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公司经营与管理,到底可能会产生哪些矛盾点和冲突呢?由于合伙人制度是公司创建以前的问题,这里不再阐述。前面说到公司发展阶段不同,遇到的问题点和冲突也不同,这种变换也使问题出现的频率和时间不同,也就是说公司理念和战略调整影响问题点和冲突。

如何管理跨部门沟通?

如何管理跨部门沟通

沟通在我们工作、生活当中非常常见,除了日常与妻子、孩子、亲人的沟通,我们沟通最多的或许就是同事,这些同事包括我们的上级,下级,还有跨部门的同事。在这些沟通当中,最难的无疑是跨部门的沟通,因为分属于不同体系,各有各的利益诉求,因此很难形成共识。本篇针对职场沟通将从3个方面进行介绍:什么是沟通,如何有效沟通,以及如何做到与上下级、跨部门的沟通。

什么是沟通?很多人觉得沟通就是一套说服技巧,让对方向自己妥协,亦或者通过沟通获取自身的利益。比如通过一通“忽悠”,让客户购买你的产品,通过沟通技巧,获得心仪的女孩等。其实沟通更像是一场无限游戏,我们不可能通过一次沟通,牵到心仪女孩手之后,就不再沟通了,之后的婚姻、育儿,甚至房屋装修都需要好的沟通,所以沟通是一场无法停止的游戏,会伴随我们整个一生。

既然是一场无限游戏,那么就意味着不是一次的博弈,而是一场持续很久的互动交流。拿我们见客户为例,当你第一次见到客户的时候,他可能会说:“对不起,这个产品,我们不再需要了”,那么是不是就意味着沟通结束了呢?有经验的销售可能从谈生活、聊新闻开始,在逐步建立信任之后,再进行进一步的沟通。或许你在初次沟通过程中,很礼貌地道歉:“非常不好意思,打扰到您,我只占用您1分钟时间,我是某某公司的某某某,我只是向您请教一个问题,您知道XXX的产品吗?”只要留下了初步的印象,就能够为未来的沟通打造好的基础,同时你初次沟通过程中给他人留下彬彬有礼的形象,也为下一次的沟通铺平道路。

如果刚好你在这一次沟通过程中还送了对方一个小礼物,那么下次沟通中,印象会更加深刻。所以沟通不在于此时此刻,而是要面对未来所有的时间。良好的沟通也不仅限于你可客户之间,同事、亲人、朋友,是与整个世界的事情。良好的沟通也是不断塑造自我良好形象的过程,通过一次次沟通,搭建好我们在他人眼中的人设。二、如何有效沟通?沟通如此重要,那么我们该如何有效沟通呢?想要进行有效沟通,首先要搞清楚对方的需求,之后对需求进行拆分,最后通过信息的互换,建立充分的信任。

1、搞懂对方的需求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个网络梗《倒鸭子》2012年12月份,一个大连的保险理赔员接到一个客户电话,客户用大连方言表示自己的车在大连市甘井子区革镇堡,倒车的时候,不小心撞到路边的“道牙子”上了。由于“道牙子”是当地方言,因此电话那头的接线员理解为“倒鸭子”,因此发生了一场啼笑皆非的对话。首先问“鸭子”有没有事?“鸭子要不要赔”等。

这就是一个反面案例,由于沟通能力不畅,导致沟通过程让人啼笑皆非。所以要做好沟通,首先要进入对方环境当中,只有处在对方环境体系当中的时候,才能够理解当事人话背后的意思。比如网络经典台词:冬天:能穿多少穿多少;夏天:能穿多少穿多少。同样一句话,语境不同,意思相差万里。所以这也是很多跨国企业,在进入中国几十年后,陆续被中国公司干掉的主要原因。

如果你没有身处在这个文化环境当中,你很难理解客户的需求。2、解构对方的需求我们人体大脑有小脑、大脑之分,在处理外界信息过程中,需要先经过小脑,之后才进入大脑。而小脑更容易接受情绪化内容,大脑会分析事实性信息,所以我们在沟通过程中要分析出,哪些是情绪化内容,哪些是事实性内容。如何分辨呢?比如说你今天迟到了,领导说“你怎么老迟到?”,很显然这是情绪化的表达,如果语句当中出现“总是”、“老”等形容词,那么就是情绪化的内容。

同样一件事,如果领导说“公司规定8点上班,现在8点半了”,那么就是事实性陈述。为什么要分清楚情绪性陈述,事实性陈述,因为不同的陈述,应对方法不一样。情绪性的内容,肯定是安抚情绪为主,比如对于“你怎么老迟到?”这个问题,要用情绪性的方案回答,首先道歉,效果会好很多。如果此时你还要讲事实,就会被认为找借口。

