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论文的前提是写出高水平论文,写学术论文的过程就是科学研究。一、海归学者在国外发表的“高水平”论文就一定是高水平吗?未必。这也是为什么CNS(cellnaturescience)能够成为高水平论文的代名词。专业职称论文的写作如何才能达到高水平?专业职称论文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论文类型。

什么样的论文算高水文论文?

什么样的论文算高水文论文

这个问题问得挺好,作为一名人事工作者,我们也很想知道高水平论文的标准,这样我们拿到简历时,一下子就能知道这个人的水平高不高,我们也不至于整天盯着期刊影响因子来看了。论文水平高不高,不是看文章写得好不好,关键是看其中的研究成果是否有水平而研究成果的水平一般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前沿性,前沿性代表着学科的发展方向,也代表着学科的未知地带,在前沿踏出的每一步,可能都是人类的第一步。

一般来说就是学术界还没有任何人发表相关论文,这就是前沿性。二是创新性,也就是采用别人没有用过的方法和思路,或者发现了别人没有发现的现象,或者提出别人没有提出的结论,而创新性的高低,还要看研究发现是否有普遍价值,比如说你研究发现你们研究生导师发脾气的规律,创新性是有,但该结论恐怕仅对你们课题组的同仁们有价值,但如果你发现了中年男人情绪控制方面的规律,那这个创新性就是具有普遍价值的。

三是规范性,论文要被人认可,不仅仅是看结论多么令人振奋或者骇人听闻,关键还在于支撑这个结论的论据是否充分,论证过程是否严谨,实验过程是否可复制可重现。像前两年韩春雨博士的论文,结论是引起轰动的,但最后大家发现是一次偶然现象,完全无法复制和重现,这样的论文一旦失去严谨和严肃,那将一文不值。很多国外期刊喜欢发表某些著名实验室、课题组的文章,就是因为他们了解这些实验室的实验条件、学术风格,相信这些实验室结论的准确性,而很多中国的实验室,在这方面就会吃亏。

基于上面三个标准可以看出,高水平论文的判断其实是一件很主观的事情高水平论文的认定和判断,都是由人来完成的,这些人就是这个领域的专家们。同行专家评价,是目前世界上判断学术成果水平的最好办法。论文从投递到期刊社,就要开始接受专家们的审核,论文发表后,在使用过程中(比如用于申报项目、评奖、评职称),这些论文又要作为代表作接受专家们的审核。

所以,最终认定你论文水平的,是同行专家们。同行专家制度在整体上是非常合理的,因为评审时会找好几位专家同时评审,最后综合他们的意见,所以,即便专家存在私心,也不能完全影响结果。在国外的学术环境下,同行专家的评审效果还会更好。同行专家制度最大的问题在于,如果论文结论是一个特别重大,甚至可以巅峰现有理论,足以带来革命的结论,那很可能会遭到大多数专家的抵制,一方面是因为大多数人接受不了,另一方面也是害怕自己被淘汰。

这样的事情在人类历史上并不少见,很多科学结论被专家们埋没,直到若干年后又新的证据出现才得以昭雪。比如达尔文的进化论,在当时被多数专家嘲笑。所以,真正的高水平论文还要经过历史的检验。从操作层面看,期刊水平大概率代表了论文水平这个结论很多人可能不赞同,都说了评价不要唯期刊了,但上面也说了,论文要发表,会经过期刊社的层层审核,其中包括同行专家评审。

而越是知名的杂志,其使用的审稿专家水平越高,而专家水平越高,说明他们的眼光和理念越前沿,对创新的判断越挑剔,所以,由他们审核通过的论文,也大概率具有更高水平。而且,影响因子高说明期刊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而期刊也会有更多人阅读,这也迫使期刊必须严格把握质量。这也是为什么CNS(cell nature science)能够成为高水平论文的代名词。

评职称发表论文该怎样操作?

评职称发表论文该怎样操作

为评职称发表论文,过于功利了。而急功近利,想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是不可能的。最好的做法是,将发表与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作为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习惯,坚持不懈,笔耕不辍,进而形成强烈的写作欲望,于是,好的论文便泉涌般发表出来,评职称只不过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的事情。发表论文的前提是写出高水平论文,写学术论文的过程就是科学研究。

论文写的差,很丢人么?该怎么做?

