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心经最好

心经就是一本佛经那还有什么心经。心经全称为金刚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意思是说无坚不摧的智慧
常心、口、意向善。
只要心无杂念,ichi随时都可以念,

什么心经最好

2,般若波罗蜜多是什么意思

00:00 / 01:3070% 快捷键说明 空格: 播放 / 暂停Esc: 退出全屏 ↑: 音量提高10% ↓: 音量降低10% →: 单次快进5秒 ←: 单次快退5秒按住此处可拖拽 不再出现 可在播放器设置中重新打开小窗播放快捷键说明

般若波罗蜜多是什么意思

3,南无阿弥陀佛各位师兄师父你们好末学请教问题请问金刚般若波

是为同一佛经。《金刚经》中的小标题“分”好比划分自然段,一小段一个标题,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史载 梁武帝父子好佛,梁武帝曾亲自升座讲法。《金刚经》中的“分”是梁武帝的太子所加。经文前面有一段偈语“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意”是著名的女皇 武则天女皇所写。女皇武则天尊重佛教,一身弘扬佛教,功德无量。
《金刚经》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我们平时所看到的《金刚经》是姚秦时代三藏法师鸠摩罗什翻译的。《金刚经》是中国佛教流通最多最广的佛经。《金刚经》除了鸠摩罗什的译本外,还有北魏菩提流支翻译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南朝陈真谛翻译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隋朝达摩笈多翻译的《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唐朝玄奘翻译的《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唐朝义净翻译的《佛说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各宗对《金刚经》都非常推崇,还被翻译成藏文、日文、德文、英文、法文等多种译本流通与世!主要的思想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金刚经只是简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全名

南无阿弥陀佛各位师兄师父你们好末学请教问题请问金刚般若波

4,次经是上帝的话吗 为什么

常念《心经》,消灾减难,增长福德,转危为安,功德无量!信不信由你!《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玄奘译本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想转运,多学佛,佛的智慧是无穷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
教会传统上有这样的说法:圣经是神的话,次经是人的话,伪经是神话。
慈悲一切众生言行就是,没有地域民族文化差别执着而能实实在在利益一切众生善行就是。否则,就不是。

5,我念心经为什么会哭还干呕

没关系,这是正常现象,说明居士你和佛有缘,好好念《心经》,可以把今生前世的种种恶业赎掉。比起别人念《心经》没什么现象比,你这个说明念得有所作用。我念《往生咒》,念着念着会头晕犯瞌睡。这都是正常现象的,不必太在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玄奘译本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常念《心经》,消灾减难,增长福德,转危为安,功德无量!想转运,多学佛,佛的智慧是无穷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不要自我暗示,去检查下是否有咽炎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6,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伪经吗

