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荐免试生和保送生有什么区别

推免生,就是有推荐免试的资格,一般是要自己去联系学校,看学校收不收你。学校要是不收的话,就去不了了。 保送生,一般都是有明确的保送单位,比如本校或者是外校,都是确定的一个单位,是一定能走的。

推荐免试生和保送生有什么区别

2,什么是推荐免试研究生

免试,是指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不必经过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的初试,直接进入复试;推荐,是指普通高等学校按规定对本校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进行遴选。 00:00 / 01:0470% 快捷键说明 空格: 播放 / 暂停Esc: 退出全屏 ↑: 音量提高10% ↓: 音量降低10% →: 单次快进5秒 ←: 单次快退5秒按住此处可拖拽 不再出现 可在播放器设置中重新打开小窗播放快捷键说明
免试,是指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不必经过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的初试,直接进入复试;推荐,是指普通高等学校按规定对本校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进行遴选。 00:00 / 01:0470% 快捷键说明 空格: 播放 / 暂停Esc: 退出全屏 ↑: 音量提高10% ↓: 音量降低10% →: 单次快进5秒 ←: 单次快退5秒按住此处可拖拽 不再出现 可在播放器设置中重新打开小窗播放快捷键说明
免试,是指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不必经过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的初试,直接进入复试;推荐,是指普通高等学校按规定对本校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进行遴选。 00:00 / 01:0470% 快捷键说明 空格: 播放 / 暂停Esc: 退出全屏 ↑: 音量提高10% ↓: 音量降低10% →: 单次快进5秒 ←: 单次快退5秒按住此处可拖拽 不再出现 可在播放器设置中重新打开小窗播放快捷键说明
免试,是指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不必经过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的初试,直接进入复试;推荐,是指普通高等学校按规定对本校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进行遴选。 00:00 / 01:0470% 快捷键说明 空格: 播放 / 暂停Esc: 退出全屏 ↑: 音量提高10% ↓: 音量降低10% →: 单次快进5秒 ←: 单次快退5秒按住此处可拖拽 不再出现 可在播放器设置中重新打开小窗播放快捷键说明

什么是推荐免试研究生

3,北大研究生推荐免试生资格如何获得挂科是不是就没有机会了

推免的前提就是优秀的本科成绩单!想获得推免机会,本科期间的成绩一定要在本专业里综合排名在前几名,才有资格获得推免。如果有挂科经历,那几乎就没有希望了。不要说北大清华,就算其他的985大学,也是如此。再说,即使获得推免资格,还要参加面试选拔,没有扎实的知识功底,如何应对教授的面试如果应对教授的提问?所以,有推免意愿的孩子,还是要静下心来,从大一开始就发奋努力,争取优秀。

北大研究生推荐免试生资格如何获得挂科是不是就没有机会了

4,有推免资格的大学可以推免哪些大学

这个问题其实就是:为什么老师都爱要保研的学生而不喜欢考研的学生?因为保研的学生视野开阔+择优录取+先到先得。如果我是导师,也会选择招收一个985、211高校保送上来的,而不用费力再从双非学校选拔学生。保研的学生视野开阔、底子好,而且确定保送成功后就可以协助老师做科研,相当于比考研学生多了接近一年的时间,肯定很吃香,而且我认识的保研学生的确很优秀又有涵养。1.保研学生都是出自一本学校,本身底子就好,而且在本科期间学习成绩好,科研能力也不错为什么说多数保研的学生都很优秀,要么学习成绩好,要么科研能力棒?因为这些具有保研资格的学校都是不错的学校,通常都是985高校和211高校,即使不是211,也都是省属重点大学。这些学校的级别、师资队伍水平、科研实力和学科实力都很强,远远好于普通高校,所以他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也差不了。这些好学校的学生本来就不错。而且,要想获得保研资格,必须有良好的学习成绩,再加上科研成绩、获奖经历和实践经历、学生干部等加分。所以这些学生真的是优中选优。说明这些保研的学生最起码成绩不错,很多还有很多荣誉,在学习成绩、专业视野、实践实习、科研能力等方面都很好。所以很多保研的孩子出身就比一些考研的学生好。也就是说,保研的学生,相对双非学校的学生来说,接收到的教育更好一些,不仅视野开阔、专业成绩好(知识底子好)、综合能力也不错(通常好学校保研加分都很多)。我有个北大的同学,还有个二本学校的同学,俩人同样学习小语种,跟了同一个研究生导师,北大的同学早在入学之前的假期就已经帮助导师翻译了十万字的外文文献,而二本学校的同学读外文文献很吃力,虽然也可以勉强读下来,但是速度很慢,更别指望能够流畅翻译出来了,这就是差距。2.研究生更像是考取科研助手,那么学生本科阶段接触到的前沿知识和视野非常重要,保研学生在这两个方面优势非常明显什么是学术视野?也就是你看待一个学术问题的深度和宽度。比如看到一幅敦煌的飞天壁画,有些同学一直在感叹这幅画到底有多美,而有些同学早就已经去查资料看现在学术界对敦煌壁画的研究到了什么深度、什么广度,如果现在要研究敦煌壁画的话如何将其与习大大的文化自信观点相结合,如何与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相结合……等等,这就是学术视野的差别。笔者本科和硕士都是985高校,但是明显能感觉到那些国内顶尖高校的学生到底有多优秀,他们看问题的角度和高度,甩我们好几条街。什么是学术前沿知识?这些知识就是当前学者们正在研究的东西。考研的时候老师就是在找学术助理,如果学生A对学界的研究现状和空白区域非常了解,还能主动去发文目前学界的研究存在什么问题,国外相关领域的研究又到了什么水平。而学生B只能死记硬背书上的内容,对社会热点一问三不知。如果你是导师,你选A还是B?结果肯定是显而易见的吧。3.保研学生能确定获得研究生资格的时间,比考研的学生能早一年,这一年的时间,真的可以做很多事情多数高校保研夏令营通常是在大三升大四的暑假,保研的推选、笔试、面试也基本都在9月份到10月份之间举行,很早便能定下结果。而考研则当年12月考,等出来录取名单的时候都第二年五月了,要入学定下导师则要等到七月甚至9月份。这样算下来,保研的学生见到导师的时间,比考研的学生早了接近一年。而且很多保研的学生比考研的学生更加珍惜机会,很早就联系导师,开始做一些科研项目,从基础的查资料做起,很多保研的学生刚入学便能写一篇小论文或者是实质性地参与导师的课题了。而很多考研的学生不大习惯提前联系导师,觉得等入学再联系就行。其实不然,等你入学以后才发现,好导师早就招满学生了。为啥?因为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主动,比你刻苦。你在9月份研究生入学的时候,发现你保研的室友自去年10月份开始就已经帮导师做课题而且自己也发论文了,而你可能还在纠结于选哪个老师。4.考研的学生的确很优秀,但是也有一些很高傲瞧不起别人的,这一点不是很讨喜在读研期间,我们的确发现一些本科就是985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有些瞧不起考研的学生,尤其是双非学校考研上来的学生。5.不论考研保研,只要被录取了,都是一样的起点,就好好努力就行了。研究生毕业的时候我们发现很多双非学校本科毕业的同学甚至比所谓的本硕都是985名校的同学都好读研能否给自己带来巨大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不管你考到了本校、211还是985,都要利用好这几年,让自己的人生在研究生阶段有质的飞跃,不管是知识储备、逻辑思维能力还是学术能力都要有所提升,这研究生读得才不亏。考研不易,祝福认真准备的学子都能考出好成绩;祝愿所有已经考上研究生的同学都能在读研期间有所得。
这个问题其实就是:为什么老师都爱要保研的学生而不喜欢考研的学生?因为保研的学生视野开阔+择优录取+先到先得。如果我是导师,也会选择招收一个985、211高校保送上来的,而不用费力再从双非学校选拔学生。保研的学生视野开阔、底子好,而且确定保送成功后就可以协助老师做科研,相当于比考研学生多了接近一年的时间,肯定很吃香,而且我认识的保研学生的确很优秀又有涵养。1.保研学生都是出自一本学校,本身底子就好,而且在本科期间学习成绩好,科研能力也不错为什么说多数保研的学生都很优秀,要么学习成绩好,要么科研能力棒?因为这些具有保研资格的学校都是不错的学校,通常都是985高校和211高校,即使不是211,也都是省属重点大学。这些学校的级别、师资队伍水平、科研实力和学科实力都很强,远远好于普通高校,所以他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也差不了。这些好学校的学生本来就不错。而且,要想获得保研资格,必须有良好的学习成绩,再加上科研成绩、获奖经历和实践经历、学生干部等加分。所以这些学生真的是优中选优。说明这些保研的学生最起码成绩不错,很多还有很多荣誉,在学习成绩、专业视野、实践实习、科研能力等方面都很好。所以很多保研的孩子出身就比一些考研的学生好。也就是说,保研的学生,相对双非学校的学生来说,接收到的教育更好一些,不仅视野开阔、专业成绩好(知识底子好)、综合能力也不错(通常好学校保研加分都很多)。我有个北大的同学,还有个二本学校的同学,俩人同样学习小语种,跟了同一个研究生导师,北大的同学早在入学之前的假期就已经帮助导师翻译了十万字的外文文献,而二本学校的同学读外文文献很吃力,虽然也可以勉强读下来,但是速度很慢,更别指望能够流畅翻译出来了,这就是差距。2.研究生更像是考取科研助手,那么学生本科阶段接触到的前沿知识和视野非常重要,保研学生在这两个方面优势非常明显什么是学术视野?也就是你看待一个学术问题的深度和宽度。比如看到一幅敦煌的飞天壁画,有些同学一直在感叹这幅画到底有多美,而有些同学早就已经去查资料看现在学术界对敦煌壁画的研究到了什么深度、什么广度,如果现在要研究敦煌壁画的话如何将其与习大大的文化自信观点相结合,如何与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相结合……等等,这就是学术视野的差别。笔者本科和硕士都是985高校,但是明显能感觉到那些国内顶尖高校的学生到底有多优秀,他们看问题的角度和高度,甩我们好几条街。什么是学术前沿知识?这些知识就是当前学者们正在研究的东西。考研的时候老师就是在找学术助理,如果学生A对学界的研究现状和空白区域非常了解,还能主动去发文目前学界的研究存在什么问题,国外相关领域的研究又到了什么水平。而学生B只能死记硬背书上的内容,对社会热点一问三不知。如果你是导师,你选A还是B?结果肯定是显而易见的吧。3.保研学生能确定获得研究生资格的时间,比考研的学生能早一年,这一年的时间,真的可以做很多事情多数高校保研夏令营通常是在大三升大四的暑假,保研的推选、笔试、面试也基本都在9月份到10月份之间举行,很早便能定下结果。而考研则当年12月考,等出来录取名单的时候都第二年五月了,要入学定下导师则要等到七月甚至9月份。这样算下来,保研的学生见到导师的时间,比考研的学生早了接近一年。而且很多保研的学生比考研的学生更加珍惜机会,很早就联系导师,开始做一些科研项目,从基础的查资料做起,很多保研的学生刚入学便能写一篇小论文或者是实质性地参与导师的课题了。而很多考研的学生不大习惯提前联系导师,觉得等入学再联系就行。其实不然,等你入学以后才发现,好导师早就招满学生了。为啥?因为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主动,比你刻苦。你在9月份研究生入学的时候,发现你保研的室友自去年10月份开始就已经帮导师做课题而且自己也发论文了,而你可能还在纠结于选哪个老师。4.考研的学生的确很优秀,但是也有一些很高傲瞧不起别人的,这一点不是很讨喜在读研期间,我们的确发现一些本科就是985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有些瞧不起考研的学生,尤其是双非学校考研上来的学生。5.不论考研保研,只要被录取了,都是一样的起点,就好好努力就行了。研究生毕业的时候我们发现很多双非学校本科毕业的同学甚至比所谓的本硕都是985名校的同学都好读研能否给自己带来巨大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不管你考到了本校、211还是985,都要利用好这几年,让自己的人生在研究生阶段有质的飞跃,不管是知识储备、逻辑思维能力还是学术能力都要有所提升,这研究生读得才不亏。考研不易,祝福认真准备的学子都能考出好成绩;祝愿所有已经考上研究生的同学都能在读研期间有所得。我国高校具有硕士研究生推免资格共计366所,名单如下:这么多高校都有推免资格,那究竟可以推免哪些大学呢?当然推免本校的研究生比例肯定会最高。那是不是都推免到本校呢?那是不可能的,教育部有规定,本校最多只能录取70%的推免名额,艰苦行业也不能超过80%,也就是每年必须有20-30%的学生要推荐到外校。那问题就来了,除了本校,会推免到哪些院校,如果推免的学校还不如自己上的本科院校,岂不心塞? 其实,推免院校在推免时都有一些常规要求,比如政治正确,获得本校的推免资格 、获得毕业证和学位证。 但有些高校还有许多其他条件,只有符合了这些条件,才有可能进入面试。不同的大学推免条件有异。举几个例子吧!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全国重点院校已获得推荐免试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 。要求一、必须是全国重点大学,二、必须是优秀的应届毕业生。浙江大学:全国重点院校有可能获得免试推荐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 东南大学的要求比较苛刻:全国重点大学、重点学科、特色专业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 。限制条件挺多的。 中国人民大学:原则上要求参加国家英语六级考试且成绩达到426分以上 。而中国农业大学的要求,申请者大学英语四级或六级考试成绩须在425分以上。华南理工大学直接规定: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大学英语四级425分以上 。 吉林大学更奇葩,要求被推免者是:国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或国家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为B(不含B-)及以上的学科且外语四级考试成绩达到合格线的应届本科毕业生。通过以上不同学校的规定可以看出,被推免到哪所学校,要根据自身的条件来选择,否则即使被推免,条件不够,恐怕也没机会。
这个问题其实就是:为什么老师都爱要保研的学生而不喜欢考研的学生?因为保研的学生视野开阔+择优录取+先到先得。如果我是导师,也会选择招收一个985、211高校保送上来的,而不用费力再从双非学校选拔学生。保研的学生视野开阔、底子好,而且确定保送成功后就可以协助老师做科研,相当于比考研学生多了接近一年的时间,肯定很吃香,而且我认识的保研学生的确很优秀又有涵养。1.保研学生都是出自一本学校,本身底子就好,而且在本科期间学习成绩好,科研能力也不错为什么说多数保研的学生都很优秀,要么学习成绩好,要么科研能力棒?因为这些具有保研资格的学校都是不错的学校,通常都是985高校和211高校,即使不是211,也都是省属重点大学。这些学校的级别、师资队伍水平、科研实力和学科实力都很强,远远好于普通高校,所以他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也差不了。这些好学校的学生本来就不错。而且,要想获得保研资格,必须有良好的学习成绩,再加上科研成绩、获奖经历和实践经历、学生干部等加分。所以这些学生真的是优中选优。说明这些保研的学生最起码成绩不错,很多还有很多荣誉,在学习成绩、专业视野、实践实习、科研能力等方面都很好。所以很多保研的孩子出身就比一些考研的学生好。也就是说,保研的学生,相对双非学校的学生来说,接收到的教育更好一些,不仅视野开阔、专业成绩好(知识底子好)、综合能力也不错(通常好学校保研加分都很多)。我有个北大的同学,还有个二本学校的同学,俩人同样学习小语种,跟了同一个研究生导师,北大的同学早在入学之前的假期就已经帮助导师翻译了十万字的外文文献,而二本学校的同学读外文文献很吃力,虽然也可以勉强读下来,但是速度很慢,更别指望能够流畅翻译出来了,这就是差距。2.研究生更像是考取科研助手,那么学生本科阶段接触到的前沿知识和视野非常重要,保研学生在这两个方面优势非常明显什么是学术视野?也就是你看待一个学术问题的深度和宽度。比如看到一幅敦煌的飞天壁画,有些同学一直在感叹这幅画到底有多美,而有些同学早就已经去查资料看现在学术界对敦煌壁画的研究到了什么深度、什么广度,如果现在要研究敦煌壁画的话如何将其与习大大的文化自信观点相结合,如何与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相结合……等等,这就是学术视野的差别。笔者本科和硕士都是985高校,但是明显能感觉到那些国内顶尖高校的学生到底有多优秀,他们看问题的角度和高度,甩我们好几条街。什么是学术前沿知识?这些知识就是当前学者们正在研究的东西。考研的时候老师就是在找学术助理,如果学生A对学界的研究现状和空白区域非常了解,还能主动去发文目前学界的研究存在什么问题,国外相关领域的研究又到了什么水平。而学生B只能死记硬背书上的内容,对社会热点一问三不知。如果你是导师,你选A还是B?结果肯定是显而易见的吧。3.保研学生能确定获得研究生资格的时间,比考研的学生能早一年,这一年的时间,真的可以做很多事情多数高校保研夏令营通常是在大三升大四的暑假,保研的推选、笔试、面试也基本都在9月份到10月份之间举行,很早便能定下结果。而考研则当年12月考,等出来录取名单的时候都第二年五月了,要入学定下导师则要等到七月甚至9月份。这样算下来,保研的学生见到导师的时间,比考研的学生早了接近一年。而且很多保研的学生比考研的学生更加珍惜机会,很早就联系导师,开始做一些科研项目,从基础的查资料做起,很多保研的学生刚入学便能写一篇小论文或者是实质性地参与导师的课题了。而很多考研的学生不大习惯提前联系导师,觉得等入学再联系就行。其实不然,等你入学以后才发现,好导师早就招满学生了。为啥?因为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主动,比你刻苦。你在9月份研究生入学的时候,发现你保研的室友自去年10月份开始就已经帮导师做课题而且自己也发论文了,而你可能还在纠结于选哪个老师。4.考研的学生的确很优秀,但是也有一些很高傲瞧不起别人的,这一点不是很讨喜在读研期间,我们的确发现一些本科就是985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有些瞧不起考研的学生,尤其是双非学校考研上来的学生。5.不论考研保研,只要被录取了,都是一样的起点,就好好努力就行了。研究生毕业的时候我们发现很多双非学校本科毕业的同学甚至比所谓的本硕都是985名校的同学都好读研能否给自己带来巨大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不管你考到了本校、211还是985,都要利用好这几年,让自己的人生在研究生阶段有质的飞跃,不管是知识储备、逻辑思维能力还是学术能力都要有所提升,这研究生读得才不亏。考研不易,祝福认真准备的学子都能考出好成绩;祝愿所有已经考上研究生的同学都能在读研期间有所得。
