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好论文?

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 写作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意识流,即是跟随潜意识行文,思想到哪里笔就写到哪里。这种方法经常会有惊人的作品出现,也就是常说的灵感。这种文章往往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般酣畅,但这种写作状态不可多得。另一种方式是工匠式写作,即先设计好大纲结构,然后往里面填充内容。这种方式会有匠气,但是比较有套路,不至于无话可说,无东西可写。

第一种方式需要才气,需要灵感,普通人学起来不容易。 第二种方式相当于建筑一座大楼,先要无中生有的设计出一个大楼图纸,即先有方案。然后开始建造。首先浇注四梁八柱这个整体框架,有了框架,就有了整个骨骼,有了形。对于文章而言,不同的标题段落就代表了框架的划分。盖房子在框架搭好之后是码砖,把四个面砌好,盖上顶,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房子。

对于文章即是在标题目录确定好后,往里填充内容,使整个文章丰满起来。 装修相当于作品完成后的编辑修改,语言修饰。刚建好的毛坯房怎么看也不好看,不那么让人赏心悦目,但是一装修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这对文章也同样适用。 在框架设计与文章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两种不同的大脑机制。在设定框架与编辑修改时,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理性意识部分;而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是大脑的感性潜意识部分。

如果你在写作过程中还处在意识部分,你会发现写作很难顺利进行下去。 一篇文章的好坏取决于两个方面,思想内容独到深刻与文字准确的表达能力。思想内容是否独到、深刻是文章质量水平的关键。一篇文章如果都是别人知道的,已经听到过无数次的陈词滥调,那是一定不会有好效果的。因为人们之所以阅读是因为希望开拓视野,启发自我。

对于已经熟知的内容,人是没有兴趣看的。因此,写作必须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深刻的发现。若非如此,你就是在制造文字垃圾。 好文章的第二个要素是语言表达能力。因为是纯文字,比较抽象,对于读者来说,阅读本身就是一项挑战。如何能让读者轻松地获得你提供的知识或信息,明白你的意思就非常关键。这就涉及到了语言表达能力、逻辑能力。

如何做好人物采访?

【传媒专访类话题】谢邀。我在《兰颂手记——中国报纸文艺副刊简明论稿》(新华出版社2000年6月第一版)一书中有一篇《专访生熟论》。开始就说:专访通常是指专门访问一个人后写出的文章,是媒体新闻或文艺“打快拳”的“硬头货”。专访应该集中特写和速写的优势,讲究特色和速度,即,美的文笔,强的时效。现在好的专访不多,并非风云人物少了,而很多情况是笔者对于应该集中在专访里的特写和速写的优势,理解、掌握、运用、发挥的大为不够。

要写谁就该访问谁,访问谁就该熟悉谁,这是完成一篇专访的先决条件,而一篇专访能否写好的关键也正在这里。生疏,写起来困难;熟悉,写起来容易。这是一般情况的一般认为。按此逻辑推理,写专访的人,要事先了解到被访问者的许多材料,待双方唔面时,所谈的话,几乎全是贴近主题的了;访问者与被访问者难分主客关系,问比答更为要紧。

然而,一般情况的一般认为,在具体条件下,又会使问题走向反面。也就是说,生疏,写起来容易,熟悉,写起来困难,如同逆反心理作祟一样的怪。访问者同被访问者生疏,尽管事先对其背景一知半解,真见了面,交谈融洽,百闻不如一见的道理占据上风,访问者的主观认识加之被访问者的客观陈述,第一眼印象和第一手材料,则成为一篇专访的全部素材,写起来毫无思想阻碍与负担,倒是开门见山又干脆利落的。

反之,访问者同被访问者生熟悉,虽谈不上推心置腹,却或许能朝夕相会,熟视无睹、乱麻缠身了,功过是非、脾气秉性也甚为了解,严肃不起来就不好拔高认识,这可如何下笔、从何说起呢?生也好,生也不好,熟也好,熟也不好。一篇专访能否写好就是这样有趣。因此,要写好一篇专门访问一个人的文章,访问者对被访问者必须做到——生疏的,真正熟悉起来;熟悉的,索性生疏起来。

也就是说,前者是指热情,后者是指冷静,从媒体需要的角度来衡量,专访要能当头题发表,千八百字内,形象描写也好,心理刻画也好,介绍评价一个人的二、三事,既有新闻性,又有文学性,突出鲜明的思想个性和语言个性,保准叫绝!一写专访,就列简历表,就开成绩单,就弄高大全,就学文抄公,无论从版面以至网页局限上,还是从读者或听众要求上,都会落入俗套。