伪经的定义是什么?如果说,不是释迦亲口所说即是伪经,则当今佛教界流传包括南北传在内的所有经典,都是伪经。在佛学研究中,有一种说法:除佛灭度后四次集结时用巴利文记载的经典外,其它一概非佛说。如果按此定义,则你所举《金刚经》可以被称之为伪经。同时,在佛学研究中,也有人认为只有第一二次集结所成文字才算佛说的。当然还有种种其它说法。所以伪经的定义各有不同。不过,你问这个做什么呢?如果你是搞佛学研究的,可以直接定《金刚经》为伪经。如果你是学佛的,想要明心见性,则熟读《金刚》仔细参研,是可以令你见性成佛的。历史上也确有多人依《金刚》而开大悟的。你现在可以用文字来传达你的想法意思,管他苍诘创造文字时怎么书写的做什么?
《金刚经》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我们平时所看到的《金刚经》是姚秦时代三藏法师鸠摩罗什翻译的。《金刚经》是中国佛教流通最多最广的佛经。《金刚经》除了鸠摩罗什的译本外,还有北魏菩提流支翻译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南朝陈真谛翻译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隋朝达摩笈多翻译的《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唐朝玄奘翻译的《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唐朝义净翻译的《佛说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各宗对《金刚经》都非常推崇,还被翻译成藏文、日文、德文、英文、法文等多种译本流通与世!主要的思想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7,般若波罗蜜多什么概念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梵文Prajnaparamitahrdayasutra。 略称《般若心经》或《心经》。 全经只有一卷, 260字.属于《大品般若经》中600卷中的一节。 被认为是般若经类的提要。该经曾有过七种汉译本。 较为有名的是后秦鸠摩罗什所译的《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和唐朝玄奘所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经》共有八部: 《放光般若》、《光明般若》、《道行般若》、《胜天般若》、《胜天王般若》、《文殊问般若》、《金刚般若》、《大品般若》、《小品般若》。 本处所用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则由浅入深地全部概括了《大品般若》的义理精要。 可谓言简而义丰, 词寡而旨深。 古来认为读此经可以了解般若经类的基本精神。   此处的"般若", 为梵语Prajna音译,本义为"智慧"。但这智慧是指佛教的"妙智妙慧"。 它是一切众生本心所具有的。 有色能见, 无色也能见; 有声能闻, 无声也能闻。 它能产生一切善法。 至于凡夫的"智慧", 则由外物所引生, 必须先有色与声, 才会有能见和能闻。 若无色与声, 即不能见不能闻, 它不能直接生出善法。 因而我们说, 凡夫的"智慧", 在佛家看来, 也就成了愚痴, 成了妄想。 "般若"如灯, 能照亮一切, 能达一切,度化佛所指斥的那种有漏的"分别慧"。   “波罗蜜多”, 梵文为Paramita,意为"度", "到彼岸"。 亦即意在说明"度生死苦海, 到涅槃彼岸"。 所谓"彼岸"是对于"此岸"而言的。 生死便喻"此岸"。 它指三界内的众生由于妄念邪心而造业, 因而不得不轮回于生生死死当中, 永住于烦恼苦海中。 只有修行才能摆脱轮回, 永超生死地。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唐三藏法师玄奘译   观自在菩萨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照见五蕴皆空 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 色不异空 空不异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受想行识 亦复如是 舍利子 是诸法空相 不生不灭 不垢不净 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 无受想行识 无眼耳鼻舌身意 无色声香味触法 无眼界 乃至无意识界 无无明 亦无无明尽 乃至无老死 亦无老死尽 无苦集灭道 无智亦无得 以无所得故 菩提萨陲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心无 碍 无 碍故 无有恐怖 远离颠倒梦想 究竟涅盘 三世诸佛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 是大神咒 是大明咒 是无上咒 是无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 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 即说咒曰 揭谛揭谛 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 菩提娑婆诃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8,金刚经的内容是什么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解释 第一品 法会因由分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乞·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译文〕 我听佛是这样说的。