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煤中的植物残片泥炭:褐煤﹑烟煤﹑无烟煤﹑超无烟煤腐泥:腐泥褐煤﹑腐泥烟煤﹑腐泥无烟煤和腐泥超无烟煤煤炭其中煤化作用包括成岩和变质作用两个过程,前者主要以压力为主,泥炭会在压力作用下紧实,会经历脱水、固结成为褐煤;后者则主要以温度为主,在压力辅助下,褐煤转变成烟煤和无烟煤直至超无烟煤,变质作用继续会形成半石墨和石墨!1、煤炭的成煤作用是一个脱氧脱氢,芳构化秩序化的过程,也是一个富集有机质的沉积岩,比如在在泥炭和软褐煤阶段主要的生物化学反应是成煤原始物质形成腐殖酸。

2、硬褐煤阶段,已形成的腐殖酸逐渐失去羟基(-OH)和羧基(-COOH)等官能团,转变为腐殖质!3、低煤化阶段煤中的芳环层很小,而且是随机分布的,是由大量富氢官能团、富氧桥以及脂肪族侧链支撑和联结;4、煤化过程中,芳环层逐渐脱去羧基(-COOH)、羟基(-OH)、甲氧基(-OCH 3 )以及羰基等官能团,同时芳环层逐步增大,镜质体反射率也随之增高,所以煤炭闪闪发亮就是这个原因笔者老家就有一处还没有煤化的褐煤露头点,原本以为会成为煤矿大肆开采,结果经过评估后认为没有开采价值,据说有几个原因,首先是煤化不够,其次是灰分太高,简单的说就是夹杂了石头太多了!煤层植物变成煤炭的比例大概是多少?也就是多少植物能变成多少煤炭?煤炭中除了烟煤和无烟煤等区别外,灰分比例是煤炭等级的重要指标,最好的煤灰分比例很低,可以低至1%,如果灰分比例高于40%,那么就无法称之为煤了,只能叫炭质泥岩,或者高碳泥岩。

植物状态到煤炭状态的比例很难评估,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侧面来看看大概是多少交换比:从燃烧值和密度比例可以做个简单的比较,标准煤的热值为2.93×10^7焦/千克,木材的热值取1.26×10^7焦/千克,标准煤是木材的2.33倍,而煤炭的密度差异比较大,褐煤相对密度小于1.3吨/立方米,烟煤为1.3~1.4吨/立方米,无烟煤为1.4~1.9吨/立方米,我们取值1.5吨/立方米,木材密密度跨度从0.35~0.95吨/立方米,我们取值0.5吨/立方米那么两者总差距大约为7倍,也就是一立方米煤炭至少需要7立方米木材来转换,而且还不包括转换过程中的损失,那么从本案中9米厚煤层至少也需要63米厚的木材堆积腐化后才能形成,看起来是一个好恐怖的数字不是吗?但其实这并没有什么,我们在森林中步行时会发现有一个非常厚的腐殖质层,这一层就是森林中大量的落叶和枯枝等形成,而煤炭需要从能形成泥炭的地方开始,这些区域营养丰富,水分充足,而且时间可以是百万年的加持,所以原材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煤炭形成后的地质运动泥炭沼泽都是水平沉积的,但成煤后的煤层大都是倾斜,当然也不排除水平煤层,这和成煤后的地质运动是有关的,我们知道普通的地面都会因多种因素沉降,而地球在长期的演化中出现一些变化也是非常正常事情!毕竟只有在完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才会形成水平煤层!。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煤层  多米  条件  什么叫复杂条件煤层  100多米厚的煤层是怎么形成的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