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汉语试题

  第一套古代汉语试卷及答案  第一套  一、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从_________开始,把古韵分成十部,至__________分成十七部,王力分成________部。  2、《庄子》注本到清代有___________的《庄子集解》和___________的《庄子集释》。  3、《切韵》是隋代___________编写的,分为________韵。在《切韵》的基础上,北宋____________编成《广韵》。  4、近体诗的对仗中,有两种特殊的类型:__________和__________。  5、三十六字母中的齿头音是指________________,舌上音是指________________。  6、七言律诗平起仄收式颈联对句的平仄格式是________________。  7、作为格律要求,律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联必须对仗。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8分)  1、韵目  2、之为言  3、粘、对  4、疏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每题1分,共25分)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2、有一母见信饥,饭信。  3、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  4、同我妇子,饁彼南亩。  5、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  6、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7、楚之有直躬,其父窃羊而谒之吏。  8、春日载阳,有名仓庚。  9、七月在野,八月在宇。  10、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则是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  11、亟其乘屋,起始播百谷。  12、八月断壶,九月叔苴。  13、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  14、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15、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唯陈言之务去。  16、英俊鸟集,秦失其鹿。  17、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  18、高帝以陈平计,天子巡狩会诸侯。  19、朋酒斯飨,曰杀羔羊。  20、夫离法者罪,而诸先生以文学取。  21、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  22、信乃令军中毋杀广武君,有能生得者购千金。  三、指明下列句子的修辞方式(每题1分,共5分)  1、英雄无用武之地,故刘豫州遁逃至此。  2、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之阳陵。  3、臣闻洪水横流,帝思俾义。  4、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脯。  5、侣鱼虾而友麋鹿。  四、为下列古文加上标点(每题3分,共6分)  1、东坡母成国太夫人程氏眉山著姓其侄之才字正辅第二之元字德孺第六即楚州  子邵字懿叔第七正辅初娶东坡女兄  2、(佗)复与两钱散成得药去五六岁亲中人有病如成者谓成曰卿今强健我欲死何  忍无急去药以待不祥成与之后十八岁成病竟发无药可服以至于死  五、简答(每题3分,共15分)  1、简述《诗经》韵例的特色。  2、介词“于”有哪几种用法,各举一例说明。  3、古书注解的主要内容是什麽?  4、近体诗有哪些特点?  5、说出《十三经注疏》中为《周易》、《尚书》、《礼记》、《春秋左传》和《尔雅》作注疏的作者。  六、为下列一首诗划出平仄,说明该诗是否是律诗,为什麽?如果是律诗,有拗救要指出。(共10分)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葵烧笋饷春耕。  七、阅读下面古书的注解,并回答问题。(共16分)  (1)哪几句话是毛传?(2分)哪些话是郑笺?(2分)  (2)哪些话是孔疏?(2分)孔疏是解释谁的话?(2分)哪些话是陆德明《经典释文》中的?(2分)  (3)“如字”是什麽意思?(2分)  (4)文中“夭夭”释为:(2分)  (5)翻译“之子于归宜其家人”:(2分)  试题答案及评分细则  一、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顾炎武,段玉裁,29  2、王先谦,郭庆藩  3、陆法言,206,陈彭年  4、流水对,借对  5、精清从心邪,知彻澄娘  6、仄仄平平平仄仄  7、颔联,颈联  说明:答案中出现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二、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8分)  1、每一个韵部选用一个字作为代表,(1分)这个代表韵部部类的字叫韵目。