当时,佛祖释迦牟尼在舍卫国的祗树给孤独园,和大比丘众一千二百五十人居住在那里。那时,世尊到吃饭时身着法衣,捧着食钵,进入舍卫国都城化缘。在城内乞食,化缘完后,回到住处。吃完饭,收好法衣和食钵,洗完脚,铺好坐垫就开始打坐。 第二品善现启请分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译文〕 这时名叫须菩提的长老,从众比丘中离座站起来,右肩袒露,右膝着地,合上手掌十分恭敬地对佛说:“举世稀有的世尊啊(佛)您要求各位菩萨好好守住自己的心念,要求各位菩萨常常警示自己。世尊啊,那些善男善女如果也想修成至高无上的平等觉悟之心而成佛,那您说怎样才能守住心念,才能排除邪念的干扰呢?佛回答说:好啊好啊,问得好!须菩提,就像你所说的,佛要求各位菩萨好好守住自己的心念,常常警示自己。现在你认真听着,我来告诉你。善男善女想修成至高无上的平等觉悟之心而成佛,应该像这样守住心念,像这样排除邪念干扰。须菩提说:我正在认真听着,世尊,我很愿意听您再讲下去。 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译文〕 佛告诉须菩提:“诸位菩萨,大菩萨,应该像这样排除邪念的干扰。一切有生命的东西,如卵生的,胎生的,潮湿之处腐烂生的,其他物质幻化而成的,有形的,无形的,有思想的,无思想的,没排除杂念的,排出了杂念的,我都使它们灭度而入无于涅槃的境界。虽然我灭度了无量·无数·无边·的众生,而实际上众生没有被我灭度。”这是什么缘故呢?菩提,如果菩萨心中还有自我相状,他人相状,众生相状,长生不老者相状,那就不是真正的菩萨。” 第四品 妙行无住分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译文〕 “换句话说,须菩提,菩萨修行佛法,应该是无所执着,无所布施。也即是说布施而离开布施相,不要执着于声音,香气·味道·触摸·意识的布施。须菩提,菩萨应该这样布施,不要执着于表相的布施"这是什么缘故?如果菩萨不执着于表相作布施,他所得到的福德就大得不可思量。须菩提,你意下觉得如何?单是东方的虚空有多大?你能思量得出来吗?不可思量,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上方·下方虚空广阔,你能思量出来有多大吗?不可思量,世尊。须菩提,菩萨不执着于表相布施,他的福德也像这样大得不可思量。须菩提,初发菩提心的菩萨只能按我教你的方法来修行。” 第五品 如理实见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译文〕 须菩提,你认为可以凭佛的身相来见如来否?不行,世尊。不应该以身相来见如来。为什么?因为佛所说的身相,也就是非身相。佛告诉须菩提:“凡是一切有形有相的身相,都是虚妄不真的。如果能(看见)把各种身相都看成非身相,你就见到如来的xxx了。” 第六品 正信希有分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伐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译文〕 须菩提对佛说;“世尊,如众生听到佛刚才所讲的道理,那他们还能信佛吗?佛告诉须菩提说:“不要这样说。我寂灭后,过五百年将有修持佛法成正果的,对我刚才说的道理能理解,他们会认为此理真实可信。应当知道,这些人不是从一个佛,二个佛,三四五个佛那来培植自己的善性的,而是从无数个佛那儿来修行种善根。他们闻说我刚才所讲的道理,将在一念之间产生空灵洁净的信念来。须菩提,我全都能知能见,这些众生能修得不可估量的福德。为什么呢?这些人不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四相错误想法,他们心中没有佛法的表相,也没有没有佛法的表相,没有任何惦念了。那又是什么原因呢?这些人如心中存有相状,那就会执著于自我的相状,他人的相状,众生的相状,寿者的相状。"这又是为什么呢?如果心中有没有佛法的表相,就会执著于自我,他人,众生,寿者。因此,我们既不应该执迷佛法的表相,也不执迷于没有佛法的表相,不要有任何惦念。因为这个原因,我常说你们这些比丘,应知道我所说的法,就如同渡河的木伐,过河上岸后就不用惦记了。对佛法尚且都该这样不要执著,何况对非佛法呢?” 第七品 无得无说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译文〕 须菩提,我在问你,我已修得至高无上的平等觉悟而成佛了吗?我说过法吗?须菩提说:“如按我对佛所说意思的理解,本来就没有至高无上,大彻大悟大智慧之法,您也没有给我们讲过什么固定的法。”为何这样说呢?您所说的法,都不能固持,不能用语言来表达,既不是法,又不是非法。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所有的圣贤都认为没有固定的法,只有个人理解不同而存在差别的法。 第八品 依法出先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译文〕 须菩提,你在想想!倘若有人将三个大千世界的七宝用来布施,此人所获得的福德是否很多?须菩提回答道:相当的多,世尊原因何在?因为这种福德是有相布施,并不是自性的智慧福德。因此我说那人能获得的福德多,但只是一个相,而非福德性。如还有人能理解我说的《金刚经》,用心修持,甚至反复念诵四句偈语等,给他人说法,那么他所获得的福德就会超过布施七宝的人。这是什么原因呢?须菩提,一切的佛,以及所有佛的至高无上,大彻大悟的智慧佛法,都是从我所讲的经中产生出来的。须菩提,所谓佛法,也就是没有佛法 第九品 一相无相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故名阿那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译文〕 “须菩提,我在问你,初果须陀洹的圣人能认为自己已修得须陀洹果了吗?"须菩提说:不能的,世尊。为什么?