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问北京交通大学考研分数如何查询

自己上北交大的研究生院网页查询 查询使用身份证或准考证号 成绩不会寄给你

请问北京交通大学考研分数如何查询

2,北京交通大学考研复试分数线出了吗

北京交通大学(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位于中国首都,政治、文化、科教中心北京,是教育部直属,由教育部、中国铁路总公司、北京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建设高校。学校的“2011计划”、“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是国家首批14个认定的协同创新中心之一,学校是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签约高校,是具有研究生院的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高校。北京交通大学为中国最早兴办的高等学府之一,历史渊源追溯到1896年,前身是1909年9月清政府在北平创办的邮传部铁路管理传习所,是中国电信工程、交通工程和管理学教育的策源地。1921年合并组建交通大学,曾先后定名“交通大学北京学校”、“北京交通大学”、“国立交通大学”、“国立北平铁道管理学院”、“中国交通大学”、“北京铁道学院”、“北方交通大学”。基本信息中文名:北京交通大学英文名: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别名:交大校训:知行创建时间:1896年类别:公立大学现任校长:宁 滨知名校友:简水生,徐叙瑢,徐寿波学生人数:29320(2009年)教师人数:2858人(2009年)所属地区:中国,北京主要院系: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交通运输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软件学院、建筑与艺术系、语言与传播学院、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等13个学院校训:知行中文名:北京交通大学英文名: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简称:北京交大、北交大、北交创办时间:1896年类别:公立大学学校类型:理工类属性:211工程、985平台、2011计划所属地区:中国北京现任校长:宁滨知名校友:郑振铎,金士宣,简水生等主管部门:教育部硕士点:167个博士点:96个博士后流动站:15校训:知行校歌:《北京交通大学校歌》专职院士:5人主要院系:电信学院、交通运输学院、土木学院、电气学院、机电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等国家重点学科:8个学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外上园村3号学校代码:10004专职院士:12人国家重点学科:8个发展愿景: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所属联盟:北京高科大学联盟主管部门:教育部主要奖项:2013年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相关推荐北京工业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长沙理工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华东交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天津理工大学上海电力学院北方工业大学东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基本简介北京交通大学作为交通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渊源追溯到1896年,她的前身是清政府创办的北京铁路管理传习所,是中国第一所专门培养管理人才的高等学校,是中国近代铁路管理、电信教育的发祥地。1917年改组为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和北京邮电学校,1921年与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合并组建交通大学。1923年交通大学改组后,北京分校更名为北京交通大学。1950年学校定名北方交通大学,由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任校长。2000年与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由铁道部划转正在加载北京交通大学教育部直属管理。2003年恢复使用“北京交通大学”校名。学校曾培养出中国第一个无线电台创建人刘瀚、中国第一台大马力蒸汽机设计者应尚才,以及中国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郑振铎、中国第一本铁路运输专著作者金士宣、我国铁路运输经济学科的开创者许靖、我国最早的四大会计师之一杨汝梅等一大批蜚声中外的杰出人才,“东京审判”担任首席检察官的向哲浚、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人口学家马寅初等都曾在我校任教。学校位于首都北京“学府胜地”海淀区,毗邻中国“硅谷”中关村,总面积近1100亩,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东西两个校区,教学、科研设施完善,校园环境优美。设有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交通运输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语言与传播学院、软件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院、国家保密学院、建筑与艺术系15个学院(系),设有研究生院、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燕郊、清河职业技术学院和地处河北省黄骅市的独立学院---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百十年来,数代交大人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北京交通大学已成为培养国家经济社会建设人才,特别是轨道交通现代化建设高水平、高层次人才,解决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铁路现代化建设与改革重大技术与政策问题的重要基地。学校正在全力建设以信息和管理等学科为优势,以交通科学与技术为特色,工、管、经、理、文、法、哲等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开放式、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研究型大学。 目前学校有交通运输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产业经济学、桥梁与隧道工程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包括一级学科所涵盖的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总数达到8个。建有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1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60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20个硕士点,有MBA、工程硕士、会计硕士和法律硕士4类专业学位。 北京交通大学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努力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全校在编教职工2812人,有专任教师1706人,其中教授310人,副教授63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55.9%,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87.8%。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名,中国工程院院士7名,有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4人,“973”首席科学家3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9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7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4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9人,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教学和科研奖励计划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80余人。北京交通大学教学设施先进,教学及素质教育成绩斐然。在百余年的办学历史中,已向国家输送了10余万建设人才。现在校本科生13965人,博士研究生2202人,硕士研究生6197人,成人学生7098人,外国留学生2010年累计突破500人。近年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3项,有国家精品课程32门,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建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2个基地被评为优秀国家工科教学基地;4个实验中心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通信工程等1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学校的生源质量逐年提高,本科、研究生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学校设立了思源班、轨道交通试验班、本硕联读班、詹天佑班、茅以升班、国际班等特色班,加强创新拔尖人才的培养。学校学生艺术团在首都和全国历次高校比赛中取得了优秀成绩,赴台湾和欧洲丹麦等地演出,应邀在国家大剧院专场演出,排演的《长征组歌》应邀在人民大会堂和国安剧院演出,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高水平运动队在北京市各类比赛中共获得56项(次)冠军,羽毛球队在近几年国内大学生重大比赛中成绩突出,共获得47块金牌。 北京交通大学科研力量雄厚,产学研合作日益增强。学校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固定资产6.37亿元,图书馆纸本藏书153.39万册,电子图书等电子资源33万余册,网络资源等累计195万余册,学位论文全文118万余篇,建有铁路交通运输特色数据库。拥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家认可实验室,已建成5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4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建有北京交通大学中国综合交通研究中心和中国产业安全研究中心。近年来,学校承担了包括国家高新技术“863”计划、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科技支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在内的各类科研课题4000余项。2006年以来3项主持项目获国家“973”立项。