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冶金技术是什么

就是提炼金属。
冶金技术专业是冶金化工系根据国家经济的发展状况以及社会对冶金人才的需求情况,依托地方支柱产业的资源
估计LZ是问大学的冶金技术专业学的是什么吧? 冶金技术专业,简单说就是学习冶金工艺,即金属从矿石烧结,铁水,钢水的冶炼的相关技术。具体得看你学什么了。

冶金技术是什么

2,冶金技术是个什么样的专业

机械比成型好,成型比冶金好,呵呵,过来人的看法!机械自动化就业面最广,一般去汽车行业,重工行业,另外也可以去钢铁行业,电力行业,石油行业等,都会招收一些学机械的,而材料成型则是去汽车行业钢铁行业重工行业,而去电力 石油就不太对口了,冶金就更不要多说了,主旋律是围绕钢铁行业,和有色金属行业了!薪资待遇差不多,工作环境差不多,机械好像稍好点!祝你好运吧

冶金技术是个什么样的专业

3,学冶金技术这个专业前景好不好

这个专业是不错的,就业率也挺好,这个专业说难学也难学,说简单也简单,就看你是否认真去学了。你说这个专业就业狭窄是不准确的。首先中国的冶金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中国的钢铁产量是世界第一,许多有色金属产量也是第一,因此你毕业可以去钢铁企业和有色金属企业(二者数量是相当的的),当然如果你学历足够高也可以进设计院和研究院(如大型钢铁企业的研究院,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沈阳金属研究所等等),还有高校。 工作环境不是很好,毕竟是工厂,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车间温度特别高噪音还大得很,这等你上大三了会去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时就知道了。 如果你是一般的本科生,刚进去主要是在高炉前倒班,试用期工资最多2000,转正后大约在2500到3000。如果是研究生进去可能就有3000。工资你不用担心,进去干得好过几年都会涨工资大约到5000左右。
强烈建议你退学复读转专业!!! 想死就读冶金吧!!我读了冶金,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工作环境极其恶劣!!!

学冶金技术这个专业前景好不好

4,什么是冶金技术

扎钢冶炼一类吧…就业前景相当好…
大家可以先设想一下,如果我们的生活离开了金属制品,这个社会还可以正常运转下去吗?当然这样的恐怖状态只会存在于我们的想像之中,如果真是出现这样的不幸,整个人类社会恐怕要返回蒙昧状态了吧!从远古时代以来,在铜金属被提炼出来之后,人类的生产生活与金属及其制品的关系就变得日益密切。在现代社会,人们的衣食住行更是离不开金属材料,生产活动的工具与设施也都要使用金属材料。可以说,没有金属材料便没有人类今天的物质文明。冶金工程就是从矿石中提取金属和金属化合物,然后用各种方法制成具有一定性能的金属材料。 本专业的价值正体现在她的基础地位。冶金工程为经济提供强有力的生产资料保障,涉及的是商业性的应用,因此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她会不断吸取自然科学,特别是物理学、化学、力学等方面的新成就,指导冶金生产技术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在另一方面,冶金工程又以丰富的实践经验,反过来充实了上述学科的内容。 冶金行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生产部门,使得冶金工程专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举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我国是一个产钢大国,每年的钢铁总产量位于世界前列。钢产量的指标,当然可以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参数,但产量高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是钢铁冶炼的强国。因为,每年我们还要进口不少特种钢材。在特种钢材冶炼技术上同先进国家的差距,表明我们冶金工程的发展水平并不高。要改变这种状况,促进国家从产钢大国变为钢铁强国,就要加大冶金技术人才的培养。所以,冶金工程具备很大的发展潜力。考生可以把握住这个机会,为国家的冶金技术贡献力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冶金物理化学、钢铁冶金和有色金属冶金等方面知识,能在冶金领域从事生产、设计、科研和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有关黑色和有色金属冶金过程的基本生产工艺知识,冶金生产组织、技术经济、科学管理、环境安全的基本知识和工业设计的初步能力,是本专业的学生要求掌握的能力。同时学生要具备制图、机械、电工与电子技术和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分析解决本专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及进行科学研究,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专业技能。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范围比较狭窄,但狭窄并不意味着工作没有前途,在有色金属冶炼厂、制取金属化合物的化工厂或试剂厂从事生产一线的工作,可以体会到劳动创造价值的喜悦;在有色冶金研究设计院(所)、环境保护研究单位、学校,从事生产组织、科研、设计、专业课教学等工作,也可以获得在知识的海洋里寻求真理的快乐。毕业生经短期外语培训后,还可到外贸部门、有关企业从事钢铁对外贸易工作。

