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逆天改命,打破阶层固化?这个案例也许可以给出部分的答案。5.我们的国家是不会让阶层固化的,一旦固化,个人将失去奋斗的动力,民族会失去竟争力。阶层固化的思想锁链就在于此。固化当然稳定,前提是下层认命躺平。这就在近代日本中形成了阶级固化。

“阶层固化”怎么理解?

“阶层固化”怎么理解

一个良性的社会结构上中下流通顺畅!社会底层上升渠道宽敞,只要你够努力,你就比较有可能向上拓展!阶层固化正好相反,上中下流通阻滞,上几乎永远是上,下几乎永远是下,社会底层无论如何努力,上升可能很小!为主的永远为主,为奴的永远为奴!一旦一个国家阶层固化,社会活力降低,竞争力减弱,社会矛盾激化!阶层固化,阶级分化是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律,可缓,但总体趋势无法阻止!。

阶层固化是如何形成的呢?

“阶层固化”怎么理解

阶层固化的现象,在每一个国家以及每个国家在不同的时代,都会有不同的体现。这里主要就我比较熟悉的日本来谈一下。日本在江户时代(1603-1867)有所谓“士农工商”的身分制度,实际上是作为统治阶级的“士”(武士)与被统治阶级的农工商之间的区别,在农工商之间并无不大的差别。进入近代也就是明治时代(1868-1912)以后,士农工商的差别基本上不存在了,但在明治2年也就是1869年,废除了原先的公卿、诸侯的称谓而将其改为“华族”,并在1884年颁布了华族令,设立了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将这些爵位号封给原先的公卿、诸侯以及对明治维新有功的政治家、军人等,在1890年开设的国会中所设立的两院之一的贵族院,就有这些华族来担任议员,并且成了世袭制,几乎成了与皇族并列的特殊阶级 。

这就在近代日本中形成了阶级固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美国占领军主导制定的日本宪法中,明确规定废除华族阶级,并且不允许其在制度上有复活的可能性。与此同时,在占领军主导的改革中,废除了战前形成的四大财阀(三井、三菱、住友、安田),财阀阶级也被打破,在同时实行的农地改革中,拥有许多土地的大地主被迫将超出规定的土地低价卖给政府,因而也就消灭了大地主阶级。

在战后宪法的引领下,日本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等、公平的社会,除了部分政治家(主要指国会议员和各政党要员)和大企业高层还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世袭现象之外,在整体上日本社会的阶级固化已经不存在,从理论上来说,每个社会成员经过自己的努力(至初中为止的义务教育早已普及,事实上高中教育也已成了普遍的现象),都可能获得各种成长的机会,进入任何阶层在理论上已没有障碍。

 1/5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英国阶层固化比想象更严重  社会阶层固化又如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