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海财大的文科录取线一般多少

510分左右
510分左右
510分左右

上海财大的文科录取线一般多少

2,上海财经大学中外合作办学录取分

上海财经大学要多少分能上?多少位次才能达到投档线,以2019年为例,仅供大家参考!如果大家在报志愿方面有疑问,可以关注我,然后私信我!~ 00:00 / 06:0270% 快捷键说明 空格: 播放 / 暂停Esc: 退出全屏 ↑: 音量提高10% ↓: 音量降低10% →: 单次快进5秒 ←: 单次快退5秒按住此处可拖拽 不再出现 可在播放器设置中重新打开小窗播放快捷键说明

上海财经大学中外合作办学录取分

3,上海财经2020年录取线

2020年上海财经大学的录取分数线已经公布年份 省市 科类名称 专业名称 最高分 最低分 备注2020 上海市 综合改革 会计学 585 571 2020 上海市 综合改革 财务管理 571 565 2020 上海市 综合改革 工商管理(ACCA)(中外合作) 580 572 2020 上海市 综合改革 金融学 579 570 2020 上海市 综合改革 金融学(银行与国际金融)(中外合作) 580 570 2020 上海市 综合改革 工商管理类 570 560 2020 上海市 综合改革 国际经济与贸易 570 561 2020 上海市 综合改革 经济学 576 563 2020 上海市 综合改革 法学 563 560 2020 上海市 综合改革 财政学类 569 560 2020 上海市 综合改革 投资学 571 560 2020 上海市 综合改革 公共管理类 560 559 2020 上海市 综合改革 新闻学 562 559 2020 上海市 综合改革 社会学 559 559 2020 上海市 综合改革 保险学(保险精算) 566 561 限物理2020 上海市 综合改革 经济学(数量经济)(中外合作) 571 562 限物理2020 上海市 综合改革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工学) 570 561 限物理2020 上海市 综合改革 统计学类 576 566 限物理2020 上海市 综合改革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理学) 570 560 限物理2020 上海市 综合改革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565 560 限物理2020 上海市 综合改革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560 560 限物理2020 上海市 综合改革 电子商务 560 560 2020 上海市 综合改革 数学类 566 560 限物理
2020年上海财经大学的录取分数线已经公布年份 省市 科类名称 专业名称 最高分 最低分 备注2020 上海市 综合改革 会计学 585 571 2020 上海市 综合改革 财务管理 571 565 2020 上海市 综合改革 工商管理(ACCA)(中外合作) 580 572 2020 上海市 综合改革 金融学 579 570 2020 上海市 综合改革 金融学(银行与国际金融)(中外合作) 580 570 2020 上海市 综合改革 工商管理类 570 560 2020 上海市 综合改革 国际经济与贸易 570 561 2020 上海市 综合改革 经济学 576 563 2020 上海市 综合改革 法学 563 560 2020 上海市 综合改革 财政学类 569 560 2020 上海市 综合改革 投资学 571 560 2020 上海市 综合改革 公共管理类 560 559 2020 上海市 综合改革 新闻学 562 559 2020 上海市 综合改革 社会学 559 559 2020 上海市 综合改革 保险学(保险精算) 566 561 限物理2020 上海市 综合改革 经济学(数量经济)(中外合作) 571 562 限物理2020 上海市 综合改革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工学) 570 561 限物理2020 上海市 综合改革 统计学类 576 566 限物理2020 上海市 综合改革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理学) 570 560 限物理2020 上海市 综合改革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565 560 限物理2020 上海市 综合改革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560 560 限物理2020 上海市 综合改革 电子商务 560 560 2020 上海市 综合改革 数学类 566 560 限物理