5,什么是冶金技术 学出来干什么 一般工作好找吗

如果我们的生活离开了金属制品,这个社会还可以正常运转下去吗?当然这样的恐怖状态只会存在于我们的想像之中,如果真是出现这样的不幸,整个人类社会恐怕要返回蒙昧状态了吧!从远古时代以来,在铜金属被提炼出来之后,人类的生产生活与金属及其制品的关系就变得日益密切。在现代社会,人们的衣食住行更是离不开金属材料,生产活动的工具与设施也都要使用金属材料。可以说,没有金属材料便没有人类今天的物质文明。冶金工程就是从矿石中提取金属和金属化合物,然后用各种方法制成具有一定性能的金属材料。 本专业的价值正体现在她的基础地位。冶金工程为经济提供强有力的生产资料保障,涉及的是商业性的应用,因此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她会不断吸取自然科学,特别是物理学、化学、力学等方面的新成就,指导冶金生产技术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在另一方面,冶金工程又以丰富的实践经验,反过来充实了上述学科的内容。 冶金行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生产部门,使得冶金工程专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举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我国是一个产钢大国,每年的钢铁总产量位于世界前列。钢产量的指标,当然可以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参数,但产量高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是钢铁冶炼的强国。因为,每年我们还要进口不少特种钢材。在特种钢材冶炼技术上同先进国家的差距,表明我们冶金工程的发展水平并不高。要636f70797a686964616f31333332626138改变这种状况,促进国家从产钢大国变为钢铁强国,就要加大冶金技术人才的培养。所以,冶金工程具备很大的发展潜力。考生可以把握住这个机会,为国家的冶金技术贡献力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冶金行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生产部门,使得冶金工程专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举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我国是一个产钢大国,每年的钢铁总产量位于世界前列。钢产量的指标,当然可以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参数,但产量高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是钢铁冶炼的强国。因为,每年我们还要进口不少特种钢材。在特种钢材冶炼技术上同先进国家的差距,表明我们冶金工程的发展水平并不高。要改变这种状况,促进国家从产钢大国变为钢铁强国,就要加大冶金技术人才的培养。所以,冶金工程具备很大的发展潜力。考生可以把握住这个机会,为国家的冶金技术贡献力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冶金行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生产部门,使得冶金工程专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举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我国是一个产钢大国,每年的钢铁总产量位于世界前列。钢产量的指标,当然可以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参数,但产量高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是钢铁冶炼的强国。因为,每年我们还要进口不少特种钢材。在特种钢材冶炼技术上同先进国家的差距,表明我们冶金工程的发展水平并不高。要改变这种状况,促进国家从产钢大国变为钢铁强国,就要加大冶金技术人才的培养。所以,冶金工程具备很大的发展潜力。考生可以把握住这个机会,为国家的冶金技术贡献力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冶金物理化学、钢铁冶金和有色金属冶金等方面知识,能在冶金领域从事生产、设计、科研和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有关黑色和有色金属冶金过程的基本生产工艺知识,冶金生产组织、技术经济、科学管理、环境安全的基本知识和工业设计的初步能力,是本专业的学生要求掌握的能力。同时学生要具备制图、机械、电工与电子技术和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分析解决本专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及进行科学研究,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专业技能。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范围比较狭窄,但狭窄并不意味着工作没有前途,在有色金属冶炼厂、制取金属化合物的化工厂或试剂厂从事生产一线的工作,可以体会到劳动创造价值的喜悦;在有色冶金研究设计院(所)、环境保护研究单位、学校,从事生产组织、科研、设计、专业课教学等工作,也可以获得在知识的海洋里寻求真理的快乐。毕业生经短期外语培训后,还可到外贸部门、有关企业从事钢铁对外贸易工作。