论文写的差,很丢人么该怎么做

论文洗的很差一般会不通过的,要不就是让你改,在答辩的时候你答辩自己的论文,被评审老师批的体无完肤,会有点丢人。怎么去修改呢?一下是一些我的观点,供参考。首先由题目入手,理清论文的主题是什么?要写什么方向,这样大体思路就有了,然后就是下载大量相关的文献去看,看内容,看写法筛选关键词汇,博采众长,集成创新,组合通顺。

论证充分性问题,多用数据说话,毕竟数据可以得到图表,图表和数据是最直观论证方法,多用理论性语言论述问题,不要直言白话。最后,总结性词汇多用关键词。最终查重问题,这个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因为重复率过高会有不通过的可能。多去图书馆和查重的那几个网站差一个修改一下重复率。过高额话可以调整一下句子的语序,插入扩充一下或者换一种叙述方式。

专业职称论文的写作如何才能达到高水平?

专业职称论文的写作如何才能达到高水平?专业职称论文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论文类型。与一些普通的大学论文相比,这一点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写不同类型的论文与人们的职业相关。在专业职称论文的写作中,即使不能达到高的论文水平,但必须尽量避免论文中出现更多的问题。因此,许多人在撰写职称论文时,必须对论文中常见的问题有一定的了解。

这允许在出现问题之前进行一些准备。专业职称论文能充分体现作者在教学论文写作过程中的能力,是一种自我服务。与自身的工作和生活很有影响。如果能达到较高的职称论文写作水平,就能有效地证明自己,在工作中获得更好的地位。既然我们已经了解了职称论文的重要性,如果你想不断扩大自己的队伍,就必须首先确保所写职称论文的正确性。

首先是论文的正确性。论文写作不仅对论点有正确的要求,而且通常对写文章的时间也有要求,特别注意,因为职称论文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们出现一些不同的词,或者不符合指定的符号,就会对我们的论文产生很深的影响。此时,无论我们的教学论文的内容多么令人信服,或者它能达到多高的程度,都不能证明我们对论文写作的重视。

其次,人称的选择。每个人在撰写职称论文的过程中,仍然有一个默契的要求,即在这个行业写论文时,必须确保第三人能够表达一些意见,这样不仅可以更客观、更小心地写论文,而且还能给更多的人带来一些方便。在保证人称的正确性的基础上,在编写相关专业知识时,必须保证所编写的知识是以研究为导向的,具有更高的讨论程度,以使更多的业内人士认可我们的论文。

如何看待「不少海归学者在国外可以发表高水平论文,而回国后却只能平凡地灌灌水」这种现象?

谢邀,这个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一、海归学者在国外发表的“高水平”论文就一定是高水平吗?未必。我们通常判断某论文是否高水平是从期刊的的影响因子来判断的,国际顶尖的Cell、Nature和Science这三种期刊是公认的Top期刊,简称CNS。在这些期刊发表文章应该是高水平的吧,但是日本有位诺奖获得者研究了这几种期刊的历史论文后发现,90%的论文对人类的科学探索没什么价值,只有10%的论文有创新的火花。

所以,顶尖期刊灌水的几率还是很大的,前几年,华北某大学教授在Nature上的轰动论文就是例证。前不久,有位院士的论文也被发现大量P图。国内外灌水造假的论文没被发现揭露的就更多了。二、国外发表“高水平”灌水论文的套路1、利用国外导师或老板的学术地位,在国外读博和做博士后的最清楚了,有一个很牛的导师或老板,对发表高影响因子的论文的重要性,哪怕论文没啥D用。

2、不要以为国外的导师或老板都恪守学术诚信,有些国外的教授为了在学术界生存,或明或暗地暗示学生或博士后编发水论文。3、利用和期刊编辑的关系编发水论文。前年,有位教授利用Nature不搭界专业子刊编辑的关系发了一篇癌症诊断方面的论文,造假明显,这种跨专业跨行业发表做法,其中的猫腻不言而喻。去年,偶然发现这位教授在竞选院士。

三、回国的海归中,发表过高水平论文的学者还是有的比如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首任所长王晓东,是美国科学院院士,他早期发表的有关细胞凋亡的论文就是干货,曾经一度被认为有可能获诺奖。当然还有其他海归学者早期在国外也是有干货的。四、为什么有些海归学者回国后就只能灌水呢?了解了上述介绍,这个问题就有了答案。比如,离开了原来的导师或老板,不能再复制以前的“高水平”论文。


文章TAG:高水平论文的标准  如何写高水平论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