(1分)  2、古书释义术语之一。(1分)是通过声音关系解释词义的方法。(1分)  3、所谓“粘”,指上联的对句和下联的出句的平仄类型必须是同一大类。(1分)所谓“对”,是指每联的出句和对句必须是相反的类型。(1分)  4、又称“正义”,古书注解的体例之一。(1分)作者不仅解释正文,而且还给前人的注解作注解,这种注解叫“疏”。(1分)  说明:需将每一得分点的主要内容答出,方可得分。  三、解释加点的词(每题1分,共25分)  1、通“煣”,用火熨木使弯曲  2、给…饭吃  3、获罪  4、送饭  5、用如名词,硬度  6、仰视的样子  7、禀告  8、开始  9、屋檐下  10、遗憾  11、急忙  12、拾取  13、水中高地  14、栽种;种植  15、务必  16、像鸟一样;帝位  17、曾经;不同  18、聚合  19、两杯  20、通“罹”,遭遇  21、无礼  22、悬赏征购  说明:释义与所给答案相近也可得分。  四、指明修辞方式(每题1分,共5分)  1、代称  2、委婉  3、用典  4、稽古  5、互文  说明:不答、答错、多答皆不得分。  五、为古文加标点(每题3分,共6分)  1、氏,姓。才,辅,第二;(1分)孺,第六,州;(1分)叔,第七。兄。(1分)  2、散。药,岁,者,(1分)曰:“健,死,药,祥?”(1分)之。岁,发,服,死。(1分)  说明:每一给分处若答对半数以上,即可得分。  六、简答(每题3分,共15分)  1、(1)从韵在句中的位置看,句尾韵是最常见的形式。(1分)  (2)从一章中韵数看,可以分为一韵到底和换韵两类。(1分)  (3)从韵脚相互距离看,有句句押韵、隔句押韵和交韵。(1分)  说明:答案次序不论。  2、(1)介绍动作发生的处所、时间。(1分)  (2)介绍动作行为的对象。(1分)  (3)介绍比较的对象。(1分)  (4)介绍主动者。(1分)  说明:本小题满分3分,四项中答出3项即可,但每一项必须有相应的正确的例证,否则该项不得分。  3、(1)解释词义(2)阐述语法  (3)说明修辞(4)注明字音  (5)校勘文字(6)串讲文意  说明:每两项1分,次序不论。  4、(1)讲究平仄,一般只押平声韵。(1分)  (2)用韵要求严格,一韵到底,不许临韵通压。(2分)  说明:(2)中“用韵要求严格”占1分,“一韵到底,不许临韵通压。”占1分。  5、《周易》:魏王弼、韩康伯注,唐孔颖达正义;(1分)  《尚书》: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正义;《礼记》: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1分)  《春秋左转》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尔雅》:晋郭璞注,宋邢昺疏;(1分)  说明:答案中的朝代可省去,其他要点缺一项或错一项该得分处不得分。  七、为下列一首诗划出平仄,说明是否是律诗,为什麽?如果是律诗,有拗救要指出。(共10分)  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4分)  是律诗。(1分)原因:讲究平仄,押平声韵;共八句,56字,每两句一联,讲究粘对,中间两联对仗。(2分)  说明:分号前后各给1分,或所答意思能指出律诗特点的酌情给分。  有拗救,颈联出句第五字“竹”应平而仄,拗;对句第三字“自”应平而仄,拗,第五字“沙”应仄而平,既救本句第三字,又救出句第五字。  (3分)  说明:答出“有拗救”给1分;指出拗处给1分;指出救处给1分。  八、阅读古书的注解,并回答问题。(共16分)  (1)“蓁蓁……形体至盛也”、“一家之人尽以为宜”为毛亨的传。(2分)说明:指出1句给一分。  “家人犹室家”为郑玄的笺。(2分)  (2)“正义曰”至篇尾,为孔颖达等人的疏。(2分)  孔疏是解释郑笺的。(2分)  “蓁侧巾反”为陆德明《经典释文》中语。(2分)  (3)“如字”通常是告诉读者,在特定的上下文里,这个字要按照它本来的读音读。(2分)  (4)茂盛的样子。(2分)  (5)这位姑娘要出嫁,能使她的家庭和顺。(2分)  说明:能译出“归”为“出嫁”,“宜”为“和顺”,并且语句通顺者即可得满分,否则酌情扣

古代汉语试题

2,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王力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王力【篇一: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每空1分,共15分)1、从____顾炎武__开始,把古韵分成十部,至__段玉裁--分成十七部,王力分成___29_____部。2、《庄子》注本到清代有_王先谦__的《庄子集解》和__郭庆藩_____的《庄子集释》。4、近体诗的对仗中,有两种特殊的类型:___流水对___和__借对________。5、三十六字母中的齿头音是指___精清从心邪___,舌上音是指_____知彻澄娘____。6、七言律诗平起仄收式颈联对句的平仄格式是____仄仄平平平仄仄____。7、作为格律要求,律诗中_颔联___、__颈联____两联必须对仗。