上海财经2020年录取线

4,为什么上财分数线高出很多985学校

一个学校分数线高的原因,无非是因为考生的报考需求旺盛,而影响需求的最根本的因素,是人的观念判断。2015年上财自主招生的火爆2015年6月14日,原本一个平淡无奇的周末,上海财经大学的校园却变得热闹非凡。原来,当年的自主招生考试被挪到了高考之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家长都在陪着孩子来参加财大的自招。可以看到,一块不小的候考区域黑压压地挤满了人,校园的一隅被浩浩荡荡的考生和家长营造成黄金周的旅游景点——上财由于学校设置和专业特色,小而严谨,从来不曾受到游客的青睐,这样“游人如织”的景象让财大的学生新鲜不已,也让上财再次登上了新闻。教育部平台上的公示信息显示,2015年向上海财经大学提出报名的学生人数超过了1.3万人,接近北京大学自主招生申请人数(6000余人)和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申请人数(9000余人)之和。该数字不仅位于本年度全国高校自主招生申请人数第一名,更是创造了该校记录。这样的火爆情形在高考录取时也同样得到了体现。作为长三角核心城市的上海,其首屈一指的财经院校长期受到江浙沪考生的青睐。以江苏省为例,2015年上海财大的文科最低分数线是389,与复旦的分数线仅仅相差2分,而且上财的分数线要比江苏本省的综合类名校南京大学的分数线要高;理科分数线也达到了388,在上海高校中紧随复旦交大,位列第三。以下是近几年复旦和上财的最低分和最高分的分布情况(江苏省)(有图为证):从以上统计中可以粗略地看出,复旦录取考生的分数较为集中,相比较而言,财大的分数段范围更广,虽然最低分数线一直低于复旦,但近两年差距在缩小,财大的生源质量逐渐提高,而财大热门专业的就读者们则都能达到复旦的录取分数线(除了2011年文科以外),甚至还一度出现财大的最高分高于复旦最高分的情况——从生源来看,不少成绩优异的学生选择了财大。值得一提的是,上海财大也逐渐走进了北方考生和家长的视野。由于地理因素等原因,上财在北方的存在感一直很低,甚至曾被认为是专科学校,往往“发挥失常”了才会报考。现在这样的情况变少了,以河北省为例,今年上财位列文科类最难考院校的第8名,前7名均为综合性大学。而这10所高校中,除了上海财经大学,还有中央财经大学,这是两所仅有的非综合性大学,也是非985重点高校。而上财比央财排名靠前,也粗略说明上海的财经学校正在获得北方考生更多的认可。上海作为全国的金融中心,得天独厚的优势似乎被越来越多的人看重。从全国范围内看,财经类院校广受欢迎也是一个公认的事实,像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的分数线都很高,甚至超过了很多综合实力排名靠前的大学,而二本的财经院校或二本院校的财经专业最低投档线超过一本线更是每年都会出现的情况。和外国语、法学、医学等其他专业性大学相比,财经类院校的受捧程度也是遥遥领先。狭义地看,财经专业的长盛不衰和它自身的专业性有关,财经类的学科,如财务会计,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与实用性,在众多学生和家长的心目中,它是一门技能,就和计算机、医学甚至驾驶一样,掌握了这门技能,就拥有了安身立命的本事,而且这项本领不会过时,无论经济怎么发展,任何社会组织都离不开财务管理和财务核算,所以学好它,最不济也可以“一招鲜,吃遍天”。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广义地看,财经学校与财经专业的热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是又分不开的,经济形势良好,企业发展迅速势必会增加财经人才的需求,而金融产品和资本市场的蓬勃生态又将财经专业捧上了天。近几年来,金融一直比较热门,这和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民间的资本、资金进入到金融行业,各个不同行业也都有一些金融管理上的业务,加上上海自贸区设立、金融改革等一系列政策上的推动,金融经济自然就成为了炙手可热的专业。社会焦点催生报考热潮由来已久,早年中国刚刚加入WTO的时候,国际经济与贸易这样的专业就特别火,因为当时人们认为社会的需求量会非常大,前途会非常光明。而近两年,国际贸易虽然也是财经的专业,但是它的热度已经不如金融或者是会计这些专业了,因为背景不同了,社会需求不同了,人们追捧的东西自然也随之变化。归根结底,无论是专业属性的判断,还是社会背景的分析,大学或专业的选择与人们对自身就业归宿的考虑是分不开的,也就是说,就业情况和发展前景在报考的考虑过程中占很大的比重。财会作为一门技术“不会过时”与金融投资的“现学现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殊途同归,都是奔着社会需求量大的方向而去的。需求量大,意味着机会更多,意味着不容易失业。有家长这样解释,(上海)财经大学的毕业生就业有优势,进入高大上的金融财税系统或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比例较高。“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是上海发展的目标之一,对财经金融人才的旺盛需求会保持较长一个时期。”更有“野心”的人则会考虑,十年难遇的好行情,掌握了专业知识则更容易脱颖而出,或者说,更容易大赚一笔。最后,说点有意思的事儿。仔细想想,其实广大考生疯狂涌入财经大学和广大散户疯狂涌入股市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在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跟风赶热门,财经大学的分数线越高,报的人越多,股指越高,开户的人越多,都是买涨不买跌,跟着大潮走,跟着“大佬”走;都是在繁花似锦的盛况下,认为自己多少能分得一份蜜,自我感觉很良好,上了财经专业从此就走上人生巅峰,赶上了牛市早晚能一夜暴富;都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无论是学校报考还是资本市场,都已经过度地“市场化”了,价值规律的制约已经空前降低,呈现出来的“价格”几乎全部是市场选择(供需关系)的结果,市场的不理性特点则让这种偏离真实价值的价格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存在——财经专业的分数长期偏高,股市的价值也总是被高估;而且进去之后都并不见得一帆风顺,学了财经可能发现这一行并不是多么“高大上”,满意的工作也不是那么好找,而炒了股的可能钱没赚多少,却作茧自缚似的把自己套在了里面——都是容易梦碎的伤心之地。不过,既然它们的走红都是热点发酵而来,那么随着热度退却,回归常态将是必然趋势。现在是不太理性的,但聪明的人们总不会让自己一直跌跟头的是不是?所以报学校也好,炒股也好,最后大家会慢慢明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一个学校分数线高的原因,无非是因为考生的报考需求旺盛,而影响需求的最根本的因素,是人的观念判断。2015年上财自主招生的火爆2015年6月14日,原本一个平淡无奇的周末,上海财经大学的校园却变得热闹非凡。原来,当年的自主招生考试被挪到了高考之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家长都在陪着孩子来参加财大的自招。可以看到,一块不小的候考区域黑压压地挤满了人,校园的一隅被浩浩荡荡的考生和家长营造成黄金周的旅游景点——上财由于学校设置和专业特色,小而严谨,从来不曾受到游客的青睐,这样“游人如织”的景象让财大的学生新鲜不已,也让上财再次登上了新闻。教育部平台上的公示信息显示,2015年向上海财经大学提出报名的学生人数超过了1.3万人,接近北京大学自主招生申请人数(6000余人)和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申请人数(9000余人)之和。该数字不仅位于本年度全国高校自主招生申请人数第一名,更是创造了该校记录。这样的火爆情形在高考录取时也同样得到了体现。作为长三角核心城市的上海,其首屈一指的财经院校长期受到江浙沪考生的青睐。以江苏省为例,2015年上海财大的文科最低分数线是389,与复旦的分数线仅仅相差2分,而且上财的分数线要比江苏本省的综合类名校南京大学的分数线要高;理科分数线也达到了388,在上海高校中紧随复旦交大,位列第三。以下是近几年复旦和上财的最低分和最高分的分布情况(江苏省)(有图为证):从以上统计中可以粗略地看出,复旦录取考生的分数较为集中,相比较而言,财大的分数段范围更广,虽然最低分数线一直低于复旦,但近两年差距在缩小,财大的生源质量逐渐提高,而财大热门专业的就读者们则都能达到复旦的录取分数线(除了2011年文科以外),甚至还一度出现财大的最高分高于复旦最高分的情况——从生源来看,不少成绩优异的学生选择了财大。值得一提的是,上海财大也逐渐走进了北方考生和家长的视野。由于地理因素等原因,上财在北方的存在感一直很低,甚至曾被认为是专科学校,往往“发挥失常”了才会报考。现在这样的情况变少了,以河北省为例,今年上财位列文科类最难考院校的第8名,前7名均为综合性大学。而这10所高校中,除了上海财经大学,还有中央财经大学,这是两所仅有的非综合性大学,也是非985重点高校。而上财比央财排名靠前,也粗略说明上海的财经学校正在获得北方考生更多的认可。上海作为全国的金融中心,得天独厚的优势似乎被越来越多的人看重。从全国范围内看,财经类院校广受欢迎也是一个公认的事实,像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的分数线都很高,甚至超过了很多综合实力排名靠前的大学,而二本的财经院校或二本院校的财经专业最低投档线超过一本线更是每年都会出现的情况。和外国语、法学、医学等其他专业性大学相比,财经类院校的受捧程度也是遥遥领先。狭义地看,财经专业的长盛不衰和它自身的专业性有关,财经类的学科,如财务会计,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与实用性,在众多学生和家长的心目中,它是一门技能,就和计算机、医学甚至驾驶一样,掌握了这门技能,就拥有了安身立命的本事,而且这项本领不会过时,无论经济怎么发展,任何社会组织都离不开财务管理和财务核算,所以学好它,最不济也可以“一招鲜,吃遍天”。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广义地看,财经学校与财经专业的热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是又分不开的,经济形势良好,企业发展迅速势必会增加财经人才的需求,而金融产品和资本市场的蓬勃生态又将财经专业捧上了天。近几年来,金融一直比较热门,这和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民间的资本、资金进入到金融行业,各个不同行业也都有一些金融管理上的业务,加上上海自贸区设立、金融改革等一系列政策上的推动,金融经济自然就成为了炙手可热的专业。社会焦点催生报考热潮由来已久,早年中国刚刚加入WTO的时候,国际经济与贸易这样的专业就特别火,因为当时人们认为社会的需求量会非常大,前途会非常光明。而近两年,国际贸易虽然也是财经的专业,但是它的热度已经不如金融或者是会计这些专业了,因为背景不同了,社会需求不同了,人们追捧的东西自然也随之变化。归根结底,无论是专业属性的判断,还是社会背景的分析,大学或专业的选择与人们对自身就业归宿的考虑是分不开的,也就是说,就业情况和发展前景在报考的考虑过程中占很大的比重。财会作为一门技术“不会过时”与金融投资的“现学现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殊途同归,都是奔着社会需求量大的方向而去的。需求量大,意味着机会更多,意味着不容易失业。有家长这样解释,(上海)财经大学的毕业生就业有优势,进入高大上的金融财税系统或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比例较高。“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是上海发展的目标之一,对财经金融人才的旺盛需求会保持较长一个时期。”更有“野心”的人则会考虑,十年难遇的好行情,掌握了专业知识则更容易脱颖而出,或者说,更容易大赚一笔。最后,说点有意思的事儿。仔细想想,其实广大考生疯狂涌入财经大学和广大散户疯狂涌入股市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在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跟风赶热门,财经大学的分数线越高,报的人越多,股指越高,开户的人越多,都是买涨不买跌,跟着大潮走,跟着“大佬”走;都是在繁花似锦的盛况下,认为自己多少能分得一份蜜,自我感觉很良好,上了财经专业从此就走上人生巅峰,赶上了牛市早晚能一夜暴富;都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无论是学校报考还是资本市场,都已经过度地“市场化”了,价值规律的制约已经空前降低,呈现出来的“价格”几乎全部是市场选择(供需关系)的结果,市场的不理性特点则让这种偏离真实价值的价格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存在——财经专业的分数长期偏高,股市的价值也总是被高估;而且进去之后都并不见得一帆风顺,学了财经可能发现这一行并不是多么“高大上”,满意的工作也不是那么好找,而炒了股的可能钱没赚多少,却作茧自缚似的把自己套在了里面——都是容易梦碎的伤心之地。不过,既然它们的走红都是热点发酵而来,那么随着热度退却,回归常态将是必然趋势。现在是不太理性的,但聪明的人们总不会让自己一直跌跟头的是不是?所以报学校也好,炒股也好,最后大家会慢慢明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一个学校分数线高的原因,无非是因为考生的报考需求旺盛,而影响需求的最根本的因素,是人的观念判断。2015年上财自主招生的火爆2015年6月14日,原本一个平淡无奇的周末,上海财经大学的校园却变得热闹非凡。原来,当年的自主招生考试被挪到了高考之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家长都在陪着孩子来参加财大的自招。可以看到,一块不小的候考区域黑压压地挤满了人,校园的一隅被浩浩荡荡的考生和家长营造成黄金周的旅游景点——上财由于学校设置和专业特色,小而严谨,从来不曾受到游客的青睐,这样“游人如织”的景象让财大的学生新鲜不已,也让上财再次登上了新闻。教育部平台上的公示信息显示,2015年向上海财经大学提出报名的学生人数超过了1.3万人,接近北京大学自主招生申请人数(6000余人)和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申请人数(9000余人)之和。该数字不仅位于本年度全国高校自主招生申请人数第一名,更是创造了该校记录。这样的火爆情形在高考录取时也同样得到了体现。作为长三角核心城市的上海,其首屈一指的财经院校长期受到江浙沪考生的青睐。以江苏省为例,2015年上海财大的文科最低分数线是389,与复旦的分数线仅仅相差2分,而且上财的分数线要比江苏本省的综合类名校南京大学的分数线要高;理科分数线也达到了388,在上海高校中紧随复旦交大,位列第三。以下是近几年复旦和上财的最低分和最高分的分布情况(江苏省)(有图为证):从以上统计中可以粗略地看出,复旦录取考生的分数较为集中,相比较而言,财大的分数段范围更广,虽然最低分数线一直低于复旦,但近两年差距在缩小,财大的生源质量逐渐提高,而财大热门专业的就读者们则都能达到复旦的录取分数线(除了2011年文科以外),甚至还一度出现财大的最高分高于复旦最高分的情况——从生源来看,不少成绩优异的学生选择了财大。值得一提的是,上海财大也逐渐走进了北方考生和家长的视野。由于地理因素等原因,上财在北方的存在感一直很低,甚至曾被认为是专科学校,往往“发挥失常”了才会报考。现在这样的情况变少了,以河北省为例,今年上财位列文科类最难考院校的第8名,前7名均为综合性大学。而这10所高校中,除了上海财经大学,还有中央财经大学,这是两所仅有的非综合性大学,也是非985重点高校。而上财比央财排名靠前,也粗略说明上海的财经学校正在获得北方考生更多的认可。上海作为全国的金融中心,得天独厚的优势似乎被越来越多的人看重。从全国范围内看,财经类院校广受欢迎也是一个公认的事实,像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的分数线都很高,甚至超过了很多综合实力排名靠前的大学,而二本的财经院校或二本院校的财经专业最低投档线超过一本线更是每年都会出现的情况。和外国语、法学、医学等其他专业性大学相比,财经类院校的受捧程度也是遥遥领先。狭义地看,财经专业的长盛不衰和它自身的专业性有关,财经类的学科,如财务会计,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与实用性,在众多学生和家长的心目中,它是一门技能,就和计算机、医学甚至驾驶一样,掌握了这门技能,就拥有了安身立命的本事,而且这项本领不会过时,无论经济怎么发展,任何社会组织都离不开财务管理和财务核算,所以学好它,最不济也可以“一招鲜,吃遍天”。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广义地看,财经学校与财经专业的热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是又分不开的,经济形势良好,企业发展迅速势必会增加财经人才的需求,而金融产品和资本市场的蓬勃生态又将财经专业捧上了天。近几年来,金融一直比较热门,这和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民间的资本、资金进入到金融行业,各个不同行业也都有一些金融管理上的业务,加上上海自贸区设立、金融改革等一系列政策上的推动,金融经济自然就成为了炙手可热的专业。社会焦点催生报考热潮由来已久,早年中国刚刚加入WTO的时候,国际经济与贸易这样的专业就特别火,因为当时人们认为社会的需求量会非常大,前途会非常光明。而近两年,国际贸易虽然也是财经的专业,但是它的热度已经不如金融或者是会计这些专业了,因为背景不同了,社会需求不同了,人们追捧的东西自然也随之变化。归根结底,无论是专业属性的判断,还是社会背景的分析,大学或专业的选择与人们对自身就业归宿的考虑是分不开的,也就是说,就业情况和发展前景在报考的考虑过程中占很大的比重。财会作为一门技术“不会过时”与金融投资的“现学现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殊途同归,都是奔着社会需求量大的方向而去的。需求量大,意味着机会更多,意味着不容易失业。有家长这样解释,(上海)财经大学的毕业生就业有优势,进入高大上的金融财税系统或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比例较高。“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是上海发展的目标之一,对财经金融人才的旺盛需求会保持较长一个时期。”更有“野心”的人则会考虑,十年难遇的好行情,掌握了专业知识则更容易脱颖而出,或者说,更容易大赚一笔。最后,说点有意思的事儿。仔细想想,其实广大考生疯狂涌入财经大学和广大散户疯狂涌入股市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在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跟风赶热门,财经大学的分数线越高,报的人越多,股指越高,开户的人越多,都是买涨不买跌,跟着大潮走,跟着“大佬”走;都是在繁花似锦的盛况下,认为自己多少能分得一份蜜,自我感觉很良好,上了财经专业从此就走上人生巅峰,赶上了牛市早晚能一夜暴富;都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无论是学校报考还是资本市场,都已经过度地“市场化”了,价值规律的制约已经空前降低,呈现出来的“价格”几乎全部是市场选择(供需关系)的结果,市场的不理性特点则让这种偏离真实价值的价格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存在——财经专业的分数长期偏高,股市的价值也总是被高估;而且进去之后都并不见得一帆风顺,学了财经可能发现这一行并不是多么“高大上”,满意的工作也不是那么好找,而炒了股的可能钱没赚多少,却作茧自缚似的把自己套在了里面——都是容易梦碎的伤心之地。不过,既然它们的走红都是热点发酵而来,那么随着热度退却,回归常态将是必然趋势。现在是不太理性的,但聪明的人们总不会让自己一直跌跟头的是不是?所以报学校也好,炒股也好,最后大家会慢慢明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这个非常正常。你说得北京邮电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是211大学,双一流大学,录取分数线要高出好多985大学。一个是地理位置决定的,这三所大学两个在首都北京,一个在上海,一线城市的光环,自带顶级流量,家长考生趋之若鹜的追捧是正常的。专业决定了这三所大学人气爆棚,理工科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通信类北邮擅长,够985大学的分数线,上不了好专业,退而求其次选择北邮。上财和央财是众多文科生梦寐以求想上的大学,这两个大学财经类专业热门,报考的考生多,分数自然水涨船高。这两年财经类专业有冷的趋势,“两财一贸”分数下降了。北邮的录取分数线高于同城的985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和中央民族大学,其主要原因是专业北邮有优势。现在考生报志愿比较理性,对面子和里子都重视起来了。重视面子985大学、211大学的名气,为了就业也开始重视里子专业,热门专业、各学校的强势专业。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分数高于985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这都是专业的原因。这样的例子比较多,十几年前北京协合医学院不是985大学、211大学,临床医学专业“5+3”录取分数线高于北大清华。这都是专业的原因,985大学不是所有的专业都是王牌专业,一些非985大学也有王牌专业,术业有专攻,分数高一定有分数高的道理。
一个学校分数线高的原因,无非是因为考生的报考需求旺盛,而影响需求的最根本的因素,是人的观念判断。2015年上财自主招生的火爆2015年6月14日,原本一个平淡无奇的周末,上海财经大学的校园却变得热闹非凡。原来,当年的自主招生考试被挪到了高考之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家长都在陪着孩子来参加财大的自招。可以看到,一块不小的候考区域黑压压地挤满了人,校园的一隅被浩浩荡荡的考生和家长营造成黄金周的旅游景点——上财由于学校设置和专业特色,小而严谨,从来不曾受到游客的青睐,这样“游人如织”的景象让财大的学生新鲜不已,也让上财再次登上了新闻。教育部平台上的公示信息显示,2015年向上海财经大学提出报名的学生人数超过了1.3万人,接近北京大学自主招生申请人数(6000余人)和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申请人数(9000余人)之和。该数字不仅位于本年度全国高校自主招生申请人数第一名,更是创造了该校记录。这样的火爆情形在高考录取时也同样得到了体现。作为长三角核心城市的上海,其首屈一指的财经院校长期受到江浙沪考生的青睐。以江苏省为例,2015年上海财大的文科最低分数线是389,与复旦的分数线仅仅相差2分,而且上财的分数线要比江苏本省的综合类名校南京大学的分数线要高;理科分数线也达到了388,在上海高校中紧随复旦交大,位列第三。以下是近几年复旦和上财的最低分和最高分的分布情况(江苏省)(有图为证):从以上统计中可以粗略地看出,复旦录取考生的分数较为集中,相比较而言,财大的分数段范围更广,虽然最低分数线一直低于复旦,但近两年差距在缩小,财大的生源质量逐渐提高,而财大热门专业的就读者们则都能达到复旦的录取分数线(除了2011年文科以外),甚至还一度出现财大的最高分高于复旦最高分的情况——从生源来看,不少成绩优异的学生选择了财大。值得一提的是,上海财大也逐渐走进了北方考生和家长的视野。由于地理因素等原因,上财在北方的存在感一直很低,甚至曾被认为是专科学校,往往“发挥失常”了才会报考。现在这样的情况变少了,以河北省为例,今年上财位列文科类最难考院校的第8名,前7名均为综合性大学。而这10所高校中,除了上海财经大学,还有中央财经大学,这是两所仅有的非综合性大学,也是非985重点高校。而上财比央财排名靠前,也粗略说明上海的财经学校正在获得北方考生更多的认可。上海作为全国的金融中心,得天独厚的优势似乎被越来越多的人看重。从全国范围内看,财经类院校广受欢迎也是一个公认的事实,像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的分数线都很高,甚至超过了很多综合实力排名靠前的大学,而二本的财经院校或二本院校的财经专业最低投档线超过一本线更是每年都会出现的情况。和外国语、法学、医学等其他专业性大学相比,财经类院校的受捧程度也是遥遥领先。狭义地看,财经专业的长盛不衰和它自身的专业性有关,财经类的学科,如财务会计,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与实用性,在众多学生和家长的心目中,它是一门技能,就和计算机、医学甚至驾驶一样,掌握了这门技能,就拥有了安身立命的本事,而且这项本领不会过时,无论经济怎么发展,任何社会组织都离不开财务管理和财务核算,所以学好它,最不济也可以“一招鲜,吃遍天”。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广义地看,财经学校与财经专业的热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是又分不开的,经济形势良好,企业发展迅速势必会增加财经人才的需求,而金融产品和资本市场的蓬勃生态又将财经专业捧上了天。近几年来,金融一直比较热门,这和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民间的资本、资金进入到金融行业,各个不同行业也都有一些金融管理上的业务,加上上海自贸区设立、金融改革等一系列政策上的推动,金融经济自然就成为了炙手可热的专业。社会焦点催生报考热潮由来已久,早年中国刚刚加入WTO的时候,国际经济与贸易这样的专业就特别火,因为当时人们认为社会的需求量会非常大,前途会非常光明。而近两年,国际贸易虽然也是财经的专业,但是它的热度已经不如金融或者是会计这些专业了,因为背景不同了,社会需求不同了,人们追捧的东西自然也随之变化。归根结底,无论是专业属性的判断,还是社会背景的分析,大学或专业的选择与人们对自身就业归宿的考虑是分不开的,也就是说,就业情况和发展前景在报考的考虑过程中占很大的比重。财会作为一门技术“不会过时”与金融投资的“现学现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殊途同归,都是奔着社会需求量大的方向而去的。需求量大,意味着机会更多,意味着不容易失业。有家长这样解释,(上海)财经大学的毕业生就业有优势,进入高大上的金融财税系统或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比例较高。“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是上海发展的目标之一,对财经金融人才的旺盛需求会保持较长一个时期。”更有“野心”的人则会考虑,十年难遇的好行情,掌握了专业知识则更容易脱颖而出,或者说,更容易大赚一笔。最后,说点有意思的事儿。仔细想想,其实广大考生疯狂涌入财经大学和广大散户疯狂涌入股市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在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跟风赶热门,财经大学的分数线越高,报的人越多,股指越高,开户的人越多,都是买涨不买跌,跟着大潮走,跟着“大佬”走;都是在繁花似锦的盛况下,认为自己多少能分得一份蜜,自我感觉很良好,上了财经专业从此就走上人生巅峰,赶上了牛市早晚能一夜暴富;都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无论是学校报考还是资本市场,都已经过度地“市场化”了,价值规律的制约已经空前降低,呈现出来的“价格”几乎全部是市场选择(供需关系)的结果,市场的不理性特点则让这种偏离真实价值的价格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存在——财经专业的分数长期偏高,股市的价值也总是被高估;而且进去之后都并不见得一帆风顺,学了财经可能发现这一行并不是多么“高大上”,满意的工作也不是那么好找,而炒了股的可能钱没赚多少,却作茧自缚似的把自己套在了里面——都是容易梦碎的伤心之地。不过,既然它们的走红都是热点发酵而来,那么随着热度退却,回归常态将是必然趋势。现在是不太理性的,但聪明的人们总不会让自己一直跌跟头的是不是?所以报学校也好,炒股也好,最后大家会慢慢明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一个学校分数线高的原因,无非是因为考生的报考需求旺盛,而影响需求的最根本的因素,是人的观念判断。2015年上财自主招生的火爆2015年6月14日,原本一个平淡无奇的周末,上海财经大学的校园却变得热闹非凡。原来,当年的自主招生考试被挪到了高考之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家长都在陪着孩子来参加财大的自招。可以看到,一块不小的候考区域黑压压地挤满了人,校园的一隅被浩浩荡荡的考生和家长营造成黄金周的旅游景点——上财由于学校设置和专业特色,小而严谨,从来不曾受到游客的青睐,这样“游人如织”的景象让财大的学生新鲜不已,也让上财再次登上了新闻。教育部平台上的公示信息显示,2015年向上海财经大学提出报名的学生人数超过了1.3万人,接近北京大学自主招生申请人数(6000余人)和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申请人数(9000余人)之和。该数字不仅位于本年度全国高校自主招生申请人数第一名,更是创造了该校记录。这样的火爆情形在高考录取时也同样得到了体现。作为长三角核心城市的上海,其首屈一指的财经院校长期受到江浙沪考生的青睐。以江苏省为例,2015年上海财大的文科最低分数线是389,与复旦的分数线仅仅相差2分,而且上财的分数线要比江苏本省的综合类名校南京大学的分数线要高;理科分数线也达到了388,在上海高校中紧随复旦交大,位列第三。以下是近几年复旦和上财的最低分和最高分的分布情况(江苏省)(有图为证):从以上统计中可以粗略地看出,复旦录取考生的分数较为集中,相比较而言,财大的分数段范围更广,虽然最低分数线一直低于复旦,但近两年差距在缩小,财大的生源质量逐渐提高,而财大热门专业的就读者们则都能达到复旦的录取分数线(除了2011年文科以外),甚至还一度出现财大的最高分高于复旦最高分的情况——从生源来看,不少成绩优异的学生选择了财大。值得一提的是,上海财大也逐渐走进了北方考生和家长的视野。由于地理因素等原因,上财在北方的存在感一直很低,甚至曾被认为是专科学校,往往“发挥失常”了才会报考。现在这样的情况变少了,以河北省为例,今年上财位列文科类最难考院校的第8名,前7名均为综合性大学。而这10所高校中,除了上海财经大学,还有中央财经大学,这是两所仅有的非综合性大学,也是非985重点高校。而上财比央财排名靠前,也粗略说明上海的财经学校正在获得北方考生更多的认可。上海作为全国的金融中心,得天独厚的优势似乎被越来越多的人看重。从全国范围内看,财经类院校广受欢迎也是一个公认的事实,像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的分数线都很高,甚至超过了很多综合实力排名靠前的大学,而二本的财经院校或二本院校的财经专业最低投档线超过一本线更是每年都会出现的情况。和外国语、法学、医学等其他专业性大学相比,财经类院校的受捧程度也是遥遥领先。狭义地看,财经专业的长盛不衰和它自身的专业性有关,财经类的学科,如财务会计,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与实用性,在众多学生和家长的心目中,它是一门技能,就和计算机、医学甚至驾驶一样,掌握了这门技能,就拥有了安身立命的本事,而且这项本领不会过时,无论经济怎么发展,任何社会组织都离不开财务管理和财务核算,所以学好它,最不济也可以“一招鲜,吃遍天”。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广义地看,财经学校与财经专业的热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是又分不开的,经济形势良好,企业发展迅速势必会增加财经人才的需求,而金融产品和资本市场的蓬勃生态又将财经专业捧上了天。近几年来,金融一直比较热门,这和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民间的资本、资金进入到金融行业,各个不同行业也都有一些金融管理上的业务,加上上海自贸区设立、金融改革等一系列政策上的推动,金融经济自然就成为了炙手可热的专业。社会焦点催生报考热潮由来已久,早年中国刚刚加入WTO的时候,国际经济与贸易这样的专业就特别火,因为当时人们认为社会的需求量会非常大,前途会非常光明。而近两年,国际贸易虽然也是财经的专业,但是它的热度已经不如金融或者是会计这些专业了,因为背景不同了,社会需求不同了,人们追捧的东西自然也随之变化。归根结底,无论是专业属性的判断,还是社会背景的分析,大学或专业的选择与人们对自身就业归宿的考虑是分不开的,也就是说,就业情况和发展前景在报考的考虑过程中占很大的比重。财会作为一门技术“不会过时”与金融投资的“现学现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殊途同归,都是奔着社会需求量大的方向而去的。需求量大,意味着机会更多,意味着不容易失业。有家长这样解释,(上海)财经大学的毕业生就业有优势,进入高大上的金融财税系统或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比例较高。“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是上海发展的目标之一,对财经金融人才的旺盛需求会保持较长一个时期。”更有“野心”的人则会考虑,十年难遇的好行情,掌握了专业知识则更容易脱颖而出,或者说,更容易大赚一笔。最后,说点有意思的事儿。仔细想想,其实广大考生疯狂涌入财经大学和广大散户疯狂涌入股市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在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跟风赶热门,财经大学的分数线越高,报的人越多,股指越高,开户的人越多,都是买涨不买跌,跟着大潮走,跟着“大佬”走;都是在繁花似锦的盛况下,认为自己多少能分得一份蜜,自我感觉很良好,上了财经专业从此就走上人生巅峰,赶上了牛市早晚能一夜暴富;都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无论是学校报考还是资本市场,都已经过度地“市场化”了,价值规律的制约已经空前降低,呈现出来的“价格”几乎全部是市场选择(供需关系)的结果,市场的不理性特点则让这种偏离真实价值的价格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存在——财经专业的分数长期偏高,股市的价值也总是被高估;而且进去之后都并不见得一帆风顺,学了财经可能发现这一行并不是多么“高大上”,满意的工作也不是那么好找,而炒了股的可能钱没赚多少,却作茧自缚似的把自己套在了里面——都是容易梦碎的伤心之地。不过,既然它们的走红都是热点发酵而来,那么随着热度退却,回归常态将是必然趋势。现在是不太理性的,但聪明的人们总不会让自己一直跌跟头的是不是?所以报学校也好,炒股也好,最后大家会慢慢明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这个非常正常。你说得北京邮电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是211大学,双一流大学,录取分数线要高出好多985大学。一个是地理位置决定的,这三所大学两个在首都北京,一个在上海,一线城市的光环,自带顶级流量,家长考生趋之若鹜的追捧是正常的。专业决定了这三所大学人气爆棚,理工科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通信类北邮擅长,够985大学的分数线,上不了好专业,退而求其次选择北邮。上财和央财是众多文科生梦寐以求想上的大学,这两个大学财经类专业热门,报考的考生多,分数自然水涨船高。这两年财经类专业有冷的趋势,“两财一贸”分数下降了。北邮的录取分数线高于同城的985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和中央民族大学,其主要原因是专业北邮有优势。现在考生报志愿比较理性,对面子和里子都重视起来了。重视面子985大学、211大学的名气,为了就业也开始重视里子专业,热门专业、各学校的强势专业。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分数高于985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这都是专业的原因。这样的例子比较多,十几年前北京协合医学院不是985大学、211大学,临床医学专业“5+3”录取分数线高于北大清华。这都是专业的原因,985大学不是所有的专业都是王牌专业,一些非985大学也有王牌专业,术业有专攻,分数高一定有分数高的道理。
一个学校分数线高的原因,无非是因为考生的报考需求旺盛,而影响需求的最根本的因素,是人的观念判断。2015年上财自主招生的火爆2015年6月14日,原本一个平淡无奇的周末,上海财经大学的校园却变得热闹非凡。原来,当年的自主招生考试被挪到了高考之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家长都在陪着孩子来参加财大的自招。可以看到,一块不小的候考区域黑压压地挤满了人,校园的一隅被浩浩荡荡的考生和家长营造成黄金周的旅游景点——上财由于学校设置和专业特色,小而严谨,从来不曾受到游客的青睐,这样“游人如织”的景象让财大的学生新鲜不已,也让上财再次登上了新闻。教育部平台上的公示信息显示,2015年向上海财经大学提出报名的学生人数超过了1.3万人,接近北京大学自主招生申请人数(6000余人)和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申请人数(9000余人)之和。该数字不仅位于本年度全国高校自主招生申请人数第一名,更是创造了该校记录。这样的火爆情形在高考录取时也同样得到了体现。作为长三角核心城市的上海,其首屈一指的财经院校长期受到江浙沪考生的青睐。以江苏省为例,2015年上海财大的文科最低分数线是389,与复旦的分数线仅仅相差2分,而且上财的分数线要比江苏本省的综合类名校南京大学的分数线要高;理科分数线也达到了388,在上海高校中紧随复旦交大,位列第三。以下是近几年复旦和上财的最低分和最高分的分布情况(江苏省)(有图为证):从以上统计中可以粗略地看出,复旦录取考生的分数较为集中,相比较而言,财大的分数段范围更广,虽然最低分数线一直低于复旦,但近两年差距在缩小,财大的生源质量逐渐提高,而财大热门专业的就读者们则都能达到复旦的录取分数线(除了2011年文科以外),甚至还一度出现财大的最高分高于复旦最高分的情况——从生源来看,不少成绩优异的学生选择了财大。值得一提的是,上海财大也逐渐走进了北方考生和家长的视野。由于地理因素等原因,上财在北方的存在感一直很低,甚至曾被认为是专科学校,往往“发挥失常”了才会报考。现在这样的情况变少了,以河北省为例,今年上财位列文科类最难考院校的第8名,前7名均为综合性大学。而这10所高校中,除了上海财经大学,还有中央财经大学,这是两所仅有的非综合性大学,也是非985重点高校。而上财比央财排名靠前,也粗略说明上海的财经学校正在获得北方考生更多的认可。上海作为全国的金融中心,得天独厚的优势似乎被越来越多的人看重。从全国范围内看,财经类院校广受欢迎也是一个公认的事实,像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的分数线都很高,甚至超过了很多综合实力排名靠前的大学,而二本的财经院校或二本院校的财经专业最低投档线超过一本线更是每年都会出现的情况。和外国语、法学、医学等其他专业性大学相比,财经类院校的受捧程度也是遥遥领先。狭义地看,财经专业的长盛不衰和它自身的专业性有关,财经类的学科,如财务会计,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与实用性,在众多学生和家长的心目中,它是一门技能,就和计算机、医学甚至驾驶一样,掌握了这门技能,就拥有了安身立命的本事,而且这项本领不会过时,无论经济怎么发展,任何社会组织都离不开财务管理和财务核算,所以学好它,最不济也可以“一招鲜,吃遍天”。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广义地看,财经学校与财经专业的热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是又分不开的,经济形势良好,企业发展迅速势必会增加财经人才的需求,而金融产品和资本市场的蓬勃生态又将财经专业捧上了天。近几年来,金融一直比较热门,这和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民间的资本、资金进入到金融行业,各个不同行业也都有一些金融管理上的业务,加上上海自贸区设立、金融改革等一系列政策上的推动,金融经济自然就成为了炙手可热的专业。社会焦点催生报考热潮由来已久,早年中国刚刚加入WTO的时候,国际经济与贸易这样的专业就特别火,因为当时人们认为社会的需求量会非常大,前途会非常光明。而近两年,国际贸易虽然也是财经的专业,但是它的热度已经不如金融或者是会计这些专业了,因为背景不同了,社会需求不同了,人们追捧的东西自然也随之变化。归根结底,无论是专业属性的判断,还是社会背景的分析,大学或专业的选择与人们对自身就业归宿的考虑是分不开的,也就是说,就业情况和发展前景在报考的考虑过程中占很大的比重。财会作为一门技术“不会过时”与金融投资的“现学现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殊途同归,都是奔着社会需求量大的方向而去的。需求量大,意味着机会更多,意味着不容易失业。有家长这样解释,(上海)财经大学的毕业生就业有优势,进入高大上的金融财税系统或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比例较高。“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是上海发展的目标之一,对财经金融人才的旺盛需求会保持较长一个时期。”更有“野心”的人则会考虑,十年难遇的好行情,掌握了专业知识则更容易脱颖而出,或者说,更容易大赚一笔。最后,说点有意思的事儿。仔细想想,其实广大考生疯狂涌入财经大学和广大散户疯狂涌入股市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在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跟风赶热门,财经大学的分数线越高,报的人越多,股指越高,开户的人越多,都是买涨不买跌,跟着大潮走,跟着“大佬”走;都是在繁花似锦的盛况下,认为自己多少能分得一份蜜,自我感觉很良好,上了财经专业从此就走上人生巅峰,赶上了牛市早晚能一夜暴富;都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无论是学校报考还是资本市场,都已经过度地“市场化”了,价值规律的制约已经空前降低,呈现出来的“价格”几乎全部是市场选择(供需关系)的结果,市场的不理性特点则让这种偏离真实价值的价格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存在——财经专业的分数长期偏高,股市的价值也总是被高估;而且进去之后都并不见得一帆风顺,学了财经可能发现这一行并不是多么“高大上”,满意的工作也不是那么好找,而炒了股的可能钱没赚多少,却作茧自缚似的把自己套在了里面——都是容易梦碎的伤心之地。不过,既然它们的走红都是热点发酵而来,那么随着热度退却,回归常态将是必然趋势。现在是不太理性的,但聪明的人们总不会让自己一直跌跟头的是不是?所以报学校也好,炒股也好,最后大家会慢慢明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这个非常正常。你说得北京邮电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是211大学,双一流大学,录取分数线要高出好多985大学。一个是地理位置决定的,这三所大学两个在首都北京,一个在上海,一线城市的光环,自带顶级流量,家长考生趋之若鹜的追捧是正常的。专业决定了这三所大学人气爆棚,理工科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通信类北邮擅长,够985大学的分数线,上不了好专业,退而求其次选择北邮。上财和央财是众多文科生梦寐以求想上的大学,这两个大学财经类专业热门,报考的考生多,分数自然水涨船高。这两年财经类专业有冷的趋势,“两财一贸”分数下降了。北邮的录取分数线高于同城的985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和中央民族大学,其主要原因是专业北邮有优势。现在考生报志愿比较理性,对面子和里子都重视起来了。重视面子985大学、211大学的名气,为了就业也开始重视里子专业,热门专业、各学校的强势专业。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分数高于985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这都是专业的原因。这样的例子比较多,十几年前北京协合医学院不是985大学、211大学,临床医学专业“5+3”录取分数线高于北大清华。这都是专业的原因,985大学不是所有的专业都是王牌专业,一些非985大学也有王牌专业,术业有专攻,分数高一定有分数高的道理。您好,很高兴回答你提出的问题,针对于你提出的问题,我将用自己的见解帮你解答。大一新生已经开学,2019年高考彻底拉下结束的帷幕,部分人已经开始着手准备2020年高考以及志愿填报。志愿填报是高考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每年的录取数据也是下一年高考填报志愿的重要参考依据。其中,2019年大多数财经类高校都遭遇爆冷门,以及部分985高校也遭遇爆冷门。一些“自媒体人”为了吸引家长的关注,纷纷喊出财经类专业以后都不在吃香,财经类专业以后将会被淘汰等等。如果真是教育行业里面的人,绝对不会说出财经类专业遇冷,最多只会说出财经类高校遇冷。高校与专业之间差距着很多其他的专业,2020年考生如何参考往年数据?财经类高校并不等价于财经类专业,这里需要明确的一点,也是高考填报志愿的关键。河南省在2019年遭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与上海财经大学纷纷遇冷现象,很多“自媒体人”都在说有些学生捡漏太厉害。比如上海财经大学2018年河南省录取分数650多分,而2019年录取最低分只有570多分,突然下降80多分,是真的捡漏又或者假的捡漏?金融学、统计学、保险学等王牌专业依然录取分数在600多分,与2018年录取全省排名差不多。录取分数低的是社会学、公共管理类专业,可以说与财经类专业没有任何关系,而且也不是上海财经大学的王牌专业,就业来说并不乐观。同样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当中,本科开设环境工程专业,你觉得一个财经类高校,开设环境工程,考生愿意去报考吗?遇冷的不是财经类专业,而是财经类高校里面与财经类毫无相关的冷门专业。注:上海财经大学2019年部分地区录取分数图为什么会导致频繁的高校遇冷,包括985高校遭遇冷门?源于社会对考生专业的需求,随着本科毕业生越来越多,社会分工也会越来越明确。那么一些企业在招聘人才的时候,肯定优先考虑专业对口的学生,特别一些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聘更是对专业卡的比较死。目前大多数省份实施的高考录取方案都是平行志愿,平行志愿只有一次投档机会。也就是几乎所有的考生都会服从调剂安排,不服从调剂安排可能进面临退档的风险。假如本人是河南考生,想要填报上海财经大学大学的金融学专业,但是高考分数只有620分,肯定录取不到金融学专业,只能够调剂其他专业。那么此时此刻,考生就会放弃学校,选择专业,进行退而求次的方法。因此,现在的志愿填报都是以保护考生专业为主,学校是次要因素,专业很有可能影响一个人未来所有的工作。现在的考生与家长越来越理智,不会盲目的追求学校而放弃专业。因为,我们知道学校虽然很重要,但是专业更重要。在2019年高考志愿填报当中,有很多考生都放弃就读211高校的机会,选择双非一本的计算机专业、财经类专业等等。山东大学2019年安徽省理科录取最低分505分,录取专业护理学,浙江大学2019年安徽省理科录取最低分585分,录取专业生物与海洋相关专业。如果一个知名高校突然在某个省份爆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个高校在本省投档的专业太冷门,吸引不了考生报考。专业已经成为考生与家长填报志愿考虑的最重要的因素。说了那么多,也分析了那么多。面对2019年财经类高校遇冷门,2020年高考到底如何报考才最好。如果想要报考财经类专业,明确告诉你财经类专业一直很热门,如果想填报财经类高校捡漏,那么财经类高校里面的冷门专业也是留给你的。在学校与专业之间,你到底选择哪一个?如果选择专业,那么填报志愿的时候就要求稳,如果选择高校,那么可以多尝试几个名校,不过就算录取也是调剂到冷门专业。现在是互联网时代,是信息时代。几乎各个高校都会公布录取分数投档分数线。如果考生真的想填报财经类高校,最好看一看财经类专业的录取分数有没有下降。根据我的了解,财经类专业依然非常热门,爆冷的都是财经类高校当中与财经类没有任何关系的其他专业。以上就是我的见解,欢迎大家评论、交流。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我,每天都会分享自己的见解。如果你有其他的不同想法,也可以评论交流。
