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华南师范大学的教育学与教育管理有什么区别

教育学承担教学方式方法的研发任务,承担教学任务,而教育学管理知识研究怎么去对教学进行管理,属于教育界的后勤。
你可以报考教育管理本科啊 这样以后你考教师资格证的时候可以免考教育学 和心理学了 一箭双雕啊
如果你的人在广州的话,那么你可以很轻易地在华师的校园里买到大量相关的教育学的考研资料的。还有的就是,你可以通过加入考华师的qq群来共享那些相关考研资料哦 最后,祝考研顺利

华南师范大学的教育学与教育管理有什么区别

2,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学好还是其他专业好

从历年高考录取分数来看,华师的心理学和数学专业分数是最高的,据我了解也是最好的。心理学在全国排名第三,数科院是华师的元老级学院,也是华师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学院,拿过非常多荣誉,师资也是响当当的,如数学教育方面有何小亚等老师,专业知识方面就更多了,国际级的都有(像陈裕群教授等),具体可上华师各个学院网站上看看。此院学习氛围非常浓厚,学生都很拼命,每年都有许多学生拿ACM一等奖二等奖……所以,在数科院也就相当辛苦。随便去图书馆转一圈,数科院的学生是最多的。建议你还是看兴趣而学,最好的专业不等于就业率最高的专业,最辛苦的专业回报率也不一定成正比,兴趣最重要。
教育学好
教育学 有莫雷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学好还是其他专业好

3,华师的教育学专业怎么样

这样和你说 不管是华东师大 华南师大 华中师大 都是211院校 非常好的!他们都是统考311教育学综合:统考311参考书推荐如下:311的参考书《教育学》,王道俊、郭文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中国教育史》,孙培青,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裴娣娜,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5;
哎呀 我考教学论的 教育学原理分数显然没有教学论高啊
不知道你说的是华东,华中还是华南。

华师的教育学专业怎么样

4,我想请问一下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类专业像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这些

录取率还是比较高的,教育类除了学前教育以外,其他专业基本上都还会接受调剂。所以,你只要过了国家线希望就非常大。另外,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要分开看待,不了解这个专业的,最好了解清楚才能报考,其他教育类专业都差不多了。
教育学考研分为学术和专硕,学术的专业课考试内容包括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教育研究方法。总分300分。 对于参考书的问题,学术分为统考和自主命题。 311统考参考书目是: 《教育学基础》 教育科学出版社 十二所重点师范合编 《教育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王道俊、郭文安 《当代教育心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刘儒德、陈琦 《中国教育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孙培青 《外国教育史教程》 人民教育出版社 吴式颖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 裴娣娜 自主命题的院校有些也是参考统考书目的,有些是有自己的指定参考书,具体得到学校研究生官网上查看。

5,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要看哪些参考书另外各科要如何复习呢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为统考,考试科目为政治(100分)、外国语(100分)、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300分)。  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由全国统一命题,只有考研大纲,并没有指定参考书,博仁考研根据历年大纲以及真题,推荐以下参考书:  1、教育学原理《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 十二所重点师范合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王道俊、王汉澜  2、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刘儒德、陈琦  3、中国教育史《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孙培青  4、外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 吴式颖  5、教育研究方法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安徽教育出版社 裴娣娜  关于备课,建议考生要熟记、掌握个知识点,做到理解和最基本的应用,认真复习,脚踏实地的看书,达到自己目标,还是比较容易的。如果感觉自我复习压较大,可以考虑通过博仁的课程帮助自己复习。  关于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更多信息,例如考研大纲、真题、报录比、复试信息等可以到博仁考研网去查找。
教育学专业是统考专业,你要准备的科目有政治,英语和教育学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100分、中外教育史100分、教育心理学40分和教育研究方法30分等科目) 参考书: 《教育学》 王道俊 王汉澜 人民教育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的孙培青编著的《中国教育史》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冯中良、武新春等编著的《教育心理学》 上海教育出版社 叶澜《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 裴蒂娜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公共课比较好的复习参考书 : 《写作160篇》是目前考研英语写作里话题最全最广的写作书,2010年再度命中作文题,这也是它连续五年命中作文题最主要的原因。 《考研真相》(考研1号考研英语真题书) 针对英语基础一般的同学编著,突出表现在词汇的系统注释和长难句的图示解析,超级实用。 《英语考试大纲解析》(教育司) 要精细的阅读其要求和样题,最后可以阅读范文 《考研英语词汇 词根 联想记忆》新东方俞敏洪 《阅读基础90篇》王建华 张磊 适合英语水平低于49分者 90篇贯通大纲词汇 长难句系统解析 《政治考试大纲解析》(教育司) 《任汝芬政治高分复习指导书》 全

