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行的知,不是真知。具体包含3层意思:1.真知就是行。把知行分开讲是因为便于理解,其实知行不可分。知是行的开始,行是知的达成,知行是一不是二。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行之明觉知哓就是先有知。知的切实践行就是去行动。在心学体系里,知是良知的知,注意,这没有歧义。

王阳明的心学和知行合一是什么意思?

王阳明的心学和知行合一是什么意思

要知道王阳明的心学是他一生所追求的学术,“求理于吾心”就是王阳明研究心学的出发点,也是王阳明全心研究心学精神所在。“龙场顿悟”之后更使得王阳明心学有了自己学术宗旨,“去其心之不正以全本体之正”,“知行合一”就是从这一论断中的提升而得出来的精华。针对当时的社会言行不一的现象和朱程理知先行后的学说弊端,王阳明提出了自己的“知行合一”见解:知和行原本就是一种行为,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的切实践行就是去行动。行之明觉知哓就是先有知。真知才所以有行,不行不足以为知。心学里面指的功夫就是人的行为表现。知和行的功夫是不可分离的,有知才有行,有行才会有知。而知和行为一本体只有一个,那就是良知良能。知和行的功夫也只有一个,那就是致良知。为此,王阳明心学只是一个学术课题,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

王阳明讲的知行合一,知和行是什么?怎么理解?

王阳明的心学和知行合一是什么意思

如果王阳明看见这个问题,估计他会很生气,为什么呢?因为题主居然把知和行给分开了,老王对此深恶痛绝,比如他说:知为行之始,行为知之成。知行本是一体,不能分开。所以,如果老王肯定会气坏了。正因为题主的这个问题,说明题主对阳明心学还不是很了解。那么鬼谷君来介绍一下。在心学体系里,知是良知的知,注意,这没有歧义。

跟小李飞刀的刀,一样理解就行。什么是良知呢?王阳明说“知善知恶是良知”,良知是每个人本来都具有的。但现实是有人有,有人没有。所以才要致良知,而方法则是“格物致知”,格者正也,物者事也。正其不正,以归于正。可是如何格呢?我们言归正传,自然就是知行合一的方法。我们来举个例子:有一天你走在路上,捡到100块钱,这时候你把钱揣兜里,大摇大摆的走了。

这种行为你的良心不会痛吗?对,痛就是良知在告诉你,这么做是错的,你应该把钱交还给失主。可是现实呢,很多人虽然明白这个道理,但还是把钱拿走了,因为心让私欲遮蔽了,这种行为就叫行知不一。也就是说,你想到了,但是你没做的。王阳明的话来说“知而不行,只是不知”,翻译过来就是明白道理,但是做不到,这样就是不知。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到底指的什么?他的心学到底有多厉害?

王阳明的心学和知行合一是什么意思

通俗来说,知行合一就是说到同时做到才是知道,如果没做到就是不知道。具体包含3层意思:1.真知就是行。没有行的知,不是真知。比如开车,不管你了解多少驾驶知识,如果不能上路把车平稳地开起来,那都不叫知道怎么开车。2.知行是一物。知是行的开始,行是知的达成,知行是一不是二。把知行分开讲是因为便于理解,其实知行不可分。


文章TAG:闻见  交融  闻见知行什么意思  知行交融什么意思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