一个学校分数线高的原因,无非是因为考生的报考需求旺盛,而影响需求的最根本的因素,是人的观念判断。2015年上财自主招生的火爆2015年6月14日,原本一个平淡无奇的周末,上海财经大学的校园却变得热闹非凡。原来,当年的自主招生考试被挪到了高考之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家长都在陪着孩子来参加财大的自招。可以看到,一块不小的候考区域黑压压地挤满了人,校园的一隅被浩浩荡荡的考生和家长营造成黄金周的旅游景点——上财由于学校设置和专业特色,小而严谨,从来不曾受到游客的青睐,这样“游人如织”的景象让财大的学生新鲜不已,也让上财再次登上了新闻。教育部平台上的公示信息显示,2015年向上海财经大学提出报名的学生人数超过了1.3万人,接近北京大学自主招生申请人数(6000余人)和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申请人数(9000余人)之和。该数字不仅位于本年度全国高校自主招生申请人数第一名,更是创造了该校记录。这样的火爆情形在高考录取时也同样得到了体现。作为长三角核心城市的上海,其首屈一指的财经院校长期受到江浙沪考生的青睐。以江苏省为例,2015年上海财大的文科最低分数线是389,与复旦的分数线仅仅相差2分,而且上财的分数线要比江苏本省的综合类名校南京大学的分数线要高;理科分数线也达到了388,在上海高校中紧随复旦交大,位列第三。以下是近几年复旦和上财的最低分和最高分的分布情况(江苏省)(有图为证):从以上统计中可以粗略地看出,复旦录取考生的分数较为集中,相比较而言,财大的分数段范围更广,虽然最低分数线一直低于复旦,但近两年差距在缩小,财大的生源质量逐渐提高,而财大热门专业的就读者们则都能达到复旦的录取分数线(除了2011年文科以外),甚至还一度出现财大的最高分高于复旦最高分的情况——从生源来看,不少成绩优异的学生选择了财大。值得一提的是,上海财大也逐渐走进了北方考生和家长的视野。由于地理因素等原因,上财在北方的存在感一直很低,甚至曾被认为是专科学校,往往“发挥失常”了才会报考。现在这样的情况变少了,以河北省为例,今年上财位列文科类最难考院校的第8名,前7名均为综合性大学。而这10所高校中,除了上海财经大学,还有中央财经大学,这是两所仅有的非综合性大学,也是非985重点高校。而上财比央财排名靠前,也粗略说明上海的财经学校正在获得北方考生更多的认可。上海作为全国的金融中心,得天独厚的优势似乎被越来越多的人看重。从全国范围内看,财经类院校广受欢迎也是一个公认的事实,像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的分数线都很高,甚至超过了很多综合实力排名靠前的大学,而二本的财经院校或二本院校的财经专业最低投档线超过一本线更是每年都会出现的情况。和外国语、法学、医学等其他专业性大学相比,财经类院校的受捧程度也是遥遥领先。狭义地看,财经专业的长盛不衰和它自身的专业性有关,财经类的学科,如财务会计,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与实用性,在众多学生和家长的心目中,它是一门技能,就和计算机、医学甚至驾驶一样,掌握了这门技能,就拥有了安身立命的本事,而且这项本领不会过时,无论经济怎么发展,任何社会组织都离不开财务管理和财务核算,所以学好它,最不济也可以“一招鲜,吃遍天”。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广义地看,财经学校与财经专业的热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是又分不开的,经济形势良好,企业发展迅速势必会增加财经人才的需求,而金融产品和资本市场的蓬勃生态又将财经专业捧上了天。近几年来,金融一直比较热门,这和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民间的资本、资金进入到金融行业,各个不同行业也都有一些金融管理上的业务,加上上海自贸区设立、金融改革等一系列政策上的推动,金融经济自然就成为了炙手可热的专业。社会焦点催生报考热潮由来已久,早年中国刚刚加入WTO的时候,国际经济与贸易这样的专业就特别火,因为当时人们认为社会的需求量会非常大,前途会非常光明。而近两年,国际贸易虽然也是财经的专业,但是它的热度已经不如金融或者是会计这些专业了,因为背景不同了,社会需求不同了,人们追捧的东西自然也随之变化。归根结底,无论是专业属性的判断,还是社会背景的分析,大学或专业的选择与人们对自身就业归宿的考虑是分不开的,也就是说,就业情况和发展前景在报考的考虑过程中占很大的比重。财会作为一门技术“不会过时”与金融投资的“现学现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殊途同归,都是奔着社会需求量大的方向而去的。需求量大,意味着机会更多,意味着不容易失业。有家长这样解释,(上海)财经大学的毕业生就业有优势,进入高大上的金融财税系统或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比例较高。“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是上海发展的目标之一,对财经金融人才的旺盛需求会保持较长一个时期。”更有“野心”的人则会考虑,十年难遇的好行情,掌握了专业知识则更容易脱颖而出,或者说,更容易大赚一笔。最后,说点有意思的事儿。仔细想想,其实广大考生疯狂涌入财经大学和广大散户疯狂涌入股市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在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跟风赶热门,财经大学的分数线越高,报的人越多,股指越高,开户的人越多,都是买涨不买跌,跟着大潮走,跟着“大佬”走;都是在繁花似锦的盛况下,认为自己多少能分得一份蜜,自我感觉很良好,上了财经专业从此就走上人生巅峰,赶上了牛市早晚能一夜暴富;都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无论是学校报考还是资本市场,都已经过度地“市场化”了,价值规律的制约已经空前降低,呈现出来的“价格”几乎全部是市场选择(供需关系)的结果,市场的不理性特点则让这种偏离真实价值的价格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存在——财经专业的分数长期偏高,股市的价值也总是被高估;而且进去之后都并不见得一帆风顺,学了财经可能发现这一行并不是多么“高大上”,满意的工作也不是那么好找,而炒了股的可能钱没赚多少,却作茧自缚似的把自己套在了里面——都是容易梦碎的伤心之地。不过,既然它们的走红都是热点发酵而来,那么随着热度退却,回归常态将是必然趋势。现在是不太理性的,但聪明的人们总不会让自己一直跌跟头的是不是?所以报学校也好,炒股也好,最后大家会慢慢明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一个学校分数线高的原因,无非是因为考生的报考需求旺盛,而影响需求的最根本的因素,是人的观念判断。2015年上财自主招生的火爆2015年6月14日,原本一个平淡无奇的周末,上海财经大学的校园却变得热闹非凡。原来,当年的自主招生考试被挪到了高考之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家长都在陪着孩子来参加财大的自招。可以看到,一块不小的候考区域黑压压地挤满了人,校园的一隅被浩浩荡荡的考生和家长营造成黄金周的旅游景点——上财由于学校设置和专业特色,小而严谨,从来不曾受到游客的青睐,这样“游人如织”的景象让财大的学生新鲜不已,也让上财再次登上了新闻。教育部平台上的公示信息显示,2015年向上海财经大学提出报名的学生人数超过了1.3万人,接近北京大学自主招生申请人数(6000余人)和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申请人数(9000余人)之和。该数字不仅位于本年度全国高校自主招生申请人数第一名,更是创造了该校记录。这样的火爆情形在高考录取时也同样得到了体现。作为长三角核心城市的上海,其首屈一指的财经院校长期受到江浙沪考生的青睐。以江苏省为例,2015年上海财大的文科最低分数线是389,与复旦的分数线仅仅相差2分,而且上财的分数线要比江苏本省的综合类名校南京大学的分数线要高;理科分数线也达到了388,在上海高校中紧随复旦交大,位列第三。以下是近几年复旦和上财的最低分和最高分的分布情况(江苏省)(有图为证):从以上统计中可以粗略地看出,复旦录取考生的分数较为集中,相比较而言,财大的分数段范围更广,虽然最低分数线一直低于复旦,但近两年差距在缩小,财大的生源质量逐渐提高,而财大热门专业的就读者们则都能达到复旦的录取分数线(除了2011年文科以外),甚至还一度出现财大的最高分高于复旦最高分的情况——从生源来看,不少成绩优异的学生选择了财大。值得一提的是,上海财大也逐渐走进了北方考生和家长的视野。由于地理因素等原因,上财在北方的存在感一直很低,甚至曾被认为是专科学校,往往“发挥失常”了才会报考。现在这样的情况变少了,以河北省为例,今年上财位列文科类最难考院校的第8名,前7名均为综合性大学。而这10所高校中,除了上海财经大学,还有中央财经大学,这是两所仅有的非综合性大学,也是非985重点高校。而上财比央财排名靠前,也粗略说明上海的财经学校正在获得北方考生更多的认可。上海作为全国的金融中心,得天独厚的优势似乎被越来越多的人看重。从全国范围内看,财经类院校广受欢迎也是一个公认的事实,像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的分数线都很高,甚至超过了很多综合实力排名靠前的大学,而二本的财经院校或二本院校的财经专业最低投档线超过一本线更是每年都会出现的情况。和外国语、法学、医学等其他专业性大学相比,财经类院校的受捧程度也是遥遥领先。狭义地看,财经专业的长盛不衰和它自身的专业性有关,财经类的学科,如财务会计,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与实用性,在众多学生和家长的心目中,它是一门技能,就和计算机、医学甚至驾驶一样,掌握了这门技能,就拥有了安身立命的本事,而且这项本领不会过时,无论经济怎么发展,任何社会组织都离不开财务管理和财务核算,所以学好它,最不济也可以“一招鲜,吃遍天”。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广义地看,财经学校与财经专业的热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是又分不开的,经济形势良好,企业发展迅速势必会增加财经人才的需求,而金融产品和资本市场的蓬勃生态又将财经专业捧上了天。近几年来,金融一直比较热门,这和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民间的资本、资金进入到金融行业,各个不同行业也都有一些金融管理上的业务,加上上海自贸区设立、金融改革等一系列政策上的推动,金融经济自然就成为了炙手可热的专业。社会焦点催生报考热潮由来已久,早年中国刚刚加入WTO的时候,国际经济与贸易这样的专业就特别火,因为当时人们认为社会的需求量会非常大,前途会非常光明。而近两年,国际贸易虽然也是财经的专业,但是它的热度已经不如金融或者是会计这些专业了,因为背景不同了,社会需求不同了,人们追捧的东西自然也随之变化。归根结底,无论是专业属性的判断,还是社会背景的分析,大学或专业的选择与人们对自身就业归宿的考虑是分不开的,也就是说,就业情况和发展前景在报考的考虑过程中占很大的比重。财会作为一门技术“不会过时”与金融投资的“现学现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殊途同归,都是奔着社会需求量大的方向而去的。需求量大,意味着机会更多,意味着不容易失业。有家长这样解释,(上海)财经大学的毕业生就业有优势,进入高大上的金融财税系统或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比例较高。“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是上海发展的目标之一,对财经金融人才的旺盛需求会保持较长一个时期。”更有“野心”的人则会考虑,十年难遇的好行情,掌握了专业知识则更容易脱颖而出,或者说,更容易大赚一笔。最后,说点有意思的事儿。仔细想想,其实广大考生疯狂涌入财经大学和广大散户疯狂涌入股市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在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跟风赶热门,财经大学的分数线越高,报的人越多,股指越高,开户的人越多,都是买涨不买跌,跟着大潮走,跟着“大佬”走;都是在繁花似锦的盛况下,认为自己多少能分得一份蜜,自我感觉很良好,上了财经专业从此就走上人生巅峰,赶上了牛市早晚能一夜暴富;都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无论是学校报考还是资本市场,都已经过度地“市场化”了,价值规律的制约已经空前降低,呈现出来的“价格”几乎全部是市场选择(供需关系)的结果,市场的不理性特点则让这种偏离真实价值的价格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存在——财经专业的分数长期偏高,股市的价值也总是被高估;而且进去之后都并不见得一帆风顺,学了财经可能发现这一行并不是多么“高大上”,满意的工作也不是那么好找,而炒了股的可能钱没赚多少,却作茧自缚似的把自己套在了里面——都是容易梦碎的伤心之地。不过,既然它们的走红都是热点发酵而来,那么随着热度退却,回归常态将是必然趋势。现在是不太理性的,但聪明的人们总不会让自己一直跌跟头的是不是?所以报学校也好,炒股也好,最后大家会慢慢明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这个非常正常。你说得北京邮电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是211大学,双一流大学,录取分数线要高出好多985大学。一个是地理位置决定的,这三所大学两个在首都北京,一个在上海,一线城市的光环,自带顶级流量,家长考生趋之若鹜的追捧是正常的。专业决定了这三所大学人气爆棚,理工科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通信类北邮擅长,够985大学的分数线,上不了好专业,退而求其次选择北邮。上财和央财是众多文科生梦寐以求想上的大学,这两个大学财经类专业热门,报考的考生多,分数自然水涨船高。这两年财经类专业有冷的趋势,“两财一贸”分数下降了。北邮的录取分数线高于同城的985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和中央民族大学,其主要原因是专业北邮有优势。现在考生报志愿比较理性,对面子和里子都重视起来了。重视面子985大学、211大学的名气,为了就业也开始重视里子专业,热门专业、各学校的强势专业。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分数高于985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这都是专业的原因。这样的例子比较多,十几年前北京协合医学院不是985大学、211大学,临床医学专业“5+3”录取分数线高于北大清华。这都是专业的原因,985大学不是所有的专业都是王牌专业,一些非985大学也有王牌专业,术业有专攻,分数高一定有分数高的道理。
一个学校分数线高的原因,无非是因为考生的报考需求旺盛,而影响需求的最根本的因素,是人的观念判断。2015年上财自主招生的火爆2015年6月14日,原本一个平淡无奇的周末,上海财经大学的校园却变得热闹非凡。原来,当年的自主招生考试被挪到了高考之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家长都在陪着孩子来参加财大的自招。可以看到,一块不小的候考区域黑压压地挤满了人,校园的一隅被浩浩荡荡的考生和家长营造成黄金周的旅游景点——上财由于学校设置和专业特色,小而严谨,从来不曾受到游客的青睐,这样“游人如织”的景象让财大的学生新鲜不已,也让上财再次登上了新闻。教育部平台上的公示信息显示,2015年向上海财经大学提出报名的学生人数超过了1.3万人,接近北京大学自主招生申请人数(6000余人)和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申请人数(9000余人)之和。该数字不仅位于本年度全国高校自主招生申请人数第一名,更是创造了该校记录。这样的火爆情形在高考录取时也同样得到了体现。作为长三角核心城市的上海,其首屈一指的财经院校长期受到江浙沪考生的青睐。以江苏省为例,2015年上海财大的文科最低分数线是389,与复旦的分数线仅仅相差2分,而且上财的分数线要比江苏本省的综合类名校南京大学的分数线要高;理科分数线也达到了388,在上海高校中紧随复旦交大,位列第三。以下是近几年复旦和上财的最低分和最高分的分布情况(江苏省)(有图为证):从以上统计中可以粗略地看出,复旦录取考生的分数较为集中,相比较而言,财大的分数段范围更广,虽然最低分数线一直低于复旦,但近两年差距在缩小,财大的生源质量逐渐提高,而财大热门专业的就读者们则都能达到复旦的录取分数线(除了2011年文科以外),甚至还一度出现财大的最高分高于复旦最高分的情况——从生源来看,不少成绩优异的学生选择了财大。值得一提的是,上海财大也逐渐走进了北方考生和家长的视野。由于地理因素等原因,上财在北方的存在感一直很低,甚至曾被认为是专科学校,往往“发挥失常”了才会报考。现在这样的情况变少了,以河北省为例,今年上财位列文科类最难考院校的第8名,前7名均为综合性大学。而这10所高校中,除了上海财经大学,还有中央财经大学,这是两所仅有的非综合性大学,也是非985重点高校。而上财比央财排名靠前,也粗略说明上海的财经学校正在获得北方考生更多的认可。上海作为全国的金融中心,得天独厚的优势似乎被越来越多的人看重。从全国范围内看,财经类院校广受欢迎也是一个公认的事实,像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的分数线都很高,甚至超过了很多综合实力排名靠前的大学,而二本的财经院校或二本院校的财经专业最低投档线超过一本线更是每年都会出现的情况。和外国语、法学、医学等其他专业性大学相比,财经类院校的受捧程度也是遥遥领先。狭义地看,财经专业的长盛不衰和它自身的专业性有关,财经类的学科,如财务会计,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与实用性,在众多学生和家长的心目中,它是一门技能,就和计算机、医学甚至驾驶一样,掌握了这门技能,就拥有了安身立命的本事,而且这项本领不会过时,无论经济怎么发展,任何社会组织都离不开财务管理和财务核算,所以学好它,最不济也可以“一招鲜,吃遍天”。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广义地看,财经学校与财经专业的热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是又分不开的,经济形势良好,企业发展迅速势必会增加财经人才的需求,而金融产品和资本市场的蓬勃生态又将财经专业捧上了天。近几年来,金融一直比较热门,这和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民间的资本、资金进入到金融行业,各个不同行业也都有一些金融管理上的业务,加上上海自贸区设立、金融改革等一系列政策上的推动,金融经济自然就成为了炙手可热的专业。社会焦点催生报考热潮由来已久,早年中国刚刚加入WTO的时候,国际经济与贸易这样的专业就特别火,因为当时人们认为社会的需求量会非常大,前途会非常光明。而近两年,国际贸易虽然也是财经的专业,但是它的热度已经不如金融或者是会计这些专业了,因为背景不同了,社会需求不同了,人们追捧的东西自然也随之变化。归根结底,无论是专业属性的判断,还是社会背景的分析,大学或专业的选择与人们对自身就业归宿的考虑是分不开的,也就是说,就业情况和发展前景在报考的考虑过程中占很大的比重。财会作为一门技术“不会过时”与金融投资的“现学现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殊途同归,都是奔着社会需求量大的方向而去的。需求量大,意味着机会更多,意味着不容易失业。有家长这样解释,(上海)财经大学的毕业生就业有优势,进入高大上的金融财税系统或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比例较高。“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是上海发展的目标之一,对财经金融人才的旺盛需求会保持较长一个时期。”更有“野心”的人则会考虑,十年难遇的好行情,掌握了专业知识则更容易脱颖而出,或者说,更容易大赚一笔。最后,说点有意思的事儿。仔细想想,其实广大考生疯狂涌入财经大学和广大散户疯狂涌入股市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在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跟风赶热门,财经大学的分数线越高,报的人越多,股指越高,开户的人越多,都是买涨不买跌,跟着大潮走,跟着“大佬”走;都是在繁花似锦的盛况下,认为自己多少能分得一份蜜,自我感觉很良好,上了财经专业从此就走上人生巅峰,赶上了牛市早晚能一夜暴富;都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无论是学校报考还是资本市场,都已经过度地“市场化”了,价值规律的制约已经空前降低,呈现出来的“价格”几乎全部是市场选择(供需关系)的结果,市场的不理性特点则让这种偏离真实价值的价格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存在——财经专业的分数长期偏高,股市的价值也总是被高估;而且进去之后都并不见得一帆风顺,学了财经可能发现这一行并不是多么“高大上”,满意的工作也不是那么好找,而炒了股的可能钱没赚多少,却作茧自缚似的把自己套在了里面——都是容易梦碎的伤心之地。不过,既然它们的走红都是热点发酵而来,那么随着热度退却,回归常态将是必然趋势。现在是不太理性的,但聪明的人们总不会让自己一直跌跟头的是不是?所以报学校也好,炒股也好,最后大家会慢慢明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这个非常正常。你说得北京邮电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是211大学,双一流大学,录取分数线要高出好多985大学。一个是地理位置决定的,这三所大学两个在首都北京,一个在上海,一线城市的光环,自带顶级流量,家长考生趋之若鹜的追捧是正常的。专业决定了这三所大学人气爆棚,理工科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通信类北邮擅长,够985大学的分数线,上不了好专业,退而求其次选择北邮。上财和央财是众多文科生梦寐以求想上的大学,这两个大学财经类专业热门,报考的考生多,分数自然水涨船高。这两年财经类专业有冷的趋势,“两财一贸”分数下降了。北邮的录取分数线高于同城的985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和中央民族大学,其主要原因是专业北邮有优势。现在考生报志愿比较理性,对面子和里子都重视起来了。重视面子985大学、211大学的名气,为了就业也开始重视里子专业,热门专业、各学校的强势专业。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分数高于985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这都是专业的原因。这样的例子比较多,十几年前北京协合医学院不是985大学、211大学,临床医学专业“5+3”录取分数线高于北大清华。这都是专业的原因,985大学不是所有的专业都是王牌专业,一些非985大学也有王牌专业,术业有专攻,分数高一定有分数高的道理。您好,很高兴回答你提出的问题,针对于你提出的问题,微谈论将帮你解答。为何中央财经大学2020年的研究生复试分数线相比2019年低很多?不应该是考研人数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吗?关于考生的疑问,微谈论仔细对比中央财经大学两年的录取复试分数线。2020年只有部分专业分数相比去年下降,而部分专业相比去年是上涨的。并没有出现所有专业大幅度降分,具体我们通过数据来一一分析,以及解释为何部分专业相比去年会降分。上涨10分以上专业有:财政学、艺术、中国古代文学、国际贸易学等。下降10分以上的专业有:税收学、税务、资产评估、金融学、金融、公共管理大类、工商管理大类、法学大类、数理统计、产业经济学等专业普遍相比去年都有15—20左右下降,其中数理统计专业下降80分左右,降幅最大。简单的对比两年的分数线,发现特别是中央财经大学的王牌专业都出现普遍降分。到底是因为试卷难,又或者因为试卷命题风格改变?对2021年考研有哪些影响呢?微谈论根据自己了解的情况简单谈一谈自己的见解,希望对大家有一定的帮助。首先降分比较明显的就是经济学相关专业,经济学国家线相比去年也有下降,数学单科分数线也下降。微谈论认为,导致经济学分数下调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部分考生反应今年的数三试卷相比去年难度较大一点。数学是影响考生总分的关键,中央财经大学下调经济学相关专业复试分数线,主要原因是数学。像工商管理大类、管理科学与工程大类相比去年降分,这两大类考研当中也考数三,其主要原因也是因数学难度的影响。其次,在2018年开始,很多高校的考研专业课命题风格相比往年都有变化,特别2019、2020年高校专业课的变化风格更大。高校专业课变动是按照教育部门对考研命题进一步完善。这一问题也会导致考研复试分数线出现下调。微谈论是数学专业毕业,对数学学科门类考研更清楚一些。比如中央财经大学的数理统计招生没几年,而且之前只接受保研学生。今年出现分数线大幅度下滑,可能是报考人数较少导致分数断层。如武汉大学计算机专业比去年也下降90分。最后一点就是,现在高校复试划线较水,放更多学生进入复试,综合考虑学生情况,进一步筛选优秀的学生。划定的分数线较低,但实际录取的分数线并不一定较低,我们最后可以对比两年拟录取名单情况。就如会计专硕全日制非常热门专业,双非高校复试都200多分,中央财经大学竟然199分,比去年下降7分,去年206分。然而实际录取分数依然在245分以上,见到的都是假象。目的 是让全日制学生进复试,然后劝它们调剂到非全日制。复试分数线只是考研的入门券,能够进入复试也代表一定录取。最终录取的要么是初试成绩很高的,要么是复试表现极好的。低分进入复试的学生,只不过是陪跑的。尽管2020年中央财经大学的复试分数线比2019年低,但实际竞争一定比去年高。2021年考研想要报考中央财经大学的学生,一定不要被复试分数线的假象迷惑。最好的方式就是对比两年考研试卷难度,最终拟录取考生初试分数,做出合理选择。以上就是我的见解,欢迎大家评论、交流。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我,每天都会分享自己的见解。如果你有其他不同想法的,也可以评论交流。
一个学校分数线高的原因,无非是因为考生的报考需求旺盛,而影响需求的最根本的因素,是人的观念判断。2015年上财自主招生的火爆2015年6月14日,原本一个平淡无奇的周末,上海财经大学的校园却变得热闹非凡。原来,当年的自主招生考试被挪到了高考之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家长都在陪着孩子来参加财大的自招。可以看到,一块不小的候考区域黑压压地挤满了人,校园的一隅被浩浩荡荡的考生和家长营造成黄金周的旅游景点——上财由于学校设置和专业特色,小而严谨,从来不曾受到游客的青睐,这样“游人如织”的景象让财大的学生新鲜不已,也让上财再次登上了新闻。教育部平台上的公示信息显示,2015年向上海财经大学提出报名的学生人数超过了1.3万人,接近北京大学自主招生申请人数(6000余人)和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申请人数(9000余人)之和。该数字不仅位于本年度全国高校自主招生申请人数第一名,更是创造了该校记录。这样的火爆情形在高考录取时也同样得到了体现。作为长三角核心城市的上海,其首屈一指的财经院校长期受到江浙沪考生的青睐。以江苏省为例,2015年上海财大的文科最低分数线是389,与复旦的分数线仅仅相差2分,而且上财的分数线要比江苏本省的综合类名校南京大学的分数线要高;理科分数线也达到了388,在上海高校中紧随复旦交大,位列第三。以下是近几年复旦和上财的最低分和最高分的分布情况(江苏省)(有图为证):从以上统计中可以粗略地看出,复旦录取考生的分数较为集中,相比较而言,财大的分数段范围更广,虽然最低分数线一直低于复旦,但近两年差距在缩小,财大的生源质量逐渐提高,而财大热门专业的就读者们则都能达到复旦的录取分数线(除了2011年文科以外),甚至还一度出现财大的最高分高于复旦最高分的情况——从生源来看,不少成绩优异的学生选择了财大。值得一提的是,上海财大也逐渐走进了北方考生和家长的视野。由于地理因素等原因,上财在北方的存在感一直很低,甚至曾被认为是专科学校,往往“发挥失常”了才会报考。现在这样的情况变少了,以河北省为例,今年上财位列文科类最难考院校的第8名,前7名均为综合性大学。而这10所高校中,除了上海财经大学,还有中央财经大学,这是两所仅有的非综合性大学,也是非985重点高校。而上财比央财排名靠前,也粗略说明上海的财经学校正在获得北方考生更多的认可。上海作为全国的金融中心,得天独厚的优势似乎被越来越多的人看重。从全国范围内看,财经类院校广受欢迎也是一个公认的事实,像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的分数线都很高,甚至超过了很多综合实力排名靠前的大学,而二本的财经院校或二本院校的财经专业最低投档线超过一本线更是每年都会出现的情况。和外国语、法学、医学等其他专业性大学相比,财经类院校的受捧程度也是遥遥领先。狭义地看,财经专业的长盛不衰和它自身的专业性有关,财经类的学科,如财务会计,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与实用性,在众多学生和家长的心目中,它是一门技能,就和计算机、医学甚至驾驶一样,掌握了这门技能,就拥有了安身立命的本事,而且这项本领不会过时,无论经济怎么发展,任何社会组织都离不开财务管理和财务核算,所以学好它,最不济也可以“一招鲜,吃遍天”。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广义地看,财经学校与财经专业的热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是又分不开的,经济形势良好,企业发展迅速势必会增加财经人才的需求,而金融产品和资本市场的蓬勃生态又将财经专业捧上了天。近几年来,金融一直比较热门,这和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民间的资本、资金进入到金融行业,各个不同行业也都有一些金融管理上的业务,加上上海自贸区设立、金融改革等一系列政策上的推动,金融经济自然就成为了炙手可热的专业。社会焦点催生报考热潮由来已久,早年中国刚刚加入WTO的时候,国际经济与贸易这样的专业就特别火,因为当时人们认为社会的需求量会非常大,前途会非常光明。而近两年,国际贸易虽然也是财经的专业,但是它的热度已经不如金融或者是会计这些专业了,因为背景不同了,社会需求不同了,人们追捧的东西自然也随之变化。归根结底,无论是专业属性的判断,还是社会背景的分析,大学或专业的选择与人们对自身就业归宿的考虑是分不开的,也就是说,就业情况和发展前景在报考的考虑过程中占很大的比重。财会作为一门技术“不会过时”与金融投资的“现学现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殊途同归,都是奔着社会需求量大的方向而去的。需求量大,意味着机会更多,意味着不容易失业。有家长这样解释,(上海)财经大学的毕业生就业有优势,进入高大上的金融财税系统或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比例较高。“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是上海发展的目标之一,对财经金融人才的旺盛需求会保持较长一个时期。”更有“野心”的人则会考虑,十年难遇的好行情,掌握了专业知识则更容易脱颖而出,或者说,更容易大赚一笔。最后,说点有意思的事儿。仔细想想,其实广大考生疯狂涌入财经大学和广大散户疯狂涌入股市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在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跟风赶热门,财经大学的分数线越高,报的人越多,股指越高,开户的人越多,都是买涨不买跌,跟着大潮走,跟着“大佬”走;都是在繁花似锦的盛况下,认为自己多少能分得一份蜜,自我感觉很良好,上了财经专业从此就走上人生巅峰,赶上了牛市早晚能一夜暴富;都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无论是学校报考还是资本市场,都已经过度地“市场化”了,价值规律的制约已经空前降低,呈现出来的“价格”几乎全部是市场选择(供需关系)的结果,市场的不理性特点则让这种偏离真实价值的价格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存在——财经专业的分数长期偏高,股市的价值也总是被高估;而且进去之后都并不见得一帆风顺,学了财经可能发现这一行并不是多么“高大上”,满意的工作也不是那么好找,而炒了股的可能钱没赚多少,却作茧自缚似的把自己套在了里面——都是容易梦碎的伤心之地。不过,既然它们的走红都是热点发酵而来,那么随着热度退却,回归常态将是必然趋势。现在是不太理性的,但聪明的人们总不会让自己一直跌跟头的是不是?所以报学校也好,炒股也好,最后大家会慢慢明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一个学校分数线高的原因,无非是因为考生的报考需求旺盛,而影响需求的最根本的因素,是人的观念判断。2015年上财自主招生的火爆2015年6月14日,原本一个平淡无奇的周末,上海财经大学的校园却变得热闹非凡。原来,当年的自主招生考试被挪到了高考之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家长都在陪着孩子来参加财大的自招。可以看到,一块不小的候考区域黑压压地挤满了人,校园的一隅被浩浩荡荡的考生和家长营造成黄金周的旅游景点——上财由于学校设置和专业特色,小而严谨,从来不曾受到游客的青睐,这样“游人如织”的景象让财大的学生新鲜不已,也让上财再次登上了新闻。教育部平台上的公示信息显示,2015年向上海财经大学提出报名的学生人数超过了1.3万人,接近北京大学自主招生申请人数(6000余人)和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申请人数(9000余人)之和。该数字不仅位于本年度全国高校自主招生申请人数第一名,更是创造了该校记录。这样的火爆情形在高考录取时也同样得到了体现。作为长三角核心城市的上海,其首屈一指的财经院校长期受到江浙沪考生的青睐。以江苏省为例,2015年上海财大的文科最低分数线是389,与复旦的分数线仅仅相差2分,而且上财的分数线要比江苏本省的综合类名校南京大学的分数线要高;理科分数线也达到了388,在上海高校中紧随复旦交大,位列第三。以下是近几年复旦和上财的最低分和最高分的分布情况(江苏省)(有图为证):从以上统计中可以粗略地看出,复旦录取考生的分数较为集中,相比较而言,财大的分数段范围更广,虽然最低分数线一直低于复旦,但近两年差距在缩小,财大的生源质量逐渐提高,而财大热门专业的就读者们则都能达到复旦的录取分数线(除了2011年文科以外),甚至还一度出现财大的最高分高于复旦最高分的情况——从生源来看,不少成绩优异的学生选择了财大。值得一提的是,上海财大也逐渐走进了北方考生和家长的视野。由于地理因素等原因,上财在北方的存在感一直很低,甚至曾被认为是专科学校,往往“发挥失常”了才会报考。现在这样的情况变少了,以河北省为例,今年上财位列文科类最难考院校的第8名,前7名均为综合性大学。而这10所高校中,除了上海财经大学,还有中央财经大学,这是两所仅有的非综合性大学,也是非985重点高校。而上财比央财排名靠前,也粗略说明上海的财经学校正在获得北方考生更多的认可。上海作为全国的金融中心,得天独厚的优势似乎被越来越多的人看重。从全国范围内看,财经类院校广受欢迎也是一个公认的事实,像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的分数线都很高,甚至超过了很多综合实力排名靠前的大学,而二本的财经院校或二本院校的财经专业最低投档线超过一本线更是每年都会出现的情况。和外国语、法学、医学等其他专业性大学相比,财经类院校的受捧程度也是遥遥领先。狭义地看,财经专业的长盛不衰和它自身的专业性有关,财经类的学科,如财务会计,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与实用性,在众多学生和家长的心目中,它是一门技能,就和计算机、医学甚至驾驶一样,掌握了这门技能,就拥有了安身立命的本事,而且这项本领不会过时,无论经济怎么发展,任何社会组织都离不开财务管理和财务核算,所以学好它,最不济也可以“一招鲜,吃遍天”。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广义地看,财经学校与财经专业的热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是又分不开的,经济形势良好,企业发展迅速势必会增加财经人才的需求,而金融产品和资本市场的蓬勃生态又将财经专业捧上了天。近几年来,金融一直比较热门,这和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民间的资本、资金进入到金融行业,各个不同行业也都有一些金融管理上的业务,加上上海自贸区设立、金融改革等一系列政策上的推动,金融经济自然就成为了炙手可热的专业。社会焦点催生报考热潮由来已久,早年中国刚刚加入WTO的时候,国际经济与贸易这样的专业就特别火,因为当时人们认为社会的需求量会非常大,前途会非常光明。而近两年,国际贸易虽然也是财经的专业,但是它的热度已经不如金融或者是会计这些专业了,因为背景不同了,社会需求不同了,人们追捧的东西自然也随之变化。归根结底,无论是专业属性的判断,还是社会背景的分析,大学或专业的选择与人们对自身就业归宿的考虑是分不开的,也就是说,就业情况和发展前景在报考的考虑过程中占很大的比重。财会作为一门技术“不会过时”与金融投资的“现学现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殊途同归,都是奔着社会需求量大的方向而去的。需求量大,意味着机会更多,意味着不容易失业。有家长这样解释,(上海)财经大学的毕业生就业有优势,进入高大上的金融财税系统或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比例较高。“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是上海发展的目标之一,对财经金融人才的旺盛需求会保持较长一个时期。”更有“野心”的人则会考虑,十年难遇的好行情,掌握了专业知识则更容易脱颖而出,或者说,更容易大赚一笔。最后,说点有意思的事儿。仔细想想,其实广大考生疯狂涌入财经大学和广大散户疯狂涌入股市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在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跟风赶热门,财经大学的分数线越高,报的人越多,股指越高,开户的人越多,都是买涨不买跌,跟着大潮走,跟着“大佬”走;都是在繁花似锦的盛况下,认为自己多少能分得一份蜜,自我感觉很良好,上了财经专业从此就走上人生巅峰,赶上了牛市早晚能一夜暴富;都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无论是学校报考还是资本市场,都已经过度地“市场化”了,价值规律的制约已经空前降低,呈现出来的“价格”几乎全部是市场选择(供需关系)的结果,市场的不理性特点则让这种偏离真实价值的价格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存在——财经专业的分数长期偏高,股市的价值也总是被高估;而且进去之后都并不见得一帆风顺,学了财经可能发现这一行并不是多么“高大上”,满意的工作也不是那么好找,而炒了股的可能钱没赚多少,却作茧自缚似的把自己套在了里面——都是容易梦碎的伤心之地。不过,既然它们的走红都是热点发酵而来,那么随着热度退却,回归常态将是必然趋势。现在是不太理性的,但聪明的人们总不会让自己一直跌跟头的是不是?所以报学校也好,炒股也好,最后大家会慢慢明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这个非常正常。你说得北京邮电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是211大学,双一流大学,录取分数线要高出好多985大学。一个是地理位置决定的,这三所大学两个在首都北京,一个在上海,一线城市的光环,自带顶级流量,家长考生趋之若鹜的追捧是正常的。专业决定了这三所大学人气爆棚,理工科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通信类北邮擅长,够985大学的分数线,上不了好专业,退而求其次选择北邮。上财和央财是众多文科生梦寐以求想上的大学,这两个大学财经类专业热门,报考的考生多,分数自然水涨船高。这两年财经类专业有冷的趋势,“两财一贸”分数下降了。北邮的录取分数线高于同城的985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和中央民族大学,其主要原因是专业北邮有优势。现在考生报志愿比较理性,对面子和里子都重视起来了。重视面子985大学、211大学的名气,为了就业也开始重视里子专业,热门专业、各学校的强势专业。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分数高于985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这都是专业的原因。这样的例子比较多,十几年前北京协合医学院不是985大学、211大学,临床医学专业“5+3”录取分数线高于北大清华。这都是专业的原因,985大学不是所有的专业都是王牌专业,一些非985大学也有王牌专业,术业有专攻,分数高一定有分数高的道理。