2008年1项主持项目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2009年“双主持”项目“复杂与高速条件下车载信号安全控制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学校建立了GSM-R技术实验室,主要进行中国铁路新一代移动通信的调度指挥和无线传输等,研究成果应用于大秦线、胶济线与青藏铁路,填补了中国铁路无线通信技术的空白。“基于通信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BTC)”取得关键技术研究的突破,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并成功应用于城轨亦庄和昌平线。2010年科研合同经费达6.2亿。2009年在全国高校SCI排名第58位,EI第38位,ISTP第15位。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我校设立了“高等工科教育与产业合作教席”。北京市在我校设立了“北京市城市交通技术转移中心”、“北京交通发展研究基地”及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依托我校建立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专门机构——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学校举办一年一度的“中国交通高层论坛”,并已形成独特“品牌”。北京交通大学重视和加强国际、国内合作交流。与美、英、德、法等10多个国家的60多所大学及著名跨国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共同开展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澳商学院”以其鲜明的办学特色,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学校还在比利时鲁汶办有孔子学院,积极传播中国文化;每年主办和承办多次大型国际学术会议,举办一年一度的“国际文化节”,为加强中外学术文化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学校充分发挥董事会、校友会、基金会的作用,深化校企合作,与铁路行业、社会企业及地方政府等65家单位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在人才培养、科研合作等领域开展长期、广泛的合作。 “饮水思源,爱国荣校”,如今,有着113年辉煌历史的北京交通大学,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秉承“知行”校训,以谦虚谨慎、开拓进取的精神,努力实现交通大学百年华诞时江泽民同志题词“继往开来,勇攀高峰,把交通大学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的要求和期望,向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研究型大学的目标迈进。 发展历史北京交通大学作为交通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渊源追溯到1896年,她的前身是清政府创办的北京铁路管理传习所,是中国第一所专门培养管理人才的高等学校,是中国近代铁路管理、电信教育的发祥地。曾培养出中国第一个无线电台创建人刘瀚、中国第一台大马力蒸汽机设计者应尚才,中国第一本铁路运输专著人金士宣,以及中国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郑振铎等一大批蜚声中外的杰出人才。1917年改组为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和北京邮电学校,1921年与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唐山工业专正在加载北京交通大学门学校合并组建交通大学。1923年,交通大学改组后,北京分校更名为北京交通大学。1950年学校定名北方交通大学,由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任校长。2000年4月,与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由铁道部划转教育部直属管理。2003年,学校恢复使用“北京交通大学”校名。19世纪末,在风云激荡的时代变迁中,北京交通大学的前身——北京铁路管理传习所承载着历史与民族的厚望应运而生。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专门培养邮电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高等学府,开启了中国近代铁路工程、电信工程和管理教育之先河。创校初期清宣统元年,邮传部司员曾鲲化经过十余月的考察后,起草《上邮传部创办铁路管理学堂书》,文中提倡路政、培育铁路管理人才,并极力主张创办铁路管理学校。同年,经邮传部尚书徐世昌上奏清廷批准,于北京府右街创办了“铁路管理传习所”,此为北京交大创校之始,为中国第一所管理学校。次年,为加强邮电事业增设邮电班,学校更名为“交通传习所”,此为中国电信工程之始。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学校改隶交通部,更名为“交通部交通传习所”,增设电气工程、有线电、无线电等科,开创了中国培养通信人才的先河,后来又成立了电信系,这里走出了简水生院士、黄宏嘉院士等一大批知名学者。铁路与电信工程,及英文、法文各班为北平交通大学之初基。民国凡行车、管理,以及会计、材料人才,以交大北平成就为最多。1917年,交通部就原有各班,充实课程,并依铁路、邮电的不同,将学校改组为“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和“北京邮电学校”。1921年,时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的叶恭绰令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和北京邮电学校、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四所学校合并,定名为“交通大学”,下设京、沪、唐三校,学校更名为“交通大学北京学校”。他提出按欧美教育制度办学,设立了董事会兼任校长。1921年同年,为整合交大三校学科,将平校的无线电、有线电科、电气工程科以及唐校的电机科调往上海,沪校的土木科调整到唐校,部分交通管理科师资调往北平。 1922年5月,因北洋政府派系纠纷,叶被迫离职,交通大学存在不足一年即解体。1923年,学校更名为“北京交通大学”。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取代北洋政府,北京更名为北平,6月,学校更名为“交通部第三交通大学”;9月,沪、平、唐三校再次合并组成“交通大学“。10月,学校改隶属于铁道部。次年2月,时任铁道部部长孙科训令平院独立,学院更名为“交通大学北平交通管理学院”;7月,又更为“交通大学北平铁道管理学院”。
北京交通大学(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位于中国首都,政治、文化、科教中心北京,是教育部直属,由教育部、中国铁路总公司、北京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建设高校。学校的“2011计划”、“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是国家首批14个认定的协同创新中心之一,学校是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签约高校,是具有研究生院的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高校。北京交通大学为中国最早兴办的高等学府之一,历史渊源追溯到1896年,前身是1909年9月清政府在北平创办的邮传部铁路管理传习所,是中国电信工程、交通工程和管理学教育的策源地。1921年合并组建交通大学,曾先后定名“交通大学北京学校”、“北京交通大学”、“国立交通大学”、“国立北平铁道管理学院”、“中国交通大学”、“北京铁道学院”、“北方交通大学”。基本信息中文名:北京交通大学英文名: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别名:交大校训:知行创建时间:1896年类别:公立大学现任校长:宁 滨知名校友:简水生,徐叙瑢,徐寿波学生人数:29320(2009年)教师人数:2858人(2009年)所属地区:中国,北京主要院系: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交通运输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软件学院、建筑与艺术系、语言与传播学院、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等13个学院校训:知行中文名:北京交通大学英文名: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简称:北京交大、北交大、北交创办时间:1896年类别:公立大学学校类型:理工类属性:211工程、985平台、2011计划所属地区:中国北京现任校长:宁滨知名校友:郑振铎,金士宣,简水生等主管部门:教育部硕士点:167个博士点:96个博士后流动站:15校训:知行校歌:《北京交通大学校歌》专职院士:5人主要院系:电信学院、交通运输学院、土木学院、电气学院、机电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等国家重点学科:8个学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外上园村3号学校代码:10004专职院士:12人国家重点学科:8个发展愿景: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所属联盟:北京高科大学联盟主管部门:教育部主要奖项:2013年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相关推荐北京工业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长沙理工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华东交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天津理工大学上海电力学院北方工业大学东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基本简介北京交通大学作为交通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渊源追溯到1896年,她的前身是清政府创办的北京铁路管理传习所,是中国第一所专门培养管理人才的高等学校,是中国近代铁路管理、电信教育的发祥地。1917年改组为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和北京邮电学校,1921年与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合并组建交通大学。1923年交通大学改组后,北京分校更名为北京交通大学。1950年学校定名北方交通大学,由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任校长。2000年与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由铁道部划转正在加载北京交通大学教育部直属管理。2003年恢复使用“北京交通大学”校名。学校曾培养出中国第一个无线电台创建人刘瀚、中国第一台大马力蒸汽机设计者应尚才,以及中国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郑振铎、中国第一本铁路运输专著作者金士宣、我国铁路运输经济学科的开创者许靖、我国最早的四大会计师之一杨汝梅等一大批蜚声中外的杰出人才,“东京审判”担任首席检察官的向哲浚、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人口学家马寅初等都曾在我校任教。