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使景物千变万化,五彩缤纷。远景、近景都能放得开,收得拢,好比电影中推、拉镜头的移动。而景物的位置移动,莫不是感情在起作用。可以说景体现了情,情又深化了景。比如在第一部分中,主人公在开学后不久,因为觉得太抑郁孤冷,就出外散步。手捧华兹华斯的诗集,缓步独吟。这时他心中的苦闷随着令人陶醉的自然景色而退居次要地位。

他感到大自然是那样的使人心旷神怡,可亲可敬:“晴天一碧,万里无云,终古常新的皎日,依旧在她的轨道上,一程一程的在那里行走。从南方吹来的微风,同醒酒的琼浆一般,带着一种香气,一阵阵的拂上面来。”本来这种平和的景象,很能慰藉他那受伤的心灵,但不料在这万籁俱寂的景物中,也有使他伤感之处。因为他:“看见了一丛杂树,几处人家,同鱼鳞似的屋瓦上,有一层薄薄的蜃气楼,同轻纱似的,在那里飘荡。

”因此触景生情,不由得产生了迷惘感伤的心情。“蜃气楼”似的云雾,是使他感情发生突变的媒介物,这很容易使他联想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不正同“蜃楼”一样,虚无飘渺,可望不可及吗?接着他又寻顾周围,小草的颤动又打破了他刚才的梦境。一阵带着紫罗兰气息的和风,又把他吹醒到了这眼前的美景之中。他觉得:“在这清和的早秋的世界里,在这澄清透明的以太Ether中,他的身体觉得同陶醉似的酥软起来,他好象是睡在慈母怀里的样子,他好象是梦到了桃花源里的样子,他好象是在南欧的海岸,躺在情人膝上,在那里贪午睡的样子。

”他充分驰骋了自己的想象,把“微风”、“清气”比作自己的“朋友”、“慈母”、“情人”,这是大自然在他心目中的地位,也说明了他对虚伪污浊的世俗社会的彻底失望和唾弃。《沉沦》写景还采用了不少的象征手法,使情与景达到了某种程度的契合,深化了主题,很好地揭示出了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和性格。这种用有特征的景物来象征主人公特定的思想感情的方法,就使作品显得别有新意,不浅露,能使人回味无穷。

如主人公从妓院里颓丧地出来后,在海边踌躇缓步时:“看看远岸的渔灯,同鬼火似的在那里招引他。细浪中间,映着了银色的月光,好象是山鬼的眼波,在那里开闭的样子。不知是什么道理,他忽想跳入海里去死了。”这时的他已身无分文,更无一个亲朋知己。更重要的是爱情也不能如愿以偿,因此深感自己是个“多余的人”,在这世界上“将何以为生”,“又何必生存在这多苦的世界里呢?”于是便萌生了自杀的念头,而“同鬼火似的在那里招引他”的渔灯;“象是山鬼的眼波”的月光,无疑都是死的诱惑。

 12/13   首页 上一页 10 11 12 1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郁达夫小说艺术风格  小说艺术风格有哪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