这个问题其实就是:为什么老师都爱要保研的学生而不喜欢考研的学生?因为保研的学生视野开阔+择优录取+先到先得。如果我是导师,也会选择招收一个985、211高校保送上来的,而不用费力再从双非学校选拔学生。保研的学生视野开阔、底子好,而且确定保送成功后就可以协助老师做科研,相当于比考研学生多了接近一年的时间,肯定很吃香,而且我认识的保研学生的确很优秀又有涵养。1.保研学生都是出自一本学校,本身底子就好,而且在本科期间学习成绩好,科研能力也不错为什么说多数保研的学生都很优秀,要么学习成绩好,要么科研能力棒?因为这些具有保研资格的学校都是不错的学校,通常都是985高校和211高校,即使不是211,也都是省属重点大学。这些学校的级别、师资队伍水平、科研实力和学科实力都很强,远远好于普通高校,所以他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也差不了。这些好学校的学生本来就不错。而且,要想获得保研资格,必须有良好的学习成绩,再加上科研成绩、获奖经历和实践经历、学生干部等加分。所以这些学生真的是优中选优。说明这些保研的学生最起码成绩不错,很多还有很多荣誉,在学习成绩、专业视野、实践实习、科研能力等方面都很好。所以很多保研的孩子出身就比一些考研的学生好。也就是说,保研的学生,相对双非学校的学生来说,接收到的教育更好一些,不仅视野开阔、专业成绩好(知识底子好)、综合能力也不错(通常好学校保研加分都很多)。我有个北大的同学,还有个二本学校的同学,俩人同样学习小语种,跟了同一个研究生导师,北大的同学早在入学之前的假期就已经帮助导师翻译了十万字的外文文献,而二本学校的同学读外文文献很吃力,虽然也可以勉强读下来,但是速度很慢,更别指望能够流畅翻译出来了,这就是差距。2.研究生更像是考取科研助手,那么学生本科阶段接触到的前沿知识和视野非常重要,保研学生在这两个方面优势非常明显什么是学术视野?也就是你看待一个学术问题的深度和宽度。比如看到一幅敦煌的飞天壁画,有些同学一直在感叹这幅画到底有多美,而有些同学早就已经去查资料看现在学术界对敦煌壁画的研究到了什么深度、什么广度,如果现在要研究敦煌壁画的话如何将其与习大大的文化自信观点相结合,如何与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相结合……等等,这就是学术视野的差别。笔者本科和硕士都是985高校,但是明显能感觉到那些国内顶尖高校的学生到底有多优秀,他们看问题的角度和高度,甩我们好几条街。什么是学术前沿知识?这些知识就是当前学者们正在研究的东西。考研的时候老师就是在找学术助理,如果学生A对学界的研究现状和空白区域非常了解,还能主动去发文目前学界的研究存在什么问题,国外相关领域的研究又到了什么水平。而学生B只能死记硬背书上的内容,对社会热点一问三不知。如果你是导师,你选A还是B?结果肯定是显而易见的吧。3.保研学生能确定获得研究生资格的时间,比考研的学生能早一年,这一年的时间,真的可以做很多事情多数高校保研夏令营通常是在大三升大四的暑假,保研的推选、笔试、面试也基本都在9月份到10月份之间举行,很早便能定下结果。而考研则当年12月考,等出来录取名单的时候都第二年五月了,要入学定下导师则要等到七月甚至9月份。这样算下来,保研的学生见到导师的时间,比考研的学生早了接近一年。而且很多保研的学生比考研的学生更加珍惜机会,很早就联系导师,开始做一些科研项目,从基础的查资料做起,很多保研的学生刚入学便能写一篇小论文或者是实质性地参与导师的课题了。而很多考研的学生不大习惯提前联系导师,觉得等入学再联系就行。其实不然,等你入学以后才发现,好导师早就招满学生了。为啥?因为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主动,比你刻苦。你在9月份研究生入学的时候,发现你保研的室友自去年10月份开始就已经帮导师做课题而且自己也发论文了,而你可能还在纠结于选哪个老师。4.考研的学生的确很优秀,但是也有一些很高傲瞧不起别人的,这一点不是很讨喜在读研期间,我们的确发现一些本科就是985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有些瞧不起考研的学生,尤其是双非学校考研上来的学生。5.不论考研保研,只要被录取了,都是一样的起点,就好好努力就行了。研究生毕业的时候我们发现很多双非学校本科毕业的同学甚至比所谓的本硕都是985名校的同学都好读研能否给自己带来巨大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不管你考到了本校、211还是985,都要利用好这几年,让自己的人生在研究生阶段有质的飞跃,不管是知识储备、逻辑思维能力还是学术能力都要有所提升,这研究生读得才不亏。考研不易,祝福认真准备的学子都能考出好成绩;祝愿所有已经考上研究生的同学都能在读研期间有所得。我国高校具有硕士研究生推免资格共计366所,名单如下:这么多高校都有推免资格,那究竟可以推免哪些大学呢?当然推免本校的研究生比例肯定会最高。那是不是都推免到本校呢?那是不可能的,教育部有规定,本校最多只能录取70%的推免名额,艰苦行业也不能超过80%,也就是每年必须有20-30%的学生要推荐到外校。那问题就来了,除了本校,会推免到哪些院校,如果推免的学校还不如自己上的本科院校,岂不心塞? 其实,推免院校在推免时都有一些常规要求,比如政治正确,获得本校的推免资格 、获得毕业证和学位证。 但有些高校还有许多其他条件,只有符合了这些条件,才有可能进入面试。不同的大学推免条件有异。举几个例子吧!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全国重点院校已获得推荐免试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 。要求一、必须是全国重点大学,二、必须是优秀的应届毕业生。浙江大学:全国重点院校有可能获得免试推荐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 东南大学的要求比较苛刻:全国重点大学、重点学科、特色专业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 。限制条件挺多的。 中国人民大学:原则上要求参加国家英语六级考试且成绩达到426分以上 。而中国农业大学的要求,申请者大学英语四级或六级考试成绩须在425分以上。华南理工大学直接规定: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大学英语四级425分以上 。 吉林大学更奇葩,要求被推免者是:国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或国家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为B(不含B-)及以上的学科且外语四级考试成绩达到合格线的应届本科毕业生。通过以上不同学校的规定可以看出,被推免到哪所学校,要根据自身的条件来选择,否则即使被推免,条件不够,恐怕也没机会。
这个问题其实就是:为什么老师都爱要保研的学生而不喜欢考研的学生?因为保研的学生视野开阔+择优录取+先到先得。如果我是导师,也会选择招收一个985、211高校保送上来的,而不用费力再从双非学校选拔学生。保研的学生视野开阔、底子好,而且确定保送成功后就可以协助老师做科研,相当于比考研学生多了接近一年的时间,肯定很吃香,而且我认识的保研学生的确很优秀又有涵养。1.保研学生都是出自一本学校,本身底子就好,而且在本科期间学习成绩好,科研能力也不错为什么说多数保研的学生都很优秀,要么学习成绩好,要么科研能力棒?因为这些具有保研资格的学校都是不错的学校,通常都是985高校和211高校,即使不是211,也都是省属重点大学。这些学校的级别、师资队伍水平、科研实力和学科实力都很强,远远好于普通高校,所以他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也差不了。这些好学校的学生本来就不错。而且,要想获得保研资格,必须有良好的学习成绩,再加上科研成绩、获奖经历和实践经历、学生干部等加分。所以这些学生真的是优中选优。说明这些保研的学生最起码成绩不错,很多还有很多荣誉,在学习成绩、专业视野、实践实习、科研能力等方面都很好。所以很多保研的孩子出身就比一些考研的学生好。也就是说,保研的学生,相对双非学校的学生来说,接收到的教育更好一些,不仅视野开阔、专业成绩好(知识底子好)、综合能力也不错(通常好学校保研加分都很多)。我有个北大的同学,还有个二本学校的同学,俩人同样学习小语种,跟了同一个研究生导师,北大的同学早在入学之前的假期就已经帮助导师翻译了十万字的外文文献,而二本学校的同学读外文文献很吃力,虽然也可以勉强读下来,但是速度很慢,更别指望能够流畅翻译出来了,这就是差距。2.研究生更像是考取科研助手,那么学生本科阶段接触到的前沿知识和视野非常重要,保研学生在这两个方面优势非常明显什么是学术视野?也就是你看待一个学术问题的深度和宽度。比如看到一幅敦煌的飞天壁画,有些同学一直在感叹这幅画到底有多美,而有些同学早就已经去查资料看现在学术界对敦煌壁画的研究到了什么深度、什么广度,如果现在要研究敦煌壁画的话如何将其与习大大的文化自信观点相结合,如何与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相结合……等等,这就是学术视野的差别。笔者本科和硕士都是985高校,但是明显能感觉到那些国内顶尖高校的学生到底有多优秀,他们看问题的角度和高度,甩我们好几条街。什么是学术前沿知识?这些知识就是当前学者们正在研究的东西。考研的时候老师就是在找学术助理,如果学生A对学界的研究现状和空白区域非常了解,还能主动去发文目前学界的研究存在什么问题,国外相关领域的研究又到了什么水平。而学生B只能死记硬背书上的内容,对社会热点一问三不知。如果你是导师,你选A还是B?结果肯定是显而易见的吧。3.保研学生能确定获得研究生资格的时间,比考研的学生能早一年,这一年的时间,真的可以做很多事情多数高校保研夏令营通常是在大三升大四的暑假,保研的推选、笔试、面试也基本都在9月份到10月份之间举行,很早便能定下结果。而考研则当年12月考,等出来录取名单的时候都第二年五月了,要入学定下导师则要等到七月甚至9月份。这样算下来,保研的学生见到导师的时间,比考研的学生早了接近一年。而且很多保研的学生比考研的学生更加珍惜机会,很早就联系导师,开始做一些科研项目,从基础的查资料做起,很多保研的学生刚入学便能写一篇小论文或者是实质性地参与导师的课题了。而很多考研的学生不大习惯提前联系导师,觉得等入学再联系就行。其实不然,等你入学以后才发现,好导师早就招满学生了。为啥?因为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主动,比你刻苦。你在9月份研究生入学的时候,发现你保研的室友自去年10月份开始就已经帮导师做课题而且自己也发论文了,而你可能还在纠结于选哪个老师。4.考研的学生的确很优秀,但是也有一些很高傲瞧不起别人的,这一点不是很讨喜在读研期间,我们的确发现一些本科就是985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有些瞧不起考研的学生,尤其是双非学校考研上来的学生。5.不论考研保研,只要被录取了,都是一样的起点,就好好努力就行了。研究生毕业的时候我们发现很多双非学校本科毕业的同学甚至比所谓的本硕都是985名校的同学都好读研能否给自己带来巨大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不管你考到了本校、211还是985,都要利用好这几年,让自己的人生在研究生阶段有质的飞跃,不管是知识储备、逻辑思维能力还是学术能力都要有所提升,这研究生读得才不亏。考研不易,祝福认真准备的学子都能考出好成绩;祝愿所有已经考上研究生的同学都能在读研期间有所得。
这个问题其实就是:为什么老师都爱要保研的学生而不喜欢考研的学生?因为保研的学生视野开阔+择优录取+先到先得。如果我是导师,也会选择招收一个985、211高校保送上来的,而不用费力再从双非学校选拔学生。保研的学生视野开阔、底子好,而且确定保送成功后就可以协助老师做科研,相当于比考研学生多了接近一年的时间,肯定很吃香,而且我认识的保研学生的确很优秀又有涵养。1.保研学生都是出自一本学校,本身底子就好,而且在本科期间学习成绩好,科研能力也不错为什么说多数保研的学生都很优秀,要么学习成绩好,要么科研能力棒?因为这些具有保研资格的学校都是不错的学校,通常都是985高校和211高校,即使不是211,也都是省属重点大学。这些学校的级别、师资队伍水平、科研实力和学科实力都很强,远远好于普通高校,所以他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也差不了。这些好学校的学生本来就不错。而且,要想获得保研资格,必须有良好的学习成绩,再加上科研成绩、获奖经历和实践经历、学生干部等加分。所以这些学生真的是优中选优。说明这些保研的学生最起码成绩不错,很多还有很多荣誉,在学习成绩、专业视野、实践实习、科研能力等方面都很好。所以很多保研的孩子出身就比一些考研的学生好。也就是说,保研的学生,相对双非学校的学生来说,接收到的教育更好一些,不仅视野开阔、专业成绩好(知识底子好)、综合能力也不错(通常好学校保研加分都很多)。我有个北大的同学,还有个二本学校的同学,俩人同样学习小语种,跟了同一个研究生导师,北大的同学早在入学之前的假期就已经帮助导师翻译了十万字的外文文献,而二本学校的同学读外文文献很吃力,虽然也可以勉强读下来,但是速度很慢,更别指望能够流畅翻译出来了,这就是差距。2.研究生更像是考取科研助手,那么学生本科阶段接触到的前沿知识和视野非常重要,保研学生在这两个方面优势非常明显什么是学术视野?也就是你看待一个学术问题的深度和宽度。比如看到一幅敦煌的飞天壁画,有些同学一直在感叹这幅画到底有多美,而有些同学早就已经去查资料看现在学术界对敦煌壁画的研究到了什么深度、什么广度,如果现在要研究敦煌壁画的话如何将其与习大大的文化自信观点相结合,如何与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相结合……等等,这就是学术视野的差别。笔者本科和硕士都是985高校,但是明显能感觉到那些国内顶尖高校的学生到底有多优秀,他们看问题的角度和高度,甩我们好几条街。什么是学术前沿知识?这些知识就是当前学者们正在研究的东西。考研的时候老师就是在找学术助理,如果学生A对学界的研究现状和空白区域非常了解,还能主动去发文目前学界的研究存在什么问题,国外相关领域的研究又到了什么水平。而学生B只能死记硬背书上的内容,对社会热点一问三不知。如果你是导师,你选A还是B?结果肯定是显而易见的吧。3.保研学生能确定获得研究生资格的时间,比考研的学生能早一年,这一年的时间,真的可以做很多事情多数高校保研夏令营通常是在大三升大四的暑假,保研的推选、笔试、面试也基本都在9月份到10月份之间举行,很早便能定下结果。而考研则当年12月考,等出来录取名单的时候都第二年五月了,要入学定下导师则要等到七月甚至9月份。这样算下来,保研的学生见到导师的时间,比考研的学生早了接近一年。而且很多保研的学生比考研的学生更加珍惜机会,很早就联系导师,开始做一些科研项目,从基础的查资料做起,很多保研的学生刚入学便能写一篇小论文或者是实质性地参与导师的课题了。而很多考研的学生不大习惯提前联系导师,觉得等入学再联系就行。其实不然,等你入学以后才发现,好导师早就招满学生了。为啥?因为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主动,比你刻苦。你在9月份研究生入学的时候,发现你保研的室友自去年10月份开始就已经帮导师做课题而且自己也发论文了,而你可能还在纠结于选哪个老师。4.考研的学生的确很优秀,但是也有一些很高傲瞧不起别人的,这一点不是很讨喜在读研期间,我们的确发现一些本科就是985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有些瞧不起考研的学生,尤其是双非学校考研上来的学生。5.不论考研保研,只要被录取了,都是一样的起点,就好好努力就行了。研究生毕业的时候我们发现很多双非学校本科毕业的同学甚至比所谓的本硕都是985名校的同学都好读研能否给自己带来巨大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不管你考到了本校、211还是985,都要利用好这几年,让自己的人生在研究生阶段有质的飞跃,不管是知识储备、逻辑思维能力还是学术能力都要有所提升,这研究生读得才不亏。考研不易,祝福认真准备的学子都能考出好成绩;祝愿所有已经考上研究生的同学都能在读研期间有所得。我国高校具有硕士研究生推免资格共计366所,名单如下:这么多高校都有推免资格,那究竟可以推免哪些大学呢?当然推免本校的研究生比例肯定会最高。那是不是都推免到本校呢?那是不可能的,教育部有规定,本校最多只能录取70%的推免名额,艰苦行业也不能超过80%,也就是每年必须有20-30%的学生要推荐到外校。那问题就来了,除了本校,会推免到哪些院校,如果推免的学校还不如自己上的本科院校,岂不心塞? 其实,推免院校在推免时都有一些常规要求,比如政治正确,获得本校的推免资格 、获得毕业证和学位证。 但有些高校还有许多其他条件,只有符合了这些条件,才有可能进入面试。不同的大学推免条件有异。举几个例子吧!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全国重点院校已获得推荐免试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 。要求一、必须是全国重点大学,二、必须是优秀的应届毕业生。浙江大学:全国重点院校有可能获得免试推荐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 东南大学的要求比较苛刻:全国重点大学、重点学科、特色专业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 。限制条件挺多的。 中国人民大学:原则上要求参加国家英语六级考试且成绩达到426分以上 。而中国农业大学的要求,申请者大学英语四级或六级考试成绩须在425分以上。华南理工大学直接规定: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大学英语四级425分以上 。 吉林大学更奇葩,要求被推免者是:国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或国家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为B(不含B-)及以上的学科且外语四级考试成绩达到合格线的应届本科毕业生。通过以上不同学校的规定可以看出,被推免到哪所学校,要根据自身的条件来选择,否则即使被推免,条件不够,恐怕也没机会。
这个问题其实就是:为什么老师都爱要保研的学生而不喜欢考研的学生?因为保研的学生视野开阔+择优录取+先到先得。如果我是导师,也会选择招收一个985、211高校保送上来的,而不用费力再从双非学校选拔学生。保研的学生视野开阔、底子好,而且确定保送成功后就可以协助老师做科研,相当于比考研学生多了接近一年的时间,肯定很吃香,而且我认识的保研学生的确很优秀又有涵养。1.保研学生都是出自一本学校,本身底子就好,而且在本科期间学习成绩好,科研能力也不错为什么说多数保研的学生都很优秀,要么学习成绩好,要么科研能力棒?因为这些具有保研资格的学校都是不错的学校,通常都是985高校和211高校,即使不是211,也都是省属重点大学。这些学校的级别、师资队伍水平、科研实力和学科实力都很强,远远好于普通高校,所以他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也差不了。这些好学校的学生本来就不错。而且,要想获得保研资格,必须有良好的学习成绩,再加上科研成绩、获奖经历和实践经历、学生干部等加分。所以这些学生真的是优中选优。说明这些保研的学生最起码成绩不错,很多还有很多荣誉,在学习成绩、专业视野、实践实习、科研能力等方面都很好。所以很多保研的孩子出身就比一些考研的学生好。也就是说,保研的学生,相对双非学校的学生来说,接收到的教育更好一些,不仅视野开阔、专业成绩好(知识底子好)、综合能力也不错(通常好学校保研加分都很多)。我有个北大的同学,还有个二本学校的同学,俩人同样学习小语种,跟了同一个研究生导师,北大的同学早在入学之前的假期就已经帮助导师翻译了十万字的外文文献,而二本学校的同学读外文文献很吃力,虽然也可以勉强读下来,但是速度很慢,更别指望能够流畅翻译出来了,这就是差距。2.研究生更像是考取科研助手,那么学生本科阶段接触到的前沿知识和视野非常重要,保研学生在这两个方面优势非常明显什么是学术视野?也就是你看待一个学术问题的深度和宽度。比如看到一幅敦煌的飞天壁画,有些同学一直在感叹这幅画到底有多美,而有些同学早就已经去查资料看现在学术界对敦煌壁画的研究到了什么深度、什么广度,如果现在要研究敦煌壁画的话如何将其与习大大的文化自信观点相结合,如何与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相结合……等等,这就是学术视野的差别。笔者本科和硕士都是985高校,但是明显能感觉到那些国内顶尖高校的学生到底有多优秀,他们看问题的角度和高度,甩我们好几条街。什么是学术前沿知识?这些知识就是当前学者们正在研究的东西。考研的时候老师就是在找学术助理,如果学生A对学界的研究现状和空白区域非常了解,还能主动去发文目前学界的研究存在什么问题,国外相关领域的研究又到了什么水平。而学生B只能死记硬背书上的内容,对社会热点一问三不知。如果你是导师,你选A还是B?结果肯定是显而易见的吧。3.保研学生能确定获得研究生资格的时间,比考研的学生能早一年,这一年的时间,真的可以做很多事情多数高校保研夏令营通常是在大三升大四的暑假,保研的推选、笔试、面试也基本都在9月份到10月份之间举行,很早便能定下结果。而考研则当年12月考,等出来录取名单的时候都第二年五月了,要入学定下导师则要等到七月甚至9月份。这样算下来,保研的学生见到导师的时间,比考研的学生早了接近一年。而且很多保研的学生比考研的学生更加珍惜机会,很早就联系导师,开始做一些科研项目,从基础的查资料做起,很多保研的学生刚入学便能写一篇小论文或者是实质性地参与导师的课题了。而很多考研的学生不大习惯提前联系导师,觉得等入学再联系就行。其实不然,等你入学以后才发现,好导师早就招满学生了。为啥?因为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主动,比你刻苦。你在9月份研究生入学的时候,发现你保研的室友自去年10月份开始就已经帮导师做课题而且自己也发论文了,而你可能还在纠结于选哪个老师。4.考研的学生的确很优秀,但是也有一些很高傲瞧不起别人的,这一点不是很讨喜在读研期间,我们的确发现一些本科就是985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有些瞧不起考研的学生,尤其是双非学校考研上来的学生。5.不论考研保研,只要被录取了,都是一样的起点,就好好努力就行了。研究生毕业的时候我们发现很多双非学校本科毕业的同学甚至比所谓的本硕都是985名校的同学都好读研能否给自己带来巨大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不管你考到了本校、211还是985,都要利用好这几年,让自己的人生在研究生阶段有质的飞跃,不管是知识储备、逻辑思维能力还是学术能力都要有所提升,这研究生读得才不亏。考研不易,祝福认真准备的学子都能考出好成绩;祝愿所有已经考上研究生的同学都能在读研期间有所得。