6,冶金技术怎么

都说冶金是黄昏产业,但是个人以为冶金技术还有10年的腾飞时间,中国要不但要做钢铁大国,而且更要做钢铁强国!
不要找离原材料很近非常相关的工作!这样的工作一般都是很累人的,工作环境也不会很好。搞冶金本人觉得不是很好,我的一半部分同学现在都没有干本专业的工作了。要学的话也最好是考研究生,这样出来就会好一点,进个研究院、设计院什么的 还不错。本人就是冶金专业毕业生
金工程是一个比较容易让人“误解”的专业。 一提到它,人们往往会将它和那些数不清的烟囱高炉,扫不尽的漫天尘土,看不完的冰冷的钢板铁材等联系在一起。因此,很多考生在面临专业选择时,往往视其为“畏途”,鲜有将它作为首选志愿专业的。那么,冶金工程专业究竟是怎样一门专业学科呢?它的培养目标是什么?就业前景如何?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各种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冶金工程是否成为当今世界的“夕阳产业”?等等,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同走进冶金工程这个广袤的世界。 一、历史的骄傲、现代的支柱 说起冶金工程,在我国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时代。那时,丰富的冶铜技术就成为了中国冶金行业的源头,并迅速把整个青铜技术推到更高的阶段,建立了世界上最为光辉灿烂的“青铜文明”。 之后,我国的冶金技术在世界上又率先取得了突破:人们在漫长的冶炼过程中逐渐掌握了金属冶炼所需要的高温技术和较高水平的冶金处理技术。如柔化处理技术、炒钢技术、百炼钢技术、灌钢技术等。公元十五世纪,在明带中叶我国已大量开始生产金属锌。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五金》中有关于密封加热冶炼“倭铅”(即锌)方法的记载。明代的钱币“永乐通宝”也具有较高的含锌量。而欧洲到了十八世纪才开始冶炼锌。此外,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记载了我国古代冶金技术的许多成就,如冶炼生铁和熟铁的连续生产工艺,退火、正火、淬火等钢铁热处理工艺等。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一直非常重视冶金工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的钢产量连续居于世界前列,足见国家的重视和其迅速稳健发展的良好势头。诚然,现代科技的进步催生了一些高科技新材料的诞生和应用。但是,冶金材料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其优势和特性依然是其他材料所不可比拟和替代的。 二、高新技术与学科发展完美结合 冶金工程专业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呢?它是一门研究从矿石提取钢铁或有色金属材料并进行加工的应用性学科,培养的是冶金工程领域科学研究与开发应用、工程设计与实施、技术攻关与技术改造、新技术推广与应用、工程规划与冶金企业管理等方面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高新技术和学科发展相结合是本专业的一大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冶金过程的优化和新技术开发最大限度地满足相关产业对高品质冶金材料的要求,二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冶金生产的资源和能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这也是本专业的前沿主攻方向。考虑到我国冶金行业清洁化生产水平低和特有的复合矿资源多样化的特点等因素,该专业不仅要致力于研究流程中废弃物的“四化”(即减量化、再资源化、再能源化和无害化)处理综合技术,而且还要对复合矿冶炼技术进行环保和经济意义上的评价和指导,并在此原则下开发复合矿的综合利用技术,最终实现我国高品质冶金材料的生态化生产。 根据以上特点,冶金工程专业主要有三大研究方向。一是冶金物理化学方向:学习内容包括冶金新理论与新方法、冶金与材料物理化学、材料制备物理化学、冶金和能源电化学等。二是冶金工程方向:学习内容包括钢铁和有色金属冶金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装备的研究、现代冶金基础理论和冶金工程软科学、冶金资源的综合利用、优质高附加值冶金产品的制造和特殊材料的制备技术等。三是能源与环境工程方向:学习内容包括冶金工程环境控制、燃料的清洁燃烧与能源极限利用、工艺节能与余能回收、工业固体废弃物、城市垃圾处理、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及新产品的开发与试验工作等。这些广泛的分支领域构成了冶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推进了冶金材料行业的发展与国家的工业建设。 与此同时,冶金工程技术也在不断汲取相关学科和工程技术的新成就进行充实、更新和深化,在冶金热力学、金属、熔锍、熔渣、熔盐结构等方面的研究会更加深入。随着冶金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出现,冶金产品将在超纯净和超高性能等方面发展。 三、就业前景十分广阔 目前,全国仅有20多所高校开设有此专业,每年培养的专业人才非常有限,而市场需求量又特别大。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市场对冶金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是实际该专业毕业生人数的10倍。如此大的市场需求也为该专业的学子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前景。 由于冶金工程专业培养的学生基础宽厚、理论扎实、技能全面,同时,又具备冶金和金属材料加工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加之,冶金行业属于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产业之一,因而,毕业生择业面宽,适应能力强。毕业生可以到冶金、化工、材料、环境保护及其相关行业的生产、科研和管理部门从事生产技术管理、工程设计、技术开发、新型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的研制和开发等工作,也可以到高等院校和高等职业学校从事专业教学工作。“感觉现在钢铁、冶金类专业的大学生太吃香了。”在东北大学2005举办的一次毕业生双选会上,一位钢铁冶金类专业毕业生述说了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好机遇。的确,祖国蓬勃的建设事业需要冶金工程方面大量的专业人才,众多的钢铁冶金,有色金属冶金企业等都是学子们一展身手的好地方。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该专业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计算机技术在冶金工程领域的广泛应用,也就使得学生在大学里就要逐步接触并掌握到丰富而实用的计算机知识。另外,该领域在国内的发展与国外先进技术的交流也日益频繁,对学生外语的使用也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 相关资讯 主干学科:冶金工程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开设院校:北京科技大学、河北科技大学、河北理工学院、包头钢铁学院、东北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江苏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南方冶金学院、河南科技大学、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大学、重庆大学、四川大学、贵州工业大学、昆明理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甘肃工业大学、青海大学等。
工作环境不怎么好