还比如我们吃饭的时候经常会遇到:“服务员,菜怎么上这么慢,点了半天还没有上,没上的都给我退了”。我们可以拆解这段对话情绪化:“菜怎么上这么慢”;事实:“菜没有上”,需求是:菜退了。那么真实的需求是把菜退了么?肯定不是,应对情绪化的内容我们可以这样说:“对不起,我们的厨师今天太不像话了”,为了安抚情绪,我们可以送他们一瓶饮料。

对于事实性内容呢?我们要积极做出承诺:“我现在就去给您催,马上就给您送上”。你看,这样的表达,就会消解客户的抱怨。3、建立信任,构建沟通基础。其实有时候我们很难沟通,是因为彼此的不信任。比如客户说,你先发个样机,我们先试一下,如果是大型国有企业,你肯定毫不犹豫,而如果是一个小型诊所,你可能就怀疑他们是不是“白嫖”。

公司内部也是一样,搭建好自己的人设,建立信任基础,为以后的沟通提供方便之路。当然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如果我们能够充分了解对方性格特征,也能够消解很多误会。我们可以利用九型人格来测试彼此,同时你也可以让对方写一份“说明书”,在充分了解对方之后,再进行有效沟通。由于篇幅的限制,这里不再详细介绍九型人格的详细内容,网络上有很多这类型文章,大家可以搜索阅读,如果大家比较感兴趣,我可以单独写一篇。

我们拿焦虑型人格为例,他们总觉得自己或亲人的生活面临风险,时时刻刻处于强烈的担忧之中。如果你跟他约好了几点见面,却迟到了5分钟,那他可能会担心你出了车祸,所以你要准时到达。了解对方性格之后,我们还要学会倾听,倾听过程中我们非常忌讳3点:1、以自己的好恶评判对方。我们非常非常容易被自己的好恶影响,放大一个人的缺点或忽视一个人的优点。

比如,你不喜欢夸夸其谈的人,看到一个表达欲很强的人,可能就会在心里把他贴上不好的标签。2、不要以己度人。对于别人行为的内在动机,我们习惯性会通过反观自己,来揣测别人。我们觉得自己会这么想,这么做,别人也会这么想,这么做,但其实人跟人非常不一样。3、承认自己的盲区。绝大部分人,在过往的人生经历中,都会倾向选择跟自己觉得舒服的人在一起,那些你愿意呆在一起的人,你对他们的了解多一些,那些本身跟你性格不太搭的人,你天然会了解得少一些;而且,职场中很多的岗位,本来跟人打交道的不多,接触人的有限。

这些原因,都限制了我们的认知。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个约哈里之窗,这是上个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约瑟夫·卢夫特(Joseph Luft) ,和哈里·英汉姆( Harry Ingham) 提出的一套沟通框架理论。他认为我们沟通的目的就是信息的交换,如图所示,我们的信息会分为4个模块:开放区(公开):代表所有自己知道,他人也知道的信息。

盲目区(盲点):代表关于自我的他人知道而自己不知道的信息。隐秘区(隐私):代表自己知道而他人不知道的信息,这些信息有的是知识性的、经验性的,甚至是创造性思维的结果。未知区(潜能):这个区域指的是自己不知道,他人也不知道的信息。是潜意识、潜在需要。这是一个大小难以确定的潜在知识。我们沟通的最主要目的扩大开放区,缩小我们的盲区以及隐秘区,只有大家彼此信息透明,才能够做到彼此信任,有效沟通。

上下级如何有效沟通上下级沟通的技巧很多,比如:给领导汇报的时候要提供选择题,而不是让领导去思考问题,如何解决问题;还有汇报工作要简洁明了,首先要列出答案,不要有过多的过程细节等,这些内容我在这里也不展开,你可以在各类公众号上都能够看得到。我这里要详细阐述的是,每个领导有自己的风格,有些领导可能喜欢听取过程细节,有些和平型的领导,可能就是喜欢给下属出谋划策,所以当面对不同类型领导的时候,我们要选择不同的策略。

拿领袖型人格为例,他们不太能听进别人的意见,如果合作中有什么分歧,你想说服他听你的,很难。说不定第一次打交道他就会让你不太舒服,可能表现很强势、不友好。但其实你也不要被表象影响,不要以为跟这样的人就难以合作。领袖型的领导敌我意识很强,容易把人摆在自己的对立面,但这也意味着一旦他对你建立了信任,就会跟你很讲义气。