这个问题其实就是:为什么老师都爱要保研的学生而不喜欢考研的学生?因为保研的学生视野开阔+择优录取+先到先得。如果我是导师,也会选择招收一个985、211高校保送上来的,而不用费力再从双非学校选拔学生。保研的学生视野开阔、底子好,而且确定保送成功后就可以协助老师做科研,相当于比考研学生多了接近一年的时间,肯定很吃香,而且我认识的保研学生的确很优秀又有涵养。1.保研学生都是出自一本学校,本身底子就好,而且在本科期间学习成绩好,科研能力也不错为什么说多数保研的学生都很优秀,要么学习成绩好,要么科研能力棒?因为这些具有保研资格的学校都是不错的学校,通常都是985高校和211高校,即使不是211,也都是省属重点大学。这些学校的级别、师资队伍水平、科研实力和学科实力都很强,远远好于普通高校,所以他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也差不了。这些好学校的学生本来就不错。而且,要想获得保研资格,必须有良好的学习成绩,再加上科研成绩、获奖经历和实践经历、学生干部等加分。所以这些学生真的是优中选优。说明这些保研的学生最起码成绩不错,很多还有很多荣誉,在学习成绩、专业视野、实践实习、科研能力等方面都很好。所以很多保研的孩子出身就比一些考研的学生好。也就是说,保研的学生,相对双非学校的学生来说,接收到的教育更好一些,不仅视野开阔、专业成绩好(知识底子好)、综合能力也不错(通常好学校保研加分都很多)。我有个北大的同学,还有个二本学校的同学,俩人同样学习小语种,跟了同一个研究生导师,北大的同学早在入学之前的假期就已经帮助导师翻译了十万字的外文文献,而二本学校的同学读外文文献很吃力,虽然也可以勉强读下来,但是速度很慢,更别指望能够流畅翻译出来了,这就是差距。2.研究生更像是考取科研助手,那么学生本科阶段接触到的前沿知识和视野非常重要,保研学生在这两个方面优势非常明显什么是学术视野?也就是你看待一个学术问题的深度和宽度。比如看到一幅敦煌的飞天壁画,有些同学一直在感叹这幅画到底有多美,而有些同学早就已经去查资料看现在学术界对敦煌壁画的研究到了什么深度、什么广度,如果现在要研究敦煌壁画的话如何将其与习大大的文化自信观点相结合,如何与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相结合……等等,这就是学术视野的差别。笔者本科和硕士都是985高校,但是明显能感觉到那些国内顶尖高校的学生到底有多优秀,他们看问题的角度和高度,甩我们好几条街。什么是学术前沿知识?这些知识就是当前学者们正在研究的东西。考研的时候老师就是在找学术助理,如果学生A对学界的研究现状和空白区域非常了解,还能主动去发文目前学界的研究存在什么问题,国外相关领域的研究又到了什么水平。而学生B只能死记硬背书上的内容,对社会热点一问三不知。如果你是导师,你选A还是B?结果肯定是显而易见的吧。3.保研学生能确定获得研究生资格的时间,比考研的学生能早一年,这一年的时间,真的可以做很多事情多数高校保研夏令营通常是在大三升大四的暑假,保研的推选、笔试、面试也基本都在9月份到10月份之间举行,很早便能定下结果。而考研则当年12月考,等出来录取名单的时候都第二年五月了,要入学定下导师则要等到七月甚至9月份。这样算下来,保研的学生见到导师的时间,比考研的学生早了接近一年。而且很多保研的学生比考研的学生更加珍惜机会,很早就联系导师,开始做一些科研项目,从基础的查资料做起,很多保研的学生刚入学便能写一篇小论文或者是实质性地参与导师的课题了。而很多考研的学生不大习惯提前联系导师,觉得等入学再联系就行。其实不然,等你入学以后才发现,好导师早就招满学生了。为啥?因为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主动,比你刻苦。你在9月份研究生入学的时候,发现你保研的室友自去年10月份开始就已经帮导师做课题而且自己也发论文了,而你可能还在纠结于选哪个老师。4.考研的学生的确很优秀,但是也有一些很高傲瞧不起别人的,这一点不是很讨喜在读研期间,我们的确发现一些本科就是985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有些瞧不起考研的学生,尤其是双非学校考研上来的学生。5.不论考研保研,只要被录取了,都是一样的起点,就好好努力就行了。研究生毕业的时候我们发现很多双非学校本科毕业的同学甚至比所谓的本硕都是985名校的同学都好读研能否给自己带来巨大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不管你考到了本校、211还是985,都要利用好这几年,让自己的人生在研究生阶段有质的飞跃,不管是知识储备、逻辑思维能力还是学术能力都要有所提升,这研究生读得才不亏。考研不易,祝福认真准备的学子都能考出好成绩;祝愿所有已经考上研究生的同学都能在读研期间有所得。我国高校具有硕士研究生推免资格共计366所,名单如下:这么多高校都有推免资格,那究竟可以推免哪些大学呢?当然推免本校的研究生比例肯定会最高。那是不是都推免到本校呢?那是不可能的,教育部有规定,本校最多只能录取70%的推免名额,艰苦行业也不能超过80%,也就是每年必须有20-30%的学生要推荐到外校。那问题就来了,除了本校,会推免到哪些院校,如果推免的学校还不如自己上的本科院校,岂不心塞? 其实,推免院校在推免时都有一些常规要求,比如政治正确,获得本校的推免资格 、获得毕业证和学位证。 但有些高校还有许多其他条件,只有符合了这些条件,才有可能进入面试。不同的大学推免条件有异。举几个例子吧!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全国重点院校已获得推荐免试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 。要求一、必须是全国重点大学,二、必须是优秀的应届毕业生。浙江大学:全国重点院校有可能获得免试推荐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 东南大学的要求比较苛刻:全国重点大学、重点学科、特色专业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 。限制条件挺多的。 中国人民大学:原则上要求参加国家英语六级考试且成绩达到426分以上 。而中国农业大学的要求,申请者大学英语四级或六级考试成绩须在425分以上。华南理工大学直接规定: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大学英语四级425分以上 。 吉林大学更奇葩,要求被推免者是:国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或国家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为B(不含B-)及以上的学科且外语四级考试成绩达到合格线的应届本科毕业生。通过以上不同学校的规定可以看出,被推免到哪所学校,要根据自身的条件来选择,否则即使被推免,条件不够,恐怕也没机会。
这个问题其实就是:为什么老师都爱要保研的学生而不喜欢考研的学生?因为保研的学生视野开阔+择优录取+先到先得。如果我是导师,也会选择招收一个985、211高校保送上来的,而不用费力再从双非学校选拔学生。保研的学生视野开阔、底子好,而且确定保送成功后就可以协助老师做科研,相当于比考研学生多了接近一年的时间,肯定很吃香,而且我认识的保研学生的确很优秀又有涵养。1.保研学生都是出自一本学校,本身底子就好,而且在本科期间学习成绩好,科研能力也不错为什么说多数保研的学生都很优秀,要么学习成绩好,要么科研能力棒?因为这些具有保研资格的学校都是不错的学校,通常都是985高校和211高校,即使不是211,也都是省属重点大学。这些学校的级别、师资队伍水平、科研实力和学科实力都很强,远远好于普通高校,所以他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也差不了。这些好学校的学生本来就不错。而且,要想获得保研资格,必须有良好的学习成绩,再加上科研成绩、获奖经历和实践经历、学生干部等加分。所以这些学生真的是优中选优。说明这些保研的学生最起码成绩不错,很多还有很多荣誉,在学习成绩、专业视野、实践实习、科研能力等方面都很好。所以很多保研的孩子出身就比一些考研的学生好。也就是说,保研的学生,相对双非学校的学生来说,接收到的教育更好一些,不仅视野开阔、专业成绩好(知识底子好)、综合能力也不错(通常好学校保研加分都很多)。我有个北大的同学,还有个二本学校的同学,俩人同样学习小语种,跟了同一个研究生导师,北大的同学早在入学之前的假期就已经帮助导师翻译了十万字的外文文献,而二本学校的同学读外文文献很吃力,虽然也可以勉强读下来,但是速度很慢,更别指望能够流畅翻译出来了,这就是差距。2.研究生更像是考取科研助手,那么学生本科阶段接触到的前沿知识和视野非常重要,保研学生在这两个方面优势非常明显什么是学术视野?也就是你看待一个学术问题的深度和宽度。比如看到一幅敦煌的飞天壁画,有些同学一直在感叹这幅画到底有多美,而有些同学早就已经去查资料看现在学术界对敦煌壁画的研究到了什么深度、什么广度,如果现在要研究敦煌壁画的话如何将其与习大大的文化自信观点相结合,如何与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相结合……等等,这就是学术视野的差别。笔者本科和硕士都是985高校,但是明显能感觉到那些国内顶尖高校的学生到底有多优秀,他们看问题的角度和高度,甩我们好几条街。什么是学术前沿知识?这些知识就是当前学者们正在研究的东西。考研的时候老师就是在找学术助理,如果学生A对学界的研究现状和空白区域非常了解,还能主动去发文目前学界的研究存在什么问题,国外相关领域的研究又到了什么水平。而学生B只能死记硬背书上的内容,对社会热点一问三不知。如果你是导师,你选A还是B?结果肯定是显而易见的吧。3.保研学生能确定获得研究生资格的时间,比考研的学生能早一年,这一年的时间,真的可以做很多事情多数高校保研夏令营通常是在大三升大四的暑假,保研的推选、笔试、面试也基本都在9月份到10月份之间举行,很早便能定下结果。而考研则当年12月考,等出来录取名单的时候都第二年五月了,要入学定下导师则要等到七月甚至9月份。这样算下来,保研的学生见到导师的时间,比考研的学生早了接近一年。而且很多保研的学生比考研的学生更加珍惜机会,很早就联系导师,开始做一些科研项目,从基础的查资料做起,很多保研的学生刚入学便能写一篇小论文或者是实质性地参与导师的课题了。而很多考研的学生不大习惯提前联系导师,觉得等入学再联系就行。其实不然,等你入学以后才发现,好导师早就招满学生了。为啥?因为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主动,比你刻苦。你在9月份研究生入学的时候,发现你保研的室友自去年10月份开始就已经帮导师做课题而且自己也发论文了,而你可能还在纠结于选哪个老师。4.考研的学生的确很优秀,但是也有一些很高傲瞧不起别人的,这一点不是很讨喜在读研期间,我们的确发现一些本科就是985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有些瞧不起考研的学生,尤其是双非学校考研上来的学生。5.不论考研保研,只要被录取了,都是一样的起点,就好好努力就行了。研究生毕业的时候我们发现很多双非学校本科毕业的同学甚至比所谓的本硕都是985名校的同学都好读研能否给自己带来巨大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不管你考到了本校、211还是985,都要利用好这几年,让自己的人生在研究生阶段有质的飞跃,不管是知识储备、逻辑思维能力还是学术能力都要有所提升,这研究生读得才不亏。考研不易,祝福认真准备的学子都能考出好成绩;祝愿所有已经考上研究生的同学都能在读研期间有所得。
这个问题其实就是:为什么老师都爱要保研的学生而不喜欢考研的学生?因为保研的学生视野开阔+择优录取+先到先得。如果我是导师,也会选择招收一个985、211高校保送上来的,而不用费力再从双非学校选拔学生。保研的学生视野开阔、底子好,而且确定保送成功后就可以协助老师做科研,相当于比考研学生多了接近一年的时间,肯定很吃香,而且我认识的保研学生的确很优秀又有涵养。1.保研学生都是出自一本学校,本身底子就好,而且在本科期间学习成绩好,科研能力也不错为什么说多数保研的学生都很优秀,要么学习成绩好,要么科研能力棒?因为这些具有保研资格的学校都是不错的学校,通常都是985高校和211高校,即使不是211,也都是省属重点大学。这些学校的级别、师资队伍水平、科研实力和学科实力都很强,远远好于普通高校,所以他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也差不了。这些好学校的学生本来就不错。而且,要想获得保研资格,必须有良好的学习成绩,再加上科研成绩、获奖经历和实践经历、学生干部等加分。所以这些学生真的是优中选优。说明这些保研的学生最起码成绩不错,很多还有很多荣誉,在学习成绩、专业视野、实践实习、科研能力等方面都很好。所以很多保研的孩子出身就比一些考研的学生好。也就是说,保研的学生,相对双非学校的学生来说,接收到的教育更好一些,不仅视野开阔、专业成绩好(知识底子好)、综合能力也不错(通常好学校保研加分都很多)。我有个北大的同学,还有个二本学校的同学,俩人同样学习小语种,跟了同一个研究生导师,北大的同学早在入学之前的假期就已经帮助导师翻译了十万字的外文文献,而二本学校的同学读外文文献很吃力,虽然也可以勉强读下来,但是速度很慢,更别指望能够流畅翻译出来了,这就是差距。2.研究生更像是考取科研助手,那么学生本科阶段接触到的前沿知识和视野非常重要,保研学生在这两个方面优势非常明显什么是学术视野?也就是你看待一个学术问题的深度和宽度。比如看到一幅敦煌的飞天壁画,有些同学一直在感叹这幅画到底有多美,而有些同学早就已经去查资料看现在学术界对敦煌壁画的研究到了什么深度、什么广度,如果现在要研究敦煌壁画的话如何将其与习大大的文化自信观点相结合,如何与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相结合……等等,这就是学术视野的差别。笔者本科和硕士都是985高校,但是明显能感觉到那些国内顶尖高校的学生到底有多优秀,他们看问题的角度和高度,甩我们好几条街。什么是学术前沿知识?这些知识就是当前学者们正在研究的东西。考研的时候老师就是在找学术助理,如果学生A对学界的研究现状和空白区域非常了解,还能主动去发文目前学界的研究存在什么问题,国外相关领域的研究又到了什么水平。而学生B只能死记硬背书上的内容,对社会热点一问三不知。如果你是导师,你选A还是B?结果肯定是显而易见的吧。3.保研学生能确定获得研究生资格的时间,比考研的学生能早一年,这一年的时间,真的可以做很多事情多数高校保研夏令营通常是在大三升大四的暑假,保研的推选、笔试、面试也基本都在9月份到10月份之间举行,很早便能定下结果。而考研则当年12月考,等出来录取名单的时候都第二年五月了,要入学定下导师则要等到七月甚至9月份。这样算下来,保研的学生见到导师的时间,比考研的学生早了接近一年。而且很多保研的学生比考研的学生更加珍惜机会,很早就联系导师,开始做一些科研项目,从基础的查资料做起,很多保研的学生刚入学便能写一篇小论文或者是实质性地参与导师的课题了。而很多考研的学生不大习惯提前联系导师,觉得等入学再联系就行。其实不然,等你入学以后才发现,好导师早就招满学生了。为啥?因为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主动,比你刻苦。你在9月份研究生入学的时候,发现你保研的室友自去年10月份开始就已经帮导师做课题而且自己也发论文了,而你可能还在纠结于选哪个老师。4.考研的学生的确很优秀,但是也有一些很高傲瞧不起别人的,这一点不是很讨喜在读研期间,我们的确发现一些本科就是985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有些瞧不起考研的学生,尤其是双非学校考研上来的学生。5.不论考研保研,只要被录取了,都是一样的起点,就好好努力就行了。研究生毕业的时候我们发现很多双非学校本科毕业的同学甚至比所谓的本硕都是985名校的同学都好读研能否给自己带来巨大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不管你考到了本校、211还是985,都要利用好这几年,让自己的人生在研究生阶段有质的飞跃,不管是知识储备、逻辑思维能力还是学术能力都要有所提升,这研究生读得才不亏。考研不易,祝福认真准备的学子都能考出好成绩;祝愿所有已经考上研究生的同学都能在读研期间有所得。我国高校具有硕士研究生推免资格共计366所,名单如下:这么多高校都有推免资格,那究竟可以推免哪些大学呢?当然推免本校的研究生比例肯定会最高。那是不是都推免到本校呢?那是不可能的,教育部有规定,本校最多只能录取70%的推免名额,艰苦行业也不能超过80%,也就是每年必须有20-30%的学生要推荐到外校。那问题就来了,除了本校,会推免到哪些院校,如果推免的学校还不如自己上的本科院校,岂不心塞? 其实,推免院校在推免时都有一些常规要求,比如政治正确,获得本校的推免资格 、获得毕业证和学位证。 但有些高校还有许多其他条件,只有符合了这些条件,才有可能进入面试。不同的大学推免条件有异。举几个例子吧!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全国重点院校已获得推荐免试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 。要求一、必须是全国重点大学,二、必须是优秀的应届毕业生。浙江大学:全国重点院校有可能获得免试推荐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 东南大学的要求比较苛刻:全国重点大学、重点学科、特色专业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 。限制条件挺多的。 中国人民大学:原则上要求参加国家英语六级考试且成绩达到426分以上 。而中国农业大学的要求,申请者大学英语四级或六级考试成绩须在425分以上。华南理工大学直接规定: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大学英语四级425分以上 。 吉林大学更奇葩,要求被推免者是:国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或国家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为B(不含B-)及以上的学科且外语四级考试成绩达到合格线的应届本科毕业生。通过以上不同学校的规定可以看出,被推免到哪所学校,要根据自身的条件来选择,否则即使被推免,条件不够,恐怕也没机会。
这个问题其实就是:为什么老师都爱要保研的学生而不喜欢考研的学生?因为保研的学生视野开阔+择优录取+先到先得。如果我是导师,也会选择招收一个985、211高校保送上来的,而不用费力再从双非学校选拔学生。保研的学生视野开阔、底子好,而且确定保送成功后就可以协助老师做科研,相当于比考研学生多了接近一年的时间,肯定很吃香,而且我认识的保研学生的确很优秀又有涵养。1.保研学生都是出自一本学校,本身底子就好,而且在本科期间学习成绩好,科研能力也不错为什么说多数保研的学生都很优秀,要么学习成绩好,要么科研能力棒?因为这些具有保研资格的学校都是不错的学校,通常都是985高校和211高校,即使不是211,也都是省属重点大学。这些学校的级别、师资队伍水平、科研实力和学科实力都很强,远远好于普通高校,所以他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也差不了。这些好学校的学生本来就不错。而且,要想获得保研资格,必须有良好的学习成绩,再加上科研成绩、获奖经历和实践经历、学生干部等加分。所以这些学生真的是优中选优。说明这些保研的学生最起码成绩不错,很多还有很多荣誉,在学习成绩、专业视野、实践实习、科研能力等方面都很好。所以很多保研的孩子出身就比一些考研的学生好。也就是说,保研的学生,相对双非学校的学生来说,接收到的教育更好一些,不仅视野开阔、专业成绩好(知识底子好)、综合能力也不错(通常好学校保研加分都很多)。我有个北大的同学,还有个二本学校的同学,俩人同样学习小语种,跟了同一个研究生导师,北大的同学早在入学之前的假期就已经帮助导师翻译了十万字的外文文献,而二本学校的同学读外文文献很吃力,虽然也可以勉强读下来,但是速度很慢,更别指望能够流畅翻译出来了,这就是差距。2.研究生更像是考取科研助手,那么学生本科阶段接触到的前沿知识和视野非常重要,保研学生在这两个方面优势非常明显什么是学术视野?也就是你看待一个学术问题的深度和宽度。比如看到一幅敦煌的飞天壁画,有些同学一直在感叹这幅画到底有多美,而有些同学早就已经去查资料看现在学术界对敦煌壁画的研究到了什么深度、什么广度,如果现在要研究敦煌壁画的话如何将其与习大大的文化自信观点相结合,如何与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相结合……等等,这就是学术视野的差别。笔者本科和硕士都是985高校,但是明显能感觉到那些国内顶尖高校的学生到底有多优秀,他们看问题的角度和高度,甩我们好几条街。什么是学术前沿知识?这些知识就是当前学者们正在研究的东西。考研的时候老师就是在找学术助理,如果学生A对学界的研究现状和空白区域非常了解,还能主动去发文目前学界的研究存在什么问题,国外相关领域的研究又到了什么水平。而学生B只能死记硬背书上的内容,对社会热点一问三不知。如果你是导师,你选A还是B?结果肯定是显而易见的吧。3.保研学生能确定获得研究生资格的时间,比考研的学生能早一年,这一年的时间,真的可以做很多事情多数高校保研夏令营通常是在大三升大四的暑假,保研的推选、笔试、面试也基本都在9月份到10月份之间举行,很早便能定下结果。而考研则当年12月考,等出来录取名单的时候都第二年五月了,要入学定下导师则要等到七月甚至9月份。这样算下来,保研的学生见到导师的时间,比考研的学生早了接近一年。而且很多保研的学生比考研的学生更加珍惜机会,很早就联系导师,开始做一些科研项目,从基础的查资料做起,很多保研的学生刚入学便能写一篇小论文或者是实质性地参与导师的课题了。而很多考研的学生不大习惯提前联系导师,觉得等入学再联系就行。其实不然,等你入学以后才发现,好导师早就招满学生了。为啥?因为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主动,比你刻苦。你在9月份研究生入学的时候,发现你保研的室友自去年10月份开始就已经帮导师做课题而且自己也发论文了,而你可能还在纠结于选哪个老师。4.考研的学生的确很优秀,但是也有一些很高傲瞧不起别人的,这一点不是很讨喜在读研期间,我们的确发现一些本科就是985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有些瞧不起考研的学生,尤其是双非学校考研上来的学生。5.不论考研保研,只要被录取了,都是一样的起点,就好好努力就行了。研究生毕业的时候我们发现很多双非学校本科毕业的同学甚至比所谓的本硕都是985名校的同学都好读研能否给自己带来巨大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不管你考到了本校、211还是985,都要利用好这几年,让自己的人生在研究生阶段有质的飞跃,不管是知识储备、逻辑思维能力还是学术能力都要有所提升,这研究生读得才不亏。考研不易,祝福认真准备的学子都能考出好成绩;祝愿所有已经考上研究生的同学都能在读研期间有所得。
