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废三公,独设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御史大夫依然是显赫的官职,负责监察百官,权力很大。御史大夫有时不设,由御史中丞代替。徐庶在魏文帝时被授予右中郎将、御史中丞,可见曹丕对徐庶的信任和器重。曹丕实行九品中正制,这个比较复杂,既是对人才的分等,也是对官职的品评。右中郎将、御史中丞是四品以上的官吏,是中上等。

在不设置御史大夫的情况下,御史中丞就是最高的监察官,相当于最高检察长。清朝,督抚常常加带督察院右副都御史衔,当时副都御使可比前代御史中丞。因此,督抚也常称作中丞,为正二品。无论在任何时候,这个官职都是相当重要的。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徐庶在曹营混得还是相当不错。如果徐庶真的是一言不发的话,他如何开展工作,如何得到这个官职的呢?当然了,徐庶究竟说了些啥,无从得知。

既然从史料中找不到徐庶说了些啥,那就好办了,老罗就可以认为徐庶一言不发。如果老罗对这段历史,特别是对徐庶的情况不熟悉,他会安排徐庶一言不发吗?至于赤壁之战,是《三国演义》的重头戏,老罗安排了许多情节,关于徐庶的桥段就是,庞统替徐庶设谋,以西凉韩遂、马腾叛乱为由,带领三千人马去了散关,逃过了周瑜的一场大火,躲过一劫。

徐庶进曹营为何一言不发,真实的徐庶到底是什么样的?

诚谢邀请。首先我要说的是,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出自于《三国演义》的一个典故。徐庶通过自荐的方式成为刘备的军师,但被曹操的谋士程昱设计骗到曹营。后曹操兵分八路攻打刘备所驻守的樊城,在刘晔的建议下,曹操派徐庶前往樊城劝刘备投降,但徐庶到樊城后却告诉刘备大军将至,让刘备早作准备。刘备想要留下徐庶,但徐庶怕天下人耻笑,又以刘备有诸葛亮辅佐为由拒绝,并告诉刘备,自己虽然身在曹操营,但发誓不为曹操献一谋。

后来后与“关羽降曹”事件演化为成语“身在曹营心在汉”。其次,徐庶并不是一言不发,他对曹操发誓的是“一计不献”,并不是说他啥都不做,啥都不说了。很多人都有一个误解,以为到曹操阵营里面就成为曹操的手下了,其实这是错误的观点,由于曹操“奉天子以令诸侯”的特殊性,在他的阵营中不仅仅有曹操的手下,还有一大批官职不下于曹操,甚至刚开始官职高于曹操的人,其中的典范就是荀彧,虽然荀彧为曹操做了很多的谋划,但是荀彧其实是汉朝的官员,并不是曹操的手下。

而徐庶也是,在他进曹营以后,是不对曹操献策、不对曹魏献策,但是他投降的是汉朝,做的是汉官,和关羽当初投降的方式是一样的。最后,徐庶在汉朝灭亡后,才开始做了魏官,官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这其实并不是多大的官职,首先是右中郎将(东南西北中郎将),在三国时期,因为有军功者越来越多,大量被封为将军,中郎将成为了中下级军官,地位是略高于杂号将军,他的上面还有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四征、四镇、四安、四平、前后左右将军;再御史中丞,很多人以为御史中丞是御史大夫的副官,而御史大夫是三公之一,官职、地位肯定很高,其实不然,三国时期曹魏时期,御史中丞的主要职责是纠弹百官朝仪,并不是什么大官。

 4/6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曹营  一言不发  徐什么进曹营一言不烦  什么进曹营一言不发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