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画的兴起,是宋代花鸟画另一特点。由于苏轼在文人画的创作中取得了比文同更大的成就,以及杰出的文人画画论的提出,加上苏轼文坛领袖的影响,文人画很快在文人中传播,对中国画史上文人画派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6)中国画发展的趋势这1000年来,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不断发展提高,越来越喜欢文人画,而摒弃匠人画,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也是文明发展的自然规律。

什么是文人画?

什么是文人画

谢邀。“文人画”,时称“士人画”,首先由北宋中期的文同画墨竹开创的。文同,字与可,皇祐元年(1049)进士,元丰元年(1078)十月任湖州(今属浙江)知州,次年正月死于赴任途中,史称文湖州,其画风世称湖州派。文同诗文字画俱佳,以画名世,墨竹画虽起于唐代,而文同的墨竹画成就空前。经文豪苏轼的品题与发展,遂成“文人画”的开山。

苏轼与文同既是亲戚,又是诗朋画友,苏轼在文同死后品题文同所画墨竹时,记文同的著名画论:“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 苏轼不仅用以画竹,更以画古木怪石著称。自称:“东坡虽是湖州派,竹石风流各一时”,与文同抗礼。

苏轼还以之画飞禽。作画提倡意似(神似,写意画),自然天成,诗画相通,认为:“高人岂学画,用笔乃其天”;“论画以形似(工笔画),见与儿童邻”;“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宣和画谱·墨竹叙论》所说的,“有以淡墨挥扫,整整斜斜,不专于形似,而独得于象外者,往往不出于画史,而多出于词人墨卿之所作”。正是文人画从画工画、画院画中独立出来的新流派的写照。

由于苏轼在文人画的创作中取得了比文同更大的成就,以及杰出的文人画画论的提出,加上苏轼文坛领袖的影响,文人画很快在文人中传播,对中国画史上文人画派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可惜随着时代的变迁,生活节奏的加快,拜金主义的盛行,集诗词歌赋绘画篆刻与一身的艺术家以不可寻觅,即使有画作问世,也不过是模仿,很难达到前人的高度,更不能有所突破。

中国文人画是如何发展演变的?

中国文人画是如何发展演变的

文人画的兴起,是宋代花鸟画另一特点。美术历史理论家潘天寿认为,我国绘画文学化在宋初达到高潮,一些文人士大夫用水墨简笔的绘画游戏消遣“纯任天真,不假修饰,以发所向;取意气所到,而成墨戏画者”。这种墨戏画又称文人画,主要表现竹、兰、梅、菊“四君子”题材,他们将花草木人格化,寓情于中。其代表人物为北宋的文同、苏轼,和南宋的扬无咎、赵孟坚等。

南宋 李嵩(传) 赤壁赋图页 绢本设色 纳尔逊-阿特金斯美术馆藏竹子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历来具有“群居不倚,独立不惧”的品德和虚心的结构,常常被文人学士用来借竹写人,用竹标榜人的性格、美德。因此竹一向为文人所喜爱、所赞美。苏轼说:“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文同的“胸有成竹”这句成语可以说是尽人皆知,可见文人对竹的感情。

文同以墨竹著称,他曾受命湖州知州,故画史称为“湖州竹派”。他与苏轼是知己,苏轼称他的诗、词、书、画为四绝。文同作品多有苏轼题记和诗、跋。苏轼在《文与可筼筜谷偃竹记》中写道:“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这便是著名的“胸有成竹”说的由来。

宋 文同 墨竹图文同的代表作品有台北故宫藏《墨竹图》轴,画斜垂下来的竹子一枝,竹梢向上翘起,竹叶浓淡相间,疏密有致,又不失其峭拔之姿,特别在用笔上可以看出作者的书法功力,这种笔法前无古人,是文同画墨竹的独创。文同墨竹表现出精深的绘画造诣,这与他多方面的艺术修养紧密相关,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不可代替的地位。

宋 苏轼 枯木怪石图苏轼,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州人,他是著名诗人文学家和书法家,又是“文人画”的开创者。特别是他在美学思想方面提出的不少深刻的见解,对中国绘画史上的“文人画”运动更产生了深远巨大的影响。其“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的诗句,集中体现了其美学思想。

代表作《枯木怪石》卷日本大阪收藏。此图纯以水墨写出,一枯树,一怪石,不求形似,用笔极其粗率奔放,以画笔感发意兴,正是文人画中的优良传统。南宋 扬无咎《雪梅图》南宋 扬无咎《雪梅图》 局部画梅花的代表人扬无咎,字补之,为东汉著名文学家扬雄之后。他笔下的梅花,既不同于北宋的工整流畅一体,也不是后来的豪纵一格,而是变化为一种清疏幽逸的写意风格。

据说墨梅的画法为北宋华光和尚所创,他在月夜下见梅枝疏影横斜之姿,遂创立了以墨浑作梅之法。扬无咎得华光画法而自有变化和发展,改墨晕花瓣为墨笔圈线,“变黑为白”,使之更能表现梅花淡色疏香、清气逼人的特性。扬无咎画梅纯用水墨,“疏枝冷蕊,清瘦绝人”,与流行的富贵艳冶的“宫梅”情趣不同。他画的《雪梅图》卷,以寥寥数笔画竹和梅干,细笔勾出花蕾和花瓣,以墨晕浑染,浓墨画梅枝,淡墨烘染底色,空白处表示积雪,黑白反差强烈,表现了梅竹傲雪抗寒的性格,具有“万花敢向雪中出”的寓意。

