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溯源”是否应该进入语文教育之中?

“汉字溯源”是否应该进入语文教育之中

不应该。首先,汉字溯源本身还有很多不严谨的地方,不是一门完整的学科汉字溯源还有很多没解决的问题,许多只是学界共识,随着时代推移,现有的一些结论很可能被推翻,这样等于让学生学了很多伪知识,功课负担也变得更沉重了,意义不大。其二,语言的关键在于应用,现在在应用教学方面我们还没解决好拉出100个接受大学程度教育的中国学生,真正能写文章的不会超过10人。

很多人说话很好,写东西却很糟,让人很难理解。作为专业文字工作者,个人的体会是,汉语如1周不写,写作能力就会大大退化,如果1个月不写,那么基本就写不了文章了。我个人曾在媒体工作多年,中间离职6年,再回报社,基本就不会写文章了,经过大概1年时间的训练,才重新获得写文章的能力。(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里答题不是文章,就是随便聊聊,既不用太严谨,也不会考虑语法之类,闲的发慌的人不要没事找事)这种情况不仅中文教学中存在,英文教学中也存在,美国曾有一个统计,说大学毕业生中,能正确使用英文的人不超过6%。

以往英文教学的共同成果是,很难培养出一个能写文章的学生来。外行会觉得语言应用的教学很简单,其实不是,其中还有很多人类未知的东西,要突破它,可能100年都不够用,到目前为止,我们的语文教育在这方面只能做到10-15分,即使如此,学生也经常抱怨语文功课太重。如果能提高到60分,就是一个伟大的成绩了,不要再随意增负。

其三,汉字的源头与今天的汉字关系不大汉字有其源头,但在数千年发展过程中,它本身的含义在不断扩大、不断改变,字只是工具,只有放到句子里才能产生意义。我始终对现有教学很不满,就在于在字上下功夫太多,而学生整体阅读量太小,所以学生不了解句法,不知道什么时候该用什么字,如果仔细看文章,主语与谓语、谓语与宾语、形容词与名词、副词与动词之间不搭配的情况特别常见,指出来时觉得很搞笑,但写的时候自己就是不知道。

比如我曾经看一位老编辑的文章,写道:“我前腿一疼,整个人就站不住了。”我就问他,你的后腿在哪?人类有前腿后腿之分么?老编辑听了也觉得很搞笑,但不知道为什么就这么写了。他的意思我很明白,就是一条腿在前,一条腿在后,这是一个特殊的箭步动作,可这么写就会产生两歧,而两歧是病句的一种。汉语原本就比较模糊,就像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说,想要分清“老科学的家”还是“科学的老家”,所以两歧的情况特别多,这就只能通过多阅读来解决。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溯源  字以  鸢字  诗句  字以溯源是什么意思  鸢字溯源及诗句应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