学校位于首都北京“学府胜地”海淀区,毗邻中国“硅谷”中关村,总面积近1100亩,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东西两个校区,教学、科研设施完善,校园环境优美。设有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交通运输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语言与传播学院、软件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院、国家保密学院、建筑与艺术系15个学院(系),设有研究生院、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燕郊、清河职业技术学院和地处河北省黄骅市的独立学院---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百十年来,数代交大人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北京交通大学已成为培养国家经济社会建设人才,特别是轨道交通现代化建设高水平、高层次人才,解决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铁路现代化建设与改革重大技术与政策问题的重要基地。学校正在全力建设以信息和管理等学科为优势,以交通科学与技术为特色,工、管、经、理、文、法、哲等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开放式、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研究型大学。 目前学校有交通运输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产业经济学、桥梁与隧道工程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包括一级学科所涵盖的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总数达到8个。建有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1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60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20个硕士点,有MBA、工程硕士、会计硕士和法律硕士4类专业学位。 北京交通大学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努力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全校在编教职工2812人,有专任教师1706人,其中教授310人,副教授63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55.9%,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87.8%。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名,中国工程院院士7名,有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4人,“973”首席科学家3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9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7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4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9人,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教学和科研奖励计划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80余人。北京交通大学教学设施先进,教学及素质教育成绩斐然。在百余年的办学历史中,已向国家输送了10余万建设人才。现在校本科生13965人,博士研究生2202人,硕士研究生6197人,成人学生7098人,外国留学生2010年累计突破500人。近年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3项,有国家精品课程32门,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建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2个基地被评为优秀国家工科教学基地;4个实验中心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通信工程等1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学校的生源质量逐年提高,本科、研究生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学校设立了思源班、轨道交通试验班、本硕联读班、詹天佑班、茅以升班、国际班等特色班,加强创新拔尖人才的培养。学校学生艺术团在首都和全国历次高校比赛中取得了优秀成绩,赴台湾和欧洲丹麦等地演出,应邀在国家大剧院专场演出,排演的《长征组歌》应邀在人民大会堂和国安剧院演出,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高水平运动队在北京市各类比赛中共获得56项(次)冠军,羽毛球队在近几年国内大学生重大比赛中成绩突出,共获得47块金牌。 北京交通大学科研力量雄厚,产学研合作日益增强。学校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固定资产6.37亿元,图书馆纸本藏书153.39万册,电子图书等电子资源33万余册,网络资源等累计195万余册,学位论文全文118万余篇,建有铁路交通运输特色数据库。拥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家认可实验室,已建成5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4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建有北京交通大学中国综合交通研究中心和中国产业安全研究中心。近年来,学校承担了包括国家高新技术“863”计划、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科技支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在内的各类科研课题4000余项。2006年以来3项主持项目获国家“973”立项。2008年1项主持项目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2009年“双主持”项目“复杂与高速条件下车载信号安全控制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学校建立了GSM-R技术实验室,主要进行中国铁路新一代移动通信的调度指挥和无线传输等,研究成果应用于大秦线、胶济线与青藏铁路,填补了中国铁路无线通信技术的空白。“基于通信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BTC)”取得关键技术研究的突破,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并成功应用于城轨亦庄和昌平线。2010年科研合同经费达6.2亿。2009年在全国高校SCI排名第58位,EI第38位,ISTP第15位。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我校设立了“高等工科教育与产业合作教席”。北京市在我校设立了“北京市城市交通技术转移中心”、“北京交通发展研究基地”及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依托我校建立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专门机构——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学校举办一年一度的“中国交通高层论坛”,并已形成独特“品牌”。北京交通大学重视和加强国际、国内合作交流。与美、英、德、法等10多个国家的60多所大学及著名跨国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共同开展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澳商学院”以其鲜明的办学特色,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学校还在比利时鲁汶办有孔子学院,积极传播中国文化;每年主办和承办多次大型国际学术会议,举办一年一度的“国际文化节”,为加强中外学术文化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学校充分发挥董事会、校友会、基金会的作用,深化校企合作,与铁路行业、社会企业及地方政府等65家单位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在人才培养、科研合作等领域开展长期、广泛的合作。 “饮水思源,爱国荣校”,如今,有着113年辉煌历史的北京交通大学,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秉承“知行”校训,以谦虚谨慎、开拓进取的精神,努力实现交通大学百年华诞时江泽民同志题词“继往开来,勇攀高峰,把交通大学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的要求和期望,向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研究型大学的目标迈进。 发展历史北京交通大学作为交通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渊源追溯到1896年,她的前身是清政府创办的北京铁路管理传习所,是中国第一所专门培养管理人才的高等学校,是中国近代铁路管理、电信教育的发祥地。曾培养出中国第一个无线电台创建人刘瀚、中国第一台大马力蒸汽机设计者应尚才,中国第一本铁路运输专著人金士宣,以及中国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郑振铎等一大批蜚声中外的杰出人才。1917年改组为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和北京邮电学校,1921年与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唐山工业专正在加载北京交通大学门学校合并组建交通大学。1923年,交通大学改组后,北京分校更名为北京交通大学。1950年学校定名北方交通大学,由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任校长。2000年4月,与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由铁道部划转教育部直属管理。2003年,学校恢复使用“北京交通大学”校名。19世纪末,在风云激荡的时代变迁中,北京交通大学的前身——北京铁路管理传习所承载着历史与民族的厚望应运而生。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专门培养邮电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高等学府,开启了中国近代铁路工程、电信工程和管理教育之先河。创校初期清宣统元年,邮传部司员曾鲲化经过十余月的考察后,起草《上邮传部创办铁路管理学堂书》,文中提倡路政、培育铁路管理人才,并极力主张创办铁路管理学校。同年,经邮传部尚书徐世昌上奏清廷批准,于北京府右街创办了“铁路管理传习所”,此为北京交大创校之始,为中国第一所管理学校。次年,为加强邮电事业增设邮电班,学校更名为“交通传习所”,此为中国电信工程之始。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学校改隶交通部,更名为“交通部交通传习所”,增设电气工程、有线电、无线电等科,开创了中国培养通信人才的先河,后来又成立了电信系,这里走出了简水生院士、黄宏嘉院士等一大批知名学者。