这个问题其实就是:为什么老师都爱要保研的学生而不喜欢考研的学生?因为保研的学生视野开阔+择优录取+先到先得。如果我是导师,也会选择招收一个985、211高校保送上来的,而不用费力再从双非学校选拔学生。保研的学生视野开阔、底子好,而且确定保送成功后就可以协助老师做科研,相当于比考研学生多了接近一年的时间,肯定很吃香,而且我认识的保研学生的确很优秀又有涵养。1.保研学生都是出自一本学校,本身底子就好,而且在本科期间学习成绩好,科研能力也不错为什么说多数保研的学生都很优秀,要么学习成绩好,要么科研能力棒?因为这些具有保研资格的学校都是不错的学校,通常都是985高校和211高校,即使不是211,也都是省属重点大学。这些学校的级别、师资队伍水平、科研实力和学科实力都很强,远远好于普通高校,所以他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也差不了。这些好学校的学生本来就不错。而且,要想获得保研资格,必须有良好的学习成绩,再加上科研成绩、获奖经历和实践经历、学生干部等加分。所以这些学生真的是优中选优。说明这些保研的学生最起码成绩不错,很多还有很多荣誉,在学习成绩、专业视野、实践实习、科研能力等方面都很好。所以很多保研的孩子出身就比一些考研的学生好。也就是说,保研的学生,相对双非学校的学生来说,接收到的教育更好一些,不仅视野开阔、专业成绩好(知识底子好)、综合能力也不错(通常好学校保研加分都很多)。我有个北大的同学,还有个二本学校的同学,俩人同样学习小语种,跟了同一个研究生导师,北大的同学早在入学之前的假期就已经帮助导师翻译了十万字的外文文献,而二本学校的同学读外文文献很吃力,虽然也可以勉强读下来,但是速度很慢,更别指望能够流畅翻译出来了,这就是差距。2.研究生更像是考取科研助手,那么学生本科阶段接触到的前沿知识和视野非常重要,保研学生在这两个方面优势非常明显什么是学术视野?也就是你看待一个学术问题的深度和宽度。比如看到一幅敦煌的飞天壁画,有些同学一直在感叹这幅画到底有多美,而有些同学早就已经去查资料看现在学术界对敦煌壁画的研究到了什么深度、什么广度,如果现在要研究敦煌壁画的话如何将其与习大大的文化自信观点相结合,如何与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相结合……等等,这就是学术视野的差别。笔者本科和硕士都是985高校,但是明显能感觉到那些国内顶尖高校的学生到底有多优秀,他们看问题的角度和高度,甩我们好几条街。什么是学术前沿知识?这些知识就是当前学者们正在研究的东西。考研的时候老师就是在找学术助理,如果学生A对学界的研究现状和空白区域非常了解,还能主动去发文目前学界的研究存在什么问题,国外相关领域的研究又到了什么水平。而学生B只能死记硬背书上的内容,对社会热点一问三不知。如果你是导师,你选A还是B?结果肯定是显而易见的吧。3.保研学生能确定获得研究生资格的时间,比考研的学生能早一年,这一年的时间,真的可以做很多事情多数高校保研夏令营通常是在大三升大四的暑假,保研的推选、笔试、面试也基本都在9月份到10月份之间举行,很早便能定下结果。而考研则当年12月考,等出来录取名单的时候都第二年五月了,要入学定下导师则要等到七月甚至9月份。这样算下来,保研的学生见到导师的时间,比考研的学生早了接近一年。而且很多保研的学生比考研的学生更加珍惜机会,很早就联系导师,开始做一些科研项目,从基础的查资料做起,很多保研的学生刚入学便能写一篇小论文或者是实质性地参与导师的课题了。而很多考研的学生不大习惯提前联系导师,觉得等入学再联系就行。其实不然,等你入学以后才发现,好导师早就招满学生了。为啥?因为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主动,比你刻苦。你在9月份研究生入学的时候,发现你保研的室友自去年10月份开始就已经帮导师做课题而且自己也发论文了,而你可能还在纠结于选哪个老师。4.考研的学生的确很优秀,但是也有一些很高傲瞧不起别人的,这一点不是很讨喜在读研期间,我们的确发现一些本科就是985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有些瞧不起考研的学生,尤其是双非学校考研上来的学生。5.不论考研保研,只要被录取了,都是一样的起点,就好好努力就行了。研究生毕业的时候我们发现很多双非学校本科毕业的同学甚至比所谓的本硕都是985名校的同学都好读研能否给自己带来巨大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不管你考到了本校、211还是985,都要利用好这几年,让自己的人生在研究生阶段有质的飞跃,不管是知识储备、逻辑思维能力还是学术能力都要有所提升,这研究生读得才不亏。考研不易,祝福认真准备的学子都能考出好成绩;祝愿所有已经考上研究生的同学都能在读研期间有所得。我国高校具有硕士研究生推免资格共计366所,名单如下:这么多高校都有推免资格,那究竟可以推免哪些大学呢?当然推免本校的研究生比例肯定会最高。那是不是都推免到本校呢?那是不可能的,教育部有规定,本校最多只能录取70%的推免名额,艰苦行业也不能超过80%,也就是每年必须有20-30%的学生要推荐到外校。那问题就来了,除了本校,会推免到哪些院校,如果推免的学校还不如自己上的本科院校,岂不心塞? 其实,推免院校在推免时都有一些常规要求,比如政治正确,获得本校的推免资格 、获得毕业证和学位证。 但有些高校还有许多其他条件,只有符合了这些条件,才有可能进入面试。不同的大学推免条件有异。举几个例子吧!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全国重点院校已获得推荐免试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 。要求一、必须是全国重点大学,二、必须是优秀的应届毕业生。浙江大学:全国重点院校有可能获得免试推荐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 东南大学的要求比较苛刻:全国重点大学、重点学科、特色专业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 。限制条件挺多的。 中国人民大学:原则上要求参加国家英语六级考试且成绩达到426分以上 。而中国农业大学的要求,申请者大学英语四级或六级考试成绩须在425分以上。华南理工大学直接规定: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大学英语四级425分以上 。 吉林大学更奇葩,要求被推免者是:国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或国家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为B(不含B-)及以上的学科且外语四级考试成绩达到合格线的应届本科毕业生。通过以上不同学校的规定可以看出,被推免到哪所学校,要根据自身的条件来选择,否则即使被推免,条件不够,恐怕也没机会。
这个问题其实就是:为什么老师都爱要保研的学生而不喜欢考研的学生?因为保研的学生视野开阔+择优录取+先到先得。如果我是导师,也会选择招收一个985、211高校保送上来的,而不用费力再从双非学校选拔学生。保研的学生视野开阔、底子好,而且确定保送成功后就可以协助老师做科研,相当于比考研学生多了接近一年的时间,肯定很吃香,而且我认识的保研学生的确很优秀又有涵养。1.保研学生都是出自一本学校,本身底子就好,而且在本科期间学习成绩好,科研能力也不错为什么说多数保研的学生都很优秀,要么学习成绩好,要么科研能力棒?因为这些具有保研资格的学校都是不错的学校,通常都是985高校和211高校,即使不是211,也都是省属重点大学。这些学校的级别、师资队伍水平、科研实力和学科实力都很强,远远好于普通高校,所以他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也差不了。这些好学校的学生本来就不错。而且,要想获得保研资格,必须有良好的学习成绩,再加上科研成绩、获奖经历和实践经历、学生干部等加分。所以这些学生真的是优中选优。说明这些保研的学生最起码成绩不错,很多还有很多荣誉,在学习成绩、专业视野、实践实习、科研能力等方面都很好。所以很多保研的孩子出身就比一些考研的学生好。也就是说,保研的学生,相对双非学校的学生来说,接收到的教育更好一些,不仅视野开阔、专业成绩好(知识底子好)、综合能力也不错(通常好学校保研加分都很多)。我有个北大的同学,还有个二本学校的同学,俩人同样学习小语种,跟了同一个研究生导师,北大的同学早在入学之前的假期就已经帮助导师翻译了十万字的外文文献,而二本学校的同学读外文文献很吃力,虽然也可以勉强读下来,但是速度很慢,更别指望能够流畅翻译出来了,这就是差距。2.研究生更像是考取科研助手,那么学生本科阶段接触到的前沿知识和视野非常重要,保研学生在这两个方面优势非常明显什么是学术视野?也就是你看待一个学术问题的深度和宽度。比如看到一幅敦煌的飞天壁画,有些同学一直在感叹这幅画到底有多美,而有些同学早就已经去查资料看现在学术界对敦煌壁画的研究到了什么深度、什么广度,如果现在要研究敦煌壁画的话如何将其与习大大的文化自信观点相结合,如何与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相结合……等等,这就是学术视野的差别。笔者本科和硕士都是985高校,但是明显能感觉到那些国内顶尖高校的学生到底有多优秀,他们看问题的角度和高度,甩我们好几条街。什么是学术前沿知识?这些知识就是当前学者们正在研究的东西。考研的时候老师就是在找学术助理,如果学生A对学界的研究现状和空白区域非常了解,还能主动去发文目前学界的研究存在什么问题,国外相关领域的研究又到了什么水平。而学生B只能死记硬背书上的内容,对社会热点一问三不知。如果你是导师,你选A还是B?结果肯定是显而易见的吧。3.保研学生能确定获得研究生资格的时间,比考研的学生能早一年,这一年的时间,真的可以做很多事情多数高校保研夏令营通常是在大三升大四的暑假,保研的推选、笔试、面试也基本都在9月份到10月份之间举行,很早便能定下结果。而考研则当年12月考,等出来录取名单的时候都第二年五月了,要入学定下导师则要等到七月甚至9月份。这样算下来,保研的学生见到导师的时间,比考研的学生早了接近一年。而且很多保研的学生比考研的学生更加珍惜机会,很早就联系导师,开始做一些科研项目,从基础的查资料做起,很多保研的学生刚入学便能写一篇小论文或者是实质性地参与导师的课题了。而很多考研的学生不大习惯提前联系导师,觉得等入学再联系就行。其实不然,等你入学以后才发现,好导师早就招满学生了。为啥?因为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主动,比你刻苦。你在9月份研究生入学的时候,发现你保研的室友自去年10月份开始就已经帮导师做课题而且自己也发论文了,而你可能还在纠结于选哪个老师。4.考研的学生的确很优秀,但是也有一些很高傲瞧不起别人的,这一点不是很讨喜在读研期间,我们的确发现一些本科就是985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有些瞧不起考研的学生,尤其是双非学校考研上来的学生。5.不论考研保研,只要被录取了,都是一样的起点,就好好努力就行了。研究生毕业的时候我们发现很多双非学校本科毕业的同学甚至比所谓的本硕都是985名校的同学都好读研能否给自己带来巨大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不管你考到了本校、211还是985,都要利用好这几年,让自己的人生在研究生阶段有质的飞跃,不管是知识储备、逻辑思维能力还是学术能力都要有所提升,这研究生读得才不亏。考研不易,祝福认真准备的学子都能考出好成绩;祝愿所有已经考上研究生的同学都能在读研期间有所得。
这个问题其实就是:为什么老师都爱要保研的学生而不喜欢考研的学生?因为保研的学生视野开阔+择优录取+先到先得。如果我是导师,也会选择招收一个985、211高校保送上来的,而不用费力再从双非学校选拔学生。保研的学生视野开阔、底子好,而且确定保送成功后就可以协助老师做科研,相当于比考研学生多了接近一年的时间,肯定很吃香,而且我认识的保研学生的确很优秀又有涵养。1.保研学生都是出自一本学校,本身底子就好,而且在本科期间学习成绩好,科研能力也不错为什么说多数保研的学生都很优秀,要么学习成绩好,要么科研能力棒?因为这些具有保研资格的学校都是不错的学校,通常都是985高校和211高校,即使不是211,也都是省属重点大学。这些学校的级别、师资队伍水平、科研实力和学科实力都很强,远远好于普通高校,所以他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也差不了。这些好学校的学生本来就不错。而且,要想获得保研资格,必须有良好的学习成绩,再加上科研成绩、获奖经历和实践经历、学生干部等加分。所以这些学生真的是优中选优。说明这些保研的学生最起码成绩不错,很多还有很多荣誉,在学习成绩、专业视野、实践实习、科研能力等方面都很好。所以很多保研的孩子出身就比一些考研的学生好。也就是说,保研的学生,相对双非学校的学生来说,接收到的教育更好一些,不仅视野开阔、专业成绩好(知识底子好)、综合能力也不错(通常好学校保研加分都很多)。我有个北大的同学,还有个二本学校的同学,俩人同样学习小语种,跟了同一个研究生导师,北大的同学早在入学之前的假期就已经帮助导师翻译了十万字的外文文献,而二本学校的同学读外文文献很吃力,虽然也可以勉强读下来,但是速度很慢,更别指望能够流畅翻译出来了,这就是差距。2.研究生更像是考取科研助手,那么学生本科阶段接触到的前沿知识和视野非常重要,保研学生在这两个方面优势非常明显什么是学术视野?也就是你看待一个学术问题的深度和宽度。比如看到一幅敦煌的飞天壁画,有些同学一直在感叹这幅画到底有多美,而有些同学早就已经去查资料看现在学术界对敦煌壁画的研究到了什么深度、什么广度,如果现在要研究敦煌壁画的话如何将其与习大大的文化自信观点相结合,如何与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相结合……等等,这就是学术视野的差别。笔者本科和硕士都是985高校,但是明显能感觉到那些国内顶尖高校的学生到底有多优秀,他们看问题的角度和高度,甩我们好几条街。什么是学术前沿知识?这些知识就是当前学者们正在研究的东西。考研的时候老师就是在找学术助理,如果学生A对学界的研究现状和空白区域非常了解,还能主动去发文目前学界的研究存在什么问题,国外相关领域的研究又到了什么水平。而学生B只能死记硬背书上的内容,对社会热点一问三不知。如果你是导师,你选A还是B?结果肯定是显而易见的吧。3.保研学生能确定获得研究生资格的时间,比考研的学生能早一年,这一年的时间,真的可以做很多事情多数高校保研夏令营通常是在大三升大四的暑假,保研的推选、笔试、面试也基本都在9月份到10月份之间举行,很早便能定下结果。而考研则当年12月考,等出来录取名单的时候都第二年五月了,要入学定下导师则要等到七月甚至9月份。这样算下来,保研的学生见到导师的时间,比考研的学生早了接近一年。而且很多保研的学生比考研的学生更加珍惜机会,很早就联系导师,开始做一些科研项目,从基础的查资料做起,很多保研的学生刚入学便能写一篇小论文或者是实质性地参与导师的课题了。而很多考研的学生不大习惯提前联系导师,觉得等入学再联系就行。其实不然,等你入学以后才发现,好导师早就招满学生了。为啥?因为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主动,比你刻苦。你在9月份研究生入学的时候,发现你保研的室友自去年10月份开始就已经帮导师做课题而且自己也发论文了,而你可能还在纠结于选哪个老师。4.考研的学生的确很优秀,但是也有一些很高傲瞧不起别人的,这一点不是很讨喜在读研期间,我们的确发现一些本科就是985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有些瞧不起考研的学生,尤其是双非学校考研上来的学生。5.不论考研保研,只要被录取了,都是一样的起点,就好好努力就行了。研究生毕业的时候我们发现很多双非学校本科毕业的同学甚至比所谓的本硕都是985名校的同学都好读研能否给自己带来巨大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不管你考到了本校、211还是985,都要利用好这几年,让自己的人生在研究生阶段有质的飞跃,不管是知识储备、逻辑思维能力还是学术能力都要有所提升,这研究生读得才不亏。考研不易,祝福认真准备的学子都能考出好成绩;祝愿所有已经考上研究生的同学都能在读研期间有所得。我国高校具有硕士研究生推免资格共计366所,名单如下:这么多高校都有推免资格,那究竟可以推免哪些大学呢?当然推免本校的研究生比例肯定会最高。那是不是都推免到本校呢?那是不可能的,教育部有规定,本校最多只能录取70%的推免名额,艰苦行业也不能超过80%,也就是每年必须有20-30%的学生要推荐到外校。那问题就来了,除了本校,会推免到哪些院校,如果推免的学校还不如自己上的本科院校,岂不心塞? 其实,推免院校在推免时都有一些常规要求,比如政治正确,获得本校的推免资格 、获得毕业证和学位证。 但有些高校还有许多其他条件,只有符合了这些条件,才有可能进入面试。不同的大学推免条件有异。举几个例子吧!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全国重点院校已获得推荐免试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 。要求一、必须是全国重点大学,二、必须是优秀的应届毕业生。浙江大学:全国重点院校有可能获得免试推荐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 东南大学的要求比较苛刻:全国重点大学、重点学科、特色专业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 。限制条件挺多的。 中国人民大学:原则上要求参加国家英语六级考试且成绩达到426分以上 。而中国农业大学的要求,申请者大学英语四级或六级考试成绩须在425分以上。华南理工大学直接规定: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大学英语四级425分以上 。 吉林大学更奇葩,要求被推免者是:国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或国家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为B(不含B-)及以上的学科且外语四级考试成绩达到合格线的应届本科毕业生。通过以上不同学校的规定可以看出,被推免到哪所学校,要根据自身的条件来选择,否则即使被推免,条件不够,恐怕也没机会。
这个问题其实就是:为什么老师都爱要保研的学生而不喜欢考研的学生?因为保研的学生视野开阔+择优录取+先到先得。如果我是导师,也会选择招收一个985、211高校保送上来的,而不用费力再从双非学校选拔学生。保研的学生视野开阔、底子好,而且确定保送成功后就可以协助老师做科研,相当于比考研学生多了接近一年的时间,肯定很吃香,而且我认识的保研学生的确很优秀又有涵养。1.保研学生都是出自一本学校,本身底子就好,而且在本科期间学习成绩好,科研能力也不错为什么说多数保研的学生都很优秀,要么学习成绩好,要么科研能力棒?因为这些具有保研资格的学校都是不错的学校,通常都是985高校和211高校,即使不是211,也都是省属重点大学。这些学校的级别、师资队伍水平、科研实力和学科实力都很强,远远好于普通高校,所以他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也差不了。这些好学校的学生本来就不错。而且,要想获得保研资格,必须有良好的学习成绩,再加上科研成绩、获奖经历和实践经历、学生干部等加分。所以这些学生真的是优中选优。说明这些保研的学生最起码成绩不错,很多还有很多荣誉,在学习成绩、专业视野、实践实习、科研能力等方面都很好。所以很多保研的孩子出身就比一些考研的学生好。也就是说,保研的学生,相对双非学校的学生来说,接收到的教育更好一些,不仅视野开阔、专业成绩好(知识底子好)、综合能力也不错(通常好学校保研加分都很多)。我有个北大的同学,还有个二本学校的同学,俩人同样学习小语种,跟了同一个研究生导师,北大的同学早在入学之前的假期就已经帮助导师翻译了十万字的外文文献,而二本学校的同学读外文文献很吃力,虽然也可以勉强读下来,但是速度很慢,更别指望能够流畅翻译出来了,这就是差距。2.研究生更像是考取科研助手,那么学生本科阶段接触到的前沿知识和视野非常重要,保研学生在这两个方面优势非常明显什么是学术视野?也就是你看待一个学术问题的深度和宽度。比如看到一幅敦煌的飞天壁画,有些同学一直在感叹这幅画到底有多美,而有些同学早就已经去查资料看现在学术界对敦煌壁画的研究到了什么深度、什么广度,如果现在要研究敦煌壁画的话如何将其与习大大的文化自信观点相结合,如何与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相结合……等等,这就是学术视野的差别。笔者本科和硕士都是985高校,但是明显能感觉到那些国内顶尖高校的学生到底有多优秀,他们看问题的角度和高度,甩我们好几条街。什么是学术前沿知识?这些知识就是当前学者们正在研究的东西。考研的时候老师就是在找学术助理,如果学生A对学界的研究现状和空白区域非常了解,还能主动去发文目前学界的研究存在什么问题,国外相关领域的研究又到了什么水平。而学生B只能死记硬背书上的内容,对社会热点一问三不知。如果你是导师,你选A还是B?结果肯定是显而易见的吧。3.保研学生能确定获得研究生资格的时间,比考研的学生能早一年,这一年的时间,真的可以做很多事情多数高校保研夏令营通常是在大三升大四的暑假,保研的推选、笔试、面试也基本都在9月份到10月份之间举行,很早便能定下结果。而考研则当年12月考,等出来录取名单的时候都第二年五月了,要入学定下导师则要等到七月甚至9月份。这样算下来,保研的学生见到导师的时间,比考研的学生早了接近一年。而且很多保研的学生比考研的学生更加珍惜机会,很早就联系导师,开始做一些科研项目,从基础的查资料做起,很多保研的学生刚入学便能写一篇小论文或者是实质性地参与导师的课题了。而很多考研的学生不大习惯提前联系导师,觉得等入学再联系就行。其实不然,等你入学以后才发现,好导师早就招满学生了。为啥?因为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主动,比你刻苦。你在9月份研究生入学的时候,发现你保研的室友自去年10月份开始就已经帮导师做课题而且自己也发论文了,而你可能还在纠结于选哪个老师。4.考研的学生的确很优秀,但是也有一些很高傲瞧不起别人的,这一点不是很讨喜在读研期间,我们的确发现一些本科就是985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有些瞧不起考研的学生,尤其是双非学校考研上来的学生。5.不论考研保研,只要被录取了,都是一样的起点,就好好努力就行了。研究生毕业的时候我们发现很多双非学校本科毕业的同学甚至比所谓的本硕都是985名校的同学都好读研能否给自己带来巨大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不管你考到了本校、211还是985,都要利用好这几年,让自己的人生在研究生阶段有质的飞跃,不管是知识储备、逻辑思维能力还是学术能力都要有所提升,这研究生读得才不亏。考研不易,祝福认真准备的学子都能考出好成绩;祝愿所有已经考上研究生的同学都能在读研期间有所得。
