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不但打架在行,写起诗歌来,也是一把好手,要不然文艺女青年虞姬也不会对他一往情深,项羽垓下被围,在生死关头,还能完美地展现自己的文采:“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柰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羽这首绝命诗,属于“口占”,而且气势磅礴慷慨激昂,温情蕴含于悲壮之中,别有一种残阳如血的凄美。

项羽这样的诗文,可不是文盲大老粗能写得出来的——如果不是把文字玩儿得炉火纯青,谁能写出这样的《垓下歌》?事实上古往今来,能写出项羽之诗的,还真没有几个。能写出传唱千古的名句,刘邦自然是读书的,而且读的还不错,这一点在《史记》中至少能找到两处证据。第一个证据:刘邦并不穷,而且也通过了大秦帝国的官吏考试:“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

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这个“试为吏”,不管是通过考试当上官吏,还是“通过试用考核”,没有文化的刘邦,是坐不稳亭长之位的——秦始皇在世的时候,对官员的选拔极其严格,不管是李斯还是赵高,都不能捣鬼。赵高之所以能从罪人之子脱颖而出,就是因为法律学得好。

按照《史记》的记载,汉太祖高皇帝是个大帅哥,《史记正义》说他身长七尺八寸,比刘备还高三寸。因为家里有闲钱,所以刘邦不干活还能乐善好施,并且通过考试选拔而当上了大秦帝国泗水亭亭长,这是一个介乎官与吏之间的重要岗位,起码要比晁盖那个保正级别高。从商鞅变法开始,秦朝的官吏都有一个兼职,那就是负责教化治下百姓,这一点到了秦始皇时期已经成了一个规定,“黔首以吏为师。

”如果刘邦没有文化,又怎么能给老百姓当老师,您以为像两千多年以后一样吗?第二个证据,刘邦是上过正规学校,而且是有同学的,那个同学也十分有名:“卢绾者,丰人也,与高祖同里。卢绾亲与高祖太上皇相爱,及生男,高祖、卢绾同日生,里中持羊酒贺两家。及高祖、卢绾壮,俱学书,又相爱也。”不管刘邦卢绾是不是世家子弟,他们两家都是世交,这对发小、世兄弟、同学一起打天下,一个称帝一个封王,可见多读书是有用的,有个好同学也很重要,就像很多投机者一定要报高级进修班,其实是为了结识富商大贾一样。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我们不知道秦始皇的焚书坑在那里,但是却不能不佩服章碣的厉害之处:一句诗一笔抹黑秦汉交替之际最有名的三位大人物。但是诗词是当不得正史的,文辞优美不代表观点正确,只要一对照史料,就会发现这传唱千年的名句,包含着三个谎言。第一、大秦帝国之亡,与焚书坑儒无关,实际是李斯无原则胡亥瞎胡闹;第二,项羽读了包括兵法在内的很多书;第三,刘邦既不是穷人也不是文盲,他的诗文功底,在历代开国之君中也许能排进前三甲……免责声明:文章素材和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同时文章仅代表本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TAG:读书  猜谜语  迷底  三十卷  关于读书的猜谜语  读书三十卷迷底是什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