7,冶金技术到底包括什么

冶金包括有色冶金和钢铁冶金等,钢铁冶金又包括炼钢、炼铁、轧钢等!
中国冶金史上的一个最突出的特点,是铸造技术占有重要的地位,以至于铸造既作为成形工艺而存在,又成为冶炼工序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达到了“冶”与“铸”密不可分的地步。因此在古代文献中往往是冶铸并称,并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如常用词汇“模范”、“范围”、“陶冶”、“就范”等,都是由冶铸技术衍生而来的。这种冶与铸密不可分的冶金传统,是古代世界上其它国家和地区所无法比拟的。 1.青铜冶炼 被认为是中国古文明象征的商周到战国的青铜器,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铸造技术所造就的。中国开始冶炼青铜的时期虽然晚于西方约千余年,然而后来居上,冶炼水平很快超过了西方。 从重875公斤的司母戊方鼎、精美的曾侯乙尊盘和大型的随县编钟群,以至大量的礼器、日用器、车马器、兵器、生产工具等,可以看到当时中国已经非常熟练地掌握了综合利用浑铸、分铸、失蜡法、锡焊、铜焊的铸造技术,在冶铸工艺技术上已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而《考工记》中所记载的:“金有六齐。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之齐。三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大刃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二,谓之削杀矢之齐。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是世界上最早的合金配比的经验性科学总结,表明当时中国已认识到合金成分与青铜的性能和用途之间的关系,并已定量地控制铜锡的配比,以得到性能各异,适于不同用途的青铜合金。 《考工记》中还记载有:“凡铸金之状,金与锡,黑浊之气竭,黄白次之;黄白之气竭,青白次之;青白之气竭,青气次之,然后可铸也”,说明当时已掌握了根据火焰的颜色,来判定青铜是否冶炼至精纯程度的知识,这是后世化学中火焰鉴别法的滥觞。用以比喻工夫达到纯熟完美境界的成语“炉火纯青”,就是由此引伸出来的。 在炼铜中的另一项重要成就是湿法炼铜,也叫胆铜法。这是利用炼丹家所发现的铁对铜离子的置换反应,进行冶铜的方法。其工艺过程是把硫酸铜或碳酸铜(古称曾青、胆矾、石胆等)溶于水,使成胆水,然后投铁块于溶液中,因铁的化学性能比铜活泼,铁离子会置换出铜来。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湿法冶金,宋代已用此法进行大规模的炼铜生产。 2.铸铁冶炼 中国冶炼块铁的起始年代虽然迟至公元前6世纪,约比西方晚900年,然而冶炼铸铁的技术却比欧洲早2000年。中国铸铁的发明出现在公元前5世纪,而欧洲则迟至公元后的15世纪。由于铸铁的性能远高于块铁,所以真正的铁器时代是从铸铁诞生后开始的。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铸铁的出现是社会生产力提高和社会进步的主要标志。中国从块铁到铸铁发明的过渡只用了约一个世纪的时间,而西方则花费了近三千年的漫长路程。中国古代炼铁技术发展得如此迅速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英国著名科学史家贝尔纳说,这是世界炼铁史上的一个唯一的例外。 由于生铁含碳量高,虽硬但脆,不耐碰击,易毁坏,为改进生铁的性能,中国古代发明了一系列的生铁加工技术: 其中,首先是战国时期问世的铸铁柔化术。该项技术又分为两类,一类是在氧化气氛下对生铁进行脱碳热处理,使成白心韧性铸铁;一类是在中性或弱氧化气氛下,对生铁进行石墨化热处理,使成黑心韧性铸铁。而在西方,白心韧性铸铁的生产技术1722年方由法国人首次记述,黑心韧性铸铁是1831年才在美国问世的。到汉代,铸铁柔化术又有新的突破,形成了铸铁脱碳钢的生产工艺,可以由生铁经热处理直接生产低、中、高碳的各种钢材,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的先进钢铁生产国。其产品亦随着中外交通贸易的发展,输运到周围各国以及中亚、西亚和阿拉伯一带。 另一杰出的生铁加工技术是炒钢,它是中国古代由生铁变成钢或熟铁的主要方法,大约发明于西汉后期。其法是把生铁加热成液态或半液态,并不断搅拌,使生铁中的碳份和杂质不断氧化,从而得到钢或熟铁。河南巩县铁生沟和南阳瓦房庄汉代冶铁遗址,都提供了汉代应用炒钢工艺的实物证据。东汉时成书的《太平经》中也说:“有急乃后使工师击治石,求其中铁,烧冶之使成水,乃后使良工万锻之,乃成莫耶。”“莫耶”乃古代宝剑之称。这段文字虽失之疏简,但不难看出,它叙述的是由矿石冶炼得到生铁,再由生铁水经过炒炼,锻打成器的工艺过程。炒钢工艺操作简便,原料易得,可以连续大规模生产,效率高,所得钢材或熟铁的质量高,对中国古代钢铁生产和社会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类似的技术,在欧洲直至十八世纪中叶方由英国人发明。 中国古代的炼钢技术主要是百炼钢。自从西晋刘琨写下“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这一脍炙人口的诗句后,“千锤百炼”、“百炼成钢”便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百炼钢肇始于西汉早期的块炼渗碳钢,其后不断增加锻打次数而成定型的加工工艺。到东汉、三国时,百炼钢工艺已相当成熟。上引《太平经》中的“万锻之,乃成莫邪”,即是其生动的写照。曹操曾令工师制作“百辟利器”,曹丕的《典论·剑铭》中说:“选兹良金(指铁),命彼国工,精而炼之,至于百辟”。刘备曾令“蒲元造刀五千口,皆连环,及刃口刻七十二湅”。《古今注·舆服》亦说:“吴大帝有宝剑三,……一曰百炼,二曰青犊,三曰漏景”。后世这一工艺一直被继承,并不断得到发展。 此外,在1981年经中国学者关洪野等人对513件出土的汉魏时期铁器研究后表明,中国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就已经发明了球墨铸铁,远远早于发达的欧洲国家。目前,中国学者所做的结论已经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承认。 创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灌钢技术,是中国冶金史上的一项独创性发明。陶弘景说:“钢铁是杂炼生柔作刀镰者”,北齐的綦母怀文“造宿铁刀,其法烧生铁精以重柔铤,数宿则成刚”,说的就是灌钢技术。灌钢的工艺过程大致为,将熔化的生铁与熟铁合炼,生铁中的碳份会向熟铁中扩散,并趋于均匀分布,且可去除部分杂质,而成优质钢材。灌钢技术在宋以后不断被改进,减少了灌炼次数,以至一次炼成。沈括在《梦溪笔谈》卷三说:“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亦谓之‘灌钢’”,并说“二三炼则生铁自熟,仍是柔铁”,正反映了灌炼次数的减少。其中把柔铁屈盘起来是为了增加生熟铁的接触面,提高灌钢的效率,并促使碳份分布更均匀;封泥则可以促进造渣,去除杂质,并起保护作用。明代灌钢技术又进一步发展,据《天工开物》卷十四记载,已把柔铁屈盘改为薄熟铁片,进一步增加了生熟铁的接触面,加速“生熟相和,炼成则钢”的进程,泥封亦改为草泥混封。灌钢又称“抹钢”、“苏钢”,其工艺自清至近代仍很盛行。在坩埚炼钢法发明之前,灌钢法是一种最先进的炼钢技术。 铜、铁外,中国古代冶炼和使用的金属还有金、银、汞、铅、锡、锌等,其中锌的炼制是中国首先发明的。中国在先秦的青铜中已把锌作为伴生矿加入铜合金中,从汉代至元代更是有意识地把锌的氧化物“炉甘石”加入化铜炉中,以生产锌为主要合金元素的铜合金黄铜。明代时,则开始了大规模地用炉甘石作原料提炼金属锌。从十六世纪起,中国的锌便不断传进欧洲。欧洲到十七世纪才开始炼锌,其工艺也是源自于中国。

