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来的工作中,关键问题逐渐细化,形成一些有研究价值的专项课题,列举如下:1,环境温度、介质温度对X、Y、U、V、Z等运动系统的影响。温度每升高1度,1000mm长度上,所用材料变形12um。材料变形会影响XY向加工精度及上中下的加工一致性。合作的某高校的博士生,专门研究此问题,并给出大量实验数据,解决方法。

2,纳秒级无电解精细加工脉冲电源。粗糙度由0.4um提高到0.15um,决不是一个量变问题,而是质的飞跃。课题组开始时认为0.15um很容易达到,不就是降能量么?实际上非也,能量降到最低了,Ra最好能到0.35um,表面还不均匀。最后通过分析研究,将脉冲由微秒改进为纳秒级,50纳秒级分辨率,同时通过实践解决了能量传导损失的问题。

最后0.15um粗糙度很容易达到了。3,其它的几个子课题,也费了一番周折。如300mm²/min的大效率,首要的是解决加工中对数控系统的电磁干扰问题,电源、接地隔离,一点做不好,就会影响伺服控制的准确性。伺服控制不稳定,效率就无法提高。另外,五轴联动加工,如何做到平稳这行?加工圆弧、斜线,如何保证各个轴的运行速率?如何保证真圆度?看上去是高中知识,实际上只有高等数学的微积分理论才能真正搞定。

这几年,国家倡导大学与企业紧密结合,研究开发中的问题,提高产品水平,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向。去年,由政府主导,我们给几个高校一些研发项目,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如,直线电机,如何解决散热问题?如何解决直线电机失电后的制动,达到误差不超过5um?如何用自动化方法解决XYUVZ快速移动中撞工件问题?用更细的0.03mm的丝加工,运丝系统怎么改进?怎样在加工中快速识别正在加工部分的工件实际厚度?等等问题。

这些问题以前尝试过,有改进,但不完美。通过与知名高校的合作,充分利用博导的资源,找到完美的解决方案,拉近与国外高水平机床的水平,是很有益的。总结:不论是博导,还是一般研发人员,研究的课题并不是凭空臆造,肯定与正在研发的课题有关。一个大项目,要做好,必须细化为很多要点,每一个要点要做的很完美,都必须使用一些前沿的技术,每一个要点,就是一个研究课题;把每一个研究课题做充分,并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创造效益,这才算实现了一项创新。

科研时博士师兄师姐拿你研究很久的的成熟课题发了文章,怎么解决?

感谢悟空小秘书/头条教育联盟的邀请。文章都发表,才想问、想解决,怎么说呢?不清楚你是毕业生,还是在读的硕士,遇到这样的事情越早解决越好,而不是拖。你提到"创新点"和提问的"成熟课题"有点矛盾,小西不太好理解,因为在团队中,"创新点"的定义很难,如我们团队就经常有开课题组例会,每个人都会分批汇报自己的课题进展和实验结果,其他人经常会点到不少新颖的想法,如我在之前一篇一区文献中看到他们另外一个材料如何,感觉用在这里也许会有不错的效果等。

 4/6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博士生  课题  待遇  办法  提高博士生待遇还有哪些办法  博士生怎么解决课题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