6,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学类专业有哪些

教育学一级学科简介 经过长期建设,教育学一级学科已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方向设置及结构合理,各方向都具有较鲜明的特色和一定的优势,各方向之间具有较强的内在关联性与互动性。整个队伍团结向上、生机勃勃,学术水平提高较快,发展潜力巨大。近8年来,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学历层次较高的学术梯队。学术带头人扈中平、李克东、黄甫全、冯增俊等多位教授长期潜心于科学研究,治学严谨、成果显著,具有较大的学术影响。该学科科研项目多、科研经费充足、科研成果丰厚、工作条件良好。研究生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具有前沿性和先进性,人才培养质量较高,毕业研究生受到用人单位普遍好评。 一、学科队伍 教育学一级学科现有教育学原理、教育技术学、课程与教学论、比较教育学、教育史、学前教育学、成人教育学、高等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学、特殊教育学等10个博士点。教育学一级学科范围内现有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共109人,其中有正教授38名、副教授47名,讲师24人;有博士生导师13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0名,另有29名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学科成员除了来自国内外十余所大学之外,还有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国留学的博士,学缘结构优化。长期以来,本学科始终保持着一支相对稳定、团结协作和充满活力的学术队伍,具有持续不断进行高水平教学与科研工作的能力,在学科领域的若干方向涌现出多位年富力强、研究成果比较突出的学术带头人。 二、学术研究 本学科通过长期的建设与发展,在教育学10个二级学科之下形成了6个稳定的研究方向: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现代教育技术研究,中小学课程与学科教学论研究,教育现代化国际比较研究,中外教育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等。 教育技术学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教育学原理是省级重点学科,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近5年来共获各级各类科研项目322项,其中国家及国务院各部门项目67项,获各种科研经费2176万元,出版专著116部、译著19部、教材31部,发表论文2728篇。在国外学术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62篇,其中被国际权威科学索引sci收录1篇,国际权威工程索引ei收录1篇,国际权威科学会议索引istp收录2篇,国际权威人文社会科学索引ssci收录4篇,国际教育科学权威索引eric收录4篇。有2篇论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摘。获各级科研成果奖183项,其中国家级奖6项、省部级奖49项、全国高校人文社科奖3项。 本学科在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现代教育技术研究,中小学课程与学科教学论研究,教育现代化国际比较研究二级学科方面,也逐步形成了一定的研究特色: 1、在教育基本理论研究方面,本方向现为全校8个省级重点学科之一、校211工程建设学科。同时在全国具有较强的学术竞争力和较大的学术影响力,从八五开始共获得13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科研项目,8项教育部科研项目,21项省级科研项目,多项成果获得国家和省级奖励,其中,《教育目的论》获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全国第二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知识发生过程和人的思维发展》获全国首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数学思维教育》获全国第二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所主持的素质教育工程实验项目获全国首届师范院校基础教育实验研究成果一等奖,《挑战与应答——20世纪的教育目的观》所属丛书获第十届中国图书奖,《自主权。竞争。特色化——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选择》获广东省第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论纲》、《主体性教育论》和《中国教育两难问题》分获广东省中青年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专著类一、二等奖,《教育学原理》被列为国家八五重点图书,《现代教育理论》获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本方向学术带头人扈中平教授现为全国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教育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教育学会副会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在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方面,本方向自1986年以来一直是广东省重点学科,1996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建立我国高校第一个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与培训基地,1997年被列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2002年成为国家级重点学科。科研和教学整体水平在全国处于先进行列,某些领域处于领先水平。5年来承担了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获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奖项。具有一流的教育技术实验室,经费充足;国际学术交流活跃,承办过多次大型国际学术会议,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办事处、新加坡教育部科技署、美国犹他大学以及港澳台地区高校开展了广泛的国际合作项目研究。学科带头人李克东教授是我国教育技术学领域的权威专家之一,具有深厚的学术造诣和广泛的学术影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3、在中小学课程与学科教学论研究方面,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研究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在台、港、澳亦有一定声誉;英语语料库语言学理论研究在国内处于前沿水平;数学课程与教学轮研究、思想政治课程与教学轮研究、科学教育课程与教学轮研究以及艺术教育课程与教学轮研究等方面,在全国也达到了较高水平。本方向多项成果获重要奖项,如《大课程论初探——兼论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等2项成果2002年获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中学生科学素质研究》1998年获全国师范院校基础教育改革实验研究项目优秀成果奖。本方向近5年有5篇论文收入国际权威索引sci,4篇论文被收入国际人文与社科权威联机检索网络ssci,4篇论文被收入国际教育科研联机检索网络eric.在国际科学教育权威刊物《research in science education》、《science education》、《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上发表论文5篇。博士生导师黄甫全教授现为中国教育学会课程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博士生导师高凌飚教授被聘为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组核心成员。 4、教育现代化国际比较研究方面,早在80年代,朱勃先生等老一辈学者就为本研究方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全国享有较高的学术声誉。近些年来,在一批年轻学者的努力开拓下,学科水平又有了较大的发展,并形成了较明显的特色和优势,尤其在东南亚教育、港澳台教育和珠江三角洲教育的比较研究方面,在全国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近5年来,本研究方向承担了5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项教育部课题和18项省级和厅级课题,出版专著25部、教材4部,发表论文500余篇;获各项科研奖励14项,如《教育人类学》获1998年获第一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当代西方学校道德教育》1998年获广东省第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999年又获全国第二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初论德国的非国立高等教育》获广东省第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学科带头人冯增俊教授现为全国比较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专业特聘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三、教学与人才培养 本学科在教学与人才培养方面师资队伍整齐,课程门类齐全,具有比较丰富的培养博士生、硕士生的经验。导师组成员严谨治学,严格要求学生,注重培养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和人才培养效果。比如以99级博士生为例,近两年来,99级博士生共发表学术论文23篇,被istp收录的有2篇,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四、支撑学科 在学科门类(即教育学)中,华南师范大学现有心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体育人文社会学二级学科博士点。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应用心理研究中心是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有教育心理学省重点实验室。此外,与教育学有较密切关系的博士点还有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
学前教育,初等教育,语文教育