况且,专访的最大难度是首先发现,在于第一个访问者恰如其分而精辟独到地写出受众欲知又理所应当的第一个被访问者。别人访过写过的人,依然可以再访再写,比如,劳模、英模,作家、画家,影星、歌星,⋯⋯但必须访出写出新意来,否则,白访白写。专访,美的文笔和强的时效,是新闻同文学的融汇,是契机与允许的对应,是特色和速度的展现,是生疏跟熟悉的比较。

李兰颂:《唐德刚:忍将故国作他乡》很早,江南曾说:“此间的大家,首推唐德刚。唐思想之细致,学问之渊博,一读《闲话胡适》的注释,可知过半。”还说:“唐的文章,幽默轻松⋯⋯”李敖也曾大力赞扬,唐德刚的学问之深、文章之好。举重若轻,举轻若重,将文学和史学融为一体,是我一向研读唐德刚开口述历史先河的宏观和微观态度。

这里,且读他的一首诗:“七朝聚散草凝霜/大小姑姨老少郎/地下芹溪岂护短/天边庚信已无长⋯⋯”下半首是:“⋯⋯寻诗爱问篱边菊/觅伴怀思陌上桑/展翅重洋何限恨/忍将故国作他乡”⋯⋯我终于懂得了人民网元旦一一向网友的赠言里,竟有“养生”一词,读唐德刚的历史著作,要保持“养生”的心态。须知,历史三峡理论是关于中国社会政治制度的理论,由美籍华人唐德刚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

此理论集中反映在其著作《晚清七十年》里,但在其后出版的《袁氏当国》一书中有更深刻,更具体的探讨。我见唐德刚,比这时间早。当时我任哈尔滨《红楼梦》国际研讨会记者,我接受的任务之一,是写他的访问记。我的这篇报道当时就发表在《哈尔滨日报》副刊上,后收入《兰颂特写》《兰颂手记》专著里。那篇稿子的总题目是《哈城与红楼》,写唐德刚的分题目取自他的一首诗中一句:“忍将故国作他乡”;这也许成就了他把先秦以来中国政治社会制度变迁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三大阶段出现两次转型。

我主要是在研讨会开幕式和书画会上两次见到唐德刚先生。他那挺重的家乡口音,加之衣着不是洋服,而是和哈尔滨老教师很接近的打扮,他又不时在会场里穿来走去,谁也一下很难猜出这就是唐德刚。他在散会当儿拥挤的人群里与我交谈,我们就像两个在早市购菜时闲聊的人一样,毫无拘泥生疏之感。他愿意承认他是胡适的学生,他又不无诙谐幽默或略带批判地对我说出,他真实的历史观,他说⋯⋯胡适的几个弟子,别人搞文学,惟有他研究历史;胡适的几个助教,其他人只负责站一旁擦黑板,惟有他们二人合作出版一本书;胡适坚决说“文章不用典,用典不文章”,他则反驳说“逼上梁山就是典”⋯⋯胡适说《红楼梦》不是好书,他说是,是好书!自公元前4世纪商鞅变法起至秦皇汉武之间,从封建转帝制,历时约三百年。

发端于鸦片战争之后,此一转型至少为二百年,到本世纪中叶方能基本完成。的确,他在研讨会上以《海外谈红楼》为题发言指出,《红楼梦》表现了满、汉文化冲突,既是中国小说走向现代化文学的第一部巨著,也是传统农业经济社会逐渐向现代化工业都市转移的自然成果。历史三峡理论的史观为 “定型——转型——定型”;历史的前进,如帝制向民治转型,是大势,是任谁也无法否认和扭转的;通过历史三峡期间即转型期间,“一转百转”各项相关事物和制度都会转型。

如何写好一篇毕业论文?

您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我是高校老师,硕士毕业,前几年研究生毕业时写论文感触较大。又到了一年毕业季,现在也正是毕业生们忙着写毕业论文的时候。不知道你的学段?我觉得除了博士论文相对来说要费较大精力,本科和硕士论文认真对待,一般还是不难通过的。如何写好一篇毕业论文呢?我结合自己的体会提几点建议,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选好题毕业论文的选题很重要,建议选题不宜太大,太大了无法驾驭。我是学管理的,我见过一些同学写的论文题目上来就是“我国企业XX分析”,显然这样的题目很难驾驭,文章也不太可能写好。建议选题开口小,容易下笔,比如说学工商管理的同学可以具体以企业为案例进行相关分析,这样容易写。2、多参考相关文献现在要想毕业论文所有东西都是原创不可能,要多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多参考相关文献。