一个学校分数线高的原因,无非是因为考生的报考需求旺盛,而影响需求的最根本的因素,是人的观念判断。2015年上财自主招生的火爆2015年6月14日,原本一个平淡无奇的周末,上海财经大学的校园却变得热闹非凡。原来,当年的自主招生考试被挪到了高考之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家长都在陪着孩子来参加财大的自招。可以看到,一块不小的候考区域黑压压地挤满了人,校园的一隅被浩浩荡荡的考生和家长营造成黄金周的旅游景点——上财由于学校设置和专业特色,小而严谨,从来不曾受到游客的青睐,这样“游人如织”的景象让财大的学生新鲜不已,也让上财再次登上了新闻。教育部平台上的公示信息显示,2015年向上海财经大学提出报名的学生人数超过了1.3万人,接近北京大学自主招生申请人数(6000余人)和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申请人数(9000余人)之和。该数字不仅位于本年度全国高校自主招生申请人数第一名,更是创造了该校记录。这样的火爆情形在高考录取时也同样得到了体现。作为长三角核心城市的上海,其首屈一指的财经院校长期受到江浙沪考生的青睐。以江苏省为例,2015年上海财大的文科最低分数线是389,与复旦的分数线仅仅相差2分,而且上财的分数线要比江苏本省的综合类名校南京大学的分数线要高;理科分数线也达到了388,在上海高校中紧随复旦交大,位列第三。以下是近几年复旦和上财的最低分和最高分的分布情况(江苏省)(有图为证):从以上统计中可以粗略地看出,复旦录取考生的分数较为集中,相比较而言,财大的分数段范围更广,虽然最低分数线一直低于复旦,但近两年差距在缩小,财大的生源质量逐渐提高,而财大热门专业的就读者们则都能达到复旦的录取分数线(除了2011年文科以外),甚至还一度出现财大的最高分高于复旦最高分的情况——从生源来看,不少成绩优异的学生选择了财大。值得一提的是,上海财大也逐渐走进了北方考生和家长的视野。由于地理因素等原因,上财在北方的存在感一直很低,甚至曾被认为是专科学校,往往“发挥失常”了才会报考。现在这样的情况变少了,以河北省为例,今年上财位列文科类最难考院校的第8名,前7名均为综合性大学。而这10所高校中,除了上海财经大学,还有中央财经大学,这是两所仅有的非综合性大学,也是非985重点高校。而上财比央财排名靠前,也粗略说明上海的财经学校正在获得北方考生更多的认可。上海作为全国的金融中心,得天独厚的优势似乎被越来越多的人看重。从全国范围内看,财经类院校广受欢迎也是一个公认的事实,像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的分数线都很高,甚至超过了很多综合实力排名靠前的大学,而二本的财经院校或二本院校的财经专业最低投档线超过一本线更是每年都会出现的情况。和外国语、法学、医学等其他专业性大学相比,财经类院校的受捧程度也是遥遥领先。狭义地看,财经专业的长盛不衰和它自身的专业性有关,财经类的学科,如财务会计,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与实用性,在众多学生和家长的心目中,它是一门技能,就和计算机、医学甚至驾驶一样,掌握了这门技能,就拥有了安身立命的本事,而且这项本领不会过时,无论经济怎么发展,任何社会组织都离不开财务管理和财务核算,所以学好它,最不济也可以“一招鲜,吃遍天”。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广义地看,财经学校与财经专业的热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是又分不开的,经济形势良好,企业发展迅速势必会增加财经人才的需求,而金融产品和资本市场的蓬勃生态又将财经专业捧上了天。近几年来,金融一直比较热门,这和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民间的资本、资金进入到金融行业,各个不同行业也都有一些金融管理上的业务,加上上海自贸区设立、金融改革等一系列政策上的推动,金融经济自然就成为了炙手可热的专业。社会焦点催生报考热潮由来已久,早年中国刚刚加入WTO的时候,国际经济与贸易这样的专业就特别火,因为当时人们认为社会的需求量会非常大,前途会非常光明。而近两年,国际贸易虽然也是财经的专业,但是它的热度已经不如金融或者是会计这些专业了,因为背景不同了,社会需求不同了,人们追捧的东西自然也随之变化。归根结底,无论是专业属性的判断,还是社会背景的分析,大学或专业的选择与人们对自身就业归宿的考虑是分不开的,也就是说,就业情况和发展前景在报考的考虑过程中占很大的比重。财会作为一门技术“不会过时”与金融投资的“现学现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殊途同归,都是奔着社会需求量大的方向而去的。需求量大,意味着机会更多,意味着不容易失业。有家长这样解释,(上海)财经大学的毕业生就业有优势,进入高大上的金融财税系统或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比例较高。“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是上海发展的目标之一,对财经金融人才的旺盛需求会保持较长一个时期。”更有“野心”的人则会考虑,十年难遇的好行情,掌握了专业知识则更容易脱颖而出,或者说,更容易大赚一笔。最后,说点有意思的事儿。仔细想想,其实广大考生疯狂涌入财经大学和广大散户疯狂涌入股市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在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跟风赶热门,财经大学的分数线越高,报的人越多,股指越高,开户的人越多,都是买涨不买跌,跟着大潮走,跟着“大佬”走;都是在繁花似锦的盛况下,认为自己多少能分得一份蜜,自我感觉很良好,上了财经专业从此就走上人生巅峰,赶上了牛市早晚能一夜暴富;都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无论是学校报考还是资本市场,都已经过度地“市场化”了,价值规律的制约已经空前降低,呈现出来的“价格”几乎全部是市场选择(供需关系)的结果,市场的不理性特点则让这种偏离真实价值的价格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存在——财经专业的分数长期偏高,股市的价值也总是被高估;而且进去之后都并不见得一帆风顺,学了财经可能发现这一行并不是多么“高大上”,满意的工作也不是那么好找,而炒了股的可能钱没赚多少,却作茧自缚似的把自己套在了里面——都是容易梦碎的伤心之地。不过,既然它们的走红都是热点发酵而来,那么随着热度退却,回归常态将是必然趋势。现在是不太理性的,但聪明的人们总不会让自己一直跌跟头的是不是?所以报学校也好,炒股也好,最后大家会慢慢明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这个非常正常。你说得北京邮电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是211大学,双一流大学,录取分数线要高出好多985大学。一个是地理位置决定的,这三所大学两个在首都北京,一个在上海,一线城市的光环,自带顶级流量,家长考生趋之若鹜的追捧是正常的。专业决定了这三所大学人气爆棚,理工科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通信类北邮擅长,够985大学的分数线,上不了好专业,退而求其次选择北邮。上财和央财是众多文科生梦寐以求想上的大学,这两个大学财经类专业热门,报考的考生多,分数自然水涨船高。这两年财经类专业有冷的趋势,“两财一贸”分数下降了。北邮的录取分数线高于同城的985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和中央民族大学,其主要原因是专业北邮有优势。现在考生报志愿比较理性,对面子和里子都重视起来了。重视面子985大学、211大学的名气,为了就业也开始重视里子专业,热门专业、各学校的强势专业。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分数高于985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这都是专业的原因。这样的例子比较多,十几年前北京协合医学院不是985大学、211大学,临床医学专业“5+3”录取分数线高于北大清华。这都是专业的原因,985大学不是所有的专业都是王牌专业,一些非985大学也有王牌专业,术业有专攻,分数高一定有分数高的道理。您好,很高兴回答你提出的问题,针对于你提出的问题,我将用自己的见解帮你解答。大一新生已经开学,2019年高考彻底拉下结束的帷幕,部分人已经开始着手准备2020年高考以及志愿填报。志愿填报是高考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每年的录取数据也是下一年高考填报志愿的重要参考依据。其中,2019年大多数财经类高校都遭遇爆冷门,以及部分985高校也遭遇爆冷门。一些“自媒体人”为了吸引家长的关注,纷纷喊出财经类专业以后都不在吃香,财经类专业以后将会被淘汰等等。如果真是教育行业里面的人,绝对不会说出财经类专业遇冷,最多只会说出财经类高校遇冷。高校与专业之间差距着很多其他的专业,2020年考生如何参考往年数据?财经类高校并不等价于财经类专业,这里需要明确的一点,也是高考填报志愿的关键。河南省在2019年遭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与上海财经大学纷纷遇冷现象,很多“自媒体人”都在说有些学生捡漏太厉害。比如上海财经大学2018年河南省录取分数650多分,而2019年录取最低分只有570多分,突然下降80多分,是真的捡漏又或者假的捡漏?金融学、统计学、保险学等王牌专业依然录取分数在600多分,与2018年录取全省排名差不多。录取分数低的是社会学、公共管理类专业,可以说与财经类专业没有任何关系,而且也不是上海财经大学的王牌专业,就业来说并不乐观。同样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当中,本科开设环境工程专业,你觉得一个财经类高校,开设环境工程,考生愿意去报考吗?遇冷的不是财经类专业,而是财经类高校里面与财经类毫无相关的冷门专业。注:上海财经大学2019年部分地区录取分数图为什么会导致频繁的高校遇冷,包括985高校遭遇冷门?源于社会对考生专业的需求,随着本科毕业生越来越多,社会分工也会越来越明确。那么一些企业在招聘人才的时候,肯定优先考虑专业对口的学生,特别一些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聘更是对专业卡的比较死。目前大多数省份实施的高考录取方案都是平行志愿,平行志愿只有一次投档机会。也就是几乎所有的考生都会服从调剂安排,不服从调剂安排可能进面临退档的风险。假如本人是河南考生,想要填报上海财经大学大学的金融学专业,但是高考分数只有620分,肯定录取不到金融学专业,只能够调剂其他专业。那么此时此刻,考生就会放弃学校,选择专业,进行退而求次的方法。因此,现在的志愿填报都是以保护考生专业为主,学校是次要因素,专业很有可能影响一个人未来所有的工作。现在的考生与家长越来越理智,不会盲目的追求学校而放弃专业。因为,我们知道学校虽然很重要,但是专业更重要。在2019年高考志愿填报当中,有很多考生都放弃就读211高校的机会,选择双非一本的计算机专业、财经类专业等等。山东大学2019年安徽省理科录取最低分505分,录取专业护理学,浙江大学2019年安徽省理科录取最低分585分,录取专业生物与海洋相关专业。如果一个知名高校突然在某个省份爆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个高校在本省投档的专业太冷门,吸引不了考生报考。专业已经成为考生与家长填报志愿考虑的最重要的因素。说了那么多,也分析了那么多。面对2019年财经类高校遇冷门,2020年高考到底如何报考才最好。如果想要报考财经类专业,明确告诉你财经类专业一直很热门,如果想填报财经类高校捡漏,那么财经类高校里面的冷门专业也是留给你的。在学校与专业之间,你到底选择哪一个?如果选择专业,那么填报志愿的时候就要求稳,如果选择高校,那么可以多尝试几个名校,不过就算录取也是调剂到冷门专业。现在是互联网时代,是信息时代。几乎各个高校都会公布录取分数投档分数线。如果考生真的想填报财经类高校,最好看一看财经类专业的录取分数有没有下降。根据我的了解,财经类专业依然非常热门,爆冷的都是财经类高校当中与财经类没有任何关系的其他专业。以上就是我的见解,欢迎大家评论、交流。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我,每天都会分享自己的见解。如果你有其他的不同想法,也可以评论交流。
一个学校分数线高的原因,无非是因为考生的报考需求旺盛,而影响需求的最根本的因素,是人的观念判断。2015年上财自主招生的火爆2015年6月14日,原本一个平淡无奇的周末,上海财经大学的校园却变得热闹非凡。原来,当年的自主招生考试被挪到了高考之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家长都在陪着孩子来参加财大的自招。可以看到,一块不小的候考区域黑压压地挤满了人,校园的一隅被浩浩荡荡的考生和家长营造成黄金周的旅游景点——上财由于学校设置和专业特色,小而严谨,从来不曾受到游客的青睐,这样“游人如织”的景象让财大的学生新鲜不已,也让上财再次登上了新闻。教育部平台上的公示信息显示,2015年向上海财经大学提出报名的学生人数超过了1.3万人,接近北京大学自主招生申请人数(6000余人)和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申请人数(9000余人)之和。该数字不仅位于本年度全国高校自主招生申请人数第一名,更是创造了该校记录。这样的火爆情形在高考录取时也同样得到了体现。作为长三角核心城市的上海,其首屈一指的财经院校长期受到江浙沪考生的青睐。以江苏省为例,2015年上海财大的文科最低分数线是389,与复旦的分数线仅仅相差2分,而且上财的分数线要比江苏本省的综合类名校南京大学的分数线要高;理科分数线也达到了388,在上海高校中紧随复旦交大,位列第三。以下是近几年复旦和上财的最低分和最高分的分布情况(江苏省)(有图为证):从以上统计中可以粗略地看出,复旦录取考生的分数较为集中,相比较而言,财大的分数段范围更广,虽然最低分数线一直低于复旦,但近两年差距在缩小,财大的生源质量逐渐提高,而财大热门专业的就读者们则都能达到复旦的录取分数线(除了2011年文科以外),甚至还一度出现财大的最高分高于复旦最高分的情况——从生源来看,不少成绩优异的学生选择了财大。值得一提的是,上海财大也逐渐走进了北方考生和家长的视野。由于地理因素等原因,上财在北方的存在感一直很低,甚至曾被认为是专科学校,往往“发挥失常”了才会报考。现在这样的情况变少了,以河北省为例,今年上财位列文科类最难考院校的第8名,前7名均为综合性大学。而这10所高校中,除了上海财经大学,还有中央财经大学,这是两所仅有的非综合性大学,也是非985重点高校。而上财比央财排名靠前,也粗略说明上海的财经学校正在获得北方考生更多的认可。上海作为全国的金融中心,得天独厚的优势似乎被越来越多的人看重。从全国范围内看,财经类院校广受欢迎也是一个公认的事实,像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的分数线都很高,甚至超过了很多综合实力排名靠前的大学,而二本的财经院校或二本院校的财经专业最低投档线超过一本线更是每年都会出现的情况。和外国语、法学、医学等其他专业性大学相比,财经类院校的受捧程度也是遥遥领先。狭义地看,财经专业的长盛不衰和它自身的专业性有关,财经类的学科,如财务会计,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与实用性,在众多学生和家长的心目中,它是一门技能,就和计算机、医学甚至驾驶一样,掌握了这门技能,就拥有了安身立命的本事,而且这项本领不会过时,无论经济怎么发展,任何社会组织都离不开财务管理和财务核算,所以学好它,最不济也可以“一招鲜,吃遍天”。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广义地看,财经学校与财经专业的热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是又分不开的,经济形势良好,企业发展迅速势必会增加财经人才的需求,而金融产品和资本市场的蓬勃生态又将财经专业捧上了天。近几年来,金融一直比较热门,这和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民间的资本、资金进入到金融行业,各个不同行业也都有一些金融管理上的业务,加上上海自贸区设立、金融改革等一系列政策上的推动,金融经济自然就成为了炙手可热的专业。社会焦点催生报考热潮由来已久,早年中国刚刚加入WTO的时候,国际经济与贸易这样的专业就特别火,因为当时人们认为社会的需求量会非常大,前途会非常光明。而近两年,国际贸易虽然也是财经的专业,但是它的热度已经不如金融或者是会计这些专业了,因为背景不同了,社会需求不同了,人们追捧的东西自然也随之变化。归根结底,无论是专业属性的判断,还是社会背景的分析,大学或专业的选择与人们对自身就业归宿的考虑是分不开的,也就是说,就业情况和发展前景在报考的考虑过程中占很大的比重。财会作为一门技术“不会过时”与金融投资的“现学现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殊途同归,都是奔着社会需求量大的方向而去的。需求量大,意味着机会更多,意味着不容易失业。有家长这样解释,(上海)财经大学的毕业生就业有优势,进入高大上的金融财税系统或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比例较高。“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是上海发展的目标之一,对财经金融人才的旺盛需求会保持较长一个时期。”更有“野心”的人则会考虑,十年难遇的好行情,掌握了专业知识则更容易脱颖而出,或者说,更容易大赚一笔。最后,说点有意思的事儿。仔细想想,其实广大考生疯狂涌入财经大学和广大散户疯狂涌入股市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在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跟风赶热门,财经大学的分数线越高,报的人越多,股指越高,开户的人越多,都是买涨不买跌,跟着大潮走,跟着“大佬”走;都是在繁花似锦的盛况下,认为自己多少能分得一份蜜,自我感觉很良好,上了财经专业从此就走上人生巅峰,赶上了牛市早晚能一夜暴富;都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无论是学校报考还是资本市场,都已经过度地“市场化”了,价值规律的制约已经空前降低,呈现出来的“价格”几乎全部是市场选择(供需关系)的结果,市场的不理性特点则让这种偏离真实价值的价格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存在——财经专业的分数长期偏高,股市的价值也总是被高估;而且进去之后都并不见得一帆风顺,学了财经可能发现这一行并不是多么“高大上”,满意的工作也不是那么好找,而炒了股的可能钱没赚多少,却作茧自缚似的把自己套在了里面——都是容易梦碎的伤心之地。不过,既然它们的走红都是热点发酵而来,那么随着热度退却,回归常态将是必然趋势。现在是不太理性的,但聪明的人们总不会让自己一直跌跟头的是不是?所以报学校也好,炒股也好,最后大家会慢慢明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一个学校分数线高的原因,无非是因为考生的报考需求旺盛,而影响需求的最根本的因素,是人的观念判断。2015年上财自主招生的火爆2015年6月14日,原本一个平淡无奇的周末,上海财经大学的校园却变得热闹非凡。原来,当年的自主招生考试被挪到了高考之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家长都在陪着孩子来参加财大的自招。可以看到,一块不小的候考区域黑压压地挤满了人,校园的一隅被浩浩荡荡的考生和家长营造成黄金周的旅游景点——上财由于学校设置和专业特色,小而严谨,从来不曾受到游客的青睐,这样“游人如织”的景象让财大的学生新鲜不已,也让上财再次登上了新闻。教育部平台上的公示信息显示,2015年向上海财经大学提出报名的学生人数超过了1.3万人,接近北京大学自主招生申请人数(6000余人)和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申请人数(9000余人)之和。该数字不仅位于本年度全国高校自主招生申请人数第一名,更是创造了该校记录。这样的火爆情形在高考录取时也同样得到了体现。作为长三角核心城市的上海,其首屈一指的财经院校长期受到江浙沪考生的青睐。以江苏省为例,2015年上海财大的文科最低分数线是389,与复旦的分数线仅仅相差2分,而且上财的分数线要比江苏本省的综合类名校南京大学的分数线要高;理科分数线也达到了388,在上海高校中紧随复旦交大,位列第三。以下是近几年复旦和上财的最低分和最高分的分布情况(江苏省)(有图为证):从以上统计中可以粗略地看出,复旦录取考生的分数较为集中,相比较而言,财大的分数段范围更广,虽然最低分数线一直低于复旦,但近两年差距在缩小,财大的生源质量逐渐提高,而财大热门专业的就读者们则都能达到复旦的录取分数线(除了2011年文科以外),甚至还一度出现财大的最高分高于复旦最高分的情况——从生源来看,不少成绩优异的学生选择了财大。值得一提的是,上海财大也逐渐走进了北方考生和家长的视野。由于地理因素等原因,上财在北方的存在感一直很低,甚至曾被认为是专科学校,往往“发挥失常”了才会报考。现在这样的情况变少了,以河北省为例,今年上财位列文科类最难考院校的第8名,前7名均为综合性大学。而这10所高校中,除了上海财经大学,还有中央财经大学,这是两所仅有的非综合性大学,也是非985重点高校。而上财比央财排名靠前,也粗略说明上海的财经学校正在获得北方考生更多的认可。上海作为全国的金融中心,得天独厚的优势似乎被越来越多的人看重。从全国范围内看,财经类院校广受欢迎也是一个公认的事实,像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的分数线都很高,甚至超过了很多综合实力排名靠前的大学,而二本的财经院校或二本院校的财经专业最低投档线超过一本线更是每年都会出现的情况。和外国语、法学、医学等其他专业性大学相比,财经类院校的受捧程度也是遥遥领先。狭义地看,财经专业的长盛不衰和它自身的专业性有关,财经类的学科,如财务会计,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与实用性,在众多学生和家长的心目中,它是一门技能,就和计算机、医学甚至驾驶一样,掌握了这门技能,就拥有了安身立命的本事,而且这项本领不会过时,无论经济怎么发展,任何社会组织都离不开财务管理和财务核算,所以学好它,最不济也可以“一招鲜,吃遍天”。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广义地看,财经学校与财经专业的热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是又分不开的,经济形势良好,企业发展迅速势必会增加财经人才的需求,而金融产品和资本市场的蓬勃生态又将财经专业捧上了天。近几年来,金融一直比较热门,这和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民间的资本、资金进入到金融行业,各个不同行业也都有一些金融管理上的业务,加上上海自贸区设立、金融改革等一系列政策上的推动,金融经济自然就成为了炙手可热的专业。社会焦点催生报考热潮由来已久,早年中国刚刚加入WTO的时候,国际经济与贸易这样的专业就特别火,因为当时人们认为社会的需求量会非常大,前途会非常光明。而近两年,国际贸易虽然也是财经的专业,但是它的热度已经不如金融或者是会计这些专业了,因为背景不同了,社会需求不同了,人们追捧的东西自然也随之变化。归根结底,无论是专业属性的判断,还是社会背景的分析,大学或专业的选择与人们对自身就业归宿的考虑是分不开的,也就是说,就业情况和发展前景在报考的考虑过程中占很大的比重。财会作为一门技术“不会过时”与金融投资的“现学现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殊途同归,都是奔着社会需求量大的方向而去的。需求量大,意味着机会更多,意味着不容易失业。有家长这样解释,(上海)财经大学的毕业生就业有优势,进入高大上的金融财税系统或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比例较高。“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是上海发展的目标之一,对财经金融人才的旺盛需求会保持较长一个时期。”更有“野心”的人则会考虑,十年难遇的好行情,掌握了专业知识则更容易脱颖而出,或者说,更容易大赚一笔。最后,说点有意思的事儿。仔细想想,其实广大考生疯狂涌入财经大学和广大散户疯狂涌入股市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在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跟风赶热门,财经大学的分数线越高,报的人越多,股指越高,开户的人越多,都是买涨不买跌,跟着大潮走,跟着“大佬”走;都是在繁花似锦的盛况下,认为自己多少能分得一份蜜,自我感觉很良好,上了财经专业从此就走上人生巅峰,赶上了牛市早晚能一夜暴富;都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无论是学校报考还是资本市场,都已经过度地“市场化”了,价值规律的制约已经空前降低,呈现出来的“价格”几乎全部是市场选择(供需关系)的结果,市场的不理性特点则让这种偏离真实价值的价格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存在——财经专业的分数长期偏高,股市的价值也总是被高估;而且进去之后都并不见得一帆风顺,学了财经可能发现这一行并不是多么“高大上”,满意的工作也不是那么好找,而炒了股的可能钱没赚多少,却作茧自缚似的把自己套在了里面——都是容易梦碎的伤心之地。不过,既然它们的走红都是热点发酵而来,那么随着热度退却,回归常态将是必然趋势。现在是不太理性的,但聪明的人们总不会让自己一直跌跟头的是不是?所以报学校也好,炒股也好,最后大家会慢慢明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这个非常正常。你说得北京邮电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是211大学,双一流大学,录取分数线要高出好多985大学。一个是地理位置决定的,这三所大学两个在首都北京,一个在上海,一线城市的光环,自带顶级流量,家长考生趋之若鹜的追捧是正常的。专业决定了这三所大学人气爆棚,理工科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通信类北邮擅长,够985大学的分数线,上不了好专业,退而求其次选择北邮。上财和央财是众多文科生梦寐以求想上的大学,这两个大学财经类专业热门,报考的考生多,分数自然水涨船高。这两年财经类专业有冷的趋势,“两财一贸”分数下降了。北邮的录取分数线高于同城的985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和中央民族大学,其主要原因是专业北邮有优势。现在考生报志愿比较理性,对面子和里子都重视起来了。重视面子985大学、211大学的名气,为了就业也开始重视里子专业,热门专业、各学校的强势专业。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分数高于985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这都是专业的原因。这样的例子比较多,十几年前北京协合医学院不是985大学、211大学,临床医学专业“5+3”录取分数线高于北大清华。这都是专业的原因,985大学不是所有的专业都是王牌专业,一些非985大学也有王牌专业,术业有专攻,分数高一定有分数高的道理。
一个学校分数线高的原因,无非是因为考生的报考需求旺盛,而影响需求的最根本的因素,是人的观念判断。2015年上财自主招生的火爆2015年6月14日,原本一个平淡无奇的周末,上海财经大学的校园却变得热闹非凡。原来,当年的自主招生考试被挪到了高考之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家长都在陪着孩子来参加财大的自招。可以看到,一块不小的候考区域黑压压地挤满了人,校园的一隅被浩浩荡荡的考生和家长营造成黄金周的旅游景点——上财由于学校设置和专业特色,小而严谨,从来不曾受到游客的青睐,这样“游人如织”的景象让财大的学生新鲜不已,也让上财再次登上了新闻。教育部平台上的公示信息显示,2015年向上海财经大学提出报名的学生人数超过了1.3万人,接近北京大学自主招生申请人数(6000余人)和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申请人数(9000余人)之和。该数字不仅位于本年度全国高校自主招生申请人数第一名,更是创造了该校记录。这样的火爆情形在高考录取时也同样得到了体现。作为长三角核心城市的上海,其首屈一指的财经院校长期受到江浙沪考生的青睐。以江苏省为例,2015年上海财大的文科最低分数线是389,与复旦的分数线仅仅相差2分,而且上财的分数线要比江苏本省的综合类名校南京大学的分数线要高;理科分数线也达到了388,在上海高校中紧随复旦交大,位列第三。以下是近几年复旦和上财的最低分和最高分的分布情况(江苏省)(有图为证):从以上统计中可以粗略地看出,复旦录取考生的分数较为集中,相比较而言,财大的分数段范围更广,虽然最低分数线一直低于复旦,但近两年差距在缩小,财大的生源质量逐渐提高,而财大热门专业的就读者们则都能达到复旦的录取分数线(除了2011年文科以外),甚至还一度出现财大的最高分高于复旦最高分的情况——从生源来看,不少成绩优异的学生选择了财大。值得一提的是,上海财大也逐渐走进了北方考生和家长的视野。由于地理因素等原因,上财在北方的存在感一直很低,甚至曾被认为是专科学校,往往“发挥失常”了才会报考。现在这样的情况变少了,以河北省为例,今年上财位列文科类最难考院校的第8名,前7名均为综合性大学。而这10所高校中,除了上海财经大学,还有中央财经大学,这是两所仅有的非综合性大学,也是非985重点高校。而上财比央财排名靠前,也粗略说明上海的财经学校正在获得北方考生更多的认可。上海作为全国的金融中心,得天独厚的优势似乎被越来越多的人看重。从全国范围内看,财经类院校广受欢迎也是一个公认的事实,像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的分数线都很高,甚至超过了很多综合实力排名靠前的大学,而二本的财经院校或二本院校的财经专业最低投档线超过一本线更是每年都会出现的情况。和外国语、法学、医学等其他专业性大学相比,财经类院校的受捧程度也是遥遥领先。狭义地看,财经专业的长盛不衰和它自身的专业性有关,财经类的学科,如财务会计,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与实用性,在众多学生和家长的心目中,它是一门技能,就和计算机、医学甚至驾驶一样,掌握了这门技能,就拥有了安身立命的本事,而且这项本领不会过时,无论经济怎么发展,任何社会组织都离不开财务管理和财务核算,所以学好它,最不济也可以“一招鲜,吃遍天”。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广义地看,财经学校与财经专业的热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是又分不开的,经济形势良好,企业发展迅速势必会增加财经人才的需求,而金融产品和资本市场的蓬勃生态又将财经专业捧上了天。近几年来,金融一直比较热门,这和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民间的资本、资金进入到金融行业,各个不同行业也都有一些金融管理上的业务,加上上海自贸区设立、金融改革等一系列政策上的推动,金融经济自然就成为了炙手可热的专业。社会焦点催生报考热潮由来已久,早年中国刚刚加入WTO的时候,国际经济与贸易这样的专业就特别火,因为当时人们认为社会的需求量会非常大,前途会非常光明。而近两年,国际贸易虽然也是财经的专业,但是它的热度已经不如金融或者是会计这些专业了,因为背景不同了,社会需求不同了,人们追捧的东西自然也随之变化。归根结底,无论是专业属性的判断,还是社会背景的分析,大学或专业的选择与人们对自身就业归宿的考虑是分不开的,也就是说,就业情况和发展前景在报考的考虑过程中占很大的比重。财会作为一门技术“不会过时”与金融投资的“现学现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殊途同归,都是奔着社会需求量大的方向而去的。需求量大,意味着机会更多,意味着不容易失业。有家长这样解释,(上海)财经大学的毕业生就业有优势,进入高大上的金融财税系统或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比例较高。“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是上海发展的目标之一,对财经金融人才的旺盛需求会保持较长一个时期。”更有“野心”的人则会考虑,十年难遇的好行情,掌握了专业知识则更容易脱颖而出,或者说,更容易大赚一笔。最后,说点有意思的事儿。仔细想想,其实广大考生疯狂涌入财经大学和广大散户疯狂涌入股市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在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跟风赶热门,财经大学的分数线越高,报的人越多,股指越高,开户的人越多,都是买涨不买跌,跟着大潮走,跟着“大佬”走;都是在繁花似锦的盛况下,认为自己多少能分得一份蜜,自我感觉很良好,上了财经专业从此就走上人生巅峰,赶上了牛市早晚能一夜暴富;都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无论是学校报考还是资本市场,都已经过度地“市场化”了,价值规律的制约已经空前降低,呈现出来的“价格”几乎全部是市场选择(供需关系)的结果,市场的不理性特点则让这种偏离真实价值的价格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存在——财经专业的分数长期偏高,股市的价值也总是被高估;而且进去之后都并不见得一帆风顺,学了财经可能发现这一行并不是多么“高大上”,满意的工作也不是那么好找,而炒了股的可能钱没赚多少,却作茧自缚似的把自己套在了里面——都是容易梦碎的伤心之地。不过,既然它们的走红都是热点发酵而来,那么随着热度退却,回归常态将是必然趋势。现在是不太理性的,但聪明的人们总不会让自己一直跌跟头的是不是?所以报学校也好,炒股也好,最后大家会慢慢明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一个学校分数线高的原因,无非是因为考生的报考需求旺盛,而影响需求的最根本的因素,是人的观念判断。2015年上财自主招生的火爆2015年6月14日,原本一个平淡无奇的周末,上海财经大学的校园却变得热闹非凡。原来,当年的自主招生考试被挪到了高考之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家长都在陪着孩子来参加财大的自招。可以看到,一块不小的候考区域黑压压地挤满了人,校园的一隅被浩浩荡荡的考生和家长营造成黄金周的旅游景点——上财由于学校设置和专业特色,小而严谨,从来不曾受到游客的青睐,这样“游人如织”的景象让财大的学生新鲜不已,也让上财再次登上了新闻。教育部平台上的公示信息显示,2015年向上海财经大学提出报名的学生人数超过了1.3万人,接近北京大学自主招生申请人数(6000余人)和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申请人数(9000余人)之和。该数字不仅位于本年度全国高校自主招生申请人数第一名,更是创造了该校记录。这样的火爆情形在高考录取时也同样得到了体现。作为长三角核心城市的上海,其首屈一指的财经院校长期受到江浙沪考生的青睐。以江苏省为例,2015年上海财大的文科最低分数线是389,与复旦的分数线仅仅相差2分,而且上财的分数线要比江苏本省的综合类名校南京大学的分数线要高;理科分数线也达到了388,在上海高校中紧随复旦交大,位列第三。以下是近几年复旦和上财的最低分和最高分的分布情况(江苏省)(有图为证):从以上统计中可以粗略地看出,复旦录取考生的分数较为集中,相比较而言,财大的分数段范围更广,虽然最低分数线一直低于复旦,但近两年差距在缩小,财大的生源质量逐渐提高,而财大热门专业的就读者们则都能达到复旦的录取分数线(除了2011年文科以外),甚至还一度出现财大的最高分高于复旦最高分的情况——从生源来看,不少成绩优异的学生选择了财大。值得一提的是,上海财大也逐渐走进了北方考生和家长的视野。由于地理因素等原因,上财在北方的存在感一直很低,甚至曾被认为是专科学校,往往“发挥失常”了才会报考。现在这样的情况变少了,以河北省为例,今年上财位列文科类最难考院校的第8名,前7名均为综合性大学。而这10所高校中,除了上海财经大学,还有中央财经大学,这是两所仅有的非综合性大学,也是非985重点高校。而上财比央财排名靠前,也粗略说明上海的财经学校正在获得北方考生更多的认可。上海作为全国的金融中心,得天独厚的优势似乎被越来越多的人看重。从全国范围内看,财经类院校广受欢迎也是一个公认的事实,像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的分数线都很高,甚至超过了很多综合实力排名靠前的大学,而二本的财经院校或二本院校的财经专业最低投档线超过一本线更是每年都会出现的情况。和外国语、法学、医学等其他专业性大学相比,财经类院校的受捧程度也是遥遥领先。狭义地看,财经专业的长盛不衰和它自身的专业性有关,财经类的学科,如财务会计,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与实用性,在众多学生和家长的心目中,它是一门技能,就和计算机、医学甚至驾驶一样,掌握了这门技能,就拥有了安身立命的本事,而且这项本领不会过时,无论经济怎么发展,任何社会组织都离不开财务管理和财务核算,所以学好它,最不济也可以“一招鲜,吃遍天”。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广义地看,财经学校与财经专业的热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是又分不开的,经济形势良好,企业发展迅速势必会增加财经人才的需求,而金融产品和资本市场的蓬勃生态又将财经专业捧上了天。近几年来,金融一直比较热门,这和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民间的资本、资金进入到金融行业,各个不同行业也都有一些金融管理上的业务,加上上海自贸区设立、金融改革等一系列政策上的推动,金融经济自然就成为了炙手可热的专业。社会焦点催生报考热潮由来已久,早年中国刚刚加入WTO的时候,国际经济与贸易这样的专业就特别火,因为当时人们认为社会的需求量会非常大,前途会非常光明。而近两年,国际贸易虽然也是财经的专业,但是它的热度已经不如金融或者是会计这些专业了,因为背景不同了,社会需求不同了,人们追捧的东西自然也随之变化。归根结底,无论是专业属性的判断,还是社会背景的分析,大学或专业的选择与人们对自身就业归宿的考虑是分不开的,也就是说,就业情况和发展前景在报考的考虑过程中占很大的比重。财会作为一门技术“不会过时”与金融投资的“现学现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殊途同归,都是奔着社会需求量大的方向而去的。需求量大,意味着机会更多,意味着不容易失业。有家长这样解释,(上海)财经大学的毕业生就业有优势,进入高大上的金融财税系统或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比例较高。“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是上海发展的目标之一,对财经金融人才的旺盛需求会保持较长一个时期。”更有“野心”的人则会考虑,十年难遇的好行情,掌握了专业知识则更容易脱颖而出,或者说,更容易大赚一笔。最后,说点有意思的事儿。仔细想想,其实广大考生疯狂涌入财经大学和广大散户疯狂涌入股市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在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跟风赶热门,财经大学的分数线越高,报的人越多,股指越高,开户的人越多,都是买涨不买跌,跟着大潮走,跟着“大佬”走;都是在繁花似锦的盛况下,认为自己多少能分得一份蜜,自我感觉很良好,上了财经专业从此就走上人生巅峰,赶上了牛市早晚能一夜暴富;都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无论是学校报考还是资本市场,都已经过度地“市场化”了,价值规律的制约已经空前降低,呈现出来的“价格”几乎全部是市场选择(供需关系)的结果,市场的不理性特点则让这种偏离真实价值的价格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存在——财经专业的分数长期偏高,股市的价值也总是被高估;而且进去之后都并不见得一帆风顺,学了财经可能发现这一行并不是多么“高大上”,满意的工作也不是那么好找,而炒了股的可能钱没赚多少,却作茧自缚似的把自己套在了里面——都是容易梦碎的伤心之地。不过,既然它们的走红都是热点发酵而来,那么随着热度退却,回归常态将是必然趋势。现在是不太理性的,但聪明的人们总不会让自己一直跌跟头的是不是?所以报学校也好,炒股也好,最后大家会慢慢明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这个非常正常。你说得北京邮电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是211大学,双一流大学,录取分数线要高出好多985大学。一个是地理位置决定的,这三所大学两个在首都北京,一个在上海,一线城市的光环,自带顶级流量,家长考生趋之若鹜的追捧是正常的。专业决定了这三所大学人气爆棚,理工科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通信类北邮擅长,够985大学的分数线,上不了好专业,退而求其次选择北邮。上财和央财是众多文科生梦寐以求想上的大学,这两个大学财经类专业热门,报考的考生多,分数自然水涨船高。这两年财经类专业有冷的趋势,“两财一贸”分数下降了。北邮的录取分数线高于同城的985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和中央民族大学,其主要原因是专业北邮有优势。现在考生报志愿比较理性,对面子和里子都重视起来了。重视面子985大学、211大学的名气,为了就业也开始重视里子专业,热门专业、各学校的强势专业。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分数高于985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这都是专业的原因。这样的例子比较多,十几年前北京协合医学院不是985大学、211大学,临床医学专业“5+3”录取分数线高于北大清华。这都是专业的原因,985大学不是所有的专业都是王牌专业,一些非985大学也有王牌专业,术业有专攻,分数高一定有分数高的道理。
一个学校分数线高的原因,无非是因为考生的报考需求旺盛,而影响需求的最根本的因素,是人的观念判断。2015年上财自主招生的火爆2015年6月14日,原本一个平淡无奇的周末,上海财经大学的校园却变得热闹非凡。原来,当年的自主招生考试被挪到了高考之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家长都在陪着孩子来参加财大的自招。可以看到,一块不小的候考区域黑压压地挤满了人,校园的一隅被浩浩荡荡的考生和家长营造成黄金周的旅游景点——上财由于学校设置和专业特色,小而严谨,从来不曾受到游客的青睐,这样“游人如织”的景象让财大的学生新鲜不已,也让上财再次登上了新闻。教育部平台上的公示信息显示,2015年向上海财经大学提出报名的学生人数超过了1.3万人,接近北京大学自主招生申请人数(6000余人)和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申请人数(9000余人)之和。该数字不仅位于本年度全国高校自主招生申请人数第一名,更是创造了该校记录。这样的火爆情形在高考录取时也同样得到了体现。作为长三角核心城市的上海,其首屈一指的财经院校长期受到江浙沪考生的青睐。以江苏省为例,2015年上海财大的文科最低分数线是389,与复旦的分数线仅仅相差2分,而且上财的分数线要比江苏本省的综合类名校南京大学的分数线要高;理科分数线也达到了388,在上海高校中紧随复旦交大,位列第三。以下是近几年复旦和上财的最低分和最高分的分布情况(江苏省)(有图为证):从以上统计中可以粗略地看出,复旦录取考生的分数较为集中,相比较而言,财大的分数段范围更广,虽然最低分数线一直低于复旦,但近两年差距在缩小,财大的生源质量逐渐提高,而财大热门专业的就读者们则都能达到复旦的录取分数线(除了2011年文科以外),甚至还一度出现财大的最高分高于复旦最高分的情况——从生源来看,不少成绩优异的学生选择了财大。值得一提的是,上海财大也逐渐走进了北方考生和家长的视野。由于地理因素等原因,上财在北方的存在感一直很低,甚至曾被认为是专科学校,往往“发挥失常”了才会报考。现在这样的情况变少了,以河北省为例,今年上财位列文科类最难考院校的第8名,前7名均为综合性大学。而这10所高校中,除了上海财经大学,还有中央财经大学,这是两所仅有的非综合性大学,也是非985重点高校。而上财比央财排名靠前,也粗略说明上海的财经学校正在获得北方考生更多的认可。上海作为全国的金融中心,得天独厚的优势似乎被越来越多的人看重。从全国范围内看,财经类院校广受欢迎也是一个公认的事实,像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的分数线都很高,甚至超过了很多综合实力排名靠前的大学,而二本的财经院校或二本院校的财经专业最低投档线超过一本线更是每年都会出现的情况。和外国语、法学、医学等其他专业性大学相比,财经类院校的受捧程度也是遥遥领先。狭义地看,财经专业的长盛不衰和它自身的专业性有关,财经类的学科,如财务会计,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与实用性,在众多学生和家长的心目中,它是一门技能,就和计算机、医学甚至驾驶一样,掌握了这门技能,就拥有了安身立命的本事,而且这项本领不会过时,无论经济怎么发展,任何社会组织都离不开财务管理和财务核算,所以学好它,最不济也可以“一招鲜,吃遍天”。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广义地看,财经学校与财经专业的热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是又分不开的,经济形势良好,企业发展迅速势必会增加财经人才的需求,而金融产品和资本市场的蓬勃生态又将财经专业捧上了天。近几年来,金融一直比较热门,这和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民间的资本、资金进入到金融行业,各个不同行业也都有一些金融管理上的业务,加上上海自贸区设立、金融改革等一系列政策上的推动,金融经济自然就成为了炙手可热的专业。社会焦点催生报考热潮由来已久,早年中国刚刚加入WTO的时候,国际经济与贸易这样的专业就特别火,因为当时人们认为社会的需求量会非常大,前途会非常光明。而近两年,国际贸易虽然也是财经的专业,但是它的热度已经不如金融或者是会计这些专业了,因为背景不同了,社会需求不同了,人们追捧的东西自然也随之变化。归根结底,无论是专业属性的判断,还是社会背景的分析,大学或专业的选择与人们对自身就业归宿的考虑是分不开的,也就是说,就业情况和发展前景在报考的考虑过程中占很大的比重。财会作为一门技术“不会过时”与金融投资的“现学现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殊途同归,都是奔着社会需求量大的方向而去的。需求量大,意味着机会更多,意味着不容易失业。有家长这样解释,(上海)财经大学的毕业生就业有优势,进入高大上的金融财税系统或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比例较高。“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是上海发展的目标之一,对财经金融人才的旺盛需求会保持较长一个时期。”更有“野心”的人则会考虑,十年难遇的好行情,掌握了专业知识则更容易脱颖而出,或者说,更容易大赚一笔。最后,说点有意思的事儿。仔细想想,其实广大考生疯狂涌入财经大学和广大散户疯狂涌入股市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在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跟风赶热门,财经大学的分数线越高,报的人越多,股指越高,开户的人越多,都是买涨不买跌,跟着大潮走,跟着“大佬”走;都是在繁花似锦的盛况下,认为自己多少能分得一份蜜,自我感觉很良好,上了财经专业从此就走上人生巅峰,赶上了牛市早晚能一夜暴富;都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无论是学校报考还是资本市场,都已经过度地“市场化”了,价值规律的制约已经空前降低,呈现出来的“价格”几乎全部是市场选择(供需关系)的结果,市场的不理性特点则让这种偏离真实价值的价格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存在——财经专业的分数长期偏高,股市的价值也总是被高估;而且进去之后都并不见得一帆风顺,学了财经可能发现这一行并不是多么“高大上”,满意的工作也不是那么好找,而炒了股的可能钱没赚多少,却作茧自缚似的把自己套在了里面——都是容易梦碎的伤心之地。不过,既然它们的走红都是热点发酵而来,那么随着热度退却,回归常态将是必然趋势。现在是不太理性的,但聪明的人们总不会让自己一直跌跟头的是不是?所以报学校也好,炒股也好,最后大家会慢慢明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这个非常正常。你说得北京邮电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是211大学,双一流大学,录取分数线要高出好多985大学。一个是地理位置决定的,这三所大学两个在首都北京,一个在上海,一线城市的光环,自带顶级流量,家长考生趋之若鹜的追捧是正常的。专业决定了这三所大学人气爆棚,理工科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通信类北邮擅长,够985大学的分数线,上不了好专业,退而求其次选择北邮。上财和央财是众多文科生梦寐以求想上的大学,这两个大学财经类专业热门,报考的考生多,分数自然水涨船高。这两年财经类专业有冷的趋势,“两财一贸”分数下降了。北邮的录取分数线高于同城的985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和中央民族大学,其主要原因是专业北邮有优势。现在考生报志愿比较理性,对面子和里子都重视起来了。重视面子985大学、211大学的名气,为了就业也开始重视里子专业,热门专业、各学校的强势专业。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分数高于985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这都是专业的原因。这样的例子比较多,十几年前北京协合医学院不是985大学、211大学,临床医学专业“5+3”录取分数线高于北大清华。这都是专业的原因,985大学不是所有的专业都是王牌专业,一些非985大学也有王牌专业,术业有专攻,分数高一定有分数高的道理。您好,很高兴回答你提出的问题,针对于你提出的问题,我将用自己的见解帮你解答。大一新生已经开学,2019年高考彻底拉下结束的帷幕,部分人已经开始着手准备2020年高考以及志愿填报。志愿填报是高考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每年的录取数据也是下一年高考填报志愿的重要参考依据。其中,2019年大多数财经类高校都遭遇爆冷门,以及部分985高校也遭遇爆冷门。一些“自媒体人”为了吸引家长的关注,纷纷喊出财经类专业以后都不在吃香,财经类专业以后将会被淘汰等等。如果真是教育行业里面的人,绝对不会说出财经类专业遇冷,最多只会说出财经类高校遇冷。高校与专业之间差距着很多其他的专业,2020年考生如何参考往年数据?财经类高校并不等价于财经类专业,这里需要明确的一点,也是高考填报志愿的关键。河南省在2019年遭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与上海财经大学纷纷遇冷现象,很多“自媒体人”都在说有些学生捡漏太厉害。比如上海财经大学2018年河南省录取分数650多分,而2019年录取最低分只有570多分,突然下降80多分,是真的捡漏又或者假的捡漏?金融学、统计学、保险学等王牌专业依然录取分数在600多分,与2018年录取全省排名差不多。录取分数低的是社会学、公共管理类专业,可以说与财经类专业没有任何关系,而且也不是上海财经大学的王牌专业,就业来说并不乐观。同样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当中,本科开设环境工程专业,你觉得一个财经类高校,开设环境工程,考生愿意去报考吗?遇冷的不是财经类专业,而是财经类高校里面与财经类毫无相关的冷门专业。注:上海财经大学2019年部分地区录取分数图为什么会导致频繁的高校遇冷,包括985高校遭遇冷门?源于社会对考生专业的需求,随着本科毕业生越来越多,社会分工也会越来越明确。那么一些企业在招聘人才的时候,肯定优先考虑专业对口的学生,特别一些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聘更是对专业卡的比较死。目前大多数省份实施的高考录取方案都是平行志愿,平行志愿只有一次投档机会。也就是几乎所有的考生都会服从调剂安排,不服从调剂安排可能进面临退档的风险。假如本人是河南考生,想要填报上海财经大学大学的金融学专业,但是高考分数只有620分,肯定录取不到金融学专业,只能够调剂其他专业。那么此时此刻,考生就会放弃学校,选择专业,进行退而求次的方法。因此,现在的志愿填报都是以保护考生专业为主,学校是次要因素,专业很有可能影响一个人未来所有的工作。现在的考生与家长越来越理智,不会盲目的追求学校而放弃专业。因为,我们知道学校虽然很重要,但是专业更重要。在2019年高考志愿填报当中,有很多考生都放弃就读211高校的机会,选择双非一本的计算机专业、财经类专业等等。山东大学2019年安徽省理科录取最低分505分,录取专业护理学,浙江大学2019年安徽省理科录取最低分585分,录取专业生物与海洋相关专业。如果一个知名高校突然在某个省份爆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个高校在本省投档的专业太冷门,吸引不了考生报考。专业已经成为考生与家长填报志愿考虑的最重要的因素。说了那么多,也分析了那么多。面对2019年财经类高校遇冷门,2020年高考到底如何报考才最好。如果想要报考财经类专业,明确告诉你财经类专业一直很热门,如果想填报财经类高校捡漏,那么财经类高校里面的冷门专业也是留给你的。在学校与专业之间,你到底选择哪一个?如果选择专业,那么填报志愿的时候就要求稳,如果选择高校,那么可以多尝试几个名校,不过就算录取也是调剂到冷门专业。现在是互联网时代,是信息时代。几乎各个高校都会公布录取分数投档分数线。如果考生真的想填报财经类高校,最好看一看财经类专业的录取分数有没有下降。根据我的了解,财经类专业依然非常热门,爆冷的都是财经类高校当中与财经类没有任何关系的其他专业。以上就是我的见解,欢迎大家评论、交流。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我,每天都会分享自己的见解。如果你有其他的不同想法,也可以评论交流。