因为须陀洹这个果位叫入流,然而却无所入,他不被色,声,香,味,触,法所转,这是一个须陀洹是名字,而没有须陀洹的实体。须菩提,你在想想,二果斯陀含可作这样的念头,我已得到斯陀含的果位吗、须菩提说:不可以,世尊。为什么?斯陀含其名为“一往来”然实无往来,因此这只是斯陀含的名字。须菩提,你在想想,阿那含能有这样是念头;我已获得阿那含的正果而达到无来的境界吗?须菩提答道;不能,世尊。为什么?阿那含虽然名为不来,说是不需轮回,而实际上佛法无来无不来,因此阿那含只是有个无来的空名。须菩提,我在问你,阿罗汉能认为自己已经修行到达不在生死轮回这种境界吗、须菩提说:不能这样认为,世尊。为什么?实际上根本没有什么法是永恒不变的,因此阿罗汉也只是个名称。世尊,阿罗汉认为自己已修成了阿罗汉道,那他就有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世尊,您曾说我y已达到没有胜负心,斗争心的境界,这是人的最高境界,是超出欲界最高境界的阿罗汉。世尊,我倘若有这种心念;我已修到了无争的阿罗汉境界。您就不会说我已是达到一切无争境界是人了,因为我实际上什么也没修,只是得了个须菩提,是无争人的名义而已。” 第十品 庄严净土分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静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译文〕 佛对须菩提说:你想想,我当初在燃灯佛那里,佛法上有所修得了没有?没有,您在燃灯佛处并未修得什么佛法。须菩提,我再问你,菩萨用其功德庄严佛土吗?没有,世尊。为什么呢?说是庄严佛土,就是不庄严,是叫做庄严。因此,须菩提,各位菩萨摩诃萨,应该像这样修得清净心,不应当固持声,色,香,味,触,法而生成心念。应该无所执著而生成空灵洁净的心念。须菩提,比方说有个人,身体向须弥山那样高大,你想想,这身体高大不高大?须菩提答道:很大,世尊。为什么这样说呢?佛说的非身就是xxx,没有边际,那才是大身。 第十一品 无为福胜分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静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译文〕 须菩提,就如恒河中有无数沙粒,每一粒沙再作一条恒河。你想想,恒河中所有的沙粒加起来多不多?须菩提说:很多,世尊。只算恒河,尚且多得无法计算,更何况河中的沙粒呢!须菩提,我先在实话告诉你;如果有善男善女用可填满你所住的像恒河沙粒那样多的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来布施,他们所得到的福德多不多呢?须菩提回答说:很多,世尊。佛告诉须菩提:假如善男善女在这部《金刚经》里不要说讲全部经文,甚至只领受执持四句偈语等,给他人解说,这样所获得福德,就比用那么多的七宝来布施所获福德要多。 第十二品 尊重正教分 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若尊重弟子。 〔译文〕 接着,佛又说:须菩提,如人们随时随地地解说这部《金刚经》,甚而至于仅只念诵四句偈语等,应当知道这个地方,所有一切的人和阿修罗都应当向供养佛塔庙宇一样供养这个地方。何况有人能诵读并领受修持这部经!须菩提,应当知道,此人成就了最高的第一的·最稀罕的佛法。如果有这部经典所在的地方,就是有佛的地方,就是有佛最尊贵的弟子的地方。 第十三品 如法受持分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译文〕 此时,须菩提问佛道:世尊,应当叫这部经一个什么名字呢?我们这些人该如何供奉、修持此经呢?佛告诉须菩提:这部经名叫《金刚般若菠萝蜜》。就凭这个名字,你们都应供奉、修持。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佛说的般若菠萝蜜,要按真谛来讲,就不是般若菠萝蜜,只是个假名而已。须菩提,我再问你,我讲过法没有?须菩提对佛说:世尊,如来没有说。须菩提,你想想,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微尘,是多还是不多?须菩提道:很多,世尊。须菩提,各种微尘、我说不是微尘,只是假借个名称;我说世界就是非世界,只是取个名叫世界。须菩提,你再想想,你能凭借佛的三十二相来认识佛的本性吗?不能,世尊。我不能凭佛的三十二相来认识佛的本性。为什么呢?因为您说三十二相就是非xxx相,是叫做三十二相。须菩提,倘若有善男善女用如恒河沙粒那样多的身体、生命来布施。又另有一人坚持修这部《金刚经》。甚至只念四句偈语之类,给别人讲解经文,那么他的福报功德就比前面的善男善女的功德还要多。 第十四品 离相寂灭分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静·即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即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菠萝蜜·即非第一菠萝蜜·是名第一菠萝蜜。须菩提·忍辱菠萝蜜·如来说非忍辱菠萝蜜·是名忍辱菠萝蜜。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瞋恨。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即为非住。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故·应如是布施。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即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即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译文〕 这时,须菩提听佛解说《金刚经》,深深解悟了佛法的义理和境界,泪流满面十分悲伤地对佛说:真是难得的经文啊世尊。