这个问题其实就是:为什么老师都爱要保研的学生而不喜欢考研的学生?因为保研的学生视野开阔+择优录取+先到先得。如果我是导师,也会选择招收一个985、211高校保送上来的,而不用费力再从双非学校选拔学生。保研的学生视野开阔、底子好,而且确定保送成功后就可以协助老师做科研,相当于比考研学生多了接近一年的时间,肯定很吃香,而且我认识的保研学生的确很优秀又有涵养。1.保研学生都是出自一本学校,本身底子就好,而且在本科期间学习成绩好,科研能力也不错为什么说多数保研的学生都很优秀,要么学习成绩好,要么科研能力棒?因为这些具有保研资格的学校都是不错的学校,通常都是985高校和211高校,即使不是211,也都是省属重点大学。这些学校的级别、师资队伍水平、科研实力和学科实力都很强,远远好于普通高校,所以他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也差不了。这些好学校的学生本来就不错。而且,要想获得保研资格,必须有良好的学习成绩,再加上科研成绩、获奖经历和实践经历、学生干部等加分。所以这些学生真的是优中选优。说明这些保研的学生最起码成绩不错,很多还有很多荣誉,在学习成绩、专业视野、实践实习、科研能力等方面都很好。所以很多保研的孩子出身就比一些考研的学生好。也就是说,保研的学生,相对双非学校的学生来说,接收到的教育更好一些,不仅视野开阔、专业成绩好(知识底子好)、综合能力也不错(通常好学校保研加分都很多)。我有个北大的同学,还有个二本学校的同学,俩人同样学习小语种,跟了同一个研究生导师,北大的同学早在入学之前的假期就已经帮助导师翻译了十万字的外文文献,而二本学校的同学读外文文献很吃力,虽然也可以勉强读下来,但是速度很慢,更别指望能够流畅翻译出来了,这就是差距。2.研究生更像是考取科研助手,那么学生本科阶段接触到的前沿知识和视野非常重要,保研学生在这两个方面优势非常明显什么是学术视野?也就是你看待一个学术问题的深度和宽度。比如看到一幅敦煌的飞天壁画,有些同学一直在感叹这幅画到底有多美,而有些同学早就已经去查资料看现在学术界对敦煌壁画的研究到了什么深度、什么广度,如果现在要研究敦煌壁画的话如何将其与习大大的文化自信观点相结合,如何与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相结合……等等,这就是学术视野的差别。笔者本科和硕士都是985高校,但是明显能感觉到那些国内顶尖高校的学生到底有多优秀,他们看问题的角度和高度,甩我们好几条街。什么是学术前沿知识?这些知识就是当前学者们正在研究的东西。考研的时候老师就是在找学术助理,如果学生A对学界的研究现状和空白区域非常了解,还能主动去发文目前学界的研究存在什么问题,国外相关领域的研究又到了什么水平。而学生B只能死记硬背书上的内容,对社会热点一问三不知。如果你是导师,你选A还是B?结果肯定是显而易见的吧。3.保研学生能确定获得研究生资格的时间,比考研的学生能早一年,这一年的时间,真的可以做很多事情多数高校保研夏令营通常是在大三升大四的暑假,保研的推选、笔试、面试也基本都在9月份到10月份之间举行,很早便能定下结果。而考研则当年12月考,等出来录取名单的时候都第二年五月了,要入学定下导师则要等到七月甚至9月份。这样算下来,保研的学生见到导师的时间,比考研的学生早了接近一年。而且很多保研的学生比考研的学生更加珍惜机会,很早就联系导师,开始做一些科研项目,从基础的查资料做起,很多保研的学生刚入学便能写一篇小论文或者是实质性地参与导师的课题了。而很多考研的学生不大习惯提前联系导师,觉得等入学再联系就行。其实不然,等你入学以后才发现,好导师早就招满学生了。为啥?因为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主动,比你刻苦。你在9月份研究生入学的时候,发现你保研的室友自去年10月份开始就已经帮导师做课题而且自己也发论文了,而你可能还在纠结于选哪个老师。4.考研的学生的确很优秀,但是也有一些很高傲瞧不起别人的,这一点不是很讨喜在读研期间,我们的确发现一些本科就是985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有些瞧不起考研的学生,尤其是双非学校考研上来的学生。5.不论考研保研,只要被录取了,都是一样的起点,就好好努力就行了。研究生毕业的时候我们发现很多双非学校本科毕业的同学甚至比所谓的本硕都是985名校的同学都好读研能否给自己带来巨大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不管你考到了本校、211还是985,都要利用好这几年,让自己的人生在研究生阶段有质的飞跃,不管是知识储备、逻辑思维能力还是学术能力都要有所提升,这研究生读得才不亏。考研不易,祝福认真准备的学子都能考出好成绩;祝愿所有已经考上研究生的同学都能在读研期间有所得。我国高校具有硕士研究生推免资格共计366所,名单如下:这么多高校都有推免资格,那究竟可以推免哪些大学呢?当然推免本校的研究生比例肯定会最高。那是不是都推免到本校呢?那是不可能的,教育部有规定,本校最多只能录取70%的推免名额,艰苦行业也不能超过80%,也就是每年必须有20-30%的学生要推荐到外校。那问题就来了,除了本校,会推免到哪些院校,如果推免的学校还不如自己上的本科院校,岂不心塞? 其实,推免院校在推免时都有一些常规要求,比如政治正确,获得本校的推免资格 、获得毕业证和学位证。 但有些高校还有许多其他条件,只有符合了这些条件,才有可能进入面试。不同的大学推免条件有异。举几个例子吧!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全国重点院校已获得推荐免试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 。要求一、必须是全国重点大学,二、必须是优秀的应届毕业生。浙江大学:全国重点院校有可能获得免试推荐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 东南大学的要求比较苛刻:全国重点大学、重点学科、特色专业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 。限制条件挺多的。 中国人民大学:原则上要求参加国家英语六级考试且成绩达到426分以上 。而中国农业大学的要求,申请者大学英语四级或六级考试成绩须在425分以上。华南理工大学直接规定: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大学英语四级425分以上 。 吉林大学更奇葩,要求被推免者是:国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或国家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为B(不含B-)及以上的学科且外语四级考试成绩达到合格线的应届本科毕业生。通过以上不同学校的规定可以看出,被推免到哪所学校,要根据自身的条件来选择,否则即使被推免,条件不够,恐怕也没机会。
这个问题其实就是:为什么老师都爱要保研的学生而不喜欢考研的学生?因为保研的学生视野开阔+择优录取+先到先得。如果我是导师,也会选择招收一个985、211高校保送上来的,而不用费力再从双非学校选拔学生。保研的学生视野开阔、底子好,而且确定保送成功后就可以协助老师做科研,相当于比考研学生多了接近一年的时间,肯定很吃香,而且我认识的保研学生的确很优秀又有涵养。1.保研学生都是出自一本学校,本身底子就好,而且在本科期间学习成绩好,科研能力也不错为什么说多数保研的学生都很优秀,要么学习成绩好,要么科研能力棒?因为这些具有保研资格的学校都是不错的学校,通常都是985高校和211高校,即使不是211,也都是省属重点大学。这些学校的级别、师资队伍水平、科研实力和学科实力都很强,远远好于普通高校,所以他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也差不了。这些好学校的学生本来就不错。而且,要想获得保研资格,必须有良好的学习成绩,再加上科研成绩、获奖经历和实践经历、学生干部等加分。所以这些学生真的是优中选优。说明这些保研的学生最起码成绩不错,很多还有很多荣誉,在学习成绩、专业视野、实践实习、科研能力等方面都很好。所以很多保研的孩子出身就比一些考研的学生好。也就是说,保研的学生,相对双非学校的学生来说,接收到的教育更好一些,不仅视野开阔、专业成绩好(知识底子好)、综合能力也不错(通常好学校保研加分都很多)。我有个北大的同学,还有个二本学校的同学,俩人同样学习小语种,跟了同一个研究生导师,北大的同学早在入学之前的假期就已经帮助导师翻译了十万字的外文文献,而二本学校的同学读外文文献很吃力,虽然也可以勉强读下来,但是速度很慢,更别指望能够流畅翻译出来了,这就是差距。2.研究生更像是考取科研助手,那么学生本科阶段接触到的前沿知识和视野非常重要,保研学生在这两个方面优势非常明显什么是学术视野?也就是你看待一个学术问题的深度和宽度。比如看到一幅敦煌的飞天壁画,有些同学一直在感叹这幅画到底有多美,而有些同学早就已经去查资料看现在学术界对敦煌壁画的研究到了什么深度、什么广度,如果现在要研究敦煌壁画的话如何将其与习大大的文化自信观点相结合,如何与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相结合……等等,这就是学术视野的差别。笔者本科和硕士都是985高校,但是明显能感觉到那些国内顶尖高校的学生到底有多优秀,他们看问题的角度和高度,甩我们好几条街。什么是学术前沿知识?这些知识就是当前学者们正在研究的东西。考研的时候老师就是在找学术助理,如果学生A对学界的研究现状和空白区域非常了解,还能主动去发文目前学界的研究存在什么问题,国外相关领域的研究又到了什么水平。而学生B只能死记硬背书上的内容,对社会热点一问三不知。如果你是导师,你选A还是B?结果肯定是显而易见的吧。3.保研学生能确定获得研究生资格的时间,比考研的学生能早一年,这一年的时间,真的可以做很多事情多数高校保研夏令营通常是在大三升大四的暑假,保研的推选、笔试、面试也基本都在9月份到10月份之间举行,很早便能定下结果。而考研则当年12月考,等出来录取名单的时候都第二年五月了,要入学定下导师则要等到七月甚至9月份。这样算下来,保研的学生见到导师的时间,比考研的学生早了接近一年。而且很多保研的学生比考研的学生更加珍惜机会,很早就联系导师,开始做一些科研项目,从基础的查资料做起,很多保研的学生刚入学便能写一篇小论文或者是实质性地参与导师的课题了。而很多考研的学生不大习惯提前联系导师,觉得等入学再联系就行。其实不然,等你入学以后才发现,好导师早就招满学生了。为啥?因为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主动,比你刻苦。你在9月份研究生入学的时候,发现你保研的室友自去年10月份开始就已经帮导师做课题而且自己也发论文了,而你可能还在纠结于选哪个老师。4.考研的学生的确很优秀,但是也有一些很高傲瞧不起别人的,这一点不是很讨喜在读研期间,我们的确发现一些本科就是985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有些瞧不起考研的学生,尤其是双非学校考研上来的学生。5.不论考研保研,只要被录取了,都是一样的起点,就好好努力就行了。研究生毕业的时候我们发现很多双非学校本科毕业的同学甚至比所谓的本硕都是985名校的同学都好读研能否给自己带来巨大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不管你考到了本校、211还是985,都要利用好这几年,让自己的人生在研究生阶段有质的飞跃,不管是知识储备、逻辑思维能力还是学术能力都要有所提升,这研究生读得才不亏。考研不易,祝福认真准备的学子都能考出好成绩;祝愿所有已经考上研究生的同学都能在读研期间有所得。我国高校具有硕士研究生推免资格共计366所,名单如下:这么多高校都有推免资格,那究竟可以推免哪些大学呢?当然推免本校的研究生比例肯定会最高。那是不是都推免到本校呢?那是不可能的,教育部有规定,本校最多只能录取70%的推免名额,艰苦行业也不能超过80%,也就是每年必须有20-30%的学生要推荐到外校。那问题就来了,除了本校,会推免到哪些院校,如果推免的学校还不如自己上的本科院校,岂不心塞? 其实,推免院校在推免时都有一些常规要求,比如政治正确,获得本校的推免资格 、获得毕业证和学位证。 但有些高校还有许多其他条件,只有符合了这些条件,才有可能进入面试。不同的大学推免条件有异。举几个例子吧!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全国重点院校已获得推荐免试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 。要求一、必须是全国重点大学,二、必须是优秀的应届毕业生。浙江大学:全国重点院校有可能获得免试推荐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 东南大学的要求比较苛刻:全国重点大学、重点学科、特色专业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 。限制条件挺多的。 中国人民大学:原则上要求参加国家英语六级考试且成绩达到426分以上 。而中国农业大学的要求,申请者大学英语四级或六级考试成绩须在425分以上。华南理工大学直接规定: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大学英语四级425分以上 。 吉林大学更奇葩,要求被推免者是:国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或国家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为B(不含B-)及以上的学科且外语四级考试成绩达到合格线的应届本科毕业生。通过以上不同学校的规定可以看出,被推免到哪所学校,要根据自身的条件来选择,否则即使被推免,条件不够,恐怕也没机会。保研,又称“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保研需要满足以下条件:你的本科大学是否具有研究生推免资格?并不是每个大学都可以推免学生去读研究生的。目前国内的大学中,只有366所高校具有研究生推免资。【因高校比较多,故将具有保研资格的院校统计放在最后】你是否取得学校的保研资格?保研名额的发放通常以院系专业为单位,由学校和学校下发发。名额固定。根据本专业学生的综合成绩进行排名,择优录取。学生的综合成绩包括:专业学习成绩、科研和社会实践情况等。科研通常表现为你本科阶段有无发表过论文?有无参与研究项目?等。当然也有一些学校会以学院为单位组织统一的考试(笔试、面试等),以此来筛选出可以获得推免资格的学生。【下图为某211高校的推免加分政策】还可以参与高校组织的夏令营每年6、7月份,部分大学会组织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活动。借此选拔优秀大学生前来深造。【下图为北京师范大学夏令营公告】夏令营的参与条件:【以北师大为例】必须是大三的学生,即将升大四。在“985”、“211”高校就读者优先,有望获得所在学校2020年推荐免试资格者优先;学习成绩优秀,专业排名和综合素质排名在本科学校均名列前茅,“985”高校年级排名前50%,“211”高校年级排名前30%,非985、211高校年级排名前20%,成绩不在此列但在其他方面有优异表现者,亦可申请;3. 应具有良好的法学研究素质和较强的科研潜力,对法学专业有浓厚的学术兴趣,有从事高水平法学研究的志向;4. 应具有较好的外语水平,国家英语六级考试成绩须达到426分以上(或有相应水平的雅思、托福的正式成绩证明;或通过日语、德语等小语种相应等级考试)者优先。由此可见:如果申请夏令营,自身的实力必须足够过硬。985、211、双一流院校或专业都是很好的一个敲门砖。但是更重要的应该是你的专业学习能力潜质啦。申请保研的流程及重要时间节点最后附上具有推免资格的院校名单
这个问题其实就是:为什么老师都爱要保研的学生而不喜欢考研的学生?因为保研的学生视野开阔+择优录取+先到先得。如果我是导师,也会选择招收一个985、211高校保送上来的,而不用费力再从双非学校选拔学生。保研的学生视野开阔、底子好,而且确定保送成功后就可以协助老师做科研,相当于比考研学生多了接近一年的时间,肯定很吃香,而且我认识的保研学生的确很优秀又有涵养。1.保研学生都是出自一本学校,本身底子就好,而且在本科期间学习成绩好,科研能力也不错为什么说多数保研的学生都很优秀,要么学习成绩好,要么科研能力棒?因为这些具有保研资格的学校都是不错的学校,通常都是985高校和211高校,即使不是211,也都是省属重点大学。这些学校的级别、师资队伍水平、科研实力和学科实力都很强,远远好于普通高校,所以他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也差不了。这些好学校的学生本来就不错。而且,要想获得保研资格,必须有良好的学习成绩,再加上科研成绩、获奖经历和实践经历、学生干部等加分。所以这些学生真的是优中选优。说明这些保研的学生最起码成绩不错,很多还有很多荣誉,在学习成绩、专业视野、实践实习、科研能力等方面都很好。所以很多保研的孩子出身就比一些考研的学生好。也就是说,保研的学生,相对双非学校的学生来说,接收到的教育更好一些,不仅视野开阔、专业成绩好(知识底子好)、综合能力也不错(通常好学校保研加分都很多)。我有个北大的同学,还有个二本学校的同学,俩人同样学习小语种,跟了同一个研究生导师,北大的同学早在入学之前的假期就已经帮助导师翻译了十万字的外文文献,而二本学校的同学读外文文献很吃力,虽然也可以勉强读下来,但是速度很慢,更别指望能够流畅翻译出来了,这就是差距。2.研究生更像是考取科研助手,那么学生本科阶段接触到的前沿知识和视野非常重要,保研学生在这两个方面优势非常明显什么是学术视野?也就是你看待一个学术问题的深度和宽度。比如看到一幅敦煌的飞天壁画,有些同学一直在感叹这幅画到底有多美,而有些同学早就已经去查资料看现在学术界对敦煌壁画的研究到了什么深度、什么广度,如果现在要研究敦煌壁画的话如何将其与习大大的文化自信观点相结合,如何与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相结合……等等,这就是学术视野的差别。笔者本科和硕士都是985高校,但是明显能感觉到那些国内顶尖高校的学生到底有多优秀,他们看问题的角度和高度,甩我们好几条街。什么是学术前沿知识?这些知识就是当前学者们正在研究的东西。考研的时候老师就是在找学术助理,如果学生A对学界的研究现状和空白区域非常了解,还能主动去发文目前学界的研究存在什么问题,国外相关领域的研究又到了什么水平。而学生B只能死记硬背书上的内容,对社会热点一问三不知。如果你是导师,你选A还是B?结果肯定是显而易见的吧。3.保研学生能确定获得研究生资格的时间,比考研的学生能早一年,这一年的时间,真的可以做很多事情多数高校保研夏令营通常是在大三升大四的暑假,保研的推选、笔试、面试也基本都在9月份到10月份之间举行,很早便能定下结果。而考研则当年12月考,等出来录取名单的时候都第二年五月了,要入学定下导师则要等到七月甚至9月份。这样算下来,保研的学生见到导师的时间,比考研的学生早了接近一年。而且很多保研的学生比考研的学生更加珍惜机会,很早就联系导师,开始做一些科研项目,从基础的查资料做起,很多保研的学生刚入学便能写一篇小论文或者是实质性地参与导师的课题了。而很多考研的学生不大习惯提前联系导师,觉得等入学再联系就行。其实不然,等你入学以后才发现,好导师早就招满学生了。为啥?因为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主动,比你刻苦。你在9月份研究生入学的时候,发现你保研的室友自去年10月份开始就已经帮导师做课题而且自己也发论文了,而你可能还在纠结于选哪个老师。4.考研的学生的确很优秀,但是也有一些很高傲瞧不起别人的,这一点不是很讨喜在读研期间,我们的确发现一些本科就是985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有些瞧不起考研的学生,尤其是双非学校考研上来的学生。5.不论考研保研,只要被录取了,都是一样的起点,就好好努力就行了。研究生毕业的时候我们发现很多双非学校本科毕业的同学甚至比所谓的本硕都是985名校的同学都好读研能否给自己带来巨大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不管你考到了本校、211还是985,都要利用好这几年,让自己的人生在研究生阶段有质的飞跃,不管是知识储备、逻辑思维能力还是学术能力都要有所提升,这研究生读得才不亏。考研不易,祝福认真准备的学子都能考出好成绩;祝愿所有已经考上研究生的同学都能在读研期间有所得。
这个问题其实就是:为什么老师都爱要保研的学生而不喜欢考研的学生?因为保研的学生视野开阔+择优录取+先到先得。如果我是导师,也会选择招收一个985、211高校保送上来的,而不用费力再从双非学校选拔学生。保研的学生视野开阔、底子好,而且确定保送成功后就可以协助老师做科研,相当于比考研学生多了接近一年的时间,肯定很吃香,而且我认识的保研学生的确很优秀又有涵养。1.保研学生都是出自一本学校,本身底子就好,而且在本科期间学习成绩好,科研能力也不错为什么说多数保研的学生都很优秀,要么学习成绩好,要么科研能力棒?因为这些具有保研资格的学校都是不错的学校,通常都是985高校和211高校,即使不是211,也都是省属重点大学。这些学校的级别、师资队伍水平、科研实力和学科实力都很强,远远好于普通高校,所以他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也差不了。这些好学校的学生本来就不错。而且,要想获得保研资格,必须有良好的学习成绩,再加上科研成绩、获奖经历和实践经历、学生干部等加分。所以这些学生真的是优中选优。说明这些保研的学生最起码成绩不错,很多还有很多荣誉,在学习成绩、专业视野、实践实习、科研能力等方面都很好。所以很多保研的孩子出身就比一些考研的学生好。也就是说,保研的学生,相对双非学校的学生来说,接收到的教育更好一些,不仅视野开阔、专业成绩好(知识底子好)、综合能力也不错(通常好学校保研加分都很多)。我有个北大的同学,还有个二本学校的同学,俩人同样学习小语种,跟了同一个研究生导师,北大的同学早在入学之前的假期就已经帮助导师翻译了十万字的外文文献,而二本学校的同学读外文文献很吃力,虽然也可以勉强读下来,但是速度很慢,更别指望能够流畅翻译出来了,这就是差距。2.研究生更像是考取科研助手,那么学生本科阶段接触到的前沿知识和视野非常重要,保研学生在这两个方面优势非常明显什么是学术视野?也就是你看待一个学术问题的深度和宽度。比如看到一幅敦煌的飞天壁画,有些同学一直在感叹这幅画到底有多美,而有些同学早就已经去查资料看现在学术界对敦煌壁画的研究到了什么深度、什么广度,如果现在要研究敦煌壁画的话如何将其与习大大的文化自信观点相结合,如何与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相结合……等等,这就是学术视野的差别。笔者本科和硕士都是985高校,但是明显能感觉到那些国内顶尖高校的学生到底有多优秀,他们看问题的角度和高度,甩我们好几条街。什么是学术前沿知识?这些知识就是当前学者们正在研究的东西。考研的时候老师就是在找学术助理,如果学生A对学界的研究现状和空白区域非常了解,还能主动去发文目前学界的研究存在什么问题,国外相关领域的研究又到了什么水平。而学生B只能死记硬背书上的内容,对社会热点一问三不知。如果你是导师,你选A还是B?结果肯定是显而易见的吧。3.保研学生能确定获得研究生资格的时间,比考研的学生能早一年,这一年的时间,真的可以做很多事情多数高校保研夏令营通常是在大三升大四的暑假,保研的推选、笔试、面试也基本都在9月份到10月份之间举行,很早便能定下结果。而考研则当年12月考,等出来录取名单的时候都第二年五月了,要入学定下导师则要等到七月甚至9月份。这样算下来,保研的学生见到导师的时间,比考研的学生早了接近一年。而且很多保研的学生比考研的学生更加珍惜机会,很早就联系导师,开始做一些科研项目,从基础的查资料做起,很多保研的学生刚入学便能写一篇小论文或者是实质性地参与导师的课题了。而很多考研的学生不大习惯提前联系导师,觉得等入学再联系就行。其实不然,等你入学以后才发现,好导师早就招满学生了。为啥?因为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主动,比你刻苦。你在9月份研究生入学的时候,发现你保研的室友自去年10月份开始就已经帮导师做课题而且自己也发论文了,而你可能还在纠结于选哪个老师。4.考研的学生的确很优秀,但是也有一些很高傲瞧不起别人的,这一点不是很讨喜在读研期间,我们的确发现一些本科就是985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有些瞧不起考研的学生,尤其是双非学校考研上来的学生。5.不论考研保研,只要被录取了,都是一样的起点,就好好努力就行了。研究生毕业的时候我们发现很多双非学校本科毕业的同学甚至比所谓的本硕都是985名校的同学都好读研能否给自己带来巨大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不管你考到了本校、211还是985,都要利用好这几年,让自己的人生在研究生阶段有质的飞跃,不管是知识储备、逻辑思维能力还是学术能力都要有所提升,这研究生读得才不亏。考研不易,祝福认真准备的学子都能考出好成绩;祝愿所有已经考上研究生的同学都能在读研期间有所得。我国高校具有硕士研究生推免资格共计366所,名单如下:这么多高校都有推免资格,那究竟可以推免哪些大学呢?当然推免本校的研究生比例肯定会最高。那是不是都推免到本校呢?那是不可能的,教育部有规定,本校最多只能录取70%的推免名额,艰苦行业也不能超过80%,也就是每年必须有20-30%的学生要推荐到外校。那问题就来了,除了本校,会推免到哪些院校,如果推免的学校还不如自己上的本科院校,岂不心塞? 其实,推免院校在推免时都有一些常规要求,比如政治正确,获得本校的推免资格 、获得毕业证和学位证。 但有些高校还有许多其他条件,只有符合了这些条件,才有可能进入面试。不同的大学推免条件有异。举几个例子吧!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全国重点院校已获得推荐免试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 。要求一、必须是全国重点大学,二、必须是优秀的应届毕业生。浙江大学:全国重点院校有可能获得免试推荐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 东南大学的要求比较苛刻:全国重点大学、重点学科、特色专业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 。限制条件挺多的。 中国人民大学:原则上要求参加国家英语六级考试且成绩达到426分以上 。而中国农业大学的要求,申请者大学英语四级或六级考试成绩须在425分以上。华南理工大学直接规定: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大学英语四级425分以上 。 吉林大学更奇葩,要求被推免者是:国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或国家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为B(不含B-)及以上的学科且外语四级考试成绩达到合格线的应届本科毕业生。通过以上不同学校的规定可以看出,被推免到哪所学校,要根据自身的条件来选择,否则即使被推免,条件不够,恐怕也没机会。