一个学校分数线高的原因,无非是因为考生的报考需求旺盛,而影响需求的最根本的因素,是人的观念判断。2015年上财自主招生的火爆2015年6月14日,原本一个平淡无奇的周末,上海财经大学的校园却变得热闹非凡。原来,当年的自主招生考试被挪到了高考之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家长都在陪着孩子来参加财大的自招。可以看到,一块不小的候考区域黑压压地挤满了人,校园的一隅被浩浩荡荡的考生和家长营造成黄金周的旅游景点——上财由于学校设置和专业特色,小而严谨,从来不曾受到游客的青睐,这样“游人如织”的景象让财大的学生新鲜不已,也让上财再次登上了新闻。教育部平台上的公示信息显示,2015年向上海财经大学提出报名的学生人数超过了1.3万人,接近北京大学自主招生申请人数(6000余人)和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申请人数(9000余人)之和。该数字不仅位于本年度全国高校自主招生申请人数第一名,更是创造了该校记录。这样的火爆情形在高考录取时也同样得到了体现。作为长三角核心城市的上海,其首屈一指的财经院校长期受到江浙沪考生的青睐。以江苏省为例,2015年上海财大的文科最低分数线是389,与复旦的分数线仅仅相差2分,而且上财的分数线要比江苏本省的综合类名校南京大学的分数线要高;理科分数线也达到了388,在上海高校中紧随复旦交大,位列第三。以下是近几年复旦和上财的最低分和最高分的分布情况(江苏省)(有图为证):从以上统计中可以粗略地看出,复旦录取考生的分数较为集中,相比较而言,财大的分数段范围更广,虽然最低分数线一直低于复旦,但近两年差距在缩小,财大的生源质量逐渐提高,而财大热门专业的就读者们则都能达到复旦的录取分数线(除了2011年文科以外),甚至还一度出现财大的最高分高于复旦最高分的情况——从生源来看,不少成绩优异的学生选择了财大。值得一提的是,上海财大也逐渐走进了北方考生和家长的视野。由于地理因素等原因,上财在北方的存在感一直很低,甚至曾被认为是专科学校,往往“发挥失常”了才会报考。现在这样的情况变少了,以河北省为例,今年上财位列文科类最难考院校的第8名,前7名均为综合性大学。而这10所高校中,除了上海财经大学,还有中央财经大学,这是两所仅有的非综合性大学,也是非985重点高校。而上财比央财排名靠前,也粗略说明上海的财经学校正在获得北方考生更多的认可。上海作为全国的金融中心,得天独厚的优势似乎被越来越多的人看重。从全国范围内看,财经类院校广受欢迎也是一个公认的事实,像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的分数线都很高,甚至超过了很多综合实力排名靠前的大学,而二本的财经院校或二本院校的财经专业最低投档线超过一本线更是每年都会出现的情况。和外国语、法学、医学等其他专业性大学相比,财经类院校的受捧程度也是遥遥领先。狭义地看,财经专业的长盛不衰和它自身的专业性有关,财经类的学科,如财务会计,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与实用性,在众多学生和家长的心目中,它是一门技能,就和计算机、医学甚至驾驶一样,掌握了这门技能,就拥有了安身立命的本事,而且这项本领不会过时,无论经济怎么发展,任何社会组织都离不开财务管理和财务核算,所以学好它,最不济也可以“一招鲜,吃遍天”。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广义地看,财经学校与财经专业的热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是又分不开的,经济形势良好,企业发展迅速势必会增加财经人才的需求,而金融产品和资本市场的蓬勃生态又将财经专业捧上了天。近几年来,金融一直比较热门,这和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民间的资本、资金进入到金融行业,各个不同行业也都有一些金融管理上的业务,加上上海自贸区设立、金融改革等一系列政策上的推动,金融经济自然就成为了炙手可热的专业。社会焦点催生报考热潮由来已久,早年中国刚刚加入WTO的时候,国际经济与贸易这样的专业就特别火,因为当时人们认为社会的需求量会非常大,前途会非常光明。而近两年,国际贸易虽然也是财经的专业,但是它的热度已经不如金融或者是会计这些专业了,因为背景不同了,社会需求不同了,人们追捧的东西自然也随之变化。归根结底,无论是专业属性的判断,还是社会背景的分析,大学或专业的选择与人们对自身就业归宿的考虑是分不开的,也就是说,就业情况和发展前景在报考的考虑过程中占很大的比重。财会作为一门技术“不会过时”与金融投资的“现学现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殊途同归,都是奔着社会需求量大的方向而去的。需求量大,意味着机会更多,意味着不容易失业。有家长这样解释,(上海)财经大学的毕业生就业有优势,进入高大上的金融财税系统或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比例较高。“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是上海发展的目标之一,对财经金融人才的旺盛需求会保持较长一个时期。”更有“野心”的人则会考虑,十年难遇的好行情,掌握了专业知识则更容易脱颖而出,或者说,更容易大赚一笔。最后,说点有意思的事儿。仔细想想,其实广大考生疯狂涌入财经大学和广大散户疯狂涌入股市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在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跟风赶热门,财经大学的分数线越高,报的人越多,股指越高,开户的人越多,都是买涨不买跌,跟着大潮走,跟着“大佬”走;都是在繁花似锦的盛况下,认为自己多少能分得一份蜜,自我感觉很良好,上了财经专业从此就走上人生巅峰,赶上了牛市早晚能一夜暴富;都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无论是学校报考还是资本市场,都已经过度地“市场化”了,价值规律的制约已经空前降低,呈现出来的“价格”几乎全部是市场选择(供需关系)的结果,市场的不理性特点则让这种偏离真实价值的价格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存在——财经专业的分数长期偏高,股市的价值也总是被高估;而且进去之后都并不见得一帆风顺,学了财经可能发现这一行并不是多么“高大上”,满意的工作也不是那么好找,而炒了股的可能钱没赚多少,却作茧自缚似的把自己套在了里面——都是容易梦碎的伤心之地。不过,既然它们的走红都是热点发酵而来,那么随着热度退却,回归常态将是必然趋势。现在是不太理性的,但聪明的人们总不会让自己一直跌跟头的是不是?所以报学校也好,炒股也好,最后大家会慢慢明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一个学校分数线高的原因,无非是因为考生的报考需求旺盛,而影响需求的最根本的因素,是人的观念判断。2015年上财自主招生的火爆2015年6月14日,原本一个平淡无奇的周末,上海财经大学的校园却变得热闹非凡。原来,当年的自主招生考试被挪到了高考之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家长都在陪着孩子来参加财大的自招。可以看到,一块不小的候考区域黑压压地挤满了人,校园的一隅被浩浩荡荡的考生和家长营造成黄金周的旅游景点——上财由于学校设置和专业特色,小而严谨,从来不曾受到游客的青睐,这样“游人如织”的景象让财大的学生新鲜不已,也让上财再次登上了新闻。教育部平台上的公示信息显示,2015年向上海财经大学提出报名的学生人数超过了1.3万人,接近北京大学自主招生申请人数(6000余人)和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申请人数(9000余人)之和。该数字不仅位于本年度全国高校自主招生申请人数第一名,更是创造了该校记录。这样的火爆情形在高考录取时也同样得到了体现。作为长三角核心城市的上海,其首屈一指的财经院校长期受到江浙沪考生的青睐。以江苏省为例,2015年上海财大的文科最低分数线是389,与复旦的分数线仅仅相差2分,而且上财的分数线要比江苏本省的综合类名校南京大学的分数线要高;理科分数线也达到了388,在上海高校中紧随复旦交大,位列第三。以下是近几年复旦和上财的最低分和最高分的分布情况(江苏省)(有图为证):从以上统计中可以粗略地看出,复旦录取考生的分数较为集中,相比较而言,财大的分数段范围更广,虽然最低分数线一直低于复旦,但近两年差距在缩小,财大的生源质量逐渐提高,而财大热门专业的就读者们则都能达到复旦的录取分数线(除了2011年文科以外),甚至还一度出现财大的最高分高于复旦最高分的情况——从生源来看,不少成绩优异的学生选择了财大。值得一提的是,上海财大也逐渐走进了北方考生和家长的视野。由于地理因素等原因,上财在北方的存在感一直很低,甚至曾被认为是专科学校,往往“发挥失常”了才会报考。现在这样的情况变少了,以河北省为例,今年上财位列文科类最难考院校的第8名,前7名均为综合性大学。而这10所高校中,除了上海财经大学,还有中央财经大学,这是两所仅有的非综合性大学,也是非985重点高校。而上财比央财排名靠前,也粗略说明上海的财经学校正在获得北方考生更多的认可。上海作为全国的金融中心,得天独厚的优势似乎被越来越多的人看重。从全国范围内看,财经类院校广受欢迎也是一个公认的事实,像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的分数线都很高,甚至超过了很多综合实力排名靠前的大学,而二本的财经院校或二本院校的财经专业最低投档线超过一本线更是每年都会出现的情况。和外国语、法学、医学等其他专业性大学相比,财经类院校的受捧程度也是遥遥领先。狭义地看,财经专业的长盛不衰和它自身的专业性有关,财经类的学科,如财务会计,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与实用性,在众多学生和家长的心目中,它是一门技能,就和计算机、医学甚至驾驶一样,掌握了这门技能,就拥有了安身立命的本事,而且这项本领不会过时,无论经济怎么发展,任何社会组织都离不开财务管理和财务核算,所以学好它,最不济也可以“一招鲜,吃遍天”。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广义地看,财经学校与财经专业的热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是又分不开的,经济形势良好,企业发展迅速势必会增加财经人才的需求,而金融产品和资本市场的蓬勃生态又将财经专业捧上了天。近几年来,金融一直比较热门,这和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民间的资本、资金进入到金融行业,各个不同行业也都有一些金融管理上的业务,加上上海自贸区设立、金融改革等一系列政策上的推动,金融经济自然就成为了炙手可热的专业。社会焦点催生报考热潮由来已久,早年中国刚刚加入WTO的时候,国际经济与贸易这样的专业就特别火,因为当时人们认为社会的需求量会非常大,前途会非常光明。而近两年,国际贸易虽然也是财经的专业,但是它的热度已经不如金融或者是会计这些专业了,因为背景不同了,社会需求不同了,人们追捧的东西自然也随之变化。归根结底,无论是专业属性的判断,还是社会背景的分析,大学或专业的选择与人们对自身就业归宿的考虑是分不开的,也就是说,就业情况和发展前景在报考的考虑过程中占很大的比重。财会作为一门技术“不会过时”与金融投资的“现学现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殊途同归,都是奔着社会需求量大的方向而去的。需求量大,意味着机会更多,意味着不容易失业。有家长这样解释,(上海)财经大学的毕业生就业有优势,进入高大上的金融财税系统或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比例较高。“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是上海发展的目标之一,对财经金融人才的旺盛需求会保持较长一个时期。”更有“野心”的人则会考虑,十年难遇的好行情,掌握了专业知识则更容易脱颖而出,或者说,更容易大赚一笔。最后,说点有意思的事儿。仔细想想,其实广大考生疯狂涌入财经大学和广大散户疯狂涌入股市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在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跟风赶热门,财经大学的分数线越高,报的人越多,股指越高,开户的人越多,都是买涨不买跌,跟着大潮走,跟着“大佬”走;都是在繁花似锦的盛况下,认为自己多少能分得一份蜜,自我感觉很良好,上了财经专业从此就走上人生巅峰,赶上了牛市早晚能一夜暴富;都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无论是学校报考还是资本市场,都已经过度地“市场化”了,价值规律的制约已经空前降低,呈现出来的“价格”几乎全部是市场选择(供需关系)的结果,市场的不理性特点则让这种偏离真实价值的价格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存在——财经专业的分数长期偏高,股市的价值也总是被高估;而且进去之后都并不见得一帆风顺,学了财经可能发现这一行并不是多么“高大上”,满意的工作也不是那么好找,而炒了股的可能钱没赚多少,却作茧自缚似的把自己套在了里面——都是容易梦碎的伤心之地。不过,既然它们的走红都是热点发酵而来,那么随着热度退却,回归常态将是必然趋势。现在是不太理性的,但聪明的人们总不会让自己一直跌跟头的是不是?所以报学校也好,炒股也好,最后大家会慢慢明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这个非常正常。你说得北京邮电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是211大学,双一流大学,录取分数线要高出好多985大学。一个是地理位置决定的,这三所大学两个在首都北京,一个在上海,一线城市的光环,自带顶级流量,家长考生趋之若鹜的追捧是正常的。专业决定了这三所大学人气爆棚,理工科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通信类北邮擅长,够985大学的分数线,上不了好专业,退而求其次选择北邮。上财和央财是众多文科生梦寐以求想上的大学,这两个大学财经类专业热门,报考的考生多,分数自然水涨船高。这两年财经类专业有冷的趋势,“两财一贸”分数下降了。北邮的录取分数线高于同城的985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和中央民族大学,其主要原因是专业北邮有优势。现在考生报志愿比较理性,对面子和里子都重视起来了。重视面子985大学、211大学的名气,为了就业也开始重视里子专业,热门专业、各学校的强势专业。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分数高于985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这都是专业的原因。这样的例子比较多,十几年前北京协合医学院不是985大学、211大学,临床医学专业“5+3”录取分数线高于北大清华。这都是专业的原因,985大学不是所有的专业都是王牌专业,一些非985大学也有王牌专业,术业有专攻,分数高一定有分数高的道理。
一个学校分数线高的原因,无非是因为考生的报考需求旺盛,而影响需求的最根本的因素,是人的观念判断。2015年上财自主招生的火爆2015年6月14日,原本一个平淡无奇的周末,上海财经大学的校园却变得热闹非凡。原来,当年的自主招生考试被挪到了高考之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家长都在陪着孩子来参加财大的自招。可以看到,一块不小的候考区域黑压压地挤满了人,校园的一隅被浩浩荡荡的考生和家长营造成黄金周的旅游景点——上财由于学校设置和专业特色,小而严谨,从来不曾受到游客的青睐,这样“游人如织”的景象让财大的学生新鲜不已,也让上财再次登上了新闻。教育部平台上的公示信息显示,2015年向上海财经大学提出报名的学生人数超过了1.3万人,接近北京大学自主招生申请人数(6000余人)和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申请人数(9000余人)之和。该数字不仅位于本年度全国高校自主招生申请人数第一名,更是创造了该校记录。这样的火爆情形在高考录取时也同样得到了体现。作为长三角核心城市的上海,其首屈一指的财经院校长期受到江浙沪考生的青睐。以江苏省为例,2015年上海财大的文科最低分数线是389,与复旦的分数线仅仅相差2分,而且上财的分数线要比江苏本省的综合类名校南京大学的分数线要高;理科分数线也达到了388,在上海高校中紧随复旦交大,位列第三。以下是近几年复旦和上财的最低分和最高分的分布情况(江苏省)(有图为证):从以上统计中可以粗略地看出,复旦录取考生的分数较为集中,相比较而言,财大的分数段范围更广,虽然最低分数线一直低于复旦,但近两年差距在缩小,财大的生源质量逐渐提高,而财大热门专业的就读者们则都能达到复旦的录取分数线(除了2011年文科以外),甚至还一度出现财大的最高分高于复旦最高分的情况——从生源来看,不少成绩优异的学生选择了财大。值得一提的是,上海财大也逐渐走进了北方考生和家长的视野。由于地理因素等原因,上财在北方的存在感一直很低,甚至曾被认为是专科学校,往往“发挥失常”了才会报考。现在这样的情况变少了,以河北省为例,今年上财位列文科类最难考院校的第8名,前7名均为综合性大学。而这10所高校中,除了上海财经大学,还有中央财经大学,这是两所仅有的非综合性大学,也是非985重点高校。而上财比央财排名靠前,也粗略说明上海的财经学校正在获得北方考生更多的认可。上海作为全国的金融中心,得天独厚的优势似乎被越来越多的人看重。从全国范围内看,财经类院校广受欢迎也是一个公认的事实,像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的分数线都很高,甚至超过了很多综合实力排名靠前的大学,而二本的财经院校或二本院校的财经专业最低投档线超过一本线更是每年都会出现的情况。和外国语、法学、医学等其他专业性大学相比,财经类院校的受捧程度也是遥遥领先。狭义地看,财经专业的长盛不衰和它自身的专业性有关,财经类的学科,如财务会计,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与实用性,在众多学生和家长的心目中,它是一门技能,就和计算机、医学甚至驾驶一样,掌握了这门技能,就拥有了安身立命的本事,而且这项本领不会过时,无论经济怎么发展,任何社会组织都离不开财务管理和财务核算,所以学好它,最不济也可以“一招鲜,吃遍天”。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广义地看,财经学校与财经专业的热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是又分不开的,经济形势良好,企业发展迅速势必会增加财经人才的需求,而金融产品和资本市场的蓬勃生态又将财经专业捧上了天。近几年来,金融一直比较热门,这和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民间的资本、资金进入到金融行业,各个不同行业也都有一些金融管理上的业务,加上上海自贸区设立、金融改革等一系列政策上的推动,金融经济自然就成为了炙手可热的专业。社会焦点催生报考热潮由来已久,早年中国刚刚加入WTO的时候,国际经济与贸易这样的专业就特别火,因为当时人们认为社会的需求量会非常大,前途会非常光明。而近两年,国际贸易虽然也是财经的专业,但是它的热度已经不如金融或者是会计这些专业了,因为背景不同了,社会需求不同了,人们追捧的东西自然也随之变化。归根结底,无论是专业属性的判断,还是社会背景的分析,大学或专业的选择与人们对自身就业归宿的考虑是分不开的,也就是说,就业情况和发展前景在报考的考虑过程中占很大的比重。财会作为一门技术“不会过时”与金融投资的“现学现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殊途同归,都是奔着社会需求量大的方向而去的。需求量大,意味着机会更多,意味着不容易失业。有家长这样解释,(上海)财经大学的毕业生就业有优势,进入高大上的金融财税系统或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比例较高。“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是上海发展的目标之一,对财经金融人才的旺盛需求会保持较长一个时期。”更有“野心”的人则会考虑,十年难遇的好行情,掌握了专业知识则更容易脱颖而出,或者说,更容易大赚一笔。最后,说点有意思的事儿。仔细想想,其实广大考生疯狂涌入财经大学和广大散户疯狂涌入股市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在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跟风赶热门,财经大学的分数线越高,报的人越多,股指越高,开户的人越多,都是买涨不买跌,跟着大潮走,跟着“大佬”走;都是在繁花似锦的盛况下,认为自己多少能分得一份蜜,自我感觉很良好,上了财经专业从此就走上人生巅峰,赶上了牛市早晚能一夜暴富;都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无论是学校报考还是资本市场,都已经过度地“市场化”了,价值规律的制约已经空前降低,呈现出来的“价格”几乎全部是市场选择(供需关系)的结果,市场的不理性特点则让这种偏离真实价值的价格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存在——财经专业的分数长期偏高,股市的价值也总是被高估;而且进去之后都并不见得一帆风顺,学了财经可能发现这一行并不是多么“高大上”,满意的工作也不是那么好找,而炒了股的可能钱没赚多少,却作茧自缚似的把自己套在了里面——都是容易梦碎的伤心之地。不过,既然它们的走红都是热点发酵而来,那么随着热度退却,回归常态将是必然趋势。现在是不太理性的,但聪明的人们总不会让自己一直跌跟头的是不是?所以报学校也好,炒股也好,最后大家会慢慢明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一个学校分数线高的原因,无非是因为考生的报考需求旺盛,而影响需求的最根本的因素,是人的观念判断。2015年上财自主招生的火爆2015年6月14日,原本一个平淡无奇的周末,上海财经大学的校园却变得热闹非凡。原来,当年的自主招生考试被挪到了高考之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家长都在陪着孩子来参加财大的自招。可以看到,一块不小的候考区域黑压压地挤满了人,校园的一隅被浩浩荡荡的考生和家长营造成黄金周的旅游景点——上财由于学校设置和专业特色,小而严谨,从来不曾受到游客的青睐,这样“游人如织”的景象让财大的学生新鲜不已,也让上财再次登上了新闻。教育部平台上的公示信息显示,2015年向上海财经大学提出报名的学生人数超过了1.3万人,接近北京大学自主招生申请人数(6000余人)和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申请人数(9000余人)之和。该数字不仅位于本年度全国高校自主招生申请人数第一名,更是创造了该校记录。这样的火爆情形在高考录取时也同样得到了体现。作为长三角核心城市的上海,其首屈一指的财经院校长期受到江浙沪考生的青睐。以江苏省为例,2015年上海财大的文科最低分数线是389,与复旦的分数线仅仅相差2分,而且上财的分数线要比江苏本省的综合类名校南京大学的分数线要高;理科分数线也达到了388,在上海高校中紧随复旦交大,位列第三。以下是近几年复旦和上财的最低分和最高分的分布情况(江苏省)(有图为证):从以上统计中可以粗略地看出,复旦录取考生的分数较为集中,相比较而言,财大的分数段范围更广,虽然最低分数线一直低于复旦,但近两年差距在缩小,财大的生源质量逐渐提高,而财大热门专业的就读者们则都能达到复旦的录取分数线(除了2011年文科以外),甚至还一度出现财大的最高分高于复旦最高分的情况——从生源来看,不少成绩优异的学生选择了财大。值得一提的是,上海财大也逐渐走进了北方考生和家长的视野。由于地理因素等原因,上财在北方的存在感一直很低,甚至曾被认为是专科学校,往往“发挥失常”了才会报考。现在这样的情况变少了,以河北省为例,今年上财位列文科类最难考院校的第8名,前7名均为综合性大学。而这10所高校中,除了上海财经大学,还有中央财经大学,这是两所仅有的非综合性大学,也是非985重点高校。而上财比央财排名靠前,也粗略说明上海的财经学校正在获得北方考生更多的认可。上海作为全国的金融中心,得天独厚的优势似乎被越来越多的人看重。从全国范围内看,财经类院校广受欢迎也是一个公认的事实,像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的分数线都很高,甚至超过了很多综合实力排名靠前的大学,而二本的财经院校或二本院校的财经专业最低投档线超过一本线更是每年都会出现的情况。和外国语、法学、医学等其他专业性大学相比,财经类院校的受捧程度也是遥遥领先。狭义地看,财经专业的长盛不衰和它自身的专业性有关,财经类的学科,如财务会计,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与实用性,在众多学生和家长的心目中,它是一门技能,就和计算机、医学甚至驾驶一样,掌握了这门技能,就拥有了安身立命的本事,而且这项本领不会过时,无论经济怎么发展,任何社会组织都离不开财务管理和财务核算,所以学好它,最不济也可以“一招鲜,吃遍天”。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广义地看,财经学校与财经专业的热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是又分不开的,经济形势良好,企业发展迅速势必会增加财经人才的需求,而金融产品和资本市场的蓬勃生态又将财经专业捧上了天。近几年来,金融一直比较热门,这和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民间的资本、资金进入到金融行业,各个不同行业也都有一些金融管理上的业务,加上上海自贸区设立、金融改革等一系列政策上的推动,金融经济自然就成为了炙手可热的专业。社会焦点催生报考热潮由来已久,早年中国刚刚加入WTO的时候,国际经济与贸易这样的专业就特别火,因为当时人们认为社会的需求量会非常大,前途会非常光明。而近两年,国际贸易虽然也是财经的专业,但是它的热度已经不如金融或者是会计这些专业了,因为背景不同了,社会需求不同了,人们追捧的东西自然也随之变化。归根结底,无论是专业属性的判断,还是社会背景的分析,大学或专业的选择与人们对自身就业归宿的考虑是分不开的,也就是说,就业情况和发展前景在报考的考虑过程中占很大的比重。财会作为一门技术“不会过时”与金融投资的“现学现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殊途同归,都是奔着社会需求量大的方向而去的。需求量大,意味着机会更多,意味着不容易失业。有家长这样解释,(上海)财经大学的毕业生就业有优势,进入高大上的金融财税系统或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比例较高。“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是上海发展的目标之一,对财经金融人才的旺盛需求会保持较长一个时期。”更有“野心”的人则会考虑,十年难遇的好行情,掌握了专业知识则更容易脱颖而出,或者说,更容易大赚一笔。最后,说点有意思的事儿。仔细想想,其实广大考生疯狂涌入财经大学和广大散户疯狂涌入股市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在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跟风赶热门,财经大学的分数线越高,报的人越多,股指越高,开户的人越多,都是买涨不买跌,跟着大潮走,跟着“大佬”走;都是在繁花似锦的盛况下,认为自己多少能分得一份蜜,自我感觉很良好,上了财经专业从此就走上人生巅峰,赶上了牛市早晚能一夜暴富;都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无论是学校报考还是资本市场,都已经过度地“市场化”了,价值规律的制约已经空前降低,呈现出来的“价格”几乎全部是市场选择(供需关系)的结果,市场的不理性特点则让这种偏离真实价值的价格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存在——财经专业的分数长期偏高,股市的价值也总是被高估;而且进去之后都并不见得一帆风顺,学了财经可能发现这一行并不是多么“高大上”,满意的工作也不是那么好找,而炒了股的可能钱没赚多少,却作茧自缚似的把自己套在了里面——都是容易梦碎的伤心之地。不过,既然它们的走红都是热点发酵而来,那么随着热度退却,回归常态将是必然趋势。现在是不太理性的,但聪明的人们总不会让自己一直跌跟头的是不是?所以报学校也好,炒股也好,最后大家会慢慢明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这个非常正常。你说得北京邮电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是211大学,双一流大学,录取分数线要高出好多985大学。一个是地理位置决定的,这三所大学两个在首都北京,一个在上海,一线城市的光环,自带顶级流量,家长考生趋之若鹜的追捧是正常的。专业决定了这三所大学人气爆棚,理工科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通信类北邮擅长,够985大学的分数线,上不了好专业,退而求其次选择北邮。上财和央财是众多文科生梦寐以求想上的大学,这两个大学财经类专业热门,报考的考生多,分数自然水涨船高。这两年财经类专业有冷的趋势,“两财一贸”分数下降了。北邮的录取分数线高于同城的985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和中央民族大学,其主要原因是专业北邮有优势。现在考生报志愿比较理性,对面子和里子都重视起来了。重视面子985大学、211大学的名气,为了就业也开始重视里子专业,热门专业、各学校的强势专业。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分数高于985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这都是专业的原因。这样的例子比较多,十几年前北京协合医学院不是985大学、211大学,临床医学专业“5+3”录取分数线高于北大清华。这都是专业的原因,985大学不是所有的专业都是王牌专业,一些非985大学也有王牌专业,术业有专攻,分数高一定有分数高的道理。
一个学校分数线高的原因,无非是因为考生的报考需求旺盛,而影响需求的最根本的因素,是人的观念判断。2015年上财自主招生的火爆2015年6月14日,原本一个平淡无奇的周末,上海财经大学的校园却变得热闹非凡。原来,当年的自主招生考试被挪到了高考之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家长都在陪着孩子来参加财大的自招。可以看到,一块不小的候考区域黑压压地挤满了人,校园的一隅被浩浩荡荡的考生和家长营造成黄金周的旅游景点——上财由于学校设置和专业特色,小而严谨,从来不曾受到游客的青睐,这样“游人如织”的景象让财大的学生新鲜不已,也让上财再次登上了新闻。教育部平台上的公示信息显示,2015年向上海财经大学提出报名的学生人数超过了1.3万人,接近北京大学自主招生申请人数(6000余人)和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申请人数(9000余人)之和。该数字不仅位于本年度全国高校自主招生申请人数第一名,更是创造了该校记录。这样的火爆情形在高考录取时也同样得到了体现。作为长三角核心城市的上海,其首屈一指的财经院校长期受到江浙沪考生的青睐。以江苏省为例,2015年上海财大的文科最低分数线是389,与复旦的分数线仅仅相差2分,而且上财的分数线要比江苏本省的综合类名校南京大学的分数线要高;理科分数线也达到了388,在上海高校中紧随复旦交大,位列第三。以下是近几年复旦和上财的最低分和最高分的分布情况(江苏省)(有图为证):从以上统计中可以粗略地看出,复旦录取考生的分数较为集中,相比较而言,财大的分数段范围更广,虽然最低分数线一直低于复旦,但近两年差距在缩小,财大的生源质量逐渐提高,而财大热门专业的就读者们则都能达到复旦的录取分数线(除了2011年文科以外),甚至还一度出现财大的最高分高于复旦最高分的情况——从生源来看,不少成绩优异的学生选择了财大。值得一提的是,上海财大也逐渐走进了北方考生和家长的视野。由于地理因素等原因,上财在北方的存在感一直很低,甚至曾被认为是专科学校,往往“发挥失常”了才会报考。现在这样的情况变少了,以河北省为例,今年上财位列文科类最难考院校的第8名,前7名均为综合性大学。而这10所高校中,除了上海财经大学,还有中央财经大学,这是两所仅有的非综合性大学,也是非985重点高校。而上财比央财排名靠前,也粗略说明上海的财经学校正在获得北方考生更多的认可。上海作为全国的金融中心,得天独厚的优势似乎被越来越多的人看重。从全国范围内看,财经类院校广受欢迎也是一个公认的事实,像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的分数线都很高,甚至超过了很多综合实力排名靠前的大学,而二本的财经院校或二本院校的财经专业最低投档线超过一本线更是每年都会出现的情况。和外国语、法学、医学等其他专业性大学相比,财经类院校的受捧程度也是遥遥领先。狭义地看,财经专业的长盛不衰和它自身的专业性有关,财经类的学科,如财务会计,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与实用性,在众多学生和家长的心目中,它是一门技能,就和计算机、医学甚至驾驶一样,掌握了这门技能,就拥有了安身立命的本事,而且这项本领不会过时,无论经济怎么发展,任何社会组织都离不开财务管理和财务核算,所以学好它,最不济也可以“一招鲜,吃遍天”。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广义地看,财经学校与财经专业的热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是又分不开的,经济形势良好,企业发展迅速势必会增加财经人才的需求,而金融产品和资本市场的蓬勃生态又将财经专业捧上了天。近几年来,金融一直比较热门,这和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民间的资本、资金进入到金融行业,各个不同行业也都有一些金融管理上的业务,加上上海自贸区设立、金融改革等一系列政策上的推动,金融经济自然就成为了炙手可热的专业。社会焦点催生报考热潮由来已久,早年中国刚刚加入WTO的时候,国际经济与贸易这样的专业就特别火,因为当时人们认为社会的需求量会非常大,前途会非常光明。而近两年,国际贸易虽然也是财经的专业,但是它的热度已经不如金融或者是会计这些专业了,因为背景不同了,社会需求不同了,人们追捧的东西自然也随之变化。归根结底,无论是专业属性的判断,还是社会背景的分析,大学或专业的选择与人们对自身就业归宿的考虑是分不开的,也就是说,就业情况和发展前景在报考的考虑过程中占很大的比重。财会作为一门技术“不会过时”与金融投资的“现学现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殊途同归,都是奔着社会需求量大的方向而去的。需求量大,意味着机会更多,意味着不容易失业。有家长这样解释,(上海)财经大学的毕业生就业有优势,进入高大上的金融财税系统或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比例较高。“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是上海发展的目标之一,对财经金融人才的旺盛需求会保持较长一个时期。”更有“野心”的人则会考虑,十年难遇的好行情,掌握了专业知识则更容易脱颖而出,或者说,更容易大赚一笔。最后,说点有意思的事儿。仔细想想,其实广大考生疯狂涌入财经大学和广大散户疯狂涌入股市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在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跟风赶热门,财经大学的分数线越高,报的人越多,股指越高,开户的人越多,都是买涨不买跌,跟着大潮走,跟着“大佬”走;都是在繁花似锦的盛况下,认为自己多少能分得一份蜜,自我感觉很良好,上了财经专业从此就走上人生巅峰,赶上了牛市早晚能一夜暴富;都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无论是学校报考还是资本市场,都已经过度地“市场化”了,价值规律的制约已经空前降低,呈现出来的“价格”几乎全部是市场选择(供需关系)的结果,市场的不理性特点则让这种偏离真实价值的价格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存在——财经专业的分数长期偏高,股市的价值也总是被高估;而且进去之后都并不见得一帆风顺,学了财经可能发现这一行并不是多么“高大上”,满意的工作也不是那么好找,而炒了股的可能钱没赚多少,却作茧自缚似的把自己套在了里面——都是容易梦碎的伤心之地。不过,既然它们的走红都是热点发酵而来,那么随着热度退却,回归常态将是必然趋势。现在是不太理性的,但聪明的人们总不会让自己一直跌跟头的是不是?所以报学校也好,炒股也好,最后大家会慢慢明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一个学校分数线高的原因,无非是因为考生的报考需求旺盛,而影响需求的最根本的因素,是人的观念判断。2015年上财自主招生的火爆2015年6月14日,原本一个平淡无奇的周末,上海财经大学的校园却变得热闹非凡。原来,当年的自主招生考试被挪到了高考之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家长都在陪着孩子来参加财大的自招。可以看到,一块不小的候考区域黑压压地挤满了人,校园的一隅被浩浩荡荡的考生和家长营造成黄金周的旅游景点——上财由于学校设置和专业特色,小而严谨,从来不曾受到游客的青睐,这样“游人如织”的景象让财大的学生新鲜不已,也让上财再次登上了新闻。教育部平台上的公示信息显示,2015年向上海财经大学提出报名的学生人数超过了1.3万人,接近北京大学自主招生申请人数(6000余人)和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申请人数(9000余人)之和。该数字不仅位于本年度全国高校自主招生申请人数第一名,更是创造了该校记录。这样的火爆情形在高考录取时也同样得到了体现。作为长三角核心城市的上海,其首屈一指的财经院校长期受到江浙沪考生的青睐。以江苏省为例,2015年上海财大的文科最低分数线是389,与复旦的分数线仅仅相差2分,而且上财的分数线要比江苏本省的综合类名校南京大学的分数线要高;理科分数线也达到了388,在上海高校中紧随复旦交大,位列第三。以下是近几年复旦和上财的最低分和最高分的分布情况(江苏省)(有图为证):从以上统计中可以粗略地看出,复旦录取考生的分数较为集中,相比较而言,财大的分数段范围更广,虽然最低分数线一直低于复旦,但近两年差距在缩小,财大的生源质量逐渐提高,而财大热门专业的就读者们则都能达到复旦的录取分数线(除了2011年文科以外),甚至还一度出现财大的最高分高于复旦最高分的情况——从生源来看,不少成绩优异的学生选择了财大。值得一提的是,上海财大也逐渐走进了北方考生和家长的视野。由于地理因素等原因,上财在北方的存在感一直很低,甚至曾被认为是专科学校,往往“发挥失常”了才会报考。现在这样的情况变少了,以河北省为例,今年上财位列文科类最难考院校的第8名,前7名均为综合性大学。而这10所高校中,除了上海财经大学,还有中央财经大学,这是两所仅有的非综合性大学,也是非985重点高校。而上财比央财排名靠前,也粗略说明上海的财经学校正在获得北方考生更多的认可。上海作为全国的金融中心,得天独厚的优势似乎被越来越多的人看重。从全国范围内看,财经类院校广受欢迎也是一个公认的事实,像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的分数线都很高,甚至超过了很多综合实力排名靠前的大学,而二本的财经院校或二本院校的财经专业最低投档线超过一本线更是每年都会出现的情况。和外国语、法学、医学等其他专业性大学相比,财经类院校的受捧程度也是遥遥领先。狭义地看,财经专业的长盛不衰和它自身的专业性有关,财经类的学科,如财务会计,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与实用性,在众多学生和家长的心目中,它是一门技能,就和计算机、医学甚至驾驶一样,掌握了这门技能,就拥有了安身立命的本事,而且这项本领不会过时,无论经济怎么发展,任何社会组织都离不开财务管理和财务核算,所以学好它,最不济也可以“一招鲜,吃遍天”。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广义地看,财经学校与财经专业的热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是又分不开的,经济形势良好,企业发展迅速势必会增加财经人才的需求,而金融产品和资本市场的蓬勃生态又将财经专业捧上了天。近几年来,金融一直比较热门,这和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民间的资本、资金进入到金融行业,各个不同行业也都有一些金融管理上的业务,加上上海自贸区设立、金融改革等一系列政策上的推动,金融经济自然就成为了炙手可热的专业。社会焦点催生报考热潮由来已久,早年中国刚刚加入WTO的时候,国际经济与贸易这样的专业就特别火,因为当时人们认为社会的需求量会非常大,前途会非常光明。而近两年,国际贸易虽然也是财经的专业,但是它的热度已经不如金融或者是会计这些专业了,因为背景不同了,社会需求不同了,人们追捧的东西自然也随之变化。归根结底,无论是专业属性的判断,还是社会背景的分析,大学或专业的选择与人们对自身就业归宿的考虑是分不开的,也就是说,就业情况和发展前景在报考的考虑过程中占很大的比重。财会作为一门技术“不会过时”与金融投资的“现学现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殊途同归,都是奔着社会需求量大的方向而去的。需求量大,意味着机会更多,意味着不容易失业。有家长这样解释,(上海)财经大学的毕业生就业有优势,进入高大上的金融财税系统或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比例较高。“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是上海发展的目标之一,对财经金融人才的旺盛需求会保持较长一个时期。”更有“野心”的人则会考虑,十年难遇的好行情,掌握了专业知识则更容易脱颖而出,或者说,更容易大赚一笔。最后,说点有意思的事儿。仔细想想,其实广大考生疯狂涌入财经大学和广大散户疯狂涌入股市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在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跟风赶热门,财经大学的分数线越高,报的人越多,股指越高,开户的人越多,都是买涨不买跌,跟着大潮走,跟着“大佬”走;都是在繁花似锦的盛况下,认为自己多少能分得一份蜜,自我感觉很良好,上了财经专业从此就走上人生巅峰,赶上了牛市早晚能一夜暴富;都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无论是学校报考还是资本市场,都已经过度地“市场化”了,价值规律的制约已经空前降低,呈现出来的“价格”几乎全部是市场选择(供需关系)的结果,市场的不理性特点则让这种偏离真实价值的价格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存在——财经专业的分数长期偏高,股市的价值也总是被高估;而且进去之后都并不见得一帆风顺,学了财经可能发现这一行并不是多么“高大上”,满意的工作也不是那么好找,而炒了股的可能钱没赚多少,却作茧自缚似的把自己套在了里面——都是容易梦碎的伤心之地。不过,既然它们的走红都是热点发酵而来,那么随着热度退却,回归常态将是必然趋势。现在是不太理性的,但聪明的人们总不会让自己一直跌跟头的是不是?所以报学校也好,炒股也好,最后大家会慢慢明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这个非常正常。你说得北京邮电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是211大学,双一流大学,录取分数线要高出好多985大学。一个是地理位置决定的,这三所大学两个在首都北京,一个在上海,一线城市的光环,自带顶级流量,家长考生趋之若鹜的追捧是正常的。专业决定了这三所大学人气爆棚,理工科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通信类北邮擅长,够985大学的分数线,上不了好专业,退而求其次选择北邮。上财和央财是众多文科生梦寐以求想上的大学,这两个大学财经类专业热门,报考的考生多,分数自然水涨船高。这两年财经类专业有冷的趋势,“两财一贸”分数下降了。北邮的录取分数线高于同城的985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和中央民族大学,其主要原因是专业北邮有优势。现在考生报志愿比较理性,对面子和里子都重视起来了。重视面子985大学、211大学的名气,为了就业也开始重视里子专业,热门专业、各学校的强势专业。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分数高于985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这都是专业的原因。这样的例子比较多,十几年前北京协合医学院不是985大学、211大学,临床医学专业“5+3”录取分数线高于北大清华。这都是专业的原因,985大学不是所有的专业都是王牌专业,一些非985大学也有王牌专业,术业有专攻,分数高一定有分数高的道理。
