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沈阳工程学院怎么样评价点评沈阳工程学院好不好

还可以,最早叫沈阳电力专科学校,后改工程学院,现在有—本,二本,专科,比较不错有电力工程系,动力工程系,
不错,就是比别大学校园小一些,电力工程,动力工程系就业稍好一些
还可以,最早叫沈阳电力专科学校,后改工程学院,现在有—本,二本,专科,比较不错有电力工程系,动力工程系,
不错,就是比别大学校园小一些,电力工程,动力工程系就业稍好一些
还可以,最早叫沈阳电力专科学校,后改工程学院,现在有—本,二本,专科,比较不错有电力工程系,动力工程系,
不错,就是比别大学校园小一些,电力工程,动力工程系就业稍好一些

沈阳工程学院怎么样评价点评沈阳工程学院好不好

2,沈阳工程学院的地址在哪啊

沈阳工程学院的地址: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蒲昌路18号。沈阳工程学院是2003年4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始建于1952年)与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始建于1947年)合并组建的省属本科高校,是辽宁省内唯一一所以能源电力为主干学科的地方本科高校。学校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现有主校区、科技园区和产业园区,占地面积近8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46万平方米。师资力量: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993人,其中专任教师673人。专任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85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419人,硕士学位以上教师总计占比89.7%。以上内容参考:沈阳工程学院官网——学校简介

沈阳工程学院的地址在哪啊

3,沈阳工程学院哪个专业最好

沈阳工程学院三个系最好,分别是能动、电气、自控,能动比较好的专业热能与动力装置,核能;电气比较好的有电气工程;自控比较好的有自动化、测量控制技术、电子信息工程。其中排名前10的专业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能源与动力工程、农业电气化、自动化、核工程与核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机械电子工程、工程管理、财务管理专业,可以算是沈阳工程学院的优势专业了。
沈阳工程学院三个系最好,分别是能动、电气、自控,能动比较好的专业热能与动力装置,核能;电气比较好的有电气工程;自控比较好的有自动化、测量控制技术、电子信息工程。其中排名前10的专业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能源与动力工程、农业电气化、自动化、核工程与核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机械电子工程、工程管理、财务管理专业,可以算是沈阳工程学院的优势专业了。