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8分)1、韵目答:每一个韵部选用一个字作为代表,(1分)这个代表韵部部类的字叫韵目。(1分2、之为言答:古书释义术语之一。(1分)是通过声音关系解释词义的方法。(1分)3、粘、对答:所谓“粘”,指上联的对句和下联的出句的平仄类型必须是同一大类。(1分)所谓“对”,是指每联的出句和对句必须是相反的类型。(1分)4、疏答:又称“正义”,古书注解的体例之一。(1分)作者不仅解释正文,而且还给前人的注解作注解,这种注解叫“疏”。(1分)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每题1分,共25分)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1)b.3a28ga143144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王力

3,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中华书局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李斯论 (清)姚鼐苏子瞻谓李斯以荀卿之学乱天下,是不然。秦之乱天下之法,无待于李斯,斯亦未尝以其学事秦。当秦之中叶,孝公即位,得商鞅任之。商鞅教孝公燔《诗》、《书》,明法令,设告坐之过,而禁游宦之民。因秦国地形便利,用其法,富强数世,兼并诸侯,迄至始皇。始皇之时,一用商鞅成法而已,虽李斯助之,言其便利,益成秦乱,然使李斯不言其便,始皇固自为之而不厌。何也?秦之甘于刻薄而便于严法久矣,其后世所习以为善者也。斯逆探始皇、二世之心,非是不足以中侈君张吾之宠。是以尽舍其师荀卿之学,而为商鞅之学;扫去三代先王仁政,而一切取自恣肆以为治,焚《诗》、《书》,禁学士,灭三代法而尚督责,斯非行其学也,趋时而已。设所遭值非始皇、二世,斯之术将不出于此,非为仁也,亦以趋时而已。君子之仕也,进不隐贤;小人之仕也,无论所学识非也,即有学识甚当,见其君国行事,悖谬无义,疾首嚬蹙于私家之居,而矜夸导誉于朝庭之上,知其不义而劝为之者,谓天下将谅我之无可奈何于吾君,而不吾罪也;知其将丧国家而为之者,谓当吾身容可以免也。且夫小人虽明知世之将乱,而终不以易目前之富贵,而以富贵之谋,贻天下之乱,固有终身安享荣乐,祸遗后人,而彼宴然①无与者矣。嗟乎!秦未亡而斯先被五刑夷三族也,其天之诛恶人,亦有时而信也邪!且夫人有为善而受教于人者矣,未闻为恶而必受教于人者也。荀卿述先王而颂言儒效,虽间有得失,而大体得治世之要。而苏氏以李斯之害天下罪及于卿,不亦远乎?行其学而害秦者,商鞅也;舍其学而害秦者,李斯也。商君禁游宦,而李斯谏逐客②,其始之不同术也,而卒出于同者,岂其本志哉!宋之世,王介甫以平生所学,建熙宁新法,其后章敦、曾布、张商英、蔡京之伦,曷尝学介甫之学耶?而以介甫之政促亡宋,与李斯事颇相类。夫世言法术之学足亡人国,固也。吾谓人臣善探其君之隐,一以委曲变化从世好者,其为人尤可畏哉!尤可畏哉! [注释]①宴然:安闲的样子。②谏逐客:秦始皇曾发布逐客令,驱逐六国来到秦国做官的人,李斯写了著名的《谏逐客书》,提出了反对意见。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是不足以中侈君张吾之宠 中:符合 B.灭三代法而尚督责 尚:崇尚 C.知其不义而劝为之者 劝:鼓励 D.而终不以易目前之富贵 易:交换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因秦国地形便利 不如因普遇之 B.设所遭值非始皇、二世 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 C.且夫小人虽明知世之将乱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D.不亦远乎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1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小人之仕也,无论所学识非也 B.而大体得治世之要C.而以富贵之谋,贻天下之乱 D.一以委曲变化从世好者12.下列各句中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认为李斯以荀卿之学辅佐秦朝行暴政,致使天下大乱,作者则认为李斯是完全舍弃了荀子的说学,李斯的做法只不过是追随时势罢了。B.作者由论李斯事秦进而泛论人臣事君的问题,强调为臣者对于国君的“悖谬无义”之政,不应为自身的富贵而阿附甚至助长之。C.此文主旨在于指出秦行暴政是君王自身的原因,作者所论的不可“趋时”,“中侈君张吾之宠”的道理,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D.文章开门见山,摆出苏轼的观点,然后通过对秦国发展历史的分析,驳斥了苏说的谬论,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论证严密,逐层深入,是一篇典范的史论。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小题3分) (1)秦之甘于刻薄而便于严法久矣译文: (2)谓天下将谅我之无可奈何于吾君,而不吾罪也译文: (3)其始之不同术也,而卒出于同者,岂其本志哉译文: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一14题。