一个学校分数线高的原因,无非是因为考生的报考需求旺盛,而影响需求的最根本的因素,是人的观念判断。2015年上财自主招生的火爆2015年6月14日,原本一个平淡无奇的周末,上海财经大学的校园却变得热闹非凡。原来,当年的自主招生考试被挪到了高考之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家长都在陪着孩子来参加财大的自招。可以看到,一块不小的候考区域黑压压地挤满了人,校园的一隅被浩浩荡荡的考生和家长营造成黄金周的旅游景点——上财由于学校设置和专业特色,小而严谨,从来不曾受到游客的青睐,这样“游人如织”的景象让财大的学生新鲜不已,也让上财再次登上了新闻。教育部平台上的公示信息显示,2015年向上海财经大学提出报名的学生人数超过了1.3万人,接近北京大学自主招生申请人数(6000余人)和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申请人数(9000余人)之和。该数字不仅位于本年度全国高校自主招生申请人数第一名,更是创造了该校记录。这样的火爆情形在高考录取时也同样得到了体现。作为长三角核心城市的上海,其首屈一指的财经院校长期受到江浙沪考生的青睐。以江苏省为例,2015年上海财大的文科最低分数线是389,与复旦的分数线仅仅相差2分,而且上财的分数线要比江苏本省的综合类名校南京大学的分数线要高;理科分数线也达到了388,在上海高校中紧随复旦交大,位列第三。以下是近几年复旦和上财的最低分和最高分的分布情况(江苏省)(有图为证):从以上统计中可以粗略地看出,复旦录取考生的分数较为集中,相比较而言,财大的分数段范围更广,虽然最低分数线一直低于复旦,但近两年差距在缩小,财大的生源质量逐渐提高,而财大热门专业的就读者们则都能达到复旦的录取分数线(除了2011年文科以外),甚至还一度出现财大的最高分高于复旦最高分的情况——从生源来看,不少成绩优异的学生选择了财大。值得一提的是,上海财大也逐渐走进了北方考生和家长的视野。由于地理因素等原因,上财在北方的存在感一直很低,甚至曾被认为是专科学校,往往“发挥失常”了才会报考。现在这样的情况变少了,以河北省为例,今年上财位列文科类最难考院校的第8名,前7名均为综合性大学。而这10所高校中,除了上海财经大学,还有中央财经大学,这是两所仅有的非综合性大学,也是非985重点高校。而上财比央财排名靠前,也粗略说明上海的财经学校正在获得北方考生更多的认可。上海作为全国的金融中心,得天独厚的优势似乎被越来越多的人看重。从全国范围内看,财经类院校广受欢迎也是一个公认的事实,像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的分数线都很高,甚至超过了很多综合实力排名靠前的大学,而二本的财经院校或二本院校的财经专业最低投档线超过一本线更是每年都会出现的情况。和外国语、法学、医学等其他专业性大学相比,财经类院校的受捧程度也是遥遥领先。狭义地看,财经专业的长盛不衰和它自身的专业性有关,财经类的学科,如财务会计,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与实用性,在众多学生和家长的心目中,它是一门技能,就和计算机、医学甚至驾驶一样,掌握了这门技能,就拥有了安身立命的本事,而且这项本领不会过时,无论经济怎么发展,任何社会组织都离不开财务管理和财务核算,所以学好它,最不济也可以“一招鲜,吃遍天”。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广义地看,财经学校与财经专业的热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是又分不开的,经济形势良好,企业发展迅速势必会增加财经人才的需求,而金融产品和资本市场的蓬勃生态又将财经专业捧上了天。近几年来,金融一直比较热门,这和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民间的资本、资金进入到金融行业,各个不同行业也都有一些金融管理上的业务,加上上海自贸区设立、金融改革等一系列政策上的推动,金融经济自然就成为了炙手可热的专业。社会焦点催生报考热潮由来已久,早年中国刚刚加入WTO的时候,国际经济与贸易这样的专业就特别火,因为当时人们认为社会的需求量会非常大,前途会非常光明。而近两年,国际贸易虽然也是财经的专业,但是它的热度已经不如金融或者是会计这些专业了,因为背景不同了,社会需求不同了,人们追捧的东西自然也随之变化。归根结底,无论是专业属性的判断,还是社会背景的分析,大学或专业的选择与人们对自身就业归宿的考虑是分不开的,也就是说,就业情况和发展前景在报考的考虑过程中占很大的比重。财会作为一门技术“不会过时”与金融投资的“现学现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殊途同归,都是奔着社会需求量大的方向而去的。需求量大,意味着机会更多,意味着不容易失业。有家长这样解释,(上海)财经大学的毕业生就业有优势,进入高大上的金融财税系统或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比例较高。“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是上海发展的目标之一,对财经金融人才的旺盛需求会保持较长一个时期。”更有“野心”的人则会考虑,十年难遇的好行情,掌握了专业知识则更容易脱颖而出,或者说,更容易大赚一笔。最后,说点有意思的事儿。仔细想想,其实广大考生疯狂涌入财经大学和广大散户疯狂涌入股市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在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跟风赶热门,财经大学的分数线越高,报的人越多,股指越高,开户的人越多,都是买涨不买跌,跟着大潮走,跟着“大佬”走;都是在繁花似锦的盛况下,认为自己多少能分得一份蜜,自我感觉很良好,上了财经专业从此就走上人生巅峰,赶上了牛市早晚能一夜暴富;都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无论是学校报考还是资本市场,都已经过度地“市场化”了,价值规律的制约已经空前降低,呈现出来的“价格”几乎全部是市场选择(供需关系)的结果,市场的不理性特点则让这种偏离真实价值的价格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存在——财经专业的分数长期偏高,股市的价值也总是被高估;而且进去之后都并不见得一帆风顺,学了财经可能发现这一行并不是多么“高大上”,满意的工作也不是那么好找,而炒了股的可能钱没赚多少,却作茧自缚似的把自己套在了里面——都是容易梦碎的伤心之地。不过,既然它们的走红都是热点发酵而来,那么随着热度退却,回归常态将是必然趋势。现在是不太理性的,但聪明的人们总不会让自己一直跌跟头的是不是?所以报学校也好,炒股也好,最后大家会慢慢明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这个非常正常。你说得北京邮电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是211大学,双一流大学,录取分数线要高出好多985大学。一个是地理位置决定的,这三所大学两个在首都北京,一个在上海,一线城市的光环,自带顶级流量,家长考生趋之若鹜的追捧是正常的。专业决定了这三所大学人气爆棚,理工科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通信类北邮擅长,够985大学的分数线,上不了好专业,退而求其次选择北邮。上财和央财是众多文科生梦寐以求想上的大学,这两个大学财经类专业热门,报考的考生多,分数自然水涨船高。这两年财经类专业有冷的趋势,“两财一贸”分数下降了。北邮的录取分数线高于同城的985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和中央民族大学,其主要原因是专业北邮有优势。现在考生报志愿比较理性,对面子和里子都重视起来了。重视面子985大学、211大学的名气,为了就业也开始重视里子专业,热门专业、各学校的强势专业。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分数高于985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这都是专业的原因。这样的例子比较多,十几年前北京协合医学院不是985大学、211大学,临床医学专业“5+3”录取分数线高于北大清华。这都是专业的原因,985大学不是所有的专业都是王牌专业,一些非985大学也有王牌专业,术业有专攻,分数高一定有分数高的道理。您好,很高兴回答你提出的问题,针对于你提出的问题,我将用自己的见解帮你解答。大一新生已经开学,2019年高考彻底拉下结束的帷幕,部分人已经开始着手准备2020年高考以及志愿填报。志愿填报是高考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每年的录取数据也是下一年高考填报志愿的重要参考依据。其中,2019年大多数财经类高校都遭遇爆冷门,以及部分985高校也遭遇爆冷门。一些“自媒体人”为了吸引家长的关注,纷纷喊出财经类专业以后都不在吃香,财经类专业以后将会被淘汰等等。如果真是教育行业里面的人,绝对不会说出财经类专业遇冷,最多只会说出财经类高校遇冷。高校与专业之间差距着很多其他的专业,2020年考生如何参考往年数据?财经类高校并不等价于财经类专业,这里需要明确的一点,也是高考填报志愿的关键。河南省在2019年遭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与上海财经大学纷纷遇冷现象,很多“自媒体人”都在说有些学生捡漏太厉害。比如上海财经大学2018年河南省录取分数650多分,而2019年录取最低分只有570多分,突然下降80多分,是真的捡漏又或者假的捡漏?金融学、统计学、保险学等王牌专业依然录取分数在600多分,与2018年录取全省排名差不多。录取分数低的是社会学、公共管理类专业,可以说与财经类专业没有任何关系,而且也不是上海财经大学的王牌专业,就业来说并不乐观。同样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当中,本科开设环境工程专业,你觉得一个财经类高校,开设环境工程,考生愿意去报考吗?遇冷的不是财经类专业,而是财经类高校里面与财经类毫无相关的冷门专业。注:上海财经大学2019年部分地区录取分数图为什么会导致频繁的高校遇冷,包括985高校遭遇冷门?源于社会对考生专业的需求,随着本科毕业生越来越多,社会分工也会越来越明确。那么一些企业在招聘人才的时候,肯定优先考虑专业对口的学生,特别一些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聘更是对专业卡的比较死。目前大多数省份实施的高考录取方案都是平行志愿,平行志愿只有一次投档机会。也就是几乎所有的考生都会服从调剂安排,不服从调剂安排可能进面临退档的风险。假如本人是河南考生,想要填报上海财经大学大学的金融学专业,但是高考分数只有620分,肯定录取不到金融学专业,只能够调剂其他专业。那么此时此刻,考生就会放弃学校,选择专业,进行退而求次的方法。因此,现在的志愿填报都是以保护考生专业为主,学校是次要因素,专业很有可能影响一个人未来所有的工作。现在的考生与家长越来越理智,不会盲目的追求学校而放弃专业。因为,我们知道学校虽然很重要,但是专业更重要。在2019年高考志愿填报当中,有很多考生都放弃就读211高校的机会,选择双非一本的计算机专业、财经类专业等等。山东大学2019年安徽省理科录取最低分505分,录取专业护理学,浙江大学2019年安徽省理科录取最低分585分,录取专业生物与海洋相关专业。如果一个知名高校突然在某个省份爆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个高校在本省投档的专业太冷门,吸引不了考生报考。专业已经成为考生与家长填报志愿考虑的最重要的因素。说了那么多,也分析了那么多。面对2019年财经类高校遇冷门,2020年高考到底如何报考才最好。如果想要报考财经类专业,明确告诉你财经类专业一直很热门,如果想填报财经类高校捡漏,那么财经类高校里面的冷门专业也是留给你的。在学校与专业之间,你到底选择哪一个?如果选择专业,那么填报志愿的时候就要求稳,如果选择高校,那么可以多尝试几个名校,不过就算录取也是调剂到冷门专业。现在是互联网时代,是信息时代。几乎各个高校都会公布录取分数投档分数线。如果考生真的想填报财经类高校,最好看一看财经类专业的录取分数有没有下降。根据我的了解,财经类专业依然非常热门,爆冷的都是财经类高校当中与财经类没有任何关系的其他专业。以上就是我的见解,欢迎大家评论、交流。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我,每天都会分享自己的见解。如果你有其他的不同想法,也可以评论交流。
一个学校分数线高的原因,无非是因为考生的报考需求旺盛,而影响需求的最根本的因素,是人的观念判断。2015年上财自主招生的火爆2015年6月14日,原本一个平淡无奇的周末,上海财经大学的校园却变得热闹非凡。原来,当年的自主招生考试被挪到了高考之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家长都在陪着孩子来参加财大的自招。可以看到,一块不小的候考区域黑压压地挤满了人,校园的一隅被浩浩荡荡的考生和家长营造成黄金周的旅游景点——上财由于学校设置和专业特色,小而严谨,从来不曾受到游客的青睐,这样“游人如织”的景象让财大的学生新鲜不已,也让上财再次登上了新闻。教育部平台上的公示信息显示,2015年向上海财经大学提出报名的学生人数超过了1.3万人,接近北京大学自主招生申请人数(6000余人)和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申请人数(9000余人)之和。该数字不仅位于本年度全国高校自主招生申请人数第一名,更是创造了该校记录。这样的火爆情形在高考录取时也同样得到了体现。作为长三角核心城市的上海,其首屈一指的财经院校长期受到江浙沪考生的青睐。以江苏省为例,2015年上海财大的文科最低分数线是389,与复旦的分数线仅仅相差2分,而且上财的分数线要比江苏本省的综合类名校南京大学的分数线要高;理科分数线也达到了388,在上海高校中紧随复旦交大,位列第三。以下是近几年复旦和上财的最低分和最高分的分布情况(江苏省)(有图为证):从以上统计中可以粗略地看出,复旦录取考生的分数较为集中,相比较而言,财大的分数段范围更广,虽然最低分数线一直低于复旦,但近两年差距在缩小,财大的生源质量逐渐提高,而财大热门专业的就读者们则都能达到复旦的录取分数线(除了2011年文科以外),甚至还一度出现财大的最高分高于复旦最高分的情况——从生源来看,不少成绩优异的学生选择了财大。值得一提的是,上海财大也逐渐走进了北方考生和家长的视野。由于地理因素等原因,上财在北方的存在感一直很低,甚至曾被认为是专科学校,往往“发挥失常”了才会报考。现在这样的情况变少了,以河北省为例,今年上财位列文科类最难考院校的第8名,前7名均为综合性大学。而这10所高校中,除了上海财经大学,还有中央财经大学,这是两所仅有的非综合性大学,也是非985重点高校。而上财比央财排名靠前,也粗略说明上海的财经学校正在获得北方考生更多的认可。上海作为全国的金融中心,得天独厚的优势似乎被越来越多的人看重。从全国范围内看,财经类院校广受欢迎也是一个公认的事实,像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的分数线都很高,甚至超过了很多综合实力排名靠前的大学,而二本的财经院校或二本院校的财经专业最低投档线超过一本线更是每年都会出现的情况。和外国语、法学、医学等其他专业性大学相比,财经类院校的受捧程度也是遥遥领先。狭义地看,财经专业的长盛不衰和它自身的专业性有关,财经类的学科,如财务会计,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与实用性,在众多学生和家长的心目中,它是一门技能,就和计算机、医学甚至驾驶一样,掌握了这门技能,就拥有了安身立命的本事,而且这项本领不会过时,无论经济怎么发展,任何社会组织都离不开财务管理和财务核算,所以学好它,最不济也可以“一招鲜,吃遍天”。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广义地看,财经学校与财经专业的热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是又分不开的,经济形势良好,企业发展迅速势必会增加财经人才的需求,而金融产品和资本市场的蓬勃生态又将财经专业捧上了天。近几年来,金融一直比较热门,这和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民间的资本、资金进入到金融行业,各个不同行业也都有一些金融管理上的业务,加上上海自贸区设立、金融改革等一系列政策上的推动,金融经济自然就成为了炙手可热的专业。社会焦点催生报考热潮由来已久,早年中国刚刚加入WTO的时候,国际经济与贸易这样的专业就特别火,因为当时人们认为社会的需求量会非常大,前途会非常光明。而近两年,国际贸易虽然也是财经的专业,但是它的热度已经不如金融或者是会计这些专业了,因为背景不同了,社会需求不同了,人们追捧的东西自然也随之变化。归根结底,无论是专业属性的判断,还是社会背景的分析,大学或专业的选择与人们对自身就业归宿的考虑是分不开的,也就是说,就业情况和发展前景在报考的考虑过程中占很大的比重。财会作为一门技术“不会过时”与金融投资的“现学现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殊途同归,都是奔着社会需求量大的方向而去的。需求量大,意味着机会更多,意味着不容易失业。有家长这样解释,(上海)财经大学的毕业生就业有优势,进入高大上的金融财税系统或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比例较高。“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是上海发展的目标之一,对财经金融人才的旺盛需求会保持较长一个时期。”更有“野心”的人则会考虑,十年难遇的好行情,掌握了专业知识则更容易脱颖而出,或者说,更容易大赚一笔。最后,说点有意思的事儿。仔细想想,其实广大考生疯狂涌入财经大学和广大散户疯狂涌入股市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在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跟风赶热门,财经大学的分数线越高,报的人越多,股指越高,开户的人越多,都是买涨不买跌,跟着大潮走,跟着“大佬”走;都是在繁花似锦的盛况下,认为自己多少能分得一份蜜,自我感觉很良好,上了财经专业从此就走上人生巅峰,赶上了牛市早晚能一夜暴富;都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无论是学校报考还是资本市场,都已经过度地“市场化”了,价值规律的制约已经空前降低,呈现出来的“价格”几乎全部是市场选择(供需关系)的结果,市场的不理性特点则让这种偏离真实价值的价格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存在——财经专业的分数长期偏高,股市的价值也总是被高估;而且进去之后都并不见得一帆风顺,学了财经可能发现这一行并不是多么“高大上”,满意的工作也不是那么好找,而炒了股的可能钱没赚多少,却作茧自缚似的把自己套在了里面——都是容易梦碎的伤心之地。不过,既然它们的走红都是热点发酵而来,那么随着热度退却,回归常态将是必然趋势。现在是不太理性的,但聪明的人们总不会让自己一直跌跟头的是不是?所以报学校也好,炒股也好,最后大家会慢慢明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一个学校分数线高的原因,无非是因为考生的报考需求旺盛,而影响需求的最根本的因素,是人的观念判断。2015年上财自主招生的火爆2015年6月14日,原本一个平淡无奇的周末,上海财经大学的校园却变得热闹非凡。原来,当年的自主招生考试被挪到了高考之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家长都在陪着孩子来参加财大的自招。可以看到,一块不小的候考区域黑压压地挤满了人,校园的一隅被浩浩荡荡的考生和家长营造成黄金周的旅游景点——上财由于学校设置和专业特色,小而严谨,从来不曾受到游客的青睐,这样“游人如织”的景象让财大的学生新鲜不已,也让上财再次登上了新闻。教育部平台上的公示信息显示,2015年向上海财经大学提出报名的学生人数超过了1.3万人,接近北京大学自主招生申请人数(6000余人)和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申请人数(9000余人)之和。该数字不仅位于本年度全国高校自主招生申请人数第一名,更是创造了该校记录。这样的火爆情形在高考录取时也同样得到了体现。作为长三角核心城市的上海,其首屈一指的财经院校长期受到江浙沪考生的青睐。以江苏省为例,2015年上海财大的文科最低分数线是389,与复旦的分数线仅仅相差2分,而且上财的分数线要比江苏本省的综合类名校南京大学的分数线要高;理科分数线也达到了388,在上海高校中紧随复旦交大,位列第三。以下是近几年复旦和上财的最低分和最高分的分布情况(江苏省)(有图为证):从以上统计中可以粗略地看出,复旦录取考生的分数较为集中,相比较而言,财大的分数段范围更广,虽然最低分数线一直低于复旦,但近两年差距在缩小,财大的生源质量逐渐提高,而财大热门专业的就读者们则都能达到复旦的录取分数线(除了2011年文科以外),甚至还一度出现财大的最高分高于复旦最高分的情况——从生源来看,不少成绩优异的学生选择了财大。值得一提的是,上海财大也逐渐走进了北方考生和家长的视野。由于地理因素等原因,上财在北方的存在感一直很低,甚至曾被认为是专科学校,往往“发挥失常”了才会报考。现在这样的情况变少了,以河北省为例,今年上财位列文科类最难考院校的第8名,前7名均为综合性大学。而这10所高校中,除了上海财经大学,还有中央财经大学,这是两所仅有的非综合性大学,也是非985重点高校。而上财比央财排名靠前,也粗略说明上海的财经学校正在获得北方考生更多的认可。上海作为全国的金融中心,得天独厚的优势似乎被越来越多的人看重。从全国范围内看,财经类院校广受欢迎也是一个公认的事实,像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的分数线都很高,甚至超过了很多综合实力排名靠前的大学,而二本的财经院校或二本院校的财经专业最低投档线超过一本线更是每年都会出现的情况。和外国语、法学、医学等其他专业性大学相比,财经类院校的受捧程度也是遥遥领先。狭义地看,财经专业的长盛不衰和它自身的专业性有关,财经类的学科,如财务会计,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与实用性,在众多学生和家长的心目中,它是一门技能,就和计算机、医学甚至驾驶一样,掌握了这门技能,就拥有了安身立命的本事,而且这项本领不会过时,无论经济怎么发展,任何社会组织都离不开财务管理和财务核算,所以学好它,最不济也可以“一招鲜,吃遍天”。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广义地看,财经学校与财经专业的热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是又分不开的,经济形势良好,企业发展迅速势必会增加财经人才的需求,而金融产品和资本市场的蓬勃生态又将财经专业捧上了天。近几年来,金融一直比较热门,这和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民间的资本、资金进入到金融行业,各个不同行业也都有一些金融管理上的业务,加上上海自贸区设立、金融改革等一系列政策上的推动,金融经济自然就成为了炙手可热的专业。社会焦点催生报考热潮由来已久,早年中国刚刚加入WTO的时候,国际经济与贸易这样的专业就特别火,因为当时人们认为社会的需求量会非常大,前途会非常光明。而近两年,国际贸易虽然也是财经的专业,但是它的热度已经不如金融或者是会计这些专业了,因为背景不同了,社会需求不同了,人们追捧的东西自然也随之变化。归根结底,无论是专业属性的判断,还是社会背景的分析,大学或专业的选择与人们对自身就业归宿的考虑是分不开的,也就是说,就业情况和发展前景在报考的考虑过程中占很大的比重。财会作为一门技术“不会过时”与金融投资的“现学现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殊途同归,都是奔着社会需求量大的方向而去的。需求量大,意味着机会更多,意味着不容易失业。有家长这样解释,(上海)财经大学的毕业生就业有优势,进入高大上的金融财税系统或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比例较高。“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是上海发展的目标之一,对财经金融人才的旺盛需求会保持较长一个时期。”更有“野心”的人则会考虑,十年难遇的好行情,掌握了专业知识则更容易脱颖而出,或者说,更容易大赚一笔。最后,说点有意思的事儿。仔细想想,其实广大考生疯狂涌入财经大学和广大散户疯狂涌入股市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在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跟风赶热门,财经大学的分数线越高,报的人越多,股指越高,开户的人越多,都是买涨不买跌,跟着大潮走,跟着“大佬”走;都是在繁花似锦的盛况下,认为自己多少能分得一份蜜,自我感觉很良好,上了财经专业从此就走上人生巅峰,赶上了牛市早晚能一夜暴富;都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无论是学校报考还是资本市场,都已经过度地“市场化”了,价值规律的制约已经空前降低,呈现出来的“价格”几乎全部是市场选择(供需关系)的结果,市场的不理性特点则让这种偏离真实价值的价格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存在——财经专业的分数长期偏高,股市的价值也总是被高估;而且进去之后都并不见得一帆风顺,学了财经可能发现这一行并不是多么“高大上”,满意的工作也不是那么好找,而炒了股的可能钱没赚多少,却作茧自缚似的把自己套在了里面——都是容易梦碎的伤心之地。不过,既然它们的走红都是热点发酵而来,那么随着热度退却,回归常态将是必然趋势。现在是不太理性的,但聪明的人们总不会让自己一直跌跟头的是不是?所以报学校也好,炒股也好,最后大家会慢慢明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这个非常正常。你说得北京邮电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是211大学,双一流大学,录取分数线要高出好多985大学。一个是地理位置决定的,这三所大学两个在首都北京,一个在上海,一线城市的光环,自带顶级流量,家长考生趋之若鹜的追捧是正常的。专业决定了这三所大学人气爆棚,理工科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通信类北邮擅长,够985大学的分数线,上不了好专业,退而求其次选择北邮。上财和央财是众多文科生梦寐以求想上的大学,这两个大学财经类专业热门,报考的考生多,分数自然水涨船高。这两年财经类专业有冷的趋势,“两财一贸”分数下降了。北邮的录取分数线高于同城的985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和中央民族大学,其主要原因是专业北邮有优势。现在考生报志愿比较理性,对面子和里子都重视起来了。重视面子985大学、211大学的名气,为了就业也开始重视里子专业,热门专业、各学校的强势专业。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分数高于985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这都是专业的原因。这样的例子比较多,十几年前北京协合医学院不是985大学、211大学,临床医学专业“5+3”录取分数线高于北大清华。这都是专业的原因,985大学不是所有的专业都是王牌专业,一些非985大学也有王牌专业,术业有专攻,分数高一定有分数高的道理。
一个学校分数线高的原因,无非是因为考生的报考需求旺盛,而影响需求的最根本的因素,是人的观念判断。2015年上财自主招生的火爆2015年6月14日,原本一个平淡无奇的周末,上海财经大学的校园却变得热闹非凡。原来,当年的自主招生考试被挪到了高考之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家长都在陪着孩子来参加财大的自招。可以看到,一块不小的候考区域黑压压地挤满了人,校园的一隅被浩浩荡荡的考生和家长营造成黄金周的旅游景点——上财由于学校设置和专业特色,小而严谨,从来不曾受到游客的青睐,这样“游人如织”的景象让财大的学生新鲜不已,也让上财再次登上了新闻。教育部平台上的公示信息显示,2015年向上海财经大学提出报名的学生人数超过了1.3万人,接近北京大学自主招生申请人数(6000余人)和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申请人数(9000余人)之和。该数字不仅位于本年度全国高校自主招生申请人数第一名,更是创造了该校记录。这样的火爆情形在高考录取时也同样得到了体现。作为长三角核心城市的上海,其首屈一指的财经院校长期受到江浙沪考生的青睐。以江苏省为例,2015年上海财大的文科最低分数线是389,与复旦的分数线仅仅相差2分,而且上财的分数线要比江苏本省的综合类名校南京大学的分数线要高;理科分数线也达到了388,在上海高校中紧随复旦交大,位列第三。以下是近几年复旦和上财的最低分和最高分的分布情况(江苏省)(有图为证):从以上统计中可以粗略地看出,复旦录取考生的分数较为集中,相比较而言,财大的分数段范围更广,虽然最低分数线一直低于复旦,但近两年差距在缩小,财大的生源质量逐渐提高,而财大热门专业的就读者们则都能达到复旦的录取分数线(除了2011年文科以外),甚至还一度出现财大的最高分高于复旦最高分的情况——从生源来看,不少成绩优异的学生选择了财大。值得一提的是,上海财大也逐渐走进了北方考生和家长的视野。由于地理因素等原因,上财在北方的存在感一直很低,甚至曾被认为是专科学校,往往“发挥失常”了才会报考。现在这样的情况变少了,以河北省为例,今年上财位列文科类最难考院校的第8名,前7名均为综合性大学。而这10所高校中,除了上海财经大学,还有中央财经大学,这是两所仅有的非综合性大学,也是非985重点高校。而上财比央财排名靠前,也粗略说明上海的财经学校正在获得北方考生更多的认可。上海作为全国的金融中心,得天独厚的优势似乎被越来越多的人看重。从全国范围内看,财经类院校广受欢迎也是一个公认的事实,像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的分数线都很高,甚至超过了很多综合实力排名靠前的大学,而二本的财经院校或二本院校的财经专业最低投档线超过一本线更是每年都会出现的情况。和外国语、法学、医学等其他专业性大学相比,财经类院校的受捧程度也是遥遥领先。狭义地看,财经专业的长盛不衰和它自身的专业性有关,财经类的学科,如财务会计,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与实用性,在众多学生和家长的心目中,它是一门技能,就和计算机、医学甚至驾驶一样,掌握了这门技能,就拥有了安身立命的本事,而且这项本领不会过时,无论经济怎么发展,任何社会组织都离不开财务管理和财务核算,所以学好它,最不济也可以“一招鲜,吃遍天”。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广义地看,财经学校与财经专业的热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是又分不开的,经济形势良好,企业发展迅速势必会增加财经人才的需求,而金融产品和资本市场的蓬勃生态又将财经专业捧上了天。近几年来,金融一直比较热门,这和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民间的资本、资金进入到金融行业,各个不同行业也都有一些金融管理上的业务,加上上海自贸区设立、金融改革等一系列政策上的推动,金融经济自然就成为了炙手可热的专业。社会焦点催生报考热潮由来已久,早年中国刚刚加入WTO的时候,国际经济与贸易这样的专业就特别火,因为当时人们认为社会的需求量会非常大,前途会非常光明。而近两年,国际贸易虽然也是财经的专业,但是它的热度已经不如金融或者是会计这些专业了,因为背景不同了,社会需求不同了,人们追捧的东西自然也随之变化。归根结底,无论是专业属性的判断,还是社会背景的分析,大学或专业的选择与人们对自身就业归宿的考虑是分不开的,也就是说,就业情况和发展前景在报考的考虑过程中占很大的比重。财会作为一门技术“不会过时”与金融投资的“现学现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殊途同归,都是奔着社会需求量大的方向而去的。需求量大,意味着机会更多,意味着不容易失业。有家长这样解释,(上海)财经大学的毕业生就业有优势,进入高大上的金融财税系统或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比例较高。“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是上海发展的目标之一,对财经金融人才的旺盛需求会保持较长一个时期。”更有“野心”的人则会考虑,十年难遇的好行情,掌握了专业知识则更容易脱颖而出,或者说,更容易大赚一笔。最后,说点有意思的事儿。仔细想想,其实广大考生疯狂涌入财经大学和广大散户疯狂涌入股市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在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跟风赶热门,财经大学的分数线越高,报的人越多,股指越高,开户的人越多,都是买涨不买跌,跟着大潮走,跟着“大佬”走;都是在繁花似锦的盛况下,认为自己多少能分得一份蜜,自我感觉很良好,上了财经专业从此就走上人生巅峰,赶上了牛市早晚能一夜暴富;都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无论是学校报考还是资本市场,都已经过度地“市场化”了,价值规律的制约已经空前降低,呈现出来的“价格”几乎全部是市场选择(供需关系)的结果,市场的不理性特点则让这种偏离真实价值的价格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存在——财经专业的分数长期偏高,股市的价值也总是被高估;而且进去之后都并不见得一帆风顺,学了财经可能发现这一行并不是多么“高大上”,满意的工作也不是那么好找,而炒了股的可能钱没赚多少,却作茧自缚似的把自己套在了里面——都是容易梦碎的伤心之地。不过,既然它们的走红都是热点发酵而来,那么随着热度退却,回归常态将是必然趋势。现在是不太理性的,但聪明的人们总不会让自己一直跌跟头的是不是?所以报学校也好,炒股也好,最后大家会慢慢明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一个学校分数线高的原因,无非是因为考生的报考需求旺盛,而影响需求的最根本的因素,是人的观念判断。2015年上财自主招生的火爆2015年6月14日,原本一个平淡无奇的周末,上海财经大学的校园却变得热闹非凡。原来,当年的自主招生考试被挪到了高考之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家长都在陪着孩子来参加财大的自招。可以看到,一块不小的候考区域黑压压地挤满了人,校园的一隅被浩浩荡荡的考生和家长营造成黄金周的旅游景点——上财由于学校设置和专业特色,小而严谨,从来不曾受到游客的青睐,这样“游人如织”的景象让财大的学生新鲜不已,也让上财再次登上了新闻。教育部平台上的公示信息显示,2015年向上海财经大学提出报名的学生人数超过了1.3万人,接近北京大学自主招生申请人数(6000余人)和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申请人数(9000余人)之和。该数字不仅位于本年度全国高校自主招生申请人数第一名,更是创造了该校记录。这样的火爆情形在高考录取时也同样得到了体现。作为长三角核心城市的上海,其首屈一指的财经院校长期受到江浙沪考生的青睐。以江苏省为例,2015年上海财大的文科最低分数线是389,与复旦的分数线仅仅相差2分,而且上财的分数线要比江苏本省的综合类名校南京大学的分数线要高;理科分数线也达到了388,在上海高校中紧随复旦交大,位列第三。以下是近几年复旦和上财的最低分和最高分的分布情况(江苏省)(有图为证):从以上统计中可以粗略地看出,复旦录取考生的分数较为集中,相比较而言,财大的分数段范围更广,虽然最低分数线一直低于复旦,但近两年差距在缩小,财大的生源质量逐渐提高,而财大热门专业的就读者们则都能达到复旦的录取分数线(除了2011年文科以外),甚至还一度出现财大的最高分高于复旦最高分的情况——从生源来看,不少成绩优异的学生选择了财大。值得一提的是,上海财大也逐渐走进了北方考生和家长的视野。由于地理因素等原因,上财在北方的存在感一直很低,甚至曾被认为是专科学校,往往“发挥失常”了才会报考。现在这样的情况变少了,以河北省为例,今年上财位列文科类最难考院校的第8名,前7名均为综合性大学。而这10所高校中,除了上海财经大学,还有中央财经大学,这是两所仅有的非综合性大学,也是非985重点高校。而上财比央财排名靠前,也粗略说明上海的财经学校正在获得北方考生更多的认可。上海作为全国的金融中心,得天独厚的优势似乎被越来越多的人看重。从全国范围内看,财经类院校广受欢迎也是一个公认的事实,像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的分数线都很高,甚至超过了很多综合实力排名靠前的大学,而二本的财经院校或二本院校的财经专业最低投档线超过一本线更是每年都会出现的情况。和外国语、法学、医学等其他专业性大学相比,财经类院校的受捧程度也是遥遥领先。狭义地看,财经专业的长盛不衰和它自身的专业性有关,财经类的学科,如财务会计,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与实用性,在众多学生和家长的心目中,它是一门技能,就和计算机、医学甚至驾驶一样,掌握了这门技能,就拥有了安身立命的本事,而且这项本领不会过时,无论经济怎么发展,任何社会组织都离不开财务管理和财务核算,所以学好它,最不济也可以“一招鲜,吃遍天”。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广义地看,财经学校与财经专业的热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是又分不开的,经济形势良好,企业发展迅速势必会增加财经人才的需求,而金融产品和资本市场的蓬勃生态又将财经专业捧上了天。近几年来,金融一直比较热门,这和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民间的资本、资金进入到金融行业,各个不同行业也都有一些金融管理上的业务,加上上海自贸区设立、金融改革等一系列政策上的推动,金融经济自然就成为了炙手可热的专业。社会焦点催生报考热潮由来已久,早年中国刚刚加入WTO的时候,国际经济与贸易这样的专业就特别火,因为当时人们认为社会的需求量会非常大,前途会非常光明。而近两年,国际贸易虽然也是财经的专业,但是它的热度已经不如金融或者是会计这些专业了,因为背景不同了,社会需求不同了,人们追捧的东西自然也随之变化。归根结底,无论是专业属性的判断,还是社会背景的分析,大学或专业的选择与人们对自身就业归宿的考虑是分不开的,也就是说,就业情况和发展前景在报考的考虑过程中占很大的比重。财会作为一门技术“不会过时”与金融投资的“现学现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殊途同归,都是奔着社会需求量大的方向而去的。需求量大,意味着机会更多,意味着不容易失业。有家长这样解释,(上海)财经大学的毕业生就业有优势,进入高大上的金融财税系统或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比例较高。“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是上海发展的目标之一,对财经金融人才的旺盛需求会保持较长一个时期。”更有“野心”的人则会考虑,十年难遇的好行情,掌握了专业知识则更容易脱颖而出,或者说,更容易大赚一笔。最后,说点有意思的事儿。仔细想想,其实广大考生疯狂涌入财经大学和广大散户疯狂涌入股市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在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跟风赶热门,财经大学的分数线越高,报的人越多,股指越高,开户的人越多,都是买涨不买跌,跟着大潮走,跟着“大佬”走;都是在繁花似锦的盛况下,认为自己多少能分得一份蜜,自我感觉很良好,上了财经专业从此就走上人生巅峰,赶上了牛市早晚能一夜暴富;都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无论是学校报考还是资本市场,都已经过度地“市场化”了,价值规律的制约已经空前降低,呈现出来的“价格”几乎全部是市场选择(供需关系)的结果,市场的不理性特点则让这种偏离真实价值的价格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存在——财经专业的分数长期偏高,股市的价值也总是被高估;而且进去之后都并不见得一帆风顺,学了财经可能发现这一行并不是多么“高大上”,满意的工作也不是那么好找,而炒了股的可能钱没赚多少,却作茧自缚似的把自己套在了里面——都是容易梦碎的伤心之地。不过,既然它们的走红都是热点发酵而来,那么随着热度退却,回归常态将是必然趋势。现在是不太理性的,但聪明的人们总不会让自己一直跌跟头的是不是?所以报学校也好,炒股也好,最后大家会慢慢明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这个非常正常。你说得北京邮电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是211大学,双一流大学,录取分数线要高出好多985大学。一个是地理位置决定的,这三所大学两个在首都北京,一个在上海,一线城市的光环,自带顶级流量,家长考生趋之若鹜的追捧是正常的。专业决定了这三所大学人气爆棚,理工科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通信类北邮擅长,够985大学的分数线,上不了好专业,退而求其次选择北邮。上财和央财是众多文科生梦寐以求想上的大学,这两个大学财经类专业热门,报考的考生多,分数自然水涨船高。这两年财经类专业有冷的趋势,“两财一贸”分数下降了。北邮的录取分数线高于同城的985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和中央民族大学,其主要原因是专业北邮有优势。现在考生报志愿比较理性,对面子和里子都重视起来了。重视面子985大学、211大学的名气,为了就业也开始重视里子专业,热门专业、各学校的强势专业。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分数高于985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这都是专业的原因。这样的例子比较多,十几年前北京协合医学院不是985大学、211大学,临床医学专业“5+3”录取分数线高于北大清华。这都是专业的原因,985大学不是所有的专业都是王牌专业,一些非985大学也有王牌专业,术业有专攻,分数高一定有分数高的道理。
