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的父母,金钱为孝;孤独的父母,陪伴为孝;病弱的父母,照顾为孝;忧虑的父母,安慰为孝;暴躁的父母,理解为孝;唠叨的父母,聆听为孝。因而只要心中有孝,由于客观原因,无法尽到孝的责任,明理的父母一般是不会责备,也不能把你称为不孝。所以我们要以辩证的眼光看待二十四孝,剔除其中的不好的部分,倡导其中的好的部分,对我们的家庭,社会,国家,传统文化的复兴,是有帮助的。

现在你如何看待二十四孝?

二十四孝的故事是古人为了宣扬孝道创造的用于教导人的故事。中国古代以孝治天下,也就是说,孝道是封建社会思想的基础。它所宣扬的孝道引申扩展到包括君臣、父子、夫妻之间的关系的种种规范。对当时的社会稳定和国家的统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当时的社会,这种思想是不容置疑的正确。然而世界上本没有绝对正确的事。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二十四孝的质疑也越来越多。

在今天看来,二十四孝中确实有许多封建思想的糟粕,但是它的本意,它主要所表达的精神并没有完全过时。孝道中尊敬善待老人的思想精神对维护社会稳定,维持社会秩序的积极作用是不容质疑的。所以我们要以辩证的眼光看待二十四孝,剔除其中的不好的部分,倡导其中的好的部分,对我们的家庭,社会,国家,传统文化的复兴,是有帮助的。

李密感天动地的《陈情表》中涌动着怎样的政治暗流?

李密的《陈情表》一文,其情足以动人,其理足以服人,苏轼曾说"读《出师表》不落泪者是为不忠,读《陈情表》者不落泪是为不孝。"正是文中至情至孝的思想倾向,才使得李密婉拒了司马炎的邀请,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自己作为蜀汉臣子忠心耿耿的一面。在做事,李密是不幸的。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政治的分分合合,往往是对身处不同政权中的人的人性考验,尤其是亡国之臣。

公元263年,邓艾大军南下,失去诸葛亮和五虎上将的蜀汉后主刘禅,在仓皇失措中降了被司马氏控制的曹魏。魏灭蜀开辟了三国一统路上的新契机。然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265年司马炎废魏自立,西晋得以建立。司马氏家族祖孙三代,厉兵秣马,终于篡夺曹魏政权。那么兵下东南,灭掉东吴,一统天下,便是司马炎顺理成章的梦想。

身为蜀汉末期能臣的李密,成为了司马炎拉拢人才,收买人心,统一天下的政治手段。蜀汉新亡,后主刘禅乐不思蜀,已成天下笑谈。去,则李密自己引以为耻,愧对蜀汉;不去,在颇有心计的司马氏眼中,李密必将被视为眼中钉,甚至招来杀身之祸。怎么才能既保住自己忠诚于蜀汉的名节,又能让司马炎无可挑剔?《陈情表》便应运而生。

 1/3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陈情表如何看待李密的孝  你如何看待李密的孝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