8,冶金技术就业前景怎么样

首先来说,这个专业就业还是不错的,一般的钢厂在毕业之前就会到学校来招人。就业基本不用愁。 其次:缺点,这个专业很局限,假如你不想干这一行了,想出来做另外的事情,那些公司很少会招你(自己出来创业除外)。并且现在来说大型的钢厂都是国企(小型的现在好像都要关闭).国企有两面性,好的地方:稳定。不好的地方:发展空间不明朗,你要想发展好,必须在里面呆上一辈子。混的不好,一辈子当个车间主任都困难。 自己考虑清楚嘛!
最好不要冶炼专业。,我学冶金的,企业不好出来后,看考公务员,都没冶金这个专业的。亏死了。 并且冶炼大部分是国企,管理不好,总亏损,效益不明朗,勾心斗角的多。 私企冶炼管理能盈利,要盈利,但是不给休息,感觉是剥削,很尴尬。 就业面很窄,换个企业也许你挨去外省才有另一家冶炼公司。并且又难,一种金属和另一种金属冶炼方法又不同。你换去其他金属的企业,感觉又重头学。不像其他专业有通用性。像会计,到处通用,每个城市都好找工作。计算机也是等等。 冶炼惟一好处就是毕业时好找工作。
冶金工程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从夏周冶炼青铜开始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新中国以来,冶金工程一直备受重视,中国的钢铁产量也始终保持在世界前列。随着科学的发展,冶金工程也需要更多的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来发展这个古老的行业。冶金工程硕士恰逢其时的出现了,也受到了业界的首肯。冶金工程硕士就业也由于其的专业、冷门的特点始终保持在较高的水平。诚然,目前有许多新材料的出现,但在近几十年内,冶金工程的地位仍无法撼动,所以冶金工程硕士就业的前景可谓繁花似锦。 目前,我国仅有20多所高校开设了冶金工程硕士这一领域,主要集中在北方,每年培养的冶金工程硕士的数量也有限。市场对于冶金工程专业的需求人数是实际毕业人数的10倍有余。由于冶金工程硕士培养模式是实际与理论并重,毕业生具有研究开发冶金新工艺,维护修理现有冶金设备能力,可以就业于冶金、化工、有色金属提炼、钢铁材料及相关行业企业的科研、管理、销售、质量检测等部门,主要从事生产管理、技术监督、质量检测、工艺研发和企业管理等中高级管理岗位。除此之外,也可工作于钢铁行业协会、有色金属行业协会、政府事业单位等。 目前,冶金工程硕士毕业后的实习期的月薪一般在5000元,通过试用期后,月薪一般在8000元。我国钢铁和有色金属行业基本都是国有企业,所以冶金工程硕士毕业后就业一般不是国有企业或者外企500强。很多学习了冶金工程硕士后就业的学员都感叹冶金工程专业就业十分吃香。的确,祖国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冶金工程的发展,需要大量冶金方面的人才,钢铁有色金属企业行业都是冶金工程硕士就业,一展身手的好地方。
金工程是一个比较容易让人“误解”的专业。 一提到它,人们往往会将它和那些数不清的烟囱高炉,扫不尽的漫天尘土,看不完的冰冷的钢板铁材等联系在一起。因此,很多考生在面临专业选择时,往往视其为“畏途”,鲜有将它作为首选志愿专业的。那么,冶金工程专业究竟是怎样一门专业学科呢?它的培养目标是什么?就业前景如何?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各种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冶金工程是否成为当今世界的“夕阳产业”?等等,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同走进冶金工程这个广袤的世界。 一、历史的骄傲、现代的支柱 说起冶金工程,在我国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时代。那时,丰富的冶铜技术就成为了中国冶金行业的源头,并迅速把整个青铜技术推到更高的阶段,建立了世界上最为光辉灿烂的“青铜文明”。 之后,我国的冶金技术在世界上又率先取得了突破:人们在漫长的冶炼过程中逐渐掌握了金属冶炼所需要的高温技术和较高水平的冶金处理技术。如柔化处理技术、炒钢技术、百炼钢技术、灌钢技术等。公元十五世纪,在明带中叶我国已大量开始生产金属锌。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五金》中有关于密封加热冶炼“倭铅”(即锌)方法的记载。明代的钱币“永乐通宝”也具有较高的含锌量。而欧洲到了十八世纪才开始冶炼锌。此外,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记载了我国古代冶金技术的许多成就,如冶炼生铁和熟铁的连续生产工艺,退火、正火、淬火等钢铁热处理工艺等。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一直非常重视冶金工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的钢产量连续居于世界前列,足见国家的重视和其迅速稳健发展的良好势头。诚然,现代科技的进步催生了一些高科技新材料的诞生和应用。但是,冶金材料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其优势和特性依然是其他材料所不可比拟和替代的。 二、高新技术与学科发展完美结合 冶金工程专业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呢?