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至迟在公元前六世纪中叶,就已经有了和今本《诗经》篇目大致相同的本子。《诗绎》曾经焚于秦火,至汉复得流传。当时传授《诗经》的有齐之辕固、鲁之申培、燕之韩婴、赵之毛苌四家,简称齐、鲁、韩、毛。魏晋以后,齐、鲁、韩三家诗逐渐衰亡,毛诗一家独传。东汉郑玄著有《毛诗笺》,唐孔颖达有《毛诗正义》,清陈奂有《诗毛氏传疏》,都是疏讲毛诗的。

现在读《诗经》有什么用?

《诗经》是如何产生的

看到这个问题,首先使我想到的是邓丽君的《在水一方》,每当听到那永恒的优雅的旋律,就会让心静下来,暂时获得轻松与闲适。这首经典的歌曲就源自《诗经》。《诗经》好像与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早就有了默默的契约,它早已注入到我们的文化血液之中,让我们欲罢不能。《诗经》在最初的名字叫《诗》,它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成书,它是我国的第一部用文字记录下的诗歌总集。

比较系统地反映了西周至春秋中叶方方面面的社会生活。《诗经》采用现实主义的笔法,在我国的诗歌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据说《诗》为孔子所删定,并将它作为教材,对学生进行施教。《史记·孔子世家》写道“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并且《论语》中还有“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的说法;在比较隆重的外交场合,还有“献诗”之说。

足见当时《诗经》的影响之大。孔子评价《诗》的作用,用了四个字“兴、观、群、怨”,译成现代汉语,《诗经》可以激抒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与自然,可以结交朋友,可以讽谏怨刺不平之事;这又足见它的功用之广。千百年来读书人都将《诗经》作为学习的主要内容之一,它深深的积淀到博大精深的文化之中,与中华文化有机地融为一个整体,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今天我们来学习《诗经》意义非常重大: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学《诗经》了解西周春秋时期社会风貌,知道2500多年前在黄河流域生活的祖先,他们是怎么生活的。第二,因为《诗经》影响非常大,中华文化基因序列里,有很多它的代码,就如那灿若星辰的成语,像“桃之夭夭”“钟鼓乐之”“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若不读《诗经》就怕是很难理解。

第三,《诗经》虽是2500多年前的作品集,但它有着很多的艺术价值,其“赋”“比”“兴”的手法,一直到现在,即便是现代诗的写作中,都在使用。中华诗歌讲求的含蓄朦胧之美,也始于《诗经》。若想对中华古典诗歌有比较深入的理解,《诗经》是永远都绕不开的高峰。当然要学写诗歌,更高细细品味,认真揣摩。第四,将《诗经》进行新的艺术再创造,往往就是品质上佳的作品,像邓丽君唱《在水一方》,就是从《诗经》中的《蒹葭》演化而来的,它起到了意想不到的轰动效果。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诗经  收集  诗歌  诗经共收集自什么  《诗经》共收集诗歌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