这个问题其实就是:为什么老师都爱要保研的学生而不喜欢考研的学生?因为保研的学生视野开阔+择优录取+先到先得。如果我是导师,也会选择招收一个985、211高校保送上来的,而不用费力再从双非学校选拔学生。保研的学生视野开阔、底子好,而且确定保送成功后就可以协助老师做科研,相当于比考研学生多了接近一年的时间,肯定很吃香,而且我认识的保研学生的确很优秀又有涵养。1.保研学生都是出自一本学校,本身底子就好,而且在本科期间学习成绩好,科研能力也不错为什么说多数保研的学生都很优秀,要么学习成绩好,要么科研能力棒?因为这些具有保研资格的学校都是不错的学校,通常都是985高校和211高校,即使不是211,也都是省属重点大学。这些学校的级别、师资队伍水平、科研实力和学科实力都很强,远远好于普通高校,所以他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也差不了。这些好学校的学生本来就不错。而且,要想获得保研资格,必须有良好的学习成绩,再加上科研成绩、获奖经历和实践经历、学生干部等加分。所以这些学生真的是优中选优。说明这些保研的学生最起码成绩不错,很多还有很多荣誉,在学习成绩、专业视野、实践实习、科研能力等方面都很好。所以很多保研的孩子出身就比一些考研的学生好。也就是说,保研的学生,相对双非学校的学生来说,接收到的教育更好一些,不仅视野开阔、专业成绩好(知识底子好)、综合能力也不错(通常好学校保研加分都很多)。我有个北大的同学,还有个二本学校的同学,俩人同样学习小语种,跟了同一个研究生导师,北大的同学早在入学之前的假期就已经帮助导师翻译了十万字的外文文献,而二本学校的同学读外文文献很吃力,虽然也可以勉强读下来,但是速度很慢,更别指望能够流畅翻译出来了,这就是差距。2.研究生更像是考取科研助手,那么学生本科阶段接触到的前沿知识和视野非常重要,保研学生在这两个方面优势非常明显什么是学术视野?也就是你看待一个学术问题的深度和宽度。比如看到一幅敦煌的飞天壁画,有些同学一直在感叹这幅画到底有多美,而有些同学早就已经去查资料看现在学术界对敦煌壁画的研究到了什么深度、什么广度,如果现在要研究敦煌壁画的话如何将其与习大大的文化自信观点相结合,如何与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相结合……等等,这就是学术视野的差别。笔者本科和硕士都是985高校,但是明显能感觉到那些国内顶尖高校的学生到底有多优秀,他们看问题的角度和高度,甩我们好几条街。什么是学术前沿知识?这些知识就是当前学者们正在研究的东西。考研的时候老师就是在找学术助理,如果学生A对学界的研究现状和空白区域非常了解,还能主动去发文目前学界的研究存在什么问题,国外相关领域的研究又到了什么水平。而学生B只能死记硬背书上的内容,对社会热点一问三不知。如果你是导师,你选A还是B?结果肯定是显而易见的吧。3.保研学生能确定获得研究生资格的时间,比考研的学生能早一年,这一年的时间,真的可以做很多事情多数高校保研夏令营通常是在大三升大四的暑假,保研的推选、笔试、面试也基本都在9月份到10月份之间举行,很早便能定下结果。而考研则当年12月考,等出来录取名单的时候都第二年五月了,要入学定下导师则要等到七月甚至9月份。这样算下来,保研的学生见到导师的时间,比考研的学生早了接近一年。而且很多保研的学生比考研的学生更加珍惜机会,很早就联系导师,开始做一些科研项目,从基础的查资料做起,很多保研的学生刚入学便能写一篇小论文或者是实质性地参与导师的课题了。而很多考研的学生不大习惯提前联系导师,觉得等入学再联系就行。其实不然,等你入学以后才发现,好导师早就招满学生了。为啥?因为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主动,比你刻苦。你在9月份研究生入学的时候,发现你保研的室友自去年10月份开始就已经帮导师做课题而且自己也发论文了,而你可能还在纠结于选哪个老师。4.考研的学生的确很优秀,但是也有一些很高傲瞧不起别人的,这一点不是很讨喜在读研期间,我们的确发现一些本科就是985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有些瞧不起考研的学生,尤其是双非学校考研上来的学生。5.不论考研保研,只要被录取了,都是一样的起点,就好好努力就行了。研究生毕业的时候我们发现很多双非学校本科毕业的同学甚至比所谓的本硕都是985名校的同学都好读研能否给自己带来巨大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不管你考到了本校、211还是985,都要利用好这几年,让自己的人生在研究生阶段有质的飞跃,不管是知识储备、逻辑思维能力还是学术能力都要有所提升,这研究生读得才不亏。考研不易,祝福认真准备的学子都能考出好成绩;祝愿所有已经考上研究生的同学都能在读研期间有所得。我国高校具有硕士研究生推免资格共计366所,名单如下:这么多高校都有推免资格,那究竟可以推免哪些大学呢?当然推免本校的研究生比例肯定会最高。那是不是都推免到本校呢?那是不可能的,教育部有规定,本校最多只能录取70%的推免名额,艰苦行业也不能超过80%,也就是每年必须有20-30%的学生要推荐到外校。那问题就来了,除了本校,会推免到哪些院校,如果推免的学校还不如自己上的本科院校,岂不心塞? 其实,推免院校在推免时都有一些常规要求,比如政治正确,获得本校的推免资格 、获得毕业证和学位证。 但有些高校还有许多其他条件,只有符合了这些条件,才有可能进入面试。不同的大学推免条件有异。举几个例子吧!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全国重点院校已获得推荐免试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 。要求一、必须是全国重点大学,二、必须是优秀的应届毕业生。浙江大学:全国重点院校有可能获得免试推荐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 东南大学的要求比较苛刻:全国重点大学、重点学科、特色专业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 。限制条件挺多的。 中国人民大学:原则上要求参加国家英语六级考试且成绩达到426分以上 。而中国农业大学的要求,申请者大学英语四级或六级考试成绩须在425分以上。华南理工大学直接规定: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大学英语四级425分以上 。 吉林大学更奇葩,要求被推免者是:国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或国家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为B(不含B-)及以上的学科且外语四级考试成绩达到合格线的应届本科毕业生。通过以上不同学校的规定可以看出,被推免到哪所学校,要根据自身的条件来选择,否则即使被推免,条件不够,恐怕也没机会。保研,又称“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保研需要满足以下条件:你的本科大学是否具有研究生推免资格?并不是每个大学都可以推免学生去读研究生的。目前国内的大学中,只有366所高校具有研究生推免资。【因高校比较多,故将具有保研资格的院校统计放在最后】你是否取得学校的保研资格?保研名额的发放通常以院系专业为单位,由学校和学校下发发。名额固定。根据本专业学生的综合成绩进行排名,择优录取。学生的综合成绩包括:专业学习成绩、科研和社会实践情况等。科研通常表现为你本科阶段有无发表过论文?有无参与研究项目?等。当然也有一些学校会以学院为单位组织统一的考试(笔试、面试等),以此来筛选出可以获得推免资格的学生。【下图为某211高校的推免加分政策】还可以参与高校组织的夏令营每年6、7月份,部分大学会组织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活动。借此选拔优秀大学生前来深造。【下图为北京师范大学夏令营公告】夏令营的参与条件:【以北师大为例】必须是大三的学生,即将升大四。在“985”、“211”高校就读者优先,有望获得所在学校2020年推荐免试资格者优先;学习成绩优秀,专业排名和综合素质排名在本科学校均名列前茅,“985”高校年级排名前50%,“211”高校年级排名前30%,非985、211高校年级排名前20%,成绩不在此列但在其他方面有优异表现者,亦可申请;3. 应具有良好的法学研究素质和较强的科研潜力,对法学专业有浓厚的学术兴趣,有从事高水平法学研究的志向;4. 应具有较好的外语水平,国家英语六级考试成绩须达到426分以上(或有相应水平的雅思、托福的正式成绩证明;或通过日语、德语等小语种相应等级考试)者优先。由此可见:如果申请夏令营,自身的实力必须足够过硬。985、211、双一流院校或专业都是很好的一个敲门砖。但是更重要的应该是你的专业学习能力潜质啦。申请保研的流程及重要时间节点最后附上具有推免资格的院校名单
这个问题其实就是:为什么老师都爱要保研的学生而不喜欢考研的学生?因为保研的学生视野开阔+择优录取+先到先得。如果我是导师,也会选择招收一个985、211高校保送上来的,而不用费力再从双非学校选拔学生。保研的学生视野开阔、底子好,而且确定保送成功后就可以协助老师做科研,相当于比考研学生多了接近一年的时间,肯定很吃香,而且我认识的保研学生的确很优秀又有涵养。1.保研学生都是出自一本学校,本身底子就好,而且在本科期间学习成绩好,科研能力也不错为什么说多数保研的学生都很优秀,要么学习成绩好,要么科研能力棒?因为这些具有保研资格的学校都是不错的学校,通常都是985高校和211高校,即使不是211,也都是省属重点大学。这些学校的级别、师资队伍水平、科研实力和学科实力都很强,远远好于普通高校,所以他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也差不了。这些好学校的学生本来就不错。而且,要想获得保研资格,必须有良好的学习成绩,再加上科研成绩、获奖经历和实践经历、学生干部等加分。所以这些学生真的是优中选优。说明这些保研的学生最起码成绩不错,很多还有很多荣誉,在学习成绩、专业视野、实践实习、科研能力等方面都很好。所以很多保研的孩子出身就比一些考研的学生好。也就是说,保研的学生,相对双非学校的学生来说,接收到的教育更好一些,不仅视野开阔、专业成绩好(知识底子好)、综合能力也不错(通常好学校保研加分都很多)。我有个北大的同学,还有个二本学校的同学,俩人同样学习小语种,跟了同一个研究生导师,北大的同学早在入学之前的假期就已经帮助导师翻译了十万字的外文文献,而二本学校的同学读外文文献很吃力,虽然也可以勉强读下来,但是速度很慢,更别指望能够流畅翻译出来了,这就是差距。2.研究生更像是考取科研助手,那么学生本科阶段接触到的前沿知识和视野非常重要,保研学生在这两个方面优势非常明显什么是学术视野?也就是你看待一个学术问题的深度和宽度。比如看到一幅敦煌的飞天壁画,有些同学一直在感叹这幅画到底有多美,而有些同学早就已经去查资料看现在学术界对敦煌壁画的研究到了什么深度、什么广度,如果现在要研究敦煌壁画的话如何将其与习大大的文化自信观点相结合,如何与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相结合……等等,这就是学术视野的差别。笔者本科和硕士都是985高校,但是明显能感觉到那些国内顶尖高校的学生到底有多优秀,他们看问题的角度和高度,甩我们好几条街。什么是学术前沿知识?这些知识就是当前学者们正在研究的东西。考研的时候老师就是在找学术助理,如果学生A对学界的研究现状和空白区域非常了解,还能主动去发文目前学界的研究存在什么问题,国外相关领域的研究又到了什么水平。而学生B只能死记硬背书上的内容,对社会热点一问三不知。如果你是导师,你选A还是B?结果肯定是显而易见的吧。3.保研学生能确定获得研究生资格的时间,比考研的学生能早一年,这一年的时间,真的可以做很多事情多数高校保研夏令营通常是在大三升大四的暑假,保研的推选、笔试、面试也基本都在9月份到10月份之间举行,很早便能定下结果。而考研则当年12月考,等出来录取名单的时候都第二年五月了,要入学定下导师则要等到七月甚至9月份。这样算下来,保研的学生见到导师的时间,比考研的学生早了接近一年。而且很多保研的学生比考研的学生更加珍惜机会,很早就联系导师,开始做一些科研项目,从基础的查资料做起,很多保研的学生刚入学便能写一篇小论文或者是实质性地参与导师的课题了。而很多考研的学生不大习惯提前联系导师,觉得等入学再联系就行。其实不然,等你入学以后才发现,好导师早就招满学生了。为啥?因为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主动,比你刻苦。你在9月份研究生入学的时候,发现你保研的室友自去年10月份开始就已经帮导师做课题而且自己也发论文了,而你可能还在纠结于选哪个老师。4.考研的学生的确很优秀,但是也有一些很高傲瞧不起别人的,这一点不是很讨喜在读研期间,我们的确发现一些本科就是985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有些瞧不起考研的学生,尤其是双非学校考研上来的学生。5.不论考研保研,只要被录取了,都是一样的起点,就好好努力就行了。研究生毕业的时候我们发现很多双非学校本科毕业的同学甚至比所谓的本硕都是985名校的同学都好读研能否给自己带来巨大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不管你考到了本校、211还是985,都要利用好这几年,让自己的人生在研究生阶段有质的飞跃,不管是知识储备、逻辑思维能力还是学术能力都要有所提升,这研究生读得才不亏。考研不易,祝福认真准备的学子都能考出好成绩;祝愿所有已经考上研究生的同学都能在读研期间有所得。
这个问题其实就是:为什么老师都爱要保研的学生而不喜欢考研的学生?因为保研的学生视野开阔+择优录取+先到先得。如果我是导师,也会选择招收一个985、211高校保送上来的,而不用费力再从双非学校选拔学生。保研的学生视野开阔、底子好,而且确定保送成功后就可以协助老师做科研,相当于比考研学生多了接近一年的时间,肯定很吃香,而且我认识的保研学生的确很优秀又有涵养。1.保研学生都是出自一本学校,本身底子就好,而且在本科期间学习成绩好,科研能力也不错为什么说多数保研的学生都很优秀,要么学习成绩好,要么科研能力棒?因为这些具有保研资格的学校都是不错的学校,通常都是985高校和211高校,即使不是211,也都是省属重点大学。这些学校的级别、师资队伍水平、科研实力和学科实力都很强,远远好于普通高校,所以他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也差不了。这些好学校的学生本来就不错。而且,要想获得保研资格,必须有良好的学习成绩,再加上科研成绩、获奖经历和实践经历、学生干部等加分。所以这些学生真的是优中选优。说明这些保研的学生最起码成绩不错,很多还有很多荣誉,在学习成绩、专业视野、实践实习、科研能力等方面都很好。所以很多保研的孩子出身就比一些考研的学生好。也就是说,保研的学生,相对双非学校的学生来说,接收到的教育更好一些,不仅视野开阔、专业成绩好(知识底子好)、综合能力也不错(通常好学校保研加分都很多)。我有个北大的同学,还有个二本学校的同学,俩人同样学习小语种,跟了同一个研究生导师,北大的同学早在入学之前的假期就已经帮助导师翻译了十万字的外文文献,而二本学校的同学读外文文献很吃力,虽然也可以勉强读下来,但是速度很慢,更别指望能够流畅翻译出来了,这就是差距。2.研究生更像是考取科研助手,那么学生本科阶段接触到的前沿知识和视野非常重要,保研学生在这两个方面优势非常明显什么是学术视野?也就是你看待一个学术问题的深度和宽度。比如看到一幅敦煌的飞天壁画,有些同学一直在感叹这幅画到底有多美,而有些同学早就已经去查资料看现在学术界对敦煌壁画的研究到了什么深度、什么广度,如果现在要研究敦煌壁画的话如何将其与习大大的文化自信观点相结合,如何与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相结合……等等,这就是学术视野的差别。笔者本科和硕士都是985高校,但是明显能感觉到那些国内顶尖高校的学生到底有多优秀,他们看问题的角度和高度,甩我们好几条街。什么是学术前沿知识?这些知识就是当前学者们正在研究的东西。考研的时候老师就是在找学术助理,如果学生A对学界的研究现状和空白区域非常了解,还能主动去发文目前学界的研究存在什么问题,国外相关领域的研究又到了什么水平。而学生B只能死记硬背书上的内容,对社会热点一问三不知。如果你是导师,你选A还是B?结果肯定是显而易见的吧。3.保研学生能确定获得研究生资格的时间,比考研的学生能早一年,这一年的时间,真的可以做很多事情多数高校保研夏令营通常是在大三升大四的暑假,保研的推选、笔试、面试也基本都在9月份到10月份之间举行,很早便能定下结果。而考研则当年12月考,等出来录取名单的时候都第二年五月了,要入学定下导师则要等到七月甚至9月份。这样算下来,保研的学生见到导师的时间,比考研的学生早了接近一年。而且很多保研的学生比考研的学生更加珍惜机会,很早就联系导师,开始做一些科研项目,从基础的查资料做起,很多保研的学生刚入学便能写一篇小论文或者是实质性地参与导师的课题了。而很多考研的学生不大习惯提前联系导师,觉得等入学再联系就行。其实不然,等你入学以后才发现,好导师早就招满学生了。为啥?因为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主动,比你刻苦。你在9月份研究生入学的时候,发现你保研的室友自去年10月份开始就已经帮导师做课题而且自己也发论文了,而你可能还在纠结于选哪个老师。4.考研的学生的确很优秀,但是也有一些很高傲瞧不起别人的,这一点不是很讨喜在读研期间,我们的确发现一些本科就是985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有些瞧不起考研的学生,尤其是双非学校考研上来的学生。5.不论考研保研,只要被录取了,都是一样的起点,就好好努力就行了。研究生毕业的时候我们发现很多双非学校本科毕业的同学甚至比所谓的本硕都是985名校的同学都好读研能否给自己带来巨大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不管你考到了本校、211还是985,都要利用好这几年,让自己的人生在研究生阶段有质的飞跃,不管是知识储备、逻辑思维能力还是学术能力都要有所提升,这研究生读得才不亏。考研不易,祝福认真准备的学子都能考出好成绩;祝愿所有已经考上研究生的同学都能在读研期间有所得。我国高校具有硕士研究生推免资格共计366所,名单如下:这么多高校都有推免资格,那究竟可以推免哪些大学呢?当然推免本校的研究生比例肯定会最高。那是不是都推免到本校呢?那是不可能的,教育部有规定,本校最多只能录取70%的推免名额,艰苦行业也不能超过80%,也就是每年必须有20-30%的学生要推荐到外校。那问题就来了,除了本校,会推免到哪些院校,如果推免的学校还不如自己上的本科院校,岂不心塞? 其实,推免院校在推免时都有一些常规要求,比如政治正确,获得本校的推免资格 、获得毕业证和学位证。 但有些高校还有许多其他条件,只有符合了这些条件,才有可能进入面试。不同的大学推免条件有异。举几个例子吧!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全国重点院校已获得推荐免试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 。要求一、必须是全国重点大学,二、必须是优秀的应届毕业生。浙江大学:全国重点院校有可能获得免试推荐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 东南大学的要求比较苛刻:全国重点大学、重点学科、特色专业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 。限制条件挺多的。 中国人民大学:原则上要求参加国家英语六级考试且成绩达到426分以上 。而中国农业大学的要求,申请者大学英语四级或六级考试成绩须在425分以上。华南理工大学直接规定: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大学英语四级425分以上 。 吉林大学更奇葩,要求被推免者是:国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或国家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为B(不含B-)及以上的学科且外语四级考试成绩达到合格线的应届本科毕业生。通过以上不同学校的规定可以看出,被推免到哪所学校,要根据自身的条件来选择,否则即使被推免,条件不够,恐怕也没机会。
