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洋务运动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洋务运动是清政府的“自救”行动,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和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过程中兴起的,首要是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洋务运动以“自强“和“求富”为目标,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仿制西方的武器装备,后来进一步被发展为也就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新政军事方面洋务运动的第一步行动在军事方面,先后兴办了很多兵工厂,其中重要的有四局(上海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福州马尾船政局、天津机器局)和湖北枪炮厂,其中江南制造总局是规模最大的兵工厂。

除此之外,还建立了新式的海陆军,成立洋枪队,配备西式武器装备。文化方面洋务运动的另一个行动是对文化的重视上,创办了新式的学堂,派遣10—16岁的青少年去国外留学,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学堂比较出名的有京师同文馆,广方言馆等,培养了大批的电报,西医,矿务方面的人才。严复,詹天佑都是公派留学生,都成了各自领域的专业人才。

洋务运动在李鸿章,左宗棠等人的主持下轰轰烈烈的开始了,但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军阀的全军覆没标志着它失败了。对后世的影响先进思想的传播清朝统治者长期的闭关锁国,关门造车,跟西方列强的差距变大,而落后就要挨打。兴办的新式学堂,还有翻译的外文书籍,丰富了人们的思想,打破了旧式的科举制度,打开了人们的眼界。

洋务运动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洋务运动有哪些好的成果产出

大国春秋带您走进中国近代军工的历史......洋务运动对近代中国的影响,莫过于军工最大。清朝洋务运动时期,李鸿章一贯倡导“练兵以制器”,所以他对军工非常重视,中国近代早期的四大军工企业中,他一人就创办了三个;左宗棠、沈葆桢创办了另一个。江南制造局——同治四年,李鸿章在署理两江总督任上,鉴于原设三局设备不全,在曾国藩支持下,收购了上海虹口美商旗记铁厂,与韩殿甲、丁日昌的两局合并,扩建为江南制造局(今上海江南造船厂)。

江南制造局是清朝洋务运动中成立的近代军事工业生产机构,为晚清中国最重要的军工厂,是清政府洋务派开设的规模最大的近代军事企业,是近代中国最大的军火工厂。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是洋务运动时期,几个兵工厂中,规模最大、预算最多的一个,制造了中国自己生产的第一种步枪。除了枪弹之外,该局在1868年生产出了中国第一艘自造的汽船(木制船身)惠吉号。

1891年时,为中国首次炼出钢铁。江南机器制造局在同治年间是全东亚最大的兵工厂。1996年改为江南造船有限责任公司,属于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江南制造局的出现和崛起,开创了我国近代化军事及民族工业之先河。金陵机器局——同治四年,李鸿章移营南京,代理两江总督,把苏州机器局亦随之迁往南京,扩建为金陵机器局(今南京晨光机器厂)。

金陵机器局是晚清洋务运动中开办较早、规模较大的工厂,其主要产品有枪、炮、弹药、火药、水雷等。1888年,金陵机器制造局为中国最先制造出第一门带车轮移动的架退克鲁森式膛炮。天津机器局——又是“北洋机器局”的简称,清朝同治六年,通商大臣崇厚在天津创设了"军火机器总局",规模仅次于江南制造局。同治九年,李鸿章调任直隶总督,接管了"军火机器总局",扩大生产规模,并改名为"天津机器制造局"。

它是清政府在北方最大的兵工厂,以生产弹药为主。天津机器局于1880年建造了中国第一艘潜水艇及第一套舟桥。天津机器局后毁于八国联军的战火。福州船政局——1866年,清末闽浙总督左宗棠创办了福州船政局,用以制造和修理水师武器装备,是中国近代最重要的军舰生产基地,李鸿章赞其为"开山之祖",后来在沈葆桢的经营下成为远东最大的造船厂。

洋务运动有哪些好的成果产出?

个人觉得洋务运动好的成果主要体现在经济上,其经济成果对后世影响最甚。首先在军事上,洋务运动最大的成果是北洋水师。随着甲午战争清廷的溃败,北洋水师虽拼死一战,却难逃全军覆灭的厄运。其次,在政治上,洋务运动并没有进行触及根本的改革,无论是政治民主化还是国家治理水平,都毫无建树。那么最后在经济上,洋务运动仅存的好的成果,对后来的历史,却是影响深远。

洋务派在安庆建立了包括兵工在内的一批军工企业,为当时的国防现代化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同时也开始兴办民企,如福州船政局、开平煤矿等。这些措施直接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不仅为当时的财政做出了贡献,也壮大了民族资产阶级。虽然这不是清廷的本意,但民族资产阶级终究是清廷的掘墓人。日益壮大的民族资产阶级最终加速了腐朽的清廷的灭亡。


文章TAG: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