7,华南师范大学的教育学怎么样

还不错,如果教育学的基础挺好就可以试试。
教育学一级学科简介 经过长期建设,教育学一级学科已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方向设置及结构合理,各方向都具有较鲜明的特色和一定的优势,各方向之间具有较强的内在关联性与互动性。整个队伍团结向上、生机勃勃,学术水平提高较快,发展潜力巨大。近8年来,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学历层次较高的学术梯队。学术带头人扈中平、李克东、黄甫全、冯增俊等多位教授长期潜心于科学研究,治学严谨、成果显著,具有较大的学术影响。该学科科研项目多、科研经费充足、科研成果丰厚、工作条件良好。研究生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具有前沿性和先进性,人才培养质量较高,毕业研究生受到用人单位普遍好评。 一、学科队伍 教育学一级学科现有教育学原理、教育技术学、课程与教学论、比较教育学、教育史、学前教育学、成人教育学、高等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学、特殊教育学等10个博士点。教育学一级学科范围内现有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共109人,其中有正教授38名、副教授47名,讲师24人;有博士生导师13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0名,另有29名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学科成员除了来自国内外十余所大学之外,还有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国留学的博士,学缘结构优化。长期以来,本学科始终保持着一支相对稳定、团结协作和充满活力的学术队伍,具有持续不断进行高水平教学与科研工作的能力,在学科领域的若干方向涌现出多位年富力强、研究成果比较突出的学术带头人。 二、学术研究 本学科通过长期的建设与发展,在教育学10个二级学科之下形成了6个稳定的研究方向: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现代教育技术研究,中小学课程与学科教学论研究,教育现代化国际比较研究,中外教育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等。 教育技术学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教育学原理是省级重点学科,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近5年来共获各级各类科研项目322项,其中国家及国务院各部门项目67项,获各种科研经费2176万元,出版专著116部、译著19部、教材31部,发表论文2728篇。在国外学术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62篇,其中被国际权威科学索引sci收录1篇,国际权威工程索引ei收录1篇,国际权威科学会议索引istp收录2篇,国际权威人文社会科学索引ssci收录4篇,国际教育科学权威索引eric收录4篇。有2篇论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摘。获各级科研成果奖183项,其中国家级奖6项、省部级奖49项、全国高校人文社科奖3项。 本学科在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现代教育技术研究,中小学课程与学科教学论研究,教育现代化国际比较研究二级学科方面,也逐步形成了一定的研究特色: 1、在教育基本理论研究方面,本方向现为全校8个省级重点学科之一、校211工程建设学科。同时在全国具有较强的学术竞争力和较大的学术影响力,从八五开始共获得13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科研项目,8项教育部科研项目,21项省级科研项目,多项成果获得国家和省级奖励,其中,《教育目的论》获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全国第二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知识发生过程和人的思维发展》获全国首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数学思维教育》获全国第二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所主持的素质教育工程实验项目获全国首届师范院校基础教育实验研究成果一等奖,《挑战与应答——20世纪的教育目的观》所属丛书获第十届中国图书奖,《自主权。竞争。特色化——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选择》获广东省第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论纲》、《主体性教育论》和《中国教育两难问题》分获广东省中青年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专著类一、二等奖,《教育学原理》被列为国家八五重点图书,《现代教育理论》获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本方向学术带头人扈中平教授现为全国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教育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教育学会副会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在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方面,本方向自1986年以来一直是广东省重点学科,1996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建立我国高校第一个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与培训基地,1997年被列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2002年成为国家级重点学科。