铁路与电信工程,及英文、法文各班为北平交通大学之初基。民国凡行车、管理,以及会计、材料人才,以交大北平成就为最多。1917年,交通部就原有各班,充实课程,并依铁路、邮电的不同,将学校改组为“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和“北京邮电学校”。1921年,时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的叶恭绰令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和北京邮电学校、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四所学校合并,定名为“交通大学”,下设京、沪、唐三校,学校更名为“交通大学北京学校”。他提出按欧美教育制度办学,设立了董事会兼任校长。1921年同年,为整合交大三校学科,将平校的无线电、有线电科、电气工程科以及唐校的电机科调往上海,沪校的土木科调整到唐校,部分交通管理科师资调往北平。 1922年5月,因北洋政府派系纠纷,叶被迫离职,交通大学存在不足一年即解体。1923年,学校更名为“北京交通大学”。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取代北洋政府,北京更名为北平,6月,学校更名为“交通部第三交通大学”;9月,沪、平、唐三校再次合并组成“交通大学“。10月,学校改隶属于铁道部。次年2月,时任铁道部部长孙科训令平院独立,学院更名为“交通大学北平交通管理学院”;7月,又更为“交通大学北平铁道管理学院”。谢谢邀请!我是教育问题达人Andy牧笛,专注于高考、考研、公务员考试等教育咨询与问答,为您提供保姆式服务!针对您这个问题,我搜集了一下相关信息,权威信息渠道就是其官网通知了,截止目前,北京交通大学各学院的复试分数线还没有在其官网上发布!为了解决您心中的疑惑,小编分几个层次,为您拨开云雾:一、参考2017年北京交通大学各学院划定的分数线因为北京交通大学非34所自主划线院校,为了解北京交通大学各学院分数线,就要先看2018年硕士研究生国家复试分数线:2017年硕士研究生国家复试分数线(学术学位类):2017年硕士研究生国家复试分数线(专业学位类):其次,我们再来看一下北京交通大学在参考当年国家线后,划定的本校复试分数线小编整理了一下2017年北京交通大学各学院划定的复试分数线,供您参考:1.电子信息工程学院2.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3.经济管理学院4.交通运输学院5.土木建筑工程学院6.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7.电气工程学院8.理学院9.马克思主义学院10.软件学院11.建筑与艺术学院12.语言与传播学院13.法学院从本部分来看,北京交通大学各学院2017年划定的复试分数线,不管是学术学位类,还是专业学位类,都 要比当年划定的国家线要高出许多,而且,个别专业甚至达到了几十分以上的幅度。因此,想要到北京交通大学深造的学子要尽量把分数提高才行!二、对比2018年与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划定的复试分数线1.2018年硕士研究生国家复试分数线(学术学位类):2.2018年硕士研究生国家复试分数线(专业学位类):从这一部分我们来看2018年与2018年国家复试分数线的比较:(一)学术学位类:1.下降5分专业:哲学、经济学、工学(不含工学照顾专业)。2.下降10分专业:理学、军事学、管理学。3.上升5分专业:法学、医学、体育学、中医类照顾专业。4.上升10分专业:教育学。5.分数不变专业:文学、农学、历史学、艺术学、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的考生。(二)专业学位类:1.下降5分专业: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保险、 资产评估;审计;法律(非法学)、法律(法学)、社会工作、警务;建筑学、工程(不含工程照顾领域)、城市规划;中医;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旅游管理、图书情报、工程管理;工程照顾领域。2.下降10分专业:无。3.上升5分专业:体育;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护理、 药学、中药学。4.上升10分专业:教育、汉语国际教育;应用心理;5.分数不变专业:翻译、新闻与传播、出版;文物与博物馆;农业、兽医、风景园林、林业;艺术;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的考生。虽然,国家线在学术学位类和专业学位类的两年分数线区间在5-10分之间,由第一部分我们得出的结论,北京交通大学复试分数线都是要高于当年国家线的,个人推测,今年的北京交通大学复试分数线也会在今年国家线的基础上涨跌程度与2017年持平。三、北京交通大学复试要求北京交通大学的复试要求每一年会根据各学院的细微变化,会作出个别的调整,不过整体大的变化是没有的,不会对各位学子造成强有力的影响,我整理了一下相关复试内容,供您参考:1.资格审查资料:(1)准考证;(2)有效身份证原件及一份复印件(正、反面复印在一张A4纸上);(3)学历证书(应届生带学生证)原件及一份复印件;(4)大学期间成绩单原件或人事档案中成绩单复印件并加盖档案单位红章;(5)个人陈述表、复试登记表、体检表(学校硕士招生系统生成);(6)国防生、军人参加复试还需提交经军队主管部门同意其报考硕士研究生的证明;(7)少数民族骨干参加复试还需要提交报考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硕士研究生考生登记表;(8)同等学力考生参加复试还需要携带同等学力要求的证明材料;(9)“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等享受加分政策的考生参加复试还需提交相关证明材料;(10)“大学生士兵计划”考生参加复试还需要提交入伍批准书、退役证。2.复试的内容及考核方式:复试由专业课考试、外语听力和综合面试(含外语口语测试)组成。外语听力和口语测试成绩均计入复试成绩。复试考生均应按学院规定时间参加复试。(1)专业课笔试考试方式为闭卷,时间120分钟。(2)外语听力考试时间30分钟。(3)综合面试综合面试由外语口语和综合能力面试两部分组成。1.口语测试口语测试应包含考生本人自述和专家组提问部分,主要考查考生的口语水平及反应能力。2.综合能力面试综合能力面试主要测试考生的专业及综合素质和能力,其中专业素质和能力主要有:大学阶段学习情况及成绩;全面考核考生对本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掌握程度,利用所学理论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本学科发展动态的了解以及在本专业领域发展的潜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和能力主要考查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本学科(专业)以外的学习、科研、社会实践(学生工作、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等)或实际工作表现等方面的情况;事业心、责任感、纪律性(遵纪守法)、协作性和心理健康情况;人文素养;举止、表达和礼仪等。(4)加试以同等学力参加复试的考生、成人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复试时尚未取得本科毕业证书的自考和网络教育考生,须加试两门与报考专业相关的大学本科主干课程。加试科目不得与初试科目相同,难易程度应严格按本科教学大纲的要求掌握。考试时间每门为3小时,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方式为闭卷。3.复试比例:复试采取差额形式,差额比例一般不低于120%。4.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考核:加强对考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的考查,强化对考生诚信的要求,充分利用《国家教育考试考生诚信档案》加强对考生诚信状况的核查,并作为品德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弄虚作假及违纪、作弊考生,无论何时核查确定,一律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严肃处理。人事档案审查或政审在发放录取通知书之前完成。5.复试成绩的计算:(1)复试成绩由专业课考试成绩、外语听力成绩和综合面试成绩三部分组成,综合面试成绩包括口语面试部分成绩和综合能力部分成绩,综合能力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学科专业水平、专业外语阅读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思想品德表现等五部分。(2)除工商管理、工程管理、会计、审计这几类专业学位以外,其余专业复试满分为350分。其中专业课考试部分满分为150分,外语听力满分为50分;综合面试部分满分为150分。工商管理、工程管理、会计、审计这几类专业学位复试分值构成参照经管学院复试录取工作办法。6.复试考生的加分原则和依据: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赴外汉语教师志愿者”等项目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考生,3年内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高校学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退役,达到报考条件后,3年内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参加“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项目服务期满、考核称职以上的考生,3年内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其中报考人文社科类专业研究生的,初试总分加15分。7.初试、复试成绩的权重分配、总成绩合成:除工商管理、工程管理、会计、审计这几类专业学位以外,其余专业初试成绩总分500分,复试总成绩350分,总成绩满分850分,复试成绩占总成绩的41%。工商管理、工程管理、会计、审计这几类专业学位的初试、复试成绩的权重分配及总成绩合成参照经管学院复试录取工作办法。8.各学院联系电话:电子信息工程学院:010-51687344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010-51685847经济管理学院:010-51687171经济管理学院MBA中心:010-51687043经济管理学院工程硕士中心:010-51684717经济管理学院会计硕士中心:010-51684023交通运输学院:010-51688778土木建筑工程学院:010-51687240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010-51687039电气工程学院:010-51688369理学院:010-51688373马克思主义学院:010-51684573软件学院:010-51684092建筑与艺术学院:010-51684824语言与传播学院:010-51688622法学院:010-51688708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010-51688153温馨提示:有关复试、调剂的通知将会在研究生院招生专题网(网址http://gs.bjtu.edu.cn/cms/zszt/)或各学院网站公布,请您及时关注。另外,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将通过官方微信(微信号bjtuyzb)推送研招办公布的相关信息,建议您予以关注。 希望我的解答能为您提供可行的解决措施!祝您心想事成、得偿所愿,早日进入北京交通大学深造!我是教育问题达人Andy牧笛,如果您对我的回答或资讯感兴趣的话,可以点赞或关注我,也可以给我提意见或建议,我会根据您的意见和建议,逐步改进,后续我会继续更新我的资讯和问答,谢谢您的支持!