沈阳工程学院哪个专业最好

4,在沈阳工程学院读大学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沈阳工程学院坐落在中国国家区域中心城市、辽宁省省会——沈阳,是一所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前身是1952年建校的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和1947年成立的东北团校(1999年改制为辽宁商务职业学院)。200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两校合并组建沈阳工程学院,现隶属于辽宁省人民政府。根据2015年11月学校官网资料显示,学校有主校区、科技园区和产业园区,占地面积近8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3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约7.97亿元 ,2011年资产评估值16.7亿元;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11193人,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21人,普通全日制本科生9414人,专科生1658人。自学校组建以来,已为社会输送了数万名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好评,近几年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历史沿革编辑沈阳电专历史沿革1952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技工学校创建;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54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技工学校更名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技工学校;1956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技工学校更名为沈阳电力工人技术学校;1958年沈阳电力工人技术学校更名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学校;1960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学校升格为沈阳电力学院;1960年沈阳电力建设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1961年锦州供电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1962年沈阳电力学院改建为沈阳电力学校;辽宁省团校/大学城宾馆1962年沈阳电力学院(本科班)并入吉林电力学院,现发展为东北电力大学;1982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培训中心创建(合署);1985年沈阳电力学校升格为沈阳电力专科学校;1992年沈阳电力专科学校更名为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沈阳电专历史梗概一、东北电力管理局技工学校(1952年5月—1958年3月)1952年5月23日,经东北人民政府批准组建了东北地区第一所电力技工学校——东北电业管理局技工学校。1954年6月,学校改名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技工学校。1956年10月,学校改名为沈阳电力工人技术学校。二、沈阳电力学校(1958年7月—1960年3月)1958年7月,学校升格为中专,校名改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学校,在继续办好技工班的同时,开办了电厂热能动力装置、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厂化学、电力通讯6个专业,开始招收4年制中专生。三、沈阳电力学院(1960年3月—1962年9月)1960年,根据水利电力部指示,学校由中专升格为大学,校名改为沈阳电力学院。当年4月招收两个本科班。1960年12月8日,沈阳电力建设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成立沈阳电力学院中专部。1961年9月26日,锦州供电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成立沈阳电力学院锦州中专部。四、沈阳电力学校(1962年9月—1984年6)1962年5月,根据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两个本科班转入吉林电力学院学习,同年学校停办大学,仍办中专。校名为沈阳电力学校。1980年沈阳电力学校被教育部列为重点中专。五、东北管理局沈阳培训中心(1984年6月—1985年9月)1984年6月,成立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培训中心。六、沈阳电力专科学校(1985年9月—1992年4月)1985年9月,被国家教委批准升格为大专,校名为沈阳电力专科学校。七、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92年4月—2003年4月)1992年4月,学校改名为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52年—2003年4月校址在沈阳市长江街134号。原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历史沿革1947年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创建;1948年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更名为东北青年干部学校;大学生活动中心1951年东北青年干部学校更名为东北团校;1954年东北团校更名为辽宁省团校;1966年辽宁省团校停办;1978年辽宁省团校复校;1984年辽宁省团校更名为辽宁青年干部学院;1985年辽宁青年干部学院升格为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1999年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升格为辽宁商务职业学院。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历史梗概1947年6月,成立以短期干部培训为主的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校址为哈尔滨道里区地段92号。  1948年11月,学校随中共中央东北局机关由哈尔滨迁至沈阳,校名改为东北青年干部学校。为新中国的建立培养了大批干部,校址为沈阳市和平区北二马路4段79号。  1951年11月,学校改名为东北团校。成为东北地区唯一一所为共青团事业培养优秀干部的基地和摇篮,校址为沈阳市和平区北二马路4段79号。  1954年11月,成立辽宁省团校,以短期培训形式为各级党组织培养青年干部。  1958年8月,学校改名为辽宁省团校。校址为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2段4号。  1966年,“文革”开始,学校停止办学。  1978年4月,辽宁省省委决定恢复辽宁省团校。开始短期培训共青团干部。  1985年2月,经辽宁省省政府批准成立为辽宁青年干部学院。校址为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2段4号。  1986年改名为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正式纳入国家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体系。1989年学院完成了校园易地换建工作,校址迁入沈阳市东陵区文萃路94号。  1999年7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学院由成人高等院校转制为普通高职院校,更名为辽宁商务职业学院。[1] 沈阳工程学院历史沿革2003年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合并升格为沈阳工程学院2004年10月,沈阳工程学院整体搬迁至新校区,沈阳道义经济开发区正义三路18号2009年校址地址更名为沈阳市沈北新区蒲昌路18号2011年10月被确定为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单位,在“动力工程、电气工程”两个领域获得工程硕士学位授权。[2] 2015年沈阳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在辽宁省内一本B段招生2016年3月沈阳工程学院获得招收来华留学生资质办学条件编辑师资力量截止2015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在职教职工966人,其学校正门中专任教师610人,正高级职称教师85人,副高级职称教师196人,具有博士学位专任教师121人,硕士学位专任教师412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71人。现有2个辽宁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7个辽宁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3名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2名辽宁省优秀专家,11名辽宁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名辽宁省“十百千高端人才引进工程”百人层次,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才5人,千层次人才8人,2名沈阳市优秀专家,7名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科技人才。[3] 辽宁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教学团队、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教学团队、[4] 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信息工程专业教学团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热能与动力工程教学团队等。辽宁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智能电网故障诊断-安全预警-自愈控制团队[5] 院系设置根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资料显示,学校设有研究生部、电图书馆力学院、能源与动力学院、自动化学院、信息学院、管理学院、新能源学院、机械学院、文法学院、技术经济系和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2个专业教学院(系);设有公共外语教学部、基础教学部、思政教研部、体育教学部、计算机基础教学部等5个教学部。学科专业涵盖工、理、经、文、管、法6个门类,35个本科专业,26个专科专业(有10个专科专业招生)。[6] 学科建设2011年,学校被确定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单位,“动力工程”“电气工程”两个领域获得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学校有2个辽宁省优势特色(培育)学科。辽宁省优势特色(培育)学科:热能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7] 教学建设根据2014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开设42个本科专业(含专业方向),学校有1个国家级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1门省级精品课程,1个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示范专业,2个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辽宁省重点支持专业,1个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国家级精品课程电机学、热工过程控制仪表。[8] 省级精品课程电厂汽轮机、工程流体力学、实用英语、市场营销、社会调查、继电保护、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电厂锅炉、电路、数据库原理及应用、高等数学。[9] 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示范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10]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11] 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自动化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12]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检测与自动控制实验教学中心、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实验教学中心[10] 、检测与自动控制实验教学中心[13] 辽宁省重点支持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热能工程对外交流根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与加拿大BC理工大学、加拿大红河学院、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英国格拉斯哥卡利多尼亚大学、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等近20所国外高校和教育科研机构缔结友好合作关系。2009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与加拿大红河学院合作成立的红河国际学院,是辽宁省首个工程类中外合作办学机构。2010年开始启动与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合作举办校际本科“2+2”学生交流项目。[14] 学术科研编辑科研成果2009年至2015年,学校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国家863计划等国家级项教学楼目11项,省市级科技项目522项,横向项目146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5项;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8项。2007年学校成立了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负责科研成果产业化,控股、参股8家企业,学校经营性资产股份原值近4000万元,部分专业初步形成了校内“产学研”小循环体系。[14] 科研平台根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辽宁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程研究中心,4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1个辽宁省社会管理创新研究基地,1个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辽宁省高校工程中心,1个辽宁省高校对接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基地,6个沈阳市重点实验室,1个沈阳市工程中心,3个校企合作研究中心。[14] 辽宁省重点实验室洁净燃烧发电与供热技术[11] 、太阳能光伏应用技术[15] 、辽宁省电网节能与控制重点实验室等[10] 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辽宁省电力仿真控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辽宁省燃烧技术中心辽宁省高校工程中心电力仿真控制技术中心[16] 辽宁省协同创新中心太阳能光伏发电及其分布式并网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学术资源学术期刊《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10年学报影响因子较2005年提升6倍;2009年学报共有两篇文章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98篇文章被索引。学报主编独创的新建本科院校学报特色办刊理论和"12345"运作模式曾多次在全国学报学术会议上交流。2011年,社科版在全国人文社科期刊中排名有新的进展,进入全国前40%以内。学报2刊年内又获得3项国家级奖励,学报自然版获得"第三届中国高校特色期刊奖",连续三届获此殊荣,成为教育部仅有的14种期刊之一;学报社科版连续两届荣获"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其"文艺美学栏目"获得"全国人文社科学报特色栏目"。[17] 图书馆藏截至2014年7月,图书馆藏图书文献126.3万册,(其中,电子图书46.8万册,电子期刊19.2万册)。数据库资源主要有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超星数字图书馆、爱迪科森网上报告厅、金图国际高校英语学习资源总库、EBSCO西文数据库等。校园文化编辑校训明德致知 精工博学“明德”:出自儒家典籍《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其中“德”字在古代写作“悳”,有“真心”之意;“明”则为彰显、发扬。选取“明德”一词,意在崇尚至善,彰显美德,培养师生员工完善人格,修已立人,追求崇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永恒的时代和谐之风。  “致知”出自《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致知在格物”即获取知识的途径在于接触和体察事物。选取“致知”一词意在强调探求真知的过程就是在读书中求知,在实践中求知,行先于知,最终达到知行并重、知行合一。  “精”:意为用功深到而专一,有“精通”“最佳”“长于”“善于”等义。“工”为象形字,在甲骨文字中为工具形,即持有工具,后引申为“工程”“技巧”“技术和技术修养”等涵义。“精工”两字结合,可产生“精良高超的技术”“优秀杰出的工科人才”等义。选取“精工”一词,与我院培养以工程教育为主、具有工程背景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相吻合。  “博”有广、通、丰富等意。选取“博学”一词,旨在倡导师生做学问不但要求精,还要求深、求广,要以开放的眼光和胸襟海纳百川,博采众长,追求卓越品质,不断进取完善。  校训8个字,读之韵味流畅,品之立意高远;上下两句相互承接,四层内涵融汇贯通,取意远古先训又纳入现代精神,蕴涵了现实与传统教育的传承关系,构成了工院精神的丰富内涵。[18] 校徽校徽主图案由“沈阳”两字的汉语拼音首位“s”“y”经过艺术变形构成了一个富有动感的“工”字。“工”字体现了学院以“工”为主的办学特色。图案下部是中英文校名,中文采用毛泽东的手书体,刚劲、浑厚;英文为ArialBlack体,庄重、大方。  图案中间三条向上攀升的“s”,似召唤未来之手,似迎风张开的翅膀,似向上升腾的火焰,又似莘莘学子舞动的青春,昭示着工院学子团结向上、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奋力拼搏的时代风貌。“s”与“y”共同勾勒出了一只展翅腾飞的雏鹰,她以昂扬的姿态振翅高飞,蕴含着“天高任鸟飞”的勉励之情,表达了学院满载着激情与梦想,不断飞向新的目标,各项事业蓬勃向上的美好愿望。校徽犹如字母“e”,体现了学院紧跟社会步伐,与时代同步,不断创新、服务社会的时代理念。  校徽图案主色调为蓝色。蓝色旷远而深邃,代表着辽阔的大海与浩瀚的苍穹,寓意师生员工拥有宽广豁达的胸襟和探索真知、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蓝色羽翼随上腾之势由浅及深,由窄渐宽,预示着工程学院发展之路愈加宽广,办学空间更为开阔,象征着学院各项事业奔腾向上、永不止步。现任领导编辑党委书记:宋焕斌院长、党委副书记:芮小苗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尚涤尘副院长:宋吉鑫、韩伟、王奇、李智[20] 知名校友编辑王炳华 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校部/国际教育学院翟若愚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郑宝森 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林浒 中科院沈阳计算所所长。[21] 李树田 神华国华太仓发电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胡永生 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22] 杨晓东 绥中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绍民沈阳热电厂发电部主任穆永强 辽宁省电力公司发展策划部主任
沈阳工程学院坐落在中国国家区域中心城市、辽宁省省会——沈阳,是一所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前身是1952年建校的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和1947年成立的东北团校(1999年改制为辽宁商务职业学院)。200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两校合并组建沈阳工程学院,现隶属于辽宁省人民政府。根据2015年11月学校官网资料显示,学校有主校区、科技园区和产业园区,占地面积近8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3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约7.97亿元 ,2011年资产评估值16.7亿元;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11193人,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21人,普通全日制本科生9414人,专科生1658人。自学校组建以来,已为社会输送了数万名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好评,近几年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历史沿革编辑沈阳电专历史沿革1952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技工学校创建;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54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技工学校更名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技工学校;1956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技工学校更名为沈阳电力工人技术学校;1958年沈阳电力工人技术学校更名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学校;1960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学校升格为沈阳电力学院;1960年沈阳电力建设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1961年锦州供电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1962年沈阳电力学院改建为沈阳电力学校;辽宁省团校/大学城宾馆1962年沈阳电力学院(本科班)并入吉林电力学院,现发展为东北电力大学;1982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培训中心创建(合署);1985年沈阳电力学校升格为沈阳电力专科学校;1992年沈阳电力专科学校更名为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沈阳电专历史梗概一、东北电力管理局技工学校(1952年5月—1958年3月)1952年5月23日,经东北人民政府批准组建了东北地区第一所电力技工学校——东北电业管理局技工学校。1954年6月,学校改名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技工学校。1956年10月,学校改名为沈阳电力工人技术学校。二、沈阳电力学校(1958年7月—1960年3月)1958年7月,学校升格为中专,校名改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学校,在继续办好技工班的同时,开办了电厂热能动力装置、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厂化学、电力通讯6个专业,开始招收4年制中专生。三、沈阳电力学院(1960年3月—1962年9月)1960年,根据水利电力部指示,学校由中专升格为大学,校名改为沈阳电力学院。当年4月招收两个本科班。1960年12月8日,沈阳电力建设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成立沈阳电力学院中专部。1961年9月26日,锦州供电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成立沈阳电力学院锦州中专部。四、沈阳电力学校(1962年9月—1984年6)1962年5月,根据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两个本科班转入吉林电力学院学习,同年学校停办大学,仍办中专。校名为沈阳电力学校。1980年沈阳电力学校被教育部列为重点中专。五、东北管理局沈阳培训中心(1984年6月—1985年9月)1984年6月,成立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培训中心。六、沈阳电力专科学校(1985年9月—1992年4月)1985年9月,被国家教委批准升格为大专,校名为沈阳电力专科学校。七、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92年4月—2003年4月)1992年4月,学校改名为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52年—2003年4月校址在沈阳市长江街134号。原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历史沿革1947年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创建;1948年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更名为东北青年干部学校;大学生活动中心1951年东北青年干部学校更名为东北团校;1954年东北团校更名为辽宁省团校;1966年辽宁省团校停办;1978年辽宁省团校复校;1984年辽宁省团校更名为辽宁青年干部学院;1985年辽宁青年干部学院升格为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1999年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升格为辽宁商务职业学院。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历史梗概1947年6月,成立以短期干部培训为主的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校址为哈尔滨道里区地段92号。  1948年11月,学校随中共中央东北局机关由哈尔滨迁至沈阳,校名改为东北青年干部学校。为新中国的建立培养了大批干部,校址为沈阳市和平区北二马路4段79号。  1951年11月,学校改名为东北团校。成为东北地区唯一一所为共青团事业培养优秀干部的基地和摇篮,校址为沈阳市和平区北二马路4段79号。  1954年11月,成立辽宁省团校,以短期培训形式为各级党组织培养青年干部。  1958年8月,学校改名为辽宁省团校。校址为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2段4号。  1966年,“文革”开始,学校停止办学。  1978年4月,辽宁省省委决定恢复辽宁省团校。开始短期培训共青团干部。  1985年2月,经辽宁省省政府批准成立为辽宁青年干部学院。校址为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2段4号。  1986年改名为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正式纳入国家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体系。1989年学院完成了校园易地换建工作,校址迁入沈阳市东陵区文萃路94号。  1999年7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学院由成人高等院校转制为普通高职院校,更名为辽宁商务职业学院。[1] 沈阳工程学院历史沿革2003年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合并升格为沈阳工程学院2004年10月,沈阳工程学院整体搬迁至新校区,沈阳道义经济开发区正义三路18号2009年校址地址更名为沈阳市沈北新区蒲昌路18号2011年10月被确定为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单位,在“动力工程、电气工程”两个领域获得工程硕士学位授权。[2] 2015年沈阳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在辽宁省内一本B段招生2016年3月沈阳工程学院获得招收来华留学生资质办学条件编辑师资力量截止2015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在职教职工966人,其学校正门中专任教师610人,正高级职称教师85人,副高级职称教师196人,具有博士学位专任教师121人,硕士学位专任教师412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71人。现有2个辽宁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7个辽宁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3名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2名辽宁省优秀专家,11名辽宁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名辽宁省“十百千高端人才引进工程”百人层次,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才5人,千层次人才8人,2名沈阳市优秀专家,7名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科技人才。[3] 辽宁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教学团队、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教学团队、[4] 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信息工程专业教学团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热能与动力工程教学团队等。辽宁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智能电网故障诊断-安全预警-自愈控制团队[5] 院系设置根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资料显示,学校设有研究生部、电图书馆力学院、能源与动力学院、自动化学院、信息学院、管理学院、新能源学院、机械学院、文法学院、技术经济系和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2个专业教学院(系);设有公共外语教学部、基础教学部、思政教研部、体育教学部、计算机基础教学部等5个教学部。学科专业涵盖工、理、经、文、管、法6个门类,35个本科专业,26个专科专业(有10个专科专业招生)。[6] 学科建设2011年,学校被确定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单位,“动力工程”“电气工程”两个领域获得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学校有2个辽宁省优势特色(培育)学科。辽宁省优势特色(培育)学科:热能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7] 教学建设根据2014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开设42个本科专业(含专业方向),学校有1个国家级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1门省级精品课程,1个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示范专业,2个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辽宁省重点支持专业,1个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国家级精品课程电机学、热工过程控制仪表。[8] 省级精品课程电厂汽轮机、工程流体力学、实用英语、市场营销、社会调查、继电保护、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电厂锅炉、电路、数据库原理及应用、高等数学。[9] 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示范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10]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11] 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自动化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12]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检测与自动控制实验教学中心、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实验教学中心[10] 、检测与自动控制实验教学中心[13] 辽宁省重点支持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热能工程对外交流根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与加拿大BC理工大学、加拿大红河学院、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英国格拉斯哥卡利多尼亚大学、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等近20所国外高校和教育科研机构缔结友好合作关系。2009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与加拿大红河学院合作成立的红河国际学院,是辽宁省首个工程类中外合作办学机构。2010年开始启动与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合作举办校际本科“2+2”学生交流项目。[14] 学术科研编辑科研成果2009年至2015年,学校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国家863计划等国家级项教学楼目11项,省市级科技项目522项,横向项目146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5项;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8项。2007年学校成立了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负责科研成果产业化,控股、参股8家企业,学校经营性资产股份原值近4000万元,部分专业初步形成了校内“产学研”小循环体系。[14] 科研平台根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辽宁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程研究中心,4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1个辽宁省社会管理创新研究基地,1个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辽宁省高校工程中心,1个辽宁省高校对接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基地,6个沈阳市重点实验室,1个沈阳市工程中心,3个校企合作研究中心。[14] 辽宁省重点实验室洁净燃烧发电与供热技术[11] 、太阳能光伏应用技术[15] 、辽宁省电网节能与控制重点实验室等[10] 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辽宁省电力仿真控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辽宁省燃烧技术中心辽宁省高校工程中心电力仿真控制技术中心[16] 辽宁省协同创新中心太阳能光伏发电及其分布式并网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学术资源学术期刊《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10年学报影响因子较2005年提升6倍;2009年学报共有两篇文章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98篇文章被索引。学报主编独创的新建本科院校学报特色办刊理论和"12345"运作模式曾多次在全国学报学术会议上交流。2011年,社科版在全国人文社科期刊中排名有新的进展,进入全国前40%以内。学报2刊年内又获得3项国家级奖励,学报自然版获得"第三届中国高校特色期刊奖",连续三届获此殊荣,成为教育部仅有的14种期刊之一;学报社科版连续两届荣获"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其"文艺美学栏目"获得"全国人文社科学报特色栏目"。[17] 图书馆藏截至2014年7月,图书馆藏图书文献126.3万册,(其中,电子图书46.8万册,电子期刊19.2万册)。数据库资源主要有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超星数字图书馆、爱迪科森网上报告厅、金图国际高校英语学习资源总库、EBSCO西文数据库等。校园文化编辑校训明德致知 精工博学“明德”:出自儒家典籍《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其中“德”字在古代写作“悳”,有“真心”之意;“明”则为彰显、发扬。选取“明德”一词,意在崇尚至善,彰显美德,培养师生员工完善人格,修已立人,追求崇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永恒的时代和谐之风。  “致知”出自《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致知在格物”即获取知识的途径在于接触和体察事物。选取“致知”一词意在强调探求真知的过程就是在读书中求知,在实践中求知,行先于知,最终达到知行并重、知行合一。  “精”:意为用功深到而专一,有“精通”“最佳”“长于”“善于”等义。“工”为象形字,在甲骨文字中为工具形,即持有工具,后引申为“工程”“技巧”“技术和技术修养”等涵义。“精工”两字结合,可产生“精良高超的技术”“优秀杰出的工科人才”等义。选取“精工”一词,与我院培养以工程教育为主、具有工程背景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相吻合。  “博”有广、通、丰富等意。选取“博学”一词,旨在倡导师生做学问不但要求精,还要求深、求广,要以开放的眼光和胸襟海纳百川,博采众长,追求卓越品质,不断进取完善。  校训8个字,读之韵味流畅,品之立意高远;上下两句相互承接,四层内涵融汇贯通,取意远古先训又纳入现代精神,蕴涵了现实与传统教育的传承关系,构成了工院精神的丰富内涵。[18] 校徽校徽主图案由“沈阳”两字的汉语拼音首位“s”“y”经过艺术变形构成了一个富有动感的“工”字。“工”字体现了学院以“工”为主的办学特色。图案下部是中英文校名,中文采用毛泽东的手书体,刚劲、浑厚;英文为ArialBlack体,庄重、大方。  图案中间三条向上攀升的“s”,似召唤未来之手,似迎风张开的翅膀,似向上升腾的火焰,又似莘莘学子舞动的青春,昭示着工院学子团结向上、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奋力拼搏的时代风貌。“s”与“y”共同勾勒出了一只展翅腾飞的雏鹰,她以昂扬的姿态振翅高飞,蕴含着“天高任鸟飞”的勉励之情,表达了学院满载着激情与梦想,不断飞向新的目标,各项事业蓬勃向上的美好愿望。校徽犹如字母“e”,体现了学院紧跟社会步伐,与时代同步,不断创新、服务社会的时代理念。  校徽图案主色调为蓝色。蓝色旷远而深邃,代表着辽阔的大海与浩瀚的苍穹,寓意师生员工拥有宽广豁达的胸襟和探索真知、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蓝色羽翼随上腾之势由浅及深,由窄渐宽,预示着工程学院发展之路愈加宽广,办学空间更为开阔,象征着学院各项事业奔腾向上、永不止步。现任领导编辑党委书记:宋焕斌院长、党委副书记:芮小苗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尚涤尘副院长:宋吉鑫、韩伟、王奇、李智[20] 知名校友编辑王炳华 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校部/国际教育学院翟若愚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郑宝森 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林浒 中科院沈阳计算所所长。[21] 李树田 神华国华太仓发电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胡永生 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22] 杨晓东 绥中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绍民沈阳热电厂发电部主任穆永强 辽宁省电力公司发展策划部主任沈阳工程学院,其实是一所非常低调,但是应用特色非常鲜明专业实力相当强大的一所应用型大学,它的毕业生就业率非常高,待遇也相当优越。它的电力类专业特色极其鲜明,专业发展蓬勃旺盛,学校现在是辽宁省人民政府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共建高校。我的不少学生都毕业于这所院校,工作相当满意。2020届电力学院,能源与动力学院,新能源学院全部毕业生全部就业,100%面向能源电力行业。2020届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89.32%,协议合同就业率为63.18%,升学率为12.21%,出国率为0.38%。基层项目就业率为5.28%,科研率为4.02%,创业率为3.89%,其中,本科生就业率为89.44%,专科生就业率为88.40%。我也曾经多次前往沈阳工程学院考察学校的发展情况以及科研实力,学风,学科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表现。这是一所具有纯正学风,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应用型示范高校。你无论是在学校的自习室,还是图书馆,都可以看到埋头苦读的莘莘学子的动人身影。学校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校区,现有主校区,科技园区和产业园区,占地面积近8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将近46万平方米。面向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现有全日制各类在校学生11000多人。学校的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光源与照明,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等专业都相当不错。学校与中航沈飞集团等多家单位实现的订单式,定制式人才培养。与地方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签订200余项产学研合作协议,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具有独特的建树。另外,在开展应用技术研究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科技成果转化率连续两年在辽宁省省属高校名列前茅。在电网改造,新能源应用等领域创造经济效益上亿元。总而言之,你在沈阳工程学院就读能够塑造你崇高的精神境界,培养你的工匠精神,强化你的责任担当,也能够掌握独特的应用技术,使你在人生的发展道路上能够如虎添翼,能够像雄鹰一样在理想的天空博风击浪,能够使你的理想的航船,劈波斩浪,登陆成功的彼岸。
沈阳工程学院坐落在中国国家区域中心城市、辽宁省省会——沈阳,是一所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前身是1952年建校的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和1947年成立的东北团校(1999年改制为辽宁商务职业学院)。200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两校合并组建沈阳工程学院,现隶属于辽宁省人民政府。根据2015年11月学校官网资料显示,学校有主校区、科技园区和产业园区,占地面积近8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3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约7.97亿元 ,2011年资产评估值16.7亿元;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11193人,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21人,普通全日制本科生9414人,专科生1658人。自学校组建以来,已为社会输送了数万名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好评,近几年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历史沿革编辑沈阳电专历史沿革1952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技工学校创建;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54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技工学校更名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技工学校;1956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技工学校更名为沈阳电力工人技术学校;1958年沈阳电力工人技术学校更名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学校;1960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学校升格为沈阳电力学院;1960年沈阳电力建设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1961年锦州供电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1962年沈阳电力学院改建为沈阳电力学校;辽宁省团校/大学城宾馆1962年沈阳电力学院(本科班)并入吉林电力学院,现发展为东北电力大学;1982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培训中心创建(合署);1985年沈阳电力学校升格为沈阳电力专科学校;1992年沈阳电力专科学校更名为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沈阳电专历史梗概一、东北电力管理局技工学校(1952年5月—1958年3月)1952年5月23日,经东北人民政府批准组建了东北地区第一所电力技工学校——东北电业管理局技工学校。1954年6月,学校改名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技工学校。1956年10月,学校改名为沈阳电力工人技术学校。二、沈阳电力学校(1958年7月—1960年3月)1958年7月,学校升格为中专,校名改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学校,在继续办好技工班的同时,开办了电厂热能动力装置、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厂化学、电力通讯6个专业,开始招收4年制中专生。三、沈阳电力学院(1960年3月—1962年9月)1960年,根据水利电力部指示,学校由中专升格为大学,校名改为沈阳电力学院。当年4月招收两个本科班。1960年12月8日,沈阳电力建设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成立沈阳电力学院中专部。1961年9月26日,锦州供电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成立沈阳电力学院锦州中专部。四、沈阳电力学校(1962年9月—1984年6)1962年5月,根据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两个本科班转入吉林电力学院学习,同年学校停办大学,仍办中专。校名为沈阳电力学校。1980年沈阳电力学校被教育部列为重点中专。五、东北管理局沈阳培训中心(1984年6月—1985年9月)1984年6月,成立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培训中心。六、沈阳电力专科学校(1985年9月—1992年4月)1985年9月,被国家教委批准升格为大专,校名为沈阳电力专科学校。七、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92年4月—2003年4月)1992年4月,学校改名为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52年—2003年4月校址在沈阳市长江街134号。原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历史沿革1947年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创建;1948年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更名为东北青年干部学校;大学生活动中心1951年东北青年干部学校更名为东北团校;1954年东北团校更名为辽宁省团校;1966年辽宁省团校停办;1978年辽宁省团校复校;1984年辽宁省团校更名为辽宁青年干部学院;1985年辽宁青年干部学院升格为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1999年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升格为辽宁商务职业学院。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历史梗概1947年6月,成立以短期干部培训为主的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校址为哈尔滨道里区地段92号。  1948年11月,学校随中共中央东北局机关由哈尔滨迁至沈阳,校名改为东北青年干部学校。为新中国的建立培养了大批干部,校址为沈阳市和平区北二马路4段79号。  1951年11月,学校改名为东北团校。成为东北地区唯一一所为共青团事业培养优秀干部的基地和摇篮,校址为沈阳市和平区北二马路4段79号。  1954年11月,成立辽宁省团校,以短期培训形式为各级党组织培养青年干部。  1958年8月,学校改名为辽宁省团校。校址为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2段4号。  1966年,“文革”开始,学校停止办学。  1978年4月,辽宁省省委决定恢复辽宁省团校。开始短期培训共青团干部。  1985年2月,经辽宁省省政府批准成立为辽宁青年干部学院。校址为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2段4号。  1986年改名为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正式纳入国家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体系。1989年学院完成了校园易地换建工作,校址迁入沈阳市东陵区文萃路94号。  1999年7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学院由成人高等院校转制为普通高职院校,更名为辽宁商务职业学院。[1] 沈阳工程学院历史沿革2003年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合并升格为沈阳工程学院2004年10月,沈阳工程学院整体搬迁至新校区,沈阳道义经济开发区正义三路18号2009年校址地址更名为沈阳市沈北新区蒲昌路18号2011年10月被确定为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单位,在“动力工程、电气工程”两个领域获得工程硕士学位授权。[2] 2015年沈阳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在辽宁省内一本B段招生2016年3月沈阳工程学院获得招收来华留学生资质办学条件编辑师资力量截止2015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在职教职工966人,其学校正门中专任教师610人,正高级职称教师85人,副高级职称教师196人,具有博士学位专任教师121人,硕士学位专任教师412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71人。现有2个辽宁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7个辽宁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3名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2名辽宁省优秀专家,11名辽宁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名辽宁省“十百千高端人才引进工程”百人层次,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才5人,千层次人才8人,2名沈阳市优秀专家,7名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科技人才。[3] 辽宁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教学团队、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教学团队、[4] 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信息工程专业教学团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热能与动力工程教学团队等。辽宁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智能电网故障诊断-安全预警-自愈控制团队[5] 院系设置根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资料显示,学校设有研究生部、电图书馆力学院、能源与动力学院、自动化学院、信息学院、管理学院、新能源学院、机械学院、文法学院、技术经济系和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2个专业教学院(系);设有公共外语教学部、基础教学部、思政教研部、体育教学部、计算机基础教学部等5个教学部。学科专业涵盖工、理、经、文、管、法6个门类,35个本科专业,26个专科专业(有10个专科专业招生)。[6] 学科建设2011年,学校被确定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单位,“动力工程”“电气工程”两个领域获得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学校有2个辽宁省优势特色(培育)学科。辽宁省优势特色(培育)学科:热能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7] 教学建设根据2014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开设42个本科专业(含专业方向),学校有1个国家级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1门省级精品课程,1个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示范专业,2个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辽宁省重点支持专业,1个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国家级精品课程电机学、热工过程控制仪表。[8] 省级精品课程电厂汽轮机、工程流体力学、实用英语、市场营销、社会调查、继电保护、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电厂锅炉、电路、数据库原理及应用、高等数学。[9] 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示范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10]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11] 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自动化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12]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检测与自动控制实验教学中心、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实验教学中心[10] 、检测与自动控制实验教学中心[13] 辽宁省重点支持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热能工程对外交流根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与加拿大BC理工大学、加拿大红河学院、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英国格拉斯哥卡利多尼亚大学、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等近20所国外高校和教育科研机构缔结友好合作关系。2009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与加拿大红河学院合作成立的红河国际学院,是辽宁省首个工程类中外合作办学机构。2010年开始启动与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合作举办校际本科“2+2”学生交流项目。[14] 学术科研编辑科研成果2009年至2015年,学校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国家863计划等国家级项教学楼目11项,省市级科技项目522项,横向项目146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5项;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8项。2007年学校成立了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负责科研成果产业化,控股、参股8家企业,学校经营性资产股份原值近4000万元,部分专业初步形成了校内“产学研”小循环体系。[14] 科研平台根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辽宁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程研究中心,4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1个辽宁省社会管理创新研究基地,1个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辽宁省高校工程中心,1个辽宁省高校对接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基地,6个沈阳市重点实验室,1个沈阳市工程中心,3个校企合作研究中心。[14] 辽宁省重点实验室洁净燃烧发电与供热技术[11] 、太阳能光伏应用技术[15] 、辽宁省电网节能与控制重点实验室等[10] 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辽宁省电力仿真控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辽宁省燃烧技术中心辽宁省高校工程中心电力仿真控制技术中心[16] 辽宁省协同创新中心太阳能光伏发电及其分布式并网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学术资源学术期刊《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10年学报影响因子较2005年提升6倍;2009年学报共有两篇文章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98篇文章被索引。学报主编独创的新建本科院校学报特色办刊理论和"12345"运作模式曾多次在全国学报学术会议上交流。2011年,社科版在全国人文社科期刊中排名有新的进展,进入全国前40%以内。学报2刊年内又获得3项国家级奖励,学报自然版获得"第三届中国高校特色期刊奖",连续三届获此殊荣,成为教育部仅有的14种期刊之一;学报社科版连续两届荣获"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其"文艺美学栏目"获得"全国人文社科学报特色栏目"。[17] 图书馆藏截至2014年7月,图书馆藏图书文献126.3万册,(其中,电子图书46.8万册,电子期刊19.2万册)。数据库资源主要有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超星数字图书馆、爱迪科森网上报告厅、金图国际高校英语学习资源总库、EBSCO西文数据库等。校园文化编辑校训明德致知 精工博学“明德”:出自儒家典籍《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其中“德”字在古代写作“悳”,有“真心”之意;“明”则为彰显、发扬。选取“明德”一词,意在崇尚至善,彰显美德,培养师生员工完善人格,修已立人,追求崇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永恒的时代和谐之风。  “致知”出自《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致知在格物”即获取知识的途径在于接触和体察事物。选取“致知”一词意在强调探求真知的过程就是在读书中求知,在实践中求知,行先于知,最终达到知行并重、知行合一。  “精”:意为用功深到而专一,有“精通”“最佳”“长于”“善于”等义。“工”为象形字,在甲骨文字中为工具形,即持有工具,后引申为“工程”“技巧”“技术和技术修养”等涵义。“精工”两字结合,可产生“精良高超的技术”“优秀杰出的工科人才”等义。选取“精工”一词,与我院培养以工程教育为主、具有工程背景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相吻合。  “博”有广、通、丰富等意。选取“博学”一词,旨在倡导师生做学问不但要求精,还要求深、求广,要以开放的眼光和胸襟海纳百川,博采众长,追求卓越品质,不断进取完善。  校训8个字,读之韵味流畅,品之立意高远;上下两句相互承接,四层内涵融汇贯通,取意远古先训又纳入现代精神,蕴涵了现实与传统教育的传承关系,构成了工院精神的丰富内涵。[18] 校徽校徽主图案由“沈阳”两字的汉语拼音首位“s”“y”经过艺术变形构成了一个富有动感的“工”字。“工”字体现了学院以“工”为主的办学特色。图案下部是中英文校名,中文采用毛泽东的手书体,刚劲、浑厚;英文为ArialBlack体,庄重、大方。  图案中间三条向上攀升的“s”,似召唤未来之手,似迎风张开的翅膀,似向上升腾的火焰,又似莘莘学子舞动的青春,昭示着工院学子团结向上、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奋力拼搏的时代风貌。“s”与“y”共同勾勒出了一只展翅腾飞的雏鹰,她以昂扬的姿态振翅高飞,蕴含着“天高任鸟飞”的勉励之情,表达了学院满载着激情与梦想,不断飞向新的目标,各项事业蓬勃向上的美好愿望。校徽犹如字母“e”,体现了学院紧跟社会步伐,与时代同步,不断创新、服务社会的时代理念。  校徽图案主色调为蓝色。蓝色旷远而深邃,代表着辽阔的大海与浩瀚的苍穹,寓意师生员工拥有宽广豁达的胸襟和探索真知、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蓝色羽翼随上腾之势由浅及深,由窄渐宽,预示着工程学院发展之路愈加宽广,办学空间更为开阔,象征着学院各项事业奔腾向上、永不止步。现任领导编辑党委书记:宋焕斌院长、党委副书记:芮小苗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尚涤尘副院长:宋吉鑫、韩伟、王奇、李智[20] 知名校友编辑王炳华 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校部/国际教育学院翟若愚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郑宝森 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林浒 中科院沈阳计算所所长。[21] 李树田 神华国华太仓发电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胡永生 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22] 杨晓东 绥中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绍民沈阳热电厂发电部主任穆永强 辽宁省电力公司发展策划部主任
沈阳工程学院坐落在中国国家区域中心城市、辽宁省省会——沈阳,是一所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前身是1952年建校的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和1947年成立的东北团校(1999年改制为辽宁商务职业学院)。200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两校合并组建沈阳工程学院,现隶属于辽宁省人民政府。根据2015年11月学校官网资料显示,学校有主校区、科技园区和产业园区,占地面积近8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3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约7.97亿元 ,2011年资产评估值16.7亿元;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11193人,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21人,普通全日制本科生9414人,专科生1658人。自学校组建以来,已为社会输送了数万名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好评,近几年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历史沿革编辑沈阳电专历史沿革1952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技工学校创建;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54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技工学校更名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技工学校;1956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技工学校更名为沈阳电力工人技术学校;1958年沈阳电力工人技术学校更名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学校;1960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学校升格为沈阳电力学院;1960年沈阳电力建设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1961年锦州供电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1962年沈阳电力学院改建为沈阳电力学校;辽宁省团校/大学城宾馆1962年沈阳电力学院(本科班)并入吉林电力学院,现发展为东北电力大学;1982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培训中心创建(合署);1985年沈阳电力学校升格为沈阳电力专科学校;1992年沈阳电力专科学校更名为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沈阳电专历史梗概一、东北电力管理局技工学校(1952年5月—1958年3月)1952年5月23日,经东北人民政府批准组建了东北地区第一所电力技工学校——东北电业管理局技工学校。1954年6月,学校改名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技工学校。1956年10月,学校改名为沈阳电力工人技术学校。二、沈阳电力学校(1958年7月—1960年3月)1958年7月,学校升格为中专,校名改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学校,在继续办好技工班的同时,开办了电厂热能动力装置、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厂化学、电力通讯6个专业,开始招收4年制中专生。三、沈阳电力学院(1960年3月—1962年9月)1960年,根据水利电力部指示,学校由中专升格为大学,校名改为沈阳电力学院。当年4月招收两个本科班。1960年12月8日,沈阳电力建设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成立沈阳电力学院中专部。1961年9月26日,锦州供电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成立沈阳电力学院锦州中专部。四、沈阳电力学校(1962年9月—1984年6)1962年5月,根据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两个本科班转入吉林电力学院学习,同年学校停办大学,仍办中专。校名为沈阳电力学校。1980年沈阳电力学校被教育部列为重点中专。五、东北管理局沈阳培训中心(1984年6月—1985年9月)1984年6月,成立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培训中心。六、沈阳电力专科学校(1985年9月—1992年4月)1985年9月,被国家教委批准升格为大专,校名为沈阳电力专科学校。七、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92年4月—2003年4月)1992年4月,学校改名为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52年—2003年4月校址在沈阳市长江街134号。原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历史沿革1947年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创建;1948年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更名为东北青年干部学校;大学生活动中心1951年东北青年干部学校更名为东北团校;1954年东北团校更名为辽宁省团校;1966年辽宁省团校停办;1978年辽宁省团校复校;1984年辽宁省团校更名为辽宁青年干部学院;1985年辽宁青年干部学院升格为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1999年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升格为辽宁商务职业学院。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历史梗概1947年6月,成立以短期干部培训为主的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校址为哈尔滨道里区地段92号。  1948年11月,学校随中共中央东北局机关由哈尔滨迁至沈阳,校名改为东北青年干部学校。为新中国的建立培养了大批干部,校址为沈阳市和平区北二马路4段79号。  1951年11月,学校改名为东北团校。成为东北地区唯一一所为共青团事业培养优秀干部的基地和摇篮,校址为沈阳市和平区北二马路4段79号。  1954年11月,成立辽宁省团校,以短期培训形式为各级党组织培养青年干部。  1958年8月,学校改名为辽宁省团校。校址为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2段4号。  1966年,“文革”开始,学校停止办学。  1978年4月,辽宁省省委决定恢复辽宁省团校。开始短期培训共青团干部。  1985年2月,经辽宁省省政府批准成立为辽宁青年干部学院。校址为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2段4号。  1986年改名为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正式纳入国家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体系。1989年学院完成了校园易地换建工作,校址迁入沈阳市东陵区文萃路94号。  1999年7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学院由成人高等院校转制为普通高职院校,更名为辽宁商务职业学院。[1] 沈阳工程学院历史沿革2003年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合并升格为沈阳工程学院2004年10月,沈阳工程学院整体搬迁至新校区,沈阳道义经济开发区正义三路18号2009年校址地址更名为沈阳市沈北新区蒲昌路18号2011年10月被确定为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单位,在“动力工程、电气工程”两个领域获得工程硕士学位授权。[2] 2015年沈阳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在辽宁省内一本B段招生2016年3月沈阳工程学院获得招收来华留学生资质办学条件编辑师资力量截止2015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在职教职工966人,其学校正门中专任教师610人,正高级职称教师85人,副高级职称教师196人,具有博士学位专任教师121人,硕士学位专任教师412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71人。现有2个辽宁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7个辽宁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3名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2名辽宁省优秀专家,11名辽宁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名辽宁省“十百千高端人才引进工程”百人层次,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才5人,千层次人才8人,2名沈阳市优秀专家,7名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科技人才。[3] 辽宁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教学团队、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教学团队、[4] 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信息工程专业教学团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热能与动力工程教学团队等。辽宁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智能电网故障诊断-安全预警-自愈控制团队[5] 院系设置根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资料显示,学校设有研究生部、电图书馆力学院、能源与动力学院、自动化学院、信息学院、管理学院、新能源学院、机械学院、文法学院、技术经济系和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2个专业教学院(系);设有公共外语教学部、基础教学部、思政教研部、体育教学部、计算机基础教学部等5个教学部。学科专业涵盖工、理、经、文、管、法6个门类,35个本科专业,26个专科专业(有10个专科专业招生)。[6] 学科建设2011年,学校被确定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单位,“动力工程”“电气工程”两个领域获得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学校有2个辽宁省优势特色(培育)学科。辽宁省优势特色(培育)学科:热能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7] 教学建设根据2014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开设42个本科专业(含专业方向),学校有1个国家级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1门省级精品课程,1个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示范专业,2个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辽宁省重点支持专业,1个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国家级精品课程电机学、热工过程控制仪表。[8] 省级精品课程电厂汽轮机、工程流体力学、实用英语、市场营销、社会调查、继电保护、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电厂锅炉、电路、数据库原理及应用、高等数学。[9] 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示范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10]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11] 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自动化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12]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检测与自动控制实验教学中心、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实验教学中心[10] 、检测与自动控制实验教学中心[13] 辽宁省重点支持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热能工程对外交流根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与加拿大BC理工大学、加拿大红河学院、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英国格拉斯哥卡利多尼亚大学、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等近20所国外高校和教育科研机构缔结友好合作关系。2009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与加拿大红河学院合作成立的红河国际学院,是辽宁省首个工程类中外合作办学机构。2010年开始启动与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合作举办校际本科“2+2”学生交流项目。[14] 学术科研编辑科研成果2009年至2015年,学校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国家863计划等国家级项教学楼目11项,省市级科技项目522项,横向项目146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5项;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8项。2007年学校成立了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负责科研成果产业化,控股、参股8家企业,学校经营性资产股份原值近4000万元,部分专业初步形成了校内“产学研”小循环体系。[14] 科研平台根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辽宁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程研究中心,4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1个辽宁省社会管理创新研究基地,1个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辽宁省高校工程中心,1个辽宁省高校对接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基地,6个沈阳市重点实验室,1个沈阳市工程中心,3个校企合作研究中心。[14] 辽宁省重点实验室洁净燃烧发电与供热技术[11] 、太阳能光伏应用技术[15] 、辽宁省电网节能与控制重点实验室等[10] 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辽宁省电力仿真控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辽宁省燃烧技术中心辽宁省高校工程中心电力仿真控制技术中心[16] 辽宁省协同创新中心太阳能光伏发电及其分布式并网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学术资源学术期刊《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10年学报影响因子较2005年提升6倍;2009年学报共有两篇文章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98篇文章被索引。学报主编独创的新建本科院校学报特色办刊理论和"12345"运作模式曾多次在全国学报学术会议上交流。2011年,社科版在全国人文社科期刊中排名有新的进展,进入全国前40%以内。学报2刊年内又获得3项国家级奖励,学报自然版获得"第三届中国高校特色期刊奖",连续三届获此殊荣,成为教育部仅有的14种期刊之一;学报社科版连续两届荣获"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其"文艺美学栏目"获得"全国人文社科学报特色栏目"。[17] 图书馆藏截至2014年7月,图书馆藏图书文献126.3万册,(其中,电子图书46.8万册,电子期刊19.2万册)。数据库资源主要有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超星数字图书馆、爱迪科森网上报告厅、金图国际高校英语学习资源总库、EBSCO西文数据库等。校园文化编辑校训明德致知 精工博学“明德”:出自儒家典籍《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其中“德”字在古代写作“悳”,有“真心”之意;“明”则为彰显、发扬。选取“明德”一词,意在崇尚至善,彰显美德,培养师生员工完善人格,修已立人,追求崇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永恒的时代和谐之风。  “致知”出自《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致知在格物”即获取知识的途径在于接触和体察事物。选取“致知”一词意在强调探求真知的过程就是在读书中求知,在实践中求知,行先于知,最终达到知行并重、知行合一。  “精”:意为用功深到而专一,有“精通”“最佳”“长于”“善于”等义。“工”为象形字,在甲骨文字中为工具形,即持有工具,后引申为“工程”“技巧”“技术和技术修养”等涵义。“精工”两字结合,可产生“精良高超的技术”“优秀杰出的工科人才”等义。选取“精工”一词,与我院培养以工程教育为主、具有工程背景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相吻合。  “博”有广、通、丰富等意。选取“博学”一词,旨在倡导师生做学问不但要求精,还要求深、求广,要以开放的眼光和胸襟海纳百川,博采众长,追求卓越品质,不断进取完善。  校训8个字,读之韵味流畅,品之立意高远;上下两句相互承接,四层内涵融汇贯通,取意远古先训又纳入现代精神,蕴涵了现实与传统教育的传承关系,构成了工院精神的丰富内涵。[18] 校徽校徽主图案由“沈阳”两字的汉语拼音首位“s”“y”经过艺术变形构成了一个富有动感的“工”字。“工”字体现了学院以“工”为主的办学特色。图案下部是中英文校名,中文采用毛泽东的手书体,刚劲、浑厚;英文为ArialBlack体,庄重、大方。  图案中间三条向上攀升的“s”,似召唤未来之手,似迎风张开的翅膀,似向上升腾的火焰,又似莘莘学子舞动的青春,昭示着工院学子团结向上、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奋力拼搏的时代风貌。“s”与“y”共同勾勒出了一只展翅腾飞的雏鹰,她以昂扬的姿态振翅高飞,蕴含着“天高任鸟飞”的勉励之情,表达了学院满载着激情与梦想,不断飞向新的目标,各项事业蓬勃向上的美好愿望。校徽犹如字母“e”,体现了学院紧跟社会步伐,与时代同步,不断创新、服务社会的时代理念。  校徽图案主色调为蓝色。蓝色旷远而深邃,代表着辽阔的大海与浩瀚的苍穹,寓意师生员工拥有宽广豁达的胸襟和探索真知、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蓝色羽翼随上腾之势由浅及深,由窄渐宽,预示着工程学院发展之路愈加宽广,办学空间更为开阔,象征着学院各项事业奔腾向上、永不止步。现任领导编辑党委书记:宋焕斌院长、党委副书记:芮小苗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尚涤尘副院长:宋吉鑫、韩伟、王奇、李智[20] 知名校友编辑王炳华 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校部/国际教育学院翟若愚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郑宝森 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林浒 中科院沈阳计算所所长。[21] 李树田 神华国华太仓发电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胡永生 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22] 杨晓东 绥中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绍民沈阳热电厂发电部主任穆永强 辽宁省电力公司发展策划部主任沈阳工程学院,其实是一所非常低调,但是应用特色非常鲜明专业实力相当强大的一所应用型大学,它的毕业生就业率非常高,待遇也相当优越。它的电力类专业特色极其鲜明,专业发展蓬勃旺盛,学校现在是辽宁省人民政府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共建高校。我的不少学生都毕业于这所院校,工作相当满意。2020届电力学院,能源与动力学院,新能源学院全部毕业生全部就业,100%面向能源电力行业。2020届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89.32%,协议合同就业率为63.18%,升学率为12.21%,出国率为0.38%。基层项目就业率为5.28%,科研率为4.02%,创业率为3.89%,其中,本科生就业率为89.44%,专科生就业率为88.40%。我也曾经多次前往沈阳工程学院考察学校的发展情况以及科研实力,学风,学科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表现。这是一所具有纯正学风,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应用型示范高校。你无论是在学校的自习室,还是图书馆,都可以看到埋头苦读的莘莘学子的动人身影。学校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校区,现有主校区,科技园区和产业园区,占地面积近8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将近46万平方米。面向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现有全日制各类在校学生11000多人。学校的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光源与照明,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等专业都相当不错。学校与中航沈飞集团等多家单位实现的订单式,定制式人才培养。与地方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签订200余项产学研合作协议,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具有独特的建树。另外,在开展应用技术研究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科技成果转化率连续两年在辽宁省省属高校名列前茅。在电网改造,新能源应用等领域创造经济效益上亿元。总而言之,你在沈阳工程学院就读能够塑造你崇高的精神境界,培养你的工匠精神,强化你的责任担当,也能够掌握独特的应用技术,使你在人生的发展道路上能够如虎添翼,能够像雄鹰一样在理想的天空博风击浪,能够使你的理想的航船,劈波斩浪,登陆成功的彼岸。
沈阳工程学院坐落在中国国家区域中心城市、辽宁省省会——沈阳,是一所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前身是1952年建校的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和1947年成立的东北团校(1999年改制为辽宁商务职业学院)。200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两校合并组建沈阳工程学院,现隶属于辽宁省人民政府。根据2015年11月学校官网资料显示,学校有主校区、科技园区和产业园区,占地面积近8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3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约7.97亿元 ,2011年资产评估值16.7亿元;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11193人,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21人,普通全日制本科生9414人,专科生1658人。自学校组建以来,已为社会输送了数万名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好评,近几年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历史沿革编辑沈阳电专历史沿革1952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技工学校创建;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54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技工学校更名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技工学校;1956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技工学校更名为沈阳电力工人技术学校;1958年沈阳电力工人技术学校更名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学校;1960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学校升格为沈阳电力学院;1960年沈阳电力建设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1961年锦州供电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1962年沈阳电力学院改建为沈阳电力学校;辽宁省团校/大学城宾馆1962年沈阳电力学院(本科班)并入吉林电力学院,现发展为东北电力大学;1982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培训中心创建(合署);1985年沈阳电力学校升格为沈阳电力专科学校;1992年沈阳电力专科学校更名为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沈阳电专历史梗概一、东北电力管理局技工学校(1952年5月—1958年3月)1952年5月23日,经东北人民政府批准组建了东北地区第一所电力技工学校——东北电业管理局技工学校。1954年6月,学校改名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技工学校。1956年10月,学校改名为沈阳电力工人技术学校。二、沈阳电力学校(1958年7月—1960年3月)1958年7月,学校升格为中专,校名改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学校,在继续办好技工班的同时,开办了电厂热能动力装置、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厂化学、电力通讯6个专业,开始招收4年制中专生。三、沈阳电力学院(1960年3月—1962年9月)1960年,根据水利电力部指示,学校由中专升格为大学,校名改为沈阳电力学院。当年4月招收两个本科班。1960年12月8日,沈阳电力建设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成立沈阳电力学院中专部。1961年9月26日,锦州供电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成立沈阳电力学院锦州中专部。四、沈阳电力学校(1962年9月—1984年6)1962年5月,根据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两个本科班转入吉林电力学院学习,同年学校停办大学,仍办中专。校名为沈阳电力学校。1980年沈阳电力学校被教育部列为重点中专。五、东北管理局沈阳培训中心(1984年6月—1985年9月)1984年6月,成立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培训中心。六、沈阳电力专科学校(1985年9月—1992年4月)1985年9月,被国家教委批准升格为大专,校名为沈阳电力专科学校。七、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92年4月—2003年4月)1992年4月,学校改名为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52年—2003年4月校址在沈阳市长江街134号。原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历史沿革1947年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创建;1948年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更名为东北青年干部学校;大学生活动中心1951年东北青年干部学校更名为东北团校;1954年东北团校更名为辽宁省团校;1966年辽宁省团校停办;1978年辽宁省团校复校;1984年辽宁省团校更名为辽宁青年干部学院;1985年辽宁青年干部学院升格为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1999年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升格为辽宁商务职业学院。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历史梗概1947年6月,成立以短期干部培训为主的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校址为哈尔滨道里区地段92号。  1948年11月,学校随中共中央东北局机关由哈尔滨迁至沈阳,校名改为东北青年干部学校。为新中国的建立培养了大批干部,校址为沈阳市和平区北二马路4段79号。  1951年11月,学校改名为东北团校。成为东北地区唯一一所为共青团事业培养优秀干部的基地和摇篮,校址为沈阳市和平区北二马路4段79号。  1954年11月,成立辽宁省团校,以短期培训形式为各级党组织培养青年干部。  1958年8月,学校改名为辽宁省团校。校址为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2段4号。  1966年,“文革”开始,学校停止办学。  1978年4月,辽宁省省委决定恢复辽宁省团校。开始短期培训共青团干部。  1985年2月,经辽宁省省政府批准成立为辽宁青年干部学院。校址为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2段4号。  1986年改名为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正式纳入国家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体系。1989年学院完成了校园易地换建工作,校址迁入沈阳市东陵区文萃路94号。  1999年7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学院由成人高等院校转制为普通高职院校,更名为辽宁商务职业学院。[1] 沈阳工程学院历史沿革2003年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合并升格为沈阳工程学院2004年10月,沈阳工程学院整体搬迁至新校区,沈阳道义经济开发区正义三路18号2009年校址地址更名为沈阳市沈北新区蒲昌路18号2011年10月被确定为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单位,在“动力工程、电气工程”两个领域获得工程硕士学位授权。[2] 2015年沈阳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在辽宁省内一本B段招生2016年3月沈阳工程学院获得招收来华留学生资质办学条件编辑师资力量截止2015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在职教职工966人,其学校正门中专任教师610人,正高级职称教师85人,副高级职称教师196人,具有博士学位专任教师121人,硕士学位专任教师412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71人。现有2个辽宁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7个辽宁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3名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2名辽宁省优秀专家,11名辽宁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名辽宁省“十百千高端人才引进工程”百人层次,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才5人,千层次人才8人,2名沈阳市优秀专家,7名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科技人才。[3] 辽宁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教学团队、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教学团队、[4] 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信息工程专业教学团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热能与动力工程教学团队等。辽宁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智能电网故障诊断-安全预警-自愈控制团队[5] 院系设置根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资料显示,学校设有研究生部、电图书馆力学院、能源与动力学院、自动化学院、信息学院、管理学院、新能源学院、机械学院、文法学院、技术经济系和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2个专业教学院(系);设有公共外语教学部、基础教学部、思政教研部、体育教学部、计算机基础教学部等5个教学部。学科专业涵盖工、理、经、文、管、法6个门类,35个本科专业,26个专科专业(有10个专科专业招生)。[6] 学科建设2011年,学校被确定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单位,“动力工程”“电气工程”两个领域获得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学校有2个辽宁省优势特色(培育)学科。辽宁省优势特色(培育)学科:热能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7] 教学建设根据2014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开设42个本科专业(含专业方向),学校有1个国家级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1门省级精品课程,1个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示范专业,2个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辽宁省重点支持专业,1个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国家级精品课程电机学、热工过程控制仪表。[8] 省级精品课程电厂汽轮机、工程流体力学、实用英语、市场营销、社会调查、继电保护、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电厂锅炉、电路、数据库原理及应用、高等数学。[9] 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示范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10]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11] 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自动化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12]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检测与自动控制实验教学中心、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实验教学中心[10] 、检测与自动控制实验教学中心[13] 辽宁省重点支持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热能工程对外交流根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与加拿大BC理工大学、加拿大红河学院、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英国格拉斯哥卡利多尼亚大学、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等近20所国外高校和教育科研机构缔结友好合作关系。2009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与加拿大红河学院合作成立的红河国际学院,是辽宁省首个工程类中外合作办学机构。2010年开始启动与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合作举办校际本科“2+2”学生交流项目。[14] 学术科研编辑科研成果2009年至2015年,学校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国家863计划等国家级项教学楼目11项,省市级科技项目522项,横向项目146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5项;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8项。2007年学校成立了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负责科研成果产业化,控股、参股8家企业,学校经营性资产股份原值近4000万元,部分专业初步形成了校内“产学研”小循环体系。[14] 科研平台根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辽宁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程研究中心,4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1个辽宁省社会管理创新研究基地,1个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辽宁省高校工程中心,1个辽宁省高校对接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基地,6个沈阳市重点实验室,1个沈阳市工程中心,3个校企合作研究中心。[14] 辽宁省重点实验室洁净燃烧发电与供热技术[11] 、太阳能光伏应用技术[15] 、辽宁省电网节能与控制重点实验室等[10] 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辽宁省电力仿真控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辽宁省燃烧技术中心辽宁省高校工程中心电力仿真控制技术中心[16] 辽宁省协同创新中心太阳能光伏发电及其分布式并网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学术资源学术期刊《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10年学报影响因子较2005年提升6倍;2009年学报共有两篇文章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98篇文章被索引。学报主编独创的新建本科院校学报特色办刊理论和"12345"运作模式曾多次在全国学报学术会议上交流。2011年,社科版在全国人文社科期刊中排名有新的进展,进入全国前40%以内。学报2刊年内又获得3项国家级奖励,学报自然版获得"第三届中国高校特色期刊奖",连续三届获此殊荣,成为教育部仅有的14种期刊之一;学报社科版连续两届荣获"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其"文艺美学栏目"获得"全国人文社科学报特色栏目"。[17] 图书馆藏截至2014年7月,图书馆藏图书文献126.3万册,(其中,电子图书46.8万册,电子期刊19.2万册)。数据库资源主要有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超星数字图书馆、爱迪科森网上报告厅、金图国际高校英语学习资源总库、EBSCO西文数据库等。校园文化编辑校训明德致知 精工博学“明德”:出自儒家典籍《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其中“德”字在古代写作“悳”,有“真心”之意;“明”则为彰显、发扬。选取“明德”一词,意在崇尚至善,彰显美德,培养师生员工完善人格,修已立人,追求崇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永恒的时代和谐之风。  “致知”出自《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致知在格物”即获取知识的途径在于接触和体察事物。选取“致知”一词意在强调探求真知的过程就是在读书中求知,在实践中求知,行先于知,最终达到知行并重、知行合一。  “精”:意为用功深到而专一,有“精通”“最佳”“长于”“善于”等义。“工”为象形字,在甲骨文字中为工具形,即持有工具,后引申为“工程”“技巧”“技术和技术修养”等涵义。“精工”两字结合,可产生“精良高超的技术”“优秀杰出的工科人才”等义。选取“精工”一词,与我院培养以工程教育为主、具有工程背景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相吻合。  “博”有广、通、丰富等意。选取“博学”一词,旨在倡导师生做学问不但要求精,还要求深、求广,要以开放的眼光和胸襟海纳百川,博采众长,追求卓越品质,不断进取完善。  校训8个字,读之韵味流畅,品之立意高远;上下两句相互承接,四层内涵融汇贯通,取意远古先训又纳入现代精神,蕴涵了现实与传统教育的传承关系,构成了工院精神的丰富内涵。[18] 校徽校徽主图案由“沈阳”两字的汉语拼音首位“s”“y”经过艺术变形构成了一个富有动感的“工”字。“工”字体现了学院以“工”为主的办学特色。图案下部是中英文校名,中文采用毛泽东的手书体,刚劲、浑厚;英文为ArialBlack体,庄重、大方。  图案中间三条向上攀升的“s”,似召唤未来之手,似迎风张开的翅膀,似向上升腾的火焰,又似莘莘学子舞动的青春,昭示着工院学子团结向上、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奋力拼搏的时代风貌。“s”与“y”共同勾勒出了一只展翅腾飞的雏鹰,她以昂扬的姿态振翅高飞,蕴含着“天高任鸟飞”的勉励之情,表达了学院满载着激情与梦想,不断飞向新的目标,各项事业蓬勃向上的美好愿望。校徽犹如字母“e”,体现了学院紧跟社会步伐,与时代同步,不断创新、服务社会的时代理念。  校徽图案主色调为蓝色。蓝色旷远而深邃,代表着辽阔的大海与浩瀚的苍穹,寓意师生员工拥有宽广豁达的胸襟和探索真知、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蓝色羽翼随上腾之势由浅及深,由窄渐宽,预示着工程学院发展之路愈加宽广,办学空间更为开阔,象征着学院各项事业奔腾向上、永不止步。现任领导编辑党委书记:宋焕斌院长、党委副书记:芮小苗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尚涤尘副院长:宋吉鑫、韩伟、王奇、李智[20] 知名校友编辑王炳华 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校部/国际教育学院翟若愚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郑宝森 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林浒 中科院沈阳计算所所长。[21] 李树田 神华国华太仓发电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胡永生 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22] 杨晓东 绥中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绍民沈阳热电厂发电部主任穆永强 辽宁省电力公司发展策划部主任
沈阳工程学院坐落在中国国家区域中心城市、辽宁省省会——沈阳,是一所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前身是1952年建校的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和1947年成立的东北团校(1999年改制为辽宁商务职业学院)。200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两校合并组建沈阳工程学院,现隶属于辽宁省人民政府。根据2015年11月学校官网资料显示,学校有主校区、科技园区和产业园区,占地面积近8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3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约7.97亿元 ,2011年资产评估值16.7亿元;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11193人,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21人,普通全日制本科生9414人,专科生1658人。自学校组建以来,已为社会输送了数万名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好评,近几年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历史沿革编辑沈阳电专历史沿革1952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技工学校创建;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54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技工学校更名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技工学校;1956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技工学校更名为沈阳电力工人技术学校;1958年沈阳电力工人技术学校更名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学校;1960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学校升格为沈阳电力学院;1960年沈阳电力建设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1961年锦州供电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1962年沈阳电力学院改建为沈阳电力学校;辽宁省团校/大学城宾馆1962年沈阳电力学院(本科班)并入吉林电力学院,现发展为东北电力大学;1982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培训中心创建(合署);1985年沈阳电力学校升格为沈阳电力专科学校;1992年沈阳电力专科学校更名为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沈阳电专历史梗概一、东北电力管理局技工学校(1952年5月—1958年3月)1952年5月23日,经东北人民政府批准组建了东北地区第一所电力技工学校——东北电业管理局技工学校。1954年6月,学校改名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技工学校。1956年10月,学校改名为沈阳电力工人技术学校。二、沈阳电力学校(1958年7月—1960年3月)1958年7月,学校升格为中专,校名改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学校,在继续办好技工班的同时,开办了电厂热能动力装置、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厂化学、电力通讯6个专业,开始招收4年制中专生。三、沈阳电力学院(1960年3月—1962年9月)1960年,根据水利电力部指示,学校由中专升格为大学,校名改为沈阳电力学院。当年4月招收两个本科班。1960年12月8日,沈阳电力建设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成立沈阳电力学院中专部。1961年9月26日,锦州供电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成立沈阳电力学院锦州中专部。四、沈阳电力学校(1962年9月—1984年6)1962年5月,根据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两个本科班转入吉林电力学院学习,同年学校停办大学,仍办中专。校名为沈阳电力学校。1980年沈阳电力学校被教育部列为重点中专。五、东北管理局沈阳培训中心(1984年6月—1985年9月)1984年6月,成立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培训中心。六、沈阳电力专科学校(1985年9月—1992年4月)1985年9月,被国家教委批准升格为大专,校名为沈阳电力专科学校。七、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92年4月—2003年4月)1992年4月,学校改名为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52年—2003年4月校址在沈阳市长江街134号。原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历史沿革1947年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创建;1948年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更名为东北青年干部学校;大学生活动中心1951年东北青年干部学校更名为东北团校;1954年东北团校更名为辽宁省团校;1966年辽宁省团校停办;1978年辽宁省团校复校;1984年辽宁省团校更名为辽宁青年干部学院;1985年辽宁青年干部学院升格为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1999年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升格为辽宁商务职业学院。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历史梗概1947年6月,成立以短期干部培训为主的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校址为哈尔滨道里区地段92号。  1948年11月,学校随中共中央东北局机关由哈尔滨迁至沈阳,校名改为东北青年干部学校。为新中国的建立培养了大批干部,校址为沈阳市和平区北二马路4段79号。  1951年11月,学校改名为东北团校。成为东北地区唯一一所为共青团事业培养优秀干部的基地和摇篮,校址为沈阳市和平区北二马路4段79号。  1954年11月,成立辽宁省团校,以短期培训形式为各级党组织培养青年干部。  1958年8月,学校改名为辽宁省团校。校址为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2段4号。  1966年,“文革”开始,学校停止办学。  1978年4月,辽宁省省委决定恢复辽宁省团校。开始短期培训共青团干部。  1985年2月,经辽宁省省政府批准成立为辽宁青年干部学院。校址为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2段4号。  1986年改名为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正式纳入国家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体系。1989年学院完成了校园易地换建工作,校址迁入沈阳市东陵区文萃路94号。  1999年7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学院由成人高等院校转制为普通高职院校,更名为辽宁商务职业学院。[1] 沈阳工程学院历史沿革2003年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合并升格为沈阳工程学院2004年10月,沈阳工程学院整体搬迁至新校区,沈阳道义经济开发区正义三路18号2009年校址地址更名为沈阳市沈北新区蒲昌路18号2011年10月被确定为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单位,在“动力工程、电气工程”两个领域获得工程硕士学位授权。[2] 2015年沈阳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在辽宁省内一本B段招生2016年3月沈阳工程学院获得招收来华留学生资质办学条件编辑师资力量截止2015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在职教职工966人,其学校正门中专任教师610人,正高级职称教师85人,副高级职称教师196人,具有博士学位专任教师121人,硕士学位专任教师412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71人。现有2个辽宁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7个辽宁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3名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2名辽宁省优秀专家,11名辽宁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名辽宁省“十百千高端人才引进工程”百人层次,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才5人,千层次人才8人,2名沈阳市优秀专家,7名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科技人才。[3] 辽宁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教学团队、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教学团队、[4] 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信息工程专业教学团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热能与动力工程教学团队等。辽宁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智能电网故障诊断-安全预警-自愈控制团队[5] 院系设置根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资料显示,学校设有研究生部、电图书馆力学院、能源与动力学院、自动化学院、信息学院、管理学院、新能源学院、机械学院、文法学院、技术经济系和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2个专业教学院(系);设有公共外语教学部、基础教学部、思政教研部、体育教学部、计算机基础教学部等5个教学部。学科专业涵盖工、理、经、文、管、法6个门类,35个本科专业,26个专科专业(有10个专科专业招生)。[6] 学科建设2011年,学校被确定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单位,“动力工程”“电气工程”两个领域获得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学校有2个辽宁省优势特色(培育)学科。辽宁省优势特色(培育)学科:热能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7] 教学建设根据2014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开设42个本科专业(含专业方向),学校有1个国家级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1门省级精品课程,1个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示范专业,2个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辽宁省重点支持专业,1个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国家级精品课程电机学、热工过程控制仪表。[8] 省级精品课程电厂汽轮机、工程流体力学、实用英语、市场营销、社会调查、继电保护、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电厂锅炉、电路、数据库原理及应用、高等数学。[9] 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示范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10]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11] 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自动化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12]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检测与自动控制实验教学中心、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实验教学中心[10] 、检测与自动控制实验教学中心[13] 辽宁省重点支持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热能工程对外交流根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与加拿大BC理工大学、加拿大红河学院、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英国格拉斯哥卡利多尼亚大学、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等近20所国外高校和教育科研机构缔结友好合作关系。2009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与加拿大红河学院合作成立的红河国际学院,是辽宁省首个工程类中外合作办学机构。2010年开始启动与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合作举办校际本科“2+2”学生交流项目。[14] 学术科研编辑科研成果2009年至2015年,学校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国家863计划等国家级项教学楼目11项,省市级科技项目522项,横向项目146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5项;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8项。2007年学校成立了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负责科研成果产业化,控股、参股8家企业,学校经营性资产股份原值近4000万元,部分专业初步形成了校内“产学研”小循环体系。[14] 科研平台根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辽宁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程研究中心,4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1个辽宁省社会管理创新研究基地,1个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辽宁省高校工程中心,1个辽宁省高校对接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基地,6个沈阳市重点实验室,1个沈阳市工程中心,3个校企合作研究中心。[14] 辽宁省重点实验室洁净燃烧发电与供热技术[11] 、太阳能光伏应用技术[15] 、辽宁省电网节能与控制重点实验室等[10] 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辽宁省电力仿真控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辽宁省燃烧技术中心辽宁省高校工程中心电力仿真控制技术中心[16] 辽宁省协同创新中心太阳能光伏发电及其分布式并网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学术资源学术期刊《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10年学报影响因子较2005年提升6倍;2009年学报共有两篇文章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98篇文章被索引。学报主编独创的新建本科院校学报特色办刊理论和"12345"运作模式曾多次在全国学报学术会议上交流。2011年,社科版在全国人文社科期刊中排名有新的进展,进入全国前40%以内。学报2刊年内又获得3项国家级奖励,学报自然版获得"第三届中国高校特色期刊奖",连续三届获此殊荣,成为教育部仅有的14种期刊之一;学报社科版连续两届荣获"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其"文艺美学栏目"获得"全国人文社科学报特色栏目"。[17] 图书馆藏截至2014年7月,图书馆藏图书文献126.3万册,(其中,电子图书46.8万册,电子期刊19.2万册)。数据库资源主要有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超星数字图书馆、爱迪科森网上报告厅、金图国际高校英语学习资源总库、EBSCO西文数据库等。校园文化编辑校训明德致知 精工博学“明德”:出自儒家典籍《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其中“德”字在古代写作“悳”,有“真心”之意;“明”则为彰显、发扬。选取“明德”一词,意在崇尚至善,彰显美德,培养师生员工完善人格,修已立人,追求崇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永恒的时代和谐之风。  “致知”出自《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致知在格物”即获取知识的途径在于接触和体察事物。选取“致知”一词意在强调探求真知的过程就是在读书中求知,在实践中求知,行先于知,最终达到知行并重、知行合一。  “精”:意为用功深到而专一,有“精通”“最佳”“长于”“善于”等义。“工”为象形字,在甲骨文字中为工具形,即持有工具,后引申为“工程”“技巧”“技术和技术修养”等涵义。“精工”两字结合,可产生“精良高超的技术”“优秀杰出的工科人才”等义。选取“精工”一词,与我院培养以工程教育为主、具有工程背景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相吻合。  “博”有广、通、丰富等意。选取“博学”一词,旨在倡导师生做学问不但要求精,还要求深、求广,要以开放的眼光和胸襟海纳百川,博采众长,追求卓越品质,不断进取完善。  校训8个字,读之韵味流畅,品之立意高远;上下两句相互承接,四层内涵融汇贯通,取意远古先训又纳入现代精神,蕴涵了现实与传统教育的传承关系,构成了工院精神的丰富内涵。[18] 校徽校徽主图案由“沈阳”两字的汉语拼音首位“s”“y”经过艺术变形构成了一个富有动感的“工”字。“工”字体现了学院以“工”为主的办学特色。图案下部是中英文校名,中文采用毛泽东的手书体,刚劲、浑厚;英文为ArialBlack体,庄重、大方。  图案中间三条向上攀升的“s”,似召唤未来之手,似迎风张开的翅膀,似向上升腾的火焰,又似莘莘学子舞动的青春,昭示着工院学子团结向上、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奋力拼搏的时代风貌。“s”与“y”共同勾勒出了一只展翅腾飞的雏鹰,她以昂扬的姿态振翅高飞,蕴含着“天高任鸟飞”的勉励之情,表达了学院满载着激情与梦想,不断飞向新的目标,各项事业蓬勃向上的美好愿望。校徽犹如字母“e”,体现了学院紧跟社会步伐,与时代同步,不断创新、服务社会的时代理念。  校徽图案主色调为蓝色。蓝色旷远而深邃,代表着辽阔的大海与浩瀚的苍穹,寓意师生员工拥有宽广豁达的胸襟和探索真知、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蓝色羽翼随上腾之势由浅及深,由窄渐宽,预示着工程学院发展之路愈加宽广,办学空间更为开阔,象征着学院各项事业奔腾向上、永不止步。现任领导编辑党委书记:宋焕斌院长、党委副书记:芮小苗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尚涤尘副院长:宋吉鑫、韩伟、王奇、李智[20] 知名校友编辑王炳华 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校部/国际教育学院翟若愚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郑宝森 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林浒 中科院沈阳计算所所长。[21] 李树田 神华国华太仓发电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胡永生 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22] 杨晓东 绥中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绍民沈阳热电厂发电部主任穆永强 辽宁省电力公司发展策划部主任沈阳工程学院,其实是一所非常低调,但是应用特色非常鲜明专业实力相当强大的一所应用型大学,它的毕业生就业率非常高,待遇也相当优越。它的电力类专业特色极其鲜明,专业发展蓬勃旺盛,学校现在是辽宁省人民政府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共建高校。我的不少学生都毕业于这所院校,工作相当满意。2020届电力学院,能源与动力学院,新能源学院全部毕业生全部就业,100%面向能源电力行业。2020届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89.32%,协议合同就业率为63.18%,升学率为12.21%,出国率为0.38%。基层项目就业率为5.28%,科研率为4.02%,创业率为3.89%,其中,本科生就业率为89.44%,专科生就业率为88.40%。我也曾经多次前往沈阳工程学院考察学校的发展情况以及科研实力,学风,学科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表现。这是一所具有纯正学风,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应用型示范高校。你无论是在学校的自习室,还是图书馆,都可以看到埋头苦读的莘莘学子的动人身影。学校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校区,现有主校区,科技园区和产业园区,占地面积近8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将近46万平方米。面向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现有全日制各类在校学生11000多人。学校的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光源与照明,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等专业都相当不错。学校与中航沈飞集团等多家单位实现的订单式,定制式人才培养。与地方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签订200余项产学研合作协议,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具有独特的建树。另外,在开展应用技术研究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科技成果转化率连续两年在辽宁省省属高校名列前茅。在电网改造,新能源应用等领域创造经济效益上亿元。总而言之,你在沈阳工程学院就读能够塑造你崇高的精神境界,培养你的工匠精神,强化你的责任担当,也能够掌握独特的应用技术,使你在人生的发展道路上能够如虎添翼,能够像雄鹰一样在理想的天空博风击浪,能够使你的理想的航船,劈波斩浪,登陆成功的彼岸。
