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大学语文的多选题答案OO谢谢

1.BDE 2.ACD 3.C 4.ABC 5.ADE 6.ACE 仅供参考
我是来看评论的

求大学语文的多选题答案OO谢谢

2,大学语文题目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先秦时称"诗"或"诗三百",汉时被称为经典,定名?诗经?。
不知道
在练习题目里找答案,里面都有的。

大学语文题目

3,大学语文考试一般有哪些题型

填空,作文,名词解释,简答,古文等等 具体还要看出题者,
考试就要多做题,你把历年的考题看看,这个很重要
选择题、词语解释、问答题还有作文
可以网上搜一下以前的试卷就了解了,这个科目我们都是考前资料
古诗文名句填写 古诗文名句赏析 考试不难 加油
作文,填空

大学语文考试一般有哪些题型

4,大学英语四级320分意味着什么我知道合格线是425分320分的水平

首先看自己的薄弱环节在哪,听力 单选 阅读 作文这些是不是可以达到及格线 各个保证及格才能过啊 其次要多看多做,模拟啊真题啊都做做看,英语的话3个月可以赶很多起来,相信你的努力,静下心来好好复习。100分在四级中还是比较好赶上。
没有什么捷径,只有每天坚持早起背单词和句子,而且坚持每天一小时听力,最后一月做试卷训练。
看真题,以前考试的卷子!多看看,多复习复习

5,求大学语文试题答案

1.C 不饿肚子是种田嘛 2.D此处对比论证!作者通过列举秦王所喜好的珍宝美色均出产于外国,但秦王却不问去取何方,这明显与秦王在用人上“非秦者去”形成矛盾对立,这种极大的反差充分显示出了其驱逐客卿的不合理性;紧接着进一步说明这种做法是“重物轻人”,与秦王想统一天下的愿望是背道而驰的。 《谏逐客书》这篇文章整体上运用对比论证,厉害对比,正面论证,以彰明纳客之利;反面推理,揭露逐客之害。 3.D 4.B 5.C 6.D 7.D 表示一种奏疏 8.D 9.B 10.A
宝玉的心理活动。 林黛玉 你也希望我的心里想的只是你,眼里看到的只有你一个。

6,大学语文的一些题目

1.题目: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史记.管晏列传》中所描写的晏婴具有的品格的一项是(A)(单选) A:礼贤下士 B:谦恭待人 C:生活俭朴 D:不计私仇,举荐人才 2.题目: 下列各句括号中的词语解释正确的有 (ABCDE ) (多选) A: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厌:满足/(《孔孟语录八则》) B:使者赍书而往,行不上三十里,被袁军捉住(赍书:送信/《三国演义?官渡之战》) C: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多:赞许(《管晏列传》) D:苟能起,又不艾(艾:通“爱”/《寓言二则》) E:E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司役之人至(冯:凭,靠/《燕昭王求士》) 3.题目: 对陶渊《归园田居》的各项说法正确的有 (BCD ) (多选) A:这是一首七言田园诗 B:该诗最大特点是语言质朴自然 C:主题中也包含有反映官场黑暗的意旨 D:运用了融情于景的抒情方法 E:作者生活的年代是唐代 4. 以下各项中,说法正确的有(ACD)(多选) A:司马迁是西汉的史学家和文学家 B:欧阳修的代表文赋是《前赤壁赋》 C:我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三国演义》 D:杜甫的诗歌风格是“沉郁顿挫” E: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5. 以下各项说法正确的有(ABCDE) (多选) A:作品具有浓厚“京味”的作家老舍 B:被称为“说真话的书”的散文集《随想录》的作者是巴金 C:以湘西作为描写对象的、自称为乡下人的作家是沈从文 D:《野草》是鲁迅的小说集 E:《女神》是郭沫若的小说集

7,大一语文期末考试题

我们学校的题型基本如下 一:翻译下面一段话,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自己对“物语神游”的理解。 文之思也,其神远矣。……关键将塞,则神有遁心。(选自《文心雕龙·神思》第一段) 二:谈谈你对哈姆莱特内心复杂性与丰富性的理解。 三:《秦腔》一文有什么写作特色? 四:《荆轲刺秦》一文故事情节安排有什么特点? 五:对《礼记·大学》讲述的主要内容进行一定简析。 题不多,就五道,除了第一道,基本不考死记硬背的东西,只要上课听讲就行了,但一定要听一下,因为他的题基本上就只有一句话,题前面没有文章,所以想不起来就恼火了。
放心,都能过,你要你不总旷课,卷子上写满,没有人为难你的
各个大学的大一语文选修课程是不一样的,不过依一个大三过来人的经历我可以肯定告诉你,只要不是没教,只要去上课,只要你的试卷上有写东西,一般都能过的。放心。
大学语文很简单的,只要你高中语文没那么烂,平时又比较喜欢阅读,一定没问题的。 当然临考前复习复习课本也是很必要的。
zhangyunhong_,你好: 诚题如下: 一.名词解释 1.诗经 2.史记 3.世说新语 4.雅舍 二.简答 1.对项羽的分析 2.《采薇》《山鬼》的内容及特色 3.《春江花月夜》的分析 4.复述余秋雨的《历史的暗角》 5.复述莫里哀的《吝啬鬼》 6.《赤壁赋》的读后感 7.从《世说新语》看晋人的美 8.《黛玉葬花》的赏析 9.复述《中国的国民性》 10.复述《你别无选择》 11.分析《气利马扎罗的雪》 12.冯谖是如何客孟尝君的 三.论述 1.从《奥迪普斯王》解读西方悲剧 2.从儒·道两家看中国士大夫精神