它是一门研究从矿石提取钢铁或有色金属材料并进行加工的应用性学科,培养的是冶金工程领域科学研究与开发应用、工程设计与实施、技术攻关与技术改造、新技术推广与应用、工程规划与冶金企业管理等方面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高新技术和学科发展相结合是本专业的一大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冶金过程的优化和新技术开发最大限度地满足相关产业对高品质冶金材料的要求,二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冶金生产的资源和能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这也是本专业的前沿主攻方向。考虑到我国冶金行业清洁化生产水平低和特有的复合矿资源多样化的特点等因素,该专业不仅要致力于研究流程中废弃物的“四化”(即减量化、再资源化、再能源化和无害化)处理综合技术,而且还要对复合矿冶炼技术进行环保和经济意义上的评价和指导,并在此原则下开发复合矿的综合利用技术,最终实现我国高品质冶金材料的生态化生产。 根据以上特点,冶金工程专业主要有三大研究方向。一是冶金物理化学方向:学习内容包括冶金新理论与新方法、冶金与材料物理化学、材料制备物理化学、冶金和能源电化学等。二是冶金工程方向:学习内容包括钢铁和有色金属冶金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装备的研究、现代冶金基础理论和冶金工程软科学、冶金资源的综合利用、优质高附加值冶金产品的制造和特殊材料的制备技术等。三是能源与环境工程方向:学习内容包括冶金工程环境控制、燃料的清洁燃烧与能源极限利用、工艺节能与余能回收、工业固体废弃物、城市垃圾处理、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及新产品的开发与试验工作等。这些广泛的分支领域构成了冶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推进了冶金材料行业的发展与国家的工业建设。 与此同时,冶金工程技术也在不断汲取相关学科和工程技术的新成就进行充实、更新和深化,在冶金热力学、金属、熔锍、熔渣、熔盐结构等方面的研究会更加深入。随着冶金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出现,冶金产品将在超纯净和超高性能等方面发展。 三、就业前景十分广阔 目前,全国仅有20多所高校开设有此专业,每年培养的专业人才非常有限,而市场需求量又特别大。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市场对冶金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是实际该专业毕业生人数的10倍。如此大的市场需求也为该专业的学子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前景。 由于冶金工程专业培养的学生基础宽厚、理论扎实、技能全面,同时,又具备冶金和金属材料加工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加之,冶金行业属于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产业之一,因而,毕业生择业面宽,适应能力强。毕业生可以到冶金、化工、材料、环境保护及其相关行业的生产、科研和管理部门从事生产技术管理、工程设计、技术开发、新型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的研制和开发等工作,也可以到高等院校和高等职业学校从事专业教学工作。“感觉现在钢铁、冶金类专业的大学生太吃香了。”在东北大学2005举办的一次毕业生双选会上,一位钢铁冶金类专业毕业生述说了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好机遇。的确,祖国蓬勃的建设事业需要冶金工程方面大量的专业人才,众多的钢铁冶金,有色金属冶金企业等都是学子们一展身手的好地方。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该专业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计算机技术在冶金工程领域的广泛应用,也就使得学生在大学里就要逐步接触并掌握到丰富而实用的计算机知识。另外,该领域在国内的发展与国外先进技术的交流也日益频繁,对学生外语的使用也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 相关资讯 主干学科:冶金工程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开设院校:北京科技大学、河北科技大学、河北理工学院、包头钢铁学院、东北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江苏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南方冶金学院、河南科技大学、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大学、重庆大学、四川大学、贵州工业大学、昆明理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甘肃工业大学、青海大学等。

