里  正镶白旗  镶白旗  属于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