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教师把主要的精力花在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上。2.向教师倾斜。教师已经在教学,教师基本素质是可以的,而如果过多的对教师进行考试是对教学水平的不信任,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是对教师的不尊重。你怎么看待教师绩效工资分配?这个问题是很热的问题,是教师们非常关心的问题,下面我就从以下几点来谈谈这个问题。

你怎么看待教师考核?

我感觉现在教师是应该考核的,我以前念书的时候,老师经常打骂学生,美其名曰“不打不成才”,却不想这对好多学生影响很大,前几天和同村一个很早就闯荡社会的朋友聊过,他初中就经常挨打,也不是什么大毛病,就是上课老走神,当然也打别人,只不过惩罚他更严重些。他挨打挨得慢慢对学习和学校产生厌恶,这直接导致他辍学。本来他学习也挺好的。

教师如何客观看待评职称?

专业技术职称的出台主要是为了促进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水平的提高,同时实现竞争激励和职级晋升及待遇提级等多维目标,从而达到推进专业技术领域里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的目的,当然教师职称评审也是这个意思。所以,有提高就必须要不断学习;有竞争就一定会产生先后;尤其是当职级与待遇挂钩时则是产生利益矛盾最尖锐的风口浪尖之处了。

而职称评审过程中又是人为操作,其公与不公就是“公说公有理, 婆说婆有理”的现状了。但是,不管怎么说,作为一个专业技术从业人员,首先是要使自己达到专业水平的要求,再在从业经历中一定要有所建树,还应该在专业领域里留下自己的烙印。如果具备了这些条件,那么,职称晋级应该不是一件难事!而某些在专业技术行业里的人,总是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过日子,只羡深潭有鱼,又不用心织网,一旦到了关键时刻,不但来不及织网,甚至于连网也不会织了,当“鱼”被有准备的人捞走了后,自己则空余羡慕嫉妒恨了。

你怎么看待教师绩效工资分配?

你怎么看待教师绩效工资分配?这个问题是很热的问题,是教师们非常关心的问题,下面我就从以下几点来谈谈这个问题。一、首先要搞清楚教师绩效工资是根据教师的教学效率而发放的工资,是教师工资的一部分。二、绩效工资并不是在教师原有工资的基础上额外增加一部分钱,作为奖励性工资。教师绩效工资是从教师本来的工资中扣除一部分,再按新的绩效规则进行发放,就是说绩效工资的这部分资金本来就是老师的工资,只是把这部分工资拿出来,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分配,按照工作的效力,能力贡献的大小来进行分配。

三、教师的绩效工资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每个教师都有的70%的基础性绩效工资,只要教师在岗在位,这70%的绩效工资一般见者有份;另一方面是30%的奖励性绩效工资,这一块绩效工资绩效考量的是教师的教学业绩,比如学生在一年一度的统一考试中取得的成绩和老师的全年的绩效工资是绑定在一起的,还有老师的工作量,贡献的大小。

按照这样的方式发放着。按照这样的方式发放本来是没有问题的。四、按照上面方案发放听着确实是没有问题,但是在执行过程中,绩效工资变了味。好多老师反应自己按照国家的课时上满所有的课。按时按量的完成所有的工作量,只想拿回被扣的属于自己的那部分30%的绩效工资,只想那会自己本来应该有的工资,可是往往就拿不到。明明自己完成的自己的教学任务,只想拿回属于自己的绩效工资,可是最后还是没有拿全自己的工作,只能拿回一部分属于自己的工作,这让好多老师有很大的意见。

大部分老师都拿不回属于自己的工资。只有少部分老师,可以拿回30%属于自己的绩效工资。还有更少的一部分老师不仅可以拿回属于自己的30%的绩效工资,还可以拿到更多的绩效工资,这些更多的绩效工资是属于被扣的老师的绩效工资。这样的发放制度老师肯定有意见。实际上这种发放的制度是不公平的。不仅不能提高老师的工作积极性,还让好多老师感到很心寒。

怎样看待当今中小学出现的佛系教师现象?

为什么出现这种佛系现象呢?我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其一,教育体制有关:当前虽强调素质教育,注重发挥学生个性特长。但教育质量的高低,仍是教师绩效考核的重要标准。所以,教师把主要的精力花在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上。要突破这个关口,必涉及到学生,严厉要求,有的学生接受不了,这样师生之间就会产生矛盾,出现问题后,教师受到惩戒,久而久之,教师只好闭一只眼,听之任之了。

其二,无严格惩戒规定:现任教育部长提出,学校要有严格惩戒规定,他列举了国外学校有关的惩戒章法。我认为中国教育也应该形成一整套惩戒规定。教师有章法可循,可以严格管理学生,不怕受到不应该的惩处,佛系现象就会慢慢减少。其三,家长护短:目前,独生子女多,家长过分溺爱。孩子在学校稍受点惩戒,个别家长不明事理,就闹到学校。

学校为平息事态,就处分教师,教师从这些事件中,反面获得教训,何苦呢?吃亏的还是自已,倒不如随其所愿了。这种恶性循环,出现学生在家不怕家长,到校不服教师管教,出社会无法约束。所以,要改变这种佛系现象,必须从立德育人的角度去考虑,国家、社会、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家长要高度重视,这关系到事业后继有人的问题。

如何看待中山大学老师让学生掷骰子来评定期末成绩?

