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想知道 亳州市 蒙城县人社局人才交流中心 在哪

在原计生服务站
在花溪行政中心。

想知道 亳州市 蒙城县人社局人才交流中心 在哪

2,2011安徽蒙城县事业单位什么时候招聘

您好,中公教育为您服务。2011年安徽蒙城县部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32名2011年8月19日在蒙城县人民政府网、蒙城人事人才网上发布招聘公告如有疑问,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2011安徽蒙城县事业单位什么时候招聘

3,光通信人才招聘网网址是多少

光通信人才招聘网是【job8001】集团网站之一。地址可参考:http://tieba.baidu.com/p/1189980599
现在行业内是有一个网站叫光通信人才招聘网,做得还不错的,不管你是招聘还是求职,还是推荐你上这个网站的!

光通信人才招聘网网址是多少

4,2013亳州蒙城县事业单位考试成绩 成绩排名

您好,2013年亳州市蒙城县事业单位招聘成绩排名表于4月22日已公布。。4月19日,报考人员可登录安徽省人事考试网,凭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证号和准考证号查询个人笔试成绩;面试人员少于或等于岗位招聘数的,面试成绩须达到当天该考场实际参加面试人员的平均分,方可进入体检与考察环节。面试成绩低于50分的,亦不得进入体检与考察环节。(七)成绩合成报考人员考试最终成绩依笔试成绩与面试成绩合成后在蒙城县人事人才网上公布。其中笔试成绩占60%(计算公式:笔试成绩÷1.2×0.6),面试成绩占40%。

5,人事关系所在地是什么意思

帮你存放人事档案的地方人事档案是我国人事治理制度的一项重要特色。它是个人身份、学历、资历等方面的证据,与个人工资待遇、社会劳动保障、组织关系紧密挂钩,具有法律效用,是记载人生轨迹的重要依据。提供保管档案的服务的机构各地人才市场、各区、县人才市场及街道办等。按照我国档案法、干部档案工作条例、流动人员档案管理暂行规定等法规,毕业生的人事档案属于国家法定、强制执行、归口管理的公共信息,个人不得截留和销毁。档案丢失需进行补档,也就是说,持有者需回到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及原工作单位,补齐相关证明材料,因为档案未归档会影响到入党、升学等,影响自己评定职称、考研政审、劳动保险及日后的离退休手续办理,也会影响到自己出国留学。如果有考公务员的意向,档案必须保管好。

6,报到证如何报到急 急 急

你们学校太他妈不负责了,不搞清楚就把档案随便乱寄,你要问一下学校档案是不是已经寄到了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如果还没寄出让他们赶快改派到蒙城县人事局。如果已经寄出你就只能去那里报到了,因为你的档案在那里。
楼上过激了。一般学校都是这么做。如果把你弄到市里。。弄不对就麻烦了。。解决的方法:你想去市里或县里报道。。改过来不就行了。。打电话到你们学校。。说你要改报道证。。俗称改派。。。改过以后。。想去哪报道去哪里报道。
1.原藉人事部门,现在大都称为人力资源局。2.签约单位。
安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上面抬头不是写了吗?一般都是到人才中心的,你这个有没有写是哪个市的...估计是要省那边的就业指导中心去~--赶快找找那个电话,然后打去问问...

