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的考核是一个常规动作,几乎每个考生都会下意识的去考核自己的分数。对于文科生来说,评价分数并不容易。评价只能凭感觉,尤其是主观题,容易出现偏差。问题出在综合评价上。她考了240分左右,实际考了180分,比她的分数少了五六十分。这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高考估分可以做到分毫不差吗?当年你高考估分是什么情况?

高考估分可以做到分毫不差吗当年你高考估分是什么情况

谢邀。从往年高考估分的经验看,大多数人估计八九不离十,少数人估高了或估低了,极个别人估错了。能准确无误地计算出得分的几乎没有,因为有些考题非对即错可以计算,有些考题得分存在升缩空间如作文很难判断具体得分。其实不管得分多少都已定局,再多用心也无实际意义。接下来需要关心的是录取分数线和报考院校的具体录取分数线。

高考估分有什么原则技巧和注意事项?

高考后一定要估分,这样有助于筛选目标院校和专业。高考后估分可以了解孩子大致分数情况,结合孩子预估分数,及全方面了解和考虑,提前规划志愿。即使实际分数和估分相差较多,也可以大致锁定城市专业,这对最后的志愿确定也是很有帮助的。 并且,根据孩子预估分数,可以 和孩子确认对预案的冲突点,提前排查澄清伪需求,提前排查纠正偏见,比如有的孩子对稳定工作存在歧视,对创造性新兴行业的向往,对自身能力的高估,志愿跟着同学走,对中外合作的鄙夷等等,这些都可以在估分后的阶段沟通中提前澄清。

高考分数比估计高是什么原因?

我是燕园博雅教育,我来回答。高考估分属于常规动作,几乎每个考生都会下意识地给自己估分。很多人会在考完后,在心里反复回忆考试情况,回忆做题细节然后与参考答案对照,在心里默默估算自己的分数。既然是估分,就难免有一定偏差,有时候偏差还会很大。有人估分可以与实际差距好几十分,都属正常,毕竟估分只是靠自己的感觉,对照的也往往是网上流传的参考答案,而不是标准答案,那些答案也不太准。

不过,像去年河南的所谓高考掉包案,那些考生自己估分500多分,结果实际只有300多分,相差一两百分,这个就很不正常了。事后证明,那不过是一场闹剧。估分偏差,只要在一个适当的范围内,高于实际分数或者低于实际分数,都是完全正常的。对于文科生而言,本来也不太好估分,估分基本只能凭感觉,尤其是主观题,很容易出现偏差。

对于理科生而言,比较容易出现估分偏高的情况,这往往是因为感觉错误,觉得考试中的某些题,自己是写对了的,但实际上并没有全对,这尤其体现在理科的大题上。对于数学和理科综合的那些计算型大题,考生也许最后结果是算对了的,但中间过程有一些错误,按照阅卷标准,就会被扣除一些分数,尤其是阅卷很严的时候,但考生自己在估分的时候会以为是全对的,这中间的差距就出来了,就容易出现偏高的情况。

什么时候容易出现实际分数比估分高的情况呢?这往往是在试卷比较难的时候。试卷难,考生感觉考得很不好,与心目中的预期有一定差距,会容易形成失落感,尤其是在高考这种重要的考试中,这种失落感会被强化和放大,感觉自己考砸了,会不敢估分,或者直接把分数估得很低,实际上是对考试表现很不满意的心理反映。事后,考生自己会发现,是自己太过悲观了,因为实际分数比估分高一些,甚至高出不少。

我参加高考那年,试卷也是相对较难一点的,有关系好的同学,平时成绩不错,总分经常在600分左右理科,但在高考中感觉自己发挥很不好,很多题都写错了。事后给自己估分,觉得只有570分左右,甚至一度认为自己可能只有550分左右。等到高考成绩下来后,发现自己考了590多分,与平时的差别也不大。今年高考,大家普遍感觉试卷难,很多人觉得自己考得不好,估分都估得较低。

尤其是高考数学,一些平时考120分左右的同学,考完试后情绪低落,只给自己打100分左右。但实际上,这些学生的实际分数很可能比自己的分数要高,甚至高很多。所以,评价这件事是没问题的。不要太当真,也不要因为评价低而感到失落和焦虑。毕竟这种评价往往意义不大。6月下旬高考成绩就下来了,实际分数可能会比你预估的分数高很多。


文章TAG:高考估分是什么意思  估分  高考  当年  情况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