捉问者确实有必要将问题场景说清楚,乍一看,感觉是一个极不负责任玩世不恭的教授,原来竟是一个极有趣味标新立异的学者,大学有些科目是根根学生兴趣选学的,如美学音乐等,去报名听听老师的讲座就有学分的,讲课的老师一般会在讲座结束后让同学写一点听课心得或评价,署名上交后再给个评分,比让学生掷骰子获得评分简单多了,老师得等同学一个个上来掷骰子,一个个登记,顺带一个个交流,又有何不可呢?。

有些地区每年要进行教师考试,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说实话,教师的职业发展需要不停的充电,因为教师的知识需要不停的更新,教学方法也需要不停的调整。但是教师专业化发展到底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值得思。如果说每年对教师进行考试,我觉得这种方式值得商榷。第一,过多的考试是对教师职业的不尊重。种考试目前来讲主要有两种目的,一种目的就是合格性考试,一种目的就是竞争性考试。

合格性考试就是通过考试来考察,教师是否具有合格的资质,而竞争性考是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教师已经在教学,教师基本素质是可以的,而如果过多的对教师进行考试是对教学水平的不信任,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是对教师的不尊重。第二,教学水平的提升需要培训,而不是考试教师的水平确实需要在教学的过程当中逐渐的提升,但是这种提升的方式不应该是考试而是通过培训。

如果考试考的是之前的东西就是遗忘,那不能说明教师就没这个能力。如果是考试新的东西,也给予教师充分的时间来进行学习。现在教师的压力也很大,不可能用专门的时间来进行系统的学习,所以,虽然考试的目的是想提高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和实际水平,但是这种方式,不如抽出专门的时间给老师开展培训,可能更为妥帖些。第三,老师水平的提升需要的是更多的实践,至少不是理论知识由于大部分教师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教育理论,所以考试的过程当中应该更多的注重的是实践的能力的提升,而不是理论。

年度考核优秀不再作为职称评审必要条件,中小学教师怎么看?

年度考核优秀不再作为职称评审的必要条件,我认为所有的教师都会支持这样做的。现在很多学校评职称要求每位老师必须有年度考核优秀或教学质量评价优秀的次数要求, 我们这里一般要求三次。不管是年度考核优秀还是教学质量评价优秀能得到一次不难,但是得到三次难度真的很大。因为这是评职称的必要条件,达不到这个要求就没有资格评职称,那怎么办呢?还能怎么办,当然是想办法了。

结果你就会发现能得到优秀的不是领导就是那些会来事的人,而那些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在一线教学的老师总是与优秀无缘。这就是老师们为什么痛恨这一条的原因。年度考核不再作为职称评审的必要条件,那么每一位老师只要其他条件达到了就有资格评审职称了。其实每一位老师心里都明白,其他的条件是很容易达到了,自己努力就要了,但是年度考核优秀或教学质量评价优秀如果不做出点牺牲是很难得到的。

如何正确看待有的老师年年考核都得年度优秀或者师德师风优秀?

用数据考核评出的年度优秀才令全体教师心服口服,并能充分使激励机制发挥作用,反之,就是流于形式,甚之还会挫伤其它教师的心理,就难于在实际中更好地惯彻教育教学方针怎么让数据说话,就是考核人员要用科学公平的方法将教师在校内外的从业内容统统细化,折合成分,通过加减,得分排比成名次,最后按事实说话本人从事过教育教学管理,亲自制定过学校的《班级评比量化规则》和具体的表格,在评比中皆有原始材料,如有异议皆可查询。

怎么看待高校里的绩效工资,以及考核只针对专任教师而不考核行政?

绩效工资肯定取消不了。国家相关部门要求,事业单位实行基本工资加绩效工资,这是政策,是不会随意改变的。我们单位的绩效工资分两部分发放,70%按职称高低确定,每月随工资一起发,职称相同拿到手就一样;30%年底进行考核,有详细的考核办法和绩效分配方案,这都是经全体职工大会表决通过的。当然,每个二级学院的分配方案不完全相同。

绩效工资分配应体现三个原则:1.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不准搞“大锅饭”,不能平均主义,所以最多的和最少的差距非常大,难免部分人愤愤不平。2.向教师倾斜。高校一定要体现以教学为中心,彰显教师的主体地位,绩效工资从总量上向教师倾斜20%左右。行政和后勤是为教学服务的,也是学校整体工作的一部分,但肯定不是中心。


文章TAG:学校如何考核教师  如何看待教师考核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