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包括:社会和家长对教师要求高,教师教育学生形同如履薄冰;教师业绩评价机制单一,分数、升学率把老师们压得踹不过气;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唯一来源,教师地位的微妙变化影响教师的个人成就感;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缺乏必要的调剂和“充电”;跟领导、同事、学生以及学生家长相处过程中角色转换方面适应不良等等。

教师如何预防与应对心理健康问题?

教师如何预防与应对心理健康问题

在教育体系“以生为本”、当前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形势下,教师的岗位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社会和家长对教师给予重任,焦点却始终关注在学生身上,教师的心理健康往往受到忽视。我国各类教师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情绪波动大。经常处于心境不佳、情绪低落的状态,自我调节不良情绪的能力减弱,容易发脾气,甚至迁怒,导致人际关系恶化,并由此带来不良情绪的恶性循环,长期处于抑郁、紧张、焦虑的状态。

人际关系紧张。容易跟领导、同事发生冲突、纠纷,跟学生产生对立,由此而常常经受孤独、郁闷、焦虑、无助、恐惧等不良情绪的困扰。心理失衡。遇到困难、挫折容易产生强烈的心理失衡,诱发抑郁、愤懑、自卑、嫉妒等不良情绪;或者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不住东西、难以做决定等心理机能的失调。导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包括:社会和家长对教师要求高,教师教育学生形同如履薄冰;教师业绩评价机制单一,分数、升学率把老师们压得踹不过气;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唯一来源,教师地位的微妙变化影响教师的个人成就感;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缺乏必要的调剂和“充电”;跟领导、同事、学生以及学生家长相处过程中角色转换方面适应不良等等。

教师在预防和应对心理健康问题方面,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勇于面对问题。出现不良情绪时要警觉:自己遇到了新问题,然后集中注意力去寻找和解决情绪背后隐藏的问题。这样做一方面避免自己沉溺在不良情绪之中难以自拔;另一方面也是在帮助自己突破心理“舒适圈”,就像俗话说的:“生气是因为你没有办法。”多了解多理解。人际关系紧张多是因为站在自己的立场、角度、经历上去看待他人的言行,这会导致“断章取义”。

需要“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立场、角度和经历上去看去感受,才能理解他的表达。这就需要多接触对方,了解他的经历、体会他的立场和角度。有了理解才有接纳,才可能融合相处。善于学习。教师的工作繁忙,没有大块的时间去参加培训班学习“充电”,但是可以利用细碎时间就近学习。比如午饭时间跟同事聊聊工作生活,上下班通勤路上看看听听新闻等等。

 1/2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教师存在哪些心理健康的问题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