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禁止他的子孙设立宰相.因此,明朝除了明初一小段时间有宰相,其他时间是没有宰相的。于是唐代后期及五代,“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才是真宰相。通常情况某人在任某个职位的同时加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为实际上的宰相中书省相当于凤阁门下省相当于鸾台就相当于宰相,或者说就是宰相平章是商量处理国事的意思,位高时,同平章事相当于宰相的官衔;位低时,官衔也在五品以上。

三省六部制具体是怎样的?

三省六部制具体是怎样的

以唐为例来说明:比如,某重要职务空缺,需要作出紧急任命。首先,吏部拟定出足够任职条件的两三位后备官员,递給中书省。中书省长官初审后呈給皇帝甚至会签署自己的初步意见。皇帝会对人选进行甄别选择,犹豫不决时甚至会召集三省长官来进行会商,以形成初步决议。最后,中书省依据皇帝意思草拟诏书,中书令或者中书舍人签名,皇帝批红,送门下省长官审核副署。

如通过审核,则诏书送交尚书省左右仆射,转吏部登记,诏书送达本人。如门下省认为该候任官员不合适担任此职,则可正式封驳。附带封驳理由的诏书回转至中书省,人选最终如何由皇帝再次决定。如二次人选依旧不能通过审核,则皇帝要么更改候任人选,要么解除门下省长官职务,重选侍中。理论上,没有门下省侍中副署的诏书是无效的,尚书省不能执行,否则是重罪。

当然,这个流程挡不住皇帝本人。如唐中宗被韦后与安乐公主折腾得没办法,经常私下同意她们的求官。但中书省不愿草诏,门下省也不愿附署,唐中宗只能亲书手诏(用墨笔而非红笔书写),加皇帝私印后不通过任何审核程序直接送給尚书省执行,这被称为“斜封官”,意思是没有通过正规途径,从侧门交付給尚书省办理的非正常晋升。所以,面对皇帝的亲书手诏,三省六部制也是虚的。

中国古代制度设计中哪个制度最成功?

这个题目有点大,可以写一本书了。钱穆先生写过一本书《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内中对政治制度的优劣有过非常鲜明和独特的比较,可供参考。结合钱先生的作品,这里简述一下自己的一些观点。我们这里讲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主要是从秦朝开始,一直到清末结束这部分。先秦部分,夏商周,史书记载的不是特别多,主要是封建诸侯体制。

民国属于现代社会,不放在古代社会中。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有两个朝代要特别关注,秦朝、隋朝,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虽然都是短命的大一统朝代,但是结束了几百年的分裂状态,创立了新的政治制度,后续的王朝在他们的基础上直接copy并进行了修改,从而开创了辉煌的中华帝国王朝。首先来说秦。秦王嬴政称始皇帝后,建立了由丞相(总理)、御史大夫(国家监察委主任)、太尉(军委主席)的三公领导体制和九卿(部长)组成的中央政府,辅佐皇帝管理全国军政事务。

 1/4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宰相  浅析  制度  唐代  浅析唐代的宰相制度  什么是集体宰相制度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