让这样的人对你建立信任,一个很管用的办法,就是你的信息要对他透明。对这样的人来说,你对他透明,他就会视为很大的诚意。所以,如果要跟领袖型的领导合作,两条建议:第一、你的信息对他透明;第二、只要不涉及你底线的事情,让他做主。所以面对不同类型的领导,我们要有不同的应对策略,不要在某公众号上看到一篇教你如何面对领导的就生搬硬套,这样往往会适得其反。

跨部门沟通技巧我们之所以会出现跨部门沟通的障碍,还是源于“屁股决定脑袋”,身处其位的时候,我们会不自觉站在自己岗位角度思考问题,所以跨部门沟通的时候,如果我们多站在对方角度去思考问题,沟通会轻松很多。王老师课程当中建议从管理流程角度去解决问题,可是组织流程重新梳理,涉及到利益重新分配,难度非常大,搞一次“流程再造”往往会“伤筋动骨”,业绩好的时候还容易推行,业绩不好,推动难度非常大。

其实作为职场中的人,涉及到跨部门沟通问题,我觉得有3点意见。1、任何时候都要有积极主动的精神。积极主动老生常谈,可是“让雷锋吃亏”这事,哪个企业都不可避免。那么就需要我们树立典型,加大对雷锋的奖励,也许这个奖励超过了“雷锋”付出,但是文化就是在树立典型的过程中,一点点被蔓延开来的。2、站在对方角度思考问题。

站在对方角度思考问题的时候,不可避免会让自己吃亏,也许你不在乎,但是让你手下一帮兄弟如何看待呢?他们会不会觉得你是踏着他们尸体,获得战功呢?会不会借着牺牲兄弟上位呢?所以站在对方角度去思考问题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过程中我们要和兄弟们解释清楚,要让他们看得更远些。其实最后还是回归到那个问题——信任,如果你的兄弟们不信任你,很多事情都不好做。

3、学会设计和控制职场沟通不是即兴表演,想到哪儿说到哪儿,过程中我们要充分了解对方需求,遇到的困难,可能存在的反对意见;还有说话的时机如果我们没有把握好,也会出现问题;甚至在会议过程中,你要学会控制他人的情绪走向。所以职场沟通需要提前做好设计,这样才能有效把控整个沟通的过程。拿一个新产品的项目评审为例,可能我们要考虑到市场对于售价的质疑,采购对于供货时间的质疑等,因此在开会一周前,我们要与这些部门多次沟通,征求他们的意见。

当然在评审会上,你的产品有可能面临“批斗会”一样的拷问,这个时候要考验你对情绪的把控能力。抱怨、责备、找借口、拍桌子等是绝对不能出现的,一旦情绪失控,整个沟通全部失效。你要告诉自己,哪怕沟通失败,也是一次成长,有时候太高的期望,也容易让自己情绪失控。总结本篇有感于王文华老师的《跨部门沟通》课程,在此非常感谢王老师。

企业用工如何管理利益冲突?

企业用工如何管理利益冲突

首先, 我认为这个利益冲突应是法律、制度、合约之外的冲突。因为之内有明确规定,按规定处理利益冲突即可。其次,对之外冲突。从企业的角度讲,要看这个冲突是个性问题或者是共性问题,是个性问题我认为要本着亏众不亏一的原则解决,是共性问题要用制定制度解决,这需要按制度出台的流程出台制度。比如找出参考案例,领导集体讨论,从合理性、科学性,公平性,可操作性等方面审查制度,由职工大会民主通过。

公司经营与管理,可能会产生哪些矛盾点和冲突?

公司经营与管理,可能会产生哪些矛盾点和冲突

经营与管理是相对独立,互相融合的公司治理的两个方面,往往被统称为经管。他们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如果一方滞后将会影响另一方的推进,最终影响公司的发展。另外,经营与管理在公司发展的不同阶段权重不同,发展阶段经营重要,稳定阶段管理重要,不过这也是相对的。那公司经营与管理,到底可能会产生哪些矛盾点和冲突呢?由于合伙人制度是公司创建以前的问题,这里不再阐述。

用户与产品不具备互动性用户与产品代表了流量和成交,这两大要素是经营的核心。往往研发的产品不能适应用户的需求,或者用户的需要公司不能给予,这是根本性的很严重的矛盾点。大部分公司不具有苹果手机的以产品为核心,引领用户消费习惯的能力。而更多的是根据市场用户需求研发产品。用户与产品的不同步,是公司最严重的矛盾点和冲突,其他的问题都是建立在此之上的。

解决不了就是败亡!市场增长与成本增长矛盾无论是消费类产品还是服务型产品,最终都是要卖出去的。那自然的会出现市场占有率的量化增长,但是公司的资金有限,财务部门不能很好的支持市场部门,竞争对手可不会同情你的,怎么办?记住“逻辑不能换,方法可以换”这句话,在市场拓展为前提的这个阶段,一切以市场拓展为主,资金、资源都要往这方面倾斜。