送徐无党南归序 欧阳修草木鸟兽之为物,众人之为人,其为生虽异,而为死则同,一归于腐坏渐尽泯灭而已。而众人之中,有圣贤者,固亦生且死于其间,而独异于草木鸟兽众人者,虽死而不朽,逾远而弥存也。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修于身者,无所不获;施于事者,有得有不得焉;其见于言者,则又有能有不能也。施于事矣,不见于言可也。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皆能言之士哉?修于身矣,而不施于事,不见于言,亦可也。孔子弟子,有能政事者矣,有能言语者矣。若颜回者,在陋巷曲肱饥卧而已,其群居则默然终日如愚人。然自当时群弟子皆推尊之,以为不敢望而及。而后世更百千岁,亦未有能及之者。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予读班固艺文志,唐四库书目,见其所列,自三代秦汉以来,著书之士,多者至百余篇,少者犹三四十篇,其人不可胜数;而散亡磨灭,百不一、二存焉。予窃悲其人,文章丽矣,言语工矣,无异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也。方其用心与力之劳,亦何异众人之汲汲营营①,而忽然以死者,虽有迟有速,而卒与三者同归于泯灭,夫言之不可恃也。盖如此。今之学者,莫不慕古圣贤之不朽,而勤一世以尽心于文字间者,皆可悲也!东阳徐生,少从予学为文章,稍稍见称于人。既去,而与群士试于礼部,得高第,由是知名。其文辞日进,如水涌而山出。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 (选自《居士集》)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逾远而弥存也 弥:久长B.不见于言可也 言:著作C.无异草木荣华之飘风 荣华:茂盛D.稍稍见称于人 稍稍:渐渐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一归于腐坏渐尽泯灭而已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B.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而散亡磨灭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D.亦因以自警焉 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13.对下列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修于身者,无所不获:只要修于身,就能施于事,见于言。B.施于事者,有得有不得焉:建立个人功业,往往受社会环境条件的限制。C.见于言者,则又有能有不能也:行文传世,往往受到个人天赋能力的限制。D.今之学者,……皆可悲也:以竭尽文辞技艺求不朽,悲哀在于其舍本逐末。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感慨于当时学者“立言传世以求不朽”的世风,强调了“修身为本,精神不朽”观点,具有振聋发聩的警示作用。B.颜回无甚功和言,竟然受当世和后世如此推崇。文章以此为例,有力地说明了君子务本,修身立德,精神不朽的道理。C.文中用“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来比工丽文辞,意在说明立言是不能传世永存的,尽心于文字是可悲的。D.文末“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一句,意味深长,增添了劝诫的力量,更激励人自省自醒。15.完成下面两题。(8分)(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①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译: 。②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译: 。 (一)9.D 10.B 11.A 12.C13.(1)秦国尝到(用)苛政(对人)的甜头并且认为严刑竣法是有利的已经很久了。 (2)他认为天下人将会谅解我对于我的国君的无可奈何(或没有办法),而不怪罪我。(3)他们开始策略不同,而最终达到相同的目标,难道是李斯的本意吗?(二)11.C 12.A 13.A 14.C15.(l)①颜渊能够不朽而永存,固然不是凭借他的功业,更不必说是著作吧?②我想挫减你的锐气,勉励你树立求学之道,因此在你南归之时赠送此文给你。(5分。前句2分,后句3分。意思符合,有欠缺酌扣。)(2)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3分。完全正确3分,有个别欠缺但不破断2分,有个别欠缺且破断1分,破断严重0分。)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中华书局


文章TAG: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古代  古代汉语  汉语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