7,教师人事档案包含哪些内容

5月23日 23:06 一、人事档案内容包括:1、高中档案2、大学中的学习档案3、派遣证或三方协议4、转证定级表。5、工资行政介绍信二、其中派遣证是派遣你到第一公司的一个证明,会有第一家入职公司的信息和公章;三方协议是本人、公司和人才中心三方的协议书,也会记载第一家入职公司、人才中心的信息和公章。通过这种方式公司才能通过人才中心将你的档案调从学校调出。所以档案中会有毕来后第一份工作的情况。(注:国家统招高校)三、如果是民办高校毕业则没有相关派遣证和三方协议。所以人事档案只能转回户口所在地的人才,再从户口所在地人才调到现在工作单位所指定的人才中心。
企业人事档案应包括的资料一、必须的资料1、身份证复印件注:①原件应审验,②二代身份证应正反面都复印在同一张a4纸上,③新进员工应在复印件空白处标注“此为本人真实身份证之复印件”,并签字确认。2、证书复印件 注:①原件应审验,②证书包括职称书、学位证。3、管理及技术岗位的员工,应有其原工作单位出具的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证明4、近期免冠1寸彩照两张5、工作申请表(包括附带的个人简历)6、聘用岗位有要求的,应有岗位要求规定项目的县区级以上医院体验报告7、从事保卫等重要岗位的,应有??部门开具的“无犯罪记录证明”8、法规规定的特殊岗位,应有职业资格或从业资格证书复印件(原件应审验)9、劳动合同正本一份10、转正审批表二、补充的资料1、面试记录表、笔试考卷记录2、职称证书、专业技术证复印件(原件应审验)3、保密及竞业禁止协议正本4、人事任免通知(指人力资源部门发出的人事任免文件复印件)5、员工岗位变动资料6、员工考核考察资料(包括月度考核、年度考核、晋升考察等资料)7、员工奖励或处罚资料8、员工薪资变动资料9、员工社保手册原件(没有原件的应保存复印件)10、员工离职审批表及移交记录11、终止劳动关系通知书员工签收回执三、档案保管1、人事档案保管应由人力资源部门指定专人负责。2、离职员工档案另存整理,档案应至少保留两年备查。3、属于辞退、开除、自动离职的员工,其档案(应注意考勤、奖惩、考核、情况说明等资料)应特别审查后专项保存。

8,如何招聘到好的人才

好的人才在专业契合度,综合素质,岗位匹配度,企业匹配度,职业规划等多方面都将会十分契合公司,需要面试官在这些方面多留心,多发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经常需要寻找合适的人才来填补公司内部的岗位空缺,以促使公司向既定的方向发展、前进。想要为企业找到好的人才的话,需要综合考量专业契合度,综合素质,岗位匹配度,企业匹配度,职业规划,教育培训规划的契合度等等。在面试过程中考察求职者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1、专业契合度并非是最主要的。在查阅求职者的简历时,经常会看到求职者所学的专业与应聘岗位的专业要求相差甚远,给面试官带来“这种求职者是否具有胜任所应聘岗位的专业素质”的问题。这时面试官重点应该考核应聘者对本岗位的学习能力,而非固有的专业;同时还要考察应聘者对跨专业岗位学习的欲望及兴趣等因素,不要三分钟热度。2、应聘者的综合素质与岗位要求的匹配性。将企业拟定岗位的基本要求与应聘者的综合素质进行匹配、比较,考察应聘者的职业价值观、兴趣、能力以及性格等多方面是否与公司给予的工作岗位相契合。一般来说,一个人的兴趣爱好、工作态度、知识结构等与所从事的岗位是否匹配,往往会决定其在该岗位上做出的成绩有多大。3、应聘者可接纳的企业文化与公司现有企业文化的匹配度。考评人员在与应聘者沟通了解的过程中,将公司的企业文化介绍给应聘者,考察应聘者是否能够接受公司的企业文化。因为公司的企业文化大部分是已经成型,若求职者对企业文化持有不认同态度,则对该应聘者可以不考虑。4、应聘者对岗位薪资的期望与公司既定岗位工资的匹配。面试过程中,应聘者对所求职的岗位工资薪金一般会有一个大致的预估,但是公司对所招聘的岗位一般会有一个预设的范围,如果应聘者的期望值远远超过公司可接受的范围,可是公司在考虑成本的情况下,又不能满足应聘者的需求时,则无法满足该应聘者对工薪方面的需求。5、应聘者的职业规划与公司的发展规划是否契合。在面试的过程中,考评人员应当对应聘者的职业规划有所了解,以考察其发展规划是否能与公司的未来目标相契合。否则一旦你招进来,花费了几年的时间来培养,最终却让他们觉得自己在公司没有太大的发展空间,晋升的希望不大,那么就很容易流失人才了。6、应聘者对专业后续教育培训的需求与公司内部培训的规划的契合度。应聘者根据自身对职业的规划,需要对所从事的岗位专业技能进行深造,然后考评人员结合公司内部现有的培训体制和条件,看是否能在公司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满足员工的培训需求,如果实在不能满足的话,那么只能遗憾了。7、找人才是需要多方面来考量的。其实大伙都会是某一方面的人才,不过要找跟公司契合度高的人才,就要从各方面来考量了,可不能单纯从对方拥有的技术、经验等方面来考量,还要考虑到公司能够给予的薪资待遇、发展空间等。人才是否合适,这是一个对双方都要考虑到的问题,而非企业单方面。

