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朝为什么不用emredbeg郭守敬redendem创制的授时历

明朝所用的《大统历》,实际上就是元朝的《授时历》,到明末的时候误差已经很大了。崇祯年间,由徐启光、李天经先后主持修订历法,聘用耶稣会士龙华民、邓玉函、汤若望罗雅各等参与工作,著成《崇祯历书》,比较先进的介绍了欧洲的天文学知识,而且比《大统历》准确,和日月星辰的运行以及气节变化都很符合,所以到清初时,清庭不用《授时历》,而用汤若望进呈的《崇祯历书》,并改《崇祯历书》为《时宪历》。

清朝为什么不用emredbeg郭守敬redendem创制的授时历

2,em郭守敬主持修订了em什么

郭守敬主持修订了《授时历》。《授时历》除了在天文数据上的进步之外,在计算方法方面也有重大的创造和革新。这部历法,反映了当时我国天文历法的新水平,它在我国沿用了三百多年。《授时历》,每月为29.530593日,以无中气之月为闰月。它正式废除了古代的上元积年,而截取近世任意一年为历元,打破了古代制历的习惯,是我国历法史上的第四次大改革。明初颁行的《大统历》基本上就是《授时历》,如把这两版历法看成一版,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施行最久的一版历法,达三百六十四年。

em郭守敬主持修订了em什么

3,天文学家emredbeg郭守敬redendem的介绍是什么

宋元时期最著名的天文学家是元朝的郭守敬,他从小喜欢读书,喜欢观察各种自然现象,对天文学尤其感兴趣。他自己还制造了一些土仪器,如用竹篾做的浑仪来观察天象,为后来对天文仪器的发明和创造打下了基础。公元1276年,元朝政府下令修订历法,郭守敬参加了这个工作。他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出在修订历法前应对天象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观测,官方采纳了他的这一建议。这次许多人参加的大规模天象观测活动使我国天方学史上记录的恒星数量由1430颗增加到2500多颗,并把观测结果也制成了星图,遗憾的是这个星图没能保存下来。
我是来看评论的

天文学家emredbeg郭守敬redendem的介绍是什么

4,我国元朝时的著名天文学家和水利专家什么的科学成就有什么

郭守敬曾担任都水监,负责修治元大都至通州的运河。1276年郭守敬修订新历法,经4年时间制订出《授时历》,通行360多年。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历法。晚年,郭守敬致力于河工水利,兼任都水监。至元二十八至三十年,他提出并完成了自大都到通州的运河(即白浮渠和通惠河)工程。至元三十一年,郭守敬升任昭文馆大学士兼知太史院事。他主持河工工程期间,制成一些精良的计时器。
郭守敬 《授时历》 300年
郦道元
上致君
郭守敬曾担任都水监,负责修治元大都至通州的运河。1276年郭守敬修订新历法,经4年时间制订出《授时历》,通行360多年。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历法。

5,emredbeg郭守敬redendem主要贡献在哪方面

算学;天文;水利郭守敬主要贡献在于算学、天文、水利等方面。特别在水利方面,通过对隋唐大运河截弯取直的规划设计,初步奠定了元代迄今京杭大运河的走向和格局,这是郭守敬对京杭大运河的最大贡献。郭守敬是我国伟大的科学家、天文学家。郭守敬自幼就继承了祖父郭荣的家学,致力于攻研算学、天文、水利等方面的东西。1、在天文学方面,他编撰的天文历法著作有:《推步》、《立成》、《历议拟稿》、《仪象法式》、《上中下三历注式》和《修历源流》等十四种,共105卷。他修订的《授时历》,用了四年,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历法。他所从事和领导的观测项目甚多,如冬至时刻、二十八宿距度和星表、四海测验、黄赤交角以及一些历元时刻的测定,其中大部分数据都是中国古代历法史上最精确的,或近于最佳的。2、科学方面,郭守敬在修订历法的时候,他还改制、发明了简仪和十二件天文台上用的仪器,分别是简仪、高表、侯极仪、混天象、玲珑仪、仰仪、立运仪、证理仪、景符、窥几、日月食仪、星晷定时仪。其中简仪就是测量天体位置的,是当时世界上的一个先进的技术。3、水利方面,也有研究,并且有很大的成就,他也为中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1291年他负责修建了连接元大都和通州的大运河--通惠河。郭守敬在西夏治水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而且元朝很多的水利方面的问题都是郭守敬解决的。