这个问题其实就是:为什么老师都爱要保研的学生而不喜欢考研的学生?因为保研的学生视野开阔+择优录取+先到先得。如果我是导师,也会选择招收一个985、211高校保送上来的,而不用费力再从双非学校选拔学生。保研的学生视野开阔、底子好,而且确定保送成功后就可以协助老师做科研,相当于比考研学生多了接近一年的时间,肯定很吃香,而且我认识的保研学生的确很优秀又有涵养。1.保研学生都是出自一本学校,本身底子就好,而且在本科期间学习成绩好,科研能力也不错为什么说多数保研的学生都很优秀,要么学习成绩好,要么科研能力棒?因为这些具有保研资格的学校都是不错的学校,通常都是985高校和211高校,即使不是211,也都是省属重点大学。这些学校的级别、师资队伍水平、科研实力和学科实力都很强,远远好于普通高校,所以他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也差不了。这些好学校的学生本来就不错。而且,要想获得保研资格,必须有良好的学习成绩,再加上科研成绩、获奖经历和实践经历、学生干部等加分。所以这些学生真的是优中选优。说明这些保研的学生最起码成绩不错,很多还有很多荣誉,在学习成绩、专业视野、实践实习、科研能力等方面都很好。所以很多保研的孩子出身就比一些考研的学生好。也就是说,保研的学生,相对双非学校的学生来说,接收到的教育更好一些,不仅视野开阔、专业成绩好(知识底子好)、综合能力也不错(通常好学校保研加分都很多)。我有个北大的同学,还有个二本学校的同学,俩人同样学习小语种,跟了同一个研究生导师,北大的同学早在入学之前的假期就已经帮助导师翻译了十万字的外文文献,而二本学校的同学读外文文献很吃力,虽然也可以勉强读下来,但是速度很慢,更别指望能够流畅翻译出来了,这就是差距。2.研究生更像是考取科研助手,那么学生本科阶段接触到的前沿知识和视野非常重要,保研学生在这两个方面优势非常明显什么是学术视野?也就是你看待一个学术问题的深度和宽度。比如看到一幅敦煌的飞天壁画,有些同学一直在感叹这幅画到底有多美,而有些同学早就已经去查资料看现在学术界对敦煌壁画的研究到了什么深度、什么广度,如果现在要研究敦煌壁画的话如何将其与习大大的文化自信观点相结合,如何与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相结合……等等,这就是学术视野的差别。笔者本科和硕士都是985高校,但是明显能感觉到那些国内顶尖高校的学生到底有多优秀,他们看问题的角度和高度,甩我们好几条街。什么是学术前沿知识?这些知识就是当前学者们正在研究的东西。考研的时候老师就是在找学术助理,如果学生A对学界的研究现状和空白区域非常了解,还能主动去发文目前学界的研究存在什么问题,国外相关领域的研究又到了什么水平。而学生B只能死记硬背书上的内容,对社会热点一问三不知。如果你是导师,你选A还是B?结果肯定是显而易见的吧。3.保研学生能确定获得研究生资格的时间,比考研的学生能早一年,这一年的时间,真的可以做很多事情多数高校保研夏令营通常是在大三升大四的暑假,保研的推选、笔试、面试也基本都在9月份到10月份之间举行,很早便能定下结果。而考研则当年12月考,等出来录取名单的时候都第二年五月了,要入学定下导师则要等到七月甚至9月份。这样算下来,保研的学生见到导师的时间,比考研的学生早了接近一年。而且很多保研的学生比考研的学生更加珍惜机会,很早就联系导师,开始做一些科研项目,从基础的查资料做起,很多保研的学生刚入学便能写一篇小论文或者是实质性地参与导师的课题了。而很多考研的学生不大习惯提前联系导师,觉得等入学再联系就行。其实不然,等你入学以后才发现,好导师早就招满学生了。为啥?因为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主动,比你刻苦。你在9月份研究生入学的时候,发现你保研的室友自去年10月份开始就已经帮导师做课题而且自己也发论文了,而你可能还在纠结于选哪个老师。4.考研的学生的确很优秀,但是也有一些很高傲瞧不起别人的,这一点不是很讨喜在读研期间,我们的确发现一些本科就是985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有些瞧不起考研的学生,尤其是双非学校考研上来的学生。5.不论考研保研,只要被录取了,都是一样的起点,就好好努力就行了。研究生毕业的时候我们发现很多双非学校本科毕业的同学甚至比所谓的本硕都是985名校的同学都好读研能否给自己带来巨大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不管你考到了本校、211还是985,都要利用好这几年,让自己的人生在研究生阶段有质的飞跃,不管是知识储备、逻辑思维能力还是学术能力都要有所提升,这研究生读得才不亏。考研不易,祝福认真准备的学子都能考出好成绩;祝愿所有已经考上研究生的同学都能在读研期间有所得。
这个问题其实就是:为什么老师都爱要保研的学生而不喜欢考研的学生?因为保研的学生视野开阔+择优录取+先到先得。如果我是导师,也会选择招收一个985、211高校保送上来的,而不用费力再从双非学校选拔学生。保研的学生视野开阔、底子好,而且确定保送成功后就可以协助老师做科研,相当于比考研学生多了接近一年的时间,肯定很吃香,而且我认识的保研学生的确很优秀又有涵养。1.保研学生都是出自一本学校,本身底子就好,而且在本科期间学习成绩好,科研能力也不错为什么说多数保研的学生都很优秀,要么学习成绩好,要么科研能力棒?因为这些具有保研资格的学校都是不错的学校,通常都是985高校和211高校,即使不是211,也都是省属重点大学。这些学校的级别、师资队伍水平、科研实力和学科实力都很强,远远好于普通高校,所以他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也差不了。这些好学校的学生本来就不错。而且,要想获得保研资格,必须有良好的学习成绩,再加上科研成绩、获奖经历和实践经历、学生干部等加分。所以这些学生真的是优中选优。说明这些保研的学生最起码成绩不错,很多还有很多荣誉,在学习成绩、专业视野、实践实习、科研能力等方面都很好。所以很多保研的孩子出身就比一些考研的学生好。也就是说,保研的学生,相对双非学校的学生来说,接收到的教育更好一些,不仅视野开阔、专业成绩好(知识底子好)、综合能力也不错(通常好学校保研加分都很多)。我有个北大的同学,还有个二本学校的同学,俩人同样学习小语种,跟了同一个研究生导师,北大的同学早在入学之前的假期就已经帮助导师翻译了十万字的外文文献,而二本学校的同学读外文文献很吃力,虽然也可以勉强读下来,但是速度很慢,更别指望能够流畅翻译出来了,这就是差距。2.研究生更像是考取科研助手,那么学生本科阶段接触到的前沿知识和视野非常重要,保研学生在这两个方面优势非常明显什么是学术视野?也就是你看待一个学术问题的深度和宽度。比如看到一幅敦煌的飞天壁画,有些同学一直在感叹这幅画到底有多美,而有些同学早就已经去查资料看现在学术界对敦煌壁画的研究到了什么深度、什么广度,如果现在要研究敦煌壁画的话如何将其与习大大的文化自信观点相结合,如何与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相结合……等等,这就是学术视野的差别。笔者本科和硕士都是985高校,但是明显能感觉到那些国内顶尖高校的学生到底有多优秀,他们看问题的角度和高度,甩我们好几条街。什么是学术前沿知识?这些知识就是当前学者们正在研究的东西。考研的时候老师就是在找学术助理,如果学生A对学界的研究现状和空白区域非常了解,还能主动去发文目前学界的研究存在什么问题,国外相关领域的研究又到了什么水平。而学生B只能死记硬背书上的内容,对社会热点一问三不知。如果你是导师,你选A还是B?结果肯定是显而易见的吧。3.保研学生能确定获得研究生资格的时间,比考研的学生能早一年,这一年的时间,真的可以做很多事情多数高校保研夏令营通常是在大三升大四的暑假,保研的推选、笔试、面试也基本都在9月份到10月份之间举行,很早便能定下结果。而考研则当年12月考,等出来录取名单的时候都第二年五月了,要入学定下导师则要等到七月甚至9月份。这样算下来,保研的学生见到导师的时间,比考研的学生早了接近一年。而且很多保研的学生比考研的学生更加珍惜机会,很早就联系导师,开始做一些科研项目,从基础的查资料做起,很多保研的学生刚入学便能写一篇小论文或者是实质性地参与导师的课题了。而很多考研的学生不大习惯提前联系导师,觉得等入学再联系就行。其实不然,等你入学以后才发现,好导师早就招满学生了。为啥?因为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主动,比你刻苦。你在9月份研究生入学的时候,发现你保研的室友自去年10月份开始就已经帮导师做课题而且自己也发论文了,而你可能还在纠结于选哪个老师。4.考研的学生的确很优秀,但是也有一些很高傲瞧不起别人的,这一点不是很讨喜在读研期间,我们的确发现一些本科就是985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有些瞧不起考研的学生,尤其是双非学校考研上来的学生。5.不论考研保研,只要被录取了,都是一样的起点,就好好努力就行了。研究生毕业的时候我们发现很多双非学校本科毕业的同学甚至比所谓的本硕都是985名校的同学都好读研能否给自己带来巨大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不管你考到了本校、211还是985,都要利用好这几年,让自己的人生在研究生阶段有质的飞跃,不管是知识储备、逻辑思维能力还是学术能力都要有所提升,这研究生读得才不亏。考研不易,祝福认真准备的学子都能考出好成绩;祝愿所有已经考上研究生的同学都能在读研期间有所得。我国高校具有硕士研究生推免资格共计366所,名单如下:这么多高校都有推免资格,那究竟可以推免哪些大学呢?当然推免本校的研究生比例肯定会最高。那是不是都推免到本校呢?那是不可能的,教育部有规定,本校最多只能录取70%的推免名额,艰苦行业也不能超过80%,也就是每年必须有20-30%的学生要推荐到外校。那问题就来了,除了本校,会推免到哪些院校,如果推免的学校还不如自己上的本科院校,岂不心塞? 其实,推免院校在推免时都有一些常规要求,比如政治正确,获得本校的推免资格 、获得毕业证和学位证。 但有些高校还有许多其他条件,只有符合了这些条件,才有可能进入面试。不同的大学推免条件有异。举几个例子吧!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全国重点院校已获得推荐免试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 。要求一、必须是全国重点大学,二、必须是优秀的应届毕业生。浙江大学:全国重点院校有可能获得免试推荐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 东南大学的要求比较苛刻:全国重点大学、重点学科、特色专业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 。限制条件挺多的。 中国人民大学:原则上要求参加国家英语六级考试且成绩达到426分以上 。而中国农业大学的要求,申请者大学英语四级或六级考试成绩须在425分以上。华南理工大学直接规定: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大学英语四级425分以上 。 吉林大学更奇葩,要求被推免者是:国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或国家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为B(不含B-)及以上的学科且外语四级考试成绩达到合格线的应届本科毕业生。通过以上不同学校的规定可以看出,被推免到哪所学校,要根据自身的条件来选择,否则即使被推免,条件不够,恐怕也没机会。
这个问题其实就是:为什么老师都爱要保研的学生而不喜欢考研的学生?因为保研的学生视野开阔+择优录取+先到先得。如果我是导师,也会选择招收一个985、211高校保送上来的,而不用费力再从双非学校选拔学生。保研的学生视野开阔、底子好,而且确定保送成功后就可以协助老师做科研,相当于比考研学生多了接近一年的时间,肯定很吃香,而且我认识的保研学生的确很优秀又有涵养。1.保研学生都是出自一本学校,本身底子就好,而且在本科期间学习成绩好,科研能力也不错为什么说多数保研的学生都很优秀,要么学习成绩好,要么科研能力棒?因为这些具有保研资格的学校都是不错的学校,通常都是985高校和211高校,即使不是211,也都是省属重点大学。这些学校的级别、师资队伍水平、科研实力和学科实力都很强,远远好于普通高校,所以他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也差不了。这些好学校的学生本来就不错。而且,要想获得保研资格,必须有良好的学习成绩,再加上科研成绩、获奖经历和实践经历、学生干部等加分。所以这些学生真的是优中选优。说明这些保研的学生最起码成绩不错,很多还有很多荣誉,在学习成绩、专业视野、实践实习、科研能力等方面都很好。所以很多保研的孩子出身就比一些考研的学生好。也就是说,保研的学生,相对双非学校的学生来说,接收到的教育更好一些,不仅视野开阔、专业成绩好(知识底子好)、综合能力也不错(通常好学校保研加分都很多)。我有个北大的同学,还有个二本学校的同学,俩人同样学习小语种,跟了同一个研究生导师,北大的同学早在入学之前的假期就已经帮助导师翻译了十万字的外文文献,而二本学校的同学读外文文献很吃力,虽然也可以勉强读下来,但是速度很慢,更别指望能够流畅翻译出来了,这就是差距。2.研究生更像是考取科研助手,那么学生本科阶段接触到的前沿知识和视野非常重要,保研学生在这两个方面优势非常明显什么是学术视野?也就是你看待一个学术问题的深度和宽度。比如看到一幅敦煌的飞天壁画,有些同学一直在感叹这幅画到底有多美,而有些同学早就已经去查资料看现在学术界对敦煌壁画的研究到了什么深度、什么广度,如果现在要研究敦煌壁画的话如何将其与习大大的文化自信观点相结合,如何与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相结合……等等,这就是学术视野的差别。笔者本科和硕士都是985高校,但是明显能感觉到那些国内顶尖高校的学生到底有多优秀,他们看问题的角度和高度,甩我们好几条街。什么是学术前沿知识?这些知识就是当前学者们正在研究的东西。考研的时候老师就是在找学术助理,如果学生A对学界的研究现状和空白区域非常了解,还能主动去发文目前学界的研究存在什么问题,国外相关领域的研究又到了什么水平。而学生B只能死记硬背书上的内容,对社会热点一问三不知。如果你是导师,你选A还是B?结果肯定是显而易见的吧。3.保研学生能确定获得研究生资格的时间,比考研的学生能早一年,这一年的时间,真的可以做很多事情多数高校保研夏令营通常是在大三升大四的暑假,保研的推选、笔试、面试也基本都在9月份到10月份之间举行,很早便能定下结果。而考研则当年12月考,等出来录取名单的时候都第二年五月了,要入学定下导师则要等到七月甚至9月份。这样算下来,保研的学生见到导师的时间,比考研的学生早了接近一年。而且很多保研的学生比考研的学生更加珍惜机会,很早就联系导师,开始做一些科研项目,从基础的查资料做起,很多保研的学生刚入学便能写一篇小论文或者是实质性地参与导师的课题了。而很多考研的学生不大习惯提前联系导师,觉得等入学再联系就行。其实不然,等你入学以后才发现,好导师早就招满学生了。为啥?因为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主动,比你刻苦。你在9月份研究生入学的时候,发现你保研的室友自去年10月份开始就已经帮导师做课题而且自己也发论文了,而你可能还在纠结于选哪个老师。4.考研的学生的确很优秀,但是也有一些很高傲瞧不起别人的,这一点不是很讨喜在读研期间,我们的确发现一些本科就是985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有些瞧不起考研的学生,尤其是双非学校考研上来的学生。5.不论考研保研,只要被录取了,都是一样的起点,就好好努力就行了。研究生毕业的时候我们发现很多双非学校本科毕业的同学甚至比所谓的本硕都是985名校的同学都好读研能否给自己带来巨大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不管你考到了本校、211还是985,都要利用好这几年,让自己的人生在研究生阶段有质的飞跃,不管是知识储备、逻辑思维能力还是学术能力都要有所提升,这研究生读得才不亏。考研不易,祝福认真准备的学子都能考出好成绩;祝愿所有已经考上研究生的同学都能在读研期间有所得。
这个问题其实就是:为什么老师都爱要保研的学生而不喜欢考研的学生?因为保研的学生视野开阔+择优录取+先到先得。如果我是导师,也会选择招收一个985、211高校保送上来的,而不用费力再从双非学校选拔学生。保研的学生视野开阔、底子好,而且确定保送成功后就可以协助老师做科研,相当于比考研学生多了接近一年的时间,肯定很吃香,而且我认识的保研学生的确很优秀又有涵养。1.保研学生都是出自一本学校,本身底子就好,而且在本科期间学习成绩好,科研能力也不错为什么说多数保研的学生都很优秀,要么学习成绩好,要么科研能力棒?因为这些具有保研资格的学校都是不错的学校,通常都是985高校和211高校,即使不是211,也都是省属重点大学。这些学校的级别、师资队伍水平、科研实力和学科实力都很强,远远好于普通高校,所以他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也差不了。这些好学校的学生本来就不错。而且,要想获得保研资格,必须有良好的学习成绩,再加上科研成绩、获奖经历和实践经历、学生干部等加分。所以这些学生真的是优中选优。说明这些保研的学生最起码成绩不错,很多还有很多荣誉,在学习成绩、专业视野、实践实习、科研能力等方面都很好。所以很多保研的孩子出身就比一些考研的学生好。也就是说,保研的学生,相对双非学校的学生来说,接收到的教育更好一些,不仅视野开阔、专业成绩好(知识底子好)、综合能力也不错(通常好学校保研加分都很多)。我有个北大的同学,还有个二本学校的同学,俩人同样学习小语种,跟了同一个研究生导师,北大的同学早在入学之前的假期就已经帮助导师翻译了十万字的外文文献,而二本学校的同学读外文文献很吃力,虽然也可以勉强读下来,但是速度很慢,更别指望能够流畅翻译出来了,这就是差距。2.研究生更像是考取科研助手,那么学生本科阶段接触到的前沿知识和视野非常重要,保研学生在这两个方面优势非常明显什么是学术视野?也就是你看待一个学术问题的深度和宽度。比如看到一幅敦煌的飞天壁画,有些同学一直在感叹这幅画到底有多美,而有些同学早就已经去查资料看现在学术界对敦煌壁画的研究到了什么深度、什么广度,如果现在要研究敦煌壁画的话如何将其与习大大的文化自信观点相结合,如何与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相结合……等等,这就是学术视野的差别。笔者本科和硕士都是985高校,但是明显能感觉到那些国内顶尖高校的学生到底有多优秀,他们看问题的角度和高度,甩我们好几条街。什么是学术前沿知识?这些知识就是当前学者们正在研究的东西。考研的时候老师就是在找学术助理,如果学生A对学界的研究现状和空白区域非常了解,还能主动去发文目前学界的研究存在什么问题,国外相关领域的研究又到了什么水平。而学生B只能死记硬背书上的内容,对社会热点一问三不知。如果你是导师,你选A还是B?结果肯定是显而易见的吧。3.保研学生能确定获得研究生资格的时间,比考研的学生能早一年,这一年的时间,真的可以做很多事情多数高校保研夏令营通常是在大三升大四的暑假,保研的推选、笔试、面试也基本都在9月份到10月份之间举行,很早便能定下结果。而考研则当年12月考,等出来录取名单的时候都第二年五月了,要入学定下导师则要等到七月甚至9月份。这样算下来,保研的学生见到导师的时间,比考研的学生早了接近一年。而且很多保研的学生比考研的学生更加珍惜机会,很早就联系导师,开始做一些科研项目,从基础的查资料做起,很多保研的学生刚入学便能写一篇小论文或者是实质性地参与导师的课题了。而很多考研的学生不大习惯提前联系导师,觉得等入学再联系就行。其实不然,等你入学以后才发现,好导师早就招满学生了。为啥?因为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主动,比你刻苦。你在9月份研究生入学的时候,发现你保研的室友自去年10月份开始就已经帮导师做课题而且自己也发论文了,而你可能还在纠结于选哪个老师。4.考研的学生的确很优秀,但是也有一些很高傲瞧不起别人的,这一点不是很讨喜在读研期间,我们的确发现一些本科就是985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有些瞧不起考研的学生,尤其是双非学校考研上来的学生。5.不论考研保研,只要被录取了,都是一样的起点,就好好努力就行了。研究生毕业的时候我们发现很多双非学校本科毕业的同学甚至比所谓的本硕都是985名校的同学都好读研能否给自己带来巨大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不管你考到了本校、211还是985,都要利用好这几年,让自己的人生在研究生阶段有质的飞跃,不管是知识储备、逻辑思维能力还是学术能力都要有所提升,这研究生读得才不亏。考研不易,祝福认真准备的学子都能考出好成绩;祝愿所有已经考上研究生的同学都能在读研期间有所得。我国高校具有硕士研究生推免资格共计366所,名单如下:这么多高校都有推免资格,那究竟可以推免哪些大学呢?当然推免本校的研究生比例肯定会最高。那是不是都推免到本校呢?那是不可能的,教育部有规定,本校最多只能录取70%的推免名额,艰苦行业也不能超过80%,也就是每年必须有20-30%的学生要推荐到外校。那问题就来了,除了本校,会推免到哪些院校,如果推免的学校还不如自己上的本科院校,岂不心塞? 其实,推免院校在推免时都有一些常规要求,比如政治正确,获得本校的推免资格 、获得毕业证和学位证。 但有些高校还有许多其他条件,只有符合了这些条件,才有可能进入面试。不同的大学推免条件有异。举几个例子吧!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全国重点院校已获得推荐免试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 。要求一、必须是全国重点大学,二、必须是优秀的应届毕业生。浙江大学:全国重点院校有可能获得免试推荐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 东南大学的要求比较苛刻:全国重点大学、重点学科、特色专业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 。限制条件挺多的。 中国人民大学:原则上要求参加国家英语六级考试且成绩达到426分以上 。而中国农业大学的要求,申请者大学英语四级或六级考试成绩须在425分以上。华南理工大学直接规定: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大学英语四级425分以上 。 吉林大学更奇葩,要求被推免者是:国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或国家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为B(不含B-)及以上的学科且外语四级考试成绩达到合格线的应届本科毕业生。通过以上不同学校的规定可以看出,被推免到哪所学校,要根据自身的条件来选择,否则即使被推免,条件不够,恐怕也没机会。