南宋 扬无咎 四梅图卷(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他的另一幅《四梅图》卷,纯以水墨写出梅花未开、欲开、盛开、将残,描绘梅花从含苞到初绽、到怒放、最后凋零的全过程,表现得楚楚动人。梅树主枝笔法老劲,偶见飞白,花朵以尖细的笔法圈点,秀美清逸。既不同于描粉缕金的院派,也不同于落笔草草的逸体,墨韵高华,清气逼人。此卷是扬无咎69岁时(1165)所作,应友人范端伯之请而画。

卷后有自书《柳梢青》咏梅词四首,赞咏四段梅花,将梅花自开至谢的过程比作美人从少女到迟暮的一生,颇有感伤怀旧之意。其中一首作者叹道:“骚人自悲,赖有毫端,幻成冰彩,长似芳时。”借梅花以言情,诗、书、画相得益彰,堪称三绝。在此画以前,未见有这样长题诗文的作品,实开后世文人画长题的先河。南宋 赵孟坚 墨兰图卷 故宫博物院藏赵孟坚,曾受扬无咎的影响,画风清高雅逸。

《墨兰图》卷中,花叶皆用淡墨撇出,笔法清劲飘逸,松秀明快。画中自题诗曰:“六月衡湘暑气蒸,幽香一喷冰人清。曾将移入浙西种,一岁才华一两茎。”流露出作者孤芳自赏、不同流俗的文人襟怀。纵观两宋花鸟画的历史,不难看出这一时期所取得的巨大艺术成就。两宋宫廷花鸟画的发展,已使花鸟画这一画科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成为后世楷模。

为什么有人说文人画是中国画的倒退?

为什么有人说文人画是中国画的倒退

有人说文人画是中国画的倒退,这个命题成立吗?分析这个命题,关键词是“倒退”,中国画真的倒退了吗?(1)中国画真的倒退了吗?假设文人画使中国画倒退,那么文人画出现之前,是什么画呢?研究过中国美术史的人都知道,文人画出现萌芽应该是在宋元时代。这个时代,文人画和宫廷绘画一个在朝野,一个在民间,他们或有相同的作者,或各有特别的服务阶层。

随着两宋的灭亡和元朝由蒙古统治,宫廷绘画逐渐洇灭。文人绘画逐渐兴起,最终到明清,尽管也有宫廷画师。但文人画已逐渐发展盛行,及至成为最终中国画的代名词。(2)匠人画和文人画的作者有何差别呢?回到起点,文人画之前是所谓的画师绘画,说通俗点儿就是匠人画。匠人画是指那些受过专业绘画训练的画师,接受皇家或者贵族统治者的订单,根据要求来创作绘画。

而文人画大致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文人士大夫抒发闲情逸致,绘画书法都是为自己消遣所为。还有一种是文人士大夫仕途不顺,或被贬黜,不得已混迹江湖,为生计所迫,鬻字卖画,以为糊口。(3)匠人画和文人画的题材有何差别呢?从题材来讲,让我们看一看宋元以前的宫廷匠画,有教化类,有宫廷生活和景观,有礼乐仪仗,有儒释道神佛故事,也有山水、花鸟等自然情趣的题材。

文人画的题材,除了山水花鸟之外,表现圣贤、名人、高士的超脱情致;表现民俗民风、喜庆吉祥的寓意;表现自我潇洒、清高的情志以及表现愤世嫉俗的仇怨等等。(4)匠人画和文人画的体裁有何差别呢?再从体裁的角度看,匠人画因为被皇家或贵族所限制,用笔细碎、细节纷杂、画面繁缛、色彩渲染工细而缤纷是其主要特点。文人画则相反,用笔精炼、细节不多但求生动出彩、画面简洁明快、布局险怪奇异,用墨为主颜色为辅,甚至完全不用颜色,即所谓水墨画。

(5)市场的主动选择决定了匠人画和文人画的兴衰从以上所分析看,无论是作者、题材和体裁,匠人画和文人画,从一开始就有许多差异,甚至完全不同。之后很快分道扬镳,最后匠人画衰败,文人画兴起,可证实并不是文人画拉低了匠人画,而是市场的主动选择。(6)中国画发展的趋势这1000年来,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不断发展提高,越来越喜欢文人画,而摒弃匠人画,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也是文明发展的自然规律。

什么是中国的文人画?文人画的精神是什么?

文人画就是有学问的人画的画,腹有诗书,作品必然带文化气息,画中有诗,有书法。文人画也有两种,一种是俗成不变的画风而显暮气,画如其人。另一种是永远在变,与时代相合,敢破敢立,但也充满文人气息的画风。称为文人画,而不是固有画种风格称文人画。文人画的人,一生必喜读诗书,尽管作品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也弥足珍贵。

美术上,匠人的优点和文人画优点各是什么?哪个更多?

这是一个很矛盾的问题,不好说;你说匠人的画不好吗,也说不过去。敦煌壁画就是匠人画的,他们无名无姓,也不是什么名家,大家,他们就是民间的基层作者,但是他们有生活,接地气,他们的作品耐看,可读性强,他们的作品尽管经历了多少沧桑岁月的洗礼,然而这些工匠画仍在那里里闪闪发光。让历代的名家大师顶礼膜拜,参观学习。

大师张大千更是如获至宝,竟想把它占为己有。再看文人画,说这些士大夫,墨客骚人的画,他们成天自吹高哇,雅啦,由于他不是真正想画画的画家。而是士大夫们当官累了茶余饭后为了消遣,一张纸题上几百千把字的赋,盖上章,画一小块画作个点缀,他们又不注重造形,口里经常念着“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口头禅,由于文人画家重临摹,缺乏生活,千人一面的时候经常出现,所以看一眼就不想看第二眼,看一幅就不想看第二幅。


文章TAG:意义  文人画  画画  画画的意义是什么  文人画的意义是什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