9,什么是冶金技术

1.专业名称:冶金技术专业 就业方向: 可在有色金属冶金、钢铁冶金企业从事生产操作、管理、运行维护和营销工作,可在质量监督单位从事有色金属、钢铁及制品的检验和管理。 专业介绍: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有色冶金、钢铁冶金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在冶金及相关领域从事生产、设计、开发和管理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冶金基本理论知识和冶金工艺,具备相应实践技能、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以及分析解决本专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主要课程?? 《火法冶金技术》、《湿法冶金技术》、《轻金属冶金学》、《重金属冶金学》、《电冶金技术》、《火法冶金设备》、《湿法冶金设备》。
大家可以先设想一下,如果我们的生活离开了金属制品,这个社会还可以正常运转下去吗?当然这样的恐怖状态只会存在于我们的想像之中,如果真是出现这样的不幸,整个人类社会恐怕要返回蒙昧状态了吧!从远古时代以来,在铜金属被提炼出来之后,人类的生产生活与金属及其制品的关系就变得日益密切。在现代社会,人们的衣食住行更是离不开金属材料,生产活动的工具与设施也都要使用金属材料。可以说,没有金属材料便没有人类今天的物质文明。冶金工程就是从矿石中提取金属和金属化合物,然后用各种方法制成具有一定性能的金属材料。 本专业的价值正体现在她的基础地位。冶金工程为经济提供强有力的生产资料保障,涉及的是商业性的应用,因此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她会不断吸取自然科学,特别是物理学、化学、力学等方面的新成就,指导冶金生产技术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在另一方面,冶金工程又以丰富的实践经验,反过来充实了上述学科的内容。 冶金行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生产部门,使得冶金工程专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举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我国是一个产钢大国,每年的钢铁总产量位于世界前列。钢产量的指标,当然可以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参数,但产量高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是钢铁冶炼的强国。因为,每年我们还要进口不少特种钢材。在特种钢材冶炼技术上同先进国家的差距,表明我们冶金工程的发展水平并不高。要改变这种状况,促进国家从产钢大国变为钢铁强国,就要加大冶金技术人才的培养。所以,冶金工程具备很大的发展潜力。考生可以把握住这个机会,为国家的冶金技术贡献力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冶金物理化学、钢铁冶金和有色金属冶金等方面知识,能在冶金领域从事生产、设计、科研和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有关黑色和有色金属冶金过程的基本生产工艺知识,冶金生产组织、技术经济、科学管理、环境安全的基本知识和工业设计的初步能力,是本专业的学生要求掌握的能力。同时学生要具备制图、机械、电工与电子技术和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分析解决本专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及进行科学研究,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专业技能。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范围比较狭窄,但狭窄并不意味着工作没有前途,在有色金属冶炼厂、制取金属化合物的化工厂或试剂厂从事生产一线的工作,可以体会到劳动创造价值的喜悦;在有色冶金研究设计院(所)、环境保护研究单位、学校,从事生产组织、科研、设计、专业课教学等工作,也可以获得在知识的海洋里寻求真理的快乐。毕业生经短期外语培训后,还可到外贸部门、有关企业从事钢铁对外贸易工作。
中国冶金史上的一个最突出的特点,是铸造技术占有重要的地位,以至于铸造既作为成形工艺而存在,又成为冶炼工序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达到了“冶”与“铸”密不可分的地步。因此在古代文献中往往是冶铸并称,并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如常用词汇“模范”、“范围”、“陶冶”、“就范”等,都是由冶铸技术衍生而来的。这种冶与铸密不可分的冶金传统,是古代世界上其它国家和地区所无法比拟的。 1.青铜冶炼 被认为是中国古文明象征的商周到战国的青铜器,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铸造技术所造就的。中国开始冶炼青铜的时期虽然晚于西方约千余年,然而后来居上,冶炼水平很快超过了西方。 从重875公斤的司母戊方鼎、精美的曾侯乙尊盘和大型的随县编钟群,以至大量的礼器、日用器、车马器、兵器、生产工具等,可以看到当时中国已经非常熟练地掌握了综合利用浑铸、分铸、失蜡法、锡焊、铜焊的铸造技术,在冶铸工艺技术上已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而《考工记》中所记载的:“金有六齐。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之齐。三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大刃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二,谓之削杀矢之齐。金、锡半,谓之鉴...中国冶金史上的一个最突出的特点,是铸造技术占有重要的地位,以至于铸造既作为成形工艺而存在,又成为冶炼工序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达到了“冶”与“铸”密不可分的地步。因此在古代文献中往往是冶铸并称,并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如常用词汇“模范”、“范围”、“陶冶”、“就范”等,都是由冶铸技术衍生而来的。这种冶与铸密不可分的冶金传统,是古代世界上其它国家和地区所无法比拟的。 1.青铜冶炼 被认为是中国古文明象征的商周到战国的青铜器,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铸造技术所造就的。中国开始冶炼青铜的时期虽然晚于西方约千余年,然而后来居上,冶炼水平很快超过了西方。 