北京交通大学(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位于中国首都,政治、文化、科教中心北京,是教育部直属,由教育部、中国铁路总公司、北京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建设高校。学校的“2011计划”、“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是国家首批14个认定的协同创新中心之一,学校是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签约高校,是具有研究生院的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高校。北京交通大学为中国最早兴办的高等学府之一,历史渊源追溯到1896年,前身是1909年9月清政府在北平创办的邮传部铁路管理传习所,是中国电信工程、交通工程和管理学教育的策源地。1921年合并组建交通大学,曾先后定名“交通大学北京学校”、“北京交通大学”、“国立交通大学”、“国立北平铁道管理学院”、“中国交通大学”、“北京铁道学院”、“北方交通大学”。基本信息中文名:北京交通大学英文名: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别名:交大校训:知行创建时间:1896年类别:公立大学现任校长:宁 滨知名校友:简水生,徐叙瑢,徐寿波学生人数:29320(2009年)教师人数:2858人(2009年)所属地区:中国,北京主要院系: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交通运输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软件学院、建筑与艺术系、语言与传播学院、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等13个学院校训:知行中文名:北京交通大学英文名: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简称:北京交大、北交大、北交创办时间:1896年类别:公立大学学校类型:理工类属性:211工程、985平台、2011计划所属地区:中国北京现任校长:宁滨知名校友:郑振铎,金士宣,简水生等主管部门:教育部硕士点:167个博士点:96个博士后流动站:15校训:知行校歌:《北京交通大学校歌》专职院士:5人主要院系:电信学院、交通运输学院、土木学院、电气学院、机电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等国家重点学科:8个学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外上园村3号学校代码:10004专职院士:12人国家重点学科:8个发展愿景: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所属联盟:北京高科大学联盟主管部门:教育部主要奖项:2013年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相关推荐北京工业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长沙理工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华东交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天津理工大学上海电力学院北方工业大学东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基本简介北京交通大学作为交通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渊源追溯到1896年,她的前身是清政府创办的北京铁路管理传习所,是中国第一所专门培养管理人才的高等学校,是中国近代铁路管理、电信教育的发祥地。1917年改组为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和北京邮电学校,1921年与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合并组建交通大学。1923年交通大学改组后,北京分校更名为北京交通大学。1950年学校定名北方交通大学,由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任校长。2000年与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由铁道部划转正在加载北京交通大学教育部直属管理。2003年恢复使用“北京交通大学”校名。学校曾培养出中国第一个无线电台创建人刘瀚、中国第一台大马力蒸汽机设计者应尚才,以及中国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郑振铎、中国第一本铁路运输专著作者金士宣、我国铁路运输经济学科的开创者许靖、我国最早的四大会计师之一杨汝梅等一大批蜚声中外的杰出人才,“东京审判”担任首席检察官的向哲浚、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人口学家马寅初等都曾在我校任教。学校位于首都北京“学府胜地”海淀区,毗邻中国“硅谷”中关村,总面积近1100亩,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东西两个校区,教学、科研设施完善,校园环境优美。设有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交通运输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语言与传播学院、软件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院、国家保密学院、建筑与艺术系15个学院(系),设有研究生院、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燕郊、清河职业技术学院和地处河北省黄骅市的独立学院---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百十年来,数代交大人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北京交通大学已成为培养国家经济社会建设人才,特别是轨道交通现代化建设高水平、高层次人才,解决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铁路现代化建设与改革重大技术与政策问题的重要基地。学校正在全力建设以信息和管理等学科为优势,以交通科学与技术为特色,工、管、经、理、文、法、哲等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开放式、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研究型大学。 目前学校有交通运输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产业经济学、桥梁与隧道工程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包括一级学科所涵盖的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总数达到8个。建有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1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60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20个硕士点,有MBA、工程硕士、会计硕士和法律硕士4类专业学位。 北京交通大学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努力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全校在编教职工2812人,有专任教师1706人,其中教授310人,副教授63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55.9%,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87.8%。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名,中国工程院院士7名,有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4人,“973”首席科学家3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9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7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4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9人,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教学和科研奖励计划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80余人。北京交通大学教学设施先进,教学及素质教育成绩斐然。在百余年的办学历史中,已向国家输送了10余万建设人才。现在校本科生13965人,博士研究生2202人,硕士研究生6197人,成人学生7098人,外国留学生2010年累计突破500人。近年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3项,有国家精品课程32门,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建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2个基地被评为优秀国家工科教学基地;4个实验中心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通信工程等1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学校的生源质量逐年提高,本科、研究生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学校设立了思源班、轨道交通试验班、本硕联读班、詹天佑班、茅以升班、国际班等特色班,加强创新拔尖人才的培养。学校学生艺术团在首都和全国历次高校比赛中取得了优秀成绩,赴台湾和欧洲丹麦等地演出,应邀在国家大剧院专场演出,排演的《长征组歌》应邀在人民大会堂和国安剧院演出,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高水平运动队在北京市各类比赛中共获得56项(次)冠军,羽毛球队在近几年国内大学生重大比赛中成绩突出,共获得47块金牌。 北京交通大学科研力量雄厚,产学研合作日益增强。学校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固定资产6.37亿元,图书馆纸本藏书153.39万册,电子图书等电子资源33万余册,网络资源等累计195万余册,学位论文全文118万余篇,建有铁路交通运输特色数据库。拥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家认可实验室,已建成5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4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建有北京交通大学中国综合交通研究中心和中国产业安全研究中心。近年来,学校承担了包括国家高新技术“863”计划、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科技支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在内的各类科研课题4000余项。2006年以来3项主持项目获国家“973”立项。2008年1项主持项目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2009年“双主持”项目“复杂与高速条件下车载信号安全控制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学校建立了GSM-R技术实验室,主要进行中国铁路新一代移动通信的调度指挥和无线传输等,研究成果应用于大秦线、胶济线与青藏铁路,填补了中国铁路无线通信技术的空白。