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和她一起做工的柳妈亲口告诉她的,也正是这样一句现在看起来的无稽之谈,成了祥林嫂的心病和难解的心结,直至人生的最后时刻还难以释怀,且因此一点一点走入死亡的阴影中。而在这之前,所有的伤害就已经在不断地累积着了,祥林嫂的心灵是在他人看起来不经意的话语中不断走向"畸变"的,一个经历了多重死亡阴影的心灵,会通过向周围的人诉说来化解自己的不幸,祥林嫂也是如此,于是有了那番著名的自我剖白,"我真傻,真的。

我单知道雪天是野兽在深山里没有食吃,会到村里来;我不知道春天也会来……"而人们的反应,想必最初也是有同情的成分在,但更多的是为满足自己的"看客心理":"她们也就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一面还纷纷的评论着。"但是后来,当祥林嫂反复多次向周围的人讲述同样的事情时,甚至到了全镇的人都能背诵的程度,悲剧情感已不再,"她未必知道她的悲哀经大家咀嚼鉴赏了许多天,早已成为渣滓,只值得厌烦和唾弃。

"多重打击下的祥林嫂,用现代心理学的说法来说,呈现的是"灾难症候群",是一种在重大变故后个体的心理反应,其中会包括向人诉说来疏解心灵的痛苦,但是这样一种过于大而化之的说法其实并不足以说明祥林嫂的"心理疾病",她或许并没有什么显性的心理疾病,但是不断拿着同样的事情向周围人诉说的祥林嫂,显然是被困在自己的悲剧中了,如果说有什么"心理疾病"是她具有的,那么就是缺少一种超越的力量,一种从悲剧中超脱出来的重新面对人身的力量,而周围人的厌弃,也让敏感的她感到痛苦。

她一生最大的不幸,是她从未真正出于自己的自由意志为自己的人生做过什么决定,她一生都被裹挟,如一颗棋子一般任人捉弄,而她孱弱的心灵自是无力抵抗周围人向她施加的种种不善之举,最终亦难逃凄凉结局。当柳妈告诉她一女嫁二夫的后果是会在地狱被两个男人争抢时,她感到害怕,如抓到救命稻草般去捐门槛,"给千人踏,万人踏,赎了这一世的罪名,免得死了去受苦。

"这是柳妈给她的建议,荒唐的做法却又成了她救赎自己的唯一行动;在因为被视为"不洁"而被鲁家人拒绝侍奉贡品后,她的世界坍塌,最终失却了活下去的勇气。她的"心理疾病",可以说是一种自我丧失,一种过于自我否定的"讨好型人格",最终因为无法给自己反抗的力量,只能走向自身的消亡。这不能不让我们思索良多,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如果苦难是必然,而心灵的力量是我们对抗的最强大力量之源,哀莫大于心死,面对贫苦人民的不幸,鲁迅先生也"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我想,这可能是《祝福》这篇小说在批判不良世道的同时,想向世人道明的吧。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祥林嫂  反抗  祝福  祝福中祥林嫂反抗表现在哪  祥林嫂反抗的是什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