沈阳工程学院坐落在中国国家区域中心城市、辽宁省省会——沈阳,是一所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前身是1952年建校的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和1947年成立的东北团校(1999年改制为辽宁商务职业学院)。200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两校合并组建沈阳工程学院,现隶属于辽宁省人民政府。根据2015年11月学校官网资料显示,学校有主校区、科技园区和产业园区,占地面积近8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3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约7.97亿元 ,2011年资产评估值16.7亿元;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11193人,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21人,普通全日制本科生9414人,专科生1658人。自学校组建以来,已为社会输送了数万名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好评,近几年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历史沿革编辑沈阳电专历史沿革1952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技工学校创建;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54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技工学校更名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技工学校;1956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技工学校更名为沈阳电力工人技术学校;1958年沈阳电力工人技术学校更名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学校;1960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学校升格为沈阳电力学院;1960年沈阳电力建设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1961年锦州供电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1962年沈阳电力学院改建为沈阳电力学校;辽宁省团校/大学城宾馆1962年沈阳电力学院(本科班)并入吉林电力学院,现发展为东北电力大学;1982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培训中心创建(合署);1985年沈阳电力学校升格为沈阳电力专科学校;1992年沈阳电力专科学校更名为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沈阳电专历史梗概一、东北电力管理局技工学校(1952年5月—1958年3月)1952年5月23日,经东北人民政府批准组建了东北地区第一所电力技工学校——东北电业管理局技工学校。1954年6月,学校改名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技工学校。1956年10月,学校改名为沈阳电力工人技术学校。二、沈阳电力学校(1958年7月—1960年3月)1958年7月,学校升格为中专,校名改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学校,在继续办好技工班的同时,开办了电厂热能动力装置、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厂化学、电力通讯6个专业,开始招收4年制中专生。三、沈阳电力学院(1960年3月—1962年9月)1960年,根据水利电力部指示,学校由中专升格为大学,校名改为沈阳电力学院。当年4月招收两个本科班。1960年12月8日,沈阳电力建设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成立沈阳电力学院中专部。1961年9月26日,锦州供电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成立沈阳电力学院锦州中专部。四、沈阳电力学校(1962年9月—1984年6)1962年5月,根据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两个本科班转入吉林电力学院学习,同年学校停办大学,仍办中专。校名为沈阳电力学校。1980年沈阳电力学校被教育部列为重点中专。五、东北管理局沈阳培训中心(1984年6月—1985年9月)1984年6月,成立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培训中心。六、沈阳电力专科学校(1985年9月—1992年4月)1985年9月,被国家教委批准升格为大专,校名为沈阳电力专科学校。七、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92年4月—2003年4月)1992年4月,学校改名为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52年—2003年4月校址在沈阳市长江街134号。原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历史沿革1947年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创建;1948年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更名为东北青年干部学校;大学生活动中心1951年东北青年干部学校更名为东北团校;1954年东北团校更名为辽宁省团校;1966年辽宁省团校停办;1978年辽宁省团校复校;1984年辽宁省团校更名为辽宁青年干部学院;1985年辽宁青年干部学院升格为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1999年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升格为辽宁商务职业学院。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历史梗概1947年6月,成立以短期干部培训为主的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校址为哈尔滨道里区地段92号。  1948年11月,学校随中共中央东北局机关由哈尔滨迁至沈阳,校名改为东北青年干部学校。为新中国的建立培养了大批干部,校址为沈阳市和平区北二马路4段79号。  1951年11月,学校改名为东北团校。成为东北地区唯一一所为共青团事业培养优秀干部的基地和摇篮,校址为沈阳市和平区北二马路4段79号。  1954年11月,成立辽宁省团校,以短期培训形式为各级党组织培养青年干部。  1958年8月,学校改名为辽宁省团校。校址为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2段4号。  1966年,“文革”开始,学校停止办学。  1978年4月,辽宁省省委决定恢复辽宁省团校。开始短期培训共青团干部。  1985年2月,经辽宁省省政府批准成立为辽宁青年干部学院。校址为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2段4号。  1986年改名为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正式纳入国家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体系。1989年学院完成了校园易地换建工作,校址迁入沈阳市东陵区文萃路94号。  1999年7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学院由成人高等院校转制为普通高职院校,更名为辽宁商务职业学院。[1] 沈阳工程学院历史沿革2003年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合并升格为沈阳工程学院2004年10月,沈阳工程学院整体搬迁至新校区,沈阳道义经济开发区正义三路18号2009年校址地址更名为沈阳市沈北新区蒲昌路18号2011年10月被确定为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单位,在“动力工程、电气工程”两个领域获得工程硕士学位授权。[2] 2015年沈阳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在辽宁省内一本B段招生2016年3月沈阳工程学院获得招收来华留学生资质办学条件编辑师资力量截止2015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在职教职工966人,其学校正门中专任教师610人,正高级职称教师85人,副高级职称教师196人,具有博士学位专任教师121人,硕士学位专任教师412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71人。现有2个辽宁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7个辽宁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3名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2名辽宁省优秀专家,11名辽宁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名辽宁省“十百千高端人才引进工程”百人层次,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才5人,千层次人才8人,2名沈阳市优秀专家,7名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科技人才。[3] 辽宁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教学团队、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教学团队、[4] 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信息工程专业教学团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热能与动力工程教学团队等。辽宁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智能电网故障诊断-安全预警-自愈控制团队[5] 院系设置根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资料显示,学校设有研究生部、电图书馆力学院、能源与动力学院、自动化学院、信息学院、管理学院、新能源学院、机械学院、文法学院、技术经济系和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2个专业教学院(系);设有公共外语教学部、基础教学部、思政教研部、体育教学部、计算机基础教学部等5个教学部。学科专业涵盖工、理、经、文、管、法6个门类,35个本科专业,26个专科专业(有10个专科专业招生)。[6] 学科建设2011年,学校被确定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单位,“动力工程”“电气工程”两个领域获得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学校有2个辽宁省优势特色(培育)学科。辽宁省优势特色(培育)学科:热能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7] 教学建设根据2014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开设42个本科专业(含专业方向),学校有1个国家级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1门省级精品课程,1个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示范专业,2个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辽宁省重点支持专业,1个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国家级精品课程电机学、热工过程控制仪表。[8] 省级精品课程电厂汽轮机、工程流体力学、实用英语、市场营销、社会调查、继电保护、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电厂锅炉、电路、数据库原理及应用、高等数学。[9] 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示范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10]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11] 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自动化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12]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检测与自动控制实验教学中心、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实验教学中心[10] 、检测与自动控制实验教学中心[13] 辽宁省重点支持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热能工程对外交流根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与加拿大BC理工大学、加拿大红河学院、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英国格拉斯哥卡利多尼亚大学、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等近20所国外高校和教育科研机构缔结友好合作关系。2009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与加拿大红河学院合作成立的红河国际学院,是辽宁省首个工程类中外合作办学机构。2010年开始启动与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合作举办校际本科“2+2”学生交流项目。[14] 学术科研编辑科研成果2009年至2015年,学校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国家863计划等国家级项教学楼目11项,省市级科技项目522项,横向项目146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5项;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8项。2007年学校成立了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负责科研成果产业化,控股、参股8家企业,学校经营性资产股份原值近4000万元,部分专业初步形成了校内“产学研”小循环体系。[14] 科研平台根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辽宁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程研究中心,4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1个辽宁省社会管理创新研究基地,1个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辽宁省高校工程中心,1个辽宁省高校对接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基地,6个沈阳市重点实验室,1个沈阳市工程中心,3个校企合作研究中心。[14] 辽宁省重点实验室洁净燃烧发电与供热技术[11] 、太阳能光伏应用技术[15] 、辽宁省电网节能与控制重点实验室等[10] 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辽宁省电力仿真控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辽宁省燃烧技术中心辽宁省高校工程中心电力仿真控制技术中心[16] 辽宁省协同创新中心太阳能光伏发电及其分布式并网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学术资源学术期刊《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10年学报影响因子较2005年提升6倍;2009年学报共有两篇文章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98篇文章被索引。学报主编独创的新建本科院校学报特色办刊理论和"12345"运作模式曾多次在全国学报学术会议上交流。2011年,社科版在全国人文社科期刊中排名有新的进展,进入全国前40%以内。学报2刊年内又获得3项国家级奖励,学报自然版获得"第三届中国高校特色期刊奖",连续三届获此殊荣,成为教育部仅有的14种期刊之一;学报社科版连续两届荣获"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其"文艺美学栏目"获得"全国人文社科学报特色栏目"。[17] 图书馆藏截至2014年7月,图书馆藏图书文献126.3万册,(其中,电子图书46.8万册,电子期刊19.2万册)。数据库资源主要有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超星数字图书馆、爱迪科森网上报告厅、金图国际高校英语学习资源总库、EBSCO西文数据库等。校园文化编辑校训明德致知 精工博学“明德”:出自儒家典籍《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其中“德”字在古代写作“悳”,有“真心”之意;“明”则为彰显、发扬。选取“明德”一词,意在崇尚至善,彰显美德,培养师生员工完善人格,修已立人,追求崇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永恒的时代和谐之风。  “致知”出自《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致知在格物”即获取知识的途径在于接触和体察事物。选取“致知”一词意在强调探求真知的过程就是在读书中求知,在实践中求知,行先于知,最终达到知行并重、知行合一。  “精”:意为用功深到而专一,有“精通”“最佳”“长于”“善于”等义。“工”为象形字,在甲骨文字中为工具形,即持有工具,后引申为“工程”“技巧”“技术和技术修养”等涵义。“精工”两字结合,可产生“精良高超的技术”“优秀杰出的工科人才”等义。选取“精工”一词,与我院培养以工程教育为主、具有工程背景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相吻合。  “博”有广、通、丰富等意。选取“博学”一词,旨在倡导师生做学问不但要求精,还要求深、求广,要以开放的眼光和胸襟海纳百川,博采众长,追求卓越品质,不断进取完善。  校训8个字,读之韵味流畅,品之立意高远;上下两句相互承接,四层内涵融汇贯通,取意远古先训又纳入现代精神,蕴涵了现实与传统教育的传承关系,构成了工院精神的丰富内涵。[18] 校徽校徽主图案由“沈阳”两字的汉语拼音首位“s”“y”经过艺术变形构成了一个富有动感的“工”字。“工”字体现了学院以“工”为主的办学特色。图案下部是中英文校名,中文采用毛泽东的手书体,刚劲、浑厚;英文为ArialBlack体,庄重、大方。  图案中间三条向上攀升的“s”,似召唤未来之手,似迎风张开的翅膀,似向上升腾的火焰,又似莘莘学子舞动的青春,昭示着工院学子团结向上、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奋力拼搏的时代风貌。“s”与“y”共同勾勒出了一只展翅腾飞的雏鹰,她以昂扬的姿态振翅高飞,蕴含着“天高任鸟飞”的勉励之情,表达了学院满载着激情与梦想,不断飞向新的目标,各项事业蓬勃向上的美好愿望。校徽犹如字母“e”,体现了学院紧跟社会步伐,与时代同步,不断创新、服务社会的时代理念。  校徽图案主色调为蓝色。蓝色旷远而深邃,代表着辽阔的大海与浩瀚的苍穹,寓意师生员工拥有宽广豁达的胸襟和探索真知、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蓝色羽翼随上腾之势由浅及深,由窄渐宽,预示着工程学院发展之路愈加宽广,办学空间更为开阔,象征着学院各项事业奔腾向上、永不止步。现任领导编辑党委书记:宋焕斌院长、党委副书记:芮小苗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尚涤尘副院长:宋吉鑫、韩伟、王奇、李智[20] 知名校友编辑王炳华 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校部/国际教育学院翟若愚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郑宝森 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林浒 中科院沈阳计算所所长。[21] 李树田 神华国华太仓发电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胡永生 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22] 杨晓东 绥中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绍民沈阳热电厂发电部主任穆永强 辽宁省电力公司发展策划部主任
沈阳工程学院坐落在中国国家区域中心城市、辽宁省省会——沈阳,是一所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前身是1952年建校的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和1947年成立的东北团校(1999年改制为辽宁商务职业学院)。200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两校合并组建沈阳工程学院,现隶属于辽宁省人民政府。根据2015年11月学校官网资料显示,学校有主校区、科技园区和产业园区,占地面积近8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3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约7.97亿元 ,2011年资产评估值16.7亿元;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11193人,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21人,普通全日制本科生9414人,专科生1658人。自学校组建以来,已为社会输送了数万名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好评,近几年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历史沿革编辑沈阳电专历史沿革1952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技工学校创建;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54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技工学校更名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技工学校;1956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技工学校更名为沈阳电力工人技术学校;1958年沈阳电力工人技术学校更名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学校;1960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学校升格为沈阳电力学院;1960年沈阳电力建设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1961年锦州供电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1962年沈阳电力学院改建为沈阳电力学校;辽宁省团校/大学城宾馆1962年沈阳电力学院(本科班)并入吉林电力学院,现发展为东北电力大学;1982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培训中心创建(合署);1985年沈阳电力学校升格为沈阳电力专科学校;1992年沈阳电力专科学校更名为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沈阳电专历史梗概一、东北电力管理局技工学校(1952年5月—1958年3月)1952年5月23日,经东北人民政府批准组建了东北地区第一所电力技工学校——东北电业管理局技工学校。1954年6月,学校改名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技工学校。1956年10月,学校改名为沈阳电力工人技术学校。二、沈阳电力学校(1958年7月—1960年3月)1958年7月,学校升格为中专,校名改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学校,在继续办好技工班的同时,开办了电厂热能动力装置、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厂化学、电力通讯6个专业,开始招收4年制中专生。三、沈阳电力学院(1960年3月—1962年9月)1960年,根据水利电力部指示,学校由中专升格为大学,校名改为沈阳电力学院。当年4月招收两个本科班。1960年12月8日,沈阳电力建设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成立沈阳电力学院中专部。1961年9月26日,锦州供电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成立沈阳电力学院锦州中专部。四、沈阳电力学校(1962年9月—1984年6)1962年5月,根据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两个本科班转入吉林电力学院学习,同年学校停办大学,仍办中专。校名为沈阳电力学校。1980年沈阳电力学校被教育部列为重点中专。五、东北管理局沈阳培训中心(1984年6月—1985年9月)1984年6月,成立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培训中心。六、沈阳电力专科学校(1985年9月—1992年4月)1985年9月,被国家教委批准升格为大专,校名为沈阳电力专科学校。七、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92年4月—2003年4月)1992年4月,学校改名为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52年—2003年4月校址在沈阳市长江街134号。原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历史沿革1947年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创建;1948年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更名为东北青年干部学校;大学生活动中心1951年东北青年干部学校更名为东北团校;1954年东北团校更名为辽宁省团校;1966年辽宁省团校停办;1978年辽宁省团校复校;1984年辽宁省团校更名为辽宁青年干部学院;1985年辽宁青年干部学院升格为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1999年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升格为辽宁商务职业学院。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历史梗概1947年6月,成立以短期干部培训为主的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校址为哈尔滨道里区地段92号。  1948年11月,学校随中共中央东北局机关由哈尔滨迁至沈阳,校名改为东北青年干部学校。为新中国的建立培养了大批干部,校址为沈阳市和平区北二马路4段79号。  1951年11月,学校改名为东北团校。成为东北地区唯一一所为共青团事业培养优秀干部的基地和摇篮,校址为沈阳市和平区北二马路4段79号。  1954年11月,成立辽宁省团校,以短期培训形式为各级党组织培养青年干部。  1958年8月,学校改名为辽宁省团校。校址为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2段4号。  1966年,“文革”开始,学校停止办学。  1978年4月,辽宁省省委决定恢复辽宁省团校。开始短期培训共青团干部。  1985年2月,经辽宁省省政府批准成立为辽宁青年干部学院。校址为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2段4号。  1986年改名为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正式纳入国家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体系。1989年学院完成了校园易地换建工作,校址迁入沈阳市东陵区文萃路94号。  1999年7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学院由成人高等院校转制为普通高职院校,更名为辽宁商务职业学院。[1] 沈阳工程学院历史沿革2003年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合并升格为沈阳工程学院2004年10月,沈阳工程学院整体搬迁至新校区,沈阳道义经济开发区正义三路18号2009年校址地址更名为沈阳市沈北新区蒲昌路18号2011年10月被确定为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单位,在“动力工程、电气工程”两个领域获得工程硕士学位授权。[2] 2015年沈阳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在辽宁省内一本B段招生2016年3月沈阳工程学院获得招收来华留学生资质办学条件编辑师资力量截止2015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在职教职工966人,其学校正门中专任教师610人,正高级职称教师85人,副高级职称教师196人,具有博士学位专任教师121人,硕士学位专任教师412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71人。现有2个辽宁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7个辽宁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3名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2名辽宁省优秀专家,11名辽宁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名辽宁省“十百千高端人才引进工程”百人层次,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才5人,千层次人才8人,2名沈阳市优秀专家,7名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科技人才。[3] 辽宁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教学团队、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教学团队、[4] 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信息工程专业教学团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热能与动力工程教学团队等。辽宁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智能电网故障诊断-安全预警-自愈控制团队[5] 院系设置根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资料显示,学校设有研究生部、电图书馆力学院、能源与动力学院、自动化学院、信息学院、管理学院、新能源学院、机械学院、文法学院、技术经济系和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2个专业教学院(系);设有公共外语教学部、基础教学部、思政教研部、体育教学部、计算机基础教学部等5个教学部。学科专业涵盖工、理、经、文、管、法6个门类,35个本科专业,26个专科专业(有10个专科专业招生)。[6] 学科建设2011年,学校被确定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单位,“动力工程”“电气工程”两个领域获得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学校有2个辽宁省优势特色(培育)学科。辽宁省优势特色(培育)学科:热能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7] 教学建设根据2014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开设42个本科专业(含专业方向),学校有1个国家级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1门省级精品课程,1个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示范专业,2个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辽宁省重点支持专业,1个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国家级精品课程电机学、热工过程控制仪表。[8] 省级精品课程电厂汽轮机、工程流体力学、实用英语、市场营销、社会调查、继电保护、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电厂锅炉、电路、数据库原理及应用、高等数学。[9] 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示范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10]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11] 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自动化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12]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检测与自动控制实验教学中心、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实验教学中心[10] 、检测与自动控制实验教学中心[13] 辽宁省重点支持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热能工程对外交流根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与加拿大BC理工大学、加拿大红河学院、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英国格拉斯哥卡利多尼亚大学、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等近20所国外高校和教育科研机构缔结友好合作关系。2009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与加拿大红河学院合作成立的红河国际学院,是辽宁省首个工程类中外合作办学机构。2010年开始启动与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合作举办校际本科“2+2”学生交流项目。[14] 学术科研编辑科研成果2009年至2015年,学校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国家863计划等国家级项教学楼目11项,省市级科技项目522项,横向项目146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5项;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8项。2007年学校成立了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负责科研成果产业化,控股、参股8家企业,学校经营性资产股份原值近4000万元,部分专业初步形成了校内“产学研”小循环体系。[14] 科研平台根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辽宁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程研究中心,4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1个辽宁省社会管理创新研究基地,1个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辽宁省高校工程中心,1个辽宁省高校对接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基地,6个沈阳市重点实验室,1个沈阳市工程中心,3个校企合作研究中心。[14] 辽宁省重点实验室洁净燃烧发电与供热技术[11] 、太阳能光伏应用技术[15] 、辽宁省电网节能与控制重点实验室等[10] 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辽宁省电力仿真控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辽宁省燃烧技术中心辽宁省高校工程中心电力仿真控制技术中心[16] 辽宁省协同创新中心太阳能光伏发电及其分布式并网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学术资源学术期刊《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10年学报影响因子较2005年提升6倍;2009年学报共有两篇文章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98篇文章被索引。学报主编独创的新建本科院校学报特色办刊理论和"12345"运作模式曾多次在全国学报学术会议上交流。2011年,社科版在全国人文社科期刊中排名有新的进展,进入全国前40%以内。学报2刊年内又获得3项国家级奖励,学报自然版获得"第三届中国高校特色期刊奖",连续三届获此殊荣,成为教育部仅有的14种期刊之一;学报社科版连续两届荣获"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其"文艺美学栏目"获得"全国人文社科学报特色栏目"。[17] 图书馆藏截至2014年7月,图书馆藏图书文献126.3万册,(其中,电子图书46.8万册,电子期刊19.2万册)。数据库资源主要有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超星数字图书馆、爱迪科森网上报告厅、金图国际高校英语学习资源总库、EBSCO西文数据库等。校园文化编辑校训明德致知 精工博学“明德”:出自儒家典籍《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其中“德”字在古代写作“悳”,有“真心”之意;“明”则为彰显、发扬。选取“明德”一词,意在崇尚至善,彰显美德,培养师生员工完善人格,修已立人,追求崇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永恒的时代和谐之风。  “致知”出自《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致知在格物”即获取知识的途径在于接触和体察事物。选取“致知”一词意在强调探求真知的过程就是在读书中求知,在实践中求知,行先于知,最终达到知行并重、知行合一。  “精”:意为用功深到而专一,有“精通”“最佳”“长于”“善于”等义。“工”为象形字,在甲骨文字中为工具形,即持有工具,后引申为“工程”“技巧”“技术和技术修养”等涵义。“精工”两字结合,可产生“精良高超的技术”“优秀杰出的工科人才”等义。选取“精工”一词,与我院培养以工程教育为主、具有工程背景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相吻合。  “博”有广、通、丰富等意。选取“博学”一词,旨在倡导师生做学问不但要求精,还要求深、求广,要以开放的眼光和胸襟海纳百川,博采众长,追求卓越品质,不断进取完善。  校训8个字,读之韵味流畅,品之立意高远;上下两句相互承接,四层内涵融汇贯通,取意远古先训又纳入现代精神,蕴涵了现实与传统教育的传承关系,构成了工院精神的丰富内涵。[18] 校徽校徽主图案由“沈阳”两字的汉语拼音首位“s”“y”经过艺术变形构成了一个富有动感的“工”字。“工”字体现了学院以“工”为主的办学特色。图案下部是中英文校名,中文采用毛泽东的手书体,刚劲、浑厚;英文为ArialBlack体,庄重、大方。  图案中间三条向上攀升的“s”,似召唤未来之手,似迎风张开的翅膀,似向上升腾的火焰,又似莘莘学子舞动的青春,昭示着工院学子团结向上、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奋力拼搏的时代风貌。“s”与“y”共同勾勒出了一只展翅腾飞的雏鹰,她以昂扬的姿态振翅高飞,蕴含着“天高任鸟飞”的勉励之情,表达了学院满载着激情与梦想,不断飞向新的目标,各项事业蓬勃向上的美好愿望。校徽犹如字母“e”,体现了学院紧跟社会步伐,与时代同步,不断创新、服务社会的时代理念。  校徽图案主色调为蓝色。蓝色旷远而深邃,代表着辽阔的大海与浩瀚的苍穹,寓意师生员工拥有宽广豁达的胸襟和探索真知、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蓝色羽翼随上腾之势由浅及深,由窄渐宽,预示着工程学院发展之路愈加宽广,办学空间更为开阔,象征着学院各项事业奔腾向上、永不止步。现任领导编辑党委书记:宋焕斌院长、党委副书记:芮小苗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尚涤尘副院长:宋吉鑫、韩伟、王奇、李智[20] 知名校友编辑王炳华 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校部/国际教育学院翟若愚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郑宝森 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林浒 中科院沈阳计算所所长。[21] 李树田 神华国华太仓发电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胡永生 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22] 杨晓东 绥中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绍民沈阳热电厂发电部主任穆永强 辽宁省电力公司发展策划部主任沈阳工程学院,其实是一所非常低调,但是应用特色非常鲜明专业实力相当强大的一所应用型大学,它的毕业生就业率非常高,待遇也相当优越。它的电力类专业特色极其鲜明,专业发展蓬勃旺盛,学校现在是辽宁省人民政府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共建高校。我的不少学生都毕业于这所院校,工作相当满意。2020届电力学院,能源与动力学院,新能源学院全部毕业生全部就业,100%面向能源电力行业。2020届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89.32%,协议合同就业率为63.18%,升学率为12.21%,出国率为0.38%。基层项目就业率为5.28%,科研率为4.02%,创业率为3.89%,其中,本科生就业率为89.44%,专科生就业率为88.40%。我也曾经多次前往沈阳工程学院考察学校的发展情况以及科研实力,学风,学科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表现。这是一所具有纯正学风,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应用型示范高校。你无论是在学校的自习室,还是图书馆,都可以看到埋头苦读的莘莘学子的动人身影。学校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校区,现有主校区,科技园区和产业园区,占地面积近8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将近46万平方米。面向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现有全日制各类在校学生11000多人。学校的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光源与照明,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等专业都相当不错。学校与中航沈飞集团等多家单位实现的订单式,定制式人才培养。与地方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签订200余项产学研合作协议,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具有独特的建树。另外,在开展应用技术研究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科技成果转化率连续两年在辽宁省省属高校名列前茅。在电网改造,新能源应用等领域创造经济效益上亿元。总而言之,你在沈阳工程学院就读能够塑造你崇高的精神境界,培养你的工匠精神,强化你的责任担当,也能够掌握独特的应用技术,使你在人生的发展道路上能够如虎添翼,能够像雄鹰一样在理想的天空博风击浪,能够使你的理想的航船,劈波斩浪,登陆成功的彼岸。
沈阳工程学院是辽宁中低分考生想在能源、电力行业就业、发展的务实选择!1. 前身是沈阳电专和东北团校,曾隶属原水利电力部。2003年两校合并组建沈阳工程学院,现隶属于辽宁省政府。2. 行业院校特征明显,辽宁省政府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共建,省内唯一一所以能源电力为主干学科的地方本科,是“辽宁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示范高校”3. “为生产一线培养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的人才培养定位决定了学校毕业生行业内就业多,考研升学少,绝大部分就业于行业内国企的基层岗位。2018届毕业生中电力学院、能源与动力学院、新能源学院全部专业毕业生100%面向能源电力行业,自动化学院、机械学院及国际教育学院部分专业能源电力行业毕业生占比约为65%。4. 在2018年国家电网第一批录取名单中,沈阳工程学院以被录取175人,排名第三,仅列华北电力大学(北京/保定)之后,超过众多重点大学。5. 2018年在辽宁省内专业录取最高分616分(位次8025),最低368分(位次95693),1) 国家级特色专业/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示范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最高分及位次616/8025,最低分及位次551/26785)2)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 (最高分及位次572/19966,最低分及位次496/47606)3) 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自动化(最高分及位次547/28152,最低分及位次528/34932)4) 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辽宁省重点支持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最高分及位次527/35288,最低分及位次493/48844)综上,沈阳工程学院属于典型的工科应用型学校,优势全部集中于行业的工科专业,对于想本科毕业后即在能源电力行业就业的考生来说性价比很高。虽然也有文科专业比如社会工作、商务英语、法学、保险学等,更像是进入行业内企业的其他辅助岗位岗位的敲门砖。
沈阳工程学院是辽宁中低分考生想在能源、电力行业就业、发展的务实选择!1. 前身是沈阳电专和东北团校,曾隶属原水利电力部。2003年两校合并组建沈阳工程学院,现隶属于辽宁省政府。2. 行业院校特征明显,辽宁省政府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共建,省内唯一一所以能源电力为主干学科的地方本科,是“辽宁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示范高校”3. “为生产一线培养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的人才培养定位决定了学校毕业生行业内就业多,考研升学少,绝大部分就业于行业内国企的基层岗位。2018届毕业生中电力学院、能源与动力学院、新能源学院全部专业毕业生100%面向能源电力行业,自动化学院、机械学院及国际教育学院部分专业能源电力行业毕业生占比约为65%。4. 在2018年国家电网第一批录取名单中,沈阳工程学院以被录取175人,排名第三,仅列华北电力大学(北京/保定)之后,超过众多重点大学。5. 2018年在辽宁省内专业录取最高分616分(位次8025),最低368分(位次95693),1) 国家级特色专业/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示范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最高分及位次616/8025,最低分及位次551/26785)2)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 (最高分及位次572/19966,最低分及位次496/47606)3) 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自动化(最高分及位次547/28152,最低分及位次528/34932)4) 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辽宁省重点支持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最高分及位次527/35288,最低分及位次493/48844)综上,沈阳工程学院属于典型的工科应用型学校,优势全部集中于行业的工科专业,对于想本科毕业后即在能源电力行业就业的考生来说性价比很高。虽然也有文科专业比如社会工作、商务英语、法学、保险学等,更像是进入行业内企业的其他辅助岗位岗位的敲门砖。沈阳工程学院,其实是一所非常低调,但是应用特色非常鲜明专业实力相当强大的一所应用型大学,它的毕业生就业率非常高,待遇也相当优越。它的电力类专业特色极其鲜明,专业发展蓬勃旺盛,学校现在是辽宁省人民政府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共建高校。我的不少学生都毕业于这所院校,工作相当满意。2020届电力学院,能源与动力学院,新能源学院全部毕业生全部就业,100%面向能源电力行业。2020届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89.32%,协议合同就业率为63.18%,升学率为12.21%,出国率为0.38%。基层项目就业率为5.28%,科研率为4.02%,创业率为3.89%,其中,本科生就业率为89.44%,专科生就业率为88.40%。我也曾经多次前往沈阳工程学院考察学校的发展情况以及科研实力,学风,学科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表现。这是一所具有纯正学风,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应用型示范高校。你无论是在学校的自习室,还是图书馆,都可以看到埋头苦读的莘莘学子的动人身影。学校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校区,现有主校区,科技园区和产业园区,占地面积近8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将近46万平方米。面向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现有全日制各类在校学生11000多人。学校的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光源与照明,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等专业都相当不错。学校与中航沈飞集团等多家单位实现的订单式,定制式人才培养。与地方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签订200余项产学研合作协议,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具有独特的建树。另外,在开展应用技术研究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科技成果转化率连续两年在辽宁省省属高校名列前茅。在电网改造,新能源应用等领域创造经济效益上亿元。总而言之,你在沈阳工程学院就读能够塑造你崇高的精神境界,培养你的工匠精神,强化你的责任担当,也能够掌握独特的应用技术,使你在人生的发展道路上能够如虎添翼,能够像雄鹰一样在理想的天空博风击浪,能够使你的理想的航船,劈波斩浪,登陆成功的彼岸。
沈阳工程学院坐落在中国国家区域中心城市、辽宁省省会——沈阳,是一所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前身是1952年建校的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和1947年成立的东北团校(1999年改制为辽宁商务职业学院)。200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两校合并组建沈阳工程学院,现隶属于辽宁省人民政府。根据2015年11月学校官网资料显示,学校有主校区、科技园区和产业园区,占地面积近8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3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约7.97亿元 ,2011年资产评估值16.7亿元;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11193人,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21人,普通全日制本科生9414人,专科生1658人。自学校组建以来,已为社会输送了数万名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好评,近几年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历史沿革编辑沈阳电专历史沿革1952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技工学校创建;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54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技工学校更名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技工学校;1956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技工学校更名为沈阳电力工人技术学校;1958年沈阳电力工人技术学校更名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学校;1960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学校升格为沈阳电力学院;1960年沈阳电力建设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1961年锦州供电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1962年沈阳电力学院改建为沈阳电力学校;辽宁省团校/大学城宾馆1962年沈阳电力学院(本科班)并入吉林电力学院,现发展为东北电力大学;1982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培训中心创建(合署);1985年沈阳电力学校升格为沈阳电力专科学校;1992年沈阳电力专科学校更名为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沈阳电专历史梗概一、东北电力管理局技工学校(1952年5月—1958年3月)1952年5月23日,经东北人民政府批准组建了东北地区第一所电力技工学校——东北电业管理局技工学校。1954年6月,学校改名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技工学校。1956年10月,学校改名为沈阳电力工人技术学校。二、沈阳电力学校(1958年7月—1960年3月)1958年7月,学校升格为中专,校名改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学校,在继续办好技工班的同时,开办了电厂热能动力装置、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厂化学、电力通讯6个专业,开始招收4年制中专生。三、沈阳电力学院(1960年3月—1962年9月)1960年,根据水利电力部指示,学校由中专升格为大学,校名改为沈阳电力学院。当年4月招收两个本科班。1960年12月8日,沈阳电力建设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成立沈阳电力学院中专部。1961年9月26日,锦州供电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成立沈阳电力学院锦州中专部。四、沈阳电力学校(1962年9月—1984年6)1962年5月,根据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两个本科班转入吉林电力学院学习,同年学校停办大学,仍办中专。校名为沈阳电力学校。1980年沈阳电力学校被教育部列为重点中专。五、东北管理局沈阳培训中心(1984年6月—1985年9月)1984年6月,成立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培训中心。六、沈阳电力专科学校(1985年9月—1992年4月)1985年9月,被国家教委批准升格为大专,校名为沈阳电力专科学校。七、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92年4月—2003年4月)1992年4月,学校改名为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52年—2003年4月校址在沈阳市长江街134号。原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历史沿革1947年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创建;1948年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更名为东北青年干部学校;大学生活动中心1951年东北青年干部学校更名为东北团校;1954年东北团校更名为辽宁省团校;1966年辽宁省团校停办;1978年辽宁省团校复校;1984年辽宁省团校更名为辽宁青年干部学院;1985年辽宁青年干部学院升格为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1999年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升格为辽宁商务职业学院。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历史梗概1947年6月,成立以短期干部培训为主的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校址为哈尔滨道里区地段92号。  1948年11月,学校随中共中央东北局机关由哈尔滨迁至沈阳,校名改为东北青年干部学校。为新中国的建立培养了大批干部,校址为沈阳市和平区北二马路4段79号。  1951年11月,学校改名为东北团校。成为东北地区唯一一所为共青团事业培养优秀干部的基地和摇篮,校址为沈阳市和平区北二马路4段79号。  1954年11月,成立辽宁省团校,以短期培训形式为各级党组织培养青年干部。  1958年8月,学校改名为辽宁省团校。校址为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2段4号。  1966年,“文革”开始,学校停止办学。  1978年4月,辽宁省省委决定恢复辽宁省团校。开始短期培训共青团干部。  1985年2月,经辽宁省省政府批准成立为辽宁青年干部学院。校址为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2段4号。  1986年改名为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正式纳入国家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体系。1989年学院完成了校园易地换建工作,校址迁入沈阳市东陵区文萃路94号。  1999年7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学院由成人高等院校转制为普通高职院校,更名为辽宁商务职业学院。[1] 沈阳工程学院历史沿革2003年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合并升格为沈阳工程学院2004年10月,沈阳工程学院整体搬迁至新校区,沈阳道义经济开发区正义三路18号2009年校址地址更名为沈阳市沈北新区蒲昌路18号2011年10月被确定为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单位,在“动力工程、电气工程”两个领域获得工程硕士学位授权。[2] 2015年沈阳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在辽宁省内一本B段招生2016年3月沈阳工程学院获得招收来华留学生资质办学条件编辑师资力量截止2015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在职教职工966人,其学校正门中专任教师610人,正高级职称教师85人,副高级职称教师196人,具有博士学位专任教师121人,硕士学位专任教师412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71人。现有2个辽宁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7个辽宁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3名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2名辽宁省优秀专家,11名辽宁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名辽宁省“十百千高端人才引进工程”百人层次,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才5人,千层次人才8人,2名沈阳市优秀专家,7名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科技人才。[3] 辽宁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教学团队、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教学团队、[4] 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信息工程专业教学团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热能与动力工程教学团队等。辽宁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智能电网故障诊断-安全预警-自愈控制团队[5] 院系设置根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资料显示,学校设有研究生部、电图书馆力学院、能源与动力学院、自动化学院、信息学院、管理学院、新能源学院、机械学院、文法学院、技术经济系和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2个专业教学院(系);设有公共外语教学部、基础教学部、思政教研部、体育教学部、计算机基础教学部等5个教学部。学科专业涵盖工、理、经、文、管、法6个门类,35个本科专业,26个专科专业(有10个专科专业招生)。[6] 学科建设2011年,学校被确定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单位,“动力工程”“电气工程”两个领域获得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学校有2个辽宁省优势特色(培育)学科。辽宁省优势特色(培育)学科:热能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7] 教学建设根据2014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开设42个本科专业(含专业方向),学校有1个国家级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1门省级精品课程,1个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示范专业,2个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辽宁省重点支持专业,1个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国家级精品课程电机学、热工过程控制仪表。[8] 省级精品课程电厂汽轮机、工程流体力学、实用英语、市场营销、社会调查、继电保护、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电厂锅炉、电路、数据库原理及应用、高等数学。[9] 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示范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10]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11] 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自动化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12]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检测与自动控制实验教学中心、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实验教学中心[10] 、检测与自动控制实验教学中心[13] 辽宁省重点支持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热能工程对外交流根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与加拿大BC理工大学、加拿大红河学院、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英国格拉斯哥卡利多尼亚大学、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等近20所国外高校和教育科研机构缔结友好合作关系。2009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与加拿大红河学院合作成立的红河国际学院,是辽宁省首个工程类中外合作办学机构。2010年开始启动与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合作举办校际本科“2+2”学生交流项目。[14] 学术科研编辑科研成果2009年至2015年,学校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国家863计划等国家级项教学楼目11项,省市级科技项目522项,横向项目146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5项;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8项。2007年学校成立了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负责科研成果产业化,控股、参股8家企业,学校经营性资产股份原值近4000万元,部分专业初步形成了校内“产学研”小循环体系。[14] 科研平台根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辽宁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程研究中心,4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1个辽宁省社会管理创新研究基地,1个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辽宁省高校工程中心,1个辽宁省高校对接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基地,6个沈阳市重点实验室,1个沈阳市工程中心,3个校企合作研究中心。[14] 辽宁省重点实验室洁净燃烧发电与供热技术[11] 、太阳能光伏应用技术[15] 、辽宁省电网节能与控制重点实验室等[10] 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辽宁省电力仿真控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辽宁省燃烧技术中心辽宁省高校工程中心电力仿真控制技术中心[16] 辽宁省协同创新中心太阳能光伏发电及其分布式并网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学术资源学术期刊《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10年学报影响因子较2005年提升6倍;2009年学报共有两篇文章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98篇文章被索引。学报主编独创的新建本科院校学报特色办刊理论和"12345"运作模式曾多次在全国学报学术会议上交流。2011年,社科版在全国人文社科期刊中排名有新的进展,进入全国前40%以内。学报2刊年内又获得3项国家级奖励,学报自然版获得"第三届中国高校特色期刊奖",连续三届获此殊荣,成为教育部仅有的14种期刊之一;学报社科版连续两届荣获"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其"文艺美学栏目"获得"全国人文社科学报特色栏目"。[17] 图书馆藏截至2014年7月,图书馆藏图书文献126.3万册,(其中,电子图书46.8万册,电子期刊19.2万册)。数据库资源主要有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超星数字图书馆、爱迪科森网上报告厅、金图国际高校英语学习资源总库、EBSCO西文数据库等。校园文化编辑校训明德致知 精工博学“明德”:出自儒家典籍《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其中“德”字在古代写作“悳”,有“真心”之意;“明”则为彰显、发扬。选取“明德”一词,意在崇尚至善,彰显美德,培养师生员工完善人格,修已立人,追求崇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永恒的时代和谐之风。  “致知”出自《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致知在格物”即获取知识的途径在于接触和体察事物。选取“致知”一词意在强调探求真知的过程就是在读书中求知,在实践中求知,行先于知,最终达到知行并重、知行合一。  “精”:意为用功深到而专一,有“精通”“最佳”“长于”“善于”等义。“工”为象形字,在甲骨文字中为工具形,即持有工具,后引申为“工程”“技巧”“技术和技术修养”等涵义。“精工”两字结合,可产生“精良高超的技术”“优秀杰出的工科人才”等义。选取“精工”一词,与我院培养以工程教育为主、具有工程背景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相吻合。  “博”有广、通、丰富等意。选取“博学”一词,旨在倡导师生做学问不但要求精,还要求深、求广,要以开放的眼光和胸襟海纳百川,博采众长,追求卓越品质,不断进取完善。  校训8个字,读之韵味流畅,品之立意高远;上下两句相互承接,四层内涵融汇贯通,取意远古先训又纳入现代精神,蕴涵了现实与传统教育的传承关系,构成了工院精神的丰富内涵。[18] 校徽校徽主图案由“沈阳”两字的汉语拼音首位“s”“y”经过艺术变形构成了一个富有动感的“工”字。“工”字体现了学院以“工”为主的办学特色。图案下部是中英文校名,中文采用毛泽东的手书体,刚劲、浑厚;英文为ArialBlack体,庄重、大方。  图案中间三条向上攀升的“s”,似召唤未来之手,似迎风张开的翅膀,似向上升腾的火焰,又似莘莘学子舞动的青春,昭示着工院学子团结向上、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奋力拼搏的时代风貌。“s”与“y”共同勾勒出了一只展翅腾飞的雏鹰,她以昂扬的姿态振翅高飞,蕴含着“天高任鸟飞”的勉励之情,表达了学院满载着激情与梦想,不断飞向新的目标,各项事业蓬勃向上的美好愿望。校徽犹如字母“e”,体现了学院紧跟社会步伐,与时代同步,不断创新、服务社会的时代理念。  校徽图案主色调为蓝色。蓝色旷远而深邃,代表着辽阔的大海与浩瀚的苍穹,寓意师生员工拥有宽广豁达的胸襟和探索真知、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蓝色羽翼随上腾之势由浅及深,由窄渐宽,预示着工程学院发展之路愈加宽广,办学空间更为开阔,象征着学院各项事业奔腾向上、永不止步。现任领导编辑党委书记:宋焕斌院长、党委副书记:芮小苗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尚涤尘副院长:宋吉鑫、韩伟、王奇、李智[20] 知名校友编辑王炳华 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校部/国际教育学院翟若愚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郑宝森 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林浒 中科院沈阳计算所所长。[21] 李树田 神华国华太仓发电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胡永生 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22] 杨晓东 绥中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绍民沈阳热电厂发电部主任穆永强 辽宁省电力公司发展策划部主任
沈阳工程学院坐落在中国国家区域中心城市、辽宁省省会——沈阳,是一所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前身是1952年建校的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和1947年成立的东北团校(1999年改制为辽宁商务职业学院)。200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两校合并组建沈阳工程学院,现隶属于辽宁省人民政府。根据2015年11月学校官网资料显示,学校有主校区、科技园区和产业园区,占地面积近8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3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约7.97亿元 ,2011年资产评估值16.7亿元;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11193人,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21人,普通全日制本科生9414人,专科生1658人。自学校组建以来,已为社会输送了数万名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好评,近几年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历史沿革编辑沈阳电专历史沿革1952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技工学校创建;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54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技工学校更名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技工学校;1956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技工学校更名为沈阳电力工人技术学校;1958年沈阳电力工人技术学校更名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学校;1960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学校升格为沈阳电力学院;1960年沈阳电力建设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1961年锦州供电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1962年沈阳电力学院改建为沈阳电力学校;辽宁省团校/大学城宾馆1962年沈阳电力学院(本科班)并入吉林电力学院,现发展为东北电力大学;1982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培训中心创建(合署);1985年沈阳电力学校升格为沈阳电力专科学校;1992年沈阳电力专科学校更名为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沈阳电专历史梗概一、东北电力管理局技工学校(1952年5月—1958年3月)1952年5月23日,经东北人民政府批准组建了东北地区第一所电力技工学校——东北电业管理局技工学校。1954年6月,学校改名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技工学校。1956年10月,学校改名为沈阳电力工人技术学校。二、沈阳电力学校(1958年7月—1960年3月)1958年7月,学校升格为中专,校名改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学校,在继续办好技工班的同时,开办了电厂热能动力装置、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厂化学、电力通讯6个专业,开始招收4年制中专生。三、沈阳电力学院(1960年3月—1962年9月)1960年,根据水利电力部指示,学校由中专升格为大学,校名改为沈阳电力学院。当年4月招收两个本科班。1960年12月8日,沈阳电力建设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成立沈阳电力学院中专部。1961年9月26日,锦州供电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成立沈阳电力学院锦州中专部。四、沈阳电力学校(1962年9月—1984年6)1962年5月,根据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两个本科班转入吉林电力学院学习,同年学校停办大学,仍办中专。校名为沈阳电力学校。1980年沈阳电力学校被教育部列为重点中专。五、东北管理局沈阳培训中心(1984年6月—1985年9月)1984年6月,成立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培训中心。六、沈阳电力专科学校(1985年9月—1992年4月)1985年9月,被国家教委批准升格为大专,校名为沈阳电力专科学校。七、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92年4月—2003年4月)1992年4月,学校改名为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52年—2003年4月校址在沈阳市长江街134号。原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历史沿革1947年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创建;1948年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更名为东北青年干部学校;大学生活动中心1951年东北青年干部学校更名为东北团校;1954年东北团校更名为辽宁省团校;1966年辽宁省团校停办;1978年辽宁省团校复校;1984年辽宁省团校更名为辽宁青年干部学院;1985年辽宁青年干部学院升格为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1999年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升格为辽宁商务职业学院。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历史梗概1947年6月,成立以短期干部培训为主的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校址为哈尔滨道里区地段92号。  1948年11月,学校随中共中央东北局机关由哈尔滨迁至沈阳,校名改为东北青年干部学校。为新中国的建立培养了大批干部,校址为沈阳市和平区北二马路4段79号。  1951年11月,学校改名为东北团校。成为东北地区唯一一所为共青团事业培养优秀干部的基地和摇篮,校址为沈阳市和平区北二马路4段79号。  1954年11月,成立辽宁省团校,以短期培训形式为各级党组织培养青年干部。  1958年8月,学校改名为辽宁省团校。校址为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2段4号。  1966年,“文革”开始,学校停止办学。  1978年4月,辽宁省省委决定恢复辽宁省团校。开始短期培训共青团干部。  1985年2月,经辽宁省省政府批准成立为辽宁青年干部学院。校址为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2段4号。  1986年改名为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正式纳入国家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体系。1989年学院完成了校园易地换建工作,校址迁入沈阳市东陵区文萃路94号。  1999年7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学院由成人高等院校转制为普通高职院校,更名为辽宁商务职业学院。[1] 沈阳工程学院历史沿革2003年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合并升格为沈阳工程学院2004年10月,沈阳工程学院整体搬迁至新校区,沈阳道义经济开发区正义三路18号2009年校址地址更名为沈阳市沈北新区蒲昌路18号2011年10月被确定为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单位,在“动力工程、电气工程”两个领域获得工程硕士学位授权。[2] 2015年沈阳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在辽宁省内一本B段招生2016年3月沈阳工程学院获得招收来华留学生资质办学条件编辑师资力量截止2015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在职教职工966人,其学校正门中专任教师610人,正高级职称教师85人,副高级职称教师196人,具有博士学位专任教师121人,硕士学位专任教师412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71人。现有2个辽宁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7个辽宁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3名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2名辽宁省优秀专家,11名辽宁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名辽宁省“十百千高端人才引进工程”百人层次,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才5人,千层次人才8人,2名沈阳市优秀专家,7名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科技人才。[3] 辽宁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教学团队、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教学团队、[4] 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信息工程专业教学团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热能与动力工程教学团队等。辽宁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智能电网故障诊断-安全预警-自愈控制团队[5] 院系设置根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资料显示,学校设有研究生部、电图书馆力学院、能源与动力学院、自动化学院、信息学院、管理学院、新能源学院、机械学院、文法学院、技术经济系和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2个专业教学院(系);设有公共外语教学部、基础教学部、思政教研部、体育教学部、计算机基础教学部等5个教学部。学科专业涵盖工、理、经、文、管、法6个门类,35个本科专业,26个专科专业(有10个专科专业招生)。[6] 学科建设2011年,学校被确定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单位,“动力工程”“电气工程”两个领域获得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学校有2个辽宁省优势特色(培育)学科。辽宁省优势特色(培育)学科:热能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7] 教学建设根据2014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开设42个本科专业(含专业方向),学校有1个国家级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1门省级精品课程,1个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示范专业,2个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辽宁省重点支持专业,1个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国家级精品课程电机学、热工过程控制仪表。[8] 省级精品课程电厂汽轮机、工程流体力学、实用英语、市场营销、社会调查、继电保护、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电厂锅炉、电路、数据库原理及应用、高等数学。[9] 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示范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10]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11] 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自动化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12]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检测与自动控制实验教学中心、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实验教学中心[10] 、检测与自动控制实验教学中心[13] 辽宁省重点支持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热能工程对外交流根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与加拿大BC理工大学、加拿大红河学院、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英国格拉斯哥卡利多尼亚大学、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等近20所国外高校和教育科研机构缔结友好合作关系。2009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与加拿大红河学院合作成立的红河国际学院,是辽宁省首个工程类中外合作办学机构。2010年开始启动与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合作举办校际本科“2+2”学生交流项目。[14] 学术科研编辑科研成果2009年至2015年,学校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国家863计划等国家级项教学楼目11项,省市级科技项目522项,横向项目146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5项;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8项。2007年学校成立了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负责科研成果产业化,控股、参股8家企业,学校经营性资产股份原值近4000万元,部分专业初步形成了校内“产学研”小循环体系。[14] 科研平台根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辽宁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程研究中心,4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1个辽宁省社会管理创新研究基地,1个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辽宁省高校工程中心,1个辽宁省高校对接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基地,6个沈阳市重点实验室,1个沈阳市工程中心,3个校企合作研究中心。[14] 辽宁省重点实验室洁净燃烧发电与供热技术[11] 、太阳能光伏应用技术[15] 、辽宁省电网节能与控制重点实验室等[10] 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辽宁省电力仿真控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辽宁省燃烧技术中心辽宁省高校工程中心电力仿真控制技术中心[16] 辽宁省协同创新中心太阳能光伏发电及其分布式并网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学术资源学术期刊《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10年学报影响因子较2005年提升6倍;2009年学报共有两篇文章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98篇文章被索引。学报主编独创的新建本科院校学报特色办刊理论和"12345"运作模式曾多次在全国学报学术会议上交流。2011年,社科版在全国人文社科期刊中排名有新的进展,进入全国前40%以内。学报2刊年内又获得3项国家级奖励,学报自然版获得"第三届中国高校特色期刊奖",连续三届获此殊荣,成为教育部仅有的14种期刊之一;学报社科版连续两届荣获"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其"文艺美学栏目"获得"全国人文社科学报特色栏目"。[17] 图书馆藏截至2014年7月,图书馆藏图书文献126.3万册,(其中,电子图书46.8万册,电子期刊19.2万册)。数据库资源主要有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超星数字图书馆、爱迪科森网上报告厅、金图国际高校英语学习资源总库、EBSCO西文数据库等。校园文化编辑校训明德致知 精工博学“明德”:出自儒家典籍《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其中“德”字在古代写作“悳”,有“真心”之意;“明”则为彰显、发扬。选取“明德”一词,意在崇尚至善,彰显美德,培养师生员工完善人格,修已立人,追求崇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永恒的时代和谐之风。  “致知”出自《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致知在格物”即获取知识的途径在于接触和体察事物。选取“致知”一词意在强调探求真知的过程就是在读书中求知,在实践中求知,行先于知,最终达到知行并重、知行合一。  “精”:意为用功深到而专一,有“精通”“最佳”“长于”“善于”等义。“工”为象形字,在甲骨文字中为工具形,即持有工具,后引申为“工程”“技巧”“技术和技术修养”等涵义。“精工”两字结合,可产生“精良高超的技术”“优秀杰出的工科人才”等义。选取“精工”一词,与我院培养以工程教育为主、具有工程背景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相吻合。  “博”有广、通、丰富等意。选取“博学”一词,旨在倡导师生做学问不但要求精,还要求深、求广,要以开放的眼光和胸襟海纳百川,博采众长,追求卓越品质,不断进取完善。  校训8个字,读之韵味流畅,品之立意高远;上下两句相互承接,四层内涵融汇贯通,取意远古先训又纳入现代精神,蕴涵了现实与传统教育的传承关系,构成了工院精神的丰富内涵。[18] 校徽校徽主图案由“沈阳”两字的汉语拼音首位“s”“y”经过艺术变形构成了一个富有动感的“工”字。“工”字体现了学院以“工”为主的办学特色。图案下部是中英文校名,中文采用毛泽东的手书体,刚劲、浑厚;英文为ArialBlack体,庄重、大方。  图案中间三条向上攀升的“s”,似召唤未来之手,似迎风张开的翅膀,似向上升腾的火焰,又似莘莘学子舞动的青春,昭示着工院学子团结向上、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奋力拼搏的时代风貌。“s”与“y”共同勾勒出了一只展翅腾飞的雏鹰,她以昂扬的姿态振翅高飞,蕴含着“天高任鸟飞”的勉励之情,表达了学院满载着激情与梦想,不断飞向新的目标,各项事业蓬勃向上的美好愿望。校徽犹如字母“e”,体现了学院紧跟社会步伐,与时代同步,不断创新、服务社会的时代理念。  校徽图案主色调为蓝色。蓝色旷远而深邃,代表着辽阔的大海与浩瀚的苍穹,寓意师生员工拥有宽广豁达的胸襟和探索真知、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蓝色羽翼随上腾之势由浅及深,由窄渐宽,预示着工程学院发展之路愈加宽广,办学空间更为开阔,象征着学院各项事业奔腾向上、永不止步。现任领导编辑党委书记:宋焕斌院长、党委副书记:芮小苗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尚涤尘副院长:宋吉鑫、韩伟、王奇、李智[20] 知名校友编辑王炳华 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校部/国际教育学院翟若愚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郑宝森 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林浒 中科院沈阳计算所所长。[21] 李树田 神华国华太仓发电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胡永生 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22] 杨晓东 绥中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绍民沈阳热电厂发电部主任穆永强 辽宁省电力公司发展策划部主任沈阳工程学院,其实是一所非常低调,但是应用特色非常鲜明专业实力相当强大的一所应用型大学,它的毕业生就业率非常高,待遇也相当优越。它的电力类专业特色极其鲜明,专业发展蓬勃旺盛,学校现在是辽宁省人民政府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共建高校。我的不少学生都毕业于这所院校,工作相当满意。2020届电力学院,能源与动力学院,新能源学院全部毕业生全部就业,100%面向能源电力行业。2020届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89.32%,协议合同就业率为63.18%,升学率为12.21%,出国率为0.38%。基层项目就业率为5.28%,科研率为4.02%,创业率为3.89%,其中,本科生就业率为89.44%,专科生就业率为88.40%。我也曾经多次前往沈阳工程学院考察学校的发展情况以及科研实力,学风,学科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表现。这是一所具有纯正学风,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应用型示范高校。你无论是在学校的自习室,还是图书馆,都可以看到埋头苦读的莘莘学子的动人身影。学校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校区,现有主校区,科技园区和产业园区,占地面积近8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将近46万平方米。面向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现有全日制各类在校学生11000多人。学校的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光源与照明,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等专业都相当不错。学校与中航沈飞集团等多家单位实现的订单式,定制式人才培养。与地方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签订200余项产学研合作协议,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具有独特的建树。另外,在开展应用技术研究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科技成果转化率连续两年在辽宁省省属高校名列前茅。在电网改造,新能源应用等领域创造经济效益上亿元。总而言之,你在沈阳工程学院就读能够塑造你崇高的精神境界,培养你的工匠精神,强化你的责任担当,也能够掌握独特的应用技术,使你在人生的发展道路上能够如虎添翼,能够像雄鹰一样在理想的天空博风击浪,能够使你的理想的航船,劈波斩浪,登陆成功的彼岸。
沈阳工程学院坐落在中国国家区域中心城市、辽宁省省会——沈阳,是一所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前身是1952年建校的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和1947年成立的东北团校(1999年改制为辽宁商务职业学院)。200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两校合并组建沈阳工程学院,现隶属于辽宁省人民政府。根据2015年11月学校官网资料显示,学校有主校区、科技园区和产业园区,占地面积近8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3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约7.97亿元 ,2011年资产评估值16.7亿元;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11193人,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21人,普通全日制本科生9414人,专科生1658人。自学校组建以来,已为社会输送了数万名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好评,近几年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历史沿革编辑沈阳电专历史沿革1952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技工学校创建;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54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技工学校更名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技工学校;1956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技工学校更名为沈阳电力工人技术学校;1958年沈阳电力工人技术学校更名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学校;1960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学校升格为沈阳电力学院;1960年沈阳电力建设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1961年锦州供电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1962年沈阳电力学院改建为沈阳电力学校;辽宁省团校/大学城宾馆1962年沈阳电力学院(本科班)并入吉林电力学院,现发展为东北电力大学;1982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培训中心创建(合署);1985年沈阳电力学校升格为沈阳电力专科学校;1992年沈阳电力专科学校更名为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沈阳电专历史梗概一、东北电力管理局技工学校(1952年5月—1958年3月)1952年5月23日,经东北人民政府批准组建了东北地区第一所电力技工学校——东北电业管理局技工学校。1954年6月,学校改名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技工学校。1956年10月,学校改名为沈阳电力工人技术学校。二、沈阳电力学校(1958年7月—1960年3月)1958年7月,学校升格为中专,校名改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学校,在继续办好技工班的同时,开办了电厂热能动力装置、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厂化学、电力通讯6个专业,开始招收4年制中专生。三、沈阳电力学院(1960年3月—1962年9月)1960年,根据水利电力部指示,学校由中专升格为大学,校名改为沈阳电力学院。当年4月招收两个本科班。1960年12月8日,沈阳电力建设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成立沈阳电力学院中专部。1961年9月26日,锦州供电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成立沈阳电力学院锦州中专部。四、沈阳电力学校(1962年9月—1984年6)1962年5月,根据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两个本科班转入吉林电力学院学习,同年学校停办大学,仍办中专。校名为沈阳电力学校。1980年沈阳电力学校被教育部列为重点中专。五、东北管理局沈阳培训中心(1984年6月—1985年9月)1984年6月,成立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培训中心。六、沈阳电力专科学校(1985年9月—1992年4月)1985年9月,被国家教委批准升格为大专,校名为沈阳电力专科学校。七、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92年4月—2003年4月)1992年4月,学校改名为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52年—2003年4月校址在沈阳市长江街134号。原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历史沿革1947年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创建;1948年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更名为东北青年干部学校;大学生活动中心1951年东北青年干部学校更名为东北团校;1954年东北团校更名为辽宁省团校;1966年辽宁省团校停办;1978年辽宁省团校复校;1984年辽宁省团校更名为辽宁青年干部学院;1985年辽宁青年干部学院升格为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1999年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升格为辽宁商务职业学院。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历史梗概1947年6月,成立以短期干部培训为主的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校址为哈尔滨道里区地段92号。  1948年11月,学校随中共中央东北局机关由哈尔滨迁至沈阳,校名改为东北青年干部学校。为新中国的建立培养了大批干部,校址为沈阳市和平区北二马路4段79号。  1951年11月,学校改名为东北团校。成为东北地区唯一一所为共青团事业培养优秀干部的基地和摇篮,校址为沈阳市和平区北二马路4段79号。  1954年11月,成立辽宁省团校,以短期培训形式为各级党组织培养青年干部。  1958年8月,学校改名为辽宁省团校。校址为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2段4号。  1966年,“文革”开始,学校停止办学。  1978年4月,辽宁省省委决定恢复辽宁省团校。开始短期培训共青团干部。  1985年2月,经辽宁省省政府批准成立为辽宁青年干部学院。校址为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2段4号。  1986年改名为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正式纳入国家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体系。1989年学院完成了校园易地换建工作,校址迁入沈阳市东陵区文萃路94号。  1999年7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学院由成人高等院校转制为普通高职院校,更名为辽宁商务职业学院。[1] 沈阳工程学院历史沿革2003年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合并升格为沈阳工程学院2004年10月,沈阳工程学院整体搬迁至新校区,沈阳道义经济开发区正义三路18号2009年校址地址更名为沈阳市沈北新区蒲昌路18号2011年10月被确定为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单位,在“动力工程、电气工程”两个领域获得工程硕士学位授权。[2] 2015年沈阳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在辽宁省内一本B段招生2016年3月沈阳工程学院获得招收来华留学生资质办学条件编辑师资力量截止2015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在职教职工966人,其学校正门中专任教师610人,正高级职称教师85人,副高级职称教师196人,具有博士学位专任教师121人,硕士学位专任教师412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71人。现有2个辽宁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7个辽宁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3名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2名辽宁省优秀专家,11名辽宁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名辽宁省“十百千高端人才引进工程”百人层次,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才5人,千层次人才8人,2名沈阳市优秀专家,7名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科技人才。[3] 辽宁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教学团队、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教学团队、[4] 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信息工程专业教学团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热能与动力工程教学团队等。辽宁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智能电网故障诊断-安全预警-自愈控制团队[5] 院系设置根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资料显示,学校设有研究生部、电图书馆力学院、能源与动力学院、自动化学院、信息学院、管理学院、新能源学院、机械学院、文法学院、技术经济系和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2个专业教学院(系);设有公共外语教学部、基础教学部、思政教研部、体育教学部、计算机基础教学部等5个教学部。学科专业涵盖工、理、经、文、管、法6个门类,35个本科专业,26个专科专业(有10个专科专业招生)。[6] 学科建设2011年,学校被确定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单位,“动力工程”“电气工程”两个领域获得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学校有2个辽宁省优势特色(培育)学科。辽宁省优势特色(培育)学科:热能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7] 教学建设根据2014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开设42个本科专业(含专业方向),学校有1个国家级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1门省级精品课程,1个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示范专业,2个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辽宁省重点支持专业,1个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国家级精品课程电机学、热工过程控制仪表。[8] 省级精品课程电厂汽轮机、工程流体力学、实用英语、市场营销、社会调查、继电保护、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电厂锅炉、电路、数据库原理及应用、高等数学。[9] 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示范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10]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11] 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自动化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12]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检测与自动控制实验教学中心、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实验教学中心[10] 、检测与自动控制实验教学中心[13] 辽宁省重点支持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热能工程对外交流根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与加拿大BC理工大学、加拿大红河学院、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英国格拉斯哥卡利多尼亚大学、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等近20所国外高校和教育科研机构缔结友好合作关系。2009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与加拿大红河学院合作成立的红河国际学院,是辽宁省首个工程类中外合作办学机构。2010年开始启动与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合作举办校际本科“2+2”学生交流项目。[14] 学术科研编辑科研成果2009年至2015年,学校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国家863计划等国家级项教学楼目11项,省市级科技项目522项,横向项目146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5项;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8项。2007年学校成立了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负责科研成果产业化,控股、参股8家企业,学校经营性资产股份原值近4000万元,部分专业初步形成了校内“产学研”小循环体系。[14] 科研平台根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辽宁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程研究中心,4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1个辽宁省社会管理创新研究基地,1个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辽宁省高校工程中心,1个辽宁省高校对接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基地,6个沈阳市重点实验室,1个沈阳市工程中心,3个校企合作研究中心。[14] 辽宁省重点实验室洁净燃烧发电与供热技术[11] 、太阳能光伏应用技术[15] 、辽宁省电网节能与控制重点实验室等[10] 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辽宁省电力仿真控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辽宁省燃烧技术中心辽宁省高校工程中心电力仿真控制技术中心[16] 辽宁省协同创新中心太阳能光伏发电及其分布式并网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学术资源学术期刊《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10年学报影响因子较2005年提升6倍;2009年学报共有两篇文章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98篇文章被索引。学报主编独创的新建本科院校学报特色办刊理论和"12345"运作模式曾多次在全国学报学术会议上交流。2011年,社科版在全国人文社科期刊中排名有新的进展,进入全国前40%以内。学报2刊年内又获得3项国家级奖励,学报自然版获得"第三届中国高校特色期刊奖",连续三届获此殊荣,成为教育部仅有的14种期刊之一;学报社科版连续两届荣获"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其"文艺美学栏目"获得"全国人文社科学报特色栏目"。[17] 图书馆藏截至2014年7月,图书馆藏图书文献126.3万册,(其中,电子图书46.8万册,电子期刊19.2万册)。数据库资源主要有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超星数字图书馆、爱迪科森网上报告厅、金图国际高校英语学习资源总库、EBSCO西文数据库等。校园文化编辑校训明德致知 精工博学“明德”:出自儒家典籍《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其中“德”字在古代写作“悳”,有“真心”之意;“明”则为彰显、发扬。选取“明德”一词,意在崇尚至善,彰显美德,培养师生员工完善人格,修已立人,追求崇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永恒的时代和谐之风。  “致知”出自《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致知在格物”即获取知识的途径在于接触和体察事物。选取“致知”一词意在强调探求真知的过程就是在读书中求知,在实践中求知,行先于知,最终达到知行并重、知行合一。  “精”:意为用功深到而专一,有“精通”“最佳”“长于”“善于”等义。“工”为象形字,在甲骨文字中为工具形,即持有工具,后引申为“工程”“技巧”“技术和技术修养”等涵义。“精工”两字结合,可产生“精良高超的技术”“优秀杰出的工科人才”等义。选取“精工”一词,与我院培养以工程教育为主、具有工程背景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相吻合。  “博”有广、通、丰富等意。选取“博学”一词,旨在倡导师生做学问不但要求精,还要求深、求广,要以开放的眼光和胸襟海纳百川,博采众长,追求卓越品质,不断进取完善。  校训8个字,读之韵味流畅,品之立意高远;上下两句相互承接,四层内涵融汇贯通,取意远古先训又纳入现代精神,蕴涵了现实与传统教育的传承关系,构成了工院精神的丰富内涵。[18] 校徽校徽主图案由“沈阳”两字的汉语拼音首位“s”“y”经过艺术变形构成了一个富有动感的“工”字。“工”字体现了学院以“工”为主的办学特色。图案下部是中英文校名,中文采用毛泽东的手书体,刚劲、浑厚;英文为ArialBlack体,庄重、大方。  图案中间三条向上攀升的“s”,似召唤未来之手,似迎风张开的翅膀,似向上升腾的火焰,又似莘莘学子舞动的青春,昭示着工院学子团结向上、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奋力拼搏的时代风貌。“s”与“y”共同勾勒出了一只展翅腾飞的雏鹰,她以昂扬的姿态振翅高飞,蕴含着“天高任鸟飞”的勉励之情,表达了学院满载着激情与梦想,不断飞向新的目标,各项事业蓬勃向上的美好愿望。校徽犹如字母“e”,体现了学院紧跟社会步伐,与时代同步,不断创新、服务社会的时代理念。  校徽图案主色调为蓝色。蓝色旷远而深邃,代表着辽阔的大海与浩瀚的苍穹,寓意师生员工拥有宽广豁达的胸襟和探索真知、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蓝色羽翼随上腾之势由浅及深,由窄渐宽,预示着工程学院发展之路愈加宽广,办学空间更为开阔,象征着学院各项事业奔腾向上、永不止步。现任领导编辑党委书记:宋焕斌院长、党委副书记:芮小苗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尚涤尘副院长:宋吉鑫、韩伟、王奇、李智[20] 知名校友编辑王炳华 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校部/国际教育学院翟若愚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郑宝森 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林浒 中科院沈阳计算所所长。[21] 李树田 神华国华太仓发电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胡永生 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22] 杨晓东 绥中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绍民沈阳热电厂发电部主任穆永强 辽宁省电力公司发展策划部主任
沈阳工程学院坐落在中国国家区域中心城市、辽宁省省会——沈阳,是一所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前身是1952年建校的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和1947年成立的东北团校(1999年改制为辽宁商务职业学院)。200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两校合并组建沈阳工程学院,现隶属于辽宁省人民政府。根据2015年11月学校官网资料显示,学校有主校区、科技园区和产业园区,占地面积近8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3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约7.97亿元 ,2011年资产评估值16.7亿元;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11193人,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21人,普通全日制本科生9414人,专科生1658人。自学校组建以来,已为社会输送了数万名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好评,近几年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历史沿革编辑沈阳电专历史沿革1952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技工学校创建;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54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技工学校更名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技工学校;1956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技工学校更名为沈阳电力工人技术学校;1958年沈阳电力工人技术学校更名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学校;1960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学校升格为沈阳电力学院;1960年沈阳电力建设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1961年锦州供电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1962年沈阳电力学院改建为沈阳电力学校;辽宁省团校/大学城宾馆1962年沈阳电力学院(本科班)并入吉林电力学院,现发展为东北电力大学;1982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培训中心创建(合署);1985年沈阳电力学校升格为沈阳电力专科学校;1992年沈阳电力专科学校更名为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沈阳电专历史梗概一、东北电力管理局技工学校(1952年5月—1958年3月)1952年5月23日,经东北人民政府批准组建了东北地区第一所电力技工学校——东北电业管理局技工学校。1954年6月,学校改名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技工学校。1956年10月,学校改名为沈阳电力工人技术学校。二、沈阳电力学校(1958年7月—1960年3月)1958年7月,学校升格为中专,校名改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学校,在继续办好技工班的同时,开办了电厂热能动力装置、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厂化学、电力通讯6个专业,开始招收4年制中专生。三、沈阳电力学院(1960年3月—1962年9月)1960年,根据水利电力部指示,学校由中专升格为大学,校名改为沈阳电力学院。当年4月招收两个本科班。1960年12月8日,沈阳电力建设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成立沈阳电力学院中专部。1961年9月26日,锦州供电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成立沈阳电力学院锦州中专部。四、沈阳电力学校(1962年9月—1984年6)1962年5月,根据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两个本科班转入吉林电力学院学习,同年学校停办大学,仍办中专。校名为沈阳电力学校。1980年沈阳电力学校被教育部列为重点中专。五、东北管理局沈阳培训中心(1984年6月—1985年9月)1984年6月,成立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培训中心。六、沈阳电力专科学校(1985年9月—1992年4月)1985年9月,被国家教委批准升格为大专,校名为沈阳电力专科学校。七、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92年4月—2003年4月)1992年4月,学校改名为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52年—2003年4月校址在沈阳市长江街134号。原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历史沿革1947年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创建;1948年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更名为东北青年干部学校;大学生活动中心1951年东北青年干部学校更名为东北团校;1954年东北团校更名为辽宁省团校;1966年辽宁省团校停办;1978年辽宁省团校复校;1984年辽宁省团校更名为辽宁青年干部学院;1985年辽宁青年干部学院升格为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1999年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升格为辽宁商务职业学院。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历史梗概1947年6月,成立以短期干部培训为主的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校址为哈尔滨道里区地段92号。  1948年11月,学校随中共中央东北局机关由哈尔滨迁至沈阳,校名改为东北青年干部学校。为新中国的建立培养了大批干部,校址为沈阳市和平区北二马路4段79号。  1951年11月,学校改名为东北团校。成为东北地区唯一一所为共青团事业培养优秀干部的基地和摇篮,校址为沈阳市和平区北二马路4段79号。  1954年11月,成立辽宁省团校,以短期培训形式为各级党组织培养青年干部。  1958年8月,学校改名为辽宁省团校。校址为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2段4号。  1966年,“文革”开始,学校停止办学。  1978年4月,辽宁省省委决定恢复辽宁省团校。开始短期培训共青团干部。  1985年2月,经辽宁省省政府批准成立为辽宁青年干部学院。校址为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2段4号。  1986年改名为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正式纳入国家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体系。1989年学院完成了校园易地换建工作,校址迁入沈阳市东陵区文萃路94号。  1999年7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学院由成人高等院校转制为普通高职院校,更名为辽宁商务职业学院。[1] 沈阳工程学院历史沿革2003年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合并升格为沈阳工程学院2004年10月,沈阳工程学院整体搬迁至新校区,沈阳道义经济开发区正义三路18号2009年校址地址更名为沈阳市沈北新区蒲昌路18号2011年10月被确定为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单位,在“动力工程、电气工程”两个领域获得工程硕士学位授权。[2] 2015年沈阳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在辽宁省内一本B段招生2016年3月沈阳工程学院获得招收来华留学生资质办学条件编辑师资力量截止2015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在职教职工966人,其学校正门中专任教师610人,正高级职称教师85人,副高级职称教师196人,具有博士学位专任教师121人,硕士学位专任教师412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71人。现有2个辽宁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7个辽宁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3名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2名辽宁省优秀专家,11名辽宁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名辽宁省“十百千高端人才引进工程”百人层次,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才5人,千层次人才8人,2名沈阳市优秀专家,7名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科技人才。[3] 辽宁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教学团队、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教学团队、[4] 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信息工程专业教学团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热能与动力工程教学团队等。辽宁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智能电网故障诊断-安全预警-自愈控制团队[5] 院系设置根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资料显示,学校设有研究生部、电图书馆力学院、能源与动力学院、自动化学院、信息学院、管理学院、新能源学院、机械学院、文法学院、技术经济系和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2个专业教学院(系);设有公共外语教学部、基础教学部、思政教研部、体育教学部、计算机基础教学部等5个教学部。学科专业涵盖工、理、经、文、管、法6个门类,35个本科专业,26个专科专业(有10个专科专业招生)。[6] 学科建设2011年,学校被确定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单位,“动力工程”“电气工程”两个领域获得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学校有2个辽宁省优势特色(培育)学科。辽宁省优势特色(培育)学科:热能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7] 教学建设根据2014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开设42个本科专业(含专业方向),学校有1个国家级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1门省级精品课程,1个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示范专业,2个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辽宁省重点支持专业,1个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国家级精品课程电机学、热工过程控制仪表。[8] 省级精品课程电厂汽轮机、工程流体力学、实用英语、市场营销、社会调查、继电保护、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电厂锅炉、电路、数据库原理及应用、高等数学。[9] 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示范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10]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11] 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自动化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12]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检测与自动控制实验教学中心、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实验教学中心[10] 、检测与自动控制实验教学中心[13] 辽宁省重点支持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热能工程对外交流根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与加拿大BC理工大学、加拿大红河学院、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英国格拉斯哥卡利多尼亚大学、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等近20所国外高校和教育科研机构缔结友好合作关系。2009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与加拿大红河学院合作成立的红河国际学院,是辽宁省首个工程类中外合作办学机构。2010年开始启动与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合作举办校际本科“2+2”学生交流项目。[14] 学术科研编辑科研成果2009年至2015年,学校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国家863计划等国家级项教学楼目11项,省市级科技项目522项,横向项目146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5项;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8项。2007年学校成立了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负责科研成果产业化,控股、参股8家企业,学校经营性资产股份原值近4000万元,部分专业初步形成了校内“产学研”小循环体系。[14] 科研平台根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辽宁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程研究中心,4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1个辽宁省社会管理创新研究基地,1个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辽宁省高校工程中心,1个辽宁省高校对接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基地,6个沈阳市重点实验室,1个沈阳市工程中心,3个校企合作研究中心。[14] 辽宁省重点实验室洁净燃烧发电与供热技术[11] 、太阳能光伏应用技术[15] 、辽宁省电网节能与控制重点实验室等[10] 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辽宁省电力仿真控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辽宁省燃烧技术中心辽宁省高校工程中心电力仿真控制技术中心[16] 辽宁省协同创新中心太阳能光伏发电及其分布式并网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学术资源学术期刊《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10年学报影响因子较2005年提升6倍;2009年学报共有两篇文章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98篇文章被索引。学报主编独创的新建本科院校学报特色办刊理论和"12345"运作模式曾多次在全国学报学术会议上交流。2011年,社科版在全国人文社科期刊中排名有新的进展,进入全国前40%以内。学报2刊年内又获得3项国家级奖励,学报自然版获得"第三届中国高校特色期刊奖",连续三届获此殊荣,成为教育部仅有的14种期刊之一;学报社科版连续两届荣获"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其"文艺美学栏目"获得"全国人文社科学报特色栏目"。[17] 图书馆藏截至2014年7月,图书馆藏图书文献126.3万册,(其中,电子图书46.8万册,电子期刊19.2万册)。数据库资源主要有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超星数字图书馆、爱迪科森网上报告厅、金图国际高校英语学习资源总库、EBSCO西文数据库等。校园文化编辑校训明德致知 精工博学“明德”:出自儒家典籍《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其中“德”字在古代写作“悳”,有“真心”之意;“明”则为彰显、发扬。选取“明德”一词,意在崇尚至善,彰显美德,培养师生员工完善人格,修已立人,追求崇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永恒的时代和谐之风。  “致知”出自《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致知在格物”即获取知识的途径在于接触和体察事物。选取“致知”一词意在强调探求真知的过程就是在读书中求知,在实践中求知,行先于知,最终达到知行并重、知行合一。  “精”:意为用功深到而专一,有“精通”“最佳”“长于”“善于”等义。“工”为象形字,在甲骨文字中为工具形,即持有工具,后引申为“工程”“技巧”“技术和技术修养”等涵义。“精工”两字结合,可产生“精良高超的技术”“优秀杰出的工科人才”等义。选取“精工”一词,与我院培养以工程教育为主、具有工程背景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相吻合。  “博”有广、通、丰富等意。选取“博学”一词,旨在倡导师生做学问不但要求精,还要求深、求广,要以开放的眼光和胸襟海纳百川,博采众长,追求卓越品质,不断进取完善。  校训8个字,读之韵味流畅,品之立意高远;上下两句相互承接,四层内涵融汇贯通,取意远古先训又纳入现代精神,蕴涵了现实与传统教育的传承关系,构成了工院精神的丰富内涵。[18] 校徽校徽主图案由“沈阳”两字的汉语拼音首位“s”“y”经过艺术变形构成了一个富有动感的“工”字。“工”字体现了学院以“工”为主的办学特色。图案下部是中英文校名,中文采用毛泽东的手书体,刚劲、浑厚;英文为ArialBlack体,庄重、大方。  图案中间三条向上攀升的“s”,似召唤未来之手,似迎风张开的翅膀,似向上升腾的火焰,又似莘莘学子舞动的青春,昭示着工院学子团结向上、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奋力拼搏的时代风貌。“s”与“y”共同勾勒出了一只展翅腾飞的雏鹰,她以昂扬的姿态振翅高飞,蕴含着“天高任鸟飞”的勉励之情,表达了学院满载着激情与梦想,不断飞向新的目标,各项事业蓬勃向上的美好愿望。校徽犹如字母“e”,体现了学院紧跟社会步伐,与时代同步,不断创新、服务社会的时代理念。  校徽图案主色调为蓝色。蓝色旷远而深邃,代表着辽阔的大海与浩瀚的苍穹,寓意师生员工拥有宽广豁达的胸襟和探索真知、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蓝色羽翼随上腾之势由浅及深,由窄渐宽,预示着工程学院发展之路愈加宽广,办学空间更为开阔,象征着学院各项事业奔腾向上、永不止步。现任领导编辑党委书记:宋焕斌院长、党委副书记:芮小苗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尚涤尘副院长:宋吉鑫、韩伟、王奇、李智[20] 知名校友编辑王炳华 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校部/国际教育学院翟若愚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郑宝森 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林浒 中科院沈阳计算所所长。[21] 李树田 神华国华太仓发电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胡永生 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22] 杨晓东 绥中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绍民沈阳热电厂发电部主任穆永强 辽宁省电力公司发展策划部主任沈阳工程学院,其实是一所非常低调,但是应用特色非常鲜明专业实力相当强大的一所应用型大学,它的毕业生就业率非常高,待遇也相当优越。它的电力类专业特色极其鲜明,专业发展蓬勃旺盛,学校现在是辽宁省人民政府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共建高校。我的不少学生都毕业于这所院校,工作相当满意。2020届电力学院,能源与动力学院,新能源学院全部毕业生全部就业,100%面向能源电力行业。2020届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89.32%,协议合同就业率为63.18%,升学率为12.21%,出国率为0.38%。基层项目就业率为5.28%,科研率为4.02%,创业率为3.89%,其中,本科生就业率为89.44%,专科生就业率为88.40%。我也曾经多次前往沈阳工程学院考察学校的发展情况以及科研实力,学风,学科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表现。这是一所具有纯正学风,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应用型示范高校。你无论是在学校的自习室,还是图书馆,都可以看到埋头苦读的莘莘学子的动人身影。学校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校区,现有主校区,科技园区和产业园区,占地面积近8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将近46万平方米。面向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现有全日制各类在校学生11000多人。学校的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光源与照明,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等专业都相当不错。学校与中航沈飞集团等多家单位实现的订单式,定制式人才培养。与地方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签订200余项产学研合作协议,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具有独特的建树。另外,在开展应用技术研究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科技成果转化率连续两年在辽宁省省属高校名列前茅。在电网改造,新能源应用等领域创造经济效益上亿元。总而言之,你在沈阳工程学院就读能够塑造你崇高的精神境界,培养你的工匠精神,强化你的责任担当,也能够掌握独特的应用技术,使你在人生的发展道路上能够如虎添翼,能够像雄鹰一样在理想的天空博风击浪,能够使你的理想的航船,劈波斩浪,登陆成功的彼岸。