这时管理中需要对组织机构重新梳理,因为市场是第一位的,那机构部门的设置,人员的匹配,绩效考核等等都要改变,比如增加市场部门。而在市场占有率达到一定程度时,在重新梳理机构,比如拆分部门。这两个阶段一是占领市场,二是增加利润。现金流与利润的孰轻孰重对公司来说,活下来永远是最重要的,这几天华为事件和任正非的访谈更加说明了活下来的重要性,这是未雨绸缪的危机意识。

总有些公司在现金流和利润之间纠结,有什么可纠结的?现金流永远重于利润,现金流是生存的根本,利润可以再调整。现在的商业模式产品已经直接对接用户了,供应链上的收益很多都是服务型的收益,很多都不是利润体现的。公司发展中,比较可怕的是资本要求赚钱,或者想赚钱而不做市场,不做现金流,没有现金流就是没有用户和盈利模式。

理念和战略方向的偏差这个是顶层设计的问题,而不是创建公司合伙人制度的问题。尤其在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因为变化和不确定性的常态化,会出现对产品、用户、渠道、推广等等方面的认知偏差,这也不奇怪,但却是公司发展的很关键节点。因为公司的发展就是要不断纠偏的过程,这时的矛盾点和冲突是比较麻烦的,团队的凝聚力、价值观都是要备受拷问。

是求同存异,还是大股东决策,还是分道扬镳,这个根据不同情况也许都会出现。比如华为十年前就开始研发海思麒麟,这时任正非的控股和战略格局促成的,在一般的公司会这样吗?利益与人之间的平衡部门之间的关系、管理层与员工之间的矛盾、KPI考核结果不满意、这些问题本质上都是利益诉求造成的。管理的核心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一个公司的治理机构是否合理?价值观和使命感是否大致相同?执行力和能力是否匹配?部门之间利益相关是否有合理的权重设置?能否处理好情、理、法3方面的关系?合伙人制度的设计是否合理等等,这些都是很重要的管理技能和沟通能力,都知道人的重要性,这方面如何处理好是考验企业家和创始团队的。

前面说到公司发展阶段不同,遇到的问题点和冲突也不同,但是这种变换也使问题出现的频率和时间不同,也就是说公司理念和战略调整影响问题点和冲突。另外,市场和政策变化也会出现新的问题,这时要看团队的应变能力和洞察力,这是一种综合能力。利益与人的关系可以通过合伙人制度解决,但是选什么人合伙另当别论。但最终的本质没变,那就是财务、市场、团队、业绩、文化和人的价值,遇到的问题点和冲突都要围绕这些解决,没有例外。

职场中如何管理一个新的团队?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带团队,始终是管理者面临课题。如果在一个熟悉的团队,一切都轻车熟路,带团队无非就是鼓士气、建环境、定目标、控过程、抓监督、要结果,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一些。如果带一个新团队,可就大不一样了。带新团队,好比是开车去一个不熟悉路况的新环境,一定要开慢点,以稳为主,否则一但出现道路险情,很容易翻车。那么,应该怎么做呢?以下四点需要特别注意。

一,不要急于烧三把火。很多人刚当领导,喜欢新官上任三把火,其实,这是不成熟的表现。作为一个领导,一定要沉稳,特别是面对一个新团队,情况不明,人员不熟,不要急于建功。俗话说,欲速则不达。火如果烧不好,很容易惹火烧身。二,不要随便表态决策。接手团队后,就会面临一个表态和决策问题。下属来请示工作,当然需要拍板,但不是乱拍板。

很多问题在不知道来龙去脉之前,不要草率表态,免得拍错了带来被动。应该说“我考虑考虑”,或者是“先按以前规矩办”。三,做榜样。作为一个新领导,下属的眼睛都在盯着你。在没有更好的办法让下属快速相信你之前,唯一能让你获得威信的方法就是做表率。领导的榜样就是最好的制度,所以,一定要注意自律,不能出师未捷,反而人设先崩塌了。

四,多沟通。要想在新团队站住脚,并且很快进入角色,打开局面,一定要从沟通开始。松下幸之助说,管理就是沟通!通过与员工沟通谈话,你能了解每个人的工作能力和脾气性格,同时对团队内部存在的问题也会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更为关键的是,你能从沟通中知道将来要团结谁,利用谁,打击谁!1.阅后如果喜欢,不妨点赞和评论一下。


文章TAG:xx公司如何管理冲突问题  有效管理的十九个模块  公司  如何  管理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