一个学校分数线高的原因,无非是因为考生的报考需求旺盛,而影响需求的最根本的因素,是人的观念判断。2015年上财自主招生的火爆2015年6月14日,原本一个平淡无奇的周末,上海财经大学的校园却变得热闹非凡。原来,当年的自主招生考试被挪到了高考之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家长都在陪着孩子来参加财大的自招。可以看到,一块不小的候考区域黑压压地挤满了人,校园的一隅被浩浩荡荡的考生和家长营造成黄金周的旅游景点——上财由于学校设置和专业特色,小而严谨,从来不曾受到游客的青睐,这样“游人如织”的景象让财大的学生新鲜不已,也让上财再次登上了新闻。教育部平台上的公示信息显示,2015年向上海财经大学提出报名的学生人数超过了1.3万人,接近北京大学自主招生申请人数(6000余人)和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申请人数(9000余人)之和。该数字不仅位于本年度全国高校自主招生申请人数第一名,更是创造了该校记录。这样的火爆情形在高考录取时也同样得到了体现。作为长三角核心城市的上海,其首屈一指的财经院校长期受到江浙沪考生的青睐。以江苏省为例,2015年上海财大的文科最低分数线是389,与复旦的分数线仅仅相差2分,而且上财的分数线要比江苏本省的综合类名校南京大学的分数线要高;理科分数线也达到了388,在上海高校中紧随复旦交大,位列第三。以下是近几年复旦和上财的最低分和最高分的分布情况(江苏省)(有图为证):从以上统计中可以粗略地看出,复旦录取考生的分数较为集中,相比较而言,财大的分数段范围更广,虽然最低分数线一直低于复旦,但近两年差距在缩小,财大的生源质量逐渐提高,而财大热门专业的就读者们则都能达到复旦的录取分数线(除了2011年文科以外),甚至还一度出现财大的最高分高于复旦最高分的情况——从生源来看,不少成绩优异的学生选择了财大。值得一提的是,上海财大也逐渐走进了北方考生和家长的视野。由于地理因素等原因,上财在北方的存在感一直很低,甚至曾被认为是专科学校,往往“发挥失常”了才会报考。现在这样的情况变少了,以河北省为例,今年上财位列文科类最难考院校的第8名,前7名均为综合性大学。而这10所高校中,除了上海财经大学,还有中央财经大学,这是两所仅有的非综合性大学,也是非985重点高校。而上财比央财排名靠前,也粗略说明上海的财经学校正在获得北方考生更多的认可。上海作为全国的金融中心,得天独厚的优势似乎被越来越多的人看重。从全国范围内看,财经类院校广受欢迎也是一个公认的事实,像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的分数线都很高,甚至超过了很多综合实力排名靠前的大学,而二本的财经院校或二本院校的财经专业最低投档线超过一本线更是每年都会出现的情况。和外国语、法学、医学等其他专业性大学相比,财经类院校的受捧程度也是遥遥领先。狭义地看,财经专业的长盛不衰和它自身的专业性有关,财经类的学科,如财务会计,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与实用性,在众多学生和家长的心目中,它是一门技能,就和计算机、医学甚至驾驶一样,掌握了这门技能,就拥有了安身立命的本事,而且这项本领不会过时,无论经济怎么发展,任何社会组织都离不开财务管理和财务核算,所以学好它,最不济也可以“一招鲜,吃遍天”。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广义地看,财经学校与财经专业的热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是又分不开的,经济形势良好,企业发展迅速势必会增加财经人才的需求,而金融产品和资本市场的蓬勃生态又将财经专业捧上了天。近几年来,金融一直比较热门,这和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民间的资本、资金进入到金融行业,各个不同行业也都有一些金融管理上的业务,加上上海自贸区设立、金融改革等一系列政策上的推动,金融经济自然就成为了炙手可热的专业。社会焦点催生报考热潮由来已久,早年中国刚刚加入WTO的时候,国际经济与贸易这样的专业就特别火,因为当时人们认为社会的需求量会非常大,前途会非常光明。而近两年,国际贸易虽然也是财经的专业,但是它的热度已经不如金融或者是会计这些专业了,因为背景不同了,社会需求不同了,人们追捧的东西自然也随之变化。归根结底,无论是专业属性的判断,还是社会背景的分析,大学或专业的选择与人们对自身就业归宿的考虑是分不开的,也就是说,就业情况和发展前景在报考的考虑过程中占很大的比重。财会作为一门技术“不会过时”与金融投资的“现学现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殊途同归,都是奔着社会需求量大的方向而去的。需求量大,意味着机会更多,意味着不容易失业。有家长这样解释,(上海)财经大学的毕业生就业有优势,进入高大上的金融财税系统或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比例较高。“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是上海发展的目标之一,对财经金融人才的旺盛需求会保持较长一个时期。”更有“野心”的人则会考虑,十年难遇的好行情,掌握了专业知识则更容易脱颖而出,或者说,更容易大赚一笔。最后,说点有意思的事儿。仔细想想,其实广大考生疯狂涌入财经大学和广大散户疯狂涌入股市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在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跟风赶热门,财经大学的分数线越高,报的人越多,股指越高,开户的人越多,都是买涨不买跌,跟着大潮走,跟着“大佬”走;都是在繁花似锦的盛况下,认为自己多少能分得一份蜜,自我感觉很良好,上了财经专业从此就走上人生巅峰,赶上了牛市早晚能一夜暴富;都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无论是学校报考还是资本市场,都已经过度地“市场化”了,价值规律的制约已经空前降低,呈现出来的“价格”几乎全部是市场选择(供需关系)的结果,市场的不理性特点则让这种偏离真实价值的价格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存在——财经专业的分数长期偏高,股市的价值也总是被高估;而且进去之后都并不见得一帆风顺,学了财经可能发现这一行并不是多么“高大上”,满意的工作也不是那么好找,而炒了股的可能钱没赚多少,却作茧自缚似的把自己套在了里面——都是容易梦碎的伤心之地。不过,既然它们的走红都是热点发酵而来,那么随着热度退却,回归常态将是必然趋势。现在是不太理性的,但聪明的人们总不会让自己一直跌跟头的是不是?所以报学校也好,炒股也好,最后大家会慢慢明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这个非常正常。你说得北京邮电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是211大学,双一流大学,录取分数线要高出好多985大学。一个是地理位置决定的,这三所大学两个在首都北京,一个在上海,一线城市的光环,自带顶级流量,家长考生趋之若鹜的追捧是正常的。专业决定了这三所大学人气爆棚,理工科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通信类北邮擅长,够985大学的分数线,上不了好专业,退而求其次选择北邮。上财和央财是众多文科生梦寐以求想上的大学,这两个大学财经类专业热门,报考的考生多,分数自然水涨船高。这两年财经类专业有冷的趋势,“两财一贸”分数下降了。北邮的录取分数线高于同城的985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和中央民族大学,其主要原因是专业北邮有优势。现在考生报志愿比较理性,对面子和里子都重视起来了。重视面子985大学、211大学的名气,为了就业也开始重视里子专业,热门专业、各学校的强势专业。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分数高于985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这都是专业的原因。这样的例子比较多,十几年前北京协合医学院不是985大学、211大学,临床医学专业“5+3”录取分数线高于北大清华。这都是专业的原因,985大学不是所有的专业都是王牌专业,一些非985大学也有王牌专业,术业有专攻,分数高一定有分数高的道理。您好,很高兴回答你提出的问题,针对于你提出的问题,我将用自己的见解帮你解答。大一新生已经开学,2019年高考彻底拉下结束的帷幕,部分人已经开始着手准备2020年高考以及志愿填报。志愿填报是高考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每年的录取数据也是下一年高考填报志愿的重要参考依据。其中,2019年大多数财经类高校都遭遇爆冷门,以及部分985高校也遭遇爆冷门。一些“自媒体人”为了吸引家长的关注,纷纷喊出财经类专业以后都不在吃香,财经类专业以后将会被淘汰等等。如果真是教育行业里面的人,绝对不会说出财经类专业遇冷,最多只会说出财经类高校遇冷。高校与专业之间差距着很多其他的专业,2020年考生如何参考往年数据?财经类高校并不等价于财经类专业,这里需要明确的一点,也是高考填报志愿的关键。河南省在2019年遭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与上海财经大学纷纷遇冷现象,很多“自媒体人”都在说有些学生捡漏太厉害。比如上海财经大学2018年河南省录取分数650多分,而2019年录取最低分只有570多分,突然下降80多分,是真的捡漏又或者假的捡漏?金融学、统计学、保险学等王牌专业依然录取分数在600多分,与2018年录取全省排名差不多。录取分数低的是社会学、公共管理类专业,可以说与财经类专业没有任何关系,而且也不是上海财经大学的王牌专业,就业来说并不乐观。同样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当中,本科开设环境工程专业,你觉得一个财经类高校,开设环境工程,考生愿意去报考吗?遇冷的不是财经类专业,而是财经类高校里面与财经类毫无相关的冷门专业。注:上海财经大学2019年部分地区录取分数图为什么会导致频繁的高校遇冷,包括985高校遭遇冷门?源于社会对考生专业的需求,随着本科毕业生越来越多,社会分工也会越来越明确。那么一些企业在招聘人才的时候,肯定优先考虑专业对口的学生,特别一些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聘更是对专业卡的比较死。目前大多数省份实施的高考录取方案都是平行志愿,平行志愿只有一次投档机会。也就是几乎所有的考生都会服从调剂安排,不服从调剂安排可能进面临退档的风险。假如本人是河南考生,想要填报上海财经大学大学的金融学专业,但是高考分数只有620分,肯定录取不到金融学专业,只能够调剂其他专业。那么此时此刻,考生就会放弃学校,选择专业,进行退而求次的方法。因此,现在的志愿填报都是以保护考生专业为主,学校是次要因素,专业很有可能影响一个人未来所有的工作。现在的考生与家长越来越理智,不会盲目的追求学校而放弃专业。因为,我们知道学校虽然很重要,但是专业更重要。在2019年高考志愿填报当中,有很多考生都放弃就读211高校的机会,选择双非一本的计算机专业、财经类专业等等。山东大学2019年安徽省理科录取最低分505分,录取专业护理学,浙江大学2019年安徽省理科录取最低分585分,录取专业生物与海洋相关专业。如果一个知名高校突然在某个省份爆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个高校在本省投档的专业太冷门,吸引不了考生报考。专业已经成为考生与家长填报志愿考虑的最重要的因素。说了那么多,也分析了那么多。面对2019年财经类高校遇冷门,2020年高考到底如何报考才最好。如果想要报考财经类专业,明确告诉你财经类专业一直很热门,如果想填报财经类高校捡漏,那么财经类高校里面的冷门专业也是留给你的。在学校与专业之间,你到底选择哪一个?如果选择专业,那么填报志愿的时候就要求稳,如果选择高校,那么可以多尝试几个名校,不过就算录取也是调剂到冷门专业。现在是互联网时代,是信息时代。几乎各个高校都会公布录取分数投档分数线。如果考生真的想填报财经类高校,最好看一看财经类专业的录取分数有没有下降。根据我的了解,财经类专业依然非常热门,爆冷的都是财经类高校当中与财经类没有任何关系的其他专业。以上就是我的见解,欢迎大家评论、交流。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我,每天都会分享自己的见解。如果你有其他的不同想法,也可以评论交流。
一个学校分数线高的原因,无非是因为考生的报考需求旺盛,而影响需求的最根本的因素,是人的观念判断。2015年上财自主招生的火爆2015年6月14日,原本一个平淡无奇的周末,上海财经大学的校园却变得热闹非凡。原来,当年的自主招生考试被挪到了高考之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家长都在陪着孩子来参加财大的自招。可以看到,一块不小的候考区域黑压压地挤满了人,校园的一隅被浩浩荡荡的考生和家长营造成黄金周的旅游景点——上财由于学校设置和专业特色,小而严谨,从来不曾受到游客的青睐,这样“游人如织”的景象让财大的学生新鲜不已,也让上财再次登上了新闻。教育部平台上的公示信息显示,2015年向上海财经大学提出报名的学生人数超过了1.3万人,接近北京大学自主招生申请人数(6000余人)和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申请人数(9000余人)之和。该数字不仅位于本年度全国高校自主招生申请人数第一名,更是创造了该校记录。这样的火爆情形在高考录取时也同样得到了体现。作为长三角核心城市的上海,其首屈一指的财经院校长期受到江浙沪考生的青睐。以江苏省为例,2015年上海财大的文科最低分数线是389,与复旦的分数线仅仅相差2分,而且上财的分数线要比江苏本省的综合类名校南京大学的分数线要高;理科分数线也达到了388,在上海高校中紧随复旦交大,位列第三。以下是近几年复旦和上财的最低分和最高分的分布情况(江苏省)(有图为证):从以上统计中可以粗略地看出,复旦录取考生的分数较为集中,相比较而言,财大的分数段范围更广,虽然最低分数线一直低于复旦,但近两年差距在缩小,财大的生源质量逐渐提高,而财大热门专业的就读者们则都能达到复旦的录取分数线(除了2011年文科以外),甚至还一度出现财大的最高分高于复旦最高分的情况——从生源来看,不少成绩优异的学生选择了财大。值得一提的是,上海财大也逐渐走进了北方考生和家长的视野。由于地理因素等原因,上财在北方的存在感一直很低,甚至曾被认为是专科学校,往往“发挥失常”了才会报考。现在这样的情况变少了,以河北省为例,今年上财位列文科类最难考院校的第8名,前7名均为综合性大学。而这10所高校中,除了上海财经大学,还有中央财经大学,这是两所仅有的非综合性大学,也是非985重点高校。而上财比央财排名靠前,也粗略说明上海的财经学校正在获得北方考生更多的认可。上海作为全国的金融中心,得天独厚的优势似乎被越来越多的人看重。从全国范围内看,财经类院校广受欢迎也是一个公认的事实,像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的分数线都很高,甚至超过了很多综合实力排名靠前的大学,而二本的财经院校或二本院校的财经专业最低投档线超过一本线更是每年都会出现的情况。和外国语、法学、医学等其他专业性大学相比,财经类院校的受捧程度也是遥遥领先。狭义地看,财经专业的长盛不衰和它自身的专业性有关,财经类的学科,如财务会计,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与实用性,在众多学生和家长的心目中,它是一门技能,就和计算机、医学甚至驾驶一样,掌握了这门技能,就拥有了安身立命的本事,而且这项本领不会过时,无论经济怎么发展,任何社会组织都离不开财务管理和财务核算,所以学好它,最不济也可以“一招鲜,吃遍天”。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广义地看,财经学校与财经专业的热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是又分不开的,经济形势良好,企业发展迅速势必会增加财经人才的需求,而金融产品和资本市场的蓬勃生态又将财经专业捧上了天。近几年来,金融一直比较热门,这和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民间的资本、资金进入到金融行业,各个不同行业也都有一些金融管理上的业务,加上上海自贸区设立、金融改革等一系列政策上的推动,金融经济自然就成为了炙手可热的专业。社会焦点催生报考热潮由来已久,早年中国刚刚加入WTO的时候,国际经济与贸易这样的专业就特别火,因为当时人们认为社会的需求量会非常大,前途会非常光明。而近两年,国际贸易虽然也是财经的专业,但是它的热度已经不如金融或者是会计这些专业了,因为背景不同了,社会需求不同了,人们追捧的东西自然也随之变化。归根结底,无论是专业属性的判断,还是社会背景的分析,大学或专业的选择与人们对自身就业归宿的考虑是分不开的,也就是说,就业情况和发展前景在报考的考虑过程中占很大的比重。财会作为一门技术“不会过时”与金融投资的“现学现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殊途同归,都是奔着社会需求量大的方向而去的。需求量大,意味着机会更多,意味着不容易失业。有家长这样解释,(上海)财经大学的毕业生就业有优势,进入高大上的金融财税系统或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比例较高。“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是上海发展的目标之一,对财经金融人才的旺盛需求会保持较长一个时期。”更有“野心”的人则会考虑,十年难遇的好行情,掌握了专业知识则更容易脱颖而出,或者说,更容易大赚一笔。最后,说点有意思的事儿。仔细想想,其实广大考生疯狂涌入财经大学和广大散户疯狂涌入股市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在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跟风赶热门,财经大学的分数线越高,报的人越多,股指越高,开户的人越多,都是买涨不买跌,跟着大潮走,跟着“大佬”走;都是在繁花似锦的盛况下,认为自己多少能分得一份蜜,自我感觉很良好,上了财经专业从此就走上人生巅峰,赶上了牛市早晚能一夜暴富;都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无论是学校报考还是资本市场,都已经过度地“市场化”了,价值规律的制约已经空前降低,呈现出来的“价格”几乎全部是市场选择(供需关系)的结果,市场的不理性特点则让这种偏离真实价值的价格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存在——财经专业的分数长期偏高,股市的价值也总是被高估;而且进去之后都并不见得一帆风顺,学了财经可能发现这一行并不是多么“高大上”,满意的工作也不是那么好找,而炒了股的可能钱没赚多少,却作茧自缚似的把自己套在了里面——都是容易梦碎的伤心之地。不过,既然它们的走红都是热点发酵而来,那么随着热度退却,回归常态将是必然趋势。现在是不太理性的,但聪明的人们总不会让自己一直跌跟头的是不是?所以报学校也好,炒股也好,最后大家会慢慢明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一个学校分数线高的原因,无非是因为考生的报考需求旺盛,而影响需求的最根本的因素,是人的观念判断。2015年上财自主招生的火爆2015年6月14日,原本一个平淡无奇的周末,上海财经大学的校园却变得热闹非凡。原来,当年的自主招生考试被挪到了高考之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家长都在陪着孩子来参加财大的自招。可以看到,一块不小的候考区域黑压压地挤满了人,校园的一隅被浩浩荡荡的考生和家长营造成黄金周的旅游景点——上财由于学校设置和专业特色,小而严谨,从来不曾受到游客的青睐,这样“游人如织”的景象让财大的学生新鲜不已,也让上财再次登上了新闻。教育部平台上的公示信息显示,2015年向上海财经大学提出报名的学生人数超过了1.3万人,接近北京大学自主招生申请人数(6000余人)和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申请人数(9000余人)之和。该数字不仅位于本年度全国高校自主招生申请人数第一名,更是创造了该校记录。这样的火爆情形在高考录取时也同样得到了体现。作为长三角核心城市的上海,其首屈一指的财经院校长期受到江浙沪考生的青睐。以江苏省为例,2015年上海财大的文科最低分数线是389,与复旦的分数线仅仅相差2分,而且上财的分数线要比江苏本省的综合类名校南京大学的分数线要高;理科分数线也达到了388,在上海高校中紧随复旦交大,位列第三。以下是近几年复旦和上财的最低分和最高分的分布情况(江苏省)(有图为证):从以上统计中可以粗略地看出,复旦录取考生的分数较为集中,相比较而言,财大的分数段范围更广,虽然最低分数线一直低于复旦,但近两年差距在缩小,财大的生源质量逐渐提高,而财大热门专业的就读者们则都能达到复旦的录取分数线(除了2011年文科以外),甚至还一度出现财大的最高分高于复旦最高分的情况——从生源来看,不少成绩优异的学生选择了财大。值得一提的是,上海财大也逐渐走进了北方考生和家长的视野。由于地理因素等原因,上财在北方的存在感一直很低,甚至曾被认为是专科学校,往往“发挥失常”了才会报考。现在这样的情况变少了,以河北省为例,今年上财位列文科类最难考院校的第8名,前7名均为综合性大学。而这10所高校中,除了上海财经大学,还有中央财经大学,这是两所仅有的非综合性大学,也是非985重点高校。而上财比央财排名靠前,也粗略说明上海的财经学校正在获得北方考生更多的认可。上海作为全国的金融中心,得天独厚的优势似乎被越来越多的人看重。从全国范围内看,财经类院校广受欢迎也是一个公认的事实,像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的分数线都很高,甚至超过了很多综合实力排名靠前的大学,而二本的财经院校或二本院校的财经专业最低投档线超过一本线更是每年都会出现的情况。和外国语、法学、医学等其他专业性大学相比,财经类院校的受捧程度也是遥遥领先。狭义地看,财经专业的长盛不衰和它自身的专业性有关,财经类的学科,如财务会计,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与实用性,在众多学生和家长的心目中,它是一门技能,就和计算机、医学甚至驾驶一样,掌握了这门技能,就拥有了安身立命的本事,而且这项本领不会过时,无论经济怎么发展,任何社会组织都离不开财务管理和财务核算,所以学好它,最不济也可以“一招鲜,吃遍天”。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广义地看,财经学校与财经专业的热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是又分不开的,经济形势良好,企业发展迅速势必会增加财经人才的需求,而金融产品和资本市场的蓬勃生态又将财经专业捧上了天。近几年来,金融一直比较热门,这和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民间的资本、资金进入到金融行业,各个不同行业也都有一些金融管理上的业务,加上上海自贸区设立、金融改革等一系列政策上的推动,金融经济自然就成为了炙手可热的专业。社会焦点催生报考热潮由来已久,早年中国刚刚加入WTO的时候,国际经济与贸易这样的专业就特别火,因为当时人们认为社会的需求量会非常大,前途会非常光明。而近两年,国际贸易虽然也是财经的专业,但是它的热度已经不如金融或者是会计这些专业了,因为背景不同了,社会需求不同了,人们追捧的东西自然也随之变化。归根结底,无论是专业属性的判断,还是社会背景的分析,大学或专业的选择与人们对自身就业归宿的考虑是分不开的,也就是说,就业情况和发展前景在报考的考虑过程中占很大的比重。财会作为一门技术“不会过时”与金融投资的“现学现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殊途同归,都是奔着社会需求量大的方向而去的。需求量大,意味着机会更多,意味着不容易失业。有家长这样解释,(上海)财经大学的毕业生就业有优势,进入高大上的金融财税系统或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比例较高。“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是上海发展的目标之一,对财经金融人才的旺盛需求会保持较长一个时期。”更有“野心”的人则会考虑,十年难遇的好行情,掌握了专业知识则更容易脱颖而出,或者说,更容易大赚一笔。最后,说点有意思的事儿。仔细想想,其实广大考生疯狂涌入财经大学和广大散户疯狂涌入股市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在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跟风赶热门,财经大学的分数线越高,报的人越多,股指越高,开户的人越多,都是买涨不买跌,跟着大潮走,跟着“大佬”走;都是在繁花似锦的盛况下,认为自己多少能分得一份蜜,自我感觉很良好,上了财经专业从此就走上人生巅峰,赶上了牛市早晚能一夜暴富;都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无论是学校报考还是资本市场,都已经过度地“市场化”了,价值规律的制约已经空前降低,呈现出来的“价格”几乎全部是市场选择(供需关系)的结果,市场的不理性特点则让这种偏离真实价值的价格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存在——财经专业的分数长期偏高,股市的价值也总是被高估;而且进去之后都并不见得一帆风顺,学了财经可能发现这一行并不是多么“高大上”,满意的工作也不是那么好找,而炒了股的可能钱没赚多少,却作茧自缚似的把自己套在了里面——都是容易梦碎的伤心之地。不过,既然它们的走红都是热点发酵而来,那么随着热度退却,回归常态将是必然趋势。现在是不太理性的,但聪明的人们总不会让自己一直跌跟头的是不是?所以报学校也好,炒股也好,最后大家会慢慢明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您好,很高兴回答你提出的问题,针对于你提出的问题,微谈论将帮你解答。为何中央财经大学2020年的研究生复试分数线相比2019年低很多?不应该是考研人数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吗?关于考生的疑问,微谈论仔细对比中央财经大学两年的录取复试分数线。2020年只有部分专业分数相比去年下降,而部分专业相比去年是上涨的。并没有出现所有专业大幅度降分,具体我们通过数据来一一分析,以及解释为何部分专业相比去年会降分。上涨10分以上专业有:财政学、艺术、中国古代文学、国际贸易学等。下降10分以上的专业有:税收学、税务、资产评估、金融学、金融、公共管理大类、工商管理大类、法学大类、数理统计、产业经济学等专业普遍相比去年都有15—20左右下降,其中数理统计专业下降80分左右,降幅最大。简单的对比两年的分数线,发现特别是中央财经大学的王牌专业都出现普遍降分。到底是因为试卷难,又或者因为试卷命题风格改变?对2021年考研有哪些影响呢?微谈论根据自己了解的情况简单谈一谈自己的见解,希望对大家有一定的帮助。首先降分比较明显的就是经济学相关专业,经济学国家线相比去年也有下降,数学单科分数线也下降。微谈论认为,导致经济学分数下调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部分考生反应今年的数三试卷相比去年难度较大一点。数学是影响考生总分的关键,中央财经大学下调经济学相关专业复试分数线,主要原因是数学。像工商管理大类、管理科学与工程大类相比去年降分,这两大类考研当中也考数三,其主要原因也是因数学难度的影响。其次,在2018年开始,很多高校的考研专业课命题风格相比往年都有变化,特别2019、2020年高校专业课的变化风格更大。高校专业课变动是按照教育部门对考研命题进一步完善。这一问题也会导致考研复试分数线出现下调。微谈论是数学专业毕业,对数学学科门类考研更清楚一些。比如中央财经大学的数理统计招生没几年,而且之前只接受保研学生。今年出现分数线大幅度下滑,可能是报考人数较少导致分数断层。如武汉大学计算机专业比去年也下降90分。最后一点就是,现在高校复试划线较水,放更多学生进入复试,综合考虑学生情况,进一步筛选优秀的学生。划定的分数线较低,但实际录取的分数线并不一定较低,我们最后可以对比两年拟录取名单情况。就如会计专硕全日制非常热门专业,双非高校复试都200多分,中央财经大学竟然199分,比去年下降7分,去年206分。然而实际录取分数依然在245分以上,见到的都是假象。目的 是让全日制学生进复试,然后劝它们调剂到非全日制。复试分数线只是考研的入门券,能够进入复试也代表一定录取。最终录取的要么是初试成绩很高的,要么是复试表现极好的。低分进入复试的学生,只不过是陪跑的。尽管2020年中央财经大学的复试分数线比2019年低,但实际竞争一定比去年高。2021年考研想要报考中央财经大学的学生,一定不要被复试分数线的假象迷惑。最好的方式就是对比两年考研试卷难度,最终拟录取考生初试分数,做出合理选择。以上就是我的见解,欢迎大家评论、交流。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我,每天都会分享自己的见解。如果你有其他不同想法的,也可以评论交流。
一个学校分数线高的原因,无非是因为考生的报考需求旺盛,而影响需求的最根本的因素,是人的观念判断。2015年上财自主招生的火爆2015年6月14日,原本一个平淡无奇的周末,上海财经大学的校园却变得热闹非凡。原来,当年的自主招生考试被挪到了高考之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家长都在陪着孩子来参加财大的自招。可以看到,一块不小的候考区域黑压压地挤满了人,校园的一隅被浩浩荡荡的考生和家长营造成黄金周的旅游景点——上财由于学校设置和专业特色,小而严谨,从来不曾受到游客的青睐,这样“游人如织”的景象让财大的学生新鲜不已,也让上财再次登上了新闻。教育部平台上的公示信息显示,2015年向上海财经大学提出报名的学生人数超过了1.3万人,接近北京大学自主招生申请人数(6000余人)和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申请人数(9000余人)之和。该数字不仅位于本年度全国高校自主招生申请人数第一名,更是创造了该校记录。这样的火爆情形在高考录取时也同样得到了体现。作为长三角核心城市的上海,其首屈一指的财经院校长期受到江浙沪考生的青睐。以江苏省为例,2015年上海财大的文科最低分数线是389,与复旦的分数线仅仅相差2分,而且上财的分数线要比江苏本省的综合类名校南京大学的分数线要高;理科分数线也达到了388,在上海高校中紧随复旦交大,位列第三。以下是近几年复旦和上财的最低分和最高分的分布情况(江苏省)(有图为证):从以上统计中可以粗略地看出,复旦录取考生的分数较为集中,相比较而言,财大的分数段范围更广,虽然最低分数线一直低于复旦,但近两年差距在缩小,财大的生源质量逐渐提高,而财大热门专业的就读者们则都能达到复旦的录取分数线(除了2011年文科以外),甚至还一度出现财大的最高分高于复旦最高分的情况——从生源来看,不少成绩优异的学生选择了财大。值得一提的是,上海财大也逐渐走进了北方考生和家长的视野。由于地理因素等原因,上财在北方的存在感一直很低,甚至曾被认为是专科学校,往往“发挥失常”了才会报考。现在这样的情况变少了,以河北省为例,今年上财位列文科类最难考院校的第8名,前7名均为综合性大学。而这10所高校中,除了上海财经大学,还有中央财经大学,这是两所仅有的非综合性大学,也是非985重点高校。而上财比央财排名靠前,也粗略说明上海的财经学校正在获得北方考生更多的认可。上海作为全国的金融中心,得天独厚的优势似乎被越来越多的人看重。从全国范围内看,财经类院校广受欢迎也是一个公认的事实,像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的分数线都很高,甚至超过了很多综合实力排名靠前的大学,而二本的财经院校或二本院校的财经专业最低投档线超过一本线更是每年都会出现的情况。和外国语、法学、医学等其他专业性大学相比,财经类院校的受捧程度也是遥遥领先。狭义地看,财经专业的长盛不衰和它自身的专业性有关,财经类的学科,如财务会计,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与实用性,在众多学生和家长的心目中,它是一门技能,就和计算机、医学甚至驾驶一样,掌握了这门技能,就拥有了安身立命的本事,而且这项本领不会过时,无论经济怎么发展,任何社会组织都离不开财务管理和财务核算,所以学好它,最不济也可以“一招鲜,吃遍天”。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广义地看,财经学校与财经专业的热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是又分不开的,经济形势良好,企业发展迅速势必会增加财经人才的需求,而金融产品和资本市场的蓬勃生态又将财经专业捧上了天。近几年来,金融一直比较热门,这和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民间的资本、资金进入到金融行业,各个不同行业也都有一些金融管理上的业务,加上上海自贸区设立、金融改革等一系列政策上的推动,金融经济自然就成为了炙手可热的专业。社会焦点催生报考热潮由来已久,早年中国刚刚加入WTO的时候,国际经济与贸易这样的专业就特别火,因为当时人们认为社会的需求量会非常大,前途会非常光明。而近两年,国际贸易虽然也是财经的专业,但是它的热度已经不如金融或者是会计这些专业了,因为背景不同了,社会需求不同了,人们追捧的东西自然也随之变化。归根结底,无论是专业属性的判断,还是社会背景的分析,大学或专业的选择与人们对自身就业归宿的考虑是分不开的,也就是说,就业情况和发展前景在报考的考虑过程中占很大的比重。财会作为一门技术“不会过时”与金融投资的“现学现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殊途同归,都是奔着社会需求量大的方向而去的。需求量大,意味着机会更多,意味着不容易失业。有家长这样解释,(上海)财经大学的毕业生就业有优势,进入高大上的金融财税系统或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比例较高。“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是上海发展的目标之一,对财经金融人才的旺盛需求会保持较长一个时期。”更有“野心”的人则会考虑,十年难遇的好行情,掌握了专业知识则更容易脱颖而出,或者说,更容易大赚一笔。最后,说点有意思的事儿。仔细想想,其实广大考生疯狂涌入财经大学和广大散户疯狂涌入股市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在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跟风赶热门,财经大学的分数线越高,报的人越多,股指越高,开户的人越多,都是买涨不买跌,跟着大潮走,跟着“大佬”走;都是在繁花似锦的盛况下,认为自己多少能分得一份蜜,自我感觉很良好,上了财经专业从此就走上人生巅峰,赶上了牛市早晚能一夜暴富;都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无论是学校报考还是资本市场,都已经过度地“市场化”了,价值规律的制约已经空前降低,呈现出来的“价格”几乎全部是市场选择(供需关系)的结果,市场的不理性特点则让这种偏离真实价值的价格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存在——财经专业的分数长期偏高,股市的价值也总是被高估;而且进去之后都并不见得一帆风顺,学了财经可能发现这一行并不是多么“高大上”,满意的工作也不是那么好找,而炒了股的可能钱没赚多少,却作茧自缚似的把自己套在了里面——都是容易梦碎的伤心之地。不过,既然它们的走红都是热点发酵而来,那么随着热度退却,回归常态将是必然趋势。现在是不太理性的,但聪明的人们总不会让自己一直跌跟头的是不是?所以报学校也好,炒股也好,最后大家会慢慢明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一个学校分数线高的原因,无非是因为考生的报考需求旺盛,而影响需求的最根本的因素,是人的观念判断。2015年上财自主招生的火爆2015年6月14日,原本一个平淡无奇的周末,上海财经大学的校园却变得热闹非凡。原来,当年的自主招生考试被挪到了高考之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家长都在陪着孩子来参加财大的自招。可以看到,一块不小的候考区域黑压压地挤满了人,校园的一隅被浩浩荡荡的考生和家长营造成黄金周的旅游景点——上财由于学校设置和专业特色,小而严谨,从来不曾受到游客的青睐,这样“游人如织”的景象让财大的学生新鲜不已,也让上财再次登上了新闻。教育部平台上的公示信息显示,2015年向上海财经大学提出报名的学生人数超过了1.3万人,接近北京大学自主招生申请人数(6000余人)和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申请人数(9000余人)之和。该数字不仅位于本年度全国高校自主招生申请人数第一名,更是创造了该校记录。这样的火爆情形在高考录取时也同样得到了体现。作为长三角核心城市的上海,其首屈一指的财经院校长期受到江浙沪考生的青睐。以江苏省为例,2015年上海财大的文科最低分数线是389,与复旦的分数线仅仅相差2分,而且上财的分数线要比江苏本省的综合类名校南京大学的分数线要高;理科分数线也达到了388,在上海高校中紧随复旦交大,位列第三。以下是近几年复旦和上财的最低分和最高分的分布情况(江苏省)(有图为证):从以上统计中可以粗略地看出,复旦录取考生的分数较为集中,相比较而言,财大的分数段范围更广,虽然最低分数线一直低于复旦,但近两年差距在缩小,财大的生源质量逐渐提高,而财大热门专业的就读者们则都能达到复旦的录取分数线(除了2011年文科以外),甚至还一度出现财大的最高分高于复旦最高分的情况——从生源来看,不少成绩优异的学生选择了财大。值得一提的是,上海财大也逐渐走进了北方考生和家长的视野。由于地理因素等原因,上财在北方的存在感一直很低,甚至曾被认为是专科学校,往往“发挥失常”了才会报考。现在这样的情况变少了,以河北省为例,今年上财位列文科类最难考院校的第8名,前7名均为综合性大学。而这10所高校中,除了上海财经大学,还有中央财经大学,这是两所仅有的非综合性大学,也是非985重点高校。而上财比央财排名靠前,也粗略说明上海的财经学校正在获得北方考生更多的认可。上海作为全国的金融中心,得天独厚的优势似乎被越来越多的人看重。从全国范围内看,财经类院校广受欢迎也是一个公认的事实,像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的分数线都很高,甚至超过了很多综合实力排名靠前的大学,而二本的财经院校或二本院校的财经专业最低投档线超过一本线更是每年都会出现的情况。和外国语、法学、医学等其他专业性大学相比,财经类院校的受捧程度也是遥遥领先。狭义地看,财经专业的长盛不衰和它自身的专业性有关,财经类的学科,如财务会计,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与实用性,在众多学生和家长的心目中,它是一门技能,就和计算机、医学甚至驾驶一样,掌握了这门技能,就拥有了安身立命的本事,而且这项本领不会过时,无论经济怎么发展,任何社会组织都离不开财务管理和财务核算,所以学好它,最不济也可以“一招鲜,吃遍天”。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广义地看,财经学校与财经专业的热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是又分不开的,经济形势良好,企业发展迅速势必会增加财经人才的需求,而金融产品和资本市场的蓬勃生态又将财经专业捧上了天。近几年来,金融一直比较热门,这和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民间的资本、资金进入到金融行业,各个不同行业也都有一些金融管理上的业务,加上上海自贸区设立、金融改革等一系列政策上的推动,金融经济自然就成为了炙手可热的专业。社会焦点催生报考热潮由来已久,早年中国刚刚加入WTO的时候,国际经济与贸易这样的专业就特别火,因为当时人们认为社会的需求量会非常大,前途会非常光明。而近两年,国际贸易虽然也是财经的专业,但是它的热度已经不如金融或者是会计这些专业了,因为背景不同了,社会需求不同了,人们追捧的东西自然也随之变化。归根结底,无论是专业属性的判断,还是社会背景的分析,大学或专业的选择与人们对自身就业归宿的考虑是分不开的,也就是说,就业情况和发展前景在报考的考虑过程中占很大的比重。财会作为一门技术“不会过时”与金融投资的“现学现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殊途同归,都是奔着社会需求量大的方向而去的。需求量大,意味着机会更多,意味着不容易失业。有家长这样解释,(上海)财经大学的毕业生就业有优势,进入高大上的金融财税系统或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比例较高。“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是上海发展的目标之一,对财经金融人才的旺盛需求会保持较长一个时期。”更有“野心”的人则会考虑,十年难遇的好行情,掌握了专业知识则更容易脱颖而出,或者说,更容易大赚一笔。最后,说点有意思的事儿。仔细想想,其实广大考生疯狂涌入财经大学和广大散户疯狂涌入股市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在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跟风赶热门,财经大学的分数线越高,报的人越多,股指越高,开户的人越多,都是买涨不买跌,跟着大潮走,跟着“大佬”走;都是在繁花似锦的盛况下,认为自己多少能分得一份蜜,自我感觉很良好,上了财经专业从此就走上人生巅峰,赶上了牛市早晚能一夜暴富;都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无论是学校报考还是资本市场,都已经过度地“市场化”了,价值规律的制约已经空前降低,呈现出来的“价格”几乎全部是市场选择(供需关系)的结果,市场的不理性特点则让这种偏离真实价值的价格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存在——财经专业的分数长期偏高,股市的价值也总是被高估;而且进去之后都并不见得一帆风顺,学了财经可能发现这一行并不是多么“高大上”,满意的工作也不是那么好找,而炒了股的可能钱没赚多少,却作茧自缚似的把自己套在了里面——都是容易梦碎的伤心之地。不过,既然它们的走红都是热点发酵而来,那么随着热度退却,回归常态将是必然趋势。现在是不太理性的,但聪明的人们总不会让自己一直跌跟头的是不是?所以报学校也好,炒股也好,最后大家会慢慢明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这个非常正常。你说得北京邮电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是211大学,双一流大学,录取分数线要高出好多985大学。一个是地理位置决定的,这三所大学两个在首都北京,一个在上海,一线城市的光环,自带顶级流量,家长考生趋之若鹜的追捧是正常的。专业决定了这三所大学人气爆棚,理工科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通信类北邮擅长,够985大学的分数线,上不了好专业,退而求其次选择北邮。上财和央财是众多文科生梦寐以求想上的大学,这两个大学财经类专业热门,报考的考生多,分数自然水涨船高。这两年财经类专业有冷的趋势,“两财一贸”分数下降了。北邮的录取分数线高于同城的985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和中央民族大学,其主要原因是专业北邮有优势。现在考生报志愿比较理性,对面子和里子都重视起来了。重视面子985大学、211大学的名气,为了就业也开始重视里子专业,热门专业、各学校的强势专业。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分数高于985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这都是专业的原因。这样的例子比较多,十几年前北京协合医学院不是985大学、211大学,临床医学专业“5+3”录取分数线高于北大清华。这都是专业的原因,985大学不是所有的专业都是王牌专业,一些非985大学也有王牌专业,术业有专攻,分数高一定有分数高的道理。
一个学校分数线高的原因,无非是因为考生的报考需求旺盛,而影响需求的最根本的因素,是人的观念判断。2015年上财自主招生的火爆2015年6月14日,原本一个平淡无奇的周末,上海财经大学的校园却变得热闹非凡。原来,当年的自主招生考试被挪到了高考之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家长都在陪着孩子来参加财大的自招。可以看到,一块不小的候考区域黑压压地挤满了人,校园的一隅被浩浩荡荡的考生和家长营造成黄金周的旅游景点——上财由于学校设置和专业特色,小而严谨,从来不曾受到游客的青睐,这样“游人如织”的景象让财大的学生新鲜不已,也让上财再次登上了新闻。教育部平台上的公示信息显示,2015年向上海财经大学提出报名的学生人数超过了1.3万人,接近北京大学自主招生申请人数(6000余人)和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申请人数(9000余人)之和。该数字不仅位于本年度全国高校自主招生申请人数第一名,更是创造了该校记录。这样的火爆情形在高考录取时也同样得到了体现。作为长三角核心城市的上海,其首屈一指的财经院校长期受到江浙沪考生的青睐。以江苏省为例,2015年上海财大的文科最低分数线是389,与复旦的分数线仅仅相差2分,而且上财的分数线要比江苏本省的综合类名校南京大学的分数线要高;理科分数线也达到了388,在上海高校中紧随复旦交大,位列第三。以下是近几年复旦和上财的最低分和最高分的分布情况(江苏省)(有图为证):从以上统计中可以粗略地看出,复旦录取考生的分数较为集中,相比较而言,财大的分数段范围更广,虽然最低分数线一直低于复旦,但近两年差距在缩小,财大的生源质量逐渐提高,而财大热门专业的就读者们则都能达到复旦的录取分数线(除了2011年文科以外),甚至还一度出现财大的最高分高于复旦最高分的情况——从生源来看,不少成绩优异的学生选择了财大。值得一提的是,上海财大也逐渐走进了北方考生和家长的视野。由于地理因素等原因,上财在北方的存在感一直很低,甚至曾被认为是专科学校,往往“发挥失常”了才会报考。现在这样的情况变少了,以河北省为例,今年上财位列文科类最难考院校的第8名,前7名均为综合性大学。而这10所高校中,除了上海财经大学,还有中央财经大学,这是两所仅有的非综合性大学,也是非985重点高校。而上财比央财排名靠前,也粗略说明上海的财经学校正在获得北方考生更多的认可。上海作为全国的金融中心,得天独厚的优势似乎被越来越多的人看重。从全国范围内看,财经类院校广受欢迎也是一个公认的事实,像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的分数线都很高,甚至超过了很多综合实力排名靠前的大学,而二本的财经院校或二本院校的财经专业最低投档线超过一本线更是每年都会出现的情况。和外国语、法学、医学等其他专业性大学相比,财经类院校的受捧程度也是遥遥领先。狭义地看,财经专业的长盛不衰和它自身的专业性有关,财经类的学科,如财务会计,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与实用性,在众多学生和家长的心目中,它是一门技能,就和计算机、医学甚至驾驶一样,掌握了这门技能,就拥有了安身立命的本事,而且这项本领不会过时,无论经济怎么发展,任何社会组织都离不开财务管理和财务核算,所以学好它,最不济也可以“一招鲜,吃遍天”。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广义地看,财经学校与财经专业的热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是又分不开的,经济形势良好,企业发展迅速势必会增加财经人才的需求,而金融产品和资本市场的蓬勃生态又将财经专业捧上了天。近几年来,金融一直比较热门,这和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民间的资本、资金进入到金融行业,各个不同行业也都有一些金融管理上的业务,加上上海自贸区设立、金融改革等一系列政策上的推动,金融经济自然就成为了炙手可热的专业。社会焦点催生报考热潮由来已久,早年中国刚刚加入WTO的时候,国际经济与贸易这样的专业就特别火,因为当时人们认为社会的需求量会非常大,前途会非常光明。而近两年,国际贸易虽然也是财经的专业,但是它的热度已经不如金融或者是会计这些专业了,因为背景不同了,社会需求不同了,人们追捧的东西自然也随之变化。归根结底,无论是专业属性的判断,还是社会背景的分析,大学或专业的选择与人们对自身就业归宿的考虑是分不开的,也就是说,就业情况和发展前景在报考的考虑过程中占很大的比重。财会作为一门技术“不会过时”与金融投资的“现学现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殊途同归,都是奔着社会需求量大的方向而去的。需求量大,意味着机会更多,意味着不容易失业。有家长这样解释,(上海)财经大学的毕业生就业有优势,进入高大上的金融财税系统或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比例较高。“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是上海发展的目标之一,对财经金融人才的旺盛需求会保持较长一个时期。”更有“野心”的人则会考虑,十年难遇的好行情,掌握了专业知识则更容易脱颖而出,或者说,更容易大赚一笔。最后,说点有意思的事儿。仔细想想,其实广大考生疯狂涌入财经大学和广大散户疯狂涌入股市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在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跟风赶热门,财经大学的分数线越高,报的人越多,股指越高,开户的人越多,都是买涨不买跌,跟着大潮走,跟着“大佬”走;都是在繁花似锦的盛况下,认为自己多少能分得一份蜜,自我感觉很良好,上了财经专业从此就走上人生巅峰,赶上了牛市早晚能一夜暴富;都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无论是学校报考还是资本市场,都已经过度地“市场化”了,价值规律的制约已经空前降低,呈现出来的“价格”几乎全部是市场选择(供需关系)的结果,市场的不理性特点则让这种偏离真实价值的价格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存在——财经专业的分数长期偏高,股市的价值也总是被高估;而且进去之后都并不见得一帆风顺,学了财经可能发现这一行并不是多么“高大上”,满意的工作也不是那么好找,而炒了股的可能钱没赚多少,却作茧自缚似的把自己套在了里面——都是容易梦碎的伤心之地。不过,既然它们的走红都是热点发酵而来,那么随着热度退却,回归常态将是必然趋势。现在是不太理性的,但聪明的人们总不会让自己一直跌跟头的是不是?所以报学校也好,炒股也好,最后大家会慢慢明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5,我是天津的考生近年来天津各大学录取分数线在440到470的二本学

