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第四字多音后的检验结果,无疑较保留多音字的检测结果,科学而准确得多。截图佐证如下。再看第二句检测结果提示,虽然“登”字居于单数“仄宽”位置,“可平可仄”,但不符合“后严”的诗界变格潜规则,故“建议用仄”。可见格律诗并不支持后孤仄这类靠近句末的变格模式。第二句第二字“车”是平声,属于平起;末字平声,属于入韵。

“平起入韵式”正格平仄,可利用启功先生《诗文声律论稿》“平仄竿”截句法,快速推知如下。“平仄竿”截句法示例,如五言平起入韵式:……(平平仄仄平)平……虽然《登乐游原》第二句双数位置是“平仄”交替,但其后孤仄有悖于马蹄韵“两平两仄交替”的格律诗用字组句基本原理,实质上属于孤仄失替之例,其变格是“非律的”(启功语)。

启功先生《诗文声律论稿》相关截图佐证如下,供大家探讨交流。综上所述,以写格律诗《锦瑟》出名的古圣李商隐自己也会写古体诗;以《登高》为“七律之最”的诗圣杜甫,又何尝不写古体诗(如《复愁十二首·其二》)呢?这充分说明,唐诗中不全是格律诗,唐诗编撰者标示的“绝句”中,确有古绝和律绝之别。并且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古绝不胜枚举!律绝属于格律诗体裁,具有严格的“替对粘韵”基本规则,缺一不可。

如果将李商隐《登乐游原》修改如黑体字,就能顺利通过诗词网站检测工具的检验了。向晚心非适,(仄仄平平仄)驱车上古原。(平平仄仄平)夕阳无限好,(仄平平仄仄)只是近黄昏。(仄仄仄平平)再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白”在古韵中是入声字为“仄”。“更”是多音字,作“再”义时为仄声字。第一句仄起不入韵,第四句仄起入韵;第二句平起入韵,第三句平起不入韵;全诗除末句第一字可平可仄,用仄时属于三仄首宽格外,其余三句都是五言律绝正格平仄,符合马蹄韵“两平两仄交替”的格律诗用字组句基本原理。首联上下句双数位置平仄相反,符合“仄平”与“平仄”相对的规则。

次联上下句双数位置平仄相反,符合“平仄”与“仄平”相对的规则。首联第二句与次联第一句,双数位置平仄相同,符合“平仄”与“平仄”相粘规则。“流”、“楼”都是平声字,且在平水韵同一韵部,没有“借韵”或“邻韵通押”之嫌,符合格律诗押韵规则。“替对粘韵”规则要求全满足的诗,才是名副其实的律绝。否则,是古体诗中的古绝,“拗绝”包括在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否格律诗,绝非古今某名人专家个人的只言片语所能盖棺定论的!在格律诗体裁作品的创作审美实践中,后孤平、中孤平、五言前孤平、后孤仄、三平尾、三仄尾等变格模式,往往难以顺利通过诗词网站检测工具的检验。

 6/7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锦瑟中  难懂  对仗  李商隐  晦涩  锦瑟中有什么律师对仗特征  李商隐的诗为什么晦涩难懂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