沈阳工程学院坐落在中国国家区域中心城市、辽宁省省会——沈阳,是一所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前身是1952年建校的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和1947年成立的东北团校(1999年改制为辽宁商务职业学院)。200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两校合并组建沈阳工程学院,现隶属于辽宁省人民政府。根据2015年11月学校官网资料显示,学校有主校区、科技园区和产业园区,占地面积近8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3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约7.97亿元 ,2011年资产评估值16.7亿元;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11193人,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21人,普通全日制本科生9414人,专科生1658人。自学校组建以来,已为社会输送了数万名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好评,近几年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历史沿革编辑沈阳电专历史沿革1952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技工学校创建;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54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技工学校更名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技工学校;1956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技工学校更名为沈阳电力工人技术学校;1958年沈阳电力工人技术学校更名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学校;1960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学校升格为沈阳电力学院;1960年沈阳电力建设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1961年锦州供电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1962年沈阳电力学院改建为沈阳电力学校;辽宁省团校/大学城宾馆1962年沈阳电力学院(本科班)并入吉林电力学院,现发展为东北电力大学;1982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培训中心创建(合署);1985年沈阳电力学校升格为沈阳电力专科学校;1992年沈阳电力专科学校更名为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沈阳电专历史梗概一、东北电力管理局技工学校(1952年5月—1958年3月)1952年5月23日,经东北人民政府批准组建了东北地区第一所电力技工学校——东北电业管理局技工学校。1954年6月,学校改名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技工学校。1956年10月,学校改名为沈阳电力工人技术学校。二、沈阳电力学校(1958年7月—1960年3月)1958年7月,学校升格为中专,校名改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学校,在继续办好技工班的同时,开办了电厂热能动力装置、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厂化学、电力通讯6个专业,开始招收4年制中专生。三、沈阳电力学院(1960年3月—1962年9月)1960年,根据水利电力部指示,学校由中专升格为大学,校名改为沈阳电力学院。当年4月招收两个本科班。1960年12月8日,沈阳电力建设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成立沈阳电力学院中专部。1961年9月26日,锦州供电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成立沈阳电力学院锦州中专部。四、沈阳电力学校(1962年9月—1984年6)1962年5月,根据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两个本科班转入吉林电力学院学习,同年学校停办大学,仍办中专。校名为沈阳电力学校。1980年沈阳电力学校被教育部列为重点中专。五、东北管理局沈阳培训中心(1984年6月—1985年9月)1984年6月,成立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培训中心。六、沈阳电力专科学校(1985年9月—1992年4月)1985年9月,被国家教委批准升格为大专,校名为沈阳电力专科学校。七、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92年4月—2003年4月)1992年4月,学校改名为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52年—2003年4月校址在沈阳市长江街134号。原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历史沿革1947年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创建;1948年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更名为东北青年干部学校;大学生活动中心1951年东北青年干部学校更名为东北团校;1954年东北团校更名为辽宁省团校;1966年辽宁省团校停办;1978年辽宁省团校复校;1984年辽宁省团校更名为辽宁青年干部学院;1985年辽宁青年干部学院升格为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1999年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升格为辽宁商务职业学院。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历史梗概1947年6月,成立以短期干部培训为主的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校址为哈尔滨道里区地段92号。  1948年11月,学校随中共中央东北局机关由哈尔滨迁至沈阳,校名改为东北青年干部学校。为新中国的建立培养了大批干部,校址为沈阳市和平区北二马路4段79号。  1951年11月,学校改名为东北团校。成为东北地区唯一一所为共青团事业培养优秀干部的基地和摇篮,校址为沈阳市和平区北二马路4段79号。  1954年11月,成立辽宁省团校,以短期培训形式为各级党组织培养青年干部。  1958年8月,学校改名为辽宁省团校。校址为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2段4号。  1966年,“文革”开始,学校停止办学。  1978年4月,辽宁省省委决定恢复辽宁省团校。开始短期培训共青团干部。  1985年2月,经辽宁省省政府批准成立为辽宁青年干部学院。校址为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2段4号。  1986年改名为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正式纳入国家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体系。1989年学院完成了校园易地换建工作,校址迁入沈阳市东陵区文萃路94号。  1999年7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学院由成人高等院校转制为普通高职院校,更名为辽宁商务职业学院。[1] 沈阳工程学院历史沿革2003年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合并升格为沈阳工程学院2004年10月,沈阳工程学院整体搬迁至新校区,沈阳道义经济开发区正义三路18号2009年校址地址更名为沈阳市沈北新区蒲昌路18号2011年10月被确定为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单位,在“动力工程、电气工程”两个领域获得工程硕士学位授权。[2] 2015年沈阳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在辽宁省内一本B段招生2016年3月沈阳工程学院获得招收来华留学生资质办学条件编辑师资力量截止2015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在职教职工966人,其学校正门中专任教师610人,正高级职称教师85人,副高级职称教师196人,具有博士学位专任教师121人,硕士学位专任教师412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71人。现有2个辽宁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7个辽宁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3名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2名辽宁省优秀专家,11名辽宁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名辽宁省“十百千高端人才引进工程”百人层次,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才5人,千层次人才8人,2名沈阳市优秀专家,7名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科技人才。[3] 辽宁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教学团队、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教学团队、[4] 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信息工程专业教学团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热能与动力工程教学团队等。辽宁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智能电网故障诊断-安全预警-自愈控制团队[5] 院系设置根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资料显示,学校设有研究生部、电图书馆力学院、能源与动力学院、自动化学院、信息学院、管理学院、新能源学院、机械学院、文法学院、技术经济系和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2个专业教学院(系);设有公共外语教学部、基础教学部、思政教研部、体育教学部、计算机基础教学部等5个教学部。学科专业涵盖工、理、经、文、管、法6个门类,35个本科专业,26个专科专业(有10个专科专业招生)。[6] 学科建设2011年,学校被确定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单位,“动力工程”“电气工程”两个领域获得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学校有2个辽宁省优势特色(培育)学科。辽宁省优势特色(培育)学科:热能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7] 教学建设根据2014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开设42个本科专业(含专业方向),学校有1个国家级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1门省级精品课程,1个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示范专业,2个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辽宁省重点支持专业,1个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国家级精品课程电机学、热工过程控制仪表。[8] 省级精品课程电厂汽轮机、工程流体力学、实用英语、市场营销、社会调查、继电保护、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电厂锅炉、电路、数据库原理及应用、高等数学。[9] 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示范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10]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11] 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自动化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12]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检测与自动控制实验教学中心、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实验教学中心[10] 、检测与自动控制实验教学中心[13] 辽宁省重点支持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热能工程对外交流根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与加拿大BC理工大学、加拿大红河学院、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英国格拉斯哥卡利多尼亚大学、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等近20所国外高校和教育科研机构缔结友好合作关系。2009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与加拿大红河学院合作成立的红河国际学院,是辽宁省首个工程类中外合作办学机构。2010年开始启动与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合作举办校际本科“2+2”学生交流项目。[14] 学术科研编辑科研成果2009年至2015年,学校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国家863计划等国家级项教学楼目11项,省市级科技项目522项,横向项目146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5项;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8项。2007年学校成立了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负责科研成果产业化,控股、参股8家企业,学校经营性资产股份原值近4000万元,部分专业初步形成了校内“产学研”小循环体系。[14] 科研平台根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辽宁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程研究中心,4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1个辽宁省社会管理创新研究基地,1个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辽宁省高校工程中心,1个辽宁省高校对接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基地,6个沈阳市重点实验室,1个沈阳市工程中心,3个校企合作研究中心。[14] 辽宁省重点实验室洁净燃烧发电与供热技术[11] 、太阳能光伏应用技术[15] 、辽宁省电网节能与控制重点实验室等[10] 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辽宁省电力仿真控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辽宁省燃烧技术中心辽宁省高校工程中心电力仿真控制技术中心[16] 辽宁省协同创新中心太阳能光伏发电及其分布式并网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学术资源学术期刊《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10年学报影响因子较2005年提升6倍;2009年学报共有两篇文章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98篇文章被索引。学报主编独创的新建本科院校学报特色办刊理论和"12345"运作模式曾多次在全国学报学术会议上交流。2011年,社科版在全国人文社科期刊中排名有新的进展,进入全国前40%以内。学报2刊年内又获得3项国家级奖励,学报自然版获得"第三届中国高校特色期刊奖",连续三届获此殊荣,成为教育部仅有的14种期刊之一;学报社科版连续两届荣获"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其"文艺美学栏目"获得"全国人文社科学报特色栏目"。[17] 图书馆藏截至2014年7月,图书馆藏图书文献126.3万册,(其中,电子图书46.8万册,电子期刊19.2万册)。数据库资源主要有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超星数字图书馆、爱迪科森网上报告厅、金图国际高校英语学习资源总库、EBSCO西文数据库等。校园文化编辑校训明德致知 精工博学“明德”:出自儒家典籍《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其中“德”字在古代写作“悳”,有“真心”之意;“明”则为彰显、发扬。选取“明德”一词,意在崇尚至善,彰显美德,培养师生员工完善人格,修已立人,追求崇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永恒的时代和谐之风。  “致知”出自《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致知在格物”即获取知识的途径在于接触和体察事物。选取“致知”一词意在强调探求真知的过程就是在读书中求知,在实践中求知,行先于知,最终达到知行并重、知行合一。  “精”:意为用功深到而专一,有“精通”“最佳”“长于”“善于”等义。“工”为象形字,在甲骨文字中为工具形,即持有工具,后引申为“工程”“技巧”“技术和技术修养”等涵义。“精工”两字结合,可产生“精良高超的技术”“优秀杰出的工科人才”等义。选取“精工”一词,与我院培养以工程教育为主、具有工程背景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相吻合。  “博”有广、通、丰富等意。选取“博学”一词,旨在倡导师生做学问不但要求精,还要求深、求广,要以开放的眼光和胸襟海纳百川,博采众长,追求卓越品质,不断进取完善。  校训8个字,读之韵味流畅,品之立意高远;上下两句相互承接,四层内涵融汇贯通,取意远古先训又纳入现代精神,蕴涵了现实与传统教育的传承关系,构成了工院精神的丰富内涵。[18] 校徽校徽主图案由“沈阳”两字的汉语拼音首位“s”“y”经过艺术变形构成了一个富有动感的“工”字。“工”字体现了学院以“工”为主的办学特色。图案下部是中英文校名,中文采用毛泽东的手书体,刚劲、浑厚;英文为ArialBlack体,庄重、大方。  图案中间三条向上攀升的“s”,似召唤未来之手,似迎风张开的翅膀,似向上升腾的火焰,又似莘莘学子舞动的青春,昭示着工院学子团结向上、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奋力拼搏的时代风貌。“s”与“y”共同勾勒出了一只展翅腾飞的雏鹰,她以昂扬的姿态振翅高飞,蕴含着“天高任鸟飞”的勉励之情,表达了学院满载着激情与梦想,不断飞向新的目标,各项事业蓬勃向上的美好愿望。校徽犹如字母“e”,体现了学院紧跟社会步伐,与时代同步,不断创新、服务社会的时代理念。  校徽图案主色调为蓝色。蓝色旷远而深邃,代表着辽阔的大海与浩瀚的苍穹,寓意师生员工拥有宽广豁达的胸襟和探索真知、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蓝色羽翼随上腾之势由浅及深,由窄渐宽,预示着工程学院发展之路愈加宽广,办学空间更为开阔,象征着学院各项事业奔腾向上、永不止步。现任领导编辑党委书记:宋焕斌院长、党委副书记:芮小苗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尚涤尘副院长:宋吉鑫、韩伟、王奇、李智[20] 知名校友编辑王炳华 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校部/国际教育学院翟若愚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郑宝森 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林浒 中科院沈阳计算所所长。[21] 李树田 神华国华太仓发电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胡永生 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22] 杨晓东 绥中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绍民沈阳热电厂发电部主任穆永强 辽宁省电力公司发展策划部主任
沈阳工程学院坐落在中国国家区域中心城市、辽宁省省会——沈阳,是一所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前身是1952年建校的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和1947年成立的东北团校(1999年改制为辽宁商务职业学院)。200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两校合并组建沈阳工程学院,现隶属于辽宁省人民政府。根据2015年11月学校官网资料显示,学校有主校区、科技园区和产业园区,占地面积近8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3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约7.97亿元 ,2011年资产评估值16.7亿元;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11193人,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21人,普通全日制本科生9414人,专科生1658人。自学校组建以来,已为社会输送了数万名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好评,近几年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历史沿革编辑沈阳电专历史沿革1952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技工学校创建;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54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技工学校更名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技工学校;1956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技工学校更名为沈阳电力工人技术学校;1958年沈阳电力工人技术学校更名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学校;1960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学校升格为沈阳电力学院;1960年沈阳电力建设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1961年锦州供电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1962年沈阳电力学院改建为沈阳电力学校;辽宁省团校/大学城宾馆1962年沈阳电力学院(本科班)并入吉林电力学院,现发展为东北电力大学;1982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培训中心创建(合署);1985年沈阳电力学校升格为沈阳电力专科学校;1992年沈阳电力专科学校更名为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沈阳电专历史梗概一、东北电力管理局技工学校(1952年5月—1958年3月)1952年5月23日,经东北人民政府批准组建了东北地区第一所电力技工学校——东北电业管理局技工学校。1954年6月,学校改名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技工学校。1956年10月,学校改名为沈阳电力工人技术学校。二、沈阳电力学校(1958年7月—1960年3月)1958年7月,学校升格为中专,校名改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学校,在继续办好技工班的同时,开办了电厂热能动力装置、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厂化学、电力通讯6个专业,开始招收4年制中专生。三、沈阳电力学院(1960年3月—1962年9月)1960年,根据水利电力部指示,学校由中专升格为大学,校名改为沈阳电力学院。当年4月招收两个本科班。1960年12月8日,沈阳电力建设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成立沈阳电力学院中专部。1961年9月26日,锦州供电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成立沈阳电力学院锦州中专部。四、沈阳电力学校(1962年9月—1984年6)1962年5月,根据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两个本科班转入吉林电力学院学习,同年学校停办大学,仍办中专。校名为沈阳电力学校。1980年沈阳电力学校被教育部列为重点中专。五、东北管理局沈阳培训中心(1984年6月—1985年9月)1984年6月,成立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培训中心。六、沈阳电力专科学校(1985年9月—1992年4月)1985年9月,被国家教委批准升格为大专,校名为沈阳电力专科学校。七、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92年4月—2003年4月)1992年4月,学校改名为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52年—2003年4月校址在沈阳市长江街134号。原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历史沿革1947年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创建;1948年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更名为东北青年干部学校;大学生活动中心1951年东北青年干部学校更名为东北团校;1954年东北团校更名为辽宁省团校;1966年辽宁省团校停办;1978年辽宁省团校复校;1984年辽宁省团校更名为辽宁青年干部学院;1985年辽宁青年干部学院升格为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1999年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升格为辽宁商务职业学院。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历史梗概1947年6月,成立以短期干部培训为主的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校址为哈尔滨道里区地段92号。  1948年11月,学校随中共中央东北局机关由哈尔滨迁至沈阳,校名改为东北青年干部学校。为新中国的建立培养了大批干部,校址为沈阳市和平区北二马路4段79号。  1951年11月,学校改名为东北团校。成为东北地区唯一一所为共青团事业培养优秀干部的基地和摇篮,校址为沈阳市和平区北二马路4段79号。  1954年11月,成立辽宁省团校,以短期培训形式为各级党组织培养青年干部。  1958年8月,学校改名为辽宁省团校。校址为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2段4号。  1966年,“文革”开始,学校停止办学。  1978年4月,辽宁省省委决定恢复辽宁省团校。开始短期培训共青团干部。  1985年2月,经辽宁省省政府批准成立为辽宁青年干部学院。校址为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2段4号。  1986年改名为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正式纳入国家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体系。1989年学院完成了校园易地换建工作,校址迁入沈阳市东陵区文萃路94号。  1999年7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学院由成人高等院校转制为普通高职院校,更名为辽宁商务职业学院。[1] 沈阳工程学院历史沿革2003年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合并升格为沈阳工程学院2004年10月,沈阳工程学院整体搬迁至新校区,沈阳道义经济开发区正义三路18号2009年校址地址更名为沈阳市沈北新区蒲昌路18号2011年10月被确定为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单位,在“动力工程、电气工程”两个领域获得工程硕士学位授权。[2] 2015年沈阳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在辽宁省内一本B段招生2016年3月沈阳工程学院获得招收来华留学生资质办学条件编辑师资力量截止2015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在职教职工966人,其学校正门中专任教师610人,正高级职称教师85人,副高级职称教师196人,具有博士学位专任教师121人,硕士学位专任教师412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71人。现有2个辽宁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7个辽宁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3名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2名辽宁省优秀专家,11名辽宁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名辽宁省“十百千高端人才引进工程”百人层次,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才5人,千层次人才8人,2名沈阳市优秀专家,7名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科技人才。[3] 辽宁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教学团队、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教学团队、[4] 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信息工程专业教学团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热能与动力工程教学团队等。辽宁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智能电网故障诊断-安全预警-自愈控制团队[5] 院系设置根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资料显示,学校设有研究生部、电图书馆力学院、能源与动力学院、自动化学院、信息学院、管理学院、新能源学院、机械学院、文法学院、技术经济系和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2个专业教学院(系);设有公共外语教学部、基础教学部、思政教研部、体育教学部、计算机基础教学部等5个教学部。学科专业涵盖工、理、经、文、管、法6个门类,35个本科专业,26个专科专业(有10个专科专业招生)。[6] 学科建设2011年,学校被确定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单位,“动力工程”“电气工程”两个领域获得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学校有2个辽宁省优势特色(培育)学科。辽宁省优势特色(培育)学科:热能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7] 教学建设根据2014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开设42个本科专业(含专业方向),学校有1个国家级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1门省级精品课程,1个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示范专业,2个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辽宁省重点支持专业,1个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国家级精品课程电机学、热工过程控制仪表。[8] 省级精品课程电厂汽轮机、工程流体力学、实用英语、市场营销、社会调查、继电保护、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电厂锅炉、电路、数据库原理及应用、高等数学。[9] 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示范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10]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11] 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自动化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12]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检测与自动控制实验教学中心、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实验教学中心[10] 、检测与自动控制实验教学中心[13] 辽宁省重点支持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热能工程对外交流根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与加拿大BC理工大学、加拿大红河学院、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英国格拉斯哥卡利多尼亚大学、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等近20所国外高校和教育科研机构缔结友好合作关系。2009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与加拿大红河学院合作成立的红河国际学院,是辽宁省首个工程类中外合作办学机构。2010年开始启动与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合作举办校际本科“2+2”学生交流项目。[14] 学术科研编辑科研成果2009年至2015年,学校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国家863计划等国家级项教学楼目11项,省市级科技项目522项,横向项目146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5项;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8项。2007年学校成立了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负责科研成果产业化,控股、参股8家企业,学校经营性资产股份原值近4000万元,部分专业初步形成了校内“产学研”小循环体系。[14] 科研平台根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辽宁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程研究中心,4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1个辽宁省社会管理创新研究基地,1个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辽宁省高校工程中心,1个辽宁省高校对接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基地,6个沈阳市重点实验室,1个沈阳市工程中心,3个校企合作研究中心。[14] 辽宁省重点实验室洁净燃烧发电与供热技术[11] 、太阳能光伏应用技术[15] 、辽宁省电网节能与控制重点实验室等[10] 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辽宁省电力仿真控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辽宁省燃烧技术中心辽宁省高校工程中心电力仿真控制技术中心[16] 辽宁省协同创新中心太阳能光伏发电及其分布式并网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学术资源学术期刊《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10年学报影响因子较2005年提升6倍;2009年学报共有两篇文章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98篇文章被索引。学报主编独创的新建本科院校学报特色办刊理论和"12345"运作模式曾多次在全国学报学术会议上交流。2011年,社科版在全国人文社科期刊中排名有新的进展,进入全国前40%以内。学报2刊年内又获得3项国家级奖励,学报自然版获得"第三届中国高校特色期刊奖",连续三届获此殊荣,成为教育部仅有的14种期刊之一;学报社科版连续两届荣获"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其"文艺美学栏目"获得"全国人文社科学报特色栏目"。[17] 图书馆藏截至2014年7月,图书馆藏图书文献126.3万册,(其中,电子图书46.8万册,电子期刊19.2万册)。数据库资源主要有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超星数字图书馆、爱迪科森网上报告厅、金图国际高校英语学习资源总库、EBSCO西文数据库等。校园文化编辑校训明德致知 精工博学“明德”:出自儒家典籍《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其中“德”字在古代写作“悳”,有“真心”之意;“明”则为彰显、发扬。选取“明德”一词,意在崇尚至善,彰显美德,培养师生员工完善人格,修已立人,追求崇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永恒的时代和谐之风。  “致知”出自《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致知在格物”即获取知识的途径在于接触和体察事物。选取“致知”一词意在强调探求真知的过程就是在读书中求知,在实践中求知,行先于知,最终达到知行并重、知行合一。  “精”:意为用功深到而专一,有“精通”“最佳”“长于”“善于”等义。“工”为象形字,在甲骨文字中为工具形,即持有工具,后引申为“工程”“技巧”“技术和技术修养”等涵义。“精工”两字结合,可产生“精良高超的技术”“优秀杰出的工科人才”等义。选取“精工”一词,与我院培养以工程教育为主、具有工程背景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相吻合。  “博”有广、通、丰富等意。选取“博学”一词,旨在倡导师生做学问不但要求精,还要求深、求广,要以开放的眼光和胸襟海纳百川,博采众长,追求卓越品质,不断进取完善。  校训8个字,读之韵味流畅,品之立意高远;上下两句相互承接,四层内涵融汇贯通,取意远古先训又纳入现代精神,蕴涵了现实与传统教育的传承关系,构成了工院精神的丰富内涵。[18] 校徽校徽主图案由“沈阳”两字的汉语拼音首位“s”“y”经过艺术变形构成了一个富有动感的“工”字。“工”字体现了学院以“工”为主的办学特色。图案下部是中英文校名,中文采用毛泽东的手书体,刚劲、浑厚;英文为ArialBlack体,庄重、大方。  图案中间三条向上攀升的“s”,似召唤未来之手,似迎风张开的翅膀,似向上升腾的火焰,又似莘莘学子舞动的青春,昭示着工院学子团结向上、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奋力拼搏的时代风貌。“s”与“y”共同勾勒出了一只展翅腾飞的雏鹰,她以昂扬的姿态振翅高飞,蕴含着“天高任鸟飞”的勉励之情,表达了学院满载着激情与梦想,不断飞向新的目标,各项事业蓬勃向上的美好愿望。校徽犹如字母“e”,体现了学院紧跟社会步伐,与时代同步,不断创新、服务社会的时代理念。  校徽图案主色调为蓝色。蓝色旷远而深邃,代表着辽阔的大海与浩瀚的苍穹,寓意师生员工拥有宽广豁达的胸襟和探索真知、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蓝色羽翼随上腾之势由浅及深,由窄渐宽,预示着工程学院发展之路愈加宽广,办学空间更为开阔,象征着学院各项事业奔腾向上、永不止步。现任领导编辑党委书记:宋焕斌院长、党委副书记:芮小苗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尚涤尘副院长:宋吉鑫、韩伟、王奇、李智[20] 知名校友编辑王炳华 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校部/国际教育学院翟若愚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郑宝森 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林浒 中科院沈阳计算所所长。[21] 李树田 神华国华太仓发电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胡永生 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22] 杨晓东 绥中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绍民沈阳热电厂发电部主任穆永强 辽宁省电力公司发展策划部主任沈阳工程学院,其实是一所非常低调,但是应用特色非常鲜明专业实力相当强大的一所应用型大学,它的毕业生就业率非常高,待遇也相当优越。它的电力类专业特色极其鲜明,专业发展蓬勃旺盛,学校现在是辽宁省人民政府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共建高校。我的不少学生都毕业于这所院校,工作相当满意。2020届电力学院,能源与动力学院,新能源学院全部毕业生全部就业,100%面向能源电力行业。2020届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89.32%,协议合同就业率为63.18%,升学率为12.21%,出国率为0.38%。基层项目就业率为5.28%,科研率为4.02%,创业率为3.89%,其中,本科生就业率为89.44%,专科生就业率为88.40%。我也曾经多次前往沈阳工程学院考察学校的发展情况以及科研实力,学风,学科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表现。这是一所具有纯正学风,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应用型示范高校。你无论是在学校的自习室,还是图书馆,都可以看到埋头苦读的莘莘学子的动人身影。学校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校区,现有主校区,科技园区和产业园区,占地面积近8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将近46万平方米。面向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现有全日制各类在校学生11000多人。学校的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光源与照明,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等专业都相当不错。学校与中航沈飞集团等多家单位实现的订单式,定制式人才培养。与地方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签订200余项产学研合作协议,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具有独特的建树。另外,在开展应用技术研究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科技成果转化率连续两年在辽宁省省属高校名列前茅。在电网改造,新能源应用等领域创造经济效益上亿元。总而言之,你在沈阳工程学院就读能够塑造你崇高的精神境界,培养你的工匠精神,强化你的责任担当,也能够掌握独特的应用技术,使你在人生的发展道路上能够如虎添翼,能够像雄鹰一样在理想的天空博风击浪,能够使你的理想的航船,劈波斩浪,登陆成功的彼岸。
沈阳工程学院坐落在中国国家区域中心城市、辽宁省省会——沈阳,是一所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前身是1952年建校的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和1947年成立的东北团校(1999年改制为辽宁商务职业学院)。200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两校合并组建沈阳工程学院,现隶属于辽宁省人民政府。根据2015年11月学校官网资料显示,学校有主校区、科技园区和产业园区,占地面积近8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3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约7.97亿元 ,2011年资产评估值16.7亿元;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11193人,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21人,普通全日制本科生9414人,专科生1658人。自学校组建以来,已为社会输送了数万名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好评,近几年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历史沿革编辑沈阳电专历史沿革1952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技工学校创建;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54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技工学校更名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技工学校;1956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技工学校更名为沈阳电力工人技术学校;1958年沈阳电力工人技术学校更名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学校;1960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学校升格为沈阳电力学院;1960年沈阳电力建设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1961年锦州供电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1962年沈阳电力学院改建为沈阳电力学校;辽宁省团校/大学城宾馆1962年沈阳电力学院(本科班)并入吉林电力学院,现发展为东北电力大学;1982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培训中心创建(合署);1985年沈阳电力学校升格为沈阳电力专科学校;1992年沈阳电力专科学校更名为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沈阳电专历史梗概一、东北电力管理局技工学校(1952年5月—1958年3月)1952年5月23日,经东北人民政府批准组建了东北地区第一所电力技工学校——东北电业管理局技工学校。1954年6月,学校改名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技工学校。1956年10月,学校改名为沈阳电力工人技术学校。二、沈阳电力学校(1958年7月—1960年3月)1958年7月,学校升格为中专,校名改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学校,在继续办好技工班的同时,开办了电厂热能动力装置、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厂化学、电力通讯6个专业,开始招收4年制中专生。三、沈阳电力学院(1960年3月—1962年9月)1960年,根据水利电力部指示,学校由中专升格为大学,校名改为沈阳电力学院。当年4月招收两个本科班。1960年12月8日,沈阳电力建设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成立沈阳电力学院中专部。1961年9月26日,锦州供电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成立沈阳电力学院锦州中专部。四、沈阳电力学校(1962年9月—1984年6)1962年5月,根据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两个本科班转入吉林电力学院学习,同年学校停办大学,仍办中专。校名为沈阳电力学校。1980年沈阳电力学校被教育部列为重点中专。五、东北管理局沈阳培训中心(1984年6月—1985年9月)1984年6月,成立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培训中心。六、沈阳电力专科学校(1985年9月—1992年4月)1985年9月,被国家教委批准升格为大专,校名为沈阳电力专科学校。七、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92年4月—2003年4月)1992年4月,学校改名为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52年—2003年4月校址在沈阳市长江街134号。原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历史沿革1947年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创建;1948年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更名为东北青年干部学校;大学生活动中心1951年东北青年干部学校更名为东北团校;1954年东北团校更名为辽宁省团校;1966年辽宁省团校停办;1978年辽宁省团校复校;1984年辽宁省团校更名为辽宁青年干部学院;1985年辽宁青年干部学院升格为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1999年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升格为辽宁商务职业学院。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历史梗概1947年6月,成立以短期干部培训为主的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校址为哈尔滨道里区地段92号。  1948年11月,学校随中共中央东北局机关由哈尔滨迁至沈阳,校名改为东北青年干部学校。为新中国的建立培养了大批干部,校址为沈阳市和平区北二马路4段79号。  1951年11月,学校改名为东北团校。成为东北地区唯一一所为共青团事业培养优秀干部的基地和摇篮,校址为沈阳市和平区北二马路4段79号。  1954年11月,成立辽宁省团校,以短期培训形式为各级党组织培养青年干部。  1958年8月,学校改名为辽宁省团校。校址为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2段4号。  1966年,“文革”开始,学校停止办学。  1978年4月,辽宁省省委决定恢复辽宁省团校。开始短期培训共青团干部。  1985年2月,经辽宁省省政府批准成立为辽宁青年干部学院。校址为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2段4号。  1986年改名为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正式纳入国家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体系。1989年学院完成了校园易地换建工作,校址迁入沈阳市东陵区文萃路94号。  1999年7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学院由成人高等院校转制为普通高职院校,更名为辽宁商务职业学院。[1] 沈阳工程学院历史沿革2003年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合并升格为沈阳工程学院2004年10月,沈阳工程学院整体搬迁至新校区,沈阳道义经济开发区正义三路18号2009年校址地址更名为沈阳市沈北新区蒲昌路18号2011年10月被确定为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单位,在“动力工程、电气工程”两个领域获得工程硕士学位授权。[2] 2015年沈阳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在辽宁省内一本B段招生2016年3月沈阳工程学院获得招收来华留学生资质办学条件编辑师资力量截止2015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在职教职工966人,其学校正门中专任教师610人,正高级职称教师85人,副高级职称教师196人,具有博士学位专任教师121人,硕士学位专任教师412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71人。现有2个辽宁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7个辽宁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3名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2名辽宁省优秀专家,11名辽宁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名辽宁省“十百千高端人才引进工程”百人层次,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才5人,千层次人才8人,2名沈阳市优秀专家,7名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科技人才。[3] 辽宁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教学团队、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教学团队、[4] 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信息工程专业教学团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热能与动力工程教学团队等。辽宁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智能电网故障诊断-安全预警-自愈控制团队[5] 院系设置根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资料显示,学校设有研究生部、电图书馆力学院、能源与动力学院、自动化学院、信息学院、管理学院、新能源学院、机械学院、文法学院、技术经济系和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2个专业教学院(系);设有公共外语教学部、基础教学部、思政教研部、体育教学部、计算机基础教学部等5个教学部。学科专业涵盖工、理、经、文、管、法6个门类,35个本科专业,26个专科专业(有10个专科专业招生)。[6] 学科建设2011年,学校被确定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单位,“动力工程”“电气工程”两个领域获得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学校有2个辽宁省优势特色(培育)学科。辽宁省优势特色(培育)学科:热能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7] 教学建设根据2014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开设42个本科专业(含专业方向),学校有1个国家级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1门省级精品课程,1个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示范专业,2个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辽宁省重点支持专业,1个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国家级精品课程电机学、热工过程控制仪表。[8] 省级精品课程电厂汽轮机、工程流体力学、实用英语、市场营销、社会调查、继电保护、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电厂锅炉、电路、数据库原理及应用、高等数学。[9] 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示范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10]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11] 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自动化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12]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检测与自动控制实验教学中心、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实验教学中心[10] 、检测与自动控制实验教学中心[13] 辽宁省重点支持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热能工程对外交流根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与加拿大BC理工大学、加拿大红河学院、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英国格拉斯哥卡利多尼亚大学、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等近20所国外高校和教育科研机构缔结友好合作关系。2009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与加拿大红河学院合作成立的红河国际学院,是辽宁省首个工程类中外合作办学机构。2010年开始启动与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合作举办校际本科“2+2”学生交流项目。[14] 学术科研编辑科研成果2009年至2015年,学校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国家863计划等国家级项教学楼目11项,省市级科技项目522项,横向项目146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5项;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8项。2007年学校成立了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负责科研成果产业化,控股、参股8家企业,学校经营性资产股份原值近4000万元,部分专业初步形成了校内“产学研”小循环体系。[14] 科研平台根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辽宁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程研究中心,4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1个辽宁省社会管理创新研究基地,1个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辽宁省高校工程中心,1个辽宁省高校对接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基地,6个沈阳市重点实验室,1个沈阳市工程中心,3个校企合作研究中心。[14] 辽宁省重点实验室洁净燃烧发电与供热技术[11] 、太阳能光伏应用技术[15] 、辽宁省电网节能与控制重点实验室等[10] 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辽宁省电力仿真控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辽宁省燃烧技术中心辽宁省高校工程中心电力仿真控制技术中心[16] 辽宁省协同创新中心太阳能光伏发电及其分布式并网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学术资源学术期刊《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10年学报影响因子较2005年提升6倍;2009年学报共有两篇文章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98篇文章被索引。学报主编独创的新建本科院校学报特色办刊理论和"12345"运作模式曾多次在全国学报学术会议上交流。2011年,社科版在全国人文社科期刊中排名有新的进展,进入全国前40%以内。学报2刊年内又获得3项国家级奖励,学报自然版获得"第三届中国高校特色期刊奖",连续三届获此殊荣,成为教育部仅有的14种期刊之一;学报社科版连续两届荣获"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其"文艺美学栏目"获得"全国人文社科学报特色栏目"。[17] 图书馆藏截至2014年7月,图书馆藏图书文献126.3万册,(其中,电子图书46.8万册,电子期刊19.2万册)。数据库资源主要有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超星数字图书馆、爱迪科森网上报告厅、金图国际高校英语学习资源总库、EBSCO西文数据库等。校园文化编辑校训明德致知 精工博学“明德”:出自儒家典籍《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其中“德”字在古代写作“悳”,有“真心”之意;“明”则为彰显、发扬。选取“明德”一词,意在崇尚至善,彰显美德,培养师生员工完善人格,修已立人,追求崇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永恒的时代和谐之风。  “致知”出自《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致知在格物”即获取知识的途径在于接触和体察事物。选取“致知”一词意在强调探求真知的过程就是在读书中求知,在实践中求知,行先于知,最终达到知行并重、知行合一。  “精”:意为用功深到而专一,有“精通”“最佳”“长于”“善于”等义。“工”为象形字,在甲骨文字中为工具形,即持有工具,后引申为“工程”“技巧”“技术和技术修养”等涵义。“精工”两字结合,可产生“精良高超的技术”“优秀杰出的工科人才”等义。选取“精工”一词,与我院培养以工程教育为主、具有工程背景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相吻合。  “博”有广、通、丰富等意。选取“博学”一词,旨在倡导师生做学问不但要求精,还要求深、求广,要以开放的眼光和胸襟海纳百川,博采众长,追求卓越品质,不断进取完善。  校训8个字,读之韵味流畅,品之立意高远;上下两句相互承接,四层内涵融汇贯通,取意远古先训又纳入现代精神,蕴涵了现实与传统教育的传承关系,构成了工院精神的丰富内涵。[18] 校徽校徽主图案由“沈阳”两字的汉语拼音首位“s”“y”经过艺术变形构成了一个富有动感的“工”字。“工”字体现了学院以“工”为主的办学特色。图案下部是中英文校名,中文采用毛泽东的手书体,刚劲、浑厚;英文为ArialBlack体,庄重、大方。  图案中间三条向上攀升的“s”,似召唤未来之手,似迎风张开的翅膀,似向上升腾的火焰,又似莘莘学子舞动的青春,昭示着工院学子团结向上、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奋力拼搏的时代风貌。“s”与“y”共同勾勒出了一只展翅腾飞的雏鹰,她以昂扬的姿态振翅高飞,蕴含着“天高任鸟飞”的勉励之情,表达了学院满载着激情与梦想,不断飞向新的目标,各项事业蓬勃向上的美好愿望。校徽犹如字母“e”,体现了学院紧跟社会步伐,与时代同步,不断创新、服务社会的时代理念。  校徽图案主色调为蓝色。蓝色旷远而深邃,代表着辽阔的大海与浩瀚的苍穹,寓意师生员工拥有宽广豁达的胸襟和探索真知、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蓝色羽翼随上腾之势由浅及深,由窄渐宽,预示着工程学院发展之路愈加宽广,办学空间更为开阔,象征着学院各项事业奔腾向上、永不止步。现任领导编辑党委书记:宋焕斌院长、党委副书记:芮小苗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尚涤尘副院长:宋吉鑫、韩伟、王奇、李智[20] 知名校友编辑王炳华 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校部/国际教育学院翟若愚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郑宝森 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林浒 中科院沈阳计算所所长。[21] 李树田 神华国华太仓发电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胡永生 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22] 杨晓东 绥中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绍民沈阳热电厂发电部主任穆永强 辽宁省电力公司发展策划部主任
沈阳工程学院坐落在中国国家区域中心城市、辽宁省省会——沈阳,是一所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前身是1952年建校的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和1947年成立的东北团校(1999年改制为辽宁商务职业学院)。200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两校合并组建沈阳工程学院,现隶属于辽宁省人民政府。根据2015年11月学校官网资料显示,学校有主校区、科技园区和产业园区,占地面积近8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3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约7.97亿元 ,2011年资产评估值16.7亿元;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11193人,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21人,普通全日制本科生9414人,专科生1658人。自学校组建以来,已为社会输送了数万名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好评,近几年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历史沿革编辑沈阳电专历史沿革1952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技工学校创建;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54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技工学校更名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技工学校;1956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技工学校更名为沈阳电力工人技术学校;1958年沈阳电力工人技术学校更名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学校;1960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学校升格为沈阳电力学院;1960年沈阳电力建设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1961年锦州供电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1962年沈阳电力学院改建为沈阳电力学校;辽宁省团校/大学城宾馆1962年沈阳电力学院(本科班)并入吉林电力学院,现发展为东北电力大学;1982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培训中心创建(合署);1985年沈阳电力学校升格为沈阳电力专科学校;1992年沈阳电力专科学校更名为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沈阳电专历史梗概一、东北电力管理局技工学校(1952年5月—1958年3月)1952年5月23日,经东北人民政府批准组建了东北地区第一所电力技工学校——东北电业管理局技工学校。1954年6月,学校改名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技工学校。1956年10月,学校改名为沈阳电力工人技术学校。二、沈阳电力学校(1958年7月—1960年3月)1958年7月,学校升格为中专,校名改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学校,在继续办好技工班的同时,开办了电厂热能动力装置、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厂化学、电力通讯6个专业,开始招收4年制中专生。三、沈阳电力学院(1960年3月—1962年9月)1960年,根据水利电力部指示,学校由中专升格为大学,校名改为沈阳电力学院。当年4月招收两个本科班。1960年12月8日,沈阳电力建设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成立沈阳电力学院中专部。1961年9月26日,锦州供电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成立沈阳电力学院锦州中专部。四、沈阳电力学校(1962年9月—1984年6)1962年5月,根据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两个本科班转入吉林电力学院学习,同年学校停办大学,仍办中专。校名为沈阳电力学校。1980年沈阳电力学校被教育部列为重点中专。五、东北管理局沈阳培训中心(1984年6月—1985年9月)1984年6月,成立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培训中心。六、沈阳电力专科学校(1985年9月—1992年4月)1985年9月,被国家教委批准升格为大专,校名为沈阳电力专科学校。七、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92年4月—2003年4月)1992年4月,学校改名为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52年—2003年4月校址在沈阳市长江街134号。原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历史沿革1947年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创建;1948年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更名为东北青年干部学校;大学生活动中心1951年东北青年干部学校更名为东北团校;1954年东北团校更名为辽宁省团校;1966年辽宁省团校停办;1978年辽宁省团校复校;1984年辽宁省团校更名为辽宁青年干部学院;1985年辽宁青年干部学院升格为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1999年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升格为辽宁商务职业学院。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历史梗概1947年6月,成立以短期干部培训为主的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校址为哈尔滨道里区地段92号。  1948年11月,学校随中共中央东北局机关由哈尔滨迁至沈阳,校名改为东北青年干部学校。为新中国的建立培养了大批干部,校址为沈阳市和平区北二马路4段79号。  1951年11月,学校改名为东北团校。成为东北地区唯一一所为共青团事业培养优秀干部的基地和摇篮,校址为沈阳市和平区北二马路4段79号。  1954年11月,成立辽宁省团校,以短期培训形式为各级党组织培养青年干部。  1958年8月,学校改名为辽宁省团校。校址为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2段4号。  1966年,“文革”开始,学校停止办学。  1978年4月,辽宁省省委决定恢复辽宁省团校。开始短期培训共青团干部。  1985年2月,经辽宁省省政府批准成立为辽宁青年干部学院。校址为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2段4号。  1986年改名为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正式纳入国家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体系。1989年学院完成了校园易地换建工作,校址迁入沈阳市东陵区文萃路94号。  1999年7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学院由成人高等院校转制为普通高职院校,更名为辽宁商务职业学院。[1] 沈阳工程学院历史沿革2003年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合并升格为沈阳工程学院2004年10月,沈阳工程学院整体搬迁至新校区,沈阳道义经济开发区正义三路18号2009年校址地址更名为沈阳市沈北新区蒲昌路18号2011年10月被确定为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单位,在“动力工程、电气工程”两个领域获得工程硕士学位授权。[2] 2015年沈阳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在辽宁省内一本B段招生2016年3月沈阳工程学院获得招收来华留学生资质办学条件编辑师资力量截止2015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在职教职工966人,其学校正门中专任教师610人,正高级职称教师85人,副高级职称教师196人,具有博士学位专任教师121人,硕士学位专任教师412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71人。现有2个辽宁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7个辽宁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3名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2名辽宁省优秀专家,11名辽宁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名辽宁省“十百千高端人才引进工程”百人层次,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才5人,千层次人才8人,2名沈阳市优秀专家,7名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科技人才。[3] 辽宁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教学团队、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教学团队、[4] 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信息工程专业教学团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热能与动力工程教学团队等。辽宁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智能电网故障诊断-安全预警-自愈控制团队[5] 院系设置根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资料显示,学校设有研究生部、电图书馆力学院、能源与动力学院、自动化学院、信息学院、管理学院、新能源学院、机械学院、文法学院、技术经济系和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2个专业教学院(系);设有公共外语教学部、基础教学部、思政教研部、体育教学部、计算机基础教学部等5个教学部。学科专业涵盖工、理、经、文、管、法6个门类,35个本科专业,26个专科专业(有10个专科专业招生)。[6] 学科建设2011年,学校被确定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单位,“动力工程”“电气工程”两个领域获得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学校有2个辽宁省优势特色(培育)学科。辽宁省优势特色(培育)学科:热能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7] 教学建设根据2014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开设42个本科专业(含专业方向),学校有1个国家级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1门省级精品课程,1个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示范专业,2个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辽宁省重点支持专业,1个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国家级精品课程电机学、热工过程控制仪表。[8] 省级精品课程电厂汽轮机、工程流体力学、实用英语、市场营销、社会调查、继电保护、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电厂锅炉、电路、数据库原理及应用、高等数学。[9] 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示范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10]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11] 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自动化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12]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检测与自动控制实验教学中心、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实验教学中心[10] 、检测与自动控制实验教学中心[13] 辽宁省重点支持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热能工程对外交流根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与加拿大BC理工大学、加拿大红河学院、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英国格拉斯哥卡利多尼亚大学、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等近20所国外高校和教育科研机构缔结友好合作关系。2009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与加拿大红河学院合作成立的红河国际学院,是辽宁省首个工程类中外合作办学机构。2010年开始启动与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合作举办校际本科“2+2”学生交流项目。[14] 学术科研编辑科研成果2009年至2015年,学校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国家863计划等国家级项教学楼目11项,省市级科技项目522项,横向项目146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5项;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8项。2007年学校成立了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负责科研成果产业化,控股、参股8家企业,学校经营性资产股份原值近4000万元,部分专业初步形成了校内“产学研”小循环体系。[14] 科研平台根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辽宁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程研究中心,4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1个辽宁省社会管理创新研究基地,1个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辽宁省高校工程中心,1个辽宁省高校对接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基地,6个沈阳市重点实验室,1个沈阳市工程中心,3个校企合作研究中心。[14] 辽宁省重点实验室洁净燃烧发电与供热技术[11] 、太阳能光伏应用技术[15] 、辽宁省电网节能与控制重点实验室等[10] 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辽宁省电力仿真控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辽宁省燃烧技术中心辽宁省高校工程中心电力仿真控制技术中心[16] 辽宁省协同创新中心太阳能光伏发电及其分布式并网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学术资源学术期刊《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10年学报影响因子较2005年提升6倍;2009年学报共有两篇文章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98篇文章被索引。学报主编独创的新建本科院校学报特色办刊理论和"12345"运作模式曾多次在全国学报学术会议上交流。2011年,社科版在全国人文社科期刊中排名有新的进展,进入全国前40%以内。学报2刊年内又获得3项国家级奖励,学报自然版获得"第三届中国高校特色期刊奖",连续三届获此殊荣,成为教育部仅有的14种期刊之一;学报社科版连续两届荣获"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其"文艺美学栏目"获得"全国人文社科学报特色栏目"。[17] 图书馆藏截至2014年7月,图书馆藏图书文献126.3万册,(其中,电子图书46.8万册,电子期刊19.2万册)。数据库资源主要有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超星数字图书馆、爱迪科森网上报告厅、金图国际高校英语学习资源总库、EBSCO西文数据库等。校园文化编辑校训明德致知 精工博学“明德”:出自儒家典籍《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其中“德”字在古代写作“悳”,有“真心”之意;“明”则为彰显、发扬。选取“明德”一词,意在崇尚至善,彰显美德,培养师生员工完善人格,修已立人,追求崇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永恒的时代和谐之风。  “致知”出自《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致知在格物”即获取知识的途径在于接触和体察事物。选取“致知”一词意在强调探求真知的过程就是在读书中求知,在实践中求知,行先于知,最终达到知行并重、知行合一。  “精”:意为用功深到而专一,有“精通”“最佳”“长于”“善于”等义。“工”为象形字,在甲骨文字中为工具形,即持有工具,后引申为“工程”“技巧”“技术和技术修养”等涵义。“精工”两字结合,可产生“精良高超的技术”“优秀杰出的工科人才”等义。选取“精工”一词,与我院培养以工程教育为主、具有工程背景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相吻合。  “博”有广、通、丰富等意。选取“博学”一词,旨在倡导师生做学问不但要求精,还要求深、求广,要以开放的眼光和胸襟海纳百川,博采众长,追求卓越品质,不断进取完善。  校训8个字,读之韵味流畅,品之立意高远;上下两句相互承接,四层内涵融汇贯通,取意远古先训又纳入现代精神,蕴涵了现实与传统教育的传承关系,构成了工院精神的丰富内涵。[18] 校徽校徽主图案由“沈阳”两字的汉语拼音首位“s”“y”经过艺术变形构成了一个富有动感的“工”字。“工”字体现了学院以“工”为主的办学特色。图案下部是中英文校名,中文采用毛泽东的手书体,刚劲、浑厚;英文为ArialBlack体,庄重、大方。  图案中间三条向上攀升的“s”,似召唤未来之手,似迎风张开的翅膀,似向上升腾的火焰,又似莘莘学子舞动的青春,昭示着工院学子团结向上、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奋力拼搏的时代风貌。“s”与“y”共同勾勒出了一只展翅腾飞的雏鹰,她以昂扬的姿态振翅高飞,蕴含着“天高任鸟飞”的勉励之情,表达了学院满载着激情与梦想,不断飞向新的目标,各项事业蓬勃向上的美好愿望。校徽犹如字母“e”,体现了学院紧跟社会步伐,与时代同步,不断创新、服务社会的时代理念。  校徽图案主色调为蓝色。蓝色旷远而深邃,代表着辽阔的大海与浩瀚的苍穹,寓意师生员工拥有宽广豁达的胸襟和探索真知、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蓝色羽翼随上腾之势由浅及深,由窄渐宽,预示着工程学院发展之路愈加宽广,办学空间更为开阔,象征着学院各项事业奔腾向上、永不止步。现任领导编辑党委书记:宋焕斌院长、党委副书记:芮小苗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尚涤尘副院长:宋吉鑫、韩伟、王奇、李智[20] 知名校友编辑王炳华 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校部/国际教育学院翟若愚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郑宝森 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林浒 中科院沈阳计算所所长。[21] 李树田 神华国华太仓发电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胡永生 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22] 杨晓东 绥中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绍民沈阳热电厂发电部主任穆永强 辽宁省电力公司发展策划部主任沈阳工程学院,其实是一所非常低调,但是应用特色非常鲜明专业实力相当强大的一所应用型大学,它的毕业生就业率非常高,待遇也相当优越。它的电力类专业特色极其鲜明,专业发展蓬勃旺盛,学校现在是辽宁省人民政府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共建高校。我的不少学生都毕业于这所院校,工作相当满意。2020届电力学院,能源与动力学院,新能源学院全部毕业生全部就业,100%面向能源电力行业。2020届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89.32%,协议合同就业率为63.18%,升学率为12.21%,出国率为0.38%。基层项目就业率为5.28%,科研率为4.02%,创业率为3.89%,其中,本科生就业率为89.44%,专科生就业率为88.40%。我也曾经多次前往沈阳工程学院考察学校的发展情况以及科研实力,学风,学科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表现。这是一所具有纯正学风,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应用型示范高校。你无论是在学校的自习室,还是图书馆,都可以看到埋头苦读的莘莘学子的动人身影。学校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校区,现有主校区,科技园区和产业园区,占地面积近8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将近46万平方米。面向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现有全日制各类在校学生11000多人。学校的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光源与照明,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等专业都相当不错。学校与中航沈飞集团等多家单位实现的订单式,定制式人才培养。与地方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签订200余项产学研合作协议,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具有独特的建树。另外,在开展应用技术研究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科技成果转化率连续两年在辽宁省省属高校名列前茅。在电网改造,新能源应用等领域创造经济效益上亿元。总而言之,你在沈阳工程学院就读能够塑造你崇高的精神境界,培养你的工匠精神,强化你的责任担当,也能够掌握独特的应用技术,使你在人生的发展道路上能够如虎添翼,能够像雄鹰一样在理想的天空博风击浪,能够使你的理想的航船,劈波斩浪,登陆成功的彼岸。
沈阳工程学院坐落在中国国家区域中心城市、辽宁省省会——沈阳,是一所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前身是1952年建校的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和1947年成立的东北团校(1999年改制为辽宁商务职业学院)。200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两校合并组建沈阳工程学院,现隶属于辽宁省人民政府。根据2015年11月学校官网资料显示,学校有主校区、科技园区和产业园区,占地面积近8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3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约7.97亿元 ,2011年资产评估值16.7亿元;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11193人,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21人,普通全日制本科生9414人,专科生1658人。自学校组建以来,已为社会输送了数万名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好评,近几年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历史沿革编辑沈阳电专历史沿革1952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技工学校创建;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54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技工学校更名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技工学校;1956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技工学校更名为沈阳电力工人技术学校;1958年沈阳电力工人技术学校更名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学校;1960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学校升格为沈阳电力学院;1960年沈阳电力建设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1961年锦州供电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1962年沈阳电力学院改建为沈阳电力学校;辽宁省团校/大学城宾馆1962年沈阳电力学院(本科班)并入吉林电力学院,现发展为东北电力大学;1982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培训中心创建(合署);1985年沈阳电力学校升格为沈阳电力专科学校;1992年沈阳电力专科学校更名为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沈阳电专历史梗概一、东北电力管理局技工学校(1952年5月—1958年3月)1952年5月23日,经东北人民政府批准组建了东北地区第一所电力技工学校——东北电业管理局技工学校。1954年6月,学校改名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技工学校。1956年10月,学校改名为沈阳电力工人技术学校。二、沈阳电力学校(1958年7月—1960年3月)1958年7月,学校升格为中专,校名改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学校,在继续办好技工班的同时,开办了电厂热能动力装置、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厂化学、电力通讯6个专业,开始招收4年制中专生。三、沈阳电力学院(1960年3月—1962年9月)1960年,根据水利电力部指示,学校由中专升格为大学,校名改为沈阳电力学院。当年4月招收两个本科班。1960年12月8日,沈阳电力建设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成立沈阳电力学院中专部。1961年9月26日,锦州供电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成立沈阳电力学院锦州中专部。四、沈阳电力学校(1962年9月—1984年6)1962年5月,根据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两个本科班转入吉林电力学院学习,同年学校停办大学,仍办中专。校名为沈阳电力学校。1980年沈阳电力学校被教育部列为重点中专。五、东北管理局沈阳培训中心(1984年6月—1985年9月)1984年6月,成立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培训中心。六、沈阳电力专科学校(1985年9月—1992年4月)1985年9月,被国家教委批准升格为大专,校名为沈阳电力专科学校。七、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92年4月—2003年4月)1992年4月,学校改名为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52年—2003年4月校址在沈阳市长江街134号。原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历史沿革1947年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创建;1948年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更名为东北青年干部学校;大学生活动中心1951年东北青年干部学校更名为东北团校;1954年东北团校更名为辽宁省团校;1966年辽宁省团校停办;1978年辽宁省团校复校;1984年辽宁省团校更名为辽宁青年干部学院;1985年辽宁青年干部学院升格为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1999年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升格为辽宁商务职业学院。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历史梗概1947年6月,成立以短期干部培训为主的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校址为哈尔滨道里区地段92号。  1948年11月,学校随中共中央东北局机关由哈尔滨迁至沈阳,校名改为东北青年干部学校。为新中国的建立培养了大批干部,校址为沈阳市和平区北二马路4段79号。  1951年11月,学校改名为东北团校。成为东北地区唯一一所为共青团事业培养优秀干部的基地和摇篮,校址为沈阳市和平区北二马路4段79号。  1954年11月,成立辽宁省团校,以短期培训形式为各级党组织培养青年干部。  1958年8月,学校改名为辽宁省团校。校址为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2段4号。  1966年,“文革”开始,学校停止办学。  1978年4月,辽宁省省委决定恢复辽宁省团校。开始短期培训共青团干部。  1985年2月,经辽宁省省政府批准成立为辽宁青年干部学院。校址为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2段4号。  1986年改名为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正式纳入国家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体系。1989年学院完成了校园易地换建工作,校址迁入沈阳市东陵区文萃路94号。  1999年7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学院由成人高等院校转制为普通高职院校,更名为辽宁商务职业学院。[1] 沈阳工程学院历史沿革2003年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合并升格为沈阳工程学院2004年10月,沈阳工程学院整体搬迁至新校区,沈阳道义经济开发区正义三路18号2009年校址地址更名为沈阳市沈北新区蒲昌路18号2011年10月被确定为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单位,在“动力工程、电气工程”两个领域获得工程硕士学位授权。[2] 2015年沈阳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在辽宁省内一本B段招生2016年3月沈阳工程学院获得招收来华留学生资质办学条件编辑师资力量截止2015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在职教职工966人,其学校正门中专任教师610人,正高级职称教师85人,副高级职称教师196人,具有博士学位专任教师121人,硕士学位专任教师412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71人。现有2个辽宁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7个辽宁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3名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2名辽宁省优秀专家,11名辽宁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名辽宁省“十百千高端人才引进工程”百人层次,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才5人,千层次人才8人,2名沈阳市优秀专家,7名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科技人才。[3] 辽宁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教学团队、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教学团队、[4] 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信息工程专业教学团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热能与动力工程教学团队等。辽宁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智能电网故障诊断-安全预警-自愈控制团队[5] 院系设置根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资料显示,学校设有研究生部、电图书馆力学院、能源与动力学院、自动化学院、信息学院、管理学院、新能源学院、机械学院、文法学院、技术经济系和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2个专业教学院(系);设有公共外语教学部、基础教学部、思政教研部、体育教学部、计算机基础教学部等5个教学部。学科专业涵盖工、理、经、文、管、法6个门类,35个本科专业,26个专科专业(有10个专科专业招生)。[6] 学科建设2011年,学校被确定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单位,“动力工程”“电气工程”两个领域获得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学校有2个辽宁省优势特色(培育)学科。辽宁省优势特色(培育)学科:热能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7] 教学建设根据2014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开设42个本科专业(含专业方向),学校有1个国家级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1门省级精品课程,1个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示范专业,2个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辽宁省重点支持专业,1个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国家级精品课程电机学、热工过程控制仪表。[8] 省级精品课程电厂汽轮机、工程流体力学、实用英语、市场营销、社会调查、继电保护、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电厂锅炉、电路、数据库原理及应用、高等数学。[9] 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示范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10]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11] 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自动化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12]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检测与自动控制实验教学中心、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实验教学中心[10] 、检测与自动控制实验教学中心[13] 辽宁省重点支持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热能工程对外交流根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与加拿大BC理工大学、加拿大红河学院、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英国格拉斯哥卡利多尼亚大学、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等近20所国外高校和教育科研机构缔结友好合作关系。2009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与加拿大红河学院合作成立的红河国际学院,是辽宁省首个工程类中外合作办学机构。2010年开始启动与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合作举办校际本科“2+2”学生交流项目。[14] 学术科研编辑科研成果2009年至2015年,学校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国家863计划等国家级项教学楼目11项,省市级科技项目522项,横向项目146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5项;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8项。2007年学校成立了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负责科研成果产业化,控股、参股8家企业,学校经营性资产股份原值近4000万元,部分专业初步形成了校内“产学研”小循环体系。[14] 科研平台根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辽宁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程研究中心,4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1个辽宁省社会管理创新研究基地,1个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辽宁省高校工程中心,1个辽宁省高校对接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基地,6个沈阳市重点实验室,1个沈阳市工程中心,3个校企合作研究中心。[14] 辽宁省重点实验室洁净燃烧发电与供热技术[11] 、太阳能光伏应用技术[15] 、辽宁省电网节能与控制重点实验室等[10] 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辽宁省电力仿真控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辽宁省燃烧技术中心辽宁省高校工程中心电力仿真控制技术中心[16] 辽宁省协同创新中心太阳能光伏发电及其分布式并网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学术资源学术期刊《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10年学报影响因子较2005年提升6倍;2009年学报共有两篇文章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98篇文章被索引。学报主编独创的新建本科院校学报特色办刊理论和"12345"运作模式曾多次在全国学报学术会议上交流。2011年,社科版在全国人文社科期刊中排名有新的进展,进入全国前40%以内。学报2刊年内又获得3项国家级奖励,学报自然版获得"第三届中国高校特色期刊奖",连续三届获此殊荣,成为教育部仅有的14种期刊之一;学报社科版连续两届荣获"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其"文艺美学栏目"获得"全国人文社科学报特色栏目"。[17] 图书馆藏截至2014年7月,图书馆藏图书文献126.3万册,(其中,电子图书46.8万册,电子期刊19.2万册)。数据库资源主要有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超星数字图书馆、爱迪科森网上报告厅、金图国际高校英语学习资源总库、EBSCO西文数据库等。校园文化编辑校训明德致知 精工博学“明德”:出自儒家典籍《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其中“德”字在古代写作“悳”,有“真心”之意;“明”则为彰显、发扬。选取“明德”一词,意在崇尚至善,彰显美德,培养师生员工完善人格,修已立人,追求崇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永恒的时代和谐之风。  “致知”出自《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致知在格物”即获取知识的途径在于接触和体察事物。选取“致知”一词意在强调探求真知的过程就是在读书中求知,在实践中求知,行先于知,最终达到知行并重、知行合一。  “精”:意为用功深到而专一,有“精通”“最佳”“长于”“善于”等义。“工”为象形字,在甲骨文字中为工具形,即持有工具,后引申为“工程”“技巧”“技术和技术修养”等涵义。“精工”两字结合,可产生“精良高超的技术”“优秀杰出的工科人才”等义。选取“精工”一词,与我院培养以工程教育为主、具有工程背景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相吻合。  “博”有广、通、丰富等意。选取“博学”一词,旨在倡导师生做学问不但要求精,还要求深、求广,要以开放的眼光和胸襟海纳百川,博采众长,追求卓越品质,不断进取完善。  校训8个字,读之韵味流畅,品之立意高远;上下两句相互承接,四层内涵融汇贯通,取意远古先训又纳入现代精神,蕴涵了现实与传统教育的传承关系,构成了工院精神的丰富内涵。[18] 校徽校徽主图案由“沈阳”两字的汉语拼音首位“s”“y”经过艺术变形构成了一个富有动感的“工”字。“工”字体现了学院以“工”为主的办学特色。图案下部是中英文校名,中文采用毛泽东的手书体,刚劲、浑厚;英文为ArialBlack体,庄重、大方。  图案中间三条向上攀升的“s”,似召唤未来之手,似迎风张开的翅膀,似向上升腾的火焰,又似莘莘学子舞动的青春,昭示着工院学子团结向上、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奋力拼搏的时代风貌。“s”与“y”共同勾勒出了一只展翅腾飞的雏鹰,她以昂扬的姿态振翅高飞,蕴含着“天高任鸟飞”的勉励之情,表达了学院满载着激情与梦想,不断飞向新的目标,各项事业蓬勃向上的美好愿望。校徽犹如字母“e”,体现了学院紧跟社会步伐,与时代同步,不断创新、服务社会的时代理念。  校徽图案主色调为蓝色。蓝色旷远而深邃,代表着辽阔的大海与浩瀚的苍穹,寓意师生员工拥有宽广豁达的胸襟和探索真知、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蓝色羽翼随上腾之势由浅及深,由窄渐宽,预示着工程学院发展之路愈加宽广,办学空间更为开阔,象征着学院各项事业奔腾向上、永不止步。现任领导编辑党委书记:宋焕斌院长、党委副书记:芮小苗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尚涤尘副院长:宋吉鑫、韩伟、王奇、李智[20] 知名校友编辑王炳华 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校部/国际教育学院翟若愚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郑宝森 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林浒 中科院沈阳计算所所长。[21] 李树田 神华国华太仓发电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胡永生 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22] 杨晓东 绥中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绍民沈阳热电厂发电部主任穆永强 辽宁省电力公司发展策划部主任
沈阳工程学院坐落在中国国家区域中心城市、辽宁省省会——沈阳,是一所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前身是1952年建校的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和1947年成立的东北团校(1999年改制为辽宁商务职业学院)。200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两校合并组建沈阳工程学院,现隶属于辽宁省人民政府。根据2015年11月学校官网资料显示,学校有主校区、科技园区和产业园区,占地面积近8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3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约7.97亿元 ,2011年资产评估值16.7亿元;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11193人,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21人,普通全日制本科生9414人,专科生1658人。自学校组建以来,已为社会输送了数万名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好评,近几年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历史沿革编辑沈阳电专历史沿革1952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技工学校创建;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54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技工学校更名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技工学校;1956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技工学校更名为沈阳电力工人技术学校;1958年沈阳电力工人技术学校更名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学校;1960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学校升格为沈阳电力学院;1960年沈阳电力建设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1961年锦州供电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1962年沈阳电力学院改建为沈阳电力学校;辽宁省团校/大学城宾馆1962年沈阳电力学院(本科班)并入吉林电力学院,现发展为东北电力大学;1982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培训中心创建(合署);1985年沈阳电力学校升格为沈阳电力专科学校;1992年沈阳电力专科学校更名为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沈阳电专历史梗概一、东北电力管理局技工学校(1952年5月—1958年3月)1952年5月23日,经东北人民政府批准组建了东北地区第一所电力技工学校——东北电业管理局技工学校。1954年6月,学校改名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技工学校。1956年10月,学校改名为沈阳电力工人技术学校。二、沈阳电力学校(1958年7月—1960年3月)1958年7月,学校升格为中专,校名改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学校,在继续办好技工班的同时,开办了电厂热能动力装置、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厂化学、电力通讯6个专业,开始招收4年制中专生。三、沈阳电力学院(1960年3月—1962年9月)1960年,根据水利电力部指示,学校由中专升格为大学,校名改为沈阳电力学院。当年4月招收两个本科班。1960年12月8日,沈阳电力建设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成立沈阳电力学院中专部。1961年9月26日,锦州供电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成立沈阳电力学院锦州中专部。四、沈阳电力学校(1962年9月—1984年6)1962年5月,根据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两个本科班转入吉林电力学院学习,同年学校停办大学,仍办中专。校名为沈阳电力学校。1980年沈阳电力学校被教育部列为重点中专。五、东北管理局沈阳培训中心(1984年6月—1985年9月)1984年6月,成立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培训中心。六、沈阳电力专科学校(1985年9月—1992年4月)1985年9月,被国家教委批准升格为大专,校名为沈阳电力专科学校。七、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92年4月—2003年4月)1992年4月,学校改名为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52年—2003年4月校址在沈阳市长江街134号。原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历史沿革1947年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创建;1948年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更名为东北青年干部学校;大学生活动中心1951年东北青年干部学校更名为东北团校;1954年东北团校更名为辽宁省团校;1966年辽宁省团校停办;1978年辽宁省团校复校;1984年辽宁省团校更名为辽宁青年干部学院;1985年辽宁青年干部学院升格为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1999年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升格为辽宁商务职业学院。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历史梗概1947年6月,成立以短期干部培训为主的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校址为哈尔滨道里区地段92号。  1948年11月,学校随中共中央东北局机关由哈尔滨迁至沈阳,校名改为东北青年干部学校。为新中国的建立培养了大批干部,校址为沈阳市和平区北二马路4段79号。  1951年11月,学校改名为东北团校。成为东北地区唯一一所为共青团事业培养优秀干部的基地和摇篮,校址为沈阳市和平区北二马路4段79号。  1954年11月,成立辽宁省团校,以短期培训形式为各级党组织培养青年干部。  1958年8月,学校改名为辽宁省团校。校址为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2段4号。  1966年,“文革”开始,学校停止办学。  1978年4月,辽宁省省委决定恢复辽宁省团校。开始短期培训共青团干部。  1985年2月,经辽宁省省政府批准成立为辽宁青年干部学院。校址为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2段4号。  1986年改名为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正式纳入国家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体系。1989年学院完成了校园易地换建工作,校址迁入沈阳市东陵区文萃路94号。  1999年7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学院由成人高等院校转制为普通高职院校,更名为辽宁商务职业学院。[1] 沈阳工程学院历史沿革2003年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合并升格为沈阳工程学院2004年10月,沈阳工程学院整体搬迁至新校区,沈阳道义经济开发区正义三路18号2009年校址地址更名为沈阳市沈北新区蒲昌路18号2011年10月被确定为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单位,在“动力工程、电气工程”两个领域获得工程硕士学位授权。[2] 2015年沈阳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在辽宁省内一本B段招生2016年3月沈阳工程学院获得招收来华留学生资质办学条件编辑师资力量截止2015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在职教职工966人,其学校正门中专任教师610人,正高级职称教师85人,副高级职称教师196人,具有博士学位专任教师121人,硕士学位专任教师412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71人。现有2个辽宁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7个辽宁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3名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2名辽宁省优秀专家,11名辽宁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名辽宁省“十百千高端人才引进工程”百人层次,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才5人,千层次人才8人,2名沈阳市优秀专家,7名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科技人才。[3] 辽宁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教学团队、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教学团队、[4] 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信息工程专业教学团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热能与动力工程教学团队等。辽宁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智能电网故障诊断-安全预警-自愈控制团队[5] 院系设置根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资料显示,学校设有研究生部、电图书馆力学院、能源与动力学院、自动化学院、信息学院、管理学院、新能源学院、机械学院、文法学院、技术经济系和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2个专业教学院(系);设有公共外语教学部、基础教学部、思政教研部、体育教学部、计算机基础教学部等5个教学部。学科专业涵盖工、理、经、文、管、法6个门类,35个本科专业,26个专科专业(有10个专科专业招生)。[6] 学科建设2011年,学校被确定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单位,“动力工程”“电气工程”两个领域获得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学校有2个辽宁省优势特色(培育)学科。辽宁省优势特色(培育)学科:热能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7] 教学建设根据2014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开设42个本科专业(含专业方向),学校有1个国家级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1门省级精品课程,1个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示范专业,2个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辽宁省重点支持专业,1个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国家级精品课程电机学、热工过程控制仪表。[8] 省级精品课程电厂汽轮机、工程流体力学、实用英语、市场营销、社会调查、继电保护、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电厂锅炉、电路、数据库原理及应用、高等数学。[9] 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示范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10]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11] 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自动化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12]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检测与自动控制实验教学中心、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实验教学中心[10] 、检测与自动控制实验教学中心[13] 辽宁省重点支持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热能工程对外交流根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与加拿大BC理工大学、加拿大红河学院、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英国格拉斯哥卡利多尼亚大学、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等近20所国外高校和教育科研机构缔结友好合作关系。2009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与加拿大红河学院合作成立的红河国际学院,是辽宁省首个工程类中外合作办学机构。2010年开始启动与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合作举办校际本科“2+2”学生交流项目。[14] 学术科研编辑科研成果2009年至2015年,学校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国家863计划等国家级项教学楼目11项,省市级科技项目522项,横向项目146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5项;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8项。2007年学校成立了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负责科研成果产业化,控股、参股8家企业,学校经营性资产股份原值近4000万元,部分专业初步形成了校内“产学研”小循环体系。[14] 科研平台根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辽宁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程研究中心,4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1个辽宁省社会管理创新研究基地,1个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辽宁省高校工程中心,1个辽宁省高校对接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基地,6个沈阳市重点实验室,1个沈阳市工程中心,3个校企合作研究中心。[14] 辽宁省重点实验室洁净燃烧发电与供热技术[11] 、太阳能光伏应用技术[15] 、辽宁省电网节能与控制重点实验室等[10] 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辽宁省电力仿真控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辽宁省燃烧技术中心辽宁省高校工程中心电力仿真控制技术中心[16] 辽宁省协同创新中心太阳能光伏发电及其分布式并网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学术资源学术期刊《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10年学报影响因子较2005年提升6倍;2009年学报共有两篇文章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98篇文章被索引。学报主编独创的新建本科院校学报特色办刊理论和"12345"运作模式曾多次在全国学报学术会议上交流。2011年,社科版在全国人文社科期刊中排名有新的进展,进入全国前40%以内。学报2刊年内又获得3项国家级奖励,学报自然版获得"第三届中国高校特色期刊奖",连续三届获此殊荣,成为教育部仅有的14种期刊之一;学报社科版连续两届荣获"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其"文艺美学栏目"获得"全国人文社科学报特色栏目"。[17] 图书馆藏截至2014年7月,图书馆藏图书文献126.3万册,(其中,电子图书46.8万册,电子期刊19.2万册)。数据库资源主要有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超星数字图书馆、爱迪科森网上报告厅、金图国际高校英语学习资源总库、EBSCO西文数据库等。校园文化编辑校训明德致知 精工博学“明德”:出自儒家典籍《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其中“德”字在古代写作“悳”,有“真心”之意;“明”则为彰显、发扬。选取“明德”一词,意在崇尚至善,彰显美德,培养师生员工完善人格,修已立人,追求崇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永恒的时代和谐之风。  “致知”出自《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致知在格物”即获取知识的途径在于接触和体察事物。选取“致知”一词意在强调探求真知的过程就是在读书中求知,在实践中求知,行先于知,最终达到知行并重、知行合一。  “精”:意为用功深到而专一,有“精通”“最佳”“长于”“善于”等义。“工”为象形字,在甲骨文字中为工具形,即持有工具,后引申为“工程”“技巧”“技术和技术修养”等涵义。“精工”两字结合,可产生“精良高超的技术”“优秀杰出的工科人才”等义。选取“精工”一词,与我院培养以工程教育为主、具有工程背景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相吻合。  “博”有广、通、丰富等意。选取“博学”一词,旨在倡导师生做学问不但要求精,还要求深、求广,要以开放的眼光和胸襟海纳百川,博采众长,追求卓越品质,不断进取完善。  校训8个字,读之韵味流畅,品之立意高远;上下两句相互承接,四层内涵融汇贯通,取意远古先训又纳入现代精神,蕴涵了现实与传统教育的传承关系,构成了工院精神的丰富内涵。[18] 校徽校徽主图案由“沈阳”两字的汉语拼音首位“s”“y”经过艺术变形构成了一个富有动感的“工”字。“工”字体现了学院以“工”为主的办学特色。图案下部是中英文校名,中文采用毛泽东的手书体,刚劲、浑厚;英文为ArialBlack体,庄重、大方。  图案中间三条向上攀升的“s”,似召唤未来之手,似迎风张开的翅膀,似向上升腾的火焰,又似莘莘学子舞动的青春,昭示着工院学子团结向上、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奋力拼搏的时代风貌。“s”与“y”共同勾勒出了一只展翅腾飞的雏鹰,她以昂扬的姿态振翅高飞,蕴含着“天高任鸟飞”的勉励之情,表达了学院满载着激情与梦想,不断飞向新的目标,各项事业蓬勃向上的美好愿望。校徽犹如字母“e”,体现了学院紧跟社会步伐,与时代同步,不断创新、服务社会的时代理念。  校徽图案主色调为蓝色。蓝色旷远而深邃,代表着辽阔的大海与浩瀚的苍穹,寓意师生员工拥有宽广豁达的胸襟和探索真知、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蓝色羽翼随上腾之势由浅及深,由窄渐宽,预示着工程学院发展之路愈加宽广,办学空间更为开阔,象征着学院各项事业奔腾向上、永不止步。现任领导编辑党委书记:宋焕斌院长、党委副书记:芮小苗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尚涤尘副院长:宋吉鑫、韩伟、王奇、李智[20] 知名校友编辑王炳华 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校部/国际教育学院翟若愚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郑宝森 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林浒 中科院沈阳计算所所长。[21] 李树田 神华国华太仓发电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胡永生 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22] 杨晓东 绥中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绍民沈阳热电厂发电部主任穆永强 辽宁省电力公司发展策划部主任沈阳工程学院,其实是一所非常低调,但是应用特色非常鲜明专业实力相当强大的一所应用型大学,它的毕业生就业率非常高,待遇也相当优越。它的电力类专业特色极其鲜明,专业发展蓬勃旺盛,学校现在是辽宁省人民政府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共建高校。我的不少学生都毕业于这所院校,工作相当满意。2020届电力学院,能源与动力学院,新能源学院全部毕业生全部就业,100%面向能源电力行业。2020届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89.32%,协议合同就业率为63.18%,升学率为12.21%,出国率为0.38%。基层项目就业率为5.28%,科研率为4.02%,创业率为3.89%,其中,本科生就业率为89.44%,专科生就业率为88.40%。我也曾经多次前往沈阳工程学院考察学校的发展情况以及科研实力,学风,学科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表现。这是一所具有纯正学风,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应用型示范高校。你无论是在学校的自习室,还是图书馆,都可以看到埋头苦读的莘莘学子的动人身影。学校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校区,现有主校区,科技园区和产业园区,占地面积近8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将近46万平方米。面向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现有全日制各类在校学生11000多人。学校的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光源与照明,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等专业都相当不错。学校与中航沈飞集团等多家单位实现的订单式,定制式人才培养。与地方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签订200余项产学研合作协议,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具有独特的建树。另外,在开展应用技术研究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科技成果转化率连续两年在辽宁省省属高校名列前茅。在电网改造,新能源应用等领域创造经济效益上亿元。总而言之,你在沈阳工程学院就读能够塑造你崇高的精神境界,培养你的工匠精神,强化你的责任担当,也能够掌握独特的应用技术,使你在人生的发展道路上能够如虎添翼,能够像雄鹰一样在理想的天空博风击浪,能够使你的理想的航船,劈波斩浪,登陆成功的彼岸。