考研的话,看你以后想在哪里就业了,一般在哪读研在哪就业的可能性比较大。另外,考研一般考本校研成功可能性比较大。你以后想在山东就业,建议你可以继续在山东读研,也可以考虑一下考本校的研。
省内首选山大,其次本校,最后看看海大哪的,好的经济类院校都在省外
干嘛?你也高考?大概250吧
比如理工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天津师大、工业大学、商业大学、财大等等都有二本踩线录取的专业。

6,上海财经大学会计专硕录取分数线

1、上海财经大学部分学校简介上海财经大学源于1917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创办的商科,著名社会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杨杏佛任商科主任。1921年,随着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为基础建设国立东南大学计划的实施,商科扩充改组并迁址上海,成立国立东南大学分设上海商科大学,这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的商科大学,著名教育家郭秉文任校长,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任教务主任。1932年独立建校,定名为国立上海商学院,时为国内唯一的国立商科类本科高校。1950年,学校更名为上海财政经济学院。1985年,学校更名为上海财经大学。2000年,学校由财政部划归教育部领导,现由教育部、财政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2.会计专硕分数线3.MPAcc学制学费全日制学费为13.8万元按学年分两次缴付,入学时和第三学期初分别缴付50%。奖学金评定和助学金、资助等办法按学校有关规定实行,奖助体系可登陆研究生院网站(http://gs.sufe.edu.cn/Home/NewsDetail/1057)查询。该项目成绩优异的在校生可参加学校、学院设立的各类奖学金评选,并通过申请研究生助研、助教、助管的"三助"岗位工作获得资助。非全日制学费:1、学费∶学费为22.8万元,按学年分三次缴付(第一学期、第三学期和第五学期分别缴纳40%、40%和20%)。2、设新生奖学金∶以初试成绩排名为依据,奖励初试成绩排名前15名且录取为我校2020级会计硕士专业"会计与财务精英方向"硕士研究生的考生。上海财经大学会计专硕录取分数线小编就总结到这里了,更多关于会计专硕的备考技巧,备考干货,新闻资讯,择校择专业等内容,小编会持续更新。祝愿各位考生都能取得满意的成绩。

7,中国传媒大学凤凰学院最低录取分数线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 三江学院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 南京审计学院金审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 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 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 南京工程学院康尼学院 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 金陵科技学院龙蟠学院 南京晓庄学院行知学院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东方学院 常州工学院延陵学院 江苏工业学院怀德学院 江南大学太湖学院 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盐城师范学院黄海学院 淮海工学院东港学院 徐州师范大学科文学院 淮阴师范学院文通学院 淮阴工学院江淮学院 扬州大学广陵学院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我考了三張专业合格证 文化同考27〇分,想请问能报您贵校吗

8,中国传媒大学凤凰学院最低录取分数线

大学是提档线,专业才是录取线。过了提档线并且过了专业录取线才有可能被这个专业录取,如果不够专业录取线并且选择调剂,可能会去其它专业。如果不调剂,直接退档。如果不够提档线,也不会被大学录取。通常来说,专业线会大于等于提档线。
大学录取分数线是指,你的分数达到进入该大学的分数线。只有通过这个分数线,才能去选择该校的专业,然后按照是否达到该专业的分数线来录取,一般专业录取线比大学录取分数线要高。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 三江学院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 南京审计学院金审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 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 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 南京工程学院康尼学院 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 金陵科技学院龙蟠学院 南京晓庄学院行知学院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东方学院 常州工学院延陵学院 江苏工业学院怀德学院 江南大学太湖学院 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盐城师范学院黄海学院 淮海工学院东港学院 徐州师范大学科文学院 淮阴师范学院文通学院 淮阴工学院江淮学院 扬州大学广陵学院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我考了三張专业合格证 文化同考27〇分,想请问能报您贵校吗

9,2020年多少分能上二本

每年各省市高考分数线不会相差太多, 大家可参考当地近几年二本分数线,当年分数线的高低还与本地高考报名人数有关。一般来讲,高考二本分数线在450分左右。文科分数线比理科分数线稍高一点。高考试卷全国各省市也不是统一的 ,部分省份使用的是高考全国卷,其中全国卷有三套试卷,还有部分省份是自主命题或者半自主命题,因此二本分数线各省高低也有区分。还有部分省份高考的录取批次进行了合并,将一-本合格二本合并,或者将二本和三本进行合并,还有部分省份是合并了本科批次。一般有二本的省份的二本分数线最低录取分数线在400分到450分之间,像江苏省是比较特殊的,二本线只有280分左右。以下是2019年二本的录取分数线当下大多数地区高考总分都是750分,语数外三门主科各占150分,综合科目占300分,如果只是要过本科线其实不是很苦难。大多数地区的本科分数线控制在470分到550分之间(江苏除外)。偏远地区分数线较低,比如新疆、内蒙古等地。而沿海地区的本科划线则要高一些,比如北京、广东、. 上海等地的录取分数线,都维持在440分左右。但这只是分数线,如果只是考上二本,那么平时考试在450分左右就能上二本线了。但是,上二本线并不意味着可以考上二本大学。每个地区的省控线其实是投档的最低分数线,但是录取的时候依然按照投档分数的高低进行录取,所以,一线城市的文本高校,录取分数线会远远超过投档线,很多时候,二本的录取分数甚至会超过一本投档线。不过,如果平时成绩一直不太好的,再努力也只能稍稍考过分数线的学生,可以选择三四线城市的学校,竞争压力会相对小一些,录取分数也不会那么高。

10,省控线和录取线的区别是什么

省控线又叫批次线或者高考录取分数线,是指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录取分数线,一般分为重点线、二本线、三本线或本科线、大专线。而录取线是指院校招生录取结束后最低分数线或者是专业最低分数线。过了省控线未必会被相应批次大学录取,只有达到报考学校录取线才可能被录取。省控线:省控线就是各省市教育部门在高考结束以后,根据本省(市)招生计划、学生高考分数等因素去划定一个最低标准,每个录取批次都会划定一个最低录取分数线,过了这个分数线的考生就有机会被相应批次的院校录取。录取线:按理来说,大家常说的录取线就是所谓的高考录取分数线,可是如果想要被某所大学录取,那么这里的录取线就要特指具体高校及专业的最低录取分数线。这里还有一个概念不得不提,即院校投档线,过了院校投档线考生档案可以被提走,但不一定被录取,也就是未必能过院校的专业录取分数线。分数线差异:在学生录取过程中,首先看是否过了本省市的相应批次省控线,过线即可报相应批次志愿,分数达到院校要求即可投档,投档分数高或服从专业调剂更容易被录取,同时会产生学校及各专业录取分数线,一般来讲,各学校录取分数线都是比省控线要高的。当然,也会存在例外的情况,当生源不足时,部分学校会降分录取,所以学校录取分数线会出现比省控线低的情况。过了省控线未必就能录取,过了学校最低录取分数线也不一定就会被录取。在填报志愿时,同学们如果服从专业调剂并过了学校录取线,同时体检合格且符合学校录取要求,那么才能够被录取。
省控线又叫批次线或者高考录取分数线,是指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录取分数线,一般分为重点线、二本线、三本线或本科线、大专线。而录取线是指院校招生录取结束后最低分数线或者是专业最低分数线。过了省控线未必会被相应批次大学录取,只有达到报考学校录取线才可能被录取。省控线:省控线就是各省市教育部门在高考结束以后,根据本省(市)招生计划、学生高考分数等因素去划定一个最低标准,每个录取批次都会划定一个最低录取分数线,过了这个分数线的考生就有机会被相应批次的院校录取。录取线:按理来说,大家常说的录取线就是所谓的高考录取分数线,可是如果想要被某所大学录取,那么这里的录取线就要特指具体高校及专业的最低录取分数线。这里还有一个概念不得不提,即院校投档线,过了院校投档线考生档案可以被提走,但不一定被录取,也就是未必能过院校的专业录取分数线。分数线差异:在学生录取过程中,首先看是否过了本省市的相应批次省控线,过线即可报相应批次志愿,分数达到院校要求即可投档,投档分数高或服从专业调剂更容易被录取,同时会产生学校及各专业录取分数线,一般来讲,各学校录取分数线都是比省控线要高的。当然,也会存在例外的情况,当生源不足时,部分学校会降分录取,所以学校录取分数线会出现比省控线低的情况。过了省控线未必就能录取,过了学校最低录取分数线也不一定就会被录取。在填报志愿时,同学们如果服从专业调剂并过了学校录取线,同时体检合格且符合学校录取要求,那么才能够被录取。

11,2021年多少分可以考高中

2021年具体中考分数线是由教育局根据当年的中考成绩和各个高中的志愿填报情况划定的,具体多少分能考上高中还有看所在地区的分数线来定。2020部分地区中考控制分数线参考:仙桃城区高中录取最低控制线为415分;惠州市普通高中最低录取控制线为420分。2021年具体中考分数线是由教育局根据当年的中考成绩和各个高中的志愿填报情况划定的,录取分数及录取结果请考生及时到相关部门或学校查询。具体多少分能考上高中还有看所在地区的分数线来定。中考最低控制分数线是指中考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是指省级招生部门根据当地全体考生当年中考成绩水平和国家下达的招生生源计划,相应确定的一个录取新生的最低成绩(总分)标准。只有中考总分(艺术、体育考生含专业成绩)达到或超过这一分数线的考生(通常称“上线考生”)档案,才有资格被招生高校调阅并选择录取。中考与高考,录取办法有本质的不同,高考是由大学决定考生是否录取,中考是由计算机按照程序进行录取。考大学时,确实会出现第一志愿学校没考上,第二志愿学校够分也不被录取,甚至第三志愿学校也不录取的情况。中考就根本不同了,第一志愿如果没考上,计算机会看第二志愿够不够,第二志愿再没考上,计算机会看第三志愿够不够……直到被录取为止,只要分数够,相应的志愿学校就一定会录取。因此,中考填报志愿时,有潜力的考生前一二个志愿可选择较理想的重点高中、录取分数稍高于考生平时成绩的学校。2020部分地区中考控制分数线:仙桃最低分数线1.城区高中录取最低控制线为415分;2.农村高中录取最低控制线为395分。3.省级示范高中“湖北省仙桃中学”录取最低控制线为604分。阜阳最低录取分数线从市教育局获悉阜城三区普通高中录取最低分数控制线:430分。惠州中考最低分数线2020年惠州市普通高中最低录取控制线为420分。嘉兴最低录取分数线嘉兴市教育考试院公布了市本级普通高中各批次,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如下:普通高中第一批次:514分普通高中第二批次:443分
2021年具体中考分数线是由教育局根据当年的中考成绩和各个高中的志愿填报情况划定的,具体多少分能考上高中还有看所在地区的分数线来定。2020部分地区中考控制分数线参考:仙桃城区高中录取最低控制线为415分;惠州市普通高中最低录取控制线为420分。2021年具体中考分数线是由教育局根据当年的中考成绩和各个高中的志愿填报情况划定的,录取分数及录取结果请考生及时到相关部门或学校查询。具体多少分能考上高中还有看所在地区的分数线来定。中考最低控制分数线是指中考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是指省级招生部门根据当地全体考生当年中考成绩水平和国家下达的招生生源计划,相应确定的一个录取新生的最低成绩(总分)标准。只有中考总分(艺术、体育考生含专业成绩)达到或超过这一分数线的考生(通常称“上线考生”)档案,才有资格被招生高校调阅并选择录取。中考与高考,录取办法有本质的不同,高考是由大学决定考生是否录取,中考是由计算机按照程序进行录取。考大学时,确实会出现第一志愿学校没考上,第二志愿学校够分也不被录取,甚至第三志愿学校也不录取的情况。中考就根本不同了,第一志愿如果没考上,计算机会看第二志愿够不够,第二志愿再没考上,计算机会看第三志愿够不够……直到被录取为止,只要分数够,相应的志愿学校就一定会录取。因此,中考填报志愿时,有潜力的考生前一二个志愿可选择较理想的重点高中、录取分数稍高于考生平时成绩的学校。2020部分地区中考控制分数线:仙桃最低分数线1.城区高中录取最低控制线为415分;2.农村高中录取最低控制线为395分。3.省级示范高中“湖北省仙桃中学”录取最低控制线为604分。阜阳最低录取分数线从市教育局获悉阜城三区普通高中录取最低分数控制线:430分。惠州中考最低分数线2020年惠州市普通高中最低录取控制线为420分。嘉兴最低录取分数线嘉兴市教育考试院公布了市本级普通高中各批次,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如下:普通高中第一批次:514分普通高中第二批次:443分

文章TAG:上海财经大学录取分数线2020上海  上海财经  上海财经大学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