9,古代是如何进行人才招聘的

从制度上来说最主要是通过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选拔人才,辅之以筑招贤台,出招贤榜,大臣举荐,实地察访,隐处求才等方法。察举制:春秋以前,官吏主要通过“世卿世禄”制度产生。战国时,“世卿世禄”制逐渐废除,官吏的选举就发生了根本变化。秦在统一之前,“仕进之途,唯辟田与胜敌而已”,而胜敌是其主要途经,秦统一之前的官吏,也就多出于军功。到了汉代,朝廷为了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统治的需要,在秦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了一整套选举统治人才的选官制度。这套制度包括:察举、皇帝征召、公府与州郡辟除、大臣举荐、考试、任子等多种方式,不限于一途,而且还可以交互使用。察举制也就是选举,是一种由下向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汉代察举的标准,大致不出四条,史称“四科取士”,大约起于西汉,下迄东汉末改。不过,有时单举其中的一二科或全举四科,均有诏令临时规定。汉代选官以“乡举里选”为依据,体现的是尊重乡里舆论对士人德才评判的权威性。但是,舆论评价一旦与仕途沉浮相联系,就容易被某些有权势、有影响的人物或社会集团所控制、利用。曹操审时度势,提出了“惟才是举”的用人原则,这既是对处于乱世求贤的需要,也是对汉代“选举失实”的刻意纠正。 九品中正制:在汉末军阀混战的冲击之下,乡里组织遭到破坏,“乡举里选”的传统做法难以为继。在此情况下,三国时的曹魏御史大夫陈群制定和推行了“九品中正制”。在朝官中推选有声望的人担任各州、郡的“中正官”,负责察访本地士人,按其才德声望评定九个等级(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然后根据士人的品级,向吏部举荐。吏部依据中正的报告,按品级授官。起初,这一制度是致力于解决朝廷选官和乡里清议的统一问题,是对汉代选官传统的延续,也是对曹操用人政策的继承。但到魏晋之交,因大小中正官均被各个州郡的“著姓士族”所垄断,他们在评定品级时,偏袒士族人物,九品的划分,已经背离了“不计门第”的原则。此后的三百年间,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门阀士族垄断政权的局面,而九品中正制一直是保护士族世袭政治特权的官僚选拔制度。科举制:南北朝时期的士族制度,只是按照门第高低分配权力,不能满足数量众多的出身低微的地主的要求,而门第高的士族腐败,因而加剧了当时的政治腐败和地方割据分裂的倾向,说明士族制度已经腐朽。同时封建经济有所发展,尤其是均田制实行后,中小地主势力增长,非常渴望进入统治阶层。隋唐时期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为革新政治、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在选官上实行了科举制。唐代科举有常举和制举两类。常举每年举行,于进士科外,复置秀才、明经、明法、明字、明算等多种;制举由皇帝临时立定名目,有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文辞清丽科、博学通艺科、武足安边科、军谋越众科、才高未达沉迹下僚科等百十余种。科举制度为以后历代王朝所沿用,但到了明清时期,专重“四书”“五经”,以八股文取士,禁锢了士人的思想,极大地束缚了知识分子的创造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中国近代落后于西方的文化因素。

文章TAG:蒙城县人事人才网蒙城县  人事  人事人才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