6,古代中国最优秀的历法是什么

郭守敬的《授时历》 元朝统一中国以前,中国所用的历法是《大明历》。这部使用了七百多年的历法误差很大。元朝皇帝忽必烈决定修改历法,派大科学家郭守敬主持这项工作。 郭守敬认为:历法要精确必须经过实地测验,而要进行测验必须有精密的仪表。因此,他自己动手改造和创制了许多天文仪器。 元代以前,用来测量日月等恒星和行星位置的仪器是浑仪,但它结构复杂,转动不灵活。郭守敬根据自己的观测经验,把浑仪改装成两个简单的装置,叫作“简仪”。简仪很精密,不但使用方便,观测结果也比浑仪准确得多。 郭守敬还研制了仰仪,用来观测太阳的位置和月食。他还改革了圭表,创制了景符等仪器。景符与圭表结合使用,可以观测太阳、月亮和星星的运行变化。 有了先进的仪器后,郭守敬向忽必烈提出要在大都(北京)建一座新的司天台(天文台),又建议在全国分期分批设立观星台,开展实测。经过认真研究,决定在全国设立二十七个测影点,派出十四个历官。郭守敬亲自经广州到最南边的南海进行测量。 新的司天台在大都修好后,郭守敬把各种最新式的天文仪器安放在上面,日夜进行天体观测。 郭守敬等人经过辛勤的工作,计算出一年为365.2425日,这个数字比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只差26秒。根据这一数据,郭守敬终于完成了新历法的编制工作。新历法被命名为《授时历》,意思是要告诉老百姓日月时光,不要错过了农时。
夏历
授时历比现在的公历还精确
郭守敬
《授时历》是中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也是行用时间最长的历法

7,历史上的emredbeg郭守敬redendem有什么贡献

郭守敬(1231-1316),中国元代的大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专家和仪器制造家。字若思,顺德邢台(今河北邢台)人。生于元太宗三年,卒于元仁宗延二年。郭守敬幼承祖父郭荣家学,攻研天文、算学、水利。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元世祖忽必烈攻下南宋首都临安,在统一前夕,命令制订新历法,由张文谦等主持成立新的治历机构太史局。太史局由王恂负责,郭守敬辅助。在学术上则王恂主推算,郭主制仪和观测。《授时历》是中国古代一部很精良的历法。王恂、郭守敬等人曾研究分析汉代以来的四十多家历法,吸取各历之长,力主制历应“明历之理”(王恂)和“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郭守敬),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态度,取得许多重要成就。郭守敬为修历而设计和监制的新仪器有:简仪、高表、候极仪、浑天象、玲珑仪、仰仪、立运仪、证理仪、景符、窥几、日月食仪以及星晷定时仪12种(史书记载称13种,有的研究者认为末一种或为星晷与定时仪两种)。在大都(今北京),郭守敬通过三年半约二百次的晷影测量,定出至元十四年到十七年的冬至时刻。他又结合历史上的可靠资料加以归算,得出一回归年的长度为365.2425日。这个值同现今世界上通用的公历值一样。
郭守敬在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史上贡献巨大,被誉为元朝科学第一人,他一生的贡献主要在水利、仪象和历算三个领域。在水利方面,郭守敬设计兴修了以通惠河水利工程为代表的一系列大型水利工程。这些水利工程设计的科学合理性、施工的复杂性均建立在郭守敬实地勘测、科学规划的基础之上,对于农田灌溉和南北漕运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功在当时,利在千秋。他在水利实践中,总结出了一些科学概念和方法。他在世界测量史上首次运用“海拔”概念,比德国数学家高斯提出的海拔概念早了560年。在仪象方面,他在主持大都天文台工作期间,设计研制出简仪、圭表、候极仪、玲珑仪、仰仪、立运仪、证理仪、景符、窥几、曰月食仪以及星晷定时仪等天文仪器。其中简仪是最早制成的大赤道仪,比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制成的同类仪器早了310年。仰仪是世界上第一架太阳投影的观测仪。在历算方面,他主持修订了《授时历》。按照《授时历》,一年的长度是365.2425天,仅与真实数值相差26秒,3300多年才有一天的误差,和我们现在使用的日历在精确度上基本一致。《授时历》还给出了每经1黄道度的昼夜时间变化表格,其平均误差为0.77分钟。《授时历》在测算方法上更加精确,它创用了三次差内插法用于对日月五星(即太阳、月亮、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运动不均匀改正等的计算上;创用了类似球面三角的方法用于对太阳视纬、黄赤道宿度及白赤道宿度变换的计算。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修订精确的《授时历》,郭守敬组织了规模空前的全国范围内的天文测量工作,无论是从测点的数量,还是从分布的范围上,都远远超过了唐代的僧一行。郭守敬在水利、天文历法、数学等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不仅是因为他具有出众的天资,更重要的是他勇于实践、敢于革新。

文章TAG:郭守敬主持修订了郭守敬  主持  修订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