我当时写硕士论文的时候,选好题后,人家的论文、专著、书籍参考了不少,认真阅读消化转换成自己的语言,用自己的逻辑框架写出来,这样就很好了。在写毕业论文时,多运用知网、万方等数据库参考相关文献,多阅读吸收非常有必要。3、写正文之前要把论文框架和目录搭好要注重论文的目录和整体框架,正式写之前把目录搭好,目录就是整篇文章的框架结构和提纲,对写作起指导和统筹的作用,一定要重视。

4、多和论文指导老师交流,多听取指导老师意见进行修改在论文写作时一定要多和指导老师沟通和交流,多听取他们的意见很重要,如果导师对你的论文不满意那你肯定过不了。在论文的目录部分写好后、初稿完成后要及时发给指导老师,听取意见,并按照导师的意见修改完善。5、注意论文排版,做到格式规范、图文并茂毕业论文的排版是第一印象,也非常关键。

要按照规定的字号、字体、间距等要求,做到格式规范。同时文章要做到图文并茂,适当的做一些表格和图表,不能一眼望去全是文字。小结如何写好你的毕业论文呢?我觉得要注意好以下几点:一是注意选题,选题不宜太大;二是写作前多看相关文献,形成自己的写作逻辑框架;三是写作前写好提纲和目录部分;四是写作过程多和导师交流和沟通,按照导师意见将文章修改完善;五是注重论文排版,做到格式规范、图文并茂。

如何写好一篇漂亮的SCI论文?

每个从事科学研究的人,都想发表SCI论文,那么就要经历写SCI论文。如果你发表不了SCI论文,那么证明你的科研能力和水平还不够。可见,发表SCI论文对于科研人员的重要性。那么作为新人,如何才能写好SCI论文呢?本人根据个人的经验来分享一些看法和心得。1.要具备足够的创新性SCI论文最强调的是创新性。如果没有创新性,语言写得再好,都是不可能被SCI期刊接收。

2.文章的构思一定要逻辑清晰一篇科技论文,就像讲一个故事。你要阐述工作的重要性是什么?或者说能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为什么要做这个工作?针对这样的问题,你采取了什么样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获得了什么样的新成果?获得的成果解决了前面提出的问题没有?如果将这样一个故事讲圆满了,那么你的文章也就写得比较成功。3.图表要清晰美观下面的两张图应该用上面那张清晰的图。

4.摘要一定要写好摘要要用简洁的语言高度概括整个文章。摘要的好坏决定文章是被编辑否送审。摘要的第一句一般提出研究背景,指出存在的问题。接下来针对这个问题,阐述所采取的技术路线或者手段,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通过所采取的技术路线,得到了什么样的结论?最后得到的结论,对这个研究领域有什么样的作用和意义。5.选准一个目标SCI期刊,依葫芦画瓢如何选一个目标期刊?比较简单的方法就是在谷歌学术上,直接搜索文章的主题关键词。

哪个期刊出现这个词最多,那么表明这个期刊比较喜欢发表这样的研究论文。选好目标期刊之后我们就去下载这个期刊最近发表的文章,去期刊官网看这个期刊的投稿要求,具体包括这个图表的要求,文章的结构要求等等。6.写文章的顺序①首先根据期刊的要求,将所有的图表全部制作完。②写引言部分。引言部分一定要将目前您的这个研究方向的研究进展阐述清楚,这个方向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什么?然后针对这个问题,你采取什么样的技术方案?③实验部分、结果与讨论部分完全可以按照目标期刊已经发表的文章来模仿写。

可以套用他们的句子,不是抄他们的句子哦,注意是套用他们的句式。需要指出来的是在讨论部分一定要将你的实验数据分析清楚。然后将你的工作与前人的工作进行比较。④文章的结论部分。⑤最后写文章的摘要。7.语言通畅,言简意赅,可读性强根据发表的文章各个部分,依葫芦画瓢完成之后,那么接下来重点就要来检查语句的通顺性和语法。

自己一定要多读几遍,最好是打印出来读,打印出来,检查错误更容易。如果是英语文章可以找一些英语比较好的同学或者是在国外的朋友帮忙看看。修改完之后,交给导师让导师帮忙修改。然后你再认真看导师修改部分,经过这样的一个过程,你写作SCI论文水平必将得到提高。强烈建议:多读多看,多模仿写,多总结!!!大部分SCI期刊都是英文期刊,所以一定要不断的学习英语,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文章TAG:如何写好一篇采访论文  怎么写好一篇论文  如何  写好  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