沈阳工程学院坐落在中国国家区域中心城市、辽宁省省会——沈阳,是一所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前身是1952年建校的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和1947年成立的东北团校(1999年改制为辽宁商务职业学院)。200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两校合并组建沈阳工程学院,现隶属于辽宁省人民政府。根据2015年11月学校官网资料显示,学校有主校区、科技园区和产业园区,占地面积近8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3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约7.97亿元 ,2011年资产评估值16.7亿元;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11193人,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21人,普通全日制本科生9414人,专科生1658人。自学校组建以来,已为社会输送了数万名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好评,近几年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历史沿革编辑沈阳电专历史沿革1952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技工学校创建;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54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技工学校更名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技工学校;1956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技工学校更名为沈阳电力工人技术学校;1958年沈阳电力工人技术学校更名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学校;1960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学校升格为沈阳电力学院;1960年沈阳电力建设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1961年锦州供电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1962年沈阳电力学院改建为沈阳电力学校;辽宁省团校/大学城宾馆1962年沈阳电力学院(本科班)并入吉林电力学院,现发展为东北电力大学;1982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培训中心创建(合署);1985年沈阳电力学校升格为沈阳电力专科学校;1992年沈阳电力专科学校更名为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沈阳电专历史梗概一、东北电力管理局技工学校(1952年5月—1958年3月)1952年5月23日,经东北人民政府批准组建了东北地区第一所电力技工学校——东北电业管理局技工学校。1954年6月,学校改名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技工学校。1956年10月,学校改名为沈阳电力工人技术学校。二、沈阳电力学校(1958年7月—1960年3月)1958年7月,学校升格为中专,校名改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学校,在继续办好技工班的同时,开办了电厂热能动力装置、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厂化学、电力通讯6个专业,开始招收4年制中专生。三、沈阳电力学院(1960年3月—1962年9月)1960年,根据水利电力部指示,学校由中专升格为大学,校名改为沈阳电力学院。当年4月招收两个本科班。1960年12月8日,沈阳电力建设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成立沈阳电力学院中专部。1961年9月26日,锦州供电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成立沈阳电力学院锦州中专部。四、沈阳电力学校(1962年9月—1984年6)1962年5月,根据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两个本科班转入吉林电力学院学习,同年学校停办大学,仍办中专。校名为沈阳电力学校。1980年沈阳电力学校被教育部列为重点中专。五、东北管理局沈阳培训中心(1984年6月—1985年9月)1984年6月,成立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培训中心。六、沈阳电力专科学校(1985年9月—1992年4月)1985年9月,被国家教委批准升格为大专,校名为沈阳电力专科学校。七、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92年4月—2003年4月)1992年4月,学校改名为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52年—2003年4月校址在沈阳市长江街134号。原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历史沿革1947年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创建;1948年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更名为东北青年干部学校;大学生活动中心1951年东北青年干部学校更名为东北团校;1954年东北团校更名为辽宁省团校;1966年辽宁省团校停办;1978年辽宁省团校复校;1984年辽宁省团校更名为辽宁青年干部学院;1985年辽宁青年干部学院升格为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1999年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升格为辽宁商务职业学院。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历史梗概1947年6月,成立以短期干部培训为主的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校址为哈尔滨道里区地段92号。  1948年11月,学校随中共中央东北局机关由哈尔滨迁至沈阳,校名改为东北青年干部学校。为新中国的建立培养了大批干部,校址为沈阳市和平区北二马路4段79号。  1951年11月,学校改名为东北团校。成为东北地区唯一一所为共青团事业培养优秀干部的基地和摇篮,校址为沈阳市和平区北二马路4段79号。  1954年11月,成立辽宁省团校,以短期培训形式为各级党组织培养青年干部。  1958年8月,学校改名为辽宁省团校。校址为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2段4号。  1966年,“文革”开始,学校停止办学。  1978年4月,辽宁省省委决定恢复辽宁省团校。开始短期培训共青团干部。  1985年2月,经辽宁省省政府批准成立为辽宁青年干部学院。校址为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2段4号。  1986年改名为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正式纳入国家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体系。1989年学院完成了校园易地换建工作,校址迁入沈阳市东陵区文萃路94号。  1999年7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学院由成人高等院校转制为普通高职院校,更名为辽宁商务职业学院。[1] 沈阳工程学院历史沿革2003年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合并升格为沈阳工程学院2004年10月,沈阳工程学院整体搬迁至新校区,沈阳道义经济开发区正义三路18号2009年校址地址更名为沈阳市沈北新区蒲昌路18号2011年10月被确定为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单位,在“动力工程、电气工程”两个领域获得工程硕士学位授权。[2] 2015年沈阳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在辽宁省内一本B段招生2016年3月沈阳工程学院获得招收来华留学生资质办学条件编辑师资力量截止2015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在职教职工966人,其学校正门中专任教师610人,正高级职称教师85人,副高级职称教师196人,具有博士学位专任教师121人,硕士学位专任教师412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71人。现有2个辽宁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7个辽宁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3名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2名辽宁省优秀专家,11名辽宁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名辽宁省“十百千高端人才引进工程”百人层次,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才5人,千层次人才8人,2名沈阳市优秀专家,7名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科技人才。[3] 辽宁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教学团队、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教学团队、[4] 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信息工程专业教学团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热能与动力工程教学团队等。辽宁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智能电网故障诊断-安全预警-自愈控制团队[5] 院系设置根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资料显示,学校设有研究生部、电图书馆力学院、能源与动力学院、自动化学院、信息学院、管理学院、新能源学院、机械学院、文法学院、技术经济系和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2个专业教学院(系);设有公共外语教学部、基础教学部、思政教研部、体育教学部、计算机基础教学部等5个教学部。学科专业涵盖工、理、经、文、管、法6个门类,35个本科专业,26个专科专业(有10个专科专业招生)。[6] 学科建设2011年,学校被确定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单位,“动力工程”“电气工程”两个领域获得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学校有2个辽宁省优势特色(培育)学科。辽宁省优势特色(培育)学科:热能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7] 教学建设根据2014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开设42个本科专业(含专业方向),学校有1个国家级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1门省级精品课程,1个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示范专业,2个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辽宁省重点支持专业,1个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国家级精品课程电机学、热工过程控制仪表。[8] 省级精品课程电厂汽轮机、工程流体力学、实用英语、市场营销、社会调查、继电保护、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电厂锅炉、电路、数据库原理及应用、高等数学。[9] 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示范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10]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11] 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自动化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12]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检测与自动控制实验教学中心、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实验教学中心[10] 、检测与自动控制实验教学中心[13] 辽宁省重点支持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热能工程对外交流根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与加拿大BC理工大学、加拿大红河学院、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英国格拉斯哥卡利多尼亚大学、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等近20所国外高校和教育科研机构缔结友好合作关系。2009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与加拿大红河学院合作成立的红河国际学院,是辽宁省首个工程类中外合作办学机构。2010年开始启动与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合作举办校际本科“2+2”学生交流项目。[14] 学术科研编辑科研成果2009年至2015年,学校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国家863计划等国家级项教学楼目11项,省市级科技项目522项,横向项目146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5项;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8项。2007年学校成立了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负责科研成果产业化,控股、参股8家企业,学校经营性资产股份原值近4000万元,部分专业初步形成了校内“产学研”小循环体系。[14] 科研平台根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辽宁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程研究中心,4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1个辽宁省社会管理创新研究基地,1个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辽宁省高校工程中心,1个辽宁省高校对接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基地,6个沈阳市重点实验室,1个沈阳市工程中心,3个校企合作研究中心。[14] 辽宁省重点实验室洁净燃烧发电与供热技术[11] 、太阳能光伏应用技术[15] 、辽宁省电网节能与控制重点实验室等[10] 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辽宁省电力仿真控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辽宁省燃烧技术中心辽宁省高校工程中心电力仿真控制技术中心[16] 辽宁省协同创新中心太阳能光伏发电及其分布式并网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学术资源学术期刊《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10年学报影响因子较2005年提升6倍;2009年学报共有两篇文章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98篇文章被索引。学报主编独创的新建本科院校学报特色办刊理论和"12345"运作模式曾多次在全国学报学术会议上交流。2011年,社科版在全国人文社科期刊中排名有新的进展,进入全国前40%以内。学报2刊年内又获得3项国家级奖励,学报自然版获得"第三届中国高校特色期刊奖",连续三届获此殊荣,成为教育部仅有的14种期刊之一;学报社科版连续两届荣获"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其"文艺美学栏目"获得"全国人文社科学报特色栏目"。[17] 图书馆藏截至2014年7月,图书馆藏图书文献126.3万册,(其中,电子图书46.8万册,电子期刊19.2万册)。数据库资源主要有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超星数字图书馆、爱迪科森网上报告厅、金图国际高校英语学习资源总库、EBSCO西文数据库等。校园文化编辑校训明德致知 精工博学“明德”:出自儒家典籍《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其中“德”字在古代写作“悳”,有“真心”之意;“明”则为彰显、发扬。选取“明德”一词,意在崇尚至善,彰显美德,培养师生员工完善人格,修已立人,追求崇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永恒的时代和谐之风。  “致知”出自《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致知在格物”即获取知识的途径在于接触和体察事物。选取“致知”一词意在强调探求真知的过程就是在读书中求知,在实践中求知,行先于知,最终达到知行并重、知行合一。  “精”:意为用功深到而专一,有“精通”“最佳”“长于”“善于”等义。“工”为象形字,在甲骨文字中为工具形,即持有工具,后引申为“工程”“技巧”“技术和技术修养”等涵义。“精工”两字结合,可产生“精良高超的技术”“优秀杰出的工科人才”等义。选取“精工”一词,与我院培养以工程教育为主、具有工程背景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相吻合。  “博”有广、通、丰富等意。选取“博学”一词,旨在倡导师生做学问不但要求精,还要求深、求广,要以开放的眼光和胸襟海纳百川,博采众长,追求卓越品质,不断进取完善。  校训8个字,读之韵味流畅,品之立意高远;上下两句相互承接,四层内涵融汇贯通,取意远古先训又纳入现代精神,蕴涵了现实与传统教育的传承关系,构成了工院精神的丰富内涵。[18] 校徽校徽主图案由“沈阳”两字的汉语拼音首位“s”“y”经过艺术变形构成了一个富有动感的“工”字。“工”字体现了学院以“工”为主的办学特色。图案下部是中英文校名,中文采用毛泽东的手书体,刚劲、浑厚;英文为ArialBlack体,庄重、大方。  图案中间三条向上攀升的“s”,似召唤未来之手,似迎风张开的翅膀,似向上升腾的火焰,又似莘莘学子舞动的青春,昭示着工院学子团结向上、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奋力拼搏的时代风貌。“s”与“y”共同勾勒出了一只展翅腾飞的雏鹰,她以昂扬的姿态振翅高飞,蕴含着“天高任鸟飞”的勉励之情,表达了学院满载着激情与梦想,不断飞向新的目标,各项事业蓬勃向上的美好愿望。校徽犹如字母“e”,体现了学院紧跟社会步伐,与时代同步,不断创新、服务社会的时代理念。  校徽图案主色调为蓝色。蓝色旷远而深邃,代表着辽阔的大海与浩瀚的苍穹,寓意师生员工拥有宽广豁达的胸襟和探索真知、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蓝色羽翼随上腾之势由浅及深,由窄渐宽,预示着工程学院发展之路愈加宽广,办学空间更为开阔,象征着学院各项事业奔腾向上、永不止步。现任领导编辑党委书记:宋焕斌院长、党委副书记:芮小苗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尚涤尘副院长:宋吉鑫、韩伟、王奇、李智[20] 知名校友编辑王炳华 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校部/国际教育学院翟若愚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郑宝森 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林浒 中科院沈阳计算所所长。[21] 李树田 神华国华太仓发电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胡永生 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22] 杨晓东 绥中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绍民沈阳热电厂发电部主任穆永强 辽宁省电力公司发展策划部主任
沈阳工程学院坐落在中国国家区域中心城市、辽宁省省会——沈阳,是一所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前身是1952年建校的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和1947年成立的东北团校(1999年改制为辽宁商务职业学院)。200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两校合并组建沈阳工程学院,现隶属于辽宁省人民政府。根据2015年11月学校官网资料显示,学校有主校区、科技园区和产业园区,占地面积近8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3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约7.97亿元 ,2011年资产评估值16.7亿元;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11193人,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21人,普通全日制本科生9414人,专科生1658人。自学校组建以来,已为社会输送了数万名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好评,近几年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历史沿革编辑沈阳电专历史沿革1952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技工学校创建;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54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技工学校更名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技工学校;1956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技工学校更名为沈阳电力工人技术学校;1958年沈阳电力工人技术学校更名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学校;1960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学校升格为沈阳电力学院;1960年沈阳电力建设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1961年锦州供电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1962年沈阳电力学院改建为沈阳电力学校;辽宁省团校/大学城宾馆1962年沈阳电力学院(本科班)并入吉林电力学院,现发展为东北电力大学;1982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培训中心创建(合署);1985年沈阳电力学校升格为沈阳电力专科学校;1992年沈阳电力专科学校更名为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沈阳电专历史梗概一、东北电力管理局技工学校(1952年5月—1958年3月)1952年5月23日,经东北人民政府批准组建了东北地区第一所电力技工学校——东北电业管理局技工学校。1954年6月,学校改名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技工学校。1956年10月,学校改名为沈阳电力工人技术学校。二、沈阳电力学校(1958年7月—1960年3月)1958年7月,学校升格为中专,校名改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学校,在继续办好技工班的同时,开办了电厂热能动力装置、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厂化学、电力通讯6个专业,开始招收4年制中专生。三、沈阳电力学院(1960年3月—1962年9月)1960年,根据水利电力部指示,学校由中专升格为大学,校名改为沈阳电力学院。当年4月招收两个本科班。1960年12月8日,沈阳电力建设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成立沈阳电力学院中专部。1961年9月26日,锦州供电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成立沈阳电力学院锦州中专部。四、沈阳电力学校(1962年9月—1984年6)1962年5月,根据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两个本科班转入吉林电力学院学习,同年学校停办大学,仍办中专。校名为沈阳电力学校。1980年沈阳电力学校被教育部列为重点中专。五、东北管理局沈阳培训中心(1984年6月—1985年9月)1984年6月,成立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培训中心。六、沈阳电力专科学校(1985年9月—1992年4月)1985年9月,被国家教委批准升格为大专,校名为沈阳电力专科学校。七、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92年4月—2003年4月)1992年4月,学校改名为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52年—2003年4月校址在沈阳市长江街134号。原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历史沿革1947年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创建;1948年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更名为东北青年干部学校;大学生活动中心1951年东北青年干部学校更名为东北团校;1954年东北团校更名为辽宁省团校;1966年辽宁省团校停办;1978年辽宁省团校复校;1984年辽宁省团校更名为辽宁青年干部学院;1985年辽宁青年干部学院升格为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1999年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升格为辽宁商务职业学院。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历史梗概1947年6月,成立以短期干部培训为主的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校址为哈尔滨道里区地段92号。  1948年11月,学校随中共中央东北局机关由哈尔滨迁至沈阳,校名改为东北青年干部学校。为新中国的建立培养了大批干部,校址为沈阳市和平区北二马路4段79号。  1951年11月,学校改名为东北团校。成为东北地区唯一一所为共青团事业培养优秀干部的基地和摇篮,校址为沈阳市和平区北二马路4段79号。  1954年11月,成立辽宁省团校,以短期培训形式为各级党组织培养青年干部。  1958年8月,学校改名为辽宁省团校。校址为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2段4号。  1966年,“文革”开始,学校停止办学。  1978年4月,辽宁省省委决定恢复辽宁省团校。开始短期培训共青团干部。  1985年2月,经辽宁省省政府批准成立为辽宁青年干部学院。校址为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2段4号。  1986年改名为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正式纳入国家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体系。1989年学院完成了校园易地换建工作,校址迁入沈阳市东陵区文萃路94号。  1999年7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学院由成人高等院校转制为普通高职院校,更名为辽宁商务职业学院。[1] 沈阳工程学院历史沿革2003年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合并升格为沈阳工程学院2004年10月,沈阳工程学院整体搬迁至新校区,沈阳道义经济开发区正义三路18号2009年校址地址更名为沈阳市沈北新区蒲昌路18号2011年10月被确定为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单位,在“动力工程、电气工程”两个领域获得工程硕士学位授权。[2] 2015年沈阳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在辽宁省内一本B段招生2016年3月沈阳工程学院获得招收来华留学生资质办学条件编辑师资力量截止2015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在职教职工966人,其学校正门中专任教师610人,正高级职称教师85人,副高级职称教师196人,具有博士学位专任教师121人,硕士学位专任教师412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71人。现有2个辽宁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7个辽宁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3名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2名辽宁省优秀专家,11名辽宁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名辽宁省“十百千高端人才引进工程”百人层次,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才5人,千层次人才8人,2名沈阳市优秀专家,7名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科技人才。[3] 辽宁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教学团队、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教学团队、[4] 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信息工程专业教学团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热能与动力工程教学团队等。辽宁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智能电网故障诊断-安全预警-自愈控制团队[5] 院系设置根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资料显示,学校设有研究生部、电图书馆力学院、能源与动力学院、自动化学院、信息学院、管理学院、新能源学院、机械学院、文法学院、技术经济系和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2个专业教学院(系);设有公共外语教学部、基础教学部、思政教研部、体育教学部、计算机基础教学部等5个教学部。学科专业涵盖工、理、经、文、管、法6个门类,35个本科专业,26个专科专业(有10个专科专业招生)。[6] 学科建设2011年,学校被确定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单位,“动力工程”“电气工程”两个领域获得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学校有2个辽宁省优势特色(培育)学科。辽宁省优势特色(培育)学科:热能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7] 教学建设根据2014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开设42个本科专业(含专业方向),学校有1个国家级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1门省级精品课程,1个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示范专业,2个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辽宁省重点支持专业,1个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国家级精品课程电机学、热工过程控制仪表。[8] 省级精品课程电厂汽轮机、工程流体力学、实用英语、市场营销、社会调查、继电保护、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电厂锅炉、电路、数据库原理及应用、高等数学。[9] 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示范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10]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11] 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自动化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12]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检测与自动控制实验教学中心、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实验教学中心[10] 、检测与自动控制实验教学中心[13] 辽宁省重点支持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热能工程对外交流根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与加拿大BC理工大学、加拿大红河学院、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英国格拉斯哥卡利多尼亚大学、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等近20所国外高校和教育科研机构缔结友好合作关系。2009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与加拿大红河学院合作成立的红河国际学院,是辽宁省首个工程类中外合作办学机构。2010年开始启动与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合作举办校际本科“2+2”学生交流项目。[14] 学术科研编辑科研成果2009年至2015年,学校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国家863计划等国家级项教学楼目11项,省市级科技项目522项,横向项目146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5项;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8项。2007年学校成立了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负责科研成果产业化,控股、参股8家企业,学校经营性资产股份原值近4000万元,部分专业初步形成了校内“产学研”小循环体系。[14] 科研平台根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辽宁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程研究中心,4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1个辽宁省社会管理创新研究基地,1个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辽宁省高校工程中心,1个辽宁省高校对接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基地,6个沈阳市重点实验室,1个沈阳市工程中心,3个校企合作研究中心。[14] 辽宁省重点实验室洁净燃烧发电与供热技术[11] 、太阳能光伏应用技术[15] 、辽宁省电网节能与控制重点实验室等[10] 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辽宁省电力仿真控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辽宁省燃烧技术中心辽宁省高校工程中心电力仿真控制技术中心[16] 辽宁省协同创新中心太阳能光伏发电及其分布式并网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学术资源学术期刊《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10年学报影响因子较2005年提升6倍;2009年学报共有两篇文章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98篇文章被索引。学报主编独创的新建本科院校学报特色办刊理论和"12345"运作模式曾多次在全国学报学术会议上交流。2011年,社科版在全国人文社科期刊中排名有新的进展,进入全国前40%以内。学报2刊年内又获得3项国家级奖励,学报自然版获得"第三届中国高校特色期刊奖",连续三届获此殊荣,成为教育部仅有的14种期刊之一;学报社科版连续两届荣获"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其"文艺美学栏目"获得"全国人文社科学报特色栏目"。[17] 图书馆藏截至2014年7月,图书馆藏图书文献126.3万册,(其中,电子图书46.8万册,电子期刊19.2万册)。数据库资源主要有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超星数字图书馆、爱迪科森网上报告厅、金图国际高校英语学习资源总库、EBSCO西文数据库等。校园文化编辑校训明德致知 精工博学“明德”:出自儒家典籍《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其中“德”字在古代写作“悳”,有“真心”之意;“明”则为彰显、发扬。选取“明德”一词,意在崇尚至善,彰显美德,培养师生员工完善人格,修已立人,追求崇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永恒的时代和谐之风。  “致知”出自《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致知在格物”即获取知识的途径在于接触和体察事物。选取“致知”一词意在强调探求真知的过程就是在读书中求知,在实践中求知,行先于知,最终达到知行并重、知行合一。  “精”:意为用功深到而专一,有“精通”“最佳”“长于”“善于”等义。“工”为象形字,在甲骨文字中为工具形,即持有工具,后引申为“工程”“技巧”“技术和技术修养”等涵义。“精工”两字结合,可产生“精良高超的技术”“优秀杰出的工科人才”等义。选取“精工”一词,与我院培养以工程教育为主、具有工程背景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相吻合。  “博”有广、通、丰富等意。选取“博学”一词,旨在倡导师生做学问不但要求精,还要求深、求广,要以开放的眼光和胸襟海纳百川,博采众长,追求卓越品质,不断进取完善。  校训8个字,读之韵味流畅,品之立意高远;上下两句相互承接,四层内涵融汇贯通,取意远古先训又纳入现代精神,蕴涵了现实与传统教育的传承关系,构成了工院精神的丰富内涵。[18] 校徽校徽主图案由“沈阳”两字的汉语拼音首位“s”“y”经过艺术变形构成了一个富有动感的“工”字。“工”字体现了学院以“工”为主的办学特色。图案下部是中英文校名,中文采用毛泽东的手书体,刚劲、浑厚;英文为ArialBlack体,庄重、大方。  图案中间三条向上攀升的“s”,似召唤未来之手,似迎风张开的翅膀,似向上升腾的火焰,又似莘莘学子舞动的青春,昭示着工院学子团结向上、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奋力拼搏的时代风貌。“s”与“y”共同勾勒出了一只展翅腾飞的雏鹰,她以昂扬的姿态振翅高飞,蕴含着“天高任鸟飞”的勉励之情,表达了学院满载着激情与梦想,不断飞向新的目标,各项事业蓬勃向上的美好愿望。校徽犹如字母“e”,体现了学院紧跟社会步伐,与时代同步,不断创新、服务社会的时代理念。  校徽图案主色调为蓝色。蓝色旷远而深邃,代表着辽阔的大海与浩瀚的苍穹,寓意师生员工拥有宽广豁达的胸襟和探索真知、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蓝色羽翼随上腾之势由浅及深,由窄渐宽,预示着工程学院发展之路愈加宽广,办学空间更为开阔,象征着学院各项事业奔腾向上、永不止步。现任领导编辑党委书记:宋焕斌院长、党委副书记:芮小苗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尚涤尘副院长:宋吉鑫、韩伟、王奇、李智[20] 知名校友编辑王炳华 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校部/国际教育学院翟若愚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郑宝森 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林浒 中科院沈阳计算所所长。[21] 李树田 神华国华太仓发电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胡永生 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22] 杨晓东 绥中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绍民沈阳热电厂发电部主任穆永强 辽宁省电力公司发展策划部主任沈阳工程学院,其实是一所非常低调,但是应用特色非常鲜明专业实力相当强大的一所应用型大学,它的毕业生就业率非常高,待遇也相当优越。它的电力类专业特色极其鲜明,专业发展蓬勃旺盛,学校现在是辽宁省人民政府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共建高校。我的不少学生都毕业于这所院校,工作相当满意。2020届电力学院,能源与动力学院,新能源学院全部毕业生全部就业,100%面向能源电力行业。2020届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89.32%,协议合同就业率为63.18%,升学率为12.21%,出国率为0.38%。基层项目就业率为5.28%,科研率为4.02%,创业率为3.89%,其中,本科生就业率为89.44%,专科生就业率为88.40%。我也曾经多次前往沈阳工程学院考察学校的发展情况以及科研实力,学风,学科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表现。这是一所具有纯正学风,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应用型示范高校。你无论是在学校的自习室,还是图书馆,都可以看到埋头苦读的莘莘学子的动人身影。学校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校区,现有主校区,科技园区和产业园区,占地面积近8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将近46万平方米。面向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现有全日制各类在校学生11000多人。学校的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光源与照明,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等专业都相当不错。学校与中航沈飞集团等多家单位实现的订单式,定制式人才培养。与地方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签订200余项产学研合作协议,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具有独特的建树。另外,在开展应用技术研究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科技成果转化率连续两年在辽宁省省属高校名列前茅。在电网改造,新能源应用等领域创造经济效益上亿元。总而言之,你在沈阳工程学院就读能够塑造你崇高的精神境界,培养你的工匠精神,强化你的责任担当,也能够掌握独特的应用技术,使你在人生的发展道路上能够如虎添翼,能够像雄鹰一样在理想的天空博风击浪,能够使你的理想的航船,劈波斩浪,登陆成功的彼岸。
沈阳工程学院坐落在中国国家区域中心城市、辽宁省省会——沈阳,是一所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前身是1952年建校的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和1947年成立的东北团校(1999年改制为辽宁商务职业学院)。200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两校合并组建沈阳工程学院,现隶属于辽宁省人民政府。根据2015年11月学校官网资料显示,学校有主校区、科技园区和产业园区,占地面积近8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3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约7.97亿元 ,2011年资产评估值16.7亿元;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11193人,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21人,普通全日制本科生9414人,专科生1658人。自学校组建以来,已为社会输送了数万名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好评,近几年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历史沿革编辑沈阳电专历史沿革1952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技工学校创建;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54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技工学校更名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技工学校;1956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技工学校更名为沈阳电力工人技术学校;1958年沈阳电力工人技术学校更名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学校;1960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学校升格为沈阳电力学院;1960年沈阳电力建设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1961年锦州供电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1962年沈阳电力学院改建为沈阳电力学校;辽宁省团校/大学城宾馆1962年沈阳电力学院(本科班)并入吉林电力学院,现发展为东北电力大学;1982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培训中心创建(合署);1985年沈阳电力学校升格为沈阳电力专科学校;1992年沈阳电力专科学校更名为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沈阳电专历史梗概一、东北电力管理局技工学校(1952年5月—1958年3月)1952年5月23日,经东北人民政府批准组建了东北地区第一所电力技工学校——东北电业管理局技工学校。1954年6月,学校改名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技工学校。1956年10月,学校改名为沈阳电力工人技术学校。二、沈阳电力学校(1958年7月—1960年3月)1958年7月,学校升格为中专,校名改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学校,在继续办好技工班的同时,开办了电厂热能动力装置、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厂化学、电力通讯6个专业,开始招收4年制中专生。三、沈阳电力学院(1960年3月—1962年9月)1960年,根据水利电力部指示,学校由中专升格为大学,校名改为沈阳电力学院。当年4月招收两个本科班。1960年12月8日,沈阳电力建设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成立沈阳电力学院中专部。1961年9月26日,锦州供电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成立沈阳电力学院锦州中专部。四、沈阳电力学校(1962年9月—1984年6)1962年5月,根据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两个本科班转入吉林电力学院学习,同年学校停办大学,仍办中专。校名为沈阳电力学校。1980年沈阳电力学校被教育部列为重点中专。五、东北管理局沈阳培训中心(1984年6月—1985年9月)1984年6月,成立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培训中心。六、沈阳电力专科学校(1985年9月—1992年4月)1985年9月,被国家教委批准升格为大专,校名为沈阳电力专科学校。七、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92年4月—2003年4月)1992年4月,学校改名为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52年—2003年4月校址在沈阳市长江街134号。原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历史沿革1947年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创建;1948年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更名为东北青年干部学校;大学生活动中心1951年东北青年干部学校更名为东北团校;1954年东北团校更名为辽宁省团校;1966年辽宁省团校停办;1978年辽宁省团校复校;1984年辽宁省团校更名为辽宁青年干部学院;1985年辽宁青年干部学院升格为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1999年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升格为辽宁商务职业学院。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历史梗概1947年6月,成立以短期干部培训为主的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校址为哈尔滨道里区地段92号。  1948年11月,学校随中共中央东北局机关由哈尔滨迁至沈阳,校名改为东北青年干部学校。为新中国的建立培养了大批干部,校址为沈阳市和平区北二马路4段79号。  1951年11月,学校改名为东北团校。成为东北地区唯一一所为共青团事业培养优秀干部的基地和摇篮,校址为沈阳市和平区北二马路4段79号。  1954年11月,成立辽宁省团校,以短期培训形式为各级党组织培养青年干部。  1958年8月,学校改名为辽宁省团校。校址为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2段4号。  1966年,“文革”开始,学校停止办学。  1978年4月,辽宁省省委决定恢复辽宁省团校。开始短期培训共青团干部。  1985年2月,经辽宁省省政府批准成立为辽宁青年干部学院。校址为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2段4号。  1986年改名为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正式纳入国家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体系。1989年学院完成了校园易地换建工作,校址迁入沈阳市东陵区文萃路94号。  1999年7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学院由成人高等院校转制为普通高职院校,更名为辽宁商务职业学院。[1] 沈阳工程学院历史沿革2003年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合并升格为沈阳工程学院2004年10月,沈阳工程学院整体搬迁至新校区,沈阳道义经济开发区正义三路18号2009年校址地址更名为沈阳市沈北新区蒲昌路18号2011年10月被确定为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单位,在“动力工程、电气工程”两个领域获得工程硕士学位授权。[2] 2015年沈阳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在辽宁省内一本B段招生2016年3月沈阳工程学院获得招收来华留学生资质办学条件编辑师资力量截止2015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在职教职工966人,其学校正门中专任教师610人,正高级职称教师85人,副高级职称教师196人,具有博士学位专任教师121人,硕士学位专任教师412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71人。现有2个辽宁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7个辽宁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3名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2名辽宁省优秀专家,11名辽宁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名辽宁省“十百千高端人才引进工程”百人层次,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才5人,千层次人才8人,2名沈阳市优秀专家,7名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科技人才。[3] 辽宁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教学团队、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教学团队、[4] 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信息工程专业教学团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热能与动力工程教学团队等。辽宁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智能电网故障诊断-安全预警-自愈控制团队[5] 院系设置根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资料显示,学校设有研究生部、电图书馆力学院、能源与动力学院、自动化学院、信息学院、管理学院、新能源学院、机械学院、文法学院、技术经济系和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2个专业教学院(系);设有公共外语教学部、基础教学部、思政教研部、体育教学部、计算机基础教学部等5个教学部。学科专业涵盖工、理、经、文、管、法6个门类,35个本科专业,26个专科专业(有10个专科专业招生)。[6] 学科建设2011年,学校被确定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单位,“动力工程”“电气工程”两个领域获得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学校有2个辽宁省优势特色(培育)学科。辽宁省优势特色(培育)学科:热能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7] 教学建设根据2014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开设42个本科专业(含专业方向),学校有1个国家级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1门省级精品课程,1个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示范专业,2个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辽宁省重点支持专业,1个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国家级精品课程电机学、热工过程控制仪表。[8] 省级精品课程电厂汽轮机、工程流体力学、实用英语、市场营销、社会调查、继电保护、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电厂锅炉、电路、数据库原理及应用、高等数学。[9] 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示范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10]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11] 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自动化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12]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检测与自动控制实验教学中心、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实验教学中心[10] 、检测与自动控制实验教学中心[13] 辽宁省重点支持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热能工程对外交流根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与加拿大BC理工大学、加拿大红河学院、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英国格拉斯哥卡利多尼亚大学、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等近20所国外高校和教育科研机构缔结友好合作关系。2009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与加拿大红河学院合作成立的红河国际学院,是辽宁省首个工程类中外合作办学机构。2010年开始启动与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合作举办校际本科“2+2”学生交流项目。[14] 学术科研编辑科研成果2009年至2015年,学校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国家863计划等国家级项教学楼目11项,省市级科技项目522项,横向项目146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5项;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8项。2007年学校成立了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负责科研成果产业化,控股、参股8家企业,学校经营性资产股份原值近4000万元,部分专业初步形成了校内“产学研”小循环体系。[14] 科研平台根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辽宁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程研究中心,4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1个辽宁省社会管理创新研究基地,1个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辽宁省高校工程中心,1个辽宁省高校对接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基地,6个沈阳市重点实验室,1个沈阳市工程中心,3个校企合作研究中心。[14] 辽宁省重点实验室洁净燃烧发电与供热技术[11] 、太阳能光伏应用技术[15] 、辽宁省电网节能与控制重点实验室等[10] 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辽宁省电力仿真控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辽宁省燃烧技术中心辽宁省高校工程中心电力仿真控制技术中心[16] 辽宁省协同创新中心太阳能光伏发电及其分布式并网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学术资源学术期刊《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10年学报影响因子较2005年提升6倍;2009年学报共有两篇文章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98篇文章被索引。学报主编独创的新建本科院校学报特色办刊理论和"12345"运作模式曾多次在全国学报学术会议上交流。2011年,社科版在全国人文社科期刊中排名有新的进展,进入全国前40%以内。学报2刊年内又获得3项国家级奖励,学报自然版获得"第三届中国高校特色期刊奖",连续三届获此殊荣,成为教育部仅有的14种期刊之一;学报社科版连续两届荣获"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其"文艺美学栏目"获得"全国人文社科学报特色栏目"。[17] 图书馆藏截至2014年7月,图书馆藏图书文献126.3万册,(其中,电子图书46.8万册,电子期刊19.2万册)。数据库资源主要有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超星数字图书馆、爱迪科森网上报告厅、金图国际高校英语学习资源总库、EBSCO西文数据库等。校园文化编辑校训明德致知 精工博学“明德”:出自儒家典籍《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其中“德”字在古代写作“悳”,有“真心”之意;“明”则为彰显、发扬。选取“明德”一词,意在崇尚至善,彰显美德,培养师生员工完善人格,修已立人,追求崇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永恒的时代和谐之风。  “致知”出自《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致知在格物”即获取知识的途径在于接触和体察事物。选取“致知”一词意在强调探求真知的过程就是在读书中求知,在实践中求知,行先于知,最终达到知行并重、知行合一。  “精”:意为用功深到而专一,有“精通”“最佳”“长于”“善于”等义。“工”为象形字,在甲骨文字中为工具形,即持有工具,后引申为“工程”“技巧”“技术和技术修养”等涵义。“精工”两字结合,可产生“精良高超的技术”“优秀杰出的工科人才”等义。选取“精工”一词,与我院培养以工程教育为主、具有工程背景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相吻合。  “博”有广、通、丰富等意。选取“博学”一词,旨在倡导师生做学问不但要求精,还要求深、求广,要以开放的眼光和胸襟海纳百川,博采众长,追求卓越品质,不断进取完善。  校训8个字,读之韵味流畅,品之立意高远;上下两句相互承接,四层内涵融汇贯通,取意远古先训又纳入现代精神,蕴涵了现实与传统教育的传承关系,构成了工院精神的丰富内涵。[18] 校徽校徽主图案由“沈阳”两字的汉语拼音首位“s”“y”经过艺术变形构成了一个富有动感的“工”字。“工”字体现了学院以“工”为主的办学特色。图案下部是中英文校名,中文采用毛泽东的手书体,刚劲、浑厚;英文为ArialBlack体,庄重、大方。  图案中间三条向上攀升的“s”,似召唤未来之手,似迎风张开的翅膀,似向上升腾的火焰,又似莘莘学子舞动的青春,昭示着工院学子团结向上、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奋力拼搏的时代风貌。“s”与“y”共同勾勒出了一只展翅腾飞的雏鹰,她以昂扬的姿态振翅高飞,蕴含着“天高任鸟飞”的勉励之情,表达了学院满载着激情与梦想,不断飞向新的目标,各项事业蓬勃向上的美好愿望。校徽犹如字母“e”,体现了学院紧跟社会步伐,与时代同步,不断创新、服务社会的时代理念。  校徽图案主色调为蓝色。蓝色旷远而深邃,代表着辽阔的大海与浩瀚的苍穹,寓意师生员工拥有宽广豁达的胸襟和探索真知、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蓝色羽翼随上腾之势由浅及深,由窄渐宽,预示着工程学院发展之路愈加宽广,办学空间更为开阔,象征着学院各项事业奔腾向上、永不止步。现任领导编辑党委书记:宋焕斌院长、党委副书记:芮小苗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尚涤尘副院长:宋吉鑫、韩伟、王奇、李智[20] 知名校友编辑王炳华 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校部/国际教育学院翟若愚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郑宝森 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林浒 中科院沈阳计算所所长。[21] 李树田 神华国华太仓发电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胡永生 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22] 杨晓东 绥中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绍民沈阳热电厂发电部主任穆永强 辽宁省电力公司发展策划部主任
沈阳工程学院坐落在中国国家区域中心城市、辽宁省省会——沈阳,是一所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前身是1952年建校的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和1947年成立的东北团校(1999年改制为辽宁商务职业学院)。200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两校合并组建沈阳工程学院,现隶属于辽宁省人民政府。根据2015年11月学校官网资料显示,学校有主校区、科技园区和产业园区,占地面积近8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3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约7.97亿元 ,2011年资产评估值16.7亿元;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11193人,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21人,普通全日制本科生9414人,专科生1658人。自学校组建以来,已为社会输送了数万名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好评,近几年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历史沿革编辑沈阳电专历史沿革1952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技工学校创建;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54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技工学校更名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技工学校;1956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技工学校更名为沈阳电力工人技术学校;1958年沈阳电力工人技术学校更名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学校;1960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学校升格为沈阳电力学院;1960年沈阳电力建设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1961年锦州供电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1962年沈阳电力学院改建为沈阳电力学校;辽宁省团校/大学城宾馆1962年沈阳电力学院(本科班)并入吉林电力学院,现发展为东北电力大学;1982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培训中心创建(合署);1985年沈阳电力学校升格为沈阳电力专科学校;1992年沈阳电力专科学校更名为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沈阳电专历史梗概一、东北电力管理局技工学校(1952年5月—1958年3月)1952年5月23日,经东北人民政府批准组建了东北地区第一所电力技工学校——东北电业管理局技工学校。1954年6月,学校改名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技工学校。1956年10月,学校改名为沈阳电力工人技术学校。二、沈阳电力学校(1958年7月—1960年3月)1958年7月,学校升格为中专,校名改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学校,在继续办好技工班的同时,开办了电厂热能动力装置、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厂化学、电力通讯6个专业,开始招收4年制中专生。三、沈阳电力学院(1960年3月—1962年9月)1960年,根据水利电力部指示,学校由中专升格为大学,校名改为沈阳电力学院。当年4月招收两个本科班。1960年12月8日,沈阳电力建设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成立沈阳电力学院中专部。1961年9月26日,锦州供电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成立沈阳电力学院锦州中专部。四、沈阳电力学校(1962年9月—1984年6)1962年5月,根据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两个本科班转入吉林电力学院学习,同年学校停办大学,仍办中专。校名为沈阳电力学校。1980年沈阳电力学校被教育部列为重点中专。五、东北管理局沈阳培训中心(1984年6月—1985年9月)1984年6月,成立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培训中心。六、沈阳电力专科学校(1985年9月—1992年4月)1985年9月,被国家教委批准升格为大专,校名为沈阳电力专科学校。七、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92年4月—2003年4月)1992年4月,学校改名为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52年—2003年4月校址在沈阳市长江街134号。原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历史沿革1947年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创建;1948年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更名为东北青年干部学校;大学生活动中心1951年东北青年干部学校更名为东北团校;1954年东北团校更名为辽宁省团校;1966年辽宁省团校停办;1978年辽宁省团校复校;1984年辽宁省团校更名为辽宁青年干部学院;1985年辽宁青年干部学院升格为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1999年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升格为辽宁商务职业学院。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历史梗概1947年6月,成立以短期干部培训为主的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校址为哈尔滨道里区地段92号。  1948年11月,学校随中共中央东北局机关由哈尔滨迁至沈阳,校名改为东北青年干部学校。为新中国的建立培养了大批干部,校址为沈阳市和平区北二马路4段79号。  1951年11月,学校改名为东北团校。成为东北地区唯一一所为共青团事业培养优秀干部的基地和摇篮,校址为沈阳市和平区北二马路4段79号。  1954年11月,成立辽宁省团校,以短期培训形式为各级党组织培养青年干部。  1958年8月,学校改名为辽宁省团校。校址为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2段4号。  1966年,“文革”开始,学校停止办学。  1978年4月,辽宁省省委决定恢复辽宁省团校。开始短期培训共青团干部。  1985年2月,经辽宁省省政府批准成立为辽宁青年干部学院。校址为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2段4号。  1986年改名为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正式纳入国家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体系。1989年学院完成了校园易地换建工作,校址迁入沈阳市东陵区文萃路94号。  1999年7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学院由成人高等院校转制为普通高职院校,更名为辽宁商务职业学院。[1] 沈阳工程学院历史沿革2003年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合并升格为沈阳工程学院2004年10月,沈阳工程学院整体搬迁至新校区,沈阳道义经济开发区正义三路18号2009年校址地址更名为沈阳市沈北新区蒲昌路18号2011年10月被确定为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单位,在“动力工程、电气工程”两个领域获得工程硕士学位授权。[2] 2015年沈阳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在辽宁省内一本B段招生2016年3月沈阳工程学院获得招收来华留学生资质办学条件编辑师资力量截止2015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在职教职工966人,其学校正门中专任教师610人,正高级职称教师85人,副高级职称教师196人,具有博士学位专任教师121人,硕士学位专任教师412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71人。现有2个辽宁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7个辽宁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3名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2名辽宁省优秀专家,11名辽宁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名辽宁省“十百千高端人才引进工程”百人层次,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才5人,千层次人才8人,2名沈阳市优秀专家,7名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科技人才。[3] 辽宁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教学团队、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教学团队、[4] 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信息工程专业教学团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热能与动力工程教学团队等。辽宁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智能电网故障诊断-安全预警-自愈控制团队[5] 院系设置根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资料显示,学校设有研究生部、电图书馆力学院、能源与动力学院、自动化学院、信息学院、管理学院、新能源学院、机械学院、文法学院、技术经济系和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2个专业教学院(系);设有公共外语教学部、基础教学部、思政教研部、体育教学部、计算机基础教学部等5个教学部。学科专业涵盖工、理、经、文、管、法6个门类,35个本科专业,26个专科专业(有10个专科专业招生)。[6] 学科建设2011年,学校被确定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单位,“动力工程”“电气工程”两个领域获得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学校有2个辽宁省优势特色(培育)学科。辽宁省优势特色(培育)学科:热能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7] 教学建设根据2014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开设42个本科专业(含专业方向),学校有1个国家级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1门省级精品课程,1个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示范专业,2个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辽宁省重点支持专业,1个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国家级精品课程电机学、热工过程控制仪表。[8] 省级精品课程电厂汽轮机、工程流体力学、实用英语、市场营销、社会调查、继电保护、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电厂锅炉、电路、数据库原理及应用、高等数学。[9] 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示范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10]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11] 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自动化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12]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检测与自动控制实验教学中心、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实验教学中心[10] 、检测与自动控制实验教学中心[13] 辽宁省重点支持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热能工程对外交流根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与加拿大BC理工大学、加拿大红河学院、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英国格拉斯哥卡利多尼亚大学、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等近20所国外高校和教育科研机构缔结友好合作关系。2009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与加拿大红河学院合作成立的红河国际学院,是辽宁省首个工程类中外合作办学机构。2010年开始启动与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合作举办校际本科“2+2”学生交流项目。[14] 学术科研编辑科研成果2009年至2015年,学校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国家863计划等国家级项教学楼目11项,省市级科技项目522项,横向项目146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5项;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8项。2007年学校成立了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负责科研成果产业化,控股、参股8家企业,学校经营性资产股份原值近4000万元,部分专业初步形成了校内“产学研”小循环体系。[14] 科研平台根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辽宁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程研究中心,4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1个辽宁省社会管理创新研究基地,1个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辽宁省高校工程中心,1个辽宁省高校对接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基地,6个沈阳市重点实验室,1个沈阳市工程中心,3个校企合作研究中心。[14] 辽宁省重点实验室洁净燃烧发电与供热技术[11] 、太阳能光伏应用技术[15] 、辽宁省电网节能与控制重点实验室等[10] 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辽宁省电力仿真控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辽宁省燃烧技术中心辽宁省高校工程中心电力仿真控制技术中心[16] 辽宁省协同创新中心太阳能光伏发电及其分布式并网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学术资源学术期刊《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10年学报影响因子较2005年提升6倍;2009年学报共有两篇文章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98篇文章被索引。学报主编独创的新建本科院校学报特色办刊理论和"12345"运作模式曾多次在全国学报学术会议上交流。2011年,社科版在全国人文社科期刊中排名有新的进展,进入全国前40%以内。学报2刊年内又获得3项国家级奖励,学报自然版获得"第三届中国高校特色期刊奖",连续三届获此殊荣,成为教育部仅有的14种期刊之一;学报社科版连续两届荣获"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其"文艺美学栏目"获得"全国人文社科学报特色栏目"。[17] 图书馆藏截至2014年7月,图书馆藏图书文献126.3万册,(其中,电子图书46.8万册,电子期刊19.2万册)。数据库资源主要有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超星数字图书馆、爱迪科森网上报告厅、金图国际高校英语学习资源总库、EBSCO西文数据库等。校园文化编辑校训明德致知 精工博学“明德”:出自儒家典籍《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其中“德”字在古代写作“悳”,有“真心”之意;“明”则为彰显、发扬。选取“明德”一词,意在崇尚至善,彰显美德,培养师生员工完善人格,修已立人,追求崇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永恒的时代和谐之风。  “致知”出自《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致知在格物”即获取知识的途径在于接触和体察事物。选取“致知”一词意在强调探求真知的过程就是在读书中求知,在实践中求知,行先于知,最终达到知行并重、知行合一。  “精”:意为用功深到而专一,有“精通”“最佳”“长于”“善于”等义。“工”为象形字,在甲骨文字中为工具形,即持有工具,后引申为“工程”“技巧”“技术和技术修养”等涵义。“精工”两字结合,可产生“精良高超的技术”“优秀杰出的工科人才”等义。选取“精工”一词,与我院培养以工程教育为主、具有工程背景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相吻合。  “博”有广、通、丰富等意。选取“博学”一词,旨在倡导师生做学问不但要求精,还要求深、求广,要以开放的眼光和胸襟海纳百川,博采众长,追求卓越品质,不断进取完善。  校训8个字,读之韵味流畅,品之立意高远;上下两句相互承接,四层内涵融汇贯通,取意远古先训又纳入现代精神,蕴涵了现实与传统教育的传承关系,构成了工院精神的丰富内涵。[18] 校徽校徽主图案由“沈阳”两字的汉语拼音首位“s”“y”经过艺术变形构成了一个富有动感的“工”字。“工”字体现了学院以“工”为主的办学特色。图案下部是中英文校名,中文采用毛泽东的手书体,刚劲、浑厚;英文为ArialBlack体,庄重、大方。  图案中间三条向上攀升的“s”,似召唤未来之手,似迎风张开的翅膀,似向上升腾的火焰,又似莘莘学子舞动的青春,昭示着工院学子团结向上、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奋力拼搏的时代风貌。“s”与“y”共同勾勒出了一只展翅腾飞的雏鹰,她以昂扬的姿态振翅高飞,蕴含着“天高任鸟飞”的勉励之情,表达了学院满载着激情与梦想,不断飞向新的目标,各项事业蓬勃向上的美好愿望。校徽犹如字母“e”,体现了学院紧跟社会步伐,与时代同步,不断创新、服务社会的时代理念。  校徽图案主色调为蓝色。蓝色旷远而深邃,代表着辽阔的大海与浩瀚的苍穹,寓意师生员工拥有宽广豁达的胸襟和探索真知、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蓝色羽翼随上腾之势由浅及深,由窄渐宽,预示着工程学院发展之路愈加宽广,办学空间更为开阔,象征着学院各项事业奔腾向上、永不止步。现任领导编辑党委书记:宋焕斌院长、党委副书记:芮小苗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尚涤尘副院长:宋吉鑫、韩伟、王奇、李智[20] 知名校友编辑王炳华 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校部/国际教育学院翟若愚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郑宝森 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林浒 中科院沈阳计算所所长。[21] 李树田 神华国华太仓发电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胡永生 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22] 杨晓东 绥中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绍民沈阳热电厂发电部主任穆永强 辽宁省电力公司发展策划部主任沈阳工程学院,其实是一所非常低调,但是应用特色非常鲜明专业实力相当强大的一所应用型大学,它的毕业生就业率非常高,待遇也相当优越。它的电力类专业特色极其鲜明,专业发展蓬勃旺盛,学校现在是辽宁省人民政府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共建高校。我的不少学生都毕业于这所院校,工作相当满意。2020届电力学院,能源与动力学院,新能源学院全部毕业生全部就业,100%面向能源电力行业。2020届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89.32%,协议合同就业率为63.18%,升学率为12.21%,出国率为0.38%。基层项目就业率为5.28%,科研率为4.02%,创业率为3.89%,其中,本科生就业率为89.44%,专科生就业率为88.40%。我也曾经多次前往沈阳工程学院考察学校的发展情况以及科研实力,学风,学科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表现。这是一所具有纯正学风,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应用型示范高校。你无论是在学校的自习室,还是图书馆,都可以看到埋头苦读的莘莘学子的动人身影。学校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校区,现有主校区,科技园区和产业园区,占地面积近8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将近46万平方米。面向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现有全日制各类在校学生11000多人。学校的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光源与照明,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等专业都相当不错。学校与中航沈飞集团等多家单位实现的订单式,定制式人才培养。与地方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签订200余项产学研合作协议,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具有独特的建树。另外,在开展应用技术研究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科技成果转化率连续两年在辽宁省省属高校名列前茅。在电网改造,新能源应用等领域创造经济效益上亿元。总而言之,你在沈阳工程学院就读能够塑造你崇高的精神境界,培养你的工匠精神,强化你的责任担当,也能够掌握独特的应用技术,使你在人生的发展道路上能够如虎添翼,能够像雄鹰一样在理想的天空博风击浪,能够使你的理想的航船,劈波斩浪,登陆成功的彼岸。
沈阳工程学院坐落在中国国家区域中心城市、辽宁省省会——沈阳,是一所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前身是1952年建校的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和1947年成立的东北团校(1999年改制为辽宁商务职业学院)。200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两校合并组建沈阳工程学院,现隶属于辽宁省人民政府。根据2015年11月学校官网资料显示,学校有主校区、科技园区和产业园区,占地面积近8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3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约7.97亿元 ,2011年资产评估值16.7亿元;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11193人,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21人,普通全日制本科生9414人,专科生1658人。自学校组建以来,已为社会输送了数万名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好评,近几年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历史沿革编辑沈阳电专历史沿革1952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技工学校创建;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54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技工学校更名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技工学校;1956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技工学校更名为沈阳电力工人技术学校;1958年沈阳电力工人技术学校更名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学校;1960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学校升格为沈阳电力学院;1960年沈阳电力建设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1961年锦州供电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1962年沈阳电力学院改建为沈阳电力学校;辽宁省团校/大学城宾馆1962年沈阳电力学院(本科班)并入吉林电力学院,现发展为东北电力大学;1982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培训中心创建(合署);1985年沈阳电力学校升格为沈阳电力专科学校;1992年沈阳电力专科学校更名为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沈阳电专历史梗概一、东北电力管理局技工学校(1952年5月—1958年3月)1952年5月23日,经东北人民政府批准组建了东北地区第一所电力技工学校——东北电业管理局技工学校。1954年6月,学校改名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技工学校。1956年10月,学校改名为沈阳电力工人技术学校。二、沈阳电力学校(1958年7月—1960年3月)1958年7月,学校升格为中专,校名改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学校,在继续办好技工班的同时,开办了电厂热能动力装置、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厂化学、电力通讯6个专业,开始招收4年制中专生。三、沈阳电力学院(1960年3月—1962年9月)1960年,根据水利电力部指示,学校由中专升格为大学,校名改为沈阳电力学院。当年4月招收两个本科班。1960年12月8日,沈阳电力建设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成立沈阳电力学院中专部。1961年9月26日,锦州供电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成立沈阳电力学院锦州中专部。四、沈阳电力学校(1962年9月—1984年6)1962年5月,根据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两个本科班转入吉林电力学院学习,同年学校停办大学,仍办中专。校名为沈阳电力学校。1980年沈阳电力学校被教育部列为重点中专。五、东北管理局沈阳培训中心(1984年6月—1985年9月)1984年6月,成立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培训中心。六、沈阳电力专科学校(1985年9月—1992年4月)1985年9月,被国家教委批准升格为大专,校名为沈阳电力专科学校。七、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92年4月—2003年4月)1992年4月,学校改名为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52年—2003年4月校址在沈阳市长江街134号。原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历史沿革1947年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创建;1948年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更名为东北青年干部学校;大学生活动中心1951年东北青年干部学校更名为东北团校;1954年东北团校更名为辽宁省团校;1966年辽宁省团校停办;1978年辽宁省团校复校;1984年辽宁省团校更名为辽宁青年干部学院;1985年辽宁青年干部学院升格为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1999年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升格为辽宁商务职业学院。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历史梗概1947年6月,成立以短期干部培训为主的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校址为哈尔滨道里区地段92号。  1948年11月,学校随中共中央东北局机关由哈尔滨迁至沈阳,校名改为东北青年干部学校。为新中国的建立培养了大批干部,校址为沈阳市和平区北二马路4段79号。  1951年11月,学校改名为东北团校。成为东北地区唯一一所为共青团事业培养优秀干部的基地和摇篮,校址为沈阳市和平区北二马路4段79号。  1954年11月,成立辽宁省团校,以短期培训形式为各级党组织培养青年干部。  1958年8月,学校改名为辽宁省团校。校址为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2段4号。  1966年,“文革”开始,学校停止办学。  1978年4月,辽宁省省委决定恢复辽宁省团校。开始短期培训共青团干部。  1985年2月,经辽宁省省政府批准成立为辽宁青年干部学院。校址为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2段4号。  1986年改名为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正式纳入国家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体系。1989年学院完成了校园易地换建工作,校址迁入沈阳市东陵区文萃路94号。  1999年7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学院由成人高等院校转制为普通高职院校,更名为辽宁商务职业学院。[1] 沈阳工程学院历史沿革2003年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合并升格为沈阳工程学院2004年10月,沈阳工程学院整体搬迁至新校区,沈阳道义经济开发区正义三路18号2009年校址地址更名为沈阳市沈北新区蒲昌路18号2011年10月被确定为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单位,在“动力工程、电气工程”两个领域获得工程硕士学位授权。[2] 2015年沈阳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在辽宁省内一本B段招生2016年3月沈阳工程学院获得招收来华留学生资质办学条件编辑师资力量截止2015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在职教职工966人,其学校正门中专任教师610人,正高级职称教师85人,副高级职称教师196人,具有博士学位专任教师121人,硕士学位专任教师412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71人。现有2个辽宁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7个辽宁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3名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2名辽宁省优秀专家,11名辽宁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名辽宁省“十百千高端人才引进工程”百人层次,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才5人,千层次人才8人,2名沈阳市优秀专家,7名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科技人才。[3] 辽宁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教学团队、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教学团队、[4] 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信息工程专业教学团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热能与动力工程教学团队等。辽宁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智能电网故障诊断-安全预警-自愈控制团队[5] 院系设置根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资料显示,学校设有研究生部、电图书馆力学院、能源与动力学院、自动化学院、信息学院、管理学院、新能源学院、机械学院、文法学院、技术经济系和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2个专业教学院(系);设有公共外语教学部、基础教学部、思政教研部、体育教学部、计算机基础教学部等5个教学部。学科专业涵盖工、理、经、文、管、法6个门类,35个本科专业,26个专科专业(有10个专科专业招生)。[6] 学科建设2011年,学校被确定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单位,“动力工程”“电气工程”两个领域获得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学校有2个辽宁省优势特色(培育)学科。辽宁省优势特色(培育)学科:热能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7] 教学建设根据2014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开设42个本科专业(含专业方向),学校有1个国家级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1门省级精品课程,1个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示范专业,2个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辽宁省重点支持专业,1个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国家级精品课程电机学、热工过程控制仪表。[8] 省级精品课程电厂汽轮机、工程流体力学、实用英语、市场营销、社会调查、继电保护、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电厂锅炉、电路、数据库原理及应用、高等数学。[9] 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示范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10]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11] 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自动化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12]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检测与自动控制实验教学中心、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实验教学中心[10] 、检测与自动控制实验教学中心[13] 辽宁省重点支持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热能工程对外交流根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与加拿大BC理工大学、加拿大红河学院、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英国格拉斯哥卡利多尼亚大学、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等近20所国外高校和教育科研机构缔结友好合作关系。2009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与加拿大红河学院合作成立的红河国际学院,是辽宁省首个工程类中外合作办学机构。2010年开始启动与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合作举办校际本科“2+2”学生交流项目。[14] 学术科研编辑科研成果2009年至2015年,学校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国家863计划等国家级项教学楼目11项,省市级科技项目522项,横向项目146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5项;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8项。2007年学校成立了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负责科研成果产业化,控股、参股8家企业,学校经营性资产股份原值近4000万元,部分专业初步形成了校内“产学研”小循环体系。[14] 科研平台根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辽宁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程研究中心,4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1个辽宁省社会管理创新研究基地,1个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辽宁省高校工程中心,1个辽宁省高校对接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基地,6个沈阳市重点实验室,1个沈阳市工程中心,3个校企合作研究中心。[14] 辽宁省重点实验室洁净燃烧发电与供热技术[11] 、太阳能光伏应用技术[15] 、辽宁省电网节能与控制重点实验室等[10] 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辽宁省电力仿真控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辽宁省燃烧技术中心辽宁省高校工程中心电力仿真控制技术中心[16] 辽宁省协同创新中心太阳能光伏发电及其分布式并网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学术资源学术期刊《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10年学报影响因子较2005年提升6倍;2009年学报共有两篇文章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98篇文章被索引。学报主编独创的新建本科院校学报特色办刊理论和"12345"运作模式曾多次在全国学报学术会议上交流。2011年,社科版在全国人文社科期刊中排名有新的进展,进入全国前40%以内。学报2刊年内又获得3项国家级奖励,学报自然版获得"第三届中国高校特色期刊奖",连续三届获此殊荣,成为教育部仅有的14种期刊之一;学报社科版连续两届荣获"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其"文艺美学栏目"获得"全国人文社科学报特色栏目"。[17] 图书馆藏截至2014年7月,图书馆藏图书文献126.3万册,(其中,电子图书46.8万册,电子期刊19.2万册)。数据库资源主要有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超星数字图书馆、爱迪科森网上报告厅、金图国际高校英语学习资源总库、EBSCO西文数据库等。校园文化编辑校训明德致知 精工博学“明德”:出自儒家典籍《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其中“德”字在古代写作“悳”,有“真心”之意;“明”则为彰显、发扬。选取“明德”一词,意在崇尚至善,彰显美德,培养师生员工完善人格,修已立人,追求崇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永恒的时代和谐之风。  “致知”出自《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致知在格物”即获取知识的途径在于接触和体察事物。选取“致知”一词意在强调探求真知的过程就是在读书中求知,在实践中求知,行先于知,最终达到知行并重、知行合一。  “精”:意为用功深到而专一,有“精通”“最佳”“长于”“善于”等义。“工”为象形字,在甲骨文字中为工具形,即持有工具,后引申为“工程”“技巧”“技术和技术修养”等涵义。“精工”两字结合,可产生“精良高超的技术”“优秀杰出的工科人才”等义。选取“精工”一词,与我院培养以工程教育为主、具有工程背景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相吻合。  “博”有广、通、丰富等意。选取“博学”一词,旨在倡导师生做学问不但要求精,还要求深、求广,要以开放的眼光和胸襟海纳百川,博采众长,追求卓越品质,不断进取完善。  校训8个字,读之韵味流畅,品之立意高远;上下两句相互承接,四层内涵融汇贯通,取意远古先训又纳入现代精神,蕴涵了现实与传统教育的传承关系,构成了工院精神的丰富内涵。[18] 校徽校徽主图案由“沈阳”两字的汉语拼音首位“s”“y”经过艺术变形构成了一个富有动感的“工”字。“工”字体现了学院以“工”为主的办学特色。图案下部是中英文校名,中文采用毛泽东的手书体,刚劲、浑厚;英文为ArialBlack体,庄重、大方。  图案中间三条向上攀升的“s”,似召唤未来之手,似迎风张开的翅膀,似向上升腾的火焰,又似莘莘学子舞动的青春,昭示着工院学子团结向上、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奋力拼搏的时代风貌。“s”与“y”共同勾勒出了一只展翅腾飞的雏鹰,她以昂扬的姿态振翅高飞,蕴含着“天高任鸟飞”的勉励之情,表达了学院满载着激情与梦想,不断飞向新的目标,各项事业蓬勃向上的美好愿望。校徽犹如字母“e”,体现了学院紧跟社会步伐,与时代同步,不断创新、服务社会的时代理念。  校徽图案主色调为蓝色。蓝色旷远而深邃,代表着辽阔的大海与浩瀚的苍穹,寓意师生员工拥有宽广豁达的胸襟和探索真知、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蓝色羽翼随上腾之势由浅及深,由窄渐宽,预示着工程学院发展之路愈加宽广,办学空间更为开阔,象征着学院各项事业奔腾向上、永不止步。现任领导编辑党委书记:宋焕斌院长、党委副书记:芮小苗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尚涤尘副院长:宋吉鑫、韩伟、王奇、李智[20] 知名校友编辑王炳华 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校部/国际教育学院翟若愚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郑宝森 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林浒 中科院沈阳计算所所长。[21] 李树田 神华国华太仓发电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胡永生 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22] 杨晓东 绥中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绍民沈阳热电厂发电部主任穆永强 辽宁省电力公司发展策划部主任
沈阳工程学院坐落在中国国家区域中心城市、辽宁省省会——沈阳,是一所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前身是1952年建校的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和1947年成立的东北团校(1999年改制为辽宁商务职业学院)。200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两校合并组建沈阳工程学院,现隶属于辽宁省人民政府。根据2015年11月学校官网资料显示,学校有主校区、科技园区和产业园区,占地面积近8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3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约7.97亿元 ,2011年资产评估值16.7亿元;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11193人,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21人,普通全日制本科生9414人,专科生1658人。自学校组建以来,已为社会输送了数万名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好评,近几年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历史沿革编辑沈阳电专历史沿革1952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技工学校创建;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54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技工学校更名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技工学校;1956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技工学校更名为沈阳电力工人技术学校;1958年沈阳电力工人技术学校更名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学校;1960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学校升格为沈阳电力学院;1960年沈阳电力建设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1961年锦州供电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1962年沈阳电力学院改建为沈阳电力学校;辽宁省团校/大学城宾馆1962年沈阳电力学院(本科班)并入吉林电力学院,现发展为东北电力大学;1982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培训中心创建(合署);1985年沈阳电力学校升格为沈阳电力专科学校;1992年沈阳电力专科学校更名为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沈阳电专历史梗概一、东北电力管理局技工学校(1952年5月—1958年3月)1952年5月23日,经东北人民政府批准组建了东北地区第一所电力技工学校——东北电业管理局技工学校。1954年6月,学校改名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技工学校。1956年10月,学校改名为沈阳电力工人技术学校。二、沈阳电力学校(1958年7月—1960年3月)1958年7月,学校升格为中专,校名改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学校,在继续办好技工班的同时,开办了电厂热能动力装置、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厂化学、电力通讯6个专业,开始招收4年制中专生。三、沈阳电力学院(1960年3月—1962年9月)1960年,根据水利电力部指示,学校由中专升格为大学,校名改为沈阳电力学院。当年4月招收两个本科班。1960年12月8日,沈阳电力建设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成立沈阳电力学院中专部。1961年9月26日,锦州供电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成立沈阳电力学院锦州中专部。四、沈阳电力学校(1962年9月—1984年6)1962年5月,根据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两个本科班转入吉林电力学院学习,同年学校停办大学,仍办中专。校名为沈阳电力学校。1980年沈阳电力学校被教育部列为重点中专。五、东北管理局沈阳培训中心(1984年6月—1985年9月)1984年6月,成立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培训中心。六、沈阳电力专科学校(1985年9月—1992年4月)1985年9月,被国家教委批准升格为大专,校名为沈阳电力专科学校。七、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92年4月—2003年4月)1992年4月,学校改名为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52年—2003年4月校址在沈阳市长江街134号。原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历史沿革1947年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创建;1948年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更名为东北青年干部学校;大学生活动中心1951年东北青年干部学校更名为东北团校;1954年东北团校更名为辽宁省团校;1966年辽宁省团校停办;1978年辽宁省团校复校;1984年辽宁省团校更名为辽宁青年干部学院;1985年辽宁青年干部学院升格为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1999年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升格为辽宁商务职业学院。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历史梗概1947年6月,成立以短期干部培训为主的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校址为哈尔滨道里区地段92号。  1948年11月,学校随中共中央东北局机关由哈尔滨迁至沈阳,校名改为东北青年干部学校。为新中国的建立培养了大批干部,校址为沈阳市和平区北二马路4段79号。  1951年11月,学校改名为东北团校。成为东北地区唯一一所为共青团事业培养优秀干部的基地和摇篮,校址为沈阳市和平区北二马路4段79号。  1954年11月,成立辽宁省团校,以短期培训形式为各级党组织培养青年干部。  1958年8月,学校改名为辽宁省团校。校址为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2段4号。  1966年,“文革”开始,学校停止办学。  1978年4月,辽宁省省委决定恢复辽宁省团校。开始短期培训共青团干部。  1985年2月,经辽宁省省政府批准成立为辽宁青年干部学院。校址为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2段4号。  1986年改名为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正式纳入国家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体系。1989年学院完成了校园易地换建工作,校址迁入沈阳市东陵区文萃路94号。  1999年7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学院由成人高等院校转制为普通高职院校,更名为辽宁商务职业学院。[1] 沈阳工程学院历史沿革2003年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合并升格为沈阳工程学院2004年10月,沈阳工程学院整体搬迁至新校区,沈阳道义经济开发区正义三路18号2009年校址地址更名为沈阳市沈北新区蒲昌路18号2011年10月被确定为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单位,在“动力工程、电气工程”两个领域获得工程硕士学位授权。[2] 2015年沈阳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在辽宁省内一本B段招生2016年3月沈阳工程学院获得招收来华留学生资质办学条件编辑师资力量截止2015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在职教职工966人,其学校正门中专任教师610人,正高级职称教师85人,副高级职称教师196人,具有博士学位专任教师121人,硕士学位专任教师412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71人。现有2个辽宁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7个辽宁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3名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2名辽宁省优秀专家,11名辽宁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名辽宁省“十百千高端人才引进工程”百人层次,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才5人,千层次人才8人,2名沈阳市优秀专家,7名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科技人才。[3] 辽宁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教学团队、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教学团队、[4] 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信息工程专业教学团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热能与动力工程教学团队等。辽宁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智能电网故障诊断-安全预警-自愈控制团队[5] 院系设置根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资料显示,学校设有研究生部、电图书馆力学院、能源与动力学院、自动化学院、信息学院、管理学院、新能源学院、机械学院、文法学院、技术经济系和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2个专业教学院(系);设有公共外语教学部、基础教学部、思政教研部、体育教学部、计算机基础教学部等5个教学部。学科专业涵盖工、理、经、文、管、法6个门类,35个本科专业,26个专科专业(有10个专科专业招生)。[6] 学科建设2011年,学校被确定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单位,“动力工程”“电气工程”两个领域获得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学校有2个辽宁省优势特色(培育)学科。辽宁省优势特色(培育)学科:热能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7] 教学建设根据2014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开设42个本科专业(含专业方向),学校有1个国家级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1门省级精品课程,1个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示范专业,2个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辽宁省重点支持专业,1个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国家级精品课程电机学、热工过程控制仪表。[8] 省级精品课程电厂汽轮机、工程流体力学、实用英语、市场营销、社会调查、继电保护、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电厂锅炉、电路、数据库原理及应用、高等数学。[9] 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示范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10]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11] 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自动化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12]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检测与自动控制实验教学中心、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实验教学中心[10] 、检测与自动控制实验教学中心[13] 辽宁省重点支持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热能工程对外交流根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与加拿大BC理工大学、加拿大红河学院、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英国格拉斯哥卡利多尼亚大学、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等近20所国外高校和教育科研机构缔结友好合作关系。2009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与加拿大红河学院合作成立的红河国际学院,是辽宁省首个工程类中外合作办学机构。2010年开始启动与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合作举办校际本科“2+2”学生交流项目。[14] 学术科研编辑科研成果2009年至2015年,学校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国家863计划等国家级项教学楼目11项,省市级科技项目522项,横向项目146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5项;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8项。2007年学校成立了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负责科研成果产业化,控股、参股8家企业,学校经营性资产股份原值近4000万元,部分专业初步形成了校内“产学研”小循环体系。[14] 科研平台根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辽宁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程研究中心,4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1个辽宁省社会管理创新研究基地,1个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辽宁省高校工程中心,1个辽宁省高校对接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基地,6个沈阳市重点实验室,1个沈阳市工程中心,3个校企合作研究中心。[14] 辽宁省重点实验室洁净燃烧发电与供热技术[11] 、太阳能光伏应用技术[15] 、辽宁省电网节能与控制重点实验室等[10] 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辽宁省电力仿真控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辽宁省燃烧技术中心辽宁省高校工程中心电力仿真控制技术中心[16] 辽宁省协同创新中心太阳能光伏发电及其分布式并网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学术资源学术期刊《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10年学报影响因子较2005年提升6倍;2009年学报共有两篇文章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98篇文章被索引。学报主编独创的新建本科院校学报特色办刊理论和"12345"运作模式曾多次在全国学报学术会议上交流。2011年,社科版在全国人文社科期刊中排名有新的进展,进入全国前40%以内。学报2刊年内又获得3项国家级奖励,学报自然版获得"第三届中国高校特色期刊奖",连续三届获此殊荣,成为教育部仅有的14种期刊之一;学报社科版连续两届荣获"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其"文艺美学栏目"获得"全国人文社科学报特色栏目"。[17] 图书馆藏截至2014年7月,图书馆藏图书文献126.3万册,(其中,电子图书46.8万册,电子期刊19.2万册)。数据库资源主要有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超星数字图书馆、爱迪科森网上报告厅、金图国际高校英语学习资源总库、EBSCO西文数据库等。校园文化编辑校训明德致知 精工博学“明德”:出自儒家典籍《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其中“德”字在古代写作“悳”,有“真心”之意;“明”则为彰显、发扬。选取“明德”一词,意在崇尚至善,彰显美德,培养师生员工完善人格,修已立人,追求崇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永恒的时代和谐之风。  “致知”出自《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致知在格物”即获取知识的途径在于接触和体察事物。选取“致知”一词意在强调探求真知的过程就是在读书中求知,在实践中求知,行先于知,最终达到知行并重、知行合一。  “精”:意为用功深到而专一,有“精通”“最佳”“长于”“善于”等义。“工”为象形字,在甲骨文字中为工具形,即持有工具,后引申为“工程”“技巧”“技术和技术修养”等涵义。“精工”两字结合,可产生“精良高超的技术”“优秀杰出的工科人才”等义。选取“精工”一词,与我院培养以工程教育为主、具有工程背景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相吻合。  “博”有广、通、丰富等意。选取“博学”一词,旨在倡导师生做学问不但要求精,还要求深、求广,要以开放的眼光和胸襟海纳百川,博采众长,追求卓越品质,不断进取完善。  校训8个字,读之韵味流畅,品之立意高远;上下两句相互承接,四层内涵融汇贯通,取意远古先训又纳入现代精神,蕴涵了现实与传统教育的传承关系,构成了工院精神的丰富内涵。[18] 校徽校徽主图案由“沈阳”两字的汉语拼音首位“s”“y”经过艺术变形构成了一个富有动感的“工”字。“工”字体现了学院以“工”为主的办学特色。图案下部是中英文校名,中文采用毛泽东的手书体,刚劲、浑厚;英文为ArialBlack体,庄重、大方。  图案中间三条向上攀升的“s”,似召唤未来之手,似迎风张开的翅膀,似向上升腾的火焰,又似莘莘学子舞动的青春,昭示着工院学子团结向上、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奋力拼搏的时代风貌。“s”与“y”共同勾勒出了一只展翅腾飞的雏鹰,她以昂扬的姿态振翅高飞,蕴含着“天高任鸟飞”的勉励之情,表达了学院满载着激情与梦想,不断飞向新的目标,各项事业蓬勃向上的美好愿望。校徽犹如字母“e”,体现了学院紧跟社会步伐,与时代同步,不断创新、服务社会的时代理念。  校徽图案主色调为蓝色。蓝色旷远而深邃,代表着辽阔的大海与浩瀚的苍穹,寓意师生员工拥有宽广豁达的胸襟和探索真知、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蓝色羽翼随上腾之势由浅及深,由窄渐宽,预示着工程学院发展之路愈加宽广,办学空间更为开阔,象征着学院各项事业奔腾向上、永不止步。现任领导编辑党委书记:宋焕斌院长、党委副书记:芮小苗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尚涤尘副院长:宋吉鑫、韩伟、王奇、李智[20] 知名校友编辑王炳华 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校部/国际教育学院翟若愚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郑宝森 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林浒 中科院沈阳计算所所长。[21] 李树田 神华国华太仓发电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胡永生 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22] 杨晓东 绥中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绍民沈阳热电厂发电部主任穆永强 辽宁省电力公司发展策划部主任沈阳工程学院,其实是一所非常低调,但是应用特色非常鲜明专业实力相当强大的一所应用型大学,它的毕业生就业率非常高,待遇也相当优越。它的电力类专业特色极其鲜明,专业发展蓬勃旺盛,学校现在是辽宁省人民政府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共建高校。我的不少学生都毕业于这所院校,工作相当满意。2020届电力学院,能源与动力学院,新能源学院全部毕业生全部就业,100%面向能源电力行业。2020届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89.32%,协议合同就业率为63.18%,升学率为12.21%,出国率为0.38%。基层项目就业率为5.28%,科研率为4.02%,创业率为3.89%,其中,本科生就业率为89.44%,专科生就业率为88.40%。我也曾经多次前往沈阳工程学院考察学校的发展情况以及科研实力,学风,学科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表现。这是一所具有纯正学风,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应用型示范高校。你无论是在学校的自习室,还是图书馆,都可以看到埋头苦读的莘莘学子的动人身影。学校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校区,现有主校区,科技园区和产业园区,占地面积近8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将近46万平方米。面向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现有全日制各类在校学生11000多人。学校的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光源与照明,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等专业都相当不错。学校与中航沈飞集团等多家单位实现的订单式,定制式人才培养。与地方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签订200余项产学研合作协议,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具有独特的建树。另外,在开展应用技术研究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科技成果转化率连续两年在辽宁省省属高校名列前茅。在电网改造,新能源应用等领域创造经济效益上亿元。总而言之,你在沈阳工程学院就读能够塑造你崇高的精神境界,培养你的工匠精神,强化你的责任担当,也能够掌握独特的应用技术,使你在人生的发展道路上能够如虎添翼,能够像雄鹰一样在理想的天空博风击浪,能够使你的理想的航船,劈波斩浪,登陆成功的彼岸。