“基于通信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BTC)”取得关键技术研究的突破,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并成功应用于城轨亦庄和昌平线。2010年科研合同经费达6.2亿。2009年在全国高校SCI排名第58位,EI第38位,ISTP第15位。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我校设立了“高等工科教育与产业合作教席”。北京市在我校设立了“北京市城市交通技术转移中心”、“北京交通发展研究基地”及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依托我校建立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专门机构——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学校举办一年一度的“中国交通高层论坛”,并已形成独特“品牌”。北京交通大学重视和加强国际、国内合作交流。与美、英、德、法等10多个国家的60多所大学及著名跨国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共同开展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澳商学院”以其鲜明的办学特色,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学校还在比利时鲁汶办有孔子学院,积极传播中国文化;每年主办和承办多次大型国际学术会议,举办一年一度的“国际文化节”,为加强中外学术文化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学校充分发挥董事会、校友会、基金会的作用,深化校企合作,与铁路行业、社会企业及地方政府等65家单位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在人才培养、科研合作等领域开展长期、广泛的合作。 “饮水思源,爱国荣校”,如今,有着113年辉煌历史的北京交通大学,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秉承“知行”校训,以谦虚谨慎、开拓进取的精神,努力实现交通大学百年华诞时江泽民同志题词“继往开来,勇攀高峰,把交通大学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的要求和期望,向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研究型大学的目标迈进。 发展历史北京交通大学作为交通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渊源追溯到1896年,她的前身是清政府创办的北京铁路管理传习所,是中国第一所专门培养管理人才的高等学校,是中国近代铁路管理、电信教育的发祥地。曾培养出中国第一个无线电台创建人刘瀚、中国第一台大马力蒸汽机设计者应尚才,中国第一本铁路运输专著人金士宣,以及中国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郑振铎等一大批蜚声中外的杰出人才。1917年改组为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和北京邮电学校,1921年与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唐山工业专正在加载北京交通大学门学校合并组建交通大学。1923年,交通大学改组后,北京分校更名为北京交通大学。1950年学校定名北方交通大学,由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任校长。2000年4月,与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由铁道部划转教育部直属管理。2003年,学校恢复使用“北京交通大学”校名。19世纪末,在风云激荡的时代变迁中,北京交通大学的前身——北京铁路管理传习所承载着历史与民族的厚望应运而生。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专门培养邮电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高等学府,开启了中国近代铁路工程、电信工程和管理教育之先河。创校初期清宣统元年,邮传部司员曾鲲化经过十余月的考察后,起草《上邮传部创办铁路管理学堂书》,文中提倡路政、培育铁路管理人才,并极力主张创办铁路管理学校。同年,经邮传部尚书徐世昌上奏清廷批准,于北京府右街创办了“铁路管理传习所”,此为北京交大创校之始,为中国第一所管理学校。次年,为加强邮电事业增设邮电班,学校更名为“交通传习所”,此为中国电信工程之始。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学校改隶交通部,更名为“交通部交通传习所”,增设电气工程、有线电、无线电等科,开创了中国培养通信人才的先河,后来又成立了电信系,这里走出了简水生院士、黄宏嘉院士等一大批知名学者。铁路与电信工程,及英文、法文各班为北平交通大学之初基。民国凡行车、管理,以及会计、材料人才,以交大北平成就为最多。1917年,交通部就原有各班,充实课程,并依铁路、邮电的不同,将学校改组为“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和“北京邮电学校”。1921年,时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的叶恭绰令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和北京邮电学校、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四所学校合并,定名为“交通大学”,下设京、沪、唐三校,学校更名为“交通大学北京学校”。他提出按欧美教育制度办学,设立了董事会兼任校长。1921年同年,为整合交大三校学科,将平校的无线电、有线电科、电气工程科以及唐校的电机科调往上海,沪校的土木科调整到唐校,部分交通管理科师资调往北平。 1922年5月,因北洋政府派系纠纷,叶被迫离职,交通大学存在不足一年即解体。1923年,学校更名为“北京交通大学”。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取代北洋政府,北京更名为北平,6月,学校更名为“交通部第三交通大学”;9月,沪、平、唐三校再次合并组成“交通大学“。10月,学校改隶属于铁道部。次年2月,时任铁道部部长孙科训令平院独立,学院更名为“交通大学北平交通管理学院”;7月,又更为“交通大学北平铁道管理学院”。
北京交通大学(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位于中国首都,政治、文化、科教中心北京,是教育部直属,由教育部、中国铁路总公司、北京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建设高校。学校的“2011计划”、“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是国家首批14个认定的协同创新中心之一,学校是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签约高校,是具有研究生院的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高校。北京交通大学为中国最早兴办的高等学府之一,历史渊源追溯到1896年,前身是1909年9月清政府在北平创办的邮传部铁路管理传习所,是中国电信工程、交通工程和管理学教育的策源地。1921年合并组建交通大学,曾先后定名“交通大学北京学校”、“北京交通大学”、“国立交通大学”、“国立北平铁道管理学院”、“中国交通大学”、“北京铁道学院”、“北方交通大学”。基本信息中文名:北京交通大学英文名: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别名:交大校训:知行创建时间:1896年类别:公立大学现任校长:宁 滨知名校友:简水生,徐叙瑢,徐寿波学生人数:29320(2009年)教师人数:2858人(2009年)所属地区:中国,北京主要院系: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交通运输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软件学院、建筑与艺术系、语言与传播学院、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等13个学院校训:知行中文名:北京交通大学英文名: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简称:北京交大、北交大、北交创办时间:1896年类别:公立大学学校类型:理工类属性:211工程、985平台、2011计划所属地区:中国北京现任校长:宁滨知名校友:郑振铎,金士宣,简水生等主管部门:教育部硕士点:167个博士点:96个博士后流动站:15校训:知行校歌:《北京交通大学校歌》专职院士:5人主要院系:电信学院、交通运输学院、土木学院、电气学院、机电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等国家重点学科:8个学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外上园村3号学校代码:10004专职院士:12人国家重点学科:8个发展愿景: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所属联盟:北京高科大学联盟主管部门:教育部主要奖项:2013年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相关推荐北京工业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长沙理工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华东交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天津理工大学上海电力学院北方工业大学东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基本简介北京交通大学作为交通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渊源追溯到1896年,她的前身是清政府创办的北京铁路管理传习所,是中国第一所专门培养管理人才的高等学校,是中国近代铁路管理、电信教育的发祥地。1917年改组为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和北京邮电学校,1921年与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合并组建交通大学。1923年交通大学改组后,北京分校更名为北京交通大学。1950年学校定名北方交通大学,由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任校长。2000年与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由铁道部划转正在加载北京交通大学教育部直属管理。2003年恢复使用“北京交通大学”校名。学校曾培养出中国第一个无线电台创建人刘瀚、中国第一台大马力蒸汽机设计者应尚才,以及中国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郑振铎、中国第一本铁路运输专著作者金士宣、我国铁路运输经济学科的开创者许靖、我国最早的四大会计师之一杨汝梅等一大批蜚声中外的杰出人才,“东京审判”担任首席检察官的向哲浚、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人口学家马寅初等都曾在我校任教。学校位于首都北京“学府胜地”海淀区,毗邻中国“硅谷”中关村,总面积近1100亩,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东西两个校区,教学、科研设施完善,校园环境优美。