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湖名城、创新高是发展目标还是吹牛不重要,外界怎么看合肥也不重要。近三年安徽高考文科线为:2016年521分,2017年515分,2018年550分。2013年,“研学旅行”的概念开始在国内兴起。与普通旅行不同,研学旅行是研究性学习和旅行的结合。它是一种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活动。

条件得天独厚,却发展缓慢,到底是什么因素阻碍了安徽经济的腾飞?

条件得天独厚,却发展缓慢,到底是什么因素阻碍了安徽经济的腾飞

安徽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重要省份,经济发展的条件确实挺好的,但是谈不上什么得天独厚,至于发展的缓慢还是快速,也要看和谁对比。作为安徽人,希望家乡发展的越来越快,越来越好的心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仅仅是怨天尤人的抱怨却无济于事。安徽地形首先,安徽发展经济的条件总的来说还是很不错的,不过要说得天独厚就过于夸张了。

安徽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北部为华北平原,中部为江淮丘陵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南部和西部多山区、丘陵。总的来说,安徽发展经济的条件还可以,无论是农业基础还是工业基础,都还是不错的。沿淮和江淮地区,平原为主,人口也众多,农业基础雄厚,城市化进程也非常快。沿江的各个城市,都是工业基础比较好的,如果组团发展,完全可以形成连接南京和武汉的城市群。

皖南和皖西的山区,无论是旅游,还是茶叶种植,都已经形成品牌,底子也不差。若是好好的利用区位优势,完全可以在不久的将来发展出一片新天地。十多年前的安徽铁路(干线没有一条穿过省会)但是要说得天独厚,那就略显夸张了。与沿海的江、浙、沪相比,安徽没有出海口,当然,没有好好的利用长江,白瞎了黄金水道就是后话了。

与中部的湖北、江西、河南等省相比,安徽过去的交通一直都比较差,不过最近多年来,安徽的交通发展有了本质的提升,安徽的经济发展速度也就明显加快了。建设中的合肥米字型高铁枢纽其次,要说安徽发展的缓慢,希望家乡越来越好的心情可以理解,不过安徽确实在加速发展之中。近几年来,随着安徽多数地区交通的改善,以及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影响,安徽各地级市应该说发展速度都是比较快的,当然了,区位相对较好的皖东地区尤其要快一点,占尽优势的省会总体上要好一点,皖北到皖西,以及皖西南相对缓慢,这是客观存在。

与此同时,安徽绝大多数的城市和县城,经济的主要拉力还是低端的制造业和房地产。上至二线大城市的省会,下至不入流的小县城,街道上最多的商铺就是房产中介。整天手机里接到的最多的电话,就是某某大城市这个新区的商铺,地铁几号线边上的房子。领头羊尚且如此,就别说其他的城市了,所以说安徽经济发展的水平确实不高,亟需有本质的提升。

安徽省会合肥最后,安徽要想在经济上发展的更好,有本质的提升,火车头必须提速,带领全省一起向前冲。未来的安徽,要想发展的越来越好,合肥必须要承担起自己应有的责任。什么大湖名城,创新高地是发展目标还是仅仅是吹牛并不重要,外界怎么评价合肥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自身的态度,重要的是能否承担起自身的责任。至于现在做的好不好,就不评价太多了。

蚌埠为中心的淮河流域能否加快发展?除此之外,安徽发展要重视沿淮和长江。过去的沿淮,并非没有自己的中心,淮南和蚌埠,本来都有很好的基础,但是几十年过去了,虽说两个城市也并非在吃老本,但是确实没有很好的引领淮河流域的发展。而长江沿线的城市就更不用说了,虽说芜湖和马鞍山整体上似乎还可以,铜陵的人均产值更是让自己骄傲了很多年,但是总体上还是没有充分的利用黄金水道。

至于为什么发展的还不够好,这个就不用解释太多了。皖江城市带真的利用好长江了吗?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抱怨谁在吸血,并没有什么太多的意义。实际上除了一些沿海的省份,绝大多数的中西部省份都是优先发展省会的,这点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毛病。但是问题在于优先发展省会的目的是为了吸引人才,还是为了卖房子?强化省会的向心力,留住本省的人才,提升安徽制造向安徽创造,这是大势所趋,也是处于长三角和大武汉之间的安徽必须选择的道路。

我是安徽的,小孩今年高考,文科,一模和二模都是570多分,请问能上211吗?

我是安徽的,小孩今年高考,文科,一模和二模都是570多分,请问能上211吗

关键是看模考的预估高考一本线,如果你的570分超过模考30分以上,那么211大学就有可能;如果超过一本分数线40分以上,那么你上211就比较稳当了。安徽近三年高考文科一本线分别是:2016年521分,2017年515分,2018年550分。我们以2017年为例,安徽省内211大学的投档线:安徽大学567分(超一本线52分),合肥工业大学562分(超一本线47分)。

另外,对于超一本线不多的,2017年在安徽录取的两所211大学题主可以关注:新疆大学(位次 11947)、石河子大学(位次 11138),其对应的分数532分,超一本线仅仅17分,超一本线仅仅17分!提醒家长,孩子正处于紧张的复习阶段,压力山大,家长不要在孩子面前提成绩,不要说什么大学,让孩子静下心来,专注于复习,反正一本大学是铁板钉钉的事情,你只需要把孩子的生活管好,静待佳音吧!。

中小学为何热衷于研学游?合肥市某初级中学今年四月份和七月份先后两次组织学生外出?

中小学为何热衷于研学游合肥市某初级中学今年四月份和七月份先后两次组织学生外出

题主的这个问题包含两个需要解决的点,研学活动该不该组织?该如何组织?我们一个一个来说,首先,研学活动该不该组织?其实,研学活动也不是现在才有的,我国古代就有”游学“之说,无数怀揣梦想的学子遍访名山大川,四处寻师访友,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积累丰富的阅历,增长见识。孔子不也带着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进行游学吗?李时珍,徐霞客踏遍千山万水才有传世之作;唐三藏历经漫漫长路,终于取来真经,这些可以说都是游学的先行者。

2013年,”研学旅行“的概念在国内开始兴起,研学旅行跟一般的旅行不一样,是研究性学习和旅行的结合体,是一种教学活动,注重的是”学“。今年河南教育厅正式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的实施方案》,指出,中小学生每年都要安排一到两次校外研学活动。相对国内来说,研学活动在国外开展已经很成熟,比如日本和一些发达的欧美国家,研修旅行从参观名胜古迹到职业体验,考察企业等等。

政府提供经费保障,每一次的研修旅行都带着问题出门,带着成果和思考回来。综上所述,研学旅行活动,是很有必要组织的,可以开阔学生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其二,研学活动应该怎么组织?我认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研学活动应该精心组织,不能”游“而不”学“,不能流于形式,在内容,在活动过程,课程设计上学校要下功夫。

河南省教育厅《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施方案》指出,要探索建立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筹资机制。鼓励社会捐赠和公益活动为研学活动提供保障,要求相关场馆为学生的研学活动提供减免门票的支持……题主提到的学校热衷于组织研学活动,很多学校并不是这样。学校主管部门不愿意组织研学活动,怕有安全隐患,收费容易导致家校矛盾。


文章TAG:合肥  三模  123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