沈阳工程学院坐落在中国国家区域中心城市、辽宁省省会——沈阳,是一所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前身是1952年建校的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和1947年成立的东北团校(1999年改制为辽宁商务职业学院)。200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两校合并组建沈阳工程学院,现隶属于辽宁省人民政府。根据2015年11月学校官网资料显示,学校有主校区、科技园区和产业园区,占地面积近8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3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约7.97亿元 ,2011年资产评估值16.7亿元;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11193人,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21人,普通全日制本科生9414人,专科生1658人。自学校组建以来,已为社会输送了数万名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好评,近几年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历史沿革编辑沈阳电专历史沿革1952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技工学校创建;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54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技工学校更名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技工学校;1956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技工学校更名为沈阳电力工人技术学校;1958年沈阳电力工人技术学校更名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学校;1960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学校升格为沈阳电力学院;1960年沈阳电力建设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1961年锦州供电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1962年沈阳电力学院改建为沈阳电力学校;辽宁省团校/大学城宾馆1962年沈阳电力学院(本科班)并入吉林电力学院,现发展为东北电力大学;1982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培训中心创建(合署);1985年沈阳电力学校升格为沈阳电力专科学校;1992年沈阳电力专科学校更名为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沈阳电专历史梗概一、东北电力管理局技工学校(1952年5月—1958年3月)1952年5月23日,经东北人民政府批准组建了东北地区第一所电力技工学校——东北电业管理局技工学校。1954年6月,学校改名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技工学校。1956年10月,学校改名为沈阳电力工人技术学校。二、沈阳电力学校(1958年7月—1960年3月)1958年7月,学校升格为中专,校名改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学校,在继续办好技工班的同时,开办了电厂热能动力装置、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厂化学、电力通讯6个专业,开始招收4年制中专生。三、沈阳电力学院(1960年3月—1962年9月)1960年,根据水利电力部指示,学校由中专升格为大学,校名改为沈阳电力学院。当年4月招收两个本科班。1960年12月8日,沈阳电力建设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成立沈阳电力学院中专部。1961年9月26日,锦州供电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成立沈阳电力学院锦州中专部。四、沈阳电力学校(1962年9月—1984年6)1962年5月,根据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两个本科班转入吉林电力学院学习,同年学校停办大学,仍办中专。校名为沈阳电力学校。1980年沈阳电力学校被教育部列为重点中专。五、东北管理局沈阳培训中心(1984年6月—1985年9月)1984年6月,成立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培训中心。六、沈阳电力专科学校(1985年9月—1992年4月)1985年9月,被国家教委批准升格为大专,校名为沈阳电力专科学校。七、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92年4月—2003年4月)1992年4月,学校改名为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52年—2003年4月校址在沈阳市长江街134号。原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历史沿革1947年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创建;1948年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更名为东北青年干部学校;大学生活动中心1951年东北青年干部学校更名为东北团校;1954年东北团校更名为辽宁省团校;1966年辽宁省团校停办;1978年辽宁省团校复校;1984年辽宁省团校更名为辽宁青年干部学院;1985年辽宁青年干部学院升格为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1999年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升格为辽宁商务职业学院。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历史梗概1947年6月,成立以短期干部培训为主的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校址为哈尔滨道里区地段92号。  1948年11月,学校随中共中央东北局机关由哈尔滨迁至沈阳,校名改为东北青年干部学校。为新中国的建立培养了大批干部,校址为沈阳市和平区北二马路4段79号。  1951年11月,学校改名为东北团校。成为东北地区唯一一所为共青团事业培养优秀干部的基地和摇篮,校址为沈阳市和平区北二马路4段79号。  1954年11月,成立辽宁省团校,以短期培训形式为各级党组织培养青年干部。  1958年8月,学校改名为辽宁省团校。校址为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2段4号。  1966年,“文革”开始,学校停止办学。  1978年4月,辽宁省省委决定恢复辽宁省团校。开始短期培训共青团干部。  1985年2月,经辽宁省省政府批准成立为辽宁青年干部学院。校址为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2段4号。  1986年改名为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正式纳入国家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体系。1989年学院完成了校园易地换建工作,校址迁入沈阳市东陵区文萃路94号。  1999年7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学院由成人高等院校转制为普通高职院校,更名为辽宁商务职业学院。[1] 沈阳工程学院历史沿革2003年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合并升格为沈阳工程学院2004年10月,沈阳工程学院整体搬迁至新校区,沈阳道义经济开发区正义三路18号2009年校址地址更名为沈阳市沈北新区蒲昌路18号2011年10月被确定为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单位,在“动力工程、电气工程”两个领域获得工程硕士学位授权。[2] 2015年沈阳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在辽宁省内一本B段招生2016年3月沈阳工程学院获得招收来华留学生资质办学条件编辑师资力量截止2015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在职教职工966人,其学校正门中专任教师610人,正高级职称教师85人,副高级职称教师196人,具有博士学位专任教师121人,硕士学位专任教师412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71人。现有2个辽宁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7个辽宁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3名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2名辽宁省优秀专家,11名辽宁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名辽宁省“十百千高端人才引进工程”百人层次,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才5人,千层次人才8人,2名沈阳市优秀专家,7名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科技人才。[3] 辽宁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教学团队、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教学团队、[4] 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信息工程专业教学团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热能与动力工程教学团队等。辽宁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智能电网故障诊断-安全预警-自愈控制团队[5] 院系设置根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资料显示,学校设有研究生部、电图书馆力学院、能源与动力学院、自动化学院、信息学院、管理学院、新能源学院、机械学院、文法学院、技术经济系和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2个专业教学院(系);设有公共外语教学部、基础教学部、思政教研部、体育教学部、计算机基础教学部等5个教学部。学科专业涵盖工、理、经、文、管、法6个门类,35个本科专业,26个专科专业(有10个专科专业招生)。[6] 学科建设2011年,学校被确定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单位,“动力工程”“电气工程”两个领域获得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学校有2个辽宁省优势特色(培育)学科。辽宁省优势特色(培育)学科:热能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7] 教学建设根据2014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开设42个本科专业(含专业方向),学校有1个国家级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1门省级精品课程,1个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示范专业,2个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辽宁省重点支持专业,1个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国家级精品课程电机学、热工过程控制仪表。[8] 省级精品课程电厂汽轮机、工程流体力学、实用英语、市场营销、社会调查、继电保护、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电厂锅炉、电路、数据库原理及应用、高等数学。[9] 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示范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10]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11] 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自动化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12]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检测与自动控制实验教学中心、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实验教学中心[10] 、检测与自动控制实验教学中心[13] 辽宁省重点支持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热能工程对外交流根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与加拿大BC理工大学、加拿大红河学院、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英国格拉斯哥卡利多尼亚大学、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等近20所国外高校和教育科研机构缔结友好合作关系。2009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与加拿大红河学院合作成立的红河国际学院,是辽宁省首个工程类中外合作办学机构。2010年开始启动与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合作举办校际本科“2+2”学生交流项目。[14] 学术科研编辑科研成果2009年至2015年,学校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国家863计划等国家级项教学楼目11项,省市级科技项目522项,横向项目146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5项;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8项。2007年学校成立了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负责科研成果产业化,控股、参股8家企业,学校经营性资产股份原值近4000万元,部分专业初步形成了校内“产学研”小循环体系。[14] 科研平台根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辽宁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程研究中心,4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1个辽宁省社会管理创新研究基地,1个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辽宁省高校工程中心,1个辽宁省高校对接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基地,6个沈阳市重点实验室,1个沈阳市工程中心,3个校企合作研究中心。[14] 辽宁省重点实验室洁净燃烧发电与供热技术[11] 、太阳能光伏应用技术[15] 、辽宁省电网节能与控制重点实验室等[10] 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辽宁省电力仿真控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辽宁省燃烧技术中心辽宁省高校工程中心电力仿真控制技术中心[16] 辽宁省协同创新中心太阳能光伏发电及其分布式并网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学术资源学术期刊《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10年学报影响因子较2005年提升6倍;2009年学报共有两篇文章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98篇文章被索引。学报主编独创的新建本科院校学报特色办刊理论和"12345"运作模式曾多次在全国学报学术会议上交流。2011年,社科版在全国人文社科期刊中排名有新的进展,进入全国前40%以内。学报2刊年内又获得3项国家级奖励,学报自然版获得"第三届中国高校特色期刊奖",连续三届获此殊荣,成为教育部仅有的14种期刊之一;学报社科版连续两届荣获"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其"文艺美学栏目"获得"全国人文社科学报特色栏目"。[17] 图书馆藏截至2014年7月,图书馆藏图书文献126.3万册,(其中,电子图书46.8万册,电子期刊19.2万册)。数据库资源主要有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超星数字图书馆、爱迪科森网上报告厅、金图国际高校英语学习资源总库、EBSCO西文数据库等。校园文化编辑校训明德致知 精工博学“明德”:出自儒家典籍《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其中“德”字在古代写作“悳”,有“真心”之意;“明”则为彰显、发扬。选取“明德”一词,意在崇尚至善,彰显美德,培养师生员工完善人格,修已立人,追求崇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永恒的时代和谐之风。  “致知”出自《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致知在格物”即获取知识的途径在于接触和体察事物。选取“致知”一词意在强调探求真知的过程就是在读书中求知,在实践中求知,行先于知,最终达到知行并重、知行合一。  “精”:意为用功深到而专一,有“精通”“最佳”“长于”“善于”等义。“工”为象形字,在甲骨文字中为工具形,即持有工具,后引申为“工程”“技巧”“技术和技术修养”等涵义。“精工”两字结合,可产生“精良高超的技术”“优秀杰出的工科人才”等义。选取“精工”一词,与我院培养以工程教育为主、具有工程背景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相吻合。  “博”有广、通、丰富等意。选取“博学”一词,旨在倡导师生做学问不但要求精,还要求深、求广,要以开放的眼光和胸襟海纳百川,博采众长,追求卓越品质,不断进取完善。  校训8个字,读之韵味流畅,品之立意高远;上下两句相互承接,四层内涵融汇贯通,取意远古先训又纳入现代精神,蕴涵了现实与传统教育的传承关系,构成了工院精神的丰富内涵。[18] 校徽校徽主图案由“沈阳”两字的汉语拼音首位“s”“y”经过艺术变形构成了一个富有动感的“工”字。“工”字体现了学院以“工”为主的办学特色。图案下部是中英文校名,中文采用毛泽东的手书体,刚劲、浑厚;英文为ArialBlack体,庄重、大方。  图案中间三条向上攀升的“s”,似召唤未来之手,似迎风张开的翅膀,似向上升腾的火焰,又似莘莘学子舞动的青春,昭示着工院学子团结向上、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奋力拼搏的时代风貌。“s”与“y”共同勾勒出了一只展翅腾飞的雏鹰,她以昂扬的姿态振翅高飞,蕴含着“天高任鸟飞”的勉励之情,表达了学院满载着激情与梦想,不断飞向新的目标,各项事业蓬勃向上的美好愿望。校徽犹如字母“e”,体现了学院紧跟社会步伐,与时代同步,不断创新、服务社会的时代理念。  校徽图案主色调为蓝色。蓝色旷远而深邃,代表着辽阔的大海与浩瀚的苍穹,寓意师生员工拥有宽广豁达的胸襟和探索真知、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蓝色羽翼随上腾之势由浅及深,由窄渐宽,预示着工程学院发展之路愈加宽广,办学空间更为开阔,象征着学院各项事业奔腾向上、永不止步。现任领导编辑党委书记:宋焕斌院长、党委副书记:芮小苗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尚涤尘副院长:宋吉鑫、韩伟、王奇、李智[20] 知名校友编辑王炳华 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校部/国际教育学院翟若愚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郑宝森 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林浒 中科院沈阳计算所所长。[21] 李树田 神华国华太仓发电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胡永生 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22] 杨晓东 绥中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绍民沈阳热电厂发电部主任穆永强 辽宁省电力公司发展策划部主任
沈阳工程学院坐落在中国国家区域中心城市、辽宁省省会——沈阳,是一所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前身是1952年建校的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和1947年成立的东北团校(1999年改制为辽宁商务职业学院)。200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两校合并组建沈阳工程学院,现隶属于辽宁省人民政府。根据2015年11月学校官网资料显示,学校有主校区、科技园区和产业园区,占地面积近8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3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约7.97亿元 ,2011年资产评估值16.7亿元;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11193人,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21人,普通全日制本科生9414人,专科生1658人。自学校组建以来,已为社会输送了数万名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好评,近几年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历史沿革编辑沈阳电专历史沿革1952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技工学校创建;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54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技工学校更名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技工学校;1956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技工学校更名为沈阳电力工人技术学校;1958年沈阳电力工人技术学校更名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学校;1960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学校升格为沈阳电力学院;1960年沈阳电力建设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1961年锦州供电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1962年沈阳电力学院改建为沈阳电力学校;辽宁省团校/大学城宾馆1962年沈阳电力学院(本科班)并入吉林电力学院,现发展为东北电力大学;1982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培训中心创建(合署);1985年沈阳电力学校升格为沈阳电力专科学校;1992年沈阳电力专科学校更名为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沈阳电专历史梗概一、东北电力管理局技工学校(1952年5月—1958年3月)1952年5月23日,经东北人民政府批准组建了东北地区第一所电力技工学校——东北电业管理局技工学校。1954年6月,学校改名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技工学校。1956年10月,学校改名为沈阳电力工人技术学校。二、沈阳电力学校(1958年7月—1960年3月)1958年7月,学校升格为中专,校名改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学校,在继续办好技工班的同时,开办了电厂热能动力装置、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厂化学、电力通讯6个专业,开始招收4年制中专生。三、沈阳电力学院(1960年3月—1962年9月)1960年,根据水利电力部指示,学校由中专升格为大学,校名改为沈阳电力学院。当年4月招收两个本科班。1960年12月8日,沈阳电力建设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成立沈阳电力学院中专部。1961年9月26日,锦州供电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成立沈阳电力学院锦州中专部。四、沈阳电力学校(1962年9月—1984年6)1962年5月,根据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两个本科班转入吉林电力学院学习,同年学校停办大学,仍办中专。校名为沈阳电力学校。1980年沈阳电力学校被教育部列为重点中专。五、东北管理局沈阳培训中心(1984年6月—1985年9月)1984年6月,成立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培训中心。六、沈阳电力专科学校(1985年9月—1992年4月)1985年9月,被国家教委批准升格为大专,校名为沈阳电力专科学校。七、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92年4月—2003年4月)1992年4月,学校改名为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52年—2003年4月校址在沈阳市长江街134号。原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历史沿革1947年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创建;1948年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更名为东北青年干部学校;大学生活动中心1951年东北青年干部学校更名为东北团校;1954年东北团校更名为辽宁省团校;1966年辽宁省团校停办;1978年辽宁省团校复校;1984年辽宁省团校更名为辽宁青年干部学院;1985年辽宁青年干部学院升格为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1999年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升格为辽宁商务职业学院。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历史梗概1947年6月,成立以短期干部培训为主的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校址为哈尔滨道里区地段92号。  1948年11月,学校随中共中央东北局机关由哈尔滨迁至沈阳,校名改为东北青年干部学校。为新中国的建立培养了大批干部,校址为沈阳市和平区北二马路4段79号。  1951年11月,学校改名为东北团校。成为东北地区唯一一所为共青团事业培养优秀干部的基地和摇篮,校址为沈阳市和平区北二马路4段79号。  1954年11月,成立辽宁省团校,以短期培训形式为各级党组织培养青年干部。  1958年8月,学校改名为辽宁省团校。校址为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2段4号。  1966年,“文革”开始,学校停止办学。  1978年4月,辽宁省省委决定恢复辽宁省团校。开始短期培训共青团干部。  1985年2月,经辽宁省省政府批准成立为辽宁青年干部学院。校址为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2段4号。  1986年改名为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正式纳入国家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体系。1989年学院完成了校园易地换建工作,校址迁入沈阳市东陵区文萃路94号。  1999年7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学院由成人高等院校转制为普通高职院校,更名为辽宁商务职业学院。[1] 沈阳工程学院历史沿革2003年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合并升格为沈阳工程学院2004年10月,沈阳工程学院整体搬迁至新校区,沈阳道义经济开发区正义三路18号2009年校址地址更名为沈阳市沈北新区蒲昌路18号2011年10月被确定为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单位,在“动力工程、电气工程”两个领域获得工程硕士学位授权。[2] 2015年沈阳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在辽宁省内一本B段招生2016年3月沈阳工程学院获得招收来华留学生资质办学条件编辑师资力量截止2015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在职教职工966人,其学校正门中专任教师610人,正高级职称教师85人,副高级职称教师196人,具有博士学位专任教师121人,硕士学位专任教师412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71人。现有2个辽宁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7个辽宁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3名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2名辽宁省优秀专家,11名辽宁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名辽宁省“十百千高端人才引进工程”百人层次,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才5人,千层次人才8人,2名沈阳市优秀专家,7名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科技人才。[3] 辽宁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教学团队、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教学团队、[4] 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信息工程专业教学团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热能与动力工程教学团队等。辽宁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智能电网故障诊断-安全预警-自愈控制团队[5] 院系设置根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资料显示,学校设有研究生部、电图书馆力学院、能源与动力学院、自动化学院、信息学院、管理学院、新能源学院、机械学院、文法学院、技术经济系和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2个专业教学院(系);设有公共外语教学部、基础教学部、思政教研部、体育教学部、计算机基础教学部等5个教学部。学科专业涵盖工、理、经、文、管、法6个门类,35个本科专业,26个专科专业(有10个专科专业招生)。[6] 学科建设2011年,学校被确定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单位,“动力工程”“电气工程”两个领域获得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学校有2个辽宁省优势特色(培育)学科。辽宁省优势特色(培育)学科:热能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7] 教学建设根据2014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开设42个本科专业(含专业方向),学校有1个国家级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1门省级精品课程,1个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示范专业,2个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辽宁省重点支持专业,1个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国家级精品课程电机学、热工过程控制仪表。[8] 省级精品课程电厂汽轮机、工程流体力学、实用英语、市场营销、社会调查、继电保护、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电厂锅炉、电路、数据库原理及应用、高等数学。[9] 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示范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10]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11] 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自动化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12]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检测与自动控制实验教学中心、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实验教学中心[10] 、检测与自动控制实验教学中心[13] 辽宁省重点支持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热能工程对外交流根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与加拿大BC理工大学、加拿大红河学院、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英国格拉斯哥卡利多尼亚大学、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等近20所国外高校和教育科研机构缔结友好合作关系。2009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与加拿大红河学院合作成立的红河国际学院,是辽宁省首个工程类中外合作办学机构。2010年开始启动与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合作举办校际本科“2+2”学生交流项目。[14] 学术科研编辑科研成果2009年至2015年,学校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国家863计划等国家级项教学楼目11项,省市级科技项目522项,横向项目146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5项;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8项。2007年学校成立了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负责科研成果产业化,控股、参股8家企业,学校经营性资产股份原值近4000万元,部分专业初步形成了校内“产学研”小循环体系。[14] 科研平台根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辽宁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程研究中心,4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1个辽宁省社会管理创新研究基地,1个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辽宁省高校工程中心,1个辽宁省高校对接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基地,6个沈阳市重点实验室,1个沈阳市工程中心,3个校企合作研究中心。[14] 辽宁省重点实验室洁净燃烧发电与供热技术[11] 、太阳能光伏应用技术[15] 、辽宁省电网节能与控制重点实验室等[10] 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辽宁省电力仿真控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辽宁省燃烧技术中心辽宁省高校工程中心电力仿真控制技术中心[16] 辽宁省协同创新中心太阳能光伏发电及其分布式并网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学术资源学术期刊《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10年学报影响因子较2005年提升6倍;2009年学报共有两篇文章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98篇文章被索引。学报主编独创的新建本科院校学报特色办刊理论和"12345"运作模式曾多次在全国学报学术会议上交流。2011年,社科版在全国人文社科期刊中排名有新的进展,进入全国前40%以内。学报2刊年内又获得3项国家级奖励,学报自然版获得"第三届中国高校特色期刊奖",连续三届获此殊荣,成为教育部仅有的14种期刊之一;学报社科版连续两届荣获"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其"文艺美学栏目"获得"全国人文社科学报特色栏目"。[17] 图书馆藏截至2014年7月,图书馆藏图书文献126.3万册,(其中,电子图书46.8万册,电子期刊19.2万册)。数据库资源主要有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超星数字图书馆、爱迪科森网上报告厅、金图国际高校英语学习资源总库、EBSCO西文数据库等。校园文化编辑校训明德致知 精工博学“明德”:出自儒家典籍《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其中“德”字在古代写作“悳”,有“真心”之意;“明”则为彰显、发扬。选取“明德”一词,意在崇尚至善,彰显美德,培养师生员工完善人格,修已立人,追求崇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永恒的时代和谐之风。  “致知”出自《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致知在格物”即获取知识的途径在于接触和体察事物。选取“致知”一词意在强调探求真知的过程就是在读书中求知,在实践中求知,行先于知,最终达到知行并重、知行合一。  “精”:意为用功深到而专一,有“精通”“最佳”“长于”“善于”等义。“工”为象形字,在甲骨文字中为工具形,即持有工具,后引申为“工程”“技巧”“技术和技术修养”等涵义。“精工”两字结合,可产生“精良高超的技术”“优秀杰出的工科人才”等义。选取“精工”一词,与我院培养以工程教育为主、具有工程背景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相吻合。  “博”有广、通、丰富等意。选取“博学”一词,旨在倡导师生做学问不但要求精,还要求深、求广,要以开放的眼光和胸襟海纳百川,博采众长,追求卓越品质,不断进取完善。  校训8个字,读之韵味流畅,品之立意高远;上下两句相互承接,四层内涵融汇贯通,取意远古先训又纳入现代精神,蕴涵了现实与传统教育的传承关系,构成了工院精神的丰富内涵。[18] 校徽校徽主图案由“沈阳”两字的汉语拼音首位“s”“y”经过艺术变形构成了一个富有动感的“工”字。“工”字体现了学院以“工”为主的办学特色。图案下部是中英文校名,中文采用毛泽东的手书体,刚劲、浑厚;英文为ArialBlack体,庄重、大方。  图案中间三条向上攀升的“s”,似召唤未来之手,似迎风张开的翅膀,似向上升腾的火焰,又似莘莘学子舞动的青春,昭示着工院学子团结向上、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奋力拼搏的时代风貌。“s”与“y”共同勾勒出了一只展翅腾飞的雏鹰,她以昂扬的姿态振翅高飞,蕴含着“天高任鸟飞”的勉励之情,表达了学院满载着激情与梦想,不断飞向新的目标,各项事业蓬勃向上的美好愿望。校徽犹如字母“e”,体现了学院紧跟社会步伐,与时代同步,不断创新、服务社会的时代理念。  校徽图案主色调为蓝色。蓝色旷远而深邃,代表着辽阔的大海与浩瀚的苍穹,寓意师生员工拥有宽广豁达的胸襟和探索真知、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蓝色羽翼随上腾之势由浅及深,由窄渐宽,预示着工程学院发展之路愈加宽广,办学空间更为开阔,象征着学院各项事业奔腾向上、永不止步。现任领导编辑党委书记:宋焕斌院长、党委副书记:芮小苗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尚涤尘副院长:宋吉鑫、韩伟、王奇、李智[20] 知名校友编辑王炳华 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校部/国际教育学院翟若愚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郑宝森 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林浒 中科院沈阳计算所所长。[21] 李树田 神华国华太仓发电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胡永生 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22] 杨晓东 绥中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绍民沈阳热电厂发电部主任穆永强 辽宁省电力公司发展策划部主任沈阳工程学院,其实是一所非常低调,但是应用特色非常鲜明专业实力相当强大的一所应用型大学,它的毕业生就业率非常高,待遇也相当优越。它的电力类专业特色极其鲜明,专业发展蓬勃旺盛,学校现在是辽宁省人民政府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共建高校。我的不少学生都毕业于这所院校,工作相当满意。2020届电力学院,能源与动力学院,新能源学院全部毕业生全部就业,100%面向能源电力行业。2020届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89.32%,协议合同就业率为63.18%,升学率为12.21%,出国率为0.38%。基层项目就业率为5.28%,科研率为4.02%,创业率为3.89%,其中,本科生就业率为89.44%,专科生就业率为88.40%。我也曾经多次前往沈阳工程学院考察学校的发展情况以及科研实力,学风,学科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表现。这是一所具有纯正学风,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应用型示范高校。你无论是在学校的自习室,还是图书馆,都可以看到埋头苦读的莘莘学子的动人身影。学校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校区,现有主校区,科技园区和产业园区,占地面积近8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将近46万平方米。面向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现有全日制各类在校学生11000多人。学校的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光源与照明,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等专业都相当不错。学校与中航沈飞集团等多家单位实现的订单式,定制式人才培养。与地方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签订200余项产学研合作协议,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具有独特的建树。另外,在开展应用技术研究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科技成果转化率连续两年在辽宁省省属高校名列前茅。在电网改造,新能源应用等领域创造经济效益上亿元。总而言之,你在沈阳工程学院就读能够塑造你崇高的精神境界,培养你的工匠精神,强化你的责任担当,也能够掌握独特的应用技术,使你在人生的发展道路上能够如虎添翼,能够像雄鹰一样在理想的天空博风击浪,能够使你的理想的航船,劈波斩浪,登陆成功的彼岸。
沈阳工程学院坐落在中国国家区域中心城市、辽宁省省会——沈阳,是一所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前身是1952年建校的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和1947年成立的东北团校(1999年改制为辽宁商务职业学院)。200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两校合并组建沈阳工程学院,现隶属于辽宁省人民政府。根据2015年11月学校官网资料显示,学校有主校区、科技园区和产业园区,占地面积近8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3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约7.97亿元 ,2011年资产评估值16.7亿元;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11193人,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21人,普通全日制本科生9414人,专科生1658人。自学校组建以来,已为社会输送了数万名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好评,近几年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历史沿革编辑沈阳电专历史沿革1952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技工学校创建;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54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技工学校更名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技工学校;1956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技工学校更名为沈阳电力工人技术学校;1958年沈阳电力工人技术学校更名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学校;1960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学校升格为沈阳电力学院;1960年沈阳电力建设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1961年锦州供电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1962年沈阳电力学院改建为沈阳电力学校;辽宁省团校/大学城宾馆1962年沈阳电力学院(本科班)并入吉林电力学院,现发展为东北电力大学;1982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培训中心创建(合署);1985年沈阳电力学校升格为沈阳电力专科学校;1992年沈阳电力专科学校更名为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沈阳电专历史梗概一、东北电力管理局技工学校(1952年5月—1958年3月)1952年5月23日,经东北人民政府批准组建了东北地区第一所电力技工学校——东北电业管理局技工学校。1954年6月,学校改名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技工学校。1956年10月,学校改名为沈阳电力工人技术学校。二、沈阳电力学校(1958年7月—1960年3月)1958年7月,学校升格为中专,校名改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学校,在继续办好技工班的同时,开办了电厂热能动力装置、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厂化学、电力通讯6个专业,开始招收4年制中专生。三、沈阳电力学院(1960年3月—1962年9月)1960年,根据水利电力部指示,学校由中专升格为大学,校名改为沈阳电力学院。当年4月招收两个本科班。1960年12月8日,沈阳电力建设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成立沈阳电力学院中专部。1961年9月26日,锦州供电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成立沈阳电力学院锦州中专部。四、沈阳电力学校(1962年9月—1984年6)1962年5月,根据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两个本科班转入吉林电力学院学习,同年学校停办大学,仍办中专。校名为沈阳电力学校。1980年沈阳电力学校被教育部列为重点中专。五、东北管理局沈阳培训中心(1984年6月—1985年9月)1984年6月,成立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培训中心。六、沈阳电力专科学校(1985年9月—1992年4月)1985年9月,被国家教委批准升格为大专,校名为沈阳电力专科学校。七、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92年4月—2003年4月)1992年4月,学校改名为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52年—2003年4月校址在沈阳市长江街134号。原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历史沿革1947年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创建;1948年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更名为东北青年干部学校;大学生活动中心1951年东北青年干部学校更名为东北团校;1954年东北团校更名为辽宁省团校;1966年辽宁省团校停办;1978年辽宁省团校复校;1984年辽宁省团校更名为辽宁青年干部学院;1985年辽宁青年干部学院升格为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1999年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升格为辽宁商务职业学院。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历史梗概1947年6月,成立以短期干部培训为主的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校址为哈尔滨道里区地段92号。  1948年11月,学校随中共中央东北局机关由哈尔滨迁至沈阳,校名改为东北青年干部学校。为新中国的建立培养了大批干部,校址为沈阳市和平区北二马路4段79号。  1951年11月,学校改名为东北团校。成为东北地区唯一一所为共青团事业培养优秀干部的基地和摇篮,校址为沈阳市和平区北二马路4段79号。  1954年11月,成立辽宁省团校,以短期培训形式为各级党组织培养青年干部。  1958年8月,学校改名为辽宁省团校。校址为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2段4号。  1966年,“文革”开始,学校停止办学。  1978年4月,辽宁省省委决定恢复辽宁省团校。开始短期培训共青团干部。  1985年2月,经辽宁省省政府批准成立为辽宁青年干部学院。校址为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2段4号。  1986年改名为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正式纳入国家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体系。1989年学院完成了校园易地换建工作,校址迁入沈阳市东陵区文萃路94号。  1999年7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学院由成人高等院校转制为普通高职院校,更名为辽宁商务职业学院。[1] 沈阳工程学院历史沿革2003年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合并升格为沈阳工程学院2004年10月,沈阳工程学院整体搬迁至新校区,沈阳道义经济开发区正义三路18号2009年校址地址更名为沈阳市沈北新区蒲昌路18号2011年10月被确定为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单位,在“动力工程、电气工程”两个领域获得工程硕士学位授权。[2] 2015年沈阳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在辽宁省内一本B段招生2016年3月沈阳工程学院获得招收来华留学生资质办学条件编辑师资力量截止2015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在职教职工966人,其学校正门中专任教师610人,正高级职称教师85人,副高级职称教师196人,具有博士学位专任教师121人,硕士学位专任教师412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71人。现有2个辽宁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7个辽宁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3名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2名辽宁省优秀专家,11名辽宁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名辽宁省“十百千高端人才引进工程”百人层次,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才5人,千层次人才8人,2名沈阳市优秀专家,7名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科技人才。[3] 辽宁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教学团队、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教学团队、[4] 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信息工程专业教学团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热能与动力工程教学团队等。辽宁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智能电网故障诊断-安全预警-自愈控制团队[5] 院系设置根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资料显示,学校设有研究生部、电图书馆力学院、能源与动力学院、自动化学院、信息学院、管理学院、新能源学院、机械学院、文法学院、技术经济系和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2个专业教学院(系);设有公共外语教学部、基础教学部、思政教研部、体育教学部、计算机基础教学部等5个教学部。学科专业涵盖工、理、经、文、管、法6个门类,35个本科专业,26个专科专业(有10个专科专业招生)。[6] 学科建设2011年,学校被确定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单位,“动力工程”“电气工程”两个领域获得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学校有2个辽宁省优势特色(培育)学科。辽宁省优势特色(培育)学科:热能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7] 教学建设根据2014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开设42个本科专业(含专业方向),学校有1个国家级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1门省级精品课程,1个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示范专业,2个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辽宁省重点支持专业,1个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国家级精品课程电机学、热工过程控制仪表。[8] 省级精品课程电厂汽轮机、工程流体力学、实用英语、市场营销、社会调查、继电保护、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电厂锅炉、电路、数据库原理及应用、高等数学。[9] 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示范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10]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11] 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自动化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12]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检测与自动控制实验教学中心、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实验教学中心[10] 、检测与自动控制实验教学中心[13] 辽宁省重点支持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热能工程对外交流根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与加拿大BC理工大学、加拿大红河学院、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英国格拉斯哥卡利多尼亚大学、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等近20所国外高校和教育科研机构缔结友好合作关系。2009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与加拿大红河学院合作成立的红河国际学院,是辽宁省首个工程类中外合作办学机构。2010年开始启动与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合作举办校际本科“2+2”学生交流项目。[14] 学术科研编辑科研成果2009年至2015年,学校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国家863计划等国家级项教学楼目11项,省市级科技项目522项,横向项目146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5项;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8项。2007年学校成立了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负责科研成果产业化,控股、参股8家企业,学校经营性资产股份原值近4000万元,部分专业初步形成了校内“产学研”小循环体系。[14] 科研平台根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辽宁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程研究中心,4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1个辽宁省社会管理创新研究基地,1个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辽宁省高校工程中心,1个辽宁省高校对接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基地,6个沈阳市重点实验室,1个沈阳市工程中心,3个校企合作研究中心。[14] 辽宁省重点实验室洁净燃烧发电与供热技术[11] 、太阳能光伏应用技术[15] 、辽宁省电网节能与控制重点实验室等[10] 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辽宁省电力仿真控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辽宁省燃烧技术中心辽宁省高校工程中心电力仿真控制技术中心[16] 辽宁省协同创新中心太阳能光伏发电及其分布式并网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学术资源学术期刊《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10年学报影响因子较2005年提升6倍;2009年学报共有两篇文章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98篇文章被索引。学报主编独创的新建本科院校学报特色办刊理论和"12345"运作模式曾多次在全国学报学术会议上交流。2011年,社科版在全国人文社科期刊中排名有新的进展,进入全国前40%以内。学报2刊年内又获得3项国家级奖励,学报自然版获得"第三届中国高校特色期刊奖",连续三届获此殊荣,成为教育部仅有的14种期刊之一;学报社科版连续两届荣获"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其"文艺美学栏目"获得"全国人文社科学报特色栏目"。[17] 图书馆藏截至2014年7月,图书馆藏图书文献126.3万册,(其中,电子图书46.8万册,电子期刊19.2万册)。数据库资源主要有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超星数字图书馆、爱迪科森网上报告厅、金图国际高校英语学习资源总库、EBSCO西文数据库等。校园文化编辑校训明德致知 精工博学“明德”:出自儒家典籍《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其中“德”字在古代写作“悳”,有“真心”之意;“明”则为彰显、发扬。选取“明德”一词,意在崇尚至善,彰显美德,培养师生员工完善人格,修已立人,追求崇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永恒的时代和谐之风。  “致知”出自《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致知在格物”即获取知识的途径在于接触和体察事物。选取“致知”一词意在强调探求真知的过程就是在读书中求知,在实践中求知,行先于知,最终达到知行并重、知行合一。  “精”:意为用功深到而专一,有“精通”“最佳”“长于”“善于”等义。“工”为象形字,在甲骨文字中为工具形,即持有工具,后引申为“工程”“技巧”“技术和技术修养”等涵义。“精工”两字结合,可产生“精良高超的技术”“优秀杰出的工科人才”等义。选取“精工”一词,与我院培养以工程教育为主、具有工程背景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相吻合。  “博”有广、通、丰富等意。选取“博学”一词,旨在倡导师生做学问不但要求精,还要求深、求广,要以开放的眼光和胸襟海纳百川,博采众长,追求卓越品质,不断进取完善。  校训8个字,读之韵味流畅,品之立意高远;上下两句相互承接,四层内涵融汇贯通,取意远古先训又纳入现代精神,蕴涵了现实与传统教育的传承关系,构成了工院精神的丰富内涵。[18] 校徽校徽主图案由“沈阳”两字的汉语拼音首位“s”“y”经过艺术变形构成了一个富有动感的“工”字。“工”字体现了学院以“工”为主的办学特色。图案下部是中英文校名,中文采用毛泽东的手书体,刚劲、浑厚;英文为ArialBlack体,庄重、大方。  图案中间三条向上攀升的“s”,似召唤未来之手,似迎风张开的翅膀,似向上升腾的火焰,又似莘莘学子舞动的青春,昭示着工院学子团结向上、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奋力拼搏的时代风貌。“s”与“y”共同勾勒出了一只展翅腾飞的雏鹰,她以昂扬的姿态振翅高飞,蕴含着“天高任鸟飞”的勉励之情,表达了学院满载着激情与梦想,不断飞向新的目标,各项事业蓬勃向上的美好愿望。校徽犹如字母“e”,体现了学院紧跟社会步伐,与时代同步,不断创新、服务社会的时代理念。  校徽图案主色调为蓝色。蓝色旷远而深邃,代表着辽阔的大海与浩瀚的苍穹,寓意师生员工拥有宽广豁达的胸襟和探索真知、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蓝色羽翼随上腾之势由浅及深,由窄渐宽,预示着工程学院发展之路愈加宽广,办学空间更为开阔,象征着学院各项事业奔腾向上、永不止步。现任领导编辑党委书记:宋焕斌院长、党委副书记:芮小苗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尚涤尘副院长:宋吉鑫、韩伟、王奇、李智[20] 知名校友编辑王炳华 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校部/国际教育学院翟若愚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郑宝森 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林浒 中科院沈阳计算所所长。[21] 李树田 神华国华太仓发电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胡永生 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22] 杨晓东 绥中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绍民沈阳热电厂发电部主任穆永强 辽宁省电力公司发展策划部主任
沈阳工程学院坐落在中国国家区域中心城市、辽宁省省会——沈阳,是一所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前身是1952年建校的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和1947年成立的东北团校(1999年改制为辽宁商务职业学院)。200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两校合并组建沈阳工程学院,现隶属于辽宁省人民政府。根据2015年11月学校官网资料显示,学校有主校区、科技园区和产业园区,占地面积近8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3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约7.97亿元 ,2011年资产评估值16.7亿元;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11193人,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21人,普通全日制本科生9414人,专科生1658人。自学校组建以来,已为社会输送了数万名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好评,近几年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历史沿革编辑沈阳电专历史沿革1952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技工学校创建;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54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技工学校更名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技工学校;1956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技工学校更名为沈阳电力工人技术学校;1958年沈阳电力工人技术学校更名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学校;1960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学校升格为沈阳电力学院;1960年沈阳电力建设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1961年锦州供电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1962年沈阳电力学院改建为沈阳电力学校;辽宁省团校/大学城宾馆1962年沈阳电力学院(本科班)并入吉林电力学院,现发展为东北电力大学;1982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培训中心创建(合署);1985年沈阳电力学校升格为沈阳电力专科学校;1992年沈阳电力专科学校更名为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沈阳电专历史梗概一、东北电力管理局技工学校(1952年5月—1958年3月)1952年5月23日,经东北人民政府批准组建了东北地区第一所电力技工学校——东北电业管理局技工学校。1954年6月,学校改名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技工学校。1956年10月,学校改名为沈阳电力工人技术学校。二、沈阳电力学校(1958年7月—1960年3月)1958年7月,学校升格为中专,校名改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学校,在继续办好技工班的同时,开办了电厂热能动力装置、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厂化学、电力通讯6个专业,开始招收4年制中专生。三、沈阳电力学院(1960年3月—1962年9月)1960年,根据水利电力部指示,学校由中专升格为大学,校名改为沈阳电力学院。当年4月招收两个本科班。1960年12月8日,沈阳电力建设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成立沈阳电力学院中专部。1961年9月26日,锦州供电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成立沈阳电力学院锦州中专部。四、沈阳电力学校(1962年9月—1984年6)1962年5月,根据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两个本科班转入吉林电力学院学习,同年学校停办大学,仍办中专。校名为沈阳电力学校。1980年沈阳电力学校被教育部列为重点中专。五、东北管理局沈阳培训中心(1984年6月—1985年9月)1984年6月,成立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培训中心。六、沈阳电力专科学校(1985年9月—1992年4月)1985年9月,被国家教委批准升格为大专,校名为沈阳电力专科学校。七、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92年4月—2003年4月)1992年4月,学校改名为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52年—2003年4月校址在沈阳市长江街134号。原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历史沿革1947年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创建;1948年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更名为东北青年干部学校;大学生活动中心1951年东北青年干部学校更名为东北团校;1954年东北团校更名为辽宁省团校;1966年辽宁省团校停办;1978年辽宁省团校复校;1984年辽宁省团校更名为辽宁青年干部学院;1985年辽宁青年干部学院升格为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1999年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升格为辽宁商务职业学院。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历史梗概1947年6月,成立以短期干部培训为主的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校址为哈尔滨道里区地段92号。  1948年11月,学校随中共中央东北局机关由哈尔滨迁至沈阳,校名改为东北青年干部学校。为新中国的建立培养了大批干部,校址为沈阳市和平区北二马路4段79号。  1951年11月,学校改名为东北团校。成为东北地区唯一一所为共青团事业培养优秀干部的基地和摇篮,校址为沈阳市和平区北二马路4段79号。  1954年11月,成立辽宁省团校,以短期培训形式为各级党组织培养青年干部。  1958年8月,学校改名为辽宁省团校。校址为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2段4号。  1966年,“文革”开始,学校停止办学。  1978年4月,辽宁省省委决定恢复辽宁省团校。开始短期培训共青团干部。  1985年2月,经辽宁省省政府批准成立为辽宁青年干部学院。校址为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2段4号。  1986年改名为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正式纳入国家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体系。1989年学院完成了校园易地换建工作,校址迁入沈阳市东陵区文萃路94号。  1999年7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学院由成人高等院校转制为普通高职院校,更名为辽宁商务职业学院。[1] 沈阳工程学院历史沿革2003年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合并升格为沈阳工程学院2004年10月,沈阳工程学院整体搬迁至新校区,沈阳道义经济开发区正义三路18号2009年校址地址更名为沈阳市沈北新区蒲昌路18号2011年10月被确定为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单位,在“动力工程、电气工程”两个领域获得工程硕士学位授权。[2] 2015年沈阳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在辽宁省内一本B段招生2016年3月沈阳工程学院获得招收来华留学生资质办学条件编辑师资力量截止2015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在职教职工966人,其学校正门中专任教师610人,正高级职称教师85人,副高级职称教师196人,具有博士学位专任教师121人,硕士学位专任教师412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71人。现有2个辽宁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7个辽宁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3名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2名辽宁省优秀专家,11名辽宁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名辽宁省“十百千高端人才引进工程”百人层次,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才5人,千层次人才8人,2名沈阳市优秀专家,7名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科技人才。[3] 辽宁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教学团队、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教学团队、[4] 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信息工程专业教学团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热能与动力工程教学团队等。辽宁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智能电网故障诊断-安全预警-自愈控制团队[5] 院系设置根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资料显示,学校设有研究生部、电图书馆力学院、能源与动力学院、自动化学院、信息学院、管理学院、新能源学院、机械学院、文法学院、技术经济系和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2个专业教学院(系);设有公共外语教学部、基础教学部、思政教研部、体育教学部、计算机基础教学部等5个教学部。学科专业涵盖工、理、经、文、管、法6个门类,35个本科专业,26个专科专业(有10个专科专业招生)。[6] 学科建设2011年,学校被确定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单位,“动力工程”“电气工程”两个领域获得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学校有2个辽宁省优势特色(培育)学科。辽宁省优势特色(培育)学科:热能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7] 教学建设根据2014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开设42个本科专业(含专业方向),学校有1个国家级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1门省级精品课程,1个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示范专业,2个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辽宁省重点支持专业,1个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国家级精品课程电机学、热工过程控制仪表。[8] 省级精品课程电厂汽轮机、工程流体力学、实用英语、市场营销、社会调查、继电保护、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电厂锅炉、电路、数据库原理及应用、高等数学。[9] 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示范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10]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11] 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自动化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12]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检测与自动控制实验教学中心、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实验教学中心[10] 、检测与自动控制实验教学中心[13] 辽宁省重点支持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热能工程对外交流根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与加拿大BC理工大学、加拿大红河学院、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英国格拉斯哥卡利多尼亚大学、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等近20所国外高校和教育科研机构缔结友好合作关系。2009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与加拿大红河学院合作成立的红河国际学院,是辽宁省首个工程类中外合作办学机构。2010年开始启动与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合作举办校际本科“2+2”学生交流项目。[14] 学术科研编辑科研成果2009年至2015年,学校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国家863计划等国家级项教学楼目11项,省市级科技项目522项,横向项目146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5项;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8项。2007年学校成立了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负责科研成果产业化,控股、参股8家企业,学校经营性资产股份原值近4000万元,部分专业初步形成了校内“产学研”小循环体系。[14] 科研平台根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辽宁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程研究中心,4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1个辽宁省社会管理创新研究基地,1个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辽宁省高校工程中心,1个辽宁省高校对接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基地,6个沈阳市重点实验室,1个沈阳市工程中心,3个校企合作研究中心。[14] 辽宁省重点实验室洁净燃烧发电与供热技术[11] 、太阳能光伏应用技术[15] 、辽宁省电网节能与控制重点实验室等[10] 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辽宁省电力仿真控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辽宁省燃烧技术中心辽宁省高校工程中心电力仿真控制技术中心[16] 辽宁省协同创新中心太阳能光伏发电及其分布式并网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学术资源学术期刊《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10年学报影响因子较2005年提升6倍;2009年学报共有两篇文章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98篇文章被索引。学报主编独创的新建本科院校学报特色办刊理论和"12345"运作模式曾多次在全国学报学术会议上交流。2011年,社科版在全国人文社科期刊中排名有新的进展,进入全国前40%以内。学报2刊年内又获得3项国家级奖励,学报自然版获得"第三届中国高校特色期刊奖",连续三届获此殊荣,成为教育部仅有的14种期刊之一;学报社科版连续两届荣获"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其"文艺美学栏目"获得"全国人文社科学报特色栏目"。[17] 图书馆藏截至2014年7月,图书馆藏图书文献126.3万册,(其中,电子图书46.8万册,电子期刊19.2万册)。数据库资源主要有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超星数字图书馆、爱迪科森网上报告厅、金图国际高校英语学习资源总库、EBSCO西文数据库等。校园文化编辑校训明德致知 精工博学“明德”:出自儒家典籍《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其中“德”字在古代写作“悳”,有“真心”之意;“明”则为彰显、发扬。选取“明德”一词,意在崇尚至善,彰显美德,培养师生员工完善人格,修已立人,追求崇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永恒的时代和谐之风。  “致知”出自《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致知在格物”即获取知识的途径在于接触和体察事物。选取“致知”一词意在强调探求真知的过程就是在读书中求知,在实践中求知,行先于知,最终达到知行并重、知行合一。  “精”:意为用功深到而专一,有“精通”“最佳”“长于”“善于”等义。“工”为象形字,在甲骨文字中为工具形,即持有工具,后引申为“工程”“技巧”“技术和技术修养”等涵义。“精工”两字结合,可产生“精良高超的技术”“优秀杰出的工科人才”等义。选取“精工”一词,与我院培养以工程教育为主、具有工程背景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相吻合。  “博”有广、通、丰富等意。选取“博学”一词,旨在倡导师生做学问不但要求精,还要求深、求广,要以开放的眼光和胸襟海纳百川,博采众长,追求卓越品质,不断进取完善。  校训8个字,读之韵味流畅,品之立意高远;上下两句相互承接,四层内涵融汇贯通,取意远古先训又纳入现代精神,蕴涵了现实与传统教育的传承关系,构成了工院精神的丰富内涵。[18] 校徽校徽主图案由“沈阳”两字的汉语拼音首位“s”“y”经过艺术变形构成了一个富有动感的“工”字。“工”字体现了学院以“工”为主的办学特色。图案下部是中英文校名,中文采用毛泽东的手书体,刚劲、浑厚;英文为ArialBlack体,庄重、大方。  图案中间三条向上攀升的“s”,似召唤未来之手,似迎风张开的翅膀,似向上升腾的火焰,又似莘莘学子舞动的青春,昭示着工院学子团结向上、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奋力拼搏的时代风貌。“s”与“y”共同勾勒出了一只展翅腾飞的雏鹰,她以昂扬的姿态振翅高飞,蕴含着“天高任鸟飞”的勉励之情,表达了学院满载着激情与梦想,不断飞向新的目标,各项事业蓬勃向上的美好愿望。校徽犹如字母“e”,体现了学院紧跟社会步伐,与时代同步,不断创新、服务社会的时代理念。  校徽图案主色调为蓝色。蓝色旷远而深邃,代表着辽阔的大海与浩瀚的苍穹,寓意师生员工拥有宽广豁达的胸襟和探索真知、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蓝色羽翼随上腾之势由浅及深,由窄渐宽,预示着工程学院发展之路愈加宽广,办学空间更为开阔,象征着学院各项事业奔腾向上、永不止步。现任领导编辑党委书记:宋焕斌院长、党委副书记:芮小苗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尚涤尘副院长:宋吉鑫、韩伟、王奇、李智[20] 知名校友编辑王炳华 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校部/国际教育学院翟若愚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郑宝森 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林浒 中科院沈阳计算所所长。[21] 李树田 神华国华太仓发电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胡永生 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22] 杨晓东 绥中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绍民沈阳热电厂发电部主任穆永强 辽宁省电力公司发展策划部主任沈阳工程学院,其实是一所非常低调,但是应用特色非常鲜明专业实力相当强大的一所应用型大学,它的毕业生就业率非常高,待遇也相当优越。它的电力类专业特色极其鲜明,专业发展蓬勃旺盛,学校现在是辽宁省人民政府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共建高校。我的不少学生都毕业于这所院校,工作相当满意。2020届电力学院,能源与动力学院,新能源学院全部毕业生全部就业,100%面向能源电力行业。2020届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89.32%,协议合同就业率为63.18%,升学率为12.21%,出国率为0.38%。基层项目就业率为5.28%,科研率为4.02%,创业率为3.89%,其中,本科生就业率为89.44%,专科生就业率为88.40%。我也曾经多次前往沈阳工程学院考察学校的发展情况以及科研实力,学风,学科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表现。这是一所具有纯正学风,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应用型示范高校。你无论是在学校的自习室,还是图书馆,都可以看到埋头苦读的莘莘学子的动人身影。学校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校区,现有主校区,科技园区和产业园区,占地面积近8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将近46万平方米。面向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现有全日制各类在校学生11000多人。学校的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光源与照明,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等专业都相当不错。学校与中航沈飞集团等多家单位实现的订单式,定制式人才培养。与地方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签订200余项产学研合作协议,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具有独特的建树。另外,在开展应用技术研究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科技成果转化率连续两年在辽宁省省属高校名列前茅。在电网改造,新能源应用等领域创造经济效益上亿元。总而言之,你在沈阳工程学院就读能够塑造你崇高的精神境界,培养你的工匠精神,强化你的责任担当,也能够掌握独特的应用技术,使你在人生的发展道路上能够如虎添翼,能够像雄鹰一样在理想的天空博风击浪,能够使你的理想的航船,劈波斩浪,登陆成功的彼岸。
沈阳工程学院坐落在中国国家区域中心城市、辽宁省省会——沈阳,是一所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前身是1952年建校的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和1947年成立的东北团校(1999年改制为辽宁商务职业学院)。200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两校合并组建沈阳工程学院,现隶属于辽宁省人民政府。根据2015年11月学校官网资料显示,学校有主校区、科技园区和产业园区,占地面积近8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3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约7.97亿元 ,2011年资产评估值16.7亿元;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11193人,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21人,普通全日制本科生9414人,专科生1658人。自学校组建以来,已为社会输送了数万名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好评,近几年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历史沿革编辑沈阳电专历史沿革1952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技工学校创建;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54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技工学校更名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技工学校;1956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技工学校更名为沈阳电力工人技术学校;1958年沈阳电力工人技术学校更名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学校;1960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学校升格为沈阳电力学院;1960年沈阳电力建设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1961年锦州供电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1962年沈阳电力学院改建为沈阳电力学校;辽宁省团校/大学城宾馆1962年沈阳电力学院(本科班)并入吉林电力学院,现发展为东北电力大学;1982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培训中心创建(合署);1985年沈阳电力学校升格为沈阳电力专科学校;1992年沈阳电力专科学校更名为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沈阳电专历史梗概一、东北电力管理局技工学校(1952年5月—1958年3月)1952年5月23日,经东北人民政府批准组建了东北地区第一所电力技工学校——东北电业管理局技工学校。1954年6月,学校改名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技工学校。1956年10月,学校改名为沈阳电力工人技术学校。二、沈阳电力学校(1958年7月—1960年3月)1958年7月,学校升格为中专,校名改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学校,在继续办好技工班的同时,开办了电厂热能动力装置、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厂化学、电力通讯6个专业,开始招收4年制中专生。三、沈阳电力学院(1960年3月—1962年9月)1960年,根据水利电力部指示,学校由中专升格为大学,校名改为沈阳电力学院。当年4月招收两个本科班。1960年12月8日,沈阳电力建设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成立沈阳电力学院中专部。1961年9月26日,锦州供电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成立沈阳电力学院锦州中专部。四、沈阳电力学校(1962年9月—1984年6)1962年5月,根据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两个本科班转入吉林电力学院学习,同年学校停办大学,仍办中专。校名为沈阳电力学校。1980年沈阳电力学校被教育部列为重点中专。五、东北管理局沈阳培训中心(1984年6月—1985年9月)1984年6月,成立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培训中心。六、沈阳电力专科学校(1985年9月—1992年4月)1985年9月,被国家教委批准升格为大专,校名为沈阳电力专科学校。七、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92年4月—2003年4月)1992年4月,学校改名为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52年—2003年4月校址在沈阳市长江街134号。原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历史沿革1947年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创建;1948年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更名为东北青年干部学校;大学生活动中心1951年东北青年干部学校更名为东北团校;1954年东北团校更名为辽宁省团校;1966年辽宁省团校停办;1978年辽宁省团校复校;1984年辽宁省团校更名为辽宁青年干部学院;1985年辽宁青年干部学院升格为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1999年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升格为辽宁商务职业学院。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历史梗概1947年6月,成立以短期干部培训为主的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校址为哈尔滨道里区地段92号。  1948年11月,学校随中共中央东北局机关由哈尔滨迁至沈阳,校名改为东北青年干部学校。为新中国的建立培养了大批干部,校址为沈阳市和平区北二马路4段79号。  1951年11月,学校改名为东北团校。成为东北地区唯一一所为共青团事业培养优秀干部的基地和摇篮,校址为沈阳市和平区北二马路4段79号。  1954年11月,成立辽宁省团校,以短期培训形式为各级党组织培养青年干部。  1958年8月,学校改名为辽宁省团校。校址为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2段4号。  1966年,“文革”开始,学校停止办学。  1978年4月,辽宁省省委决定恢复辽宁省团校。开始短期培训共青团干部。  1985年2月,经辽宁省省政府批准成立为辽宁青年干部学院。校址为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2段4号。  1986年改名为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正式纳入国家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体系。1989年学院完成了校园易地换建工作,校址迁入沈阳市东陵区文萃路94号。  1999年7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学院由成人高等院校转制为普通高职院校,更名为辽宁商务职业学院。[1] 沈阳工程学院历史沿革2003年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合并升格为沈阳工程学院2004年10月,沈阳工程学院整体搬迁至新校区,沈阳道义经济开发区正义三路18号2009年校址地址更名为沈阳市沈北新区蒲昌路18号2011年10月被确定为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单位,在“动力工程、电气工程”两个领域获得工程硕士学位授权。[2] 2015年沈阳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在辽宁省内一本B段招生2016年3月沈阳工程学院获得招收来华留学生资质办学条件编辑师资力量截止2015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在职教职工966人,其学校正门中专任教师610人,正高级职称教师85人,副高级职称教师196人,具有博士学位专任教师121人,硕士学位专任教师412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71人。现有2个辽宁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7个辽宁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3名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2名辽宁省优秀专家,11名辽宁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名辽宁省“十百千高端人才引进工程”百人层次,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才5人,千层次人才8人,2名沈阳市优秀专家,7名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科技人才。[3] 辽宁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教学团队、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教学团队、[4] 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信息工程专业教学团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热能与动力工程教学团队等。辽宁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智能电网故障诊断-安全预警-自愈控制团队[5] 院系设置根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资料显示,学校设有研究生部、电图书馆力学院、能源与动力学院、自动化学院、信息学院、管理学院、新能源学院、机械学院、文法学院、技术经济系和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2个专业教学院(系);设有公共外语教学部、基础教学部、思政教研部、体育教学部、计算机基础教学部等5个教学部。学科专业涵盖工、理、经、文、管、法6个门类,35个本科专业,26个专科专业(有10个专科专业招生)。[6] 学科建设2011年,学校被确定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单位,“动力工程”“电气工程”两个领域获得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学校有2个辽宁省优势特色(培育)学科。辽宁省优势特色(培育)学科:热能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7] 教学建设根据2014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开设42个本科专业(含专业方向),学校有1个国家级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1门省级精品课程,1个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示范专业,2个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辽宁省重点支持专业,1个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国家级精品课程电机学、热工过程控制仪表。[8] 省级精品课程电厂汽轮机、工程流体力学、实用英语、市场营销、社会调查、继电保护、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电厂锅炉、电路、数据库原理及应用、高等数学。[9] 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示范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10]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11] 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自动化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12]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检测与自动控制实验教学中心、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实验教学中心[10] 、检测与自动控制实验教学中心[13] 辽宁省重点支持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热能工程对外交流根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与加拿大BC理工大学、加拿大红河学院、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英国格拉斯哥卡利多尼亚大学、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等近20所国外高校和教育科研机构缔结友好合作关系。2009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与加拿大红河学院合作成立的红河国际学院,是辽宁省首个工程类中外合作办学机构。2010年开始启动与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合作举办校际本科“2+2”学生交流项目。[14] 学术科研编辑科研成果2009年至2015年,学校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国家863计划等国家级项教学楼目11项,省市级科技项目522项,横向项目146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5项;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8项。2007年学校成立了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负责科研成果产业化,控股、参股8家企业,学校经营性资产股份原值近4000万元,部分专业初步形成了校内“产学研”小循环体系。[14] 科研平台根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辽宁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程研究中心,4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1个辽宁省社会管理创新研究基地,1个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辽宁省高校工程中心,1个辽宁省高校对接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基地,6个沈阳市重点实验室,1个沈阳市工程中心,3个校企合作研究中心。[14] 辽宁省重点实验室洁净燃烧发电与供热技术[11] 、太阳能光伏应用技术[15] 、辽宁省电网节能与控制重点实验室等[10] 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辽宁省电力仿真控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辽宁省燃烧技术中心辽宁省高校工程中心电力仿真控制技术中心[16] 辽宁省协同创新中心太阳能光伏发电及其分布式并网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学术资源学术期刊《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10年学报影响因子较2005年提升6倍;2009年学报共有两篇文章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98篇文章被索引。学报主编独创的新建本科院校学报特色办刊理论和"12345"运作模式曾多次在全国学报学术会议上交流。2011年,社科版在全国人文社科期刊中排名有新的进展,进入全国前40%以内。学报2刊年内又获得3项国家级奖励,学报自然版获得"第三届中国高校特色期刊奖",连续三届获此殊荣,成为教育部仅有的14种期刊之一;学报社科版连续两届荣获"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其"文艺美学栏目"获得"全国人文社科学报特色栏目"。[17] 图书馆藏截至2014年7月,图书馆藏图书文献126.3万册,(其中,电子图书46.8万册,电子期刊19.2万册)。数据库资源主要有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超星数字图书馆、爱迪科森网上报告厅、金图国际高校英语学习资源总库、EBSCO西文数据库等。校园文化编辑校训明德致知 精工博学“明德”:出自儒家典籍《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其中“德”字在古代写作“悳”,有“真心”之意;“明”则为彰显、发扬。选取“明德”一词,意在崇尚至善,彰显美德,培养师生员工完善人格,修已立人,追求崇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永恒的时代和谐之风。  “致知”出自《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致知在格物”即获取知识的途径在于接触和体察事物。选取“致知”一词意在强调探求真知的过程就是在读书中求知,在实践中求知,行先于知,最终达到知行并重、知行合一。  “精”:意为用功深到而专一,有“精通”“最佳”“长于”“善于”等义。“工”为象形字,在甲骨文字中为工具形,即持有工具,后引申为“工程”“技巧”“技术和技术修养”等涵义。“精工”两字结合,可产生“精良高超的技术”“优秀杰出的工科人才”等义。选取“精工”一词,与我院培养以工程教育为主、具有工程背景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相吻合。  “博”有广、通、丰富等意。选取“博学”一词,旨在倡导师生做学问不但要求精,还要求深、求广,要以开放的眼光和胸襟海纳百川,博采众长,追求卓越品质,不断进取完善。  校训8个字,读之韵味流畅,品之立意高远;上下两句相互承接,四层内涵融汇贯通,取意远古先训又纳入现代精神,蕴涵了现实与传统教育的传承关系,构成了工院精神的丰富内涵。[18] 校徽校徽主图案由“沈阳”两字的汉语拼音首位“s”“y”经过艺术变形构成了一个富有动感的“工”字。“工”字体现了学院以“工”为主的办学特色。图案下部是中英文校名,中文采用毛泽东的手书体,刚劲、浑厚;英文为ArialBlack体,庄重、大方。  图案中间三条向上攀升的“s”,似召唤未来之手,似迎风张开的翅膀,似向上升腾的火焰,又似莘莘学子舞动的青春,昭示着工院学子团结向上、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奋力拼搏的时代风貌。“s”与“y”共同勾勒出了一只展翅腾飞的雏鹰,她以昂扬的姿态振翅高飞,蕴含着“天高任鸟飞”的勉励之情,表达了学院满载着激情与梦想,不断飞向新的目标,各项事业蓬勃向上的美好愿望。校徽犹如字母“e”,体现了学院紧跟社会步伐,与时代同步,不断创新、服务社会的时代理念。  校徽图案主色调为蓝色。蓝色旷远而深邃,代表着辽阔的大海与浩瀚的苍穹,寓意师生员工拥有宽广豁达的胸襟和探索真知、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蓝色羽翼随上腾之势由浅及深,由窄渐宽,预示着工程学院发展之路愈加宽广,办学空间更为开阔,象征着学院各项事业奔腾向上、永不止步。现任领导编辑党委书记:宋焕斌院长、党委副书记:芮小苗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尚涤尘副院长:宋吉鑫、韩伟、王奇、李智[20] 知名校友编辑王炳华 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校部/国际教育学院翟若愚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郑宝森 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林浒 中科院沈阳计算所所长。[21] 李树田 神华国华太仓发电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胡永生 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22] 杨晓东 绥中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绍民沈阳热电厂发电部主任穆永强 辽宁省电力公司发展策划部主任
沈阳工程学院坐落在中国国家区域中心城市、辽宁省省会——沈阳,是一所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前身是1952年建校的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和1947年成立的东北团校(1999年改制为辽宁商务职业学院)。200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两校合并组建沈阳工程学院,现隶属于辽宁省人民政府。根据2015年11月学校官网资料显示,学校有主校区、科技园区和产业园区,占地面积近8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3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约7.97亿元 ,2011年资产评估值16.7亿元;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11193人,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21人,普通全日制本科生9414人,专科生1658人。自学校组建以来,已为社会输送了数万名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好评,近几年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历史沿革编辑沈阳电专历史沿革1952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技工学校创建;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54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技工学校更名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技工学校;1956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技工学校更名为沈阳电力工人技术学校;1958年沈阳电力工人技术学校更名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学校;1960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学校升格为沈阳电力学院;1960年沈阳电力建设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1961年锦州供电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1962年沈阳电力学院改建为沈阳电力学校;辽宁省团校/大学城宾馆1962年沈阳电力学院(本科班)并入吉林电力学院,现发展为东北电力大学;1982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培训中心创建(合署);1985年沈阳电力学校升格为沈阳电力专科学校;1992年沈阳电力专科学校更名为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沈阳电专历史梗概一、东北电力管理局技工学校(1952年5月—1958年3月)1952年5月23日,经东北人民政府批准组建了东北地区第一所电力技工学校——东北电业管理局技工学校。1954年6月,学校改名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技工学校。1956年10月,学校改名为沈阳电力工人技术学校。二、沈阳电力学校(1958年7月—1960年3月)1958年7月,学校升格为中专,校名改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学校,在继续办好技工班的同时,开办了电厂热能动力装置、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厂化学、电力通讯6个专业,开始招收4年制中专生。三、沈阳电力学院(1960年3月—1962年9月)1960年,根据水利电力部指示,学校由中专升格为大学,校名改为沈阳电力学院。当年4月招收两个本科班。1960年12月8日,沈阳电力建设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成立沈阳电力学院中专部。1961年9月26日,锦州供电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成立沈阳电力学院锦州中专部。四、沈阳电力学校(1962年9月—1984年6)1962年5月,根据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两个本科班转入吉林电力学院学习,同年学校停办大学,仍办中专。校名为沈阳电力学校。1980年沈阳电力学校被教育部列为重点中专。五、东北管理局沈阳培训中心(1984年6月—1985年9月)1984年6月,成立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培训中心。六、沈阳电力专科学校(1985年9月—1992年4月)1985年9月,被国家教委批准升格为大专,校名为沈阳电力专科学校。七、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92年4月—2003年4月)1992年4月,学校改名为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52年—2003年4月校址在沈阳市长江街134号。原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历史沿革1947年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创建;1948年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更名为东北青年干部学校;大学生活动中心1951年东北青年干部学校更名为东北团校;1954年东北团校更名为辽宁省团校;1966年辽宁省团校停办;1978年辽宁省团校复校;1984年辽宁省团校更名为辽宁青年干部学院;1985年辽宁青年干部学院升格为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1999年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升格为辽宁商务职业学院。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历史梗概1947年6月,成立以短期干部培训为主的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校址为哈尔滨道里区地段92号。  1948年11月,学校随中共中央东北局机关由哈尔滨迁至沈阳,校名改为东北青年干部学校。为新中国的建立培养了大批干部,校址为沈阳市和平区北二马路4段79号。  1951年11月,学校改名为东北团校。成为东北地区唯一一所为共青团事业培养优秀干部的基地和摇篮,校址为沈阳市和平区北二马路4段79号。  1954年11月,成立辽宁省团校,以短期培训形式为各级党组织培养青年干部。  1958年8月,学校改名为辽宁省团校。校址为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2段4号。  1966年,“文革”开始,学校停止办学。  1978年4月,辽宁省省委决定恢复辽宁省团校。开始短期培训共青团干部。  1985年2月,经辽宁省省政府批准成立为辽宁青年干部学院。校址为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2段4号。  1986年改名为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正式纳入国家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体系。1989年学院完成了校园易地换建工作,校址迁入沈阳市东陵区文萃路94号。  1999年7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学院由成人高等院校转制为普通高职院校,更名为辽宁商务职业学院。[1] 沈阳工程学院历史沿革2003年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合并升格为沈阳工程学院2004年10月,沈阳工程学院整体搬迁至新校区,沈阳道义经济开发区正义三路18号2009年校址地址更名为沈阳市沈北新区蒲昌路18号2011年10月被确定为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单位,在“动力工程、电气工程”两个领域获得工程硕士学位授权。[2] 2015年沈阳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在辽宁省内一本B段招生2016年3月沈阳工程学院获得招收来华留学生资质办学条件编辑师资力量截止2015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在职教职工966人,其学校正门中专任教师610人,正高级职称教师85人,副高级职称教师196人,具有博士学位专任教师121人,硕士学位专任教师412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71人。现有2个辽宁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7个辽宁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3名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2名辽宁省优秀专家,11名辽宁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名辽宁省“十百千高端人才引进工程”百人层次,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才5人,千层次人才8人,2名沈阳市优秀专家,7名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科技人才。[3] 辽宁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教学团队、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教学团队、[4] 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信息工程专业教学团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热能与动力工程教学团队等。辽宁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智能电网故障诊断-安全预警-自愈控制团队[5] 院系设置根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资料显示,学校设有研究生部、电图书馆力学院、能源与动力学院、自动化学院、信息学院、管理学院、新能源学院、机械学院、文法学院、技术经济系和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2个专业教学院(系);设有公共外语教学部、基础教学部、思政教研部、体育教学部、计算机基础教学部等5个教学部。学科专业涵盖工、理、经、文、管、法6个门类,35个本科专业,26个专科专业(有10个专科专业招生)。[6] 学科建设2011年,学校被确定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单位,“动力工程”“电气工程”两个领域获得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学校有2个辽宁省优势特色(培育)学科。辽宁省优势特色(培育)学科:热能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7] 教学建设根据2014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开设42个本科专业(含专业方向),学校有1个国家级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1门省级精品课程,1个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示范专业,2个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辽宁省重点支持专业,1个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国家级精品课程电机学、热工过程控制仪表。[8] 省级精品课程电厂汽轮机、工程流体力学、实用英语、市场营销、社会调查、继电保护、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电厂锅炉、电路、数据库原理及应用、高等数学。[9] 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示范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10]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11] 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自动化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12]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检测与自动控制实验教学中心、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实验教学中心[10] 、检测与自动控制实验教学中心[13] 辽宁省重点支持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热能工程对外交流根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与加拿大BC理工大学、加拿大红河学院、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英国格拉斯哥卡利多尼亚大学、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等近20所国外高校和教育科研机构缔结友好合作关系。2009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与加拿大红河学院合作成立的红河国际学院,是辽宁省首个工程类中外合作办学机构。2010年开始启动与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合作举办校际本科“2+2”学生交流项目。[14] 学术科研编辑科研成果2009年至2015年,学校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国家863计划等国家级项教学楼目11项,省市级科技项目522项,横向项目146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5项;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8项。2007年学校成立了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负责科研成果产业化,控股、参股8家企业,学校经营性资产股份原值近4000万元,部分专业初步形成了校内“产学研”小循环体系。[14] 科研平台根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辽宁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程研究中心,4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1个辽宁省社会管理创新研究基地,1个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辽宁省高校工程中心,1个辽宁省高校对接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基地,6个沈阳市重点实验室,1个沈阳市工程中心,3个校企合作研究中心。[14] 辽宁省重点实验室洁净燃烧发电与供热技术[11] 、太阳能光伏应用技术[15] 、辽宁省电网节能与控制重点实验室等[10] 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辽宁省电力仿真控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辽宁省燃烧技术中心辽宁省高校工程中心电力仿真控制技术中心[16] 辽宁省协同创新中心太阳能光伏发电及其分布式并网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学术资源学术期刊《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10年学报影响因子较2005年提升6倍;2009年学报共有两篇文章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98篇文章被索引。学报主编独创的新建本科院校学报特色办刊理论和"12345"运作模式曾多次在全国学报学术会议上交流。2011年,社科版在全国人文社科期刊中排名有新的进展,进入全国前40%以内。学报2刊年内又获得3项国家级奖励,学报自然版获得"第三届中国高校特色期刊奖",连续三届获此殊荣,成为教育部仅有的14种期刊之一;学报社科版连续两届荣获"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其"文艺美学栏目"获得"全国人文社科学报特色栏目"。[17] 图书馆藏截至2014年7月,图书馆藏图书文献126.3万册,(其中,电子图书46.8万册,电子期刊19.2万册)。数据库资源主要有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超星数字图书馆、爱迪科森网上报告厅、金图国际高校英语学习资源总库、EBSCO西文数据库等。校园文化编辑校训明德致知 精工博学“明德”:出自儒家典籍《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其中“德”字在古代写作“悳”,有“真心”之意;“明”则为彰显、发扬。选取“明德”一词,意在崇尚至善,彰显美德,培养师生员工完善人格,修已立人,追求崇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永恒的时代和谐之风。  “致知”出自《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致知在格物”即获取知识的途径在于接触和体察事物。选取“致知”一词意在强调探求真知的过程就是在读书中求知,在实践中求知,行先于知,最终达到知行并重、知行合一。  “精”:意为用功深到而专一,有“精通”“最佳”“长于”“善于”等义。“工”为象形字,在甲骨文字中为工具形,即持有工具,后引申为“工程”“技巧”“技术和技术修养”等涵义。“精工”两字结合,可产生“精良高超的技术”“优秀杰出的工科人才”等义。选取“精工”一词,与我院培养以工程教育为主、具有工程背景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相吻合。  “博”有广、通、丰富等意。选取“博学”一词,旨在倡导师生做学问不但要求精,还要求深、求广,要以开放的眼光和胸襟海纳百川,博采众长,追求卓越品质,不断进取完善。  校训8个字,读之韵味流畅,品之立意高远;上下两句相互承接,四层内涵融汇贯通,取意远古先训又纳入现代精神,蕴涵了现实与传统教育的传承关系,构成了工院精神的丰富内涵。[18] 校徽校徽主图案由“沈阳”两字的汉语拼音首位“s”“y”经过艺术变形构成了一个富有动感的“工”字。“工”字体现了学院以“工”为主的办学特色。图案下部是中英文校名,中文采用毛泽东的手书体,刚劲、浑厚;英文为ArialBlack体,庄重、大方。  图案中间三条向上攀升的“s”,似召唤未来之手,似迎风张开的翅膀,似向上升腾的火焰,又似莘莘学子舞动的青春,昭示着工院学子团结向上、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奋力拼搏的时代风貌。“s”与“y”共同勾勒出了一只展翅腾飞的雏鹰,她以昂扬的姿态振翅高飞,蕴含着“天高任鸟飞”的勉励之情,表达了学院满载着激情与梦想,不断飞向新的目标,各项事业蓬勃向上的美好愿望。校徽犹如字母“e”,体现了学院紧跟社会步伐,与时代同步,不断创新、服务社会的时代理念。  校徽图案主色调为蓝色。蓝色旷远而深邃,代表着辽阔的大海与浩瀚的苍穹,寓意师生员工拥有宽广豁达的胸襟和探索真知、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蓝色羽翼随上腾之势由浅及深,由窄渐宽,预示着工程学院发展之路愈加宽广,办学空间更为开阔,象征着学院各项事业奔腾向上、永不止步。现任领导编辑党委书记:宋焕斌院长、党委副书记:芮小苗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尚涤尘副院长:宋吉鑫、韩伟、王奇、李智[20] 知名校友编辑王炳华 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校部/国际教育学院翟若愚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郑宝森 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林浒 中科院沈阳计算所所长。[21] 李树田 神华国华太仓发电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胡永生 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22] 杨晓东 绥中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绍民沈阳热电厂发电部主任穆永强 辽宁省电力公司发展策划部主任沈阳工程学院,其实是一所非常低调,但是应用特色非常鲜明专业实力相当强大的一所应用型大学,它的毕业生就业率非常高,待遇也相当优越。它的电力类专业特色极其鲜明,专业发展蓬勃旺盛,学校现在是辽宁省人民政府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共建高校。我的不少学生都毕业于这所院校,工作相当满意。2020届电力学院,能源与动力学院,新能源学院全部毕业生全部就业,100%面向能源电力行业。2020届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89.32%,协议合同就业率为63.18%,升学率为12.21%,出国率为0.38%。基层项目就业率为5.28%,科研率为4.02%,创业率为3.89%,其中,本科生就业率为89.44%,专科生就业率为88.40%。我也曾经多次前往沈阳工程学院考察学校的发展情况以及科研实力,学风,学科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表现。这是一所具有纯正学风,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应用型示范高校。你无论是在学校的自习室,还是图书馆,都可以看到埋头苦读的莘莘学子的动人身影。学校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校区,现有主校区,科技园区和产业园区,占地面积近8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将近46万平方米。面向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现有全日制各类在校学生11000多人。学校的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光源与照明,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等专业都相当不错。学校与中航沈飞集团等多家单位实现的订单式,定制式人才培养。与地方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签订200余项产学研合作协议,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具有独特的建树。另外,在开展应用技术研究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科技成果转化率连续两年在辽宁省省属高校名列前茅。在电网改造,新能源应用等领域创造经济效益上亿元。总而言之,你在沈阳工程学院就读能够塑造你崇高的精神境界,培养你的工匠精神,强化你的责任担当,也能够掌握独特的应用技术,使你在人生的发展道路上能够如虎添翼,能够像雄鹰一样在理想的天空博风击浪,能够使你的理想的航船,劈波斩浪,登陆成功的彼岸。