设有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交通运输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语言与传播学院、软件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院、国家保密学院、建筑与艺术系15个学院(系),设有研究生院、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燕郊、清河职业技术学院和地处河北省黄骅市的独立学院---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百十年来,数代交大人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北京交通大学已成为培养国家经济社会建设人才,特别是轨道交通现代化建设高水平、高层次人才,解决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铁路现代化建设与改革重大技术与政策问题的重要基地。学校正在全力建设以信息和管理等学科为优势,以交通科学与技术为特色,工、管、经、理、文、法、哲等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开放式、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研究型大学。 目前学校有交通运输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产业经济学、桥梁与隧道工程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包括一级学科所涵盖的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总数达到8个。建有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1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60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20个硕士点,有MBA、工程硕士、会计硕士和法律硕士4类专业学位。 北京交通大学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努力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全校在编教职工2812人,有专任教师1706人,其中教授310人,副教授63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55.9%,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87.8%。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名,中国工程院院士7名,有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4人,“973”首席科学家3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9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7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4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9人,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教学和科研奖励计划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80余人。北京交通大学教学设施先进,教学及素质教育成绩斐然。在百余年的办学历史中,已向国家输送了10余万建设人才。现在校本科生13965人,博士研究生2202人,硕士研究生6197人,成人学生7098人,外国留学生2010年累计突破500人。近年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3项,有国家精品课程32门,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建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2个基地被评为优秀国家工科教学基地;4个实验中心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通信工程等1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学校的生源质量逐年提高,本科、研究生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学校设立了思源班、轨道交通试验班、本硕联读班、詹天佑班、茅以升班、国际班等特色班,加强创新拔尖人才的培养。学校学生艺术团在首都和全国历次高校比赛中取得了优秀成绩,赴台湾和欧洲丹麦等地演出,应邀在国家大剧院专场演出,排演的《长征组歌》应邀在人民大会堂和国安剧院演出,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高水平运动队在北京市各类比赛中共获得56项(次)冠军,羽毛球队在近几年国内大学生重大比赛中成绩突出,共获得47块金牌。 北京交通大学科研力量雄厚,产学研合作日益增强。学校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固定资产6.37亿元,图书馆纸本藏书153.39万册,电子图书等电子资源33万余册,网络资源等累计195万余册,学位论文全文118万余篇,建有铁路交通运输特色数据库。拥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家认可实验室,已建成5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4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建有北京交通大学中国综合交通研究中心和中国产业安全研究中心。近年来,学校承担了包括国家高新技术“863”计划、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科技支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在内的各类科研课题4000余项。2006年以来3项主持项目获国家“973”立项。2008年1项主持项目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2009年“双主持”项目“复杂与高速条件下车载信号安全控制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学校建立了GSM-R技术实验室,主要进行中国铁路新一代移动通信的调度指挥和无线传输等,研究成果应用于大秦线、胶济线与青藏铁路,填补了中国铁路无线通信技术的空白。“基于通信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BTC)”取得关键技术研究的突破,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并成功应用于城轨亦庄和昌平线。2010年科研合同经费达6.2亿。2009年在全国高校SCI排名第58位,EI第38位,ISTP第15位。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我校设立了“高等工科教育与产业合作教席”。北京市在我校设立了“北京市城市交通技术转移中心”、“北京交通发展研究基地”及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依托我校建立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专门机构——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学校举办一年一度的“中国交通高层论坛”,并已形成独特“品牌”。北京交通大学重视和加强国际、国内合作交流。与美、英、德、法等10多个国家的60多所大学及著名跨国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共同开展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澳商学院”以其鲜明的办学特色,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学校还在比利时鲁汶办有孔子学院,积极传播中国文化;每年主办和承办多次大型国际学术会议,举办一年一度的“国际文化节”,为加强中外学术文化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学校充分发挥董事会、校友会、基金会的作用,深化校企合作,与铁路行业、社会企业及地方政府等65家单位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在人才培养、科研合作等领域开展长期、广泛的合作。 “饮水思源,爱国荣校”,如今,有着113年辉煌历史的北京交通大学,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秉承“知行”校训,以谦虚谨慎、开拓进取的精神,努力实现交通大学百年华诞时江泽民同志题词“继往开来,勇攀高峰,把交通大学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的要求和期望,向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研究型大学的目标迈进。 发展历史北京交通大学作为交通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渊源追溯到1896年,她的前身是清政府创办的北京铁路管理传习所,是中国第一所专门培养管理人才的高等学校,是中国近代铁路管理、电信教育的发祥地。曾培养出中国第一个无线电台创建人刘瀚、中国第一台大马力蒸汽机设计者应尚才,中国第一本铁路运输专著人金士宣,以及中国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郑振铎等一大批蜚声中外的杰出人才。1917年改组为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和北京邮电学校,1921年与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唐山工业专正在加载北京交通大学门学校合并组建交通大学。1923年,交通大学改组后,北京分校更名为北京交通大学。1950年学校定名北方交通大学,由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任校长。2000年4月,与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由铁道部划转教育部直属管理。2003年,学校恢复使用“北京交通大学”校名。19世纪末,在风云激荡的时代变迁中,北京交通大学的前身——北京铁路管理传习所承载着历史与民族的厚望应运而生。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专门培养邮电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高等学府,开启了中国近代铁路工程、电信工程和管理教育之先河。创校初期清宣统元年,邮传部司员曾鲲化经过十余月的考察后,起草《上邮传部创办铁路管理学堂书》,文中提倡路政、培育铁路管理人才,并极力主张创办铁路管理学校。同年,经邮传部尚书徐世昌上奏清廷批准,于北京府右街创办了“铁路管理传习所”,此为北京交大创校之始,为中国第一所管理学校。次年,为加强邮电事业增设邮电班,学校更名为“交通传习所”,此为中国电信工程之始。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学校改隶交通部,更名为“交通部交通传习所”,增设电气工程、有线电、无线电等科,开创了中国培养通信人才的先河,后来又成立了电信系,这里走出了简水生院士、黄宏嘉院士等一大批知名学者。铁路与电信工程,及英文、法文各班为北平交通大学之初基。民国凡行车、管理,以及会计、材料人才,以交大北平成就为最多。