8,大学语文题目

1.《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2.《尚书》,在作为历史典籍的同时,向来被文学史家称为我国最早的散文总集 3.《春秋》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4.《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 5.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能代表其思想。 二缘木求鱼 战国时候,齐国国君齐宣王想用武力征服天下,孟子劝他放弃武力,采用仁慈的政治措施。孟子对齐宣王说:“大王如果想用武力征服天下,就好比‘缘木求鱼’,结果肯定是徒劳无功,不但达不到目的,还可能造成祸害。” 齐宣王觉得孟子的话很有道理,便听从了他的劝告。 “ 缘”在这里是沿着、顺着的意思,“木”指的是树木;“缘木求鱼”就是沿着树木爬上树去找鱼。 树上怎么会有鱼呢?当然没有啦!所以这个成语就是用来比喻方向、方法错误,或违反客观规律,结果当然无法达到目的。
儒家经典论语 《论语》者 孔子
1 儒家 孔子及其弟子 2《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史书 3左氏春秋 4《国语》 5兼相爱,交相利 比喻这种修辞格,是文学语言的重要的表达形式之一。使用得好,将使文章既具有生动的直观性,又能够揭露事物的本质。 用“力足以举百钧 ,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来突出宣王的“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同样是力能做到而不做,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挟太山以超北海”与“为长者折枝”形象地对比出前者是绝对做不到的,而后者不过是举手之劳。 “天下可运于掌”这个比喻,具体形象地说明了王天下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 “缘木求鱼”的比喻,和孟子其他许多比喻一样,已变成今天习用的成语,它形象地说明了齐宣王要以区区之齐去战胜八倍于自己的各诸侯国是多么愚蠢,这个生动的比喻,彻底打碎了齐宣王的幻想,犹如当头棒喝,使文势如悬崖坠石,有千钧之力。 有人统计,《孟子》全书共261章,其中,有93章使用了比喻,数量达159处之多。汉赵歧《孟子题词》说:“孟子长于比喻,辞不迫切,而意已独至。”可谓说到了点子上。 排比的运用,也是文章的一大特色。它是散句中的整句,首先形成文章参差错落之美,又声调铿锵,富于音乐性,在内容上既对文章进行拓展,又突出思想,加强感情,使文章气势盛壮这种方法运用得好,则能使文彩裴然,行而远矣。。 如“然一羽之不举……为不用恩焉”,这一组排比句,以不可辩驳的气势说明“不能”是有别于“不为”的。它的浅显易懂,还由于排比之中兼用了比喻的手法,真正是以简御繁地把难懂的道理轻松自然地讲得清楚明白。 “为肥甘不足于口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这一组排比句,则是不厌其烦地故意揣度,既扩充了文章的内容,又使齐宣王为生活奢侈而自感惭 愧,并进而去检点自己,包含了孟子“民贵君轻”的思想,又迫使齐宣王朝着王天下的方向迈进。 “今王发政施仁……皆欲赴诉于王”,这一组排比句,从“仕者”、“耕者”、“商贾”和“天下之欲诉其君者”等四个方面全方位地展示了“发政施仁” 的好处,在齐宣王面前显示了巨大的诱惑力,展开了一幅“保民而王”的美 丽远景。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四个排比句,形象地写出了小农生产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情景,不但加强了思想上的说服力,而且加强了情绪上的感染力。 文章中还善于作适当的神态描写,形象生动地刻画了人物性格。这是古代散文中,尤其是诸子散文中难得的好的文学笔法。如孟子引导齐宣王说出“大欲”时,齐宣王“笑而不言”,这一笔写出齐宣王欲霸天下而又躲躲闪 闪不那么理直气壮的神态,极尽传神之妙。《孟子》中的另一个成语“王顾 左右而言他”也是这样,逼真而传神。 这都是我们在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时要特别注意吸收的地方。
大学语文作业(一) 一、填空 1.《论语》是儒__家经典,其编者是_孔子及其弟子编写 2.《尚书》是我国最早的_史书 3.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___《春秋_》 4.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____《国语_》 5.墨子的思想核心是__兼爱,非公 ,尚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TAG:大学语文试题  求大学语文的多选题答案OO谢谢  大学  大学语文  语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