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失去了勇气,又该如何去面对困难。1.安慰告诉孩子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你遇到困难不是因为你比别人笨,这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不管大人是小孩,都会遇到困难,这是每个人都避免不了的,关键是我们如何看待困难。如果遇到了困难就退缩,就容易养成胆小怕事的性格,要正式困难,战胜困难,这样再遇到困难就不在惧怕。

孩子遇到挫折,你是如何帮助他的?

1.安慰告诉孩子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你遇到困难不是因为你比别人笨,这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不管大人还是小孩,都会遇到困难,这是每个人都避免不了的,关键是我们如何看待困难。如果遇到了困难就退缩,就容易养成胆小怕事的性格,要正式困难,战胜困难,这样再遇到困难就不在惧怕。2.鼓励遇到困难 不可怕,我们要努力的解决问题,先分析原因,然后再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现在社会很多孩子读书陷入困境,有啥办法能让孩子们振作呢?

乐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家长:(一)每天定点陪孩子学习。他做作业,你可以默读书,做做笔记。孩子有被重视感,增强底气和自信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二)多鼓励孩子,多发现孩子好的方面。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一点特重要。我连着九年,送了三届学生,中考总成绩都是全市第二。我从不骂,只表扬。学生被夸得不睡觉也要学习。

夸,让孩子获得成功感,是自然喜欢上学习的法宝。(三)多和孩子沟通,多倾听孩子的想法。了解了孩子,教育起来就容易多了。张扬孩子的优点,帮他慢慢克服缺点。我长年当初三班主任,对孩子们最了解,因为常看他们的日记。在教育孩子上,很在行。你多一份耐心,多一份努力,一个爱学习活泼可爱的孩子,就会出现,给你大大的惊喜。

孩子一遇到困难就着急、想要放弃,作为家长应该如何去引导?

习得性无助心理学上有个理论“习得性无助”,被称为“20世纪的里程碑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在一个动物实验中发现的。实现的经过是这样的:把狗分为3个组,A组B组C组。在实验的第一阶段,A组的狗被绑住并受到轻微点击。他们可以用鼻子去按控制杆,点击就会停止,他们很快就学会了这样做;B组的狗同样是被绑住受到同样的点击,但是他们不管怎么样都无法让点击停止;C组的狗同样被绑住但没有受到点击。

在实验的第二个阶段,把这些狗逐个放到一个穿梭箱装置里,箱子中间有一块低矮的挡板。每只狗都被放到挡板的一侧并受到轻微点击,它们只需要跨过低矮的挡板到另一侧,点击就会停止。实验结果是A组和C组的狗很快就明白怎样摆脱点击,跨过了挡板。而B组的狗则反映完全不同,它们躺下来呜咽啜泣,但没有尝试逃脱。在《逆商》一书中就写到了这个理论和实验。

书中还写到:科学家发现不管是动物还是人都能学到这一特性。习得性无助就是将“做什么都没用”这一想法内化,从而削弱一个人的掌控感。当我们处在习得性无助这样的心里状态下,表现出来的就是遇到任何困难和问题都想放弃或逃避,觉得自己无能为力。孩子为什么会表现出“习得性无助”的状态,为什么总是想放弃如果孩子表现这样的状态,一定跟他的家庭环境以及长期以来父母对待他的方式有关。

特别是这两种情况下,很容易把这种无助感传递给孩子。1、家长的过度保护,大包大揽,剥夺了孩子去尝试、去发展能力的机会。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们总是担心孩子做不好,担心孩子受伤害,然后就代替孩子去做那些本应该他做的事情。我们以为这样是对孩子好,这样是负责任。事实上却带来很多消极的影响。不仅会让孩子变得更加依赖我们,失去独立自主的能力,同时也会让孩子变得无助,变得不自信,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了,什么都做不好,什么都要依靠别人。

一次,两次,三次,慢慢的就会把这些想法内化,觉得自己就是这样的人,就是这样没能力的人,就算怎么努力也没用。当他慢慢长大,我们希望他独立,希望他自己去解决问题,挑战困难的时候他就表现出畏惧,想要放弃。2、我们总是给孩子太多的负面评价,缺少肯定和鼓励。由于我们负面偏好的心里在作怪,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总是不自觉的去盯着孩子的问题,做的不好的那些行为,然后指出来批评,甚至指责,希望孩子去改进。

我们的目的往往是好的,可是由于方法不当,就会变成负面评价,情绪发泄,孩子长期处在这样的环境中受到消极的心理暗示,也会对自己越来越没信心。3、我们总是不经意的把很多问题归结于人的原因,那些很难去改变的因素。孩子不知道怎么去改变,慢慢的就会觉得改变不了。当他自己再遇到问题是,也会像我们一样去归因,把困难看做是无法改变的,长久的,努力是没用的。

也就不会去积极的应对,不会去想办法。如何引导孩子,改变这种习得性无助的状态?先从改变自己,改变我们对待孩子的方式开始把孩子的事情还给孩子。让他们去尝试,去承担责任,去思考如何做的更好,去发展自己的能力,在失败和挫折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在这个过程中得到的不仅仅是锻炼了孩子的能力,让孩子能够独立自主,也培养了孩子去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让孩子对自己充满自信。

久而久之就会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遇到困难或挑战,也会去积极的应对,而不是逃避或放弃。减少对孩子的负面评价,不要给孩子贴标签,而是给予更多的鼓励。不要总是盯着孩子的不足,而是要善于发现孩子表现出的点滴的进步。针对具体的行为,针对每一个小进步给予及时的鼓励。让孩子觉得他是可以的,他是可以做好的。特别是在孩子做的不好时或者遇到失败挫折时,不要冷嘲热讽,不要否定打击,而是告诉他敢于去尝试的勇气是值得肯定的。

鼓励孩子保持勇气,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失去了勇气,又该如何去面对困难。用成长型思维模式去看待成功或失败。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不管是孩子表现好的时候还是表现不好的时候,都不要把原因归结于那些无法改变的,稳定的因素。比如说你很聪明,你是个笨蛋,你是个粗心的孩子,这些会让孩子觉得天生如此,他不知道怎么改变,他没法改变;我们可以把它归因于孩子的努力,坚持或者某些具体的行为表现,是孩子能够看到的,能够努力的,努力就能改变的。

比如说你这次考试成绩这么好,是因为你这段时间的坚持和努力,每天放学回家都会先完成自己的作业,做完还会去检查,检查完了还会去预习。而且老师说你在课堂上也不去跟别人说话了,遇到听不懂的还会主动问老师……这些行为是可以继续保持的。如果考的不好,就跟孩子说是因为练习的太少不够熟练,或者是学习的方法还需要改变,然后制定练习计划,和孩子一起找到更好的方法。

这些是孩子可以做到的。等做了以后就会有进步,慢慢的孩子就会觉得努力是有意义的,不管遇到什么问题,可以先去努力。从现在开始,改变自己,改变我们对待孩子的方式。给孩子创造各种机会,练习的机会,发展能力的机会,同时在过程中给予更多的鼓励,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模式,让孩子养成积极的思考习惯。慢慢的,孩子一定会有所改变。


文章TAG:谈谈幼儿如何帮助有困难人论文  谈幼儿挫折教育论文  谈谈  幼儿  如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