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艺术是相通的,诗与画好像没有特定的界限。莱辛在《拉奥孔》中认为,诗与画是艺术的规律,是“摹仿自然”的结果,非常赞同这个说法。如果画是一棵安静的树,那么诗就是树顶上灵动的鸟儿。那么我们要如何区别打油诗呢?这也就是题主的问题,区别诗和打油诗的界限在哪?是有界限的,这个界限相当的模糊。

诗与画的界限是什么

诗与画的界限是什么

谢谢提问!我是静树读书,我来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艺术是相通的,诗与画好像没有特定的界限。我们常说诗情画意,诗情来自内心的感慨,画意来自眼睛的审美,情和意皆来自作者与读者(观者)的心灵共鸣。就像木心先生的诗:“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人家就懂了”。同样,你写了,人家就理解了;你画了,人家就明白了。

读诗时,头脑里会自动描绘一幅画,看画时,可能眼前又会浮现一首诗。诗是画的另一种表现形式,画又是从诗中延伸出来的美。如果画是一棵安静的树,那么诗就是树顶上灵动的鸟儿。无论是诗,还是画,都是以心灵为底色,是一种寄托,一种情怀。无论以诗之名,还是以画之名,都是向美而生的作品。诗画不分家,灵感主宰着它们的命运,就像诗词大会康震老师画的画配上诗感觉才更绝妙,画有画的清新,诗有诗的内涵,风采相应,灵魂共荣。

莱辛在《拉奥孔》中认为,诗与画是艺术的规律,是“摹仿自然”的结果,非常赞同这个说法。一切艺术皆是现实的再现和反映,诗通过语言和声音表达出来,画通过色彩和线条呈现。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上,让人受到启迪和启发,于无形与有形间,赋予了神韵,相互突破了恒定的边界,彼此有着互补的作用、殊途同归的效果。诗书画,意境相融相通,各有其美。

打油诗和诗的界限在哪里

打油诗和诗的界限在哪里

谢邀。打油诗和诗的界限在哪里?比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他就是诗, 可是你如果改成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婆娘。它就成了打油诗。 那么诗和打油诗的界限在哪里?首先我们确定一点,打油诗也是诗。那么我们要如何区别打油诗呢?这也就是题主的问题,区别诗和打油诗的界限在哪?是有界限的,但是这个界限相当的模糊。

诗的特征我们就不说了,即可高雅大情怀,又可悲伤小情调,好像并没有什么不适诗歌不适合表达的,为何又多出一个“打油诗”的类别呢?打油诗有哪些特征,我们罗列几首出来和一般诗歌进行对比,看能否找出不同。首先看打油诗宗师张打油的开山之作:咏雪天地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黑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还有诗僧王梵志的关于“土馒头”的诗:王梵志:馒头诗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

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近代打油诗之王张宗昌司令的一些打油诗:咏雪什么东西天上飞,东一堆来西一堆。莫非玉皇盖金殿,筛石灰呀筛石灰。我们大致可以看出打油诗的特点无非是:通俗,诙谐,机心。其实我们从写法结构上是无法区分打油诗的,我们只能从语言的浅白上来做出判断,但是打油诗虽然不避俚俗粗陋,却有一种流于表面的幽默,甚至还有机巧的灵思。

而幽默诙谐和机心其实和绝句律诗并没有什么差别(写苦情的除外),那么就只有从通俗上来辨别了。说简单些:一字改半天,捻断数根须的就不算;俚语俗腔开口即来,人人一听就懂,并且会心一笑的基本上就是这个路数了。打油诗也不简单,要有灵机一动,要有幽默诙谐,才能是众口相传。而流俗正是打油诗和诗的最大区别,但是这个区别的界限是模糊的,随着社会变化的,雅俗也是在不断转换变化的,这种东西没有一个成文的标杆理出来,全靠老百姓心里的那杆秤。

艺术的高级和低级有什么区别?

诗与画的界限是什么

艺术当然有高低标准的。如果把艺术品味等同于饮食口味,萝卜青菜各有所爱,那就不需要艺术批评了,大学一年级也不要开艺术欣赏的通识课了。比如绘画也是有标准的,只不过标准随着时代和民族对艺术和美的理解的不同而改变。但不管东西方,大体有以下两个准则。1:有技术含量,活儿好。这方面就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了。技术能让艺术家画出“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的东西。

为什么有人说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的?

打油诗和诗的界限在哪里

謝悟空邀请!王维是唐朝著名的诗人,也是大画家。他的诗写意传神,形神兼备。王维把绘画的精髓融进诗歌。他的山水田园诗层次丰富,着色取势动静相宜。以清新淡远,自然脱俗的风格,创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意。我举一首诗为例: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个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文章TAG:浅析  莱辛  界限  浅析中国诗与画的关系  莱辛认为诗与画的界限是什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