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认为,大多数人不会注意到自身所具有的“四心”,很容易被其他思想蒙蔽。孟子认为,人从一生下来就具备性善的属性。3,善恶的辩证及作用关系既然人性本善,那为什么这世间会出现恶人、坏人呢?他们的善呢?对于这个问题,孟子在《孟子•告子上》当中有详细的论述。

孟子“性本善”理论体现在哪里,能否详细谈谈?

孟子“性本善”理论体现在哪里,能否详细谈谈

人的本性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一直争辩两千年之久,估计还要讨论下去。因为人性的复杂绝不是一套理论就能说清楚的。就像老子所说的“道可道”一样,看不见也摸不着,不是亲身体验就永远无法感受。所以,孔子虽然开创了儒家思想,可他对人性也只是提过一句“性相近, 习相远”。孔子之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各种学术思想层出不穷,对人性问题也展开了大讨论。

儒家亚圣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并且第一次创造性地提出了“性善论”的主张。下面,我就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对“性善论”内涵的理解,并尝试分析孟子提出“性善论”的目的以及不足。性善论的内涵性善论的内涵其实很简单,就是认为“人之初,性本善”。对此,孟子通过观点阐述、论证、辩证分析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理论系统。

1,性本善解读何谓人性?人性就是一个人作为自主个体与生俱来的属性。孟子认为,人从一生下来就具备性善的属性。那么,什么叫性善?孟子曰:“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接着孟子说:“恻隐心就是仁;羞恶心就是义;恭敬心就是礼;是非心就是智。”他的意思就是说:恻隐心、羞恶心、恭敬心、是非心是每个人都有的,仁义礼智也不是外界赋予的,而是每个人一生下来就具备的。

孟子继续说到:“求则得之, 舍则失之。或相倍蓰而无算者, 不能尽其才者也。”孟子认为,大多数人不会注意到自身所具有的“四心”,很容易被其他思想蒙蔽。其原因就是有的人不能将自身所具有的“善质”充分发挥出来罢了。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他讲了一个故事——“孺子将掉于井”。他说,如果一个小孩子将要掉进井里,那么,每一个看见的人都会有恐惧和同情的心理,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人们会尽力想办法救助这个小孩。

之所以如此,绝不是因为和小孩的父母是朋友,也不是为了沽名钓誉。这种恐惧和同情心和由此产生的救助行动不仅是先天性的,而且与功利无关。2,人和动物的区别孟子还把人性本善认为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因为,动物跟人一样都是具备自主能力的生命个体,抓住根本属性的差异,才能证明人之所以为人。在孟子性善论中,孟子认为人和禽兽的差别其实也就只有一点点而已,有些人没有保留这些差别,但具备君子人格的人会很好的保留这种差别。

 1/2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孟子》的实践性和精神性  孟子思想如何体现实践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