沈阳工程学院坐落在中国国家区域中心城市、辽宁省省会——沈阳,是一所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前身是1952年建校的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和1947年成立的东北团校(1999年改制为辽宁商务职业学院)。200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两校合并组建沈阳工程学院,现隶属于辽宁省人民政府。根据2015年11月学校官网资料显示,学校有主校区、科技园区和产业园区,占地面积近8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3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约7.97亿元 ,2011年资产评估值16.7亿元;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11193人,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21人,普通全日制本科生9414人,专科生1658人。自学校组建以来,已为社会输送了数万名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好评,近几年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历史沿革编辑沈阳电专历史沿革1952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技工学校创建;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54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技工学校更名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技工学校;1956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技工学校更名为沈阳电力工人技术学校;1958年沈阳电力工人技术学校更名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学校;1960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学校升格为沈阳电力学院;1960年沈阳电力建设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1961年锦州供电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1962年沈阳电力学院改建为沈阳电力学校;辽宁省团校/大学城宾馆1962年沈阳电力学院(本科班)并入吉林电力学院,现发展为东北电力大学;1982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培训中心创建(合署);1985年沈阳电力学校升格为沈阳电力专科学校;1992年沈阳电力专科学校更名为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沈阳电专历史梗概一、东北电力管理局技工学校(1952年5月—1958年3月)1952年5月23日,经东北人民政府批准组建了东北地区第一所电力技工学校——东北电业管理局技工学校。1954年6月,学校改名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技工学校。1956年10月,学校改名为沈阳电力工人技术学校。二、沈阳电力学校(1958年7月—1960年3月)1958年7月,学校升格为中专,校名改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学校,在继续办好技工班的同时,开办了电厂热能动力装置、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厂化学、电力通讯6个专业,开始招收4年制中专生。三、沈阳电力学院(1960年3月—1962年9月)1960年,根据水利电力部指示,学校由中专升格为大学,校名改为沈阳电力学院。当年4月招收两个本科班。1960年12月8日,沈阳电力建设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成立沈阳电力学院中专部。1961年9月26日,锦州供电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成立沈阳电力学院锦州中专部。四、沈阳电力学校(1962年9月—1984年6)1962年5月,根据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两个本科班转入吉林电力学院学习,同年学校停办大学,仍办中专。校名为沈阳电力学校。1980年沈阳电力学校被教育部列为重点中专。五、东北管理局沈阳培训中心(1984年6月—1985年9月)1984年6月,成立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培训中心。六、沈阳电力专科学校(1985年9月—1992年4月)1985年9月,被国家教委批准升格为大专,校名为沈阳电力专科学校。七、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92年4月—2003年4月)1992年4月,学校改名为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52年—2003年4月校址在沈阳市长江街134号。原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历史沿革1947年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创建;1948年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更名为东北青年干部学校;大学生活动中心1951年东北青年干部学校更名为东北团校;1954年东北团校更名为辽宁省团校;1966年辽宁省团校停办;1978年辽宁省团校复校;1984年辽宁省团校更名为辽宁青年干部学院;1985年辽宁青年干部学院升格为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1999年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升格为辽宁商务职业学院。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历史梗概1947年6月,成立以短期干部培训为主的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校址为哈尔滨道里区地段92号。  1948年11月,学校随中共中央东北局机关由哈尔滨迁至沈阳,校名改为东北青年干部学校。为新中国的建立培养了大批干部,校址为沈阳市和平区北二马路4段79号。  1951年11月,学校改名为东北团校。成为东北地区唯一一所为共青团事业培养优秀干部的基地和摇篮,校址为沈阳市和平区北二马路4段79号。  1954年11月,成立辽宁省团校,以短期培训形式为各级党组织培养青年干部。  1958年8月,学校改名为辽宁省团校。校址为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2段4号。  1966年,“文革”开始,学校停止办学。  1978年4月,辽宁省省委决定恢复辽宁省团校。开始短期培训共青团干部。  1985年2月,经辽宁省省政府批准成立为辽宁青年干部学院。校址为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2段4号。  1986年改名为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正式纳入国家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体系。1989年学院完成了校园易地换建工作,校址迁入沈阳市东陵区文萃路94号。  1999年7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学院由成人高等院校转制为普通高职院校,更名为辽宁商务职业学院。[1] 沈阳工程学院历史沿革2003年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合并升格为沈阳工程学院2004年10月,沈阳工程学院整体搬迁至新校区,沈阳道义经济开发区正义三路18号2009年校址地址更名为沈阳市沈北新区蒲昌路18号2011年10月被确定为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单位,在“动力工程、电气工程”两个领域获得工程硕士学位授权。[2] 2015年沈阳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在辽宁省内一本B段招生2016年3月沈阳工程学院获得招收来华留学生资质办学条件编辑师资力量截止2015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在职教职工966人,其学校正门中专任教师610人,正高级职称教师85人,副高级职称教师196人,具有博士学位专任教师121人,硕士学位专任教师412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71人。现有2个辽宁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7个辽宁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3名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2名辽宁省优秀专家,11名辽宁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名辽宁省“十百千高端人才引进工程”百人层次,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才5人,千层次人才8人,2名沈阳市优秀专家,7名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科技人才。[3] 辽宁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教学团队、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教学团队、[4] 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信息工程专业教学团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热能与动力工程教学团队等。辽宁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智能电网故障诊断-安全预警-自愈控制团队[5] 院系设置根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资料显示,学校设有研究生部、电图书馆力学院、能源与动力学院、自动化学院、信息学院、管理学院、新能源学院、机械学院、文法学院、技术经济系和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2个专业教学院(系);设有公共外语教学部、基础教学部、思政教研部、体育教学部、计算机基础教学部等5个教学部。学科专业涵盖工、理、经、文、管、法6个门类,35个本科专业,26个专科专业(有10个专科专业招生)。[6] 学科建设2011年,学校被确定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单位,“动力工程”“电气工程”两个领域获得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学校有2个辽宁省优势特色(培育)学科。辽宁省优势特色(培育)学科:热能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7] 教学建设根据2014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开设42个本科专业(含专业方向),学校有1个国家级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1门省级精品课程,1个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示范专业,2个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辽宁省重点支持专业,1个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国家级精品课程电机学、热工过程控制仪表。[8] 省级精品课程电厂汽轮机、工程流体力学、实用英语、市场营销、社会调查、继电保护、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电厂锅炉、电路、数据库原理及应用、高等数学。[9] 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示范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10]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11] 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自动化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12]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检测与自动控制实验教学中心、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实验教学中心[10] 、检测与自动控制实验教学中心[13] 辽宁省重点支持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热能工程对外交流根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与加拿大BC理工大学、加拿大红河学院、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英国格拉斯哥卡利多尼亚大学、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等近20所国外高校和教育科研机构缔结友好合作关系。2009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与加拿大红河学院合作成立的红河国际学院,是辽宁省首个工程类中外合作办学机构。2010年开始启动与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合作举办校际本科“2+2”学生交流项目。[14] 学术科研编辑科研成果2009年至2015年,学校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国家863计划等国家级项教学楼目11项,省市级科技项目522项,横向项目146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5项;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8项。2007年学校成立了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负责科研成果产业化,控股、参股8家企业,学校经营性资产股份原值近4000万元,部分专业初步形成了校内“产学研”小循环体系。[14] 科研平台根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辽宁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程研究中心,4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1个辽宁省社会管理创新研究基地,1个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辽宁省高校工程中心,1个辽宁省高校对接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基地,6个沈阳市重点实验室,1个沈阳市工程中心,3个校企合作研究中心。[14] 辽宁省重点实验室洁净燃烧发电与供热技术[11] 、太阳能光伏应用技术[15] 、辽宁省电网节能与控制重点实验室等[10] 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辽宁省电力仿真控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辽宁省燃烧技术中心辽宁省高校工程中心电力仿真控制技术中心[16] 辽宁省协同创新中心太阳能光伏发电及其分布式并网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学术资源学术期刊《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10年学报影响因子较2005年提升6倍;2009年学报共有两篇文章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98篇文章被索引。学报主编独创的新建本科院校学报特色办刊理论和"12345"运作模式曾多次在全国学报学术会议上交流。2011年,社科版在全国人文社科期刊中排名有新的进展,进入全国前40%以内。学报2刊年内又获得3项国家级奖励,学报自然版获得"第三届中国高校特色期刊奖",连续三届获此殊荣,成为教育部仅有的14种期刊之一;学报社科版连续两届荣获"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其"文艺美学栏目"获得"全国人文社科学报特色栏目"。[17] 图书馆藏截至2014年7月,图书馆藏图书文献126.3万册,(其中,电子图书46.8万册,电子期刊19.2万册)。数据库资源主要有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超星数字图书馆、爱迪科森网上报告厅、金图国际高校英语学习资源总库、EBSCO西文数据库等。校园文化编辑校训明德致知 精工博学“明德”:出自儒家典籍《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其中“德”字在古代写作“悳”,有“真心”之意;“明”则为彰显、发扬。选取“明德”一词,意在崇尚至善,彰显美德,培养师生员工完善人格,修已立人,追求崇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永恒的时代和谐之风。  “致知”出自《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致知在格物”即获取知识的途径在于接触和体察事物。选取“致知”一词意在强调探求真知的过程就是在读书中求知,在实践中求知,行先于知,最终达到知行并重、知行合一。  “精”:意为用功深到而专一,有“精通”“最佳”“长于”“善于”等义。“工”为象形字,在甲骨文字中为工具形,即持有工具,后引申为“工程”“技巧”“技术和技术修养”等涵义。“精工”两字结合,可产生“精良高超的技术”“优秀杰出的工科人才”等义。选取“精工”一词,与我院培养以工程教育为主、具有工程背景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相吻合。  “博”有广、通、丰富等意。选取“博学”一词,旨在倡导师生做学问不但要求精,还要求深、求广,要以开放的眼光和胸襟海纳百川,博采众长,追求卓越品质,不断进取完善。  校训8个字,读之韵味流畅,品之立意高远;上下两句相互承接,四层内涵融汇贯通,取意远古先训又纳入现代精神,蕴涵了现实与传统教育的传承关系,构成了工院精神的丰富内涵。[18] 校徽校徽主图案由“沈阳”两字的汉语拼音首位“s”“y”经过艺术变形构成了一个富有动感的“工”字。“工”字体现了学院以“工”为主的办学特色。图案下部是中英文校名,中文采用毛泽东的手书体,刚劲、浑厚;英文为ArialBlack体,庄重、大方。  图案中间三条向上攀升的“s”,似召唤未来之手,似迎风张开的翅膀,似向上升腾的火焰,又似莘莘学子舞动的青春,昭示着工院学子团结向上、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奋力拼搏的时代风貌。“s”与“y”共同勾勒出了一只展翅腾飞的雏鹰,她以昂扬的姿态振翅高飞,蕴含着“天高任鸟飞”的勉励之情,表达了学院满载着激情与梦想,不断飞向新的目标,各项事业蓬勃向上的美好愿望。校徽犹如字母“e”,体现了学院紧跟社会步伐,与时代同步,不断创新、服务社会的时代理念。  校徽图案主色调为蓝色。蓝色旷远而深邃,代表着辽阔的大海与浩瀚的苍穹,寓意师生员工拥有宽广豁达的胸襟和探索真知、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蓝色羽翼随上腾之势由浅及深,由窄渐宽,预示着工程学院发展之路愈加宽广,办学空间更为开阔,象征着学院各项事业奔腾向上、永不止步。现任领导编辑党委书记:宋焕斌院长、党委副书记:芮小苗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尚涤尘副院长:宋吉鑫、韩伟、王奇、李智[20] 知名校友编辑王炳华 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校部/国际教育学院翟若愚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郑宝森 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林浒 中科院沈阳计算所所长。[21] 李树田 神华国华太仓发电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胡永生 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22] 杨晓东 绥中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绍民沈阳热电厂发电部主任穆永强 辽宁省电力公司发展策划部主任
沈阳工程学院坐落在中国国家区域中心城市、辽宁省省会——沈阳,是一所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前身是1952年建校的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和1947年成立的东北团校(1999年改制为辽宁商务职业学院)。200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两校合并组建沈阳工程学院,现隶属于辽宁省人民政府。根据2015年11月学校官网资料显示,学校有主校区、科技园区和产业园区,占地面积近8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3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约7.97亿元 ,2011年资产评估值16.7亿元;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11193人,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21人,普通全日制本科生9414人,专科生1658人。自学校组建以来,已为社会输送了数万名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好评,近几年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历史沿革编辑沈阳电专历史沿革1952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技工学校创建;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54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技工学校更名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技工学校;1956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技工学校更名为沈阳电力工人技术学校;1958年沈阳电力工人技术学校更名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学校;1960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学校升格为沈阳电力学院;1960年沈阳电力建设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1961年锦州供电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1962年沈阳电力学院改建为沈阳电力学校;辽宁省团校/大学城宾馆1962年沈阳电力学院(本科班)并入吉林电力学院,现发展为东北电力大学;1982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培训中心创建(合署);1985年沈阳电力学校升格为沈阳电力专科学校;1992年沈阳电力专科学校更名为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沈阳电专历史梗概一、东北电力管理局技工学校(1952年5月—1958年3月)1952年5月23日,经东北人民政府批准组建了东北地区第一所电力技工学校——东北电业管理局技工学校。1954年6月,学校改名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技工学校。1956年10月,学校改名为沈阳电力工人技术学校。二、沈阳电力学校(1958年7月—1960年3月)1958年7月,学校升格为中专,校名改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学校,在继续办好技工班的同时,开办了电厂热能动力装置、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厂化学、电力通讯6个专业,开始招收4年制中专生。三、沈阳电力学院(1960年3月—1962年9月)1960年,根据水利电力部指示,学校由中专升格为大学,校名改为沈阳电力学院。当年4月招收两个本科班。1960年12月8日,沈阳电力建设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成立沈阳电力学院中专部。1961年9月26日,锦州供电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成立沈阳电力学院锦州中专部。四、沈阳电力学校(1962年9月—1984年6)1962年5月,根据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两个本科班转入吉林电力学院学习,同年学校停办大学,仍办中专。校名为沈阳电力学校。1980年沈阳电力学校被教育部列为重点中专。五、东北管理局沈阳培训中心(1984年6月—1985年9月)1984年6月,成立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培训中心。六、沈阳电力专科学校(1985年9月—1992年4月)1985年9月,被国家教委批准升格为大专,校名为沈阳电力专科学校。七、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92年4月—2003年4月)1992年4月,学校改名为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52年—2003年4月校址在沈阳市长江街134号。原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历史沿革1947年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创建;1948年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更名为东北青年干部学校;大学生活动中心1951年东北青年干部学校更名为东北团校;1954年东北团校更名为辽宁省团校;1966年辽宁省团校停办;1978年辽宁省团校复校;1984年辽宁省团校更名为辽宁青年干部学院;1985年辽宁青年干部学院升格为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1999年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升格为辽宁商务职业学院。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历史梗概1947年6月,成立以短期干部培训为主的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校址为哈尔滨道里区地段92号。  1948年11月,学校随中共中央东北局机关由哈尔滨迁至沈阳,校名改为东北青年干部学校。为新中国的建立培养了大批干部,校址为沈阳市和平区北二马路4段79号。  1951年11月,学校改名为东北团校。成为东北地区唯一一所为共青团事业培养优秀干部的基地和摇篮,校址为沈阳市和平区北二马路4段79号。  1954年11月,成立辽宁省团校,以短期培训形式为各级党组织培养青年干部。  1958年8月,学校改名为辽宁省团校。校址为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2段4号。  1966年,“文革”开始,学校停止办学。  1978年4月,辽宁省省委决定恢复辽宁省团校。开始短期培训共青团干部。  1985年2月,经辽宁省省政府批准成立为辽宁青年干部学院。校址为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2段4号。  1986年改名为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正式纳入国家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体系。1989年学院完成了校园易地换建工作,校址迁入沈阳市东陵区文萃路94号。  1999年7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学院由成人高等院校转制为普通高职院校,更名为辽宁商务职业学院。[1] 沈阳工程学院历史沿革2003年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合并升格为沈阳工程学院2004年10月,沈阳工程学院整体搬迁至新校区,沈阳道义经济开发区正义三路18号2009年校址地址更名为沈阳市沈北新区蒲昌路18号2011年10月被确定为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单位,在“动力工程、电气工程”两个领域获得工程硕士学位授权。[2] 2015年沈阳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在辽宁省内一本B段招生2016年3月沈阳工程学院获得招收来华留学生资质办学条件编辑师资力量截止2015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在职教职工966人,其学校正门中专任教师610人,正高级职称教师85人,副高级职称教师196人,具有博士学位专任教师121人,硕士学位专任教师412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71人。现有2个辽宁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7个辽宁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3名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2名辽宁省优秀专家,11名辽宁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名辽宁省“十百千高端人才引进工程”百人层次,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才5人,千层次人才8人,2名沈阳市优秀专家,7名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科技人才。[3] 辽宁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教学团队、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教学团队、[4] 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信息工程专业教学团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热能与动力工程教学团队等。辽宁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智能电网故障诊断-安全预警-自愈控制团队[5] 院系设置根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资料显示,学校设有研究生部、电图书馆力学院、能源与动力学院、自动化学院、信息学院、管理学院、新能源学院、机械学院、文法学院、技术经济系和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2个专业教学院(系);设有公共外语教学部、基础教学部、思政教研部、体育教学部、计算机基础教学部等5个教学部。学科专业涵盖工、理、经、文、管、法6个门类,35个本科专业,26个专科专业(有10个专科专业招生)。[6] 学科建设2011年,学校被确定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单位,“动力工程”“电气工程”两个领域获得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学校有2个辽宁省优势特色(培育)学科。辽宁省优势特色(培育)学科:热能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7] 教学建设根据2014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开设42个本科专业(含专业方向),学校有1个国家级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1门省级精品课程,1个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示范专业,2个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辽宁省重点支持专业,1个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国家级精品课程电机学、热工过程控制仪表。[8] 省级精品课程电厂汽轮机、工程流体力学、实用英语、市场营销、社会调查、继电保护、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电厂锅炉、电路、数据库原理及应用、高等数学。[9] 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示范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10]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11] 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自动化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12]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检测与自动控制实验教学中心、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实验教学中心[10] 、检测与自动控制实验教学中心[13] 辽宁省重点支持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热能工程对外交流根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与加拿大BC理工大学、加拿大红河学院、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英国格拉斯哥卡利多尼亚大学、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等近20所国外高校和教育科研机构缔结友好合作关系。2009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与加拿大红河学院合作成立的红河国际学院,是辽宁省首个工程类中外合作办学机构。2010年开始启动与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合作举办校际本科“2+2”学生交流项目。[14] 学术科研编辑科研成果2009年至2015年,学校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国家863计划等国家级项教学楼目11项,省市级科技项目522项,横向项目146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5项;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8项。2007年学校成立了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负责科研成果产业化,控股、参股8家企业,学校经营性资产股份原值近4000万元,部分专业初步形成了校内“产学研”小循环体系。[14] 科研平台根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辽宁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程研究中心,4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1个辽宁省社会管理创新研究基地,1个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辽宁省高校工程中心,1个辽宁省高校对接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基地,6个沈阳市重点实验室,1个沈阳市工程中心,3个校企合作研究中心。[14] 辽宁省重点实验室洁净燃烧发电与供热技术[11] 、太阳能光伏应用技术[15] 、辽宁省电网节能与控制重点实验室等[10] 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辽宁省电力仿真控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辽宁省燃烧技术中心辽宁省高校工程中心电力仿真控制技术中心[16] 辽宁省协同创新中心太阳能光伏发电及其分布式并网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学术资源学术期刊《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10年学报影响因子较2005年提升6倍;2009年学报共有两篇文章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98篇文章被索引。学报主编独创的新建本科院校学报特色办刊理论和"12345"运作模式曾多次在全国学报学术会议上交流。2011年,社科版在全国人文社科期刊中排名有新的进展,进入全国前40%以内。学报2刊年内又获得3项国家级奖励,学报自然版获得"第三届中国高校特色期刊奖",连续三届获此殊荣,成为教育部仅有的14种期刊之一;学报社科版连续两届荣获"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其"文艺美学栏目"获得"全国人文社科学报特色栏目"。[17] 图书馆藏截至2014年7月,图书馆藏图书文献126.3万册,(其中,电子图书46.8万册,电子期刊19.2万册)。数据库资源主要有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超星数字图书馆、爱迪科森网上报告厅、金图国际高校英语学习资源总库、EBSCO西文数据库等。校园文化编辑校训明德致知 精工博学“明德”:出自儒家典籍《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其中“德”字在古代写作“悳”,有“真心”之意;“明”则为彰显、发扬。选取“明德”一词,意在崇尚至善,彰显美德,培养师生员工完善人格,修已立人,追求崇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永恒的时代和谐之风。  “致知”出自《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致知在格物”即获取知识的途径在于接触和体察事物。选取“致知”一词意在强调探求真知的过程就是在读书中求知,在实践中求知,行先于知,最终达到知行并重、知行合一。  “精”:意为用功深到而专一,有“精通”“最佳”“长于”“善于”等义。“工”为象形字,在甲骨文字中为工具形,即持有工具,后引申为“工程”“技巧”“技术和技术修养”等涵义。“精工”两字结合,可产生“精良高超的技术”“优秀杰出的工科人才”等义。选取“精工”一词,与我院培养以工程教育为主、具有工程背景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相吻合。  “博”有广、通、丰富等意。选取“博学”一词,旨在倡导师生做学问不但要求精,还要求深、求广,要以开放的眼光和胸襟海纳百川,博采众长,追求卓越品质,不断进取完善。  校训8个字,读之韵味流畅,品之立意高远;上下两句相互承接,四层内涵融汇贯通,取意远古先训又纳入现代精神,蕴涵了现实与传统教育的传承关系,构成了工院精神的丰富内涵。[18] 校徽校徽主图案由“沈阳”两字的汉语拼音首位“s”“y”经过艺术变形构成了一个富有动感的“工”字。“工”字体现了学院以“工”为主的办学特色。图案下部是中英文校名,中文采用毛泽东的手书体,刚劲、浑厚;英文为ArialBlack体,庄重、大方。  图案中间三条向上攀升的“s”,似召唤未来之手,似迎风张开的翅膀,似向上升腾的火焰,又似莘莘学子舞动的青春,昭示着工院学子团结向上、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奋力拼搏的时代风貌。“s”与“y”共同勾勒出了一只展翅腾飞的雏鹰,她以昂扬的姿态振翅高飞,蕴含着“天高任鸟飞”的勉励之情,表达了学院满载着激情与梦想,不断飞向新的目标,各项事业蓬勃向上的美好愿望。校徽犹如字母“e”,体现了学院紧跟社会步伐,与时代同步,不断创新、服务社会的时代理念。  校徽图案主色调为蓝色。蓝色旷远而深邃,代表着辽阔的大海与浩瀚的苍穹,寓意师生员工拥有宽广豁达的胸襟和探索真知、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蓝色羽翼随上腾之势由浅及深,由窄渐宽,预示着工程学院发展之路愈加宽广,办学空间更为开阔,象征着学院各项事业奔腾向上、永不止步。现任领导编辑党委书记:宋焕斌院长、党委副书记:芮小苗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尚涤尘副院长:宋吉鑫、韩伟、王奇、李智[20] 知名校友编辑王炳华 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校部/国际教育学院翟若愚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郑宝森 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林浒 中科院沈阳计算所所长。[21] 李树田 神华国华太仓发电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胡永生 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22] 杨晓东 绥中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绍民沈阳热电厂发电部主任穆永强 辽宁省电力公司发展策划部主任沈阳工程学院,其实是一所非常低调,但是应用特色非常鲜明专业实力相当强大的一所应用型大学,它的毕业生就业率非常高,待遇也相当优越。它的电力类专业特色极其鲜明,专业发展蓬勃旺盛,学校现在是辽宁省人民政府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共建高校。我的不少学生都毕业于这所院校,工作相当满意。2020届电力学院,能源与动力学院,新能源学院全部毕业生全部就业,100%面向能源电力行业。2020届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89.32%,协议合同就业率为63.18%,升学率为12.21%,出国率为0.38%。基层项目就业率为5.28%,科研率为4.02%,创业率为3.89%,其中,本科生就业率为89.44%,专科生就业率为88.40%。我也曾经多次前往沈阳工程学院考察学校的发展情况以及科研实力,学风,学科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表现。这是一所具有纯正学风,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应用型示范高校。你无论是在学校的自习室,还是图书馆,都可以看到埋头苦读的莘莘学子的动人身影。学校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校区,现有主校区,科技园区和产业园区,占地面积近8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将近46万平方米。面向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现有全日制各类在校学生11000多人。学校的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光源与照明,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等专业都相当不错。学校与中航沈飞集团等多家单位实现的订单式,定制式人才培养。与地方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签订200余项产学研合作协议,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具有独特的建树。另外,在开展应用技术研究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科技成果转化率连续两年在辽宁省省属高校名列前茅。在电网改造,新能源应用等领域创造经济效益上亿元。总而言之,你在沈阳工程学院就读能够塑造你崇高的精神境界,培养你的工匠精神,强化你的责任担当,也能够掌握独特的应用技术,使你在人生的发展道路上能够如虎添翼,能够像雄鹰一样在理想的天空博风击浪,能够使你的理想的航船,劈波斩浪,登陆成功的彼岸。
沈阳工程学院坐落在中国国家区域中心城市、辽宁省省会——沈阳,是一所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前身是1952年建校的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和1947年成立的东北团校(1999年改制为辽宁商务职业学院)。200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两校合并组建沈阳工程学院,现隶属于辽宁省人民政府。根据2015年11月学校官网资料显示,学校有主校区、科技园区和产业园区,占地面积近8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3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约7.97亿元 ,2011年资产评估值16.7亿元;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11193人,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21人,普通全日制本科生9414人,专科生1658人。自学校组建以来,已为社会输送了数万名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好评,近几年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历史沿革编辑沈阳电专历史沿革1952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技工学校创建;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54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技工学校更名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技工学校;1956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技工学校更名为沈阳电力工人技术学校;1958年沈阳电力工人技术学校更名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学校;1960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学校升格为沈阳电力学院;1960年沈阳电力建设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1961年锦州供电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1962年沈阳电力学院改建为沈阳电力学校;辽宁省团校/大学城宾馆1962年沈阳电力学院(本科班)并入吉林电力学院,现发展为东北电力大学;1982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培训中心创建(合署);1985年沈阳电力学校升格为沈阳电力专科学校;1992年沈阳电力专科学校更名为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沈阳电专历史梗概一、东北电力管理局技工学校(1952年5月—1958年3月)1952年5月23日,经东北人民政府批准组建了东北地区第一所电力技工学校——东北电业管理局技工学校。1954年6月,学校改名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技工学校。1956年10月,学校改名为沈阳电力工人技术学校。二、沈阳电力学校(1958年7月—1960年3月)1958年7月,学校升格为中专,校名改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学校,在继续办好技工班的同时,开办了电厂热能动力装置、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厂化学、电力通讯6个专业,开始招收4年制中专生。三、沈阳电力学院(1960年3月—1962年9月)1960年,根据水利电力部指示,学校由中专升格为大学,校名改为沈阳电力学院。当年4月招收两个本科班。1960年12月8日,沈阳电力建设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成立沈阳电力学院中专部。1961年9月26日,锦州供电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成立沈阳电力学院锦州中专部。四、沈阳电力学校(1962年9月—1984年6)1962年5月,根据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两个本科班转入吉林电力学院学习,同年学校停办大学,仍办中专。校名为沈阳电力学校。1980年沈阳电力学校被教育部列为重点中专。五、东北管理局沈阳培训中心(1984年6月—1985年9月)1984年6月,成立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培训中心。六、沈阳电力专科学校(1985年9月—1992年4月)1985年9月,被国家教委批准升格为大专,校名为沈阳电力专科学校。七、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92年4月—2003年4月)1992年4月,学校改名为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52年—2003年4月校址在沈阳市长江街134号。原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历史沿革1947年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创建;1948年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更名为东北青年干部学校;大学生活动中心1951年东北青年干部学校更名为东北团校;1954年东北团校更名为辽宁省团校;1966年辽宁省团校停办;1978年辽宁省团校复校;1984年辽宁省团校更名为辽宁青年干部学院;1985年辽宁青年干部学院升格为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1999年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升格为辽宁商务职业学院。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历史梗概1947年6月,成立以短期干部培训为主的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校址为哈尔滨道里区地段92号。  1948年11月,学校随中共中央东北局机关由哈尔滨迁至沈阳,校名改为东北青年干部学校。为新中国的建立培养了大批干部,校址为沈阳市和平区北二马路4段79号。  1951年11月,学校改名为东北团校。成为东北地区唯一一所为共青团事业培养优秀干部的基地和摇篮,校址为沈阳市和平区北二马路4段79号。  1954年11月,成立辽宁省团校,以短期培训形式为各级党组织培养青年干部。  1958年8月,学校改名为辽宁省团校。校址为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2段4号。  1966年,“文革”开始,学校停止办学。  1978年4月,辽宁省省委决定恢复辽宁省团校。开始短期培训共青团干部。  1985年2月,经辽宁省省政府批准成立为辽宁青年干部学院。校址为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2段4号。  1986年改名为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正式纳入国家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体系。1989年学院完成了校园易地换建工作,校址迁入沈阳市东陵区文萃路94号。  1999年7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学院由成人高等院校转制为普通高职院校,更名为辽宁商务职业学院。[1] 沈阳工程学院历史沿革2003年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合并升格为沈阳工程学院2004年10月,沈阳工程学院整体搬迁至新校区,沈阳道义经济开发区正义三路18号2009年校址地址更名为沈阳市沈北新区蒲昌路18号2011年10月被确定为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单位,在“动力工程、电气工程”两个领域获得工程硕士学位授权。[2] 2015年沈阳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在辽宁省内一本B段招生2016年3月沈阳工程学院获得招收来华留学生资质办学条件编辑师资力量截止2015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在职教职工966人,其学校正门中专任教师610人,正高级职称教师85人,副高级职称教师196人,具有博士学位专任教师121人,硕士学位专任教师412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71人。现有2个辽宁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7个辽宁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3名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2名辽宁省优秀专家,11名辽宁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名辽宁省“十百千高端人才引进工程”百人层次,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才5人,千层次人才8人,2名沈阳市优秀专家,7名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科技人才。[3] 辽宁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教学团队、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教学团队、[4] 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信息工程专业教学团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热能与动力工程教学团队等。辽宁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智能电网故障诊断-安全预警-自愈控制团队[5] 院系设置根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资料显示,学校设有研究生部、电图书馆力学院、能源与动力学院、自动化学院、信息学院、管理学院、新能源学院、机械学院、文法学院、技术经济系和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2个专业教学院(系);设有公共外语教学部、基础教学部、思政教研部、体育教学部、计算机基础教学部等5个教学部。学科专业涵盖工、理、经、文、管、法6个门类,35个本科专业,26个专科专业(有10个专科专业招生)。[6] 学科建设2011年,学校被确定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单位,“动力工程”“电气工程”两个领域获得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学校有2个辽宁省优势特色(培育)学科。辽宁省优势特色(培育)学科:热能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7] 教学建设根据2014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开设42个本科专业(含专业方向),学校有1个国家级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1门省级精品课程,1个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示范专业,2个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辽宁省重点支持专业,1个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国家级精品课程电机学、热工过程控制仪表。[8] 省级精品课程电厂汽轮机、工程流体力学、实用英语、市场营销、社会调查、继电保护、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电厂锅炉、电路、数据库原理及应用、高等数学。[9] 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示范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10]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11] 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自动化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12]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检测与自动控制实验教学中心、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实验教学中心[10] 、检测与自动控制实验教学中心[13] 辽宁省重点支持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热能工程对外交流根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与加拿大BC理工大学、加拿大红河学院、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英国格拉斯哥卡利多尼亚大学、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等近20所国外高校和教育科研机构缔结友好合作关系。2009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与加拿大红河学院合作成立的红河国际学院,是辽宁省首个工程类中外合作办学机构。2010年开始启动与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合作举办校际本科“2+2”学生交流项目。[14] 学术科研编辑科研成果2009年至2015年,学校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国家863计划等国家级项教学楼目11项,省市级科技项目522项,横向项目146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5项;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8项。2007年学校成立了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负责科研成果产业化,控股、参股8家企业,学校经营性资产股份原值近4000万元,部分专业初步形成了校内“产学研”小循环体系。[14] 科研平台根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辽宁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程研究中心,4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1个辽宁省社会管理创新研究基地,1个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辽宁省高校工程中心,1个辽宁省高校对接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基地,6个沈阳市重点实验室,1个沈阳市工程中心,3个校企合作研究中心。[14] 辽宁省重点实验室洁净燃烧发电与供热技术[11] 、太阳能光伏应用技术[15] 、辽宁省电网节能与控制重点实验室等[10] 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辽宁省电力仿真控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辽宁省燃烧技术中心辽宁省高校工程中心电力仿真控制技术中心[16] 辽宁省协同创新中心太阳能光伏发电及其分布式并网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学术资源学术期刊《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10年学报影响因子较2005年提升6倍;2009年学报共有两篇文章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98篇文章被索引。学报主编独创的新建本科院校学报特色办刊理论和"12345"运作模式曾多次在全国学报学术会议上交流。2011年,社科版在全国人文社科期刊中排名有新的进展,进入全国前40%以内。学报2刊年内又获得3项国家级奖励,学报自然版获得"第三届中国高校特色期刊奖",连续三届获此殊荣,成为教育部仅有的14种期刊之一;学报社科版连续两届荣获"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其"文艺美学栏目"获得"全国人文社科学报特色栏目"。[17] 图书馆藏截至2014年7月,图书馆藏图书文献126.3万册,(其中,电子图书46.8万册,电子期刊19.2万册)。数据库资源主要有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超星数字图书馆、爱迪科森网上报告厅、金图国际高校英语学习资源总库、EBSCO西文数据库等。校园文化编辑校训明德致知 精工博学“明德”:出自儒家典籍《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其中“德”字在古代写作“悳”,有“真心”之意;“明”则为彰显、发扬。选取“明德”一词,意在崇尚至善,彰显美德,培养师生员工完善人格,修已立人,追求崇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永恒的时代和谐之风。  “致知”出自《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致知在格物”即获取知识的途径在于接触和体察事物。选取“致知”一词意在强调探求真知的过程就是在读书中求知,在实践中求知,行先于知,最终达到知行并重、知行合一。  “精”:意为用功深到而专一,有“精通”“最佳”“长于”“善于”等义。“工”为象形字,在甲骨文字中为工具形,即持有工具,后引申为“工程”“技巧”“技术和技术修养”等涵义。“精工”两字结合,可产生“精良高超的技术”“优秀杰出的工科人才”等义。选取“精工”一词,与我院培养以工程教育为主、具有工程背景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相吻合。  “博”有广、通、丰富等意。选取“博学”一词,旨在倡导师生做学问不但要求精,还要求深、求广,要以开放的眼光和胸襟海纳百川,博采众长,追求卓越品质,不断进取完善。  校训8个字,读之韵味流畅,品之立意高远;上下两句相互承接,四层内涵融汇贯通,取意远古先训又纳入现代精神,蕴涵了现实与传统教育的传承关系,构成了工院精神的丰富内涵。[18] 校徽校徽主图案由“沈阳”两字的汉语拼音首位“s”“y”经过艺术变形构成了一个富有动感的“工”字。“工”字体现了学院以“工”为主的办学特色。图案下部是中英文校名,中文采用毛泽东的手书体,刚劲、浑厚;英文为ArialBlack体,庄重、大方。  图案中间三条向上攀升的“s”,似召唤未来之手,似迎风张开的翅膀,似向上升腾的火焰,又似莘莘学子舞动的青春,昭示着工院学子团结向上、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奋力拼搏的时代风貌。“s”与“y”共同勾勒出了一只展翅腾飞的雏鹰,她以昂扬的姿态振翅高飞,蕴含着“天高任鸟飞”的勉励之情,表达了学院满载着激情与梦想,不断飞向新的目标,各项事业蓬勃向上的美好愿望。校徽犹如字母“e”,体现了学院紧跟社会步伐,与时代同步,不断创新、服务社会的时代理念。  校徽图案主色调为蓝色。蓝色旷远而深邃,代表着辽阔的大海与浩瀚的苍穹,寓意师生员工拥有宽广豁达的胸襟和探索真知、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蓝色羽翼随上腾之势由浅及深,由窄渐宽,预示着工程学院发展之路愈加宽广,办学空间更为开阔,象征着学院各项事业奔腾向上、永不止步。现任领导编辑党委书记:宋焕斌院长、党委副书记:芮小苗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尚涤尘副院长:宋吉鑫、韩伟、王奇、李智[20] 知名校友编辑王炳华 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校部/国际教育学院翟若愚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郑宝森 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林浒 中科院沈阳计算所所长。[21] 李树田 神华国华太仓发电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胡永生 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22] 杨晓东 绥中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绍民沈阳热电厂发电部主任穆永强 辽宁省电力公司发展策划部主任
沈阳工程学院坐落在中国国家区域中心城市、辽宁省省会——沈阳,是一所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前身是1952年建校的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和1947年成立的东北团校(1999年改制为辽宁商务职业学院)。200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两校合并组建沈阳工程学院,现隶属于辽宁省人民政府。根据2015年11月学校官网资料显示,学校有主校区、科技园区和产业园区,占地面积近8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3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约7.97亿元 ,2011年资产评估值16.7亿元;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11193人,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21人,普通全日制本科生9414人,专科生1658人。自学校组建以来,已为社会输送了数万名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好评,近几年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历史沿革编辑沈阳电专历史沿革1952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技工学校创建;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54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技工学校更名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技工学校;1956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技工学校更名为沈阳电力工人技术学校;1958年沈阳电力工人技术学校更名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学校;1960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学校升格为沈阳电力学院;1960年沈阳电力建设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1961年锦州供电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1962年沈阳电力学院改建为沈阳电力学校;辽宁省团校/大学城宾馆1962年沈阳电力学院(本科班)并入吉林电力学院,现发展为东北电力大学;1982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培训中心创建(合署);1985年沈阳电力学校升格为沈阳电力专科学校;1992年沈阳电力专科学校更名为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沈阳电专历史梗概一、东北电力管理局技工学校(1952年5月—1958年3月)1952年5月23日,经东北人民政府批准组建了东北地区第一所电力技工学校——东北电业管理局技工学校。1954年6月,学校改名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技工学校。1956年10月,学校改名为沈阳电力工人技术学校。二、沈阳电力学校(1958年7月—1960年3月)1958年7月,学校升格为中专,校名改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学校,在继续办好技工班的同时,开办了电厂热能动力装置、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厂化学、电力通讯6个专业,开始招收4年制中专生。三、沈阳电力学院(1960年3月—1962年9月)1960年,根据水利电力部指示,学校由中专升格为大学,校名改为沈阳电力学院。当年4月招收两个本科班。1960年12月8日,沈阳电力建设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成立沈阳电力学院中专部。1961年9月26日,锦州供电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成立沈阳电力学院锦州中专部。四、沈阳电力学校(1962年9月—1984年6)1962年5月,根据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两个本科班转入吉林电力学院学习,同年学校停办大学,仍办中专。校名为沈阳电力学校。1980年沈阳电力学校被教育部列为重点中专。五、东北管理局沈阳培训中心(1984年6月—1985年9月)1984年6月,成立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培训中心。六、沈阳电力专科学校(1985年9月—1992年4月)1985年9月,被国家教委批准升格为大专,校名为沈阳电力专科学校。七、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92年4月—2003年4月)1992年4月,学校改名为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52年—2003年4月校址在沈阳市长江街134号。原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历史沿革1947年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创建;1948年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更名为东北青年干部学校;大学生活动中心1951年东北青年干部学校更名为东北团校;1954年东北团校更名为辽宁省团校;1966年辽宁省团校停办;1978年辽宁省团校复校;1984年辽宁省团校更名为辽宁青年干部学院;1985年辽宁青年干部学院升格为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1999年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升格为辽宁商务职业学院。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历史梗概1947年6月,成立以短期干部培训为主的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校址为哈尔滨道里区地段92号。  1948年11月,学校随中共中央东北局机关由哈尔滨迁至沈阳,校名改为东北青年干部学校。为新中国的建立培养了大批干部,校址为沈阳市和平区北二马路4段79号。  1951年11月,学校改名为东北团校。成为东北地区唯一一所为共青团事业培养优秀干部的基地和摇篮,校址为沈阳市和平区北二马路4段79号。  1954年11月,成立辽宁省团校,以短期培训形式为各级党组织培养青年干部。  1958年8月,学校改名为辽宁省团校。校址为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2段4号。  1966年,“文革”开始,学校停止办学。  1978年4月,辽宁省省委决定恢复辽宁省团校。开始短期培训共青团干部。  1985年2月,经辽宁省省政府批准成立为辽宁青年干部学院。校址为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2段4号。  1986年改名为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正式纳入国家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体系。1989年学院完成了校园易地换建工作,校址迁入沈阳市东陵区文萃路94号。  1999年7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学院由成人高等院校转制为普通高职院校,更名为辽宁商务职业学院。[1] 沈阳工程学院历史沿革2003年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合并升格为沈阳工程学院2004年10月,沈阳工程学院整体搬迁至新校区,沈阳道义经济开发区正义三路18号2009年校址地址更名为沈阳市沈北新区蒲昌路18号2011年10月被确定为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单位,在“动力工程、电气工程”两个领域获得工程硕士学位授权。[2] 2015年沈阳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在辽宁省内一本B段招生2016年3月沈阳工程学院获得招收来华留学生资质办学条件编辑师资力量截止2015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在职教职工966人,其学校正门中专任教师610人,正高级职称教师85人,副高级职称教师196人,具有博士学位专任教师121人,硕士学位专任教师412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71人。现有2个辽宁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7个辽宁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3名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2名辽宁省优秀专家,11名辽宁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名辽宁省“十百千高端人才引进工程”百人层次,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才5人,千层次人才8人,2名沈阳市优秀专家,7名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科技人才。[3] 辽宁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教学团队、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教学团队、[4] 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信息工程专业教学团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热能与动力工程教学团队等。辽宁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智能电网故障诊断-安全预警-自愈控制团队[5] 院系设置根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资料显示,学校设有研究生部、电图书馆力学院、能源与动力学院、自动化学院、信息学院、管理学院、新能源学院、机械学院、文法学院、技术经济系和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2个专业教学院(系);设有公共外语教学部、基础教学部、思政教研部、体育教学部、计算机基础教学部等5个教学部。学科专业涵盖工、理、经、文、管、法6个门类,35个本科专业,26个专科专业(有10个专科专业招生)。[6] 学科建设2011年,学校被确定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单位,“动力工程”“电气工程”两个领域获得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学校有2个辽宁省优势特色(培育)学科。辽宁省优势特色(培育)学科:热能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7] 教学建设根据2014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开设42个本科专业(含专业方向),学校有1个国家级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1门省级精品课程,1个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示范专业,2个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辽宁省重点支持专业,1个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国家级精品课程电机学、热工过程控制仪表。[8] 省级精品课程电厂汽轮机、工程流体力学、实用英语、市场营销、社会调查、继电保护、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电厂锅炉、电路、数据库原理及应用、高等数学。[9] 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示范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10]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11] 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自动化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12]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检测与自动控制实验教学中心、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实验教学中心[10] 、检测与自动控制实验教学中心[13] 辽宁省重点支持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热能工程对外交流根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与加拿大BC理工大学、加拿大红河学院、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英国格拉斯哥卡利多尼亚大学、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等近20所国外高校和教育科研机构缔结友好合作关系。2009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与加拿大红河学院合作成立的红河国际学院,是辽宁省首个工程类中外合作办学机构。2010年开始启动与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合作举办校际本科“2+2”学生交流项目。[14] 学术科研编辑科研成果2009年至2015年,学校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国家863计划等国家级项教学楼目11项,省市级科技项目522项,横向项目146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5项;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8项。2007年学校成立了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负责科研成果产业化,控股、参股8家企业,学校经营性资产股份原值近4000万元,部分专业初步形成了校内“产学研”小循环体系。[14] 科研平台根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辽宁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程研究中心,4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1个辽宁省社会管理创新研究基地,1个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辽宁省高校工程中心,1个辽宁省高校对接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基地,6个沈阳市重点实验室,1个沈阳市工程中心,3个校企合作研究中心。[14] 辽宁省重点实验室洁净燃烧发电与供热技术[11] 、太阳能光伏应用技术[15] 、辽宁省电网节能与控制重点实验室等[10] 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辽宁省电力仿真控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辽宁省燃烧技术中心辽宁省高校工程中心电力仿真控制技术中心[16] 辽宁省协同创新中心太阳能光伏发电及其分布式并网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学术资源学术期刊《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10年学报影响因子较2005年提升6倍;2009年学报共有两篇文章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98篇文章被索引。学报主编独创的新建本科院校学报特色办刊理论和"12345"运作模式曾多次在全国学报学术会议上交流。2011年,社科版在全国人文社科期刊中排名有新的进展,进入全国前40%以内。学报2刊年内又获得3项国家级奖励,学报自然版获得"第三届中国高校特色期刊奖",连续三届获此殊荣,成为教育部仅有的14种期刊之一;学报社科版连续两届荣获"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其"文艺美学栏目"获得"全国人文社科学报特色栏目"。[17] 图书馆藏截至2014年7月,图书馆藏图书文献126.3万册,(其中,电子图书46.8万册,电子期刊19.2万册)。数据库资源主要有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超星数字图书馆、爱迪科森网上报告厅、金图国际高校英语学习资源总库、EBSCO西文数据库等。校园文化编辑校训明德致知 精工博学“明德”:出自儒家典籍《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其中“德”字在古代写作“悳”,有“真心”之意;“明”则为彰显、发扬。选取“明德”一词,意在崇尚至善,彰显美德,培养师生员工完善人格,修已立人,追求崇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永恒的时代和谐之风。  “致知”出自《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致知在格物”即获取知识的途径在于接触和体察事物。选取“致知”一词意在强调探求真知的过程就是在读书中求知,在实践中求知,行先于知,最终达到知行并重、知行合一。  “精”:意为用功深到而专一,有“精通”“最佳”“长于”“善于”等义。“工”为象形字,在甲骨文字中为工具形,即持有工具,后引申为“工程”“技巧”“技术和技术修养”等涵义。“精工”两字结合,可产生“精良高超的技术”“优秀杰出的工科人才”等义。选取“精工”一词,与我院培养以工程教育为主、具有工程背景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相吻合。  “博”有广、通、丰富等意。选取“博学”一词,旨在倡导师生做学问不但要求精,还要求深、求广,要以开放的眼光和胸襟海纳百川,博采众长,追求卓越品质,不断进取完善。  校训8个字,读之韵味流畅,品之立意高远;上下两句相互承接,四层内涵融汇贯通,取意远古先训又纳入现代精神,蕴涵了现实与传统教育的传承关系,构成了工院精神的丰富内涵。[18] 校徽校徽主图案由“沈阳”两字的汉语拼音首位“s”“y”经过艺术变形构成了一个富有动感的“工”字。“工”字体现了学院以“工”为主的办学特色。图案下部是中英文校名,中文采用毛泽东的手书体,刚劲、浑厚;英文为ArialBlack体,庄重、大方。  图案中间三条向上攀升的“s”,似召唤未来之手,似迎风张开的翅膀,似向上升腾的火焰,又似莘莘学子舞动的青春,昭示着工院学子团结向上、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奋力拼搏的时代风貌。“s”与“y”共同勾勒出了一只展翅腾飞的雏鹰,她以昂扬的姿态振翅高飞,蕴含着“天高任鸟飞”的勉励之情,表达了学院满载着激情与梦想,不断飞向新的目标,各项事业蓬勃向上的美好愿望。校徽犹如字母“e”,体现了学院紧跟社会步伐,与时代同步,不断创新、服务社会的时代理念。  校徽图案主色调为蓝色。蓝色旷远而深邃,代表着辽阔的大海与浩瀚的苍穹,寓意师生员工拥有宽广豁达的胸襟和探索真知、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蓝色羽翼随上腾之势由浅及深,由窄渐宽,预示着工程学院发展之路愈加宽广,办学空间更为开阔,象征着学院各项事业奔腾向上、永不止步。现任领导编辑党委书记:宋焕斌院长、党委副书记:芮小苗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尚涤尘副院长:宋吉鑫、韩伟、王奇、李智[20] 知名校友编辑王炳华 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校部/国际教育学院翟若愚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郑宝森 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林浒 中科院沈阳计算所所长。[21] 李树田 神华国华太仓发电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胡永生 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22] 杨晓东 绥中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绍民沈阳热电厂发电部主任穆永强 辽宁省电力公司发展策划部主任沈阳工程学院,其实是一所非常低调,但是应用特色非常鲜明专业实力相当强大的一所应用型大学,它的毕业生就业率非常高,待遇也相当优越。它的电力类专业特色极其鲜明,专业发展蓬勃旺盛,学校现在是辽宁省人民政府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共建高校。我的不少学生都毕业于这所院校,工作相当满意。2020届电力学院,能源与动力学院,新能源学院全部毕业生全部就业,100%面向能源电力行业。2020届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89.32%,协议合同就业率为63.18%,升学率为12.21%,出国率为0.38%。基层项目就业率为5.28%,科研率为4.02%,创业率为3.89%,其中,本科生就业率为89.44%,专科生就业率为88.40%。我也曾经多次前往沈阳工程学院考察学校的发展情况以及科研实力,学风,学科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表现。这是一所具有纯正学风,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应用型示范高校。你无论是在学校的自习室,还是图书馆,都可以看到埋头苦读的莘莘学子的动人身影。学校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校区,现有主校区,科技园区和产业园区,占地面积近8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将近46万平方米。面向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现有全日制各类在校学生11000多人。学校的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光源与照明,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等专业都相当不错。学校与中航沈飞集团等多家单位实现的订单式,定制式人才培养。与地方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签订200余项产学研合作协议,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具有独特的建树。另外,在开展应用技术研究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科技成果转化率连续两年在辽宁省省属高校名列前茅。在电网改造,新能源应用等领域创造经济效益上亿元。总而言之,你在沈阳工程学院就读能够塑造你崇高的精神境界,培养你的工匠精神,强化你的责任担当,也能够掌握独特的应用技术,使你在人生的发展道路上能够如虎添翼,能够像雄鹰一样在理想的天空博风击浪,能够使你的理想的航船,劈波斩浪,登陆成功的彼岸。
沈阳工程学院坐落在中国国家区域中心城市、辽宁省省会——沈阳,是一所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前身是1952年建校的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和1947年成立的东北团校(1999年改制为辽宁商务职业学院)。200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两校合并组建沈阳工程学院,现隶属于辽宁省人民政府。根据2015年11月学校官网资料显示,学校有主校区、科技园区和产业园区,占地面积近8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3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约7.97亿元 ,2011年资产评估值16.7亿元;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11193人,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21人,普通全日制本科生9414人,专科生1658人。自学校组建以来,已为社会输送了数万名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好评,近几年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历史沿革编辑沈阳电专历史沿革1952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技工学校创建;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54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技工学校更名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技工学校;1956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技工学校更名为沈阳电力工人技术学校;1958年沈阳电力工人技术学校更名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学校;1960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学校升格为沈阳电力学院;1960年沈阳电力建设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1961年锦州供电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1962年沈阳电力学院改建为沈阳电力学校;辽宁省团校/大学城宾馆1962年沈阳电力学院(本科班)并入吉林电力学院,现发展为东北电力大学;1982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培训中心创建(合署);1985年沈阳电力学校升格为沈阳电力专科学校;1992年沈阳电力专科学校更名为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沈阳电专历史梗概一、东北电力管理局技工学校(1952年5月—1958年3月)1952年5月23日,经东北人民政府批准组建了东北地区第一所电力技工学校——东北电业管理局技工学校。1954年6月,学校改名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技工学校。1956年10月,学校改名为沈阳电力工人技术学校。二、沈阳电力学校(1958年7月—1960年3月)1958年7月,学校升格为中专,校名改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学校,在继续办好技工班的同时,开办了电厂热能动力装置、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厂化学、电力通讯6个专业,开始招收4年制中专生。三、沈阳电力学院(1960年3月—1962年9月)1960年,根据水利电力部指示,学校由中专升格为大学,校名改为沈阳电力学院。当年4月招收两个本科班。1960年12月8日,沈阳电力建设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成立沈阳电力学院中专部。1961年9月26日,锦州供电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成立沈阳电力学院锦州中专部。四、沈阳电力学校(1962年9月—1984年6)1962年5月,根据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两个本科班转入吉林电力学院学习,同年学校停办大学,仍办中专。校名为沈阳电力学校。1980年沈阳电力学校被教育部列为重点中专。五、东北管理局沈阳培训中心(1984年6月—1985年9月)1984年6月,成立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培训中心。六、沈阳电力专科学校(1985年9月—1992年4月)1985年9月,被国家教委批准升格为大专,校名为沈阳电力专科学校。七、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92年4月—2003年4月)1992年4月,学校改名为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52年—2003年4月校址在沈阳市长江街134号。原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历史沿革1947年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创建;1948年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更名为东北青年干部学校;大学生活动中心1951年东北青年干部学校更名为东北团校;1954年东北团校更名为辽宁省团校;1966年辽宁省团校停办;1978年辽宁省团校复校;1984年辽宁省团校更名为辽宁青年干部学院;1985年辽宁青年干部学院升格为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1999年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升格为辽宁商务职业学院。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历史梗概1947年6月,成立以短期干部培训为主的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校址为哈尔滨道里区地段92号。  1948年11月,学校随中共中央东北局机关由哈尔滨迁至沈阳,校名改为东北青年干部学校。为新中国的建立培养了大批干部,校址为沈阳市和平区北二马路4段79号。  1951年11月,学校改名为东北团校。成为东北地区唯一一所为共青团事业培养优秀干部的基地和摇篮,校址为沈阳市和平区北二马路4段79号。  1954年11月,成立辽宁省团校,以短期培训形式为各级党组织培养青年干部。  1958年8月,学校改名为辽宁省团校。校址为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2段4号。  1966年,“文革”开始,学校停止办学。  1978年4月,辽宁省省委决定恢复辽宁省团校。开始短期培训共青团干部。  1985年2月,经辽宁省省政府批准成立为辽宁青年干部学院。校址为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2段4号。  1986年改名为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正式纳入国家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体系。1989年学院完成了校园易地换建工作,校址迁入沈阳市东陵区文萃路94号。  1999年7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学院由成人高等院校转制为普通高职院校,更名为辽宁商务职业学院。[1] 沈阳工程学院历史沿革2003年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合并升格为沈阳工程学院2004年10月,沈阳工程学院整体搬迁至新校区,沈阳道义经济开发区正义三路18号2009年校址地址更名为沈阳市沈北新区蒲昌路18号2011年10月被确定为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单位,在“动力工程、电气工程”两个领域获得工程硕士学位授权。[2] 2015年沈阳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在辽宁省内一本B段招生2016年3月沈阳工程学院获得招收来华留学生资质办学条件编辑师资力量截止2015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在职教职工966人,其学校正门中专任教师610人,正高级职称教师85人,副高级职称教师196人,具有博士学位专任教师121人,硕士学位专任教师412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71人。现有2个辽宁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7个辽宁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3名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2名辽宁省优秀专家,11名辽宁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名辽宁省“十百千高端人才引进工程”百人层次,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才5人,千层次人才8人,2名沈阳市优秀专家,7名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科技人才。[3] 辽宁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教学团队、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教学团队、[4] 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信息工程专业教学团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热能与动力工程教学团队等。辽宁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智能电网故障诊断-安全预警-自愈控制团队[5] 院系设置根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资料显示,学校设有研究生部、电图书馆力学院、能源与动力学院、自动化学院、信息学院、管理学院、新能源学院、机械学院、文法学院、技术经济系和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2个专业教学院(系);设有公共外语教学部、基础教学部、思政教研部、体育教学部、计算机基础教学部等5个教学部。学科专业涵盖工、理、经、文、管、法6个门类,35个本科专业,26个专科专业(有10个专科专业招生)。[6] 学科建设2011年,学校被确定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单位,“动力工程”“电气工程”两个领域获得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学校有2个辽宁省优势特色(培育)学科。辽宁省优势特色(培育)学科:热能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7] 教学建设根据2014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开设42个本科专业(含专业方向),学校有1个国家级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1门省级精品课程,1个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示范专业,2个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辽宁省重点支持专业,1个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国家级精品课程电机学、热工过程控制仪表。[8] 省级精品课程电厂汽轮机、工程流体力学、实用英语、市场营销、社会调查、继电保护、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电厂锅炉、电路、数据库原理及应用、高等数学。[9] 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示范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10]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11] 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自动化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12]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检测与自动控制实验教学中心、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实验教学中心[10] 、检测与自动控制实验教学中心[13] 辽宁省重点支持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热能工程对外交流根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与加拿大BC理工大学、加拿大红河学院、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英国格拉斯哥卡利多尼亚大学、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等近20所国外高校和教育科研机构缔结友好合作关系。2009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与加拿大红河学院合作成立的红河国际学院,是辽宁省首个工程类中外合作办学机构。2010年开始启动与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合作举办校际本科“2+2”学生交流项目。[14] 学术科研编辑科研成果2009年至2015年,学校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国家863计划等国家级项教学楼目11项,省市级科技项目522项,横向项目146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5项;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8项。2007年学校成立了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负责科研成果产业化,控股、参股8家企业,学校经营性资产股份原值近4000万元,部分专业初步形成了校内“产学研”小循环体系。[14] 科研平台根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辽宁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程研究中心,4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1个辽宁省社会管理创新研究基地,1个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辽宁省高校工程中心,1个辽宁省高校对接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基地,6个沈阳市重点实验室,1个沈阳市工程中心,3个校企合作研究中心。[14] 辽宁省重点实验室洁净燃烧发电与供热技术[11] 、太阳能光伏应用技术[15] 、辽宁省电网节能与控制重点实验室等[10] 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辽宁省电力仿真控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辽宁省燃烧技术中心辽宁省高校工程中心电力仿真控制技术中心[16] 辽宁省协同创新中心太阳能光伏发电及其分布式并网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学术资源学术期刊《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10年学报影响因子较2005年提升6倍;2009年学报共有两篇文章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98篇文章被索引。学报主编独创的新建本科院校学报特色办刊理论和"12345"运作模式曾多次在全国学报学术会议上交流。2011年,社科版在全国人文社科期刊中排名有新的进展,进入全国前40%以内。学报2刊年内又获得3项国家级奖励,学报自然版获得"第三届中国高校特色期刊奖",连续三届获此殊荣,成为教育部仅有的14种期刊之一;学报社科版连续两届荣获"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其"文艺美学栏目"获得"全国人文社科学报特色栏目"。[17] 图书馆藏截至2014年7月,图书馆藏图书文献126.3万册,(其中,电子图书46.8万册,电子期刊19.2万册)。数据库资源主要有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超星数字图书馆、爱迪科森网上报告厅、金图国际高校英语学习资源总库、EBSCO西文数据库等。校园文化编辑校训明德致知 精工博学“明德”:出自儒家典籍《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其中“德”字在古代写作“悳”,有“真心”之意;“明”则为彰显、发扬。选取“明德”一词,意在崇尚至善,彰显美德,培养师生员工完善人格,修已立人,追求崇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永恒的时代和谐之风。  “致知”出自《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致知在格物”即获取知识的途径在于接触和体察事物。选取“致知”一词意在强调探求真知的过程就是在读书中求知,在实践中求知,行先于知,最终达到知行并重、知行合一。  “精”:意为用功深到而专一,有“精通”“最佳”“长于”“善于”等义。“工”为象形字,在甲骨文字中为工具形,即持有工具,后引申为“工程”“技巧”“技术和技术修养”等涵义。“精工”两字结合,可产生“精良高超的技术”“优秀杰出的工科人才”等义。选取“精工”一词,与我院培养以工程教育为主、具有工程背景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相吻合。  “博”有广、通、丰富等意。选取“博学”一词,旨在倡导师生做学问不但要求精,还要求深、求广,要以开放的眼光和胸襟海纳百川,博采众长,追求卓越品质,不断进取完善。  校训8个字,读之韵味流畅,品之立意高远;上下两句相互承接,四层内涵融汇贯通,取意远古先训又纳入现代精神,蕴涵了现实与传统教育的传承关系,构成了工院精神的丰富内涵。[18] 校徽校徽主图案由“沈阳”两字的汉语拼音首位“s”“y”经过艺术变形构成了一个富有动感的“工”字。“工”字体现了学院以“工”为主的办学特色。图案下部是中英文校名,中文采用毛泽东的手书体,刚劲、浑厚;英文为ArialBlack体,庄重、大方。  图案中间三条向上攀升的“s”,似召唤未来之手,似迎风张开的翅膀,似向上升腾的火焰,又似莘莘学子舞动的青春,昭示着工院学子团结向上、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奋力拼搏的时代风貌。“s”与“y”共同勾勒出了一只展翅腾飞的雏鹰,她以昂扬的姿态振翅高飞,蕴含着“天高任鸟飞”的勉励之情,表达了学院满载着激情与梦想,不断飞向新的目标,各项事业蓬勃向上的美好愿望。校徽犹如字母“e”,体现了学院紧跟社会步伐,与时代同步,不断创新、服务社会的时代理念。  校徽图案主色调为蓝色。蓝色旷远而深邃,代表着辽阔的大海与浩瀚的苍穹,寓意师生员工拥有宽广豁达的胸襟和探索真知、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蓝色羽翼随上腾之势由浅及深,由窄渐宽,预示着工程学院发展之路愈加宽广,办学空间更为开阔,象征着学院各项事业奔腾向上、永不止步。现任领导编辑党委书记:宋焕斌院长、党委副书记:芮小苗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尚涤尘副院长:宋吉鑫、韩伟、王奇、李智[20] 知名校友编辑王炳华 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校部/国际教育学院翟若愚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郑宝森 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林浒 中科院沈阳计算所所长。[21] 李树田 神华国华太仓发电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胡永生 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22] 杨晓东 绥中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绍民沈阳热电厂发电部主任穆永强 辽宁省电力公司发展策划部主任
沈阳工程学院坐落在中国国家区域中心城市、辽宁省省会——沈阳,是一所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前身是1952年建校的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和1947年成立的东北团校(1999年改制为辽宁商务职业学院)。200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两校合并组建沈阳工程学院,现隶属于辽宁省人民政府。根据2015年11月学校官网资料显示,学校有主校区、科技园区和产业园区,占地面积近8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3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约7.97亿元 ,2011年资产评估值16.7亿元;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11193人,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21人,普通全日制本科生9414人,专科生1658人。自学校组建以来,已为社会输送了数万名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好评,近几年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历史沿革编辑沈阳电专历史沿革1952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技工学校创建;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54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技工学校更名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技工学校;1956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技工学校更名为沈阳电力工人技术学校;1958年沈阳电力工人技术学校更名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学校;1960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学校升格为沈阳电力学院;1960年沈阳电力建设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1961年锦州供电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1962年沈阳电力学院改建为沈阳电力学校;辽宁省团校/大学城宾馆1962年沈阳电力学院(本科班)并入吉林电力学院,现发展为东北电力大学;1982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培训中心创建(合署);1985年沈阳电力学校升格为沈阳电力专科学校;1992年沈阳电力专科学校更名为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沈阳电专历史梗概一、东北电力管理局技工学校(1952年5月—1958年3月)1952年5月23日,经东北人民政府批准组建了东北地区第一所电力技工学校——东北电业管理局技工学校。1954年6月,学校改名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技工学校。1956年10月,学校改名为沈阳电力工人技术学校。二、沈阳电力学校(1958年7月—1960年3月)1958年7月,学校升格为中专,校名改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学校,在继续办好技工班的同时,开办了电厂热能动力装置、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厂化学、电力通讯6个专业,开始招收4年制中专生。三、沈阳电力学院(1960年3月—1962年9月)1960年,根据水利电力部指示,学校由中专升格为大学,校名改为沈阳电力学院。当年4月招收两个本科班。1960年12月8日,沈阳电力建设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成立沈阳电力学院中专部。1961年9月26日,锦州供电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成立沈阳电力学院锦州中专部。四、沈阳电力学校(1962年9月—1984年6)1962年5月,根据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两个本科班转入吉林电力学院学习,同年学校停办大学,仍办中专。校名为沈阳电力学校。1980年沈阳电力学校被教育部列为重点中专。五、东北管理局沈阳培训中心(1984年6月—1985年9月)1984年6月,成立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培训中心。六、沈阳电力专科学校(1985年9月—1992年4月)1985年9月,被国家教委批准升格为大专,校名为沈阳电力专科学校。七、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92年4月—2003年4月)1992年4月,学校改名为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52年—2003年4月校址在沈阳市长江街134号。原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历史沿革1947年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创建;1948年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更名为东北青年干部学校;大学生活动中心1951年东北青年干部学校更名为东北团校;1954年东北团校更名为辽宁省团校;1966年辽宁省团校停办;1978年辽宁省团校复校;1984年辽宁省团校更名为辽宁青年干部学院;1985年辽宁青年干部学院升格为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1999年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升格为辽宁商务职业学院。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历史梗概1947年6月,成立以短期干部培训为主的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校址为哈尔滨道里区地段92号。  1948年11月,学校随中共中央东北局机关由哈尔滨迁至沈阳,校名改为东北青年干部学校。为新中国的建立培养了大批干部,校址为沈阳市和平区北二马路4段79号。  1951年11月,学校改名为东北团校。成为东北地区唯一一所为共青团事业培养优秀干部的基地和摇篮,校址为沈阳市和平区北二马路4段79号。  1954年11月,成立辽宁省团校,以短期培训形式为各级党组织培养青年干部。  1958年8月,学校改名为辽宁省团校。校址为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2段4号。  1966年,“文革”开始,学校停止办学。  1978年4月,辽宁省省委决定恢复辽宁省团校。开始短期培训共青团干部。  1985年2月,经辽宁省省政府批准成立为辽宁青年干部学院。校址为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2段4号。  1986年改名为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正式纳入国家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体系。1989年学院完成了校园易地换建工作,校址迁入沈阳市东陵区文萃路94号。  1999年7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学院由成人高等院校转制为普通高职院校,更名为辽宁商务职业学院。[1] 沈阳工程学院历史沿革2003年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合并升格为沈阳工程学院2004年10月,沈阳工程学院整体搬迁至新校区,沈阳道义经济开发区正义三路18号2009年校址地址更名为沈阳市沈北新区蒲昌路18号2011年10月被确定为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单位,在“动力工程、电气工程”两个领域获得工程硕士学位授权。[2] 2015年沈阳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在辽宁省内一本B段招生2016年3月沈阳工程学院获得招收来华留学生资质办学条件编辑师资力量截止2015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在职教职工966人,其学校正门中专任教师610人,正高级职称教师85人,副高级职称教师196人,具有博士学位专任教师121人,硕士学位专任教师412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71人。现有2个辽宁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7个辽宁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3名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2名辽宁省优秀专家,11名辽宁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名辽宁省“十百千高端人才引进工程”百人层次,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才5人,千层次人才8人,2名沈阳市优秀专家,7名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科技人才。[3] 辽宁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教学团队、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教学团队、[4] 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信息工程专业教学团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热能与动力工程教学团队等。辽宁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智能电网故障诊断-安全预警-自愈控制团队[5] 院系设置根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资料显示,学校设有研究生部、电图书馆力学院、能源与动力学院、自动化学院、信息学院、管理学院、新能源学院、机械学院、文法学院、技术经济系和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2个专业教学院(系);设有公共外语教学部、基础教学部、思政教研部、体育教学部、计算机基础教学部等5个教学部。学科专业涵盖工、理、经、文、管、法6个门类,35个本科专业,26个专科专业(有10个专科专业招生)。[6] 学科建设2011年,学校被确定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单位,“动力工程”“电气工程”两个领域获得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学校有2个辽宁省优势特色(培育)学科。辽宁省优势特色(培育)学科:热能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7] 教学建设根据2014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开设42个本科专业(含专业方向),学校有1个国家级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1门省级精品课程,1个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示范专业,2个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辽宁省重点支持专业,1个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国家级精品课程电机学、热工过程控制仪表。[8] 省级精品课程电厂汽轮机、工程流体力学、实用英语、市场营销、社会调查、继电保护、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电厂锅炉、电路、数据库原理及应用、高等数学。[9] 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示范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10]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11] 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自动化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12]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检测与自动控制实验教学中心、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实验教学中心[10] 、检测与自动控制实验教学中心[13] 辽宁省重点支持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热能工程对外交流根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与加拿大BC理工大学、加拿大红河学院、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英国格拉斯哥卡利多尼亚大学、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等近20所国外高校和教育科研机构缔结友好合作关系。2009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与加拿大红河学院合作成立的红河国际学院,是辽宁省首个工程类中外合作办学机构。2010年开始启动与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合作举办校际本科“2+2”学生交流项目。[14] 学术科研编辑科研成果2009年至2015年,学校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国家863计划等国家级项教学楼目11项,省市级科技项目522项,横向项目146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5项;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8项。2007年学校成立了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负责科研成果产业化,控股、参股8家企业,学校经营性资产股份原值近4000万元,部分专业初步形成了校内“产学研”小循环体系。[14] 科研平台根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辽宁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程研究中心,4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1个辽宁省社会管理创新研究基地,1个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辽宁省高校工程中心,1个辽宁省高校对接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基地,6个沈阳市重点实验室,1个沈阳市工程中心,3个校企合作研究中心。[14] 辽宁省重点实验室洁净燃烧发电与供热技术[11] 、太阳能光伏应用技术[15] 、辽宁省电网节能与控制重点实验室等[10] 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辽宁省电力仿真控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辽宁省燃烧技术中心辽宁省高校工程中心电力仿真控制技术中心[16] 辽宁省协同创新中心太阳能光伏发电及其分布式并网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学术资源学术期刊《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10年学报影响因子较2005年提升6倍;2009年学报共有两篇文章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98篇文章被索引。学报主编独创的新建本科院校学报特色办刊理论和"12345"运作模式曾多次在全国学报学术会议上交流。2011年,社科版在全国人文社科期刊中排名有新的进展,进入全国前40%以内。学报2刊年内又获得3项国家级奖励,学报自然版获得"第三届中国高校特色期刊奖",连续三届获此殊荣,成为教育部仅有的14种期刊之一;学报社科版连续两届荣获"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其"文艺美学栏目"获得"全国人文社科学报特色栏目"。[17] 图书馆藏截至2014年7月,图书馆藏图书文献126.3万册,(其中,电子图书46.8万册,电子期刊19.2万册)。数据库资源主要有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超星数字图书馆、爱迪科森网上报告厅、金图国际高校英语学习资源总库、EBSCO西文数据库等。校园文化编辑校训明德致知 精工博学“明德”:出自儒家典籍《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其中“德”字在古代写作“悳”,有“真心”之意;“明”则为彰显、发扬。选取“明德”一词,意在崇尚至善,彰显美德,培养师生员工完善人格,修已立人,追求崇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永恒的时代和谐之风。  “致知”出自《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致知在格物”即获取知识的途径在于接触和体察事物。选取“致知”一词意在强调探求真知的过程就是在读书中求知,在实践中求知,行先于知,最终达到知行并重、知行合一。  “精”:意为用功深到而专一,有“精通”“最佳”“长于”“善于”等义。“工”为象形字,在甲骨文字中为工具形,即持有工具,后引申为“工程”“技巧”“技术和技术修养”等涵义。“精工”两字结合,可产生“精良高超的技术”“优秀杰出的工科人才”等义。选取“精工”一词,与我院培养以工程教育为主、具有工程背景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相吻合。  “博”有广、通、丰富等意。选取“博学”一词,旨在倡导师生做学问不但要求精,还要求深、求广,要以开放的眼光和胸襟海纳百川,博采众长,追求卓越品质,不断进取完善。  校训8个字,读之韵味流畅,品之立意高远;上下两句相互承接,四层内涵融汇贯通,取意远古先训又纳入现代精神,蕴涵了现实与传统教育的传承关系,构成了工院精神的丰富内涵。[18] 校徽校徽主图案由“沈阳”两字的汉语拼音首位“s”“y”经过艺术变形构成了一个富有动感的“工”字。“工”字体现了学院以“工”为主的办学特色。图案下部是中英文校名,中文采用毛泽东的手书体,刚劲、浑厚;英文为ArialBlack体,庄重、大方。  图案中间三条向上攀升的“s”,似召唤未来之手,似迎风张开的翅膀,似向上升腾的火焰,又似莘莘学子舞动的青春,昭示着工院学子团结向上、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奋力拼搏的时代风貌。“s”与“y”共同勾勒出了一只展翅腾飞的雏鹰,她以昂扬的姿态振翅高飞,蕴含着“天高任鸟飞”的勉励之情,表达了学院满载着激情与梦想,不断飞向新的目标,各项事业蓬勃向上的美好愿望。校徽犹如字母“e”,体现了学院紧跟社会步伐,与时代同步,不断创新、服务社会的时代理念。  校徽图案主色调为蓝色。蓝色旷远而深邃,代表着辽阔的大海与浩瀚的苍穹,寓意师生员工拥有宽广豁达的胸襟和探索真知、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蓝色羽翼随上腾之势由浅及深,由窄渐宽,预示着工程学院发展之路愈加宽广,办学空间更为开阔,象征着学院各项事业奔腾向上、永不止步。现任领导编辑党委书记:宋焕斌院长、党委副书记:芮小苗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尚涤尘副院长:宋吉鑫、韩伟、王奇、李智[20] 知名校友编辑王炳华 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校部/国际教育学院翟若愚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郑宝森 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林浒 中科院沈阳计算所所长。[21] 李树田 神华国华太仓发电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胡永生 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22] 杨晓东 绥中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绍民沈阳热电厂发电部主任穆永强 辽宁省电力公司发展策划部主任沈阳工程学院,其实是一所非常低调,但是应用特色非常鲜明专业实力相当强大的一所应用型大学,它的毕业生就业率非常高,待遇也相当优越。它的电力类专业特色极其鲜明,专业发展蓬勃旺盛,学校现在是辽宁省人民政府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共建高校。我的不少学生都毕业于这所院校,工作相当满意。2020届电力学院,能源与动力学院,新能源学院全部毕业生全部就业,100%面向能源电力行业。2020届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89.32%,协议合同就业率为63.18%,升学率为12.21%,出国率为0.38%。基层项目就业率为5.28%,科研率为4.02%,创业率为3.89%,其中,本科生就业率为89.44%,专科生就业率为88.40%。我也曾经多次前往沈阳工程学院考察学校的发展情况以及科研实力,学风,学科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表现。这是一所具有纯正学风,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应用型示范高校。你无论是在学校的自习室,还是图书馆,都可以看到埋头苦读的莘莘学子的动人身影。学校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校区,现有主校区,科技园区和产业园区,占地面积近8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将近46万平方米。面向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现有全日制各类在校学生11000多人。学校的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光源与照明,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等专业都相当不错。学校与中航沈飞集团等多家单位实现的订单式,定制式人才培养。与地方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签订200余项产学研合作协议,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具有独特的建树。另外,在开展应用技术研究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科技成果转化率连续两年在辽宁省省属高校名列前茅。在电网改造,新能源应用等领域创造经济效益上亿元。总而言之,你在沈阳工程学院就读能够塑造你崇高的精神境界,培养你的工匠精神,强化你的责任担当,也能够掌握独特的应用技术,使你在人生的发展道路上能够如虎添翼,能够像雄鹰一样在理想的天空博风击浪,能够使你的理想的航船,劈波斩浪,登陆成功的彼岸。