您解说像这样深刻的经文,我自从修得慧眼以来,从来没有听说过如此经文。世尊。如再有人能听到这经文,信仰此经并带着洁净的心念,就能认识本相当知道这个人,成就了第一的、罕见的功德。世尊。这本相,就是非相,因此佛说他只是取名为本相。世尊。我现在有机会听这部经典的讲义,有信仰佛法,到解悟义理,在修行,最后印证得果也就不困难了。如有来世,五百年后,有众生听说此经,也会信仰,解悟,修持、得果、这人也就成为第一、罕见的。 什么道理呢?因为此人已没有了自我的相状,没有了他人的相状,没有了众生的相状,也没有了长寿者的相状。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我相就是非相、他人相,众生相、长寿者相、就是非相。那又怎么说呢?脱离了所有的相就叫做佛。佛告诉须菩提:是这样,是这样!如在有人听说此经,不惊奇不恐怖不害怕,应知此人,是相当稀罕的人。为什么呢?须菩提,你说第一波罗蜜,就是非第一波罗蜜,只是名为第一波罗蜜。须菩提,那忍辱波罗蜜,佛说也就是非忍辱波罗蜜,只是名为忍辱波罗蜜。原因何在?须菩提,比如当初我被歌利王割节身体一事,就是因为当时已没有了我相,没有了他人相,没有了众生相和长寿者相。这又怎么说呢? 我当时被歌利王一节节肢解时,倘若有自我的相状、他人的相状、众生的相状、长生不老者的相状他就必定会生愤恨之情。须菩提,再回想过去,在五百年前我当忍辱仙人时那时,我就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因此,须菩提,菩萨应脱离所有的相,修成至高无上、大彻大悟的大智慧,不应执著于一切外相而生成心念,应生成无所挂念的心念,如心中惦念着什么,就为没有守护好心念,因此佛说菩萨心中不应该执著于表相的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而不那样布施。佛说所有的相也即非相,一切众生也即非众生。须菩提我是说真话的人,说实话的人,爱打比方的人,不说谎话的人,不说怪话的人。须菩提,佛所得之法 是无实无虚之法。须菩提,倘如菩萨心中执著于佛法来布施,就好比一个人走进了黑暗之处,就什么也看不见。倘若菩萨的心中不执着于佛法来布施,就好比人有眼睛,明明亮亮像太阳朗照,能看清一切,须菩提,未来之时,若有善男善女,能受持读诵这部经,他就将是佛,我就能凭佛的智慧,完全了解此人的修行,完全能看到他将来一定会修得无边无量的功德。 第十五品 持经功德分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即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著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即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译文〕 须菩提,假如有修五戒十善的男女,在早晨用恒河沙这么多的身命来做布施,中午又用恒河沙粒那么多的身体、性命来做布施,下午也一样,像这样用百千万亿劫那样长的时间,用身命来做布施;如还有一人,听见《金刚经》完全信奉不怀疑那他的福德就超过前面那个布施的人。何况此人还抄写、受持、读诵、为他人解说经文。须菩提,概括地说,这部经有不可思议、不可估量、无边无际的功德。我是立志为修成大乘的人说这部经的。倘如有人能受持读诵此经,或对人讲说,我便能以天眼悉知此人,悉见此人能修成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的功德。像这样的人,就可修成至高无上、大彻大悟的大智慧 。 这是什么原因呢?须菩提,假设是喜欢小乘法的之人,他执著于自我之心、他人之心、众人之心、寿者之心,那他就不能听受、诵读、为人解说此经。须菩提,无论在什么地方,假如有这部经,那么一切的天人、阿修罗全都应当供养此经。应该知道此处即是佛塔,都应该毕恭毕敬,环绕它顶礼膜拜,用种种香,种种花散在这个地方。 第十六品 能净业障分 复次、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即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祇劫·于然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若复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即狂乱·狐疑不信。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译文〕 再说,须菩提,若有修五戒十善的善男善女,能够受持诵读此经,如还被别人轻视作贱,这就是由于前世作下了罪业,应该先世遭恶报。因为现世被人轻视作贱,那么前世的罪业就抵消了,就可修成至高无上、大彻大悟大智慧。须菩提,我回忆过去也曾受过无数的劫,在燃灯佛之前,我得逢过无数的佛,我全都恭敬地奉养、侍候、没有空过一佛。如果再有人在后世能够受持、诵读此经、所得功德,和我在前于三大阿僧祇劫供养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那么多的佛的功德相比,还不及我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万分之一、亿分之一、甚至都不能用数字来譬喻。须菩提,倘若善男善女在后世能受持、诵读此经,那他的功德,如我说出有多大,也许有人听了,会心意狂乱,狐疑不信。须菩提,应当知道此《金刚经》的义理是不可思义的受持、诵读此经所得的善报也是不可思义的。
世尊的一种演示,一种表演。以这种方式来教育我们众生。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

文章TAG:般若波罗蜜多般若波罗蜜  般若波罗蜜多  波罗蜜多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