1917年,交通部就原有各班,充实课程,并依铁路、邮电的不同,将学校改组为“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和“北京邮电学校”。1921年,时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的叶恭绰令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和北京邮电学校、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四所学校合并,定名为“交通大学”,下设京、沪、唐三校,学校更名为“交通大学北京学校”。他提出按欧美教育制度办学,设立了董事会兼任校长。1921年同年,为整合交大三校学科,将平校的无线电、有线电科、电气工程科以及唐校的电机科调往上海,沪校的土木科调整到唐校,部分交通管理科师资调往北平。 1922年5月,因北洋政府派系纠纷,叶被迫离职,交通大学存在不足一年即解体。1923年,学校更名为“北京交通大学”。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取代北洋政府,北京更名为北平,6月,学校更名为“交通部第三交通大学”;9月,沪、平、唐三校再次合并组成“交通大学“。10月,学校改隶属于铁道部。次年2月,时任铁道部部长孙科训令平院独立,学院更名为“交通大学北平交通管理学院”;7月,又更为“交通大学北平铁道管理学院”。谢谢邀请!我是教育问题达人Andy牧笛,专注于高考、考研、公务员考试等教育咨询与问答,为您提供保姆式服务!针对您这个问题,我搜集了一下相关信息,权威信息渠道就是其官网通知了,截止目前,北京交通大学各学院的复试分数线还没有在其官网上发布!为了解决您心中的疑惑,小编分几个层次,为您拨开云雾:一、参考2017年北京交通大学各学院划定的分数线因为北京交通大学非34所自主划线院校,为了解北京交通大学各学院分数线,就要先看2018年硕士研究生国家复试分数线:2017年硕士研究生国家复试分数线(学术学位类):2017年硕士研究生国家复试分数线(专业学位类):其次,我们再来看一下北京交通大学在参考当年国家线后,划定的本校复试分数线小编整理了一下2017年北京交通大学各学院划定的复试分数线,供您参考:1.电子信息工程学院2.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3.经济管理学院4.交通运输学院5.土木建筑工程学院6.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7.电气工程学院8.理学院9.马克思主义学院10.软件学院11.建筑与艺术学院12.语言与传播学院13.法学院从本部分来看,北京交通大学各学院2017年划定的复试分数线,不管是学术学位类,还是专业学位类,都 要比当年划定的国家线要高出许多,而且,个别专业甚至达到了几十分以上的幅度。因此,想要到北京交通大学深造的学子要尽量把分数提高才行!二、对比2018年与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划定的复试分数线1.2018年硕士研究生国家复试分数线(学术学位类):2.2018年硕士研究生国家复试分数线(专业学位类):从这一部分我们来看2018年与2018年国家复试分数线的比较:(一)学术学位类:1.下降5分专业:哲学、经济学、工学(不含工学照顾专业)。2.下降10分专业:理学、军事学、管理学。3.上升5分专业:法学、医学、体育学、中医类照顾专业。4.上升10分专业:教育学。5.分数不变专业:文学、农学、历史学、艺术学、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的考生。(二)专业学位类:1.下降5分专业: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保险、 资产评估;审计;法律(非法学)、法律(法学)、社会工作、警务;建筑学、工程(不含工程照顾领域)、城市规划;中医;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旅游管理、图书情报、工程管理;工程照顾领域。2.下降10分专业:无。3.上升5分专业:体育;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护理、 药学、中药学。4.上升10分专业:教育、汉语国际教育;应用心理;5.分数不变专业:翻译、新闻与传播、出版;文物与博物馆;农业、兽医、风景园林、林业;艺术;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的考生。虽然,国家线在学术学位类和专业学位类的两年分数线区间在5-10分之间,由第一部分我们得出的结论,北京交通大学复试分数线都是要高于当年国家线的,个人推测,今年的北京交通大学复试分数线也会在今年国家线的基础上涨跌程度与2017年持平。三、北京交通大学复试要求北京交通大学的复试要求每一年会根据各学院的细微变化,会作出个别的调整,不过整体大的变化是没有的,不会对各位学子造成强有力的影响,我整理了一下相关复试内容,供您参考:1.资格审查资料:(1)准考证;(2)有效身份证原件及一份复印件(正、反面复印在一张A4纸上);(3)学历证书(应届生带学生证)原件及一份复印件;(4)大学期间成绩单原件或人事档案中成绩单复印件并加盖档案单位红章;(5)个人陈述表、复试登记表、体检表(学校硕士招生系统生成);(6)国防生、军人参加复试还需提交经军队主管部门同意其报考硕士研究生的证明;(7)少数民族骨干参加复试还需要提交报考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硕士研究生考生登记表;(8)同等学力考生参加复试还需要携带同等学力要求的证明材料;(9)“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等享受加分政策的考生参加复试还需提交相关证明材料;(10)“大学生士兵计划”考生参加复试还需要提交入伍批准书、退役证。2.复试的内容及考核方式:复试由专业课考试、外语听力和综合面试(含外语口语测试)组成。外语听力和口语测试成绩均计入复试成绩。复试考生均应按学院规定时间参加复试。(1)专业课笔试考试方式为闭卷,时间120分钟。(2)外语听力考试时间30分钟。(3)综合面试综合面试由外语口语和综合能力面试两部分组成。1.口语测试口语测试应包含考生本人自述和专家组提问部分,主要考查考生的口语水平及反应能力。2.综合能力面试综合能力面试主要测试考生的专业及综合素质和能力,其中专业素质和能力主要有:大学阶段学习情况及成绩;全面考核考生对本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掌握程度,利用所学理论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本学科发展动态的了解以及在本专业领域发展的潜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和能力主要考查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本学科(专业)以外的学习、科研、社会实践(学生工作、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等)或实际工作表现等方面的情况;事业心、责任感、纪律性(遵纪守法)、协作性和心理健康情况;人文素养;举止、表达和礼仪等。(4)加试以同等学力参加复试的考生、成人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复试时尚未取得本科毕业证书的自考和网络教育考生,须加试两门与报考专业相关的大学本科主干课程。加试科目不得与初试科目相同,难易程度应严格按本科教学大纲的要求掌握。考试时间每门为3小时,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方式为闭卷。3.复试比例:复试采取差额形式,差额比例一般不低于120%。4.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考核:加强对考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的考查,强化对考生诚信的要求,充分利用《国家教育考试考生诚信档案》加强对考生诚信状况的核查,并作为品德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弄虚作假及违纪、作弊考生,无论何时核查确定,一律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严肃处理。人事档案审查或政审在发放录取通知书之前完成。5.复试成绩的计算:(1)复试成绩由专业课考试成绩、外语听力成绩和综合面试成绩三部分组成,综合面试成绩包括口语面试部分成绩和综合能力部分成绩,综合能力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学科专业水平、专业外语阅读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思想品德表现等五部分。(2)除工商管理、工程管理、会计、审计这几类专业学位以外,其余专业复试满分为350分。其中专业课考试部分满分为150分,外语听力满分为50分;综合面试部分满分为150分。工商管理、工程管理、会计、审计这几类专业学位复试分值构成参照经管学院复试录取工作办法。6.复试考生的加分原则和依据: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赴外汉语教师志愿者”等项目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考生,3年内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高校学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退役,达到报考条件后,3年内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参加“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项目服务期满、考核称职以上的考生,3年内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其中报考人文社科类专业研究生的,初试总分加15分。7.初试、复试成绩的权重分配、总成绩合成:除工商管理、工程管理、会计、审计这几类专业学位以外,其余专业初试成绩总分500分,复试总成绩350分,总成绩满分850分,复试成绩占总成绩的41%。工商管理、工程管理、会计、审计这几类专业学位的初试、复试成绩的权重分配及总成绩合成参照经管学院复试录取工作办法。8.各学院联系电话:电子信息工程学院:010-51687344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010-51685847经济管理学院:010-51687171经济管理学院MBA中心:010-51687043经济管理学院工程硕士中心:010-51684717经济管理学院会计硕士中心:010-51684023交通运输学院:010-51688778土木建筑工程学院:010-51687240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010-51687039电气工程学院:010-51688369理学院:010-51688373马克思主义学院:010-51684573软件学院:010-51684092建筑与艺术学院:010-51684824语言与传播学院:010-51688622法学院:010-51688708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010-51688153温馨提示:有关复试、调剂的通知将会在研究生院招生专题网(网址http://gs.bjtu.edu.cn/cms/zszt/)或各学院网站公布,请您及时关注。另外,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将通过官方微信(微信号bjtuyzb)推送研招办公布的相关信息,建议您予以关注。 希望我的解答能为您提供可行的解决措施!祝您心想事成、得偿所愿,早日进入北京交通大学深造!我是教育问题达人Andy牧笛,如果您对我的回答或资讯感兴趣的话,可以点赞或关注我,也可以给我提意见或建议,我会根据您的意见和建议,逐步改进,后续我会继续更新我的资讯和问答,谢谢您的支持!

北京交通大学考研复试分数线出了吗


文章TAG:北京交通大学考研成绩查询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