从重875公斤的司母戊方鼎、精美的曾侯乙尊盘和大型的随县编钟群,以至大量的礼器、日用器、车马器、兵器、生产工具等,可以看到当时中国已经非常熟练地掌握了综合利用浑铸、分铸、失蜡法、锡焊、铜焊的铸造技术,在冶铸工艺技术上已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而《考工记》中所记载的:“金有六齐。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之齐。三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大刃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二,谓之削杀矢之齐。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是世界上最早的合金配比的经验性科学总结,表明当时中国已认识到合金成分与青铜的性能和用途之间的关系,并已定量地控制铜锡的配比,以得到性能各异,适于不同用途的青铜合金。 《考工记》中还记载有:“凡铸金之状,金与锡,黑浊之气竭,黄白次之;黄白之气竭,青白次之;青白之气竭,青气次之,然后可铸也”,说明当时已掌握了根据火焰的颜色,来判定青铜是否冶炼至精纯程度的知识,这是后世化学中火焰鉴别法的滥觞。用以比喻工夫达到纯熟完美境界的成语“炉火纯青”,就是由此引伸出来的。 在炼铜中的另一项重要成就是湿法炼铜,也叫胆铜法。这是利用炼丹家所发现的铁对铜离子的置换反应,进行冶铜的方法。其工艺过程是把硫酸铜或碳酸铜(古称曾青、胆矾、石胆等)溶于水,使成胆水,然后投铁块于溶液中,因铁的化学性能比铜活泼,铁离子会置换出铜来。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湿法冶金,宋代已用此法进行大规模的炼铜生产。 2.铸铁冶炼 中国冶炼块铁的起始年代虽然迟至公元前6世纪,约比西方晚900年,然而冶炼铸铁的技术却比欧洲早2000年。中国铸铁的发明出现在公元前5世纪,而欧洲则迟至公元后的15世纪。由于铸铁的性能远高于块铁,所以真正的铁器时代是从铸铁诞生后开始的。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铸铁的出现是社会生产力提高和社会进步的主要标志。中国从块铁到铸铁发明的过渡只用了约一个世纪的时间,而西方则花费了近三千年的漫长路程。中国古代炼铁技术发展得如此迅速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英国著名科学史家贝尔纳说,这是世界炼铁史上的一个唯一的例外。 由于生铁含碳量高,虽硬但脆,不耐碰击,易毁坏,为改进生铁的性能,中国古代发明了一系列的生铁加工技术: 其中,首先是战国时期问世的铸铁柔化术。该项技术又分为两类,一类是在氧化气氛下对生铁进行脱碳热处理,使成白心韧性铸铁;一类是在中性或弱氧化气氛下,对生铁进行石墨化热处理,使成黑心韧性铸铁。而在西方,白心韧性铸铁的生产技术1722年方由法国人首次记述,黑心韧性铸铁是1831年才在美国问世的。到汉代,铸铁柔化术又有新的突破,形成了铸铁脱碳钢的生产工艺,可以由生铁经热处理直接生产低、中、高碳的各种钢材,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的先进钢铁生产国。其产品亦随着中外交通贸易的发展,输运到周围各国以及中亚、西亚和阿拉伯一带。 另一杰出的生铁加工技术是炒钢,它是中国古代由生铁变成钢或熟铁的主要方法,大约发明于西汉后期。其法是把生铁加热成液态或半液态,并不断搅拌,使生铁中的碳份和杂质不断氧化,从而得到钢或熟铁。河南巩县铁生沟和南阳瓦房庄汉代冶铁遗址,都提供了汉代应用炒钢工艺的实物证据。东汉时成书的《太平经》中也说:“有急乃后使工师击治石,求其中铁,烧冶之使成水,乃后使良工万锻之,乃成莫耶。”“莫耶”乃古代宝剑之称。这段文字虽失之疏简,但不难看出,它叙述的是由矿石冶炼得到生铁,再由生铁水经过炒炼,锻打成器的工艺过程。炒钢工艺操作简便,原料易得,可以连续大规模生产,效率高,所得钢材或熟铁的质量高,对中国古代钢铁生产和社会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类似的技术,在欧洲直至十八世纪中叶方由英国人发明。 中国古代的炼钢技术主要是百炼钢。自从西晋刘琨写下“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这一脍炙人口的诗句后,“千锤百炼”、“百炼成钢”便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百炼钢肇始于西汉早期的块炼渗碳钢,其后不断增加锻打次数而成定型的加工工艺。到东汉、三国时,百炼钢工艺已相当成熟。上引《太平经》中的“万锻之,乃成莫邪”,即是其生动的写照。曹操曾令工师制作“百辟利器”,曹丕的《典论·剑铭》中说:“选兹良金(指铁),命彼国工,精而炼之,至于百辟”。刘备曾令“蒲元造刀五千口,皆连环,及刃口刻七十二湅”。《古今注·舆服》亦说:“吴大帝有宝剑三,……一曰百炼,二曰青犊,三曰漏景”。后世这一工艺一直被继承,并不断得到发展。 此外,在1981年经中国学者关洪野等人对513件出土的汉魏时期铁器研究后表明,中国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就已经发明了球墨铸铁,远远早于发达的欧洲国家。目前,中国学者所做的结论已经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承认。 创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灌钢技术,是中国冶金史上的一项独创性发明。陶弘景说:“钢铁是杂炼生柔作刀镰者”,北齐的綦母怀文“造宿铁刀,其法烧生铁精以重柔铤,数宿则成刚”,说的就是灌钢技术。灌钢的工艺过程大致为,将熔化的生铁与熟铁合炼,生铁中的碳份会向熟铁中扩散,并趋于均匀分布,且可去除部分杂质,而成优质钢材。灌钢技术在宋以后不断被改进,减少了灌炼次数,以至一次炼成。沈括在《梦溪笔谈》卷三说:“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亦谓之‘灌钢’”,并说“二三炼则生铁自熟,仍是柔铁”,正反映了灌炼次数的减少。其中把柔铁屈盘起来是为了增加生熟铁的接触面,提高灌钢的效率,并促使碳份分布更均匀;封泥则可以促进造渣,去除杂质,并起保护作用。明代灌钢技术又进一步发展,据《天工开物》卷十四记载,已把柔铁屈盘改为薄熟铁片,进一步增加了生熟铁的接触面,加速“生熟相和,炼成则钢”的进程,泥封亦改为草泥混封。灌钢又称“抹钢”、“苏钢”,其工艺自清至近代仍很盛行。在坩埚炼钢法发明之前,灌钢法是一种最先进的炼钢技术。 铜、铁外,中国古代冶炼和使用的金属还有金、银、汞、铅、锡、锌等,其中锌的炼制是中国首先发明的。中国在先秦的青铜中已把锌作为伴生矿加入铜合金中,从汉代至元代更是有意识地把锌的氧化物“炉甘石”加入化铜炉中,以生产锌为主要合金元素的铜合金黄铜。明代时,则开始了大规模地用炉甘石作原料提炼金属锌。从十六世纪起,中国的锌便不断传进欧洲。欧洲到十七世纪才开始炼锌,其工艺也是源自于中国。

文章TAG:冶金技术  冶金技术是什么  冶金  冶金技术  技术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