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一直作为贸易的中转,持续输出自己的乐器。此外阿拉伯世界还有丰富的打击乐、管乐。唢呐据说也是源于波斯。我玩弦乐比较多,也有一些打击乐,阿拉伯系的弦乐器非常讲究共鸣,经常有大量的共鸣弦给乐器提供丰富的混响效果和泛音。在中国,维吾尔族乐器可以说很好的继承了这一点。乐器入门难度不算太大,难的是要玩转调式变化和节奏变化。

东亚系的特点是非实音的音色丰富,也就是那些气声、摩擦声、泛音会显得非常重要。举例马头琴,和其他弓弦乐器相比,嘶嘶声明显更大,使用泛音的地方非常多,很多曲子甚至全部使用泛音。再举例萧,萧的气声有时候比吹出来的音还重要,所有韵味都在这气息中。所以东亚系的乐器入门难度就相对较高,进阶更是靠对音色的感悟而不仅是理性。

但是乐理层面相对简单。西欧系主要是文艺复兴后逐渐成熟的和声体系直接影响出来的。吉他、钢琴、提琴组、管乐队等,不管是独奏还是合奏,和声都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可以独奏两个声部或以上的乐器就非常受推崇,比如鲁特琴、吉他、钢琴、大键琴、管风琴等等。西欧系乐器在发声的层面上会对新手非常友好,但是复杂的和声知识和相应的多声部演奏技法使其在进阶的时候有较大难度。

总结一下就是,东亚系乐器以自然为美,音律固然重要,但与自然融为一体才是目标。阿拉伯系乐器以人为的设计亲近神,无论音律还是音色,都追求超越世俗。西欧系乐器以精密复杂的和声建筑,构造一个音乐的宫殿,容纳所有灵魂。当然我接触过的乐器有限,这些感悟不免有些以偏概全。除了一些乐器的地理位置和所属派系不一致(可能是跨文化的传承和民族迁徙导致,也可能是我孤陋寡闻),还有一些情况。

比如印第安音乐是非常典型的东亚系,这个很容易听出来。然后非洲音乐没有归在上述类别里,可能需要另起一文研究。拉丁音乐是后期的融合,所以也没有讨论。综上所述,从乐器的发展来看确实与中西文化的差异和历史原因是紧密相连的。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大门的打开,加上音乐无国界的理念深入人心,现在更多的西洋音乐及乐器在中国大受欢迎,中国是西洋乐器庞大市场,而中国的古典乐器也走出国门,在世界上也占一席地位。

东方讲究集体,西方讲究个体,是什么造成东西方思想文化的差异?

简单的这两句话并不能把东西方思想文化的差异表达出来。什么东方讲集体西方讲个体两者本来是一回事,从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都是从私有,个体漫长过渡而来的,哪有新鲜的东西?现在讲个体,除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产生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几个国家外,其余的一直延续着私有制的腐朽丕胎,充驰着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子的原始生态。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中西文化  差异  造成中西文化差异的原因  什么原因导致中西文化差异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