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将与大家探讨什么是理学。理学和新儒学应具体称为王陆的理学和朱成的理学,或宋明理学或宋明道学。直到有一天,一个人的诞生打破了理学的总纲,那就是保存自然之理,摧毁人的欲望。他就是王阳明。理科第二学位现代医学最初是由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发展而来的,所以一些医学专业仍然授予理科学位。

到底什么是理学?

进入正题之前,先来说说唐宋古文运动——唐宋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期以及宋朝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的运动。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 所谓古文,是相对骈文而言的——先秦和汉朝的散文,特点是质朴自由,以散行单句为主,不受格式拘束,有利于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所谓骈文,是指六朝以来讲究排偶辞藻音律典故的文体。

自南北朝以来,骈体文盛行于世主导着文坛。骈体文中虽不乏优秀作品,但大量的则是形式僵化内容空虚的文章。拘泥于对偶声律典故词藻等形式,华而不实,不适于用。作为一种主导文体,骈体文已经成了文学发展的最大障碍。唐朝初期的文坛,骈文仍占主导地位。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就曾提议改革文弊,弃用骈体文。但他自己的许多作品,仍采用骈体文比如著名的滕王阁序唐玄宗天宝年间至中唐前期,萧颖士李华元结独孤及梁肃柳冕等都曾先后提出宗经明道的主张,建议以散体作文。

韩愈举起复古的旗帜,提倡学古文,习古道。他的主张得到了文学大家柳宗元等人的大力支持和社会上的广泛反应,逐渐形成了群众性的斗争浪潮。韩愈 柳宗元之后,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继续努力,古文运动得到了彻底胜利。但是,但是,这种文风延续到了明朝,不只没有变化,反而变本加厉,成为了机械地模仿。

代表人物是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和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的后七子。他们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并认为秦汉以后无文,盛唐以后无诗。而他们的作品都是模拟古人的外貌,既缺乏内容,更无自己的个性。前七子与后七子虽然唱着复古的调子,高举着唐宋八大家的旗帜,却走向了古文运动的反面,落入了和骈体文一样的老套窠臼里:以死板模拟盲目复古僵化教条为准则,借助唐宋八大家的声望名号把持着文坛,阻碍着文学作品的创作发展。

理学,与前后七子将前辈灵活的东西给玩死弄僵的情形极为相似——儒家学说的内核是仁义,讲究奉献爱心孔子重礼乐,讲究规矩重视道德,节制人们欲望,不使泛滥过度以成灾祸。而不是主张灭掉人身上与生俱来的欲望欲望是可以一分为二来看待的,既需要管控也需要疏导教化。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无疑是非常极端的,距离孔子教诲的中庸之道有十万八千里之遥远。

我们经常说阳明心学和程朱理学,到底什么是心学,什么是理学?

阳明心学和程朱理学思想都是在儒学的基础上,根据时代的发展进行了继承和创新,属于新儒学。下面笔者就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什么是理学?什么是心学?一儒学发展的历史局限性在阳明心学和程朱理学出现之前,儒学早在先秦时期就出现了,是诸子百家学说之一,由至圣先师孔子创建。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儒家学说成为了中华文化的根基,指引了中国两千余年的思想潮流,但儒学仍有其先天存在的局限性。

在孔子之后,儒学的发展基本分成了六个派别,分别是以孟子为首的大同派,以李斯为首的小康派,以董仲舒为首的天人感应派,以孟子告子为首的心性派,以荀子为首的考证派,还有以司马迁为首的记篡派。这六个派别经过创立和发展,最后大同派小康派考证派记篡派在历史的洪流中慢慢的泯灭,只有天人感应派和心性派在中国思想体系中生根发芽,慢慢强大起来。

儒家思想最大的问题在于,它只能为天下太平的统治阶级服务,而当社会处于战乱状态时,儒家思想就无法发挥其维护国家统一稳定、巩固封建阶级统治的作用。比如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儒术彻底压制了其他诸子百家思想,在汉朝享有了几百年的声望。魏晋五代横行的时候,儒学失去了作用。隋唐统一的时候,儒家又站到了朝廷上。五代十国动乱的时候,儒学又被踢到了墙角。


文章TAG:理学有什么内容  心学  理学  内容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