科研和教学整体水平在全国处于先进行列,某些领域处于领先水平。5年来承担了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获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奖项。具有一流的教育技术实验室,经费充足;国际学术交流活跃,承办过多次大型国际学术会议,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办事处、新加坡教育部科技署、美国犹他大学以及港澳台地区高校开展了广泛的国际合作项目研究。学科带头人李克东教授是我国教育技术学领域的权威专家之一,具有深厚的学术造诣和广泛的学术影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3、在中小学课程与学科教学论研究方面,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研究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在台、港、澳亦有一定声誉;英语语料库语言学理论研究在国内处于前沿水平;数学课程与教学轮研究、思想政治课程与教学轮研究、科学教育课程与教学轮研究以及艺术教育课程与教学轮研究等方面,在全国也达到了较高水平。本方向多项成果获重要奖项,如《大课程论初探——兼论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等2项成果2002年获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中学生科学素质研究》1998年获全国师范院校基础教育改革实验研究项目优秀成果奖。本方向近5年有5篇论文收入国际权威索引sci,4篇论文被收入国际人文与社科权威联机检索网络ssci,4篇论文被收入国际教育科研联机检索网络eric.在国际科学教育权威刊物《research in science education》、《science education》、《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上发表论文5篇。博士生导师黄甫全教授现为中国教育学会课程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博士生导师高凌飚教授被聘为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组核心成员。 4、教育现代化国际比较研究方面,早在80年代,朱勃先生等老一辈学者就为本研究方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全国享有较高的学术声誉。近些年来,在一批年轻学者的努力开拓下,学科水平又有了较大的发展,并形成了较明显的特色和优势,尤其在东南亚教育、港澳台教育和珠江三角洲教育的比较研究方面,在全国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近5年来,本研究方向承担了5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项教育部课题和18项省级和厅级课题,出版专著25部、教材4部,发表论文500余篇;获各项科研奖励14项,如《教育人类学》获1998年获第一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当代西方学校道德教育》1998年获广东省第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999年又获全国第二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初论德国的非国立高等教育》获广东省第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学科带头人冯增俊教授现为全国比较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专业特聘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三、教学与人才培养 本学科在教学与人才培养方面师资队伍整齐,课程门类齐全,具有比较丰富的培养博士生、硕士生的经验。导师组成员严谨治学,严格要求学生,注重培养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和人才培养效果。比如以99级博士生为例,近两年来,99级博士生共发表学术论文23篇,被istp收录的有2篇,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四、支撑学科 在学科门类(即教育学)中,华南师范大学现有心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体育人文社会学二级学科博士点。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应用心理研究中心是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有教育心理学省重点实验室。此外,与教育学有较密切关系的博士点还有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

文章TAG: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学  华南师范大学的教育学与教育管理有什么区别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