5,沈阳工程学院好不好

男生就业还可以,能进电力方面国企,私企更是好进女生就找个好对象吧,那里不乏局长家公子,女生去设计院的也不少,我同学就有好几个。我所说的针对电专业,电专业分也高,2本专业基本在一本线左右,专科也可以报,虽然很多电力公司已经不要专科了,但也可以去别的地方。
不好,我就那得
还可以,最早叫沈阳电力专科学校,后改工程学院,现在有—本,二本,专科,比较不错有电力工程系,动力工程系,
男生就业还可以,能进电力方面国企,私企更是好进女生就找个好对象吧,那里不乏局长家公子,女生去设计院的也不少,我同学就有好几个。我所说的针对电专业,电专业分也高,2本专业基本在一本线左右,专科也可以报,虽然很多电力公司已经不要专科了,但也可以去别的地方。
不好,我就那得
还可以,最早叫沈阳电力专科学校,后改工程学院,现在有—本,二本,专科,比较不错有电力工程系,动力工程系,
男生就业还可以,能进电力方面国企,私企更是好进女生就找个好对象吧,那里不乏局长家公子,女生去设计院的也不少,我同学就有好几个。我所说的针对电专业,电专业分也高,2本专业基本在一本线左右,专科也可以报,虽然很多电力公司已经不要专科了,但也可以去别的地方。
不好,我就那得
还可以,最早叫沈阳电力专科学校,后改工程学院,现在有—本,二本,专科,比较不错有电力工程系,动力工程系,
一般吧,沈阳师范挺好,可以考虑一下
行了 你还是去北京工程学院吧,哪里挺好的,沈阳的。。 没话说,里面的人都是疯子。
一般吧,沈阳师范挺好,可以考虑一下
行了 你还是去北京工程学院吧,哪里挺好的,沈阳的。。 没话说,里面的人都是疯子。
男生就业还可以,能进电力方面国企,私企更是好进女生就找个好对象吧,那里不乏局长家公子,女生去设计院的也不少,我同学就有好几个。我所说的针对电专业,电专业分也高,2本专业基本在一本线左右,专科也可以报,虽然很多电力公司已经不要专科了,但也可以去别的地方。
不好,我就那得
还可以,最早叫沈阳电力专科学校,后改工程学院,现在有—本,二本,专科,比较不错有电力工程系,动力工程系,

6,沈阳工程学院是几本

沈阳工程学院是二本。沈阳工程学院是二本大学,是一家专门培养高等应用型人才学院,学校在国内属于全日制的普通高校,这是一家以文学,还有理科等等为学科的综合性高等院校。沈阳工程学院在辽宁、河北、山西、吉林、内蒙古、黑龙江、安徽、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甘肃、青海、宁夏等全国大部分省市也都是本科第二批次招生,因此被认为是一所二本大学。师资力量:据2021年1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教职工993人,其中专任教师673人。专任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85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419人,硕士学位以上教师总计占比89.7%;具有正高级职称教师93人,占比13.8%;具有副高级职称教师222人,占比33%;“双师双能”型教师291人,占比43.2%。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沈阳工程学院

7,大家感觉沈阳工程学院怎么样有几个校址分几个批次啊一本

同学你好: 看来你是学习文史类的高考考生,沈阳工程学院好还是不好,这不能一概而论!如果你是能考取并超过本科线,我不向你推荐报考这所学校。如果你是一个专科水平的考生那么我向你推荐这所学校,因为在专科院校中沈阳工程学院是一流的! 学校现在只有一个校区,在沈北大学城。 学校招生分为二批、高职专科两个批次。 平时学习生活管理比较严格。这种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不太利于文科生的发展。 文史类学校2008年有所扩招,估计完全可以满足你的需求!进入学校后一般不可以转专业!也很少听说有转专业成功的! 由于你是文史考生,在此我可以告诉你,各所学校的就业情况基本相同,差距不大。所以你选择时还是把学校环境、资源等具体考察一下! http://haomaidou.blog.163.com/blog/static/96818220083120162753/
同学你好: 看来你是学习文史类的高考考生,沈阳工程学院好还是不好,这不能一概而论!如果你是能考取并超过本科线,我不向你推荐报考这所学校。如果你是一个专科水平的考生那么我向你推荐这所学校,因为在专科院校中沈阳工程学院是一流的! 学校现在只有一个校区,在沈北大学城。 学校招生分为二批、高职专科两个批次。 平时学习生活管理比较严格。这种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不太利于文科生的发展。 文史类学校2008年有所扩招,估计完全可以满足你的需求!进入学校后一般不可以转专业!也很少听说有转专业成功的! 由于你是文史考生,在此我可以告诉你,各所学校的就业情况基本相同,差距不大。所以你选择时还是把学校环境、资源等具体考察一下! http://haomaidou.blog.163.com/blog/static/96818220083120162753/
同学你好: 看来你是学习文史类的高考考生,沈阳工程学院好还是不好,这不能一概而论!如果你是能考取并超过本科线,我不向你推荐报考这所学校。如果你是一个专科水平的考生那么我向你推荐这所学校,因为在专科院校中沈阳工程学院是一流的! 学校现在只有一个校区,在沈北大学城。 学校招生分为二批、高职专科两个批次。 平时学习生活管理比较严格。这种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不太利于文科生的发展。 文史类学校2008年有所扩招,估计完全可以满足你的需求!进入学校后一般不可以转专业!也很少听说有转专业成功的! 由于你是文史考生,在此我可以告诉你,各所学校的就业情况基本相同,差距不大。所以你选择时还是把学校环境、资源等具体考察一下! http://haomaidou.blog.163.com/blog/static/96818220083120162753/
展开全部是的,原来的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是电力工业部所属,东北电力企业集直属的示范性高等工程专科重点建设学校。是培养电力工业的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高等学校。老电校的本科并入吉林电院发展成为东北电力大学,当时的专科发展为沈阳工程学院,现在的沈阳工程学院由老电专和辽宁商学院合并,虽然由省所属,但电力方面仍是其主打专业,是辽宁乃至东北最有影响的电力大学之一。
你说的 沈阳电力工程学院 就是现在的“沈阳工程学院” 由原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和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合并组建。现在在沈北新区道义。 学院主打系是:动力系、电气系, 具体分动本科...和电专科...。
展开全部是的
同学你好: 看来你是学习文史类的高考考生,沈阳工程学院好还是不好,这不能一概而论!如果你是能考取并超过本科线,我不向你推荐报考这所学校。如果你是一个专科水平的考生那么我向你推荐这所学校,因为在专科院校中沈阳工程学院是一流的! 学校现在只有一个校区,在沈北大学城。 学校招生分为二批、高职专科两个批次。 平时学习生活管理比较严格。这种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不太利于文科生的发展。 文史类学校2008年有所扩招,估计完全可以满足你的需求!进入学校后一般不可以转专业!也很少听说有转专业成功的! 由于你是文史考生,在此我可以告诉你,各所学校的就业情况基本相同,差距不大。所以你选择时还是把学校环境、资源等具体考察一下! http://haomaidou.blog.163.com/blog/static/96818220083120162753/

8,沈阳工程学院地址在哪

沈阳工程学院地址在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蒲昌路18号,学校位于辽宁沈阳沈北新区,现有主校区、科技园区和产业园区,占地面积近8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46万平方米。面向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研究生、本专科生和留学生11000余人。设有10个二级学院、5个教学部和1个工程实训中心,开设30个本科专业、7个专科专业。图书馆建筑面积2.14万平方米,馆藏图书百余万册,数字图书馆建设初具规模。校园网以万兆为主干,千兆到楼层,实现教学区、图书馆、学生宿舍区无线网络全覆盖。共享数据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和统一门户平台上线,实现了教育管理信息互联互通。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640余名专任教师中,副高级以上教师占43%,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占86%;“双师双能”型教师占专业教师的80%。拥有省级高校各类教学、科技创新团队11个;有省市各类名师、专家40余人,他们中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省级教学名师、省级专业带头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等各级优秀教师。

9,沈阳工程学院录取分数线

你是文科生,490分的话是能进这个工程学院的,你的分数线是达到了这个学校的招生线的。
填报高考志愿,您最应该做的是征求您们高三的班主任的意见和建议,他懂您的成绩,也懂历年高考录取的信息,更懂您所在省录取的情况,会对您有很大的帮助。
我是沈阳工程学院08级学生,我感觉我们学校就动力系和电气系比较难考(也是王牌专业)其余的都挺容易考的,文科的英语系和政法系都是过本科线就能走,应该挺容易。
或是先录来再转到国际教育学院,要不你别想460分上着学校学理,我是学机械的是我学校理工类里不是很好的了最低分都得484, 本科理工类最低分456 只是表面,你要是学理的还想学工科怎地也得过480分,但来这学校只能学管理,但国际教育学院学费非常高基本学费3万多。你要是考460虽是学理的,信息等文科专业2010年 本科文史类 辽宁最高分527 最低分465 专科文史类最高分473 最低分399 本科理工类 辽宁最高分574 最低分456 专科理工类最高分491 最低分421楼上说过二本线就行你给我上看看来
你是文科生,490分的话是能进这个工程学院的,你的分数线是达到了这个学校的招生线的。
填报高考志愿,您最应该做的是征求您们高三的班主任的意见和建议,他懂您的成绩,也懂历年高考录取的信息,更懂您所在省录取的情况,会对您有很大的帮助。
我是沈阳工程学院08级学生,我感觉我们学校就动力系和电气系比较难考(也是王牌专业)其余的都挺容易考的,文科的英语系和政法系都是过本科线就能走,应该挺容易。
或是先录来再转到国际教育学院,要不你别想460分上着学校学理,我是学机械的是我学校理工类里不是很好的了最低分都得484, 本科理工类最低分456 只是表面,你要是学理的还想学工科怎地也得过480分,但来这学校只能学管理,但国际教育学院学费非常高基本学费3万多。你要是考460虽是学理的,信息等文科专业2010年 本科文史类 辽宁最高分527 最低分465 专科文史类最高分473 最低分399 本科理工类 辽宁最高分574 最低分456 专科理工类最高分491 最低分421楼上说过二本线就行你给我上看看来
你是文科生,490分的话是能进这个工程学院的,你的分数线是达到了这个学校的招生线的。
填报高考志愿,您最应该做的是征求您们高三的班主任的意见和建议,他懂您的成绩,也懂历年高考录取的信息,更懂您所在省录取的情况,会对您有很大的帮助。
我是沈阳工程学院08级学生,我感觉我们学校就动力系和电气系比较难考(也是王牌专业)其余的都挺容易考的,文科的英语系和政法系都是过本科线就能走,应该挺容易。
或是先录来再转到国际教育学院,要不你别想460分上着学校学理,我是学机械的是我学校理工类里不是很好的了最低分都得484, 本科理工类最低分456 只是表面,你要是学理的还想学工科怎地也得过480分,但来这学校只能学管理,但国际教育学院学费非常高基本学费3万多。你要是考460虽是学理的,信息等文科专业2010年 本科文史类 辽宁最高分527 最低分465 专科文史类最高分473 最低分399 本科理工类 辽宁最高分574 最低分456 专科理工类最高分491 最低分421楼上说过二本线就行你给我上看看来
你是文科生,490分的话是能进这个工程学院的,你的分数线是达到了这个学校的招生线的。
是一个容纳了万千有才之人的高校,例如马泽光马大叫兽之列人皆在此校
一般的学校,
前身是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和电力专科学校合并成的二本,师资力量不是很雄厚,知名度也不是很高,是一个新兴的二本院校,我就是那个学校的毕业的,专业不是很强,最好能换可以换个自愿,但如果已经上了,也没那么惨,毕业一样可以找到工作,就是提起学校时,听到的人有时会很茫然,因为学校不是老资历的学校,没那么有名气。
是一个容纳了万千有才之人的高校,例如马泽光马大叫兽之列人皆在此校
一般的学校,
前身是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和电力专科学校合并成的二本,师资力量不是很雄厚,知名度也不是很高,是一个新兴的二本院校,我就是那个学校的毕业的,专业不是很强,最好能换可以换个自愿,但如果已经上了,也没那么惨,毕业一样可以找到工作,就是提起学校时,听到的人有时会很茫然,因为学校不是老资历的学校,没那么有名气。
填报高考志愿,您最应该做的是征求您们高三的班主任的意见和建议,他懂您的成绩,也懂历年高考录取的信息,更懂您所在省录取的情况,会对您有很大的帮助。
我是沈阳工程学院08级学生,我感觉我们学校就动力系和电气系比较难考(也是王牌专业)其余的都挺容易考的,文科的英语系和政法系都是过本科线就能走,应该挺容易。
或是先录来再转到国际教育学院,要不你别想460分上着学校学理,我是学机械的是我学校理工类里不是很好的了最低分都得484, 本科理工类最低分456 只是表面,你要是学理的还想学工科怎地也得过480分,但来这学校只能学管理,但国际教育学院学费非常高基本学费3万多。你要是考460虽是学理的,信息等文科专业2010年 本科文史类 辽宁最高分527 最低分465 专科文史类最高分473 最低分399 本科理工类 辽宁最高分574 最低分456 专科理工类最高分491 最低分421楼上说过二本线就行你给我上看看来

10,沈阳工程学院国家特殊需求项目有可能被取消吗

有可能取消。沈阳工程学院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经、文、管、法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高等院校,是辽宁省人民政府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共建的省属重点本科院校,是辽宁省内唯一一所以能源电力为主干学科的地方本科高校,是“辽宁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示范高校”。学校始终保持95%以上的较高就业率,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广泛认可,获评“教育部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学校位于辽宁沈阳沈北新区,现有主校区、科技园区和产业园区,占地面积近8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46万平方米。面向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研究生、本专科生和留学生11000余人。设有10个二级学院、5个教学部和1个工程实训中心,开设32个本科专业、7个专科专业。图书馆建筑面积2.14万平方米,馆藏图书百余万册,数字图书馆建设初具规模。校园网以万兆为主干,千兆到楼层,实现教学区、图书馆、学生宿舍区无线网络全覆盖。共享数据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和统一门户平台上线,实现了教育管理信息互联互通。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640余名专任教师中,副高级以上教师占43%,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占86%;“双师双能”型教师占专业教师的80%。拥有省级高校各类教学、科技创新团队11个;有省市各类名师、专家40余人,他们中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省级教学名师、省级专业带头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等各级优秀教师。

11,沈阳工程学院怎么样啊

环境你可以土豆或者优酷搜一下我记得有人上传过。 天气就是典型的东北天气 夏天炎热偶尔下雨冬天寒冷偶尔下雪 地理位置稍微有点偏但现在发展的还不错附近也算有个大型的超市与沈师大临近交通还蛮方便 食堂一共有五个在生活区有一食堂和二食堂都是二层的算四个 东西很全 住宿条件还不错几乎都是六人间每两个寝室合用水房和厕所 你指学生么?和其他大学一样没什么特殊的看你和人相处了像我和我寝室相处就很融洽就觉得很好
前身是沈阳电专和辽宁商务学院合并的 学校的电力专业和动力专业很不错 就业很好 基本都是各供电局或者发电厂 大多数都是中央企业 其他专业就不评论了
我是沈阳工程学院的,去年毕业的,客观的说,沈阳工程学院真的一般,在辽宁省高校中排名不高,在沈阳市高校排名倒数的,但是这是总体的说,有几个专业也是相当牛逼的,比方说电业专业、动力专业,就业率的相当高,但是分数线也不低的,填报时需要慎重考虑,其他专业职能说一般吧,当然了,到毕业找工作的时候大部分还是要看个人能力和机遇的,所以现在看就业情况还为时过早,我的专业也不过才成立3年,但是个人觉得找的工作还是不错的,学校环境还可以,毕竟才建校10年,地理位置有点偏,离主干道有600米的距离,宿舍环境差,有6人间和8人间,食堂吃饭便宜,在沈阳市高校中很少有这么便宜的了。
很好吧啊
环境你可以土豆或者优酷搜一下我记得有人上传过。 天气就是典型的东北天气 夏天炎热偶尔下雨冬天寒冷偶尔下雪 地理位置稍微有点偏但现在发展的还不错附近也算有个大型的超市与沈师大临近交通还蛮方便 食堂一共有五个在生活区有一食堂和二食堂都是二层的算四个 东西很全 住宿条件还不错几乎都是六人间每两个寝室合用水房和厕所 你指学生么?和其他大学一样没什么特殊的看你和人相处了像我和我寝室相处就很融洽就觉得很好
前身是沈阳电专和辽宁商务学院合并的 学校的电力专业和动力专业很不错 就业很好 基本都是各供电局或者发电厂 大多数都是中央企业 其他专业就不评论了
我是沈阳工程学院的,去年毕业的,客观的说,沈阳工程学院真的一般,在辽宁省高校中排名不高,在沈阳市高校排名倒数的,但是这是总体的说,有几个专业也是相当牛逼的,比方说电业专业、动力专业,就业率的相当高,但是分数线也不低的,填报时需要慎重考虑,其他专业职能说一般吧,当然了,到毕业找工作的时候大部分还是要看个人能力和机遇的,所以现在看就业情况还为时过早,我的专业也不过才成立3年,但是个人觉得找的工作还是不错的,学校环境还可以,毕竟才建校10年,地理位置有点偏,离主干道有600米的距离,宿舍环境差,有6人间和8人间,食堂吃饭便宜,在沈阳市高校中很少有这么便宜的了。
很好吧啊
我觉得大连理工比他好
我觉得大连理工比他好
环境你可以土豆或者优酷搜一下我记得有人上传过。 天气就是典型的东北天气 夏天炎热偶尔下雨冬天寒冷偶尔下雪 地理位置稍微有点偏但现在发展的还不错附近也算有个大型的超市与沈师大临近交通还蛮方便 食堂一共有五个在生活区有一食堂和二食堂都是二层的算四个 东西很全 住宿条件还不错几乎都是六人间每两个寝室合用水房和厕所 你指学生么?和其他大学一样没什么特殊的看你和人相处了像我和我寝室相处就很融洽就觉得很好
前身是沈阳电专和辽宁商务学院合并的 学校的电力专业和动力专业很不错 就业很好 基本都是各供电局或者发电厂 大多数都是中央企业 其他专业就不评论了
我是沈阳工程学院的,去年毕业的,客观的说,沈阳工程学院真的一般,在辽宁省高校中排名不高,在沈阳市高校排名倒数的,但是这是总体的说,有几个专业也是相当牛逼的,比方说电业专业、动力专业,就业率的相当高,但是分数线也不低的,填报时需要慎重考虑,其他专业职能说一般吧,当然了,到毕业找工作的时候大部分还是要看个人能力和机遇的,所以现在看就业情况还为时过早,我的专业也不过才成立3年,但是个人觉得找的工作还是不错的,学校环境还可以,毕竟才建校10年,地理位置有点偏,离主干道有600米的距离,宿舍环境差,有6人间和8人间,食堂吃饭便宜,在沈阳市高校中很少有这么便宜的了。
很好吧啊
我觉得大连理工比他好
还可以,最早叫沈阳电力专科学校,后改工程学院,现在有—本,二本,专科,比较不错有电力工程系,动力工程系,
不错,就是比别大学校园小一些,电力工程,动力工程系就业稍好一些
环境你可以土豆或者优酷搜一下我记得有人上传过。 天气就是典型的东北天气 夏天炎热偶尔下雨冬天寒冷偶尔下雪 地理位置稍微有点偏但现在发展的还不错附近也算有个大型的超市与沈师大临近交通还蛮方便 食堂一共有五个在生活区有一食堂和二食堂都是二层的算四个 东西很全 住宿条件还不错几乎都是六人间每两个寝室合用水房和厕所 你指学生么?和其他大学一样没什么特殊的看你和人相处了像我和我寝室相处就很融洽就觉得很好
前身是沈阳电专和辽宁商务学院合并的 学校的电力专业和动力专业很不错 就业很好 基本都是各供电局或者发电厂 大多数都是中央企业 其他专业就不评论了
我是沈阳工程学院的,去年毕业的,客观的说,沈阳工程学院真的一般,在辽宁省高校中排名不高,在沈阳市高校排名倒数的,但是这是总体的说,有几个专业也是相当牛逼的,比方说电业专业、动力专业,就业率的相当高,但是分数线也不低的,填报时需要慎重考虑,其他专业职能说一般吧,当然了,到毕业找工作的时候大部分还是要看个人能力和机遇的,所以现在看就业情况还为时过早,我的专业也不过才成立3年,但是个人觉得找的工作还是不错的,学校环境还可以,毕竟才建校10年,地理位置有点偏,离主干道有600米的距离,宿舍环境差,有6人间和8人间,食堂吃饭便宜,在沈阳市高校中很少有这么便宜的了。
很好吧啊
我觉得大连理工比他好

12,沈阳工程学院怎样

沈阳工程学院是一所很好的一本类高校,无论从学校环境、师资力量、专业建设等方面都很出色,具体为:1、学校环境。图书馆建筑面积2.07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85.615万册、电子图书29.4万种,数字图书馆建设初具规模。校园网以万兆为主干,实现教学区、图书馆、学生宿舍区有线和无线网络全覆盖,构建了校级网络信息及资源共享平台。2、师资力量。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993人,其中专任教师673人。专任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85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419人,硕士学位以上教师总计占比89.7%;具有正高级职称教师93人,占比13.8%。3、专业建设。学校有1个国家级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1个辽宁省优势特色专业,4个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3个辽宁省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示范专业。沈阳工程学院简介。沈阳工程学院为2003年4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始建于1952年)与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始建于1947年)合并组建的省属本科高校,是辽宁省内唯一一所以能源电力为主干学科的地方本科高校。学校以工为主,工、管、经、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由辽宁省人民政府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共建。学校是“辽宁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示范高校”,近五年来始终保持较高就业率,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广泛认可。以上内容参考 沈阳工程学院——学校简介

13,沈阳工程学院怎么样

展开全部沈阳工程学院的电力专业真的很出名。我是今年才从沈阳工程学院动力系毕业的学生,来到公司工作后,居然有很多人听过我们学校的名字。只不过更多的人对于电力专科学校(也就是沈阳工程学院的原名)更为熟悉。电力100%的就业,我不敢保证,但是我可以告诉你,85%的就业率还是可以很轻易达到的。到了找工作的时候,有很多电力单位来到我们公司要人,所以如果你是男生的话,你的将来就业完全可以不用担心。至于女生,就要困难一些,因为电力行业的工作地点比较偏,不可能位于城市的中心,所以女生找工作是会遇到一些困难。总的来说,在辽宁省,沈阳工程学院的就业率算得上数一数二的了。这样可以么?
展开全部哦呵呵,只能说我室友上个学期报修的床板,这个学期都没人给换。
展开全部环境超差的。
展开全部你这个比如不太好,比个别的吧
展开全部寝室都是看自己啦,干净的人在一起当然就干净喽。
展开全部有的很干净,主要看室友都是什么样的人。。大一的时候可能都很干净吧,查的也严
展开全部沈阳工程学院的电力专业真的很出名。我是今年才从沈阳工程学院动力系毕业的学生,来到公司工作后,居然有很多人听过我们学校的名字。只不过更多的人对于电力专科学校(也就是沈阳工程学院的原名)更为熟悉。电力100%的就业,我不敢保证,但是我可以告诉你,85%的就业率还是可以很轻易达到的。到了找工作的时候,有很多电力单位来到我们公司要人,所以如果你是男生的话,你的将来就业完全可以不用担心。至于女生,就要困难一些,因为电力行业的工作地点比较偏,不可能位于城市的中心,所以女生找工作是会遇到一些困难。总的来说,在辽宁省,沈阳工程学院的就业率算得上数一数二的了。这样可以么?
展开全部哦呵呵,只能说我室友上个学期报修的床板,这个学期都没人给换。
展开全部环境超差的。
展开全部沈阳工程学院的电力专业真的很出名。我是今年才从沈阳工程学院动力系毕业的学生,来到公司工作后,居然有很多人听过我们学校的名字。只不过更多的人对于电力专科学校(也就是沈阳工程学院的原名)更为熟悉。电力100%的就业,我不敢保证,但是我可以告诉你,85%的就业率还是可以很轻易达到的。到了找工作的时候,有很多电力单位来到我们公司要人,所以如果你是男生的话,你的将来就业完全可以不用担心。至于女生,就要困难一些,因为电力行业的工作地点比较偏,不可能位于城市的中心,所以女生找工作是会遇到一些困难。总的来说,在辽宁省,沈阳工程学院的就业率算得上数一数二的了。这样可以么?
展开全部哦呵呵,只能说我室友上个学期报修的床板,这个学期都没人给换。
展开全部环境超差的。
展开全部你这个比如不太好,比个别的吧
展开全部寝室都是看自己啦,干净的人在一起当然就干净喽。
展开全部有的很干净,主要看室友都是什么样的人。。大一的时候可能都很干净吧,查的也严
展开全部沈阳工程学院的电力专业真的很出名。我是今年才从沈阳工程学院动力系毕业的学生,来到公司工作后,居然有很多人听过我们学校的名字。只不过更多的人对于电力专科学校(也就是沈阳工程学院的原名)更为熟悉。电力100%的就业,我不敢保证,但是我可以告诉你,85%的就业率还是可以很轻易达到的。到了找工作的时候,有很多电力单位来到我们公司要人,所以如果你是男生的话,你的将来就业完全可以不用担心。至于女生,就要困难一些,因为电力行业的工作地点比较偏,不可能位于城市的中心,所以女生找工作是会遇到一些困难。总的来说,在辽宁省,沈阳工程学院的就业率算得上数一数二的了。这样可以么?
展开全部哦呵呵,只能说我室友上个学期报修的床板,这个学期都没人给换。
展开全部环境超差的。
展开全部你这个比如不太好,比个别的吧
展开全部寝室都是看自己啦,干净的人在一起当然就干净喽。
展开全部有的很干净,主要看室友都是什么样的人。。大一的时候可能都很干净吧,查的也严
好专业逼近一本甚至超出
看你的生源地,还有所学专业,动力,电器这样的专业在辽宁的分数在一本左右。别的就相对低点
学校招生信息网有,去看看
垃圾学校别去!!!!
沈阳工程学院是2003年4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与原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合并组建的一所省属本科院校,辽宁省共青团干部学校挂靠在学院。原两所学校均具有50多年的办学历史,教育理念先进、办学特色鲜明、师资力量和科研实力雄厚,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合并组建后的学院已初步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兼容高职高专教育、高等成人教育、国际合作办学、共青团干部培训、岗位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等多元化的办学格局。学院学科和专业设置以工程技术类为主,涵盖工、经、文、管、法等5个学科门类,本、专科专业48个,其中本科专业13个,国家高工专示范专业4个,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4个。 以前是专科,现在是本科,技能专业方面不错的,周围有沈师,航院,辽大
好专业逼近一本甚至超出
看你的生源地,还有所学专业,动力,电器这样的专业在辽宁的分数在一本左右。别的就相对低点
学校招生信息网有,去看看
垃圾学校别去!!!!
沈阳工程学院是2003年4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与原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合并组建的一所省属本科院校,辽宁省共青团干部学校挂靠在学院。原两所学校均具有50多年的办学历史,教育理念先进、办学特色鲜明、师资力量和科研实力雄厚,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合并组建后的学院已初步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兼容高职高专教育、高等成人教育、国际合作办学、共青团干部培训、岗位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等多元化的办学格局。学院学科和专业设置以工程技术类为主,涵盖工、经、文、管、法等5个学科门类,本、专科专业48个,其中本科专业13个,国家高工专示范专业4个,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4个。 以前是专科,现在是本科,技能专业方面不错的,周围有沈师,航院,辽大
展开全部你这个比如不太好,比个别的吧
展开全部寝室都是看自己啦,干净的人在一起当然就干净喽。
展开全部有的很干净,主要看室友都是什么样的人。。大一的时候可能都很干净吧,查的也严

14,沈阳工程学院是几本呢

沈阳工程学院是二本院校。沈阳工程学院坐落在中国国家区域中心城市、辽宁省省会——沈阳,是一所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中国电力高校联盟成员。 学校前身是1952年建校的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和1947年成立的东北团校(1999年改制为辽宁商务职业学院)。200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两校合并组建沈阳工程学院,现隶属于辽宁省人民政府。科研成果2009年至2015年,学校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国家863计划等国家级项目12项,省市级科技项目530项,横向项目160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8项;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9项。扩展资料:师资力量截止2017年1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在职教职工971人,其中专任教师641人,正高级职称教师83人,副高级职称教师192人,具有博士学位专任教师131人,硕士学位专任教师417人,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71人。现有3个辽宁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7个辽宁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2名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12名辽宁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名辽宁省“十百千高端人才引进工程”百人层次。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才5人,千层次人才9人,5名辽宁省高等教育优秀科技人才,8名辽宁省高等学校杰出青年学者,2名沈阳市优秀专家。院系设置根据2017年12月学校官网资料显示,学校设有研究生部、电力学院、能源与动力学院、自动化学院、机械学院、信息学院、新能源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文法学院和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1个教学院(部)。学科建设2011年,学校被确定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单位,“动力工程”“电气工程”两个领域获得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学校有2个辽宁省优势特色(培育)学科。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沈阳工程学院参考资料来源:沈阳工程学院

15,武汉工程学院是几本

专科“武汉工程学院”一般是指“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九省通衢的武汉市,是2001年经湖北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一所以工程学科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高职)学校。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武汉工程学院)是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高职)学校。学校前身为创办于1956年的武汉业余钢铁学院;2001年10月8日,武汉自动化技术学院、武钢职工大学合并组建”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院位于长江之滨,既揽江城之秀美,更拥钢城之壮阔。学院占地1172亩。教职工798人,其中:专职教师445人,教师中副教授以上职称者160人,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的80人,符合“双师型”教师280人,享受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专家津贴的“科技三种人”12人,武汉市学科带头人7人。学院常年从生产厂矿、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聘请高级工程师、专家学者来院讲学任教,并长期聘请外籍教师,师资力量雄厚。学院设有冶金工程系、机电工程系、信息工程系、土木环保系、汽车工程系、外语系、经济贸易系、干部研修部等14个教学实体。现有在校高职学生9032人。学院是国家“高级技能人才(机电项目)培训基地”等。共培养了1万余名大学专科(高职)毕业生和三万多名中、高级技术人才,培训员工30余万人次。建有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自动控制、金加工、钳工、数控加工、金属材料等专业实验实训室和继续教育高级研讨室120个。图书馆藏书达49.7万册,电子文献22万册。学院现有29个专科专业,拥有自己的实习工厂和实训基地,办学实力强,发展后劲足;学院设有计算机网络中心,能够进行网络办公,远程教学等。教育服务质量管理体系通过ISO9001:2000标准认证,2006年以“良好”的成绩通过了国家、教育厅组织的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教学质量有保证。2007年湖北黄石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和武钢一技校整体并入,“三校重组”成立新的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办学特色及优势:办学历史悠久,办学经验丰富。学院自1956年以来已有50多年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办学历史,1999年办高等职业教育,基础好。学院是高新技术密集的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投资办的一所高校,依托国有特大型企业,资金投入、师资配备、办学设施改善、毕业生就业等均有可靠保障。办学特色明显,精品专业突出。学院作为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培养和储备后备人才的高等学府,其冶金工程类专业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通过“订单式”教育,定向培养,已形成了“教育、培训、就业”一体化的模式。学院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科技进步,在科研、新产品开发、技术攻关、技术创新、技术服务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培养适合企业“用得着、留得住”的高技能专门人才,提供了可靠保证。毕业生很受用人单位欢迎。办学性质及办学特点: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授权,湖北省政府于2001年批准独立设置的一所以工程学科为主的公办性质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高职)学校。学院自1956年以来已有50多年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办学历史,1999年办高等职业教育,基础好。办学历史悠久,办学经验丰富。学院是高新技术密集的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投资兴办的一所普通高校,2007年湖北黄石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整体并入“重组”,成立新的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占地1172亩。学院依托国有特大型企业,办学资金充足,办学后劲强。学院作为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培养和储备后备人才的高等学府,其冶金工程类相关专业,如:冶金技术、金属材料加工、工业电气、数控技术、焊接技术、机电一体化等专业,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学院既有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又能将教学和科研紧密结合,实行 “产、学、研” 一体化办学,教学质量有保证。
专科“武汉工程学院”一般是指“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九省通衢的武汉市,是2001年经湖北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一所以工程学科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高职)学校。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武汉工程学院)是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高职)学校。学校前身为创办于1956年的武汉业余钢铁学院;2001年10月8日,武汉自动化技术学院、武钢职工大学合并组建”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院位于长江之滨,既揽江城之秀美,更拥钢城之壮阔。学院占地1172亩。教职工798人,其中:专职教师445人,教师中副教授以上职称者160人,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的80人,符合“双师型”教师280人,享受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专家津贴的“科技三种人”12人,武汉市学科带头人7人。学院常年从生产厂矿、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聘请高级工程师、专家学者来院讲学任教,并长期聘请外籍教师,师资力量雄厚。学院设有冶金工程系、机电工程系、信息工程系、土木环保系、汽车工程系、外语系、经济贸易系、干部研修部等14个教学实体。现有在校高职学生9032人。学院是国家“高级技能人才(机电项目)培训基地”等。共培养了1万余名大学专科(高职)毕业生和三万多名中、高级技术人才,培训员工30余万人次。建有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自动控制、金加工、钳工、数控加工、金属材料等专业实验实训室和继续教育高级研讨室120个。图书馆藏书达49.7万册,电子文献22万册。学院现有29个专科专业,拥有自己的实习工厂和实训基地,办学实力强,发展后劲足;学院设有计算机网络中心,能够进行网络办公,远程教学等。教育服务质量管理体系通过ISO9001:2000标准认证,2006年以“良好”的成绩通过了国家、教育厅组织的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教学质量有保证。2007年湖北黄石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和武钢一技校整体并入,“三校重组”成立新的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办学特色及优势:办学历史悠久,办学经验丰富。学院自1956年以来已有50多年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办学历史,1999年办高等职业教育,基础好。学院是高新技术密集的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投资办的一所高校,依托国有特大型企业,资金投入、师资配备、办学设施改善、毕业生就业等均有可靠保障。办学特色明显,精品专业突出。学院作为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培养和储备后备人才的高等学府,其冶金工程类专业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通过“订单式”教育,定向培养,已形成了“教育、培训、就业”一体化的模式。学院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科技进步,在科研、新产品开发、技术攻关、技术创新、技术服务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培养适合企业“用得着、留得住”的高技能专门人才,提供了可靠保证。毕业生很受用人单位欢迎。办学性质及办学特点: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授权,湖北省政府于2001年批准独立设置的一所以工程学科为主的公办性质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高职)学校。学院自1956年以来已有50多年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办学历史,1999年办高等职业教育,基础好。办学历史悠久,办学经验丰富。学院是高新技术密集的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投资兴办的一所普通高校,2007年湖北黄石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整体并入“重组”,成立新的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占地1172亩。学院依托国有特大型企业,办学资金充足,办学后劲强。学院作为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培养和储备后备人才的高等学府,其冶金工程类相关专业,如:冶金技术、金属材料加工、工业电气、数控技术、焊接技术、机电一体化等专业,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学院既有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又能将教学和科研紧密结合,实行 “产、学、研” 一体化办学,教学质量有保证。
专科“武汉工程学院”一般是指“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九省通衢的武汉市,是2001年经湖北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一所以工程学科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高职)学校。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武汉工程学院)是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高职)学校。学校前身为创办于1956年的武汉业余钢铁学院;2001年10月8日,武汉自动化技术学院、武钢职工大学合并组建”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院位于长江之滨,既揽江城之秀美,更拥钢城之壮阔。学院占地1172亩。教职工798人,其中:专职教师445人,教师中副教授以上职称者160人,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的80人,符合“双师型”教师280人,享受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专家津贴的“科技三种人”12人,武汉市学科带头人7人。学院常年从生产厂矿、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聘请高级工程师、专家学者来院讲学任教,并长期聘请外籍教师,师资力量雄厚。学院设有冶金工程系、机电工程系、信息工程系、土木环保系、汽车工程系、外语系、经济贸易系、干部研修部等14个教学实体。现有在校高职学生9032人。学院是国家“高级技能人才(机电项目)培训基地”等。共培养了1万余名大学专科(高职)毕业生和三万多名中、高级技术人才,培训员工30余万人次。建有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自动控制、金加工、钳工、数控加工、金属材料等专业实验实训室和继续教育高级研讨室120个。图书馆藏书达49.7万册,电子文献22万册。学院现有29个专科专业,拥有自己的实习工厂和实训基地,办学实力强,发展后劲足;学院设有计算机网络中心,能够进行网络办公,远程教学等。教育服务质量管理体系通过ISO9001:2000标准认证,2006年以“良好”的成绩通过了国家、教育厅组织的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教学质量有保证。2007年湖北黄石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和武钢一技校整体并入,“三校重组”成立新的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办学特色及优势:办学历史悠久,办学经验丰富。学院自1956年以来已有50多年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办学历史,1999年办高等职业教育,基础好。学院是高新技术密集的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投资办的一所高校,依托国有特大型企业,资金投入、师资配备、办学设施改善、毕业生就业等均有可靠保障。办学特色明显,精品专业突出。学院作为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培养和储备后备人才的高等学府,其冶金工程类专业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通过“订单式”教育,定向培养,已形成了“教育、培训、就业”一体化的模式。学院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科技进步,在科研、新产品开发、技术攻关、技术创新、技术服务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培养适合企业“用得着、留得住”的高技能专门人才,提供了可靠保证。毕业生很受用人单位欢迎。办学性质及办学特点: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授权,湖北省政府于2001年批准独立设置的一所以工程学科为主的公办性质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高职)学校。学院自1956年以来已有50多年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办学历史,1999年办高等职业教育,基础好。办学历史悠久,办学经验丰富。学院是高新技术密集的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投资兴办的一所普通高校,2007年湖北黄石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整体并入“重组”,成立新的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占地1172亩。学院依托国有特大型企业,办学资金充足,办学后劲强。学院作为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培养和储备后备人才的高等学府,其冶金工程类相关专业,如:冶金技术、金属材料加工、工业电气、数控技术、焊接技术、机电一体化等专业,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学院既有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又能将教学和科研紧密结合,实行 “产、学、研” 一体化办学,教学质量有保证。
专科“武汉工程学院”一般是指“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九省通衢的武汉市,是2001年经湖北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一所以工程学科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高职)学校。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武汉工程学院)是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高职)学校。学校前身为创办于1956年的武汉业余钢铁学院;2001年10月8日,武汉自动化技术学院、武钢职工大学合并组建”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院位于长江之滨,既揽江城之秀美,更拥钢城之壮阔。学院占地1172亩。教职工798人,其中:专职教师445人,教师中副教授以上职称者160人,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的80人,符合“双师型”教师280人,享受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专家津贴的“科技三种人”12人,武汉市学科带头人7人。学院常年从生产厂矿、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聘请高级工程师、专家学者来院讲学任教,并长期聘请外籍教师,师资力量雄厚。学院设有冶金工程系、机电工程系、信息工程系、土木环保系、汽车工程系、外语系、经济贸易系、干部研修部等14个教学实体。现有在校高职学生9032人。学院是国家“高级技能人才(机电项目)培训基地”等。共培养了1万余名大学专科(高职)毕业生和三万多名中、高级技术人才,培训员工30余万人次。建有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自动控制、金加工、钳工、数控加工、金属材料等专业实验实训室和继续教育高级研讨室120个。图书馆藏书达49.7万册,电子文献22万册。学院现有29个专科专业,拥有自己的实习工厂和实训基地,办学实力强,发展后劲足;学院设有计算机网络中心,能够进行网络办公,远程教学等。教育服务质量管理体系通过ISO9001:2000标准认证,2006年以“良好”的成绩通过了国家、教育厅组织的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教学质量有保证。2007年湖北黄石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和武钢一技校整体并入,“三校重组”成立新的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办学特色及优势:办学历史悠久,办学经验丰富。学院自1956年以来已有50多年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办学历史,1999年办高等职业教育,基础好。学院是高新技术密集的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投资办的一所高校,依托国有特大型企业,资金投入、师资配备、办学设施改善、毕业生就业等均有可靠保障。办学特色明显,精品专业突出。学院作为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培养和储备后备人才的高等学府,其冶金工程类专业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通过“订单式”教育,定向培养,已形成了“教育、培训、就业”一体化的模式。学院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科技进步,在科研、新产品开发、技术攻关、技术创新、技术服务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培养适合企业“用得着、留得住”的高技能专门人才,提供了可靠保证。毕业生很受用人单位欢迎。办学性质及办学特点: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授权,湖北省政府于2001年批准独立设置的一所以工程学科为主的公办性质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高职)学校。学院自1956年以来已有50多年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办学历史,1999年办高等职业教育,基础好。办学历史悠久,办学经验丰富。学院是高新技术密集的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投资兴办的一所普通高校,2007年湖北黄石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整体并入“重组”,成立新的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占地1172亩。学院依托国有特大型企业,办学资金充足,办学后劲强。学院作为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培养和储备后备人才的高等学府,其冶金工程类相关专业,如:冶金技术、金属材料加工、工业电气、数控技术、焊接技术、机电一体化等专业,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学院既有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又能将教学和科研紧密结合,实行 “产、学、研” 一体化办学,教学质量有保证。
专科“武汉工程学院”一般是指“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九省通衢的武汉市,是2001年经湖北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一所以工程学科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高职)学校。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武汉工程学院)是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高职)学校。学校前身为创办于1956年的武汉业余钢铁学院;2001年10月8日,武汉自动化技术学院、武钢职工大学合并组建”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院位于长江之滨,既揽江城之秀美,更拥钢城之壮阔。学院占地1172亩。教职工798人,其中:专职教师445人,教师中副教授以上职称者160人,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的80人,符合“双师型”教师280人,享受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专家津贴的“科技三种人”12人,武汉市学科带头人7人。学院常年从生产厂矿、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聘请高级工程师、专家学者来院讲学任教,并长期聘请外籍教师,师资力量雄厚。学院设有冶金工程系、机电工程系、信息工程系、土木环保系、汽车工程系、外语系、经济贸易系、干部研修部等14个教学实体。现有在校高职学生9032人。学院是国家“高级技能人才(机电项目)培训基地”等。共培养了1万余名大学专科(高职)毕业生和三万多名中、高级技术人才,培训员工30余万人次。建有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自动控制、金加工、钳工、数控加工、金属材料等专业实验实训室和继续教育高级研讨室120个。图书馆藏书达49.7万册,电子文献22万册。学院现有29个专科专业,拥有自己的实习工厂和实训基地,办学实力强,发展后劲足;学院设有计算机网络中心,能够进行网络办公,远程教学等。教育服务质量管理体系通过ISO9001:2000标准认证,2006年以“良好”的成绩通过了国家、教育厅组织的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教学质量有保证。2007年湖北黄石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和武钢一技校整体并入,“三校重组”成立新的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办学特色及优势:办学历史悠久,办学经验丰富。学院自1956年以来已有50多年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办学历史,1999年办高等职业教育,基础好。学院是高新技术密集的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投资办的一所高校,依托国有特大型企业,资金投入、师资配备、办学设施改善、毕业生就业等均有可靠保障。办学特色明显,精品专业突出。学院作为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培养和储备后备人才的高等学府,其冶金工程类专业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通过“订单式”教育,定向培养,已形成了“教育、培训、就业”一体化的模式。学院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科技进步,在科研、新产品开发、技术攻关、技术创新、技术服务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培养适合企业“用得着、留得住”的高技能专门人才,提供了可靠保证。毕业生很受用人单位欢迎。办学性质及办学特点: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授权,湖北省政府于2001年批准独立设置的一所以工程学科为主的公办性质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高职)学校。学院自1956年以来已有50多年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办学历史,1999年办高等职业教育,基础好。办学历史悠久,办学经验丰富。学院是高新技术密集的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投资兴办的一所普通高校,2007年湖北黄石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整体并入“重组”,成立新的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占地1172亩。学院依托国有特大型企业,办学资金充足,办学后劲强。学院作为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培养和储备后备人才的高等学府,其冶金工程类相关专业,如:冶金技术、金属材料加工、工业电气、数控技术、焊接技术、机电一体化等专业,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学院既有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又能将教学和科研紧密结合,实行 “产、学、研” 一体化办学,教学质量有保证。
专科“武汉工程学院”一般是指“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九省通衢的武汉市,是2001年经湖北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一所以工程学科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高职)学校。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武汉工程学院)是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高职)学校。学校前身为创办于1956年的武汉业余钢铁学院;2001年10月8日,武汉自动化技术学院、武钢职工大学合并组建”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院位于长江之滨,既揽江城之秀美,更拥钢城之壮阔。学院占地1172亩。教职工798人,其中:专职教师445人,教师中副教授以上职称者160人,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的80人,符合“双师型”教师280人,享受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专家津贴的“科技三种人”12人,武汉市学科带头人7人。学院常年从生产厂矿、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聘请高级工程师、专家学者来院讲学任教,并长期聘请外籍教师,师资力量雄厚。学院设有冶金工程系、机电工程系、信息工程系、土木环保系、汽车工程系、外语系、经济贸易系、干部研修部等14个教学实体。现有在校高职学生9032人。学院是国家“高级技能人才(机电项目)培训基地”等。共培养了1万余名大学专科(高职)毕业生和三万多名中、高级技术人才,培训员工30余万人次。建有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自动控制、金加工、钳工、数控加工、金属材料等专业实验实训室和继续教育高级研讨室120个。图书馆藏书达49.7万册,电子文献22万册。学院现有29个专科专业,拥有自己的实习工厂和实训基地,办学实力强,发展后劲足;学院设有计算机网络中心,能够进行网络办公,远程教学等。教育服务质量管理体系通过ISO9001:2000标准认证,2006年以“良好”的成绩通过了国家、教育厅组织的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教学质量有保证。2007年湖北黄石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和武钢一技校整体并入,“三校重组”成立新的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办学特色及优势:办学历史悠久,办学经验丰富。学院自1956年以来已有50多年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办学历史,1999年办高等职业教育,基础好。学院是高新技术密集的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投资办的一所高校,依托国有特大型企业,资金投入、师资配备、办学设施改善、毕业生就业等均有可靠保障。办学特色明显,精品专业突出。学院作为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培养和储备后备人才的高等学府,其冶金工程类专业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通过“订单式”教育,定向培养,已形成了“教育、培训、就业”一体化的模式。学院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科技进步,在科研、新产品开发、技术攻关、技术创新、技术服务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培养适合企业“用得着、留得住”的高技能专门人才,提供了可靠保证。毕业生很受用人单位欢迎。办学性质及办学特点: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授权,湖北省政府于2001年批准独立设置的一所以工程学科为主的公办性质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高职)学校。学院自1956年以来已有50多年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办学历史,1999年办高等职业教育,基础好。办学历史悠久,办学经验丰富。学院是高新技术密集的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投资兴办的一所普通高校,2007年湖北黄石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整体并入“重组”,成立新的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占地1172亩。学院依托国有特大型企业,办学资金充足,办学后劲强。学院作为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培养和储备后备人才的高等学府,其冶金工程类相关专业,如:冶金技术、金属材料加工、工业电气、数控技术、焊接技术、机电一体化等专业,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学院既有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又能将教学和科研紧密结合,实行 “产、学、研” 一体化办学,教学质量有保证。

文章TAG:沈阳工程学院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