这个问题其实就是:为什么老师都爱要保研的学生而不喜欢考研的学生?因为保研的学生视野开阔+择优录取+先到先得。如果我是导师,也会选择招收一个985、211高校保送上来的,而不用费力再从双非学校选拔学生。保研的学生视野开阔、底子好,而且确定保送成功后就可以协助老师做科研,相当于比考研学生多了接近一年的时间,肯定很吃香,而且我认识的保研学生的确很优秀又有涵养。1.保研学生都是出自一本学校,本身底子就好,而且在本科期间学习成绩好,科研能力也不错为什么说多数保研的学生都很优秀,要么学习成绩好,要么科研能力棒?因为这些具有保研资格的学校都是不错的学校,通常都是985高校和211高校,即使不是211,也都是省属重点大学。这些学校的级别、师资队伍水平、科研实力和学科实力都很强,远远好于普通高校,所以他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也差不了。这些好学校的学生本来就不错。而且,要想获得保研资格,必须有良好的学习成绩,再加上科研成绩、获奖经历和实践经历、学生干部等加分。所以这些学生真的是优中选优。说明这些保研的学生最起码成绩不错,很多还有很多荣誉,在学习成绩、专业视野、实践实习、科研能力等方面都很好。所以很多保研的孩子出身就比一些考研的学生好。也就是说,保研的学生,相对双非学校的学生来说,接收到的教育更好一些,不仅视野开阔、专业成绩好(知识底子好)、综合能力也不错(通常好学校保研加分都很多)。我有个北大的同学,还有个二本学校的同学,俩人同样学习小语种,跟了同一个研究生导师,北大的同学早在入学之前的假期就已经帮助导师翻译了十万字的外文文献,而二本学校的同学读外文文献很吃力,虽然也可以勉强读下来,但是速度很慢,更别指望能够流畅翻译出来了,这就是差距。2.研究生更像是考取科研助手,那么学生本科阶段接触到的前沿知识和视野非常重要,保研学生在这两个方面优势非常明显什么是学术视野?也就是你看待一个学术问题的深度和宽度。比如看到一幅敦煌的飞天壁画,有些同学一直在感叹这幅画到底有多美,而有些同学早就已经去查资料看现在学术界对敦煌壁画的研究到了什么深度、什么广度,如果现在要研究敦煌壁画的话如何将其与习大大的文化自信观点相结合,如何与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相结合……等等,这就是学术视野的差别。笔者本科和硕士都是985高校,但是明显能感觉到那些国内顶尖高校的学生到底有多优秀,他们看问题的角度和高度,甩我们好几条街。什么是学术前沿知识?这些知识就是当前学者们正在研究的东西。考研的时候老师就是在找学术助理,如果学生A对学界的研究现状和空白区域非常了解,还能主动去发文目前学界的研究存在什么问题,国外相关领域的研究又到了什么水平。而学生B只能死记硬背书上的内容,对社会热点一问三不知。如果你是导师,你选A还是B?结果肯定是显而易见的吧。3.保研学生能确定获得研究生资格的时间,比考研的学生能早一年,这一年的时间,真的可以做很多事情多数高校保研夏令营通常是在大三升大四的暑假,保研的推选、笔试、面试也基本都在9月份到10月份之间举行,很早便能定下结果。而考研则当年12月考,等出来录取名单的时候都第二年五月了,要入学定下导师则要等到七月甚至9月份。这样算下来,保研的学生见到导师的时间,比考研的学生早了接近一年。而且很多保研的学生比考研的学生更加珍惜机会,很早就联系导师,开始做一些科研项目,从基础的查资料做起,很多保研的学生刚入学便能写一篇小论文或者是实质性地参与导师的课题了。而很多考研的学生不大习惯提前联系导师,觉得等入学再联系就行。其实不然,等你入学以后才发现,好导师早就招满学生了。为啥?因为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主动,比你刻苦。你在9月份研究生入学的时候,发现你保研的室友自去年10月份开始就已经帮导师做课题而且自己也发论文了,而你可能还在纠结于选哪个老师。4.考研的学生的确很优秀,但是也有一些很高傲瞧不起别人的,这一点不是很讨喜在读研期间,我们的确发现一些本科就是985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有些瞧不起考研的学生,尤其是双非学校考研上来的学生。5.不论考研保研,只要被录取了,都是一样的起点,就好好努力就行了。研究生毕业的时候我们发现很多双非学校本科毕业的同学甚至比所谓的本硕都是985名校的同学都好读研能否给自己带来巨大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不管你考到了本校、211还是985,都要利用好这几年,让自己的人生在研究生阶段有质的飞跃,不管是知识储备、逻辑思维能力还是学术能力都要有所提升,这研究生读得才不亏。考研不易,祝福认真准备的学子都能考出好成绩;祝愿所有已经考上研究生的同学都能在读研期间有所得。
这个问题其实就是:为什么老师都爱要保研的学生而不喜欢考研的学生?因为保研的学生视野开阔+择优录取+先到先得。如果我是导师,也会选择招收一个985、211高校保送上来的,而不用费力再从双非学校选拔学生。保研的学生视野开阔、底子好,而且确定保送成功后就可以协助老师做科研,相当于比考研学生多了接近一年的时间,肯定很吃香,而且我认识的保研学生的确很优秀又有涵养。1.保研学生都是出自一本学校,本身底子就好,而且在本科期间学习成绩好,科研能力也不错为什么说多数保研的学生都很优秀,要么学习成绩好,要么科研能力棒?因为这些具有保研资格的学校都是不错的学校,通常都是985高校和211高校,即使不是211,也都是省属重点大学。这些学校的级别、师资队伍水平、科研实力和学科实力都很强,远远好于普通高校,所以他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也差不了。这些好学校的学生本来就不错。而且,要想获得保研资格,必须有良好的学习成绩,再加上科研成绩、获奖经历和实践经历、学生干部等加分。所以这些学生真的是优中选优。说明这些保研的学生最起码成绩不错,很多还有很多荣誉,在学习成绩、专业视野、实践实习、科研能力等方面都很好。所以很多保研的孩子出身就比一些考研的学生好。也就是说,保研的学生,相对双非学校的学生来说,接收到的教育更好一些,不仅视野开阔、专业成绩好(知识底子好)、综合能力也不错(通常好学校保研加分都很多)。我有个北大的同学,还有个二本学校的同学,俩人同样学习小语种,跟了同一个研究生导师,北大的同学早在入学之前的假期就已经帮助导师翻译了十万字的外文文献,而二本学校的同学读外文文献很吃力,虽然也可以勉强读下来,但是速度很慢,更别指望能够流畅翻译出来了,这就是差距。2.研究生更像是考取科研助手,那么学生本科阶段接触到的前沿知识和视野非常重要,保研学生在这两个方面优势非常明显什么是学术视野?也就是你看待一个学术问题的深度和宽度。比如看到一幅敦煌的飞天壁画,有些同学一直在感叹这幅画到底有多美,而有些同学早就已经去查资料看现在学术界对敦煌壁画的研究到了什么深度、什么广度,如果现在要研究敦煌壁画的话如何将其与习大大的文化自信观点相结合,如何与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相结合……等等,这就是学术视野的差别。笔者本科和硕士都是985高校,但是明显能感觉到那些国内顶尖高校的学生到底有多优秀,他们看问题的角度和高度,甩我们好几条街。什么是学术前沿知识?这些知识就是当前学者们正在研究的东西。考研的时候老师就是在找学术助理,如果学生A对学界的研究现状和空白区域非常了解,还能主动去发文目前学界的研究存在什么问题,国外相关领域的研究又到了什么水平。而学生B只能死记硬背书上的内容,对社会热点一问三不知。如果你是导师,你选A还是B?结果肯定是显而易见的吧。3.保研学生能确定获得研究生资格的时间,比考研的学生能早一年,这一年的时间,真的可以做很多事情多数高校保研夏令营通常是在大三升大四的暑假,保研的推选、笔试、面试也基本都在9月份到10月份之间举行,很早便能定下结果。而考研则当年12月考,等出来录取名单的时候都第二年五月了,要入学定下导师则要等到七月甚至9月份。这样算下来,保研的学生见到导师的时间,比考研的学生早了接近一年。而且很多保研的学生比考研的学生更加珍惜机会,很早就联系导师,开始做一些科研项目,从基础的查资料做起,很多保研的学生刚入学便能写一篇小论文或者是实质性地参与导师的课题了。而很多考研的学生不大习惯提前联系导师,觉得等入学再联系就行。其实不然,等你入学以后才发现,好导师早就招满学生了。为啥?因为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主动,比你刻苦。你在9月份研究生入学的时候,发现你保研的室友自去年10月份开始就已经帮导师做课题而且自己也发论文了,而你可能还在纠结于选哪个老师。4.考研的学生的确很优秀,但是也有一些很高傲瞧不起别人的,这一点不是很讨喜在读研期间,我们的确发现一些本科就是985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有些瞧不起考研的学生,尤其是双非学校考研上来的学生。5.不论考研保研,只要被录取了,都是一样的起点,就好好努力就行了。研究生毕业的时候我们发现很多双非学校本科毕业的同学甚至比所谓的本硕都是985名校的同学都好读研能否给自己带来巨大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不管你考到了本校、211还是985,都要利用好这几年,让自己的人生在研究生阶段有质的飞跃,不管是知识储备、逻辑思维能力还是学术能力都要有所提升,这研究生读得才不亏。考研不易,祝福认真准备的学子都能考出好成绩;祝愿所有已经考上研究生的同学都能在读研期间有所得。我国高校具有硕士研究生推免资格共计366所,名单如下:这么多高校都有推免资格,那究竟可以推免哪些大学呢?当然推免本校的研究生比例肯定会最高。那是不是都推免到本校呢?那是不可能的,教育部有规定,本校最多只能录取70%的推免名额,艰苦行业也不能超过80%,也就是每年必须有20-30%的学生要推荐到外校。那问题就来了,除了本校,会推免到哪些院校,如果推免的学校还不如自己上的本科院校,岂不心塞? 其实,推免院校在推免时都有一些常规要求,比如政治正确,获得本校的推免资格 、获得毕业证和学位证。 但有些高校还有许多其他条件,只有符合了这些条件,才有可能进入面试。不同的大学推免条件有异。举几个例子吧!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全国重点院校已获得推荐免试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 。要求一、必须是全国重点大学,二、必须是优秀的应届毕业生。浙江大学:全国重点院校有可能获得免试推荐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 东南大学的要求比较苛刻:全国重点大学、重点学科、特色专业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 。限制条件挺多的。 中国人民大学:原则上要求参加国家英语六级考试且成绩达到426分以上 。而中国农业大学的要求,申请者大学英语四级或六级考试成绩须在425分以上。华南理工大学直接规定: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大学英语四级425分以上 。 吉林大学更奇葩,要求被推免者是:国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或国家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为B(不含B-)及以上的学科且外语四级考试成绩达到合格线的应届本科毕业生。通过以上不同学校的规定可以看出,被推免到哪所学校,要根据自身的条件来选择,否则即使被推免,条件不够,恐怕也没机会。
这个问题其实就是:为什么老师都爱要保研的学生而不喜欢考研的学生?因为保研的学生视野开阔+择优录取+先到先得。如果我是导师,也会选择招收一个985、211高校保送上来的,而不用费力再从双非学校选拔学生。保研的学生视野开阔、底子好,而且确定保送成功后就可以协助老师做科研,相当于比考研学生多了接近一年的时间,肯定很吃香,而且我认识的保研学生的确很优秀又有涵养。1.保研学生都是出自一本学校,本身底子就好,而且在本科期间学习成绩好,科研能力也不错为什么说多数保研的学生都很优秀,要么学习成绩好,要么科研能力棒?因为这些具有保研资格的学校都是不错的学校,通常都是985高校和211高校,即使不是211,也都是省属重点大学。这些学校的级别、师资队伍水平、科研实力和学科实力都很强,远远好于普通高校,所以他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也差不了。这些好学校的学生本来就不错。而且,要想获得保研资格,必须有良好的学习成绩,再加上科研成绩、获奖经历和实践经历、学生干部等加分。所以这些学生真的是优中选优。说明这些保研的学生最起码成绩不错,很多还有很多荣誉,在学习成绩、专业视野、实践实习、科研能力等方面都很好。所以很多保研的孩子出身就比一些考研的学生好。也就是说,保研的学生,相对双非学校的学生来说,接收到的教育更好一些,不仅视野开阔、专业成绩好(知识底子好)、综合能力也不错(通常好学校保研加分都很多)。我有个北大的同学,还有个二本学校的同学,俩人同样学习小语种,跟了同一个研究生导师,北大的同学早在入学之前的假期就已经帮助导师翻译了十万字的外文文献,而二本学校的同学读外文文献很吃力,虽然也可以勉强读下来,但是速度很慢,更别指望能够流畅翻译出来了,这就是差距。2.研究生更像是考取科研助手,那么学生本科阶段接触到的前沿知识和视野非常重要,保研学生在这两个方面优势非常明显什么是学术视野?也就是你看待一个学术问题的深度和宽度。比如看到一幅敦煌的飞天壁画,有些同学一直在感叹这幅画到底有多美,而有些同学早就已经去查资料看现在学术界对敦煌壁画的研究到了什么深度、什么广度,如果现在要研究敦煌壁画的话如何将其与习大大的文化自信观点相结合,如何与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相结合……等等,这就是学术视野的差别。笔者本科和硕士都是985高校,但是明显能感觉到那些国内顶尖高校的学生到底有多优秀,他们看问题的角度和高度,甩我们好几条街。什么是学术前沿知识?这些知识就是当前学者们正在研究的东西。考研的时候老师就是在找学术助理,如果学生A对学界的研究现状和空白区域非常了解,还能主动去发文目前学界的研究存在什么问题,国外相关领域的研究又到了什么水平。而学生B只能死记硬背书上的内容,对社会热点一问三不知。如果你是导师,你选A还是B?结果肯定是显而易见的吧。3.保研学生能确定获得研究生资格的时间,比考研的学生能早一年,这一年的时间,真的可以做很多事情多数高校保研夏令营通常是在大三升大四的暑假,保研的推选、笔试、面试也基本都在9月份到10月份之间举行,很早便能定下结果。而考研则当年12月考,等出来录取名单的时候都第二年五月了,要入学定下导师则要等到七月甚至9月份。这样算下来,保研的学生见到导师的时间,比考研的学生早了接近一年。而且很多保研的学生比考研的学生更加珍惜机会,很早就联系导师,开始做一些科研项目,从基础的查资料做起,很多保研的学生刚入学便能写一篇小论文或者是实质性地参与导师的课题了。而很多考研的学生不大习惯提前联系导师,觉得等入学再联系就行。其实不然,等你入学以后才发现,好导师早就招满学生了。为啥?因为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主动,比你刻苦。你在9月份研究生入学的时候,发现你保研的室友自去年10月份开始就已经帮导师做课题而且自己也发论文了,而你可能还在纠结于选哪个老师。4.考研的学生的确很优秀,但是也有一些很高傲瞧不起别人的,这一点不是很讨喜在读研期间,我们的确发现一些本科就是985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有些瞧不起考研的学生,尤其是双非学校考研上来的学生。5.不论考研保研,只要被录取了,都是一样的起点,就好好努力就行了。研究生毕业的时候我们发现很多双非学校本科毕业的同学甚至比所谓的本硕都是985名校的同学都好读研能否给自己带来巨大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不管你考到了本校、211还是985,都要利用好这几年,让自己的人生在研究生阶段有质的飞跃,不管是知识储备、逻辑思维能力还是学术能力都要有所提升,这研究生读得才不亏。考研不易,祝福认真准备的学子都能考出好成绩;祝愿所有已经考上研究生的同学都能在读研期间有所得。
这个问题其实就是:为什么老师都爱要保研的学生而不喜欢考研的学生?因为保研的学生视野开阔+择优录取+先到先得。如果我是导师,也会选择招收一个985、211高校保送上来的,而不用费力再从双非学校选拔学生。保研的学生视野开阔、底子好,而且确定保送成功后就可以协助老师做科研,相当于比考研学生多了接近一年的时间,肯定很吃香,而且我认识的保研学生的确很优秀又有涵养。1.保研学生都是出自一本学校,本身底子就好,而且在本科期间学习成绩好,科研能力也不错为什么说多数保研的学生都很优秀,要么学习成绩好,要么科研能力棒?因为这些具有保研资格的学校都是不错的学校,通常都是985高校和211高校,即使不是211,也都是省属重点大学。这些学校的级别、师资队伍水平、科研实力和学科实力都很强,远远好于普通高校,所以他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也差不了。这些好学校的学生本来就不错。而且,要想获得保研资格,必须有良好的学习成绩,再加上科研成绩、获奖经历和实践经历、学生干部等加分。所以这些学生真的是优中选优。说明这些保研的学生最起码成绩不错,很多还有很多荣誉,在学习成绩、专业视野、实践实习、科研能力等方面都很好。所以很多保研的孩子出身就比一些考研的学生好。也就是说,保研的学生,相对双非学校的学生来说,接收到的教育更好一些,不仅视野开阔、专业成绩好(知识底子好)、综合能力也不错(通常好学校保研加分都很多)。我有个北大的同学,还有个二本学校的同学,俩人同样学习小语种,跟了同一个研究生导师,北大的同学早在入学之前的假期就已经帮助导师翻译了十万字的外文文献,而二本学校的同学读外文文献很吃力,虽然也可以勉强读下来,但是速度很慢,更别指望能够流畅翻译出来了,这就是差距。2.研究生更像是考取科研助手,那么学生本科阶段接触到的前沿知识和视野非常重要,保研学生在这两个方面优势非常明显什么是学术视野?也就是你看待一个学术问题的深度和宽度。比如看到一幅敦煌的飞天壁画,有些同学一直在感叹这幅画到底有多美,而有些同学早就已经去查资料看现在学术界对敦煌壁画的研究到了什么深度、什么广度,如果现在要研究敦煌壁画的话如何将其与习大大的文化自信观点相结合,如何与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相结合……等等,这就是学术视野的差别。笔者本科和硕士都是985高校,但是明显能感觉到那些国内顶尖高校的学生到底有多优秀,他们看问题的角度和高度,甩我们好几条街。什么是学术前沿知识?这些知识就是当前学者们正在研究的东西。考研的时候老师就是在找学术助理,如果学生A对学界的研究现状和空白区域非常了解,还能主动去发文目前学界的研究存在什么问题,国外相关领域的研究又到了什么水平。而学生B只能死记硬背书上的内容,对社会热点一问三不知。如果你是导师,你选A还是B?结果肯定是显而易见的吧。3.保研学生能确定获得研究生资格的时间,比考研的学生能早一年,这一年的时间,真的可以做很多事情多数高校保研夏令营通常是在大三升大四的暑假,保研的推选、笔试、面试也基本都在9月份到10月份之间举行,很早便能定下结果。而考研则当年12月考,等出来录取名单的时候都第二年五月了,要入学定下导师则要等到七月甚至9月份。这样算下来,保研的学生见到导师的时间,比考研的学生早了接近一年。而且很多保研的学生比考研的学生更加珍惜机会,很早就联系导师,开始做一些科研项目,从基础的查资料做起,很多保研的学生刚入学便能写一篇小论文或者是实质性地参与导师的课题了。而很多考研的学生不大习惯提前联系导师,觉得等入学再联系就行。其实不然,等你入学以后才发现,好导师早就招满学生了。为啥?因为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主动,比你刻苦。你在9月份研究生入学的时候,发现你保研的室友自去年10月份开始就已经帮导师做课题而且自己也发论文了,而你可能还在纠结于选哪个老师。4.考研的学生的确很优秀,但是也有一些很高傲瞧不起别人的,这一点不是很讨喜在读研期间,我们的确发现一些本科就是985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有些瞧不起考研的学生,尤其是双非学校考研上来的学生。5.不论考研保研,只要被录取了,都是一样的起点,就好好努力就行了。研究生毕业的时候我们发现很多双非学校本科毕业的同学甚至比所谓的本硕都是985名校的同学都好读研能否给自己带来巨大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不管你考到了本校、211还是985,都要利用好这几年,让自己的人生在研究生阶段有质的飞跃,不管是知识储备、逻辑思维能力还是学术能力都要有所提升,这研究生读得才不亏。考研不易,祝福认真准备的学子都能考出好成绩;祝愿所有已经考上研究生的同学都能在读研期间有所得。我国高校具有硕士研究生推免资格共计366所,名单如下:这么多高校都有推免资格,那究竟可以推免哪些大学呢?当然推免本校的研究生比例肯定会最高。那是不是都推免到本校呢?那是不可能的,教育部有规定,本校最多只能录取70%的推免名额,艰苦行业也不能超过80%,也就是每年必须有20-30%的学生要推荐到外校。那问题就来了,除了本校,会推免到哪些院校,如果推免的学校还不如自己上的本科院校,岂不心塞? 其实,推免院校在推免时都有一些常规要求,比如政治正确,获得本校的推免资格 、获得毕业证和学位证。 但有些高校还有许多其他条件,只有符合了这些条件,才有可能进入面试。不同的大学推免条件有异。举几个例子吧!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全国重点院校已获得推荐免试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 。要求一、必须是全国重点大学,二、必须是优秀的应届毕业生。浙江大学:全国重点院校有可能获得免试推荐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 东南大学的要求比较苛刻:全国重点大学、重点学科、特色专业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 。限制条件挺多的。 中国人民大学:原则上要求参加国家英语六级考试且成绩达到426分以上 。而中国农业大学的要求,申请者大学英语四级或六级考试成绩须在425分以上。华南理工大学直接规定: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大学英语四级425分以上 。 吉林大学更奇葩,要求被推免者是:国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或国家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为B(不含B-)及以上的学科且外语四级考试成绩达到合格线的应届本科毕业生。通过以上不同学校的规定可以看出,被推免到哪所学校,要根据自身的条件来选择,否则即使被推免,条件不够,恐怕也没机会。

5,什么是外校推荐免试生

有很大的区别啊!外校推荐免试生是指有保送资格的学校的保送研究生,有内保和外保两种,内保就直接在本校继续深造,外保则需要学生自行联系目标院校和导师,如果目标院校有意向收该生,则会参加免试生的考试和免试,不必参加全国普通研究生考试,但如果在全国研究生考试中报名,则失去保送资格。简而言之,就是首先你所在的学校具有保送研究生资格。第二,你在被保送的范围之内。具备了这两点,就可以自行联系学校了。之后具体的学校会有不同的要求和安排,可以到官网的研究生院查看或致电研究生招生办(这些网上都能查到了)。
你好,我是去年保送北大的,是否占用母校名额 是看 自己所在本科学校的 规定。推荐免试资格说白了 ,就是给你保送外校的资格,你自己去联系学校。假如你们年级(或者你们系)总共保送10 个人,如果占用母校名额,那你这个保外名额就属于10个人里, 其他9个同学还可以保研;如果不占用母校名额,那你这个保外名额就不属于这10个人。 谢谢

6,免试生是什么意思

免试,是指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不必经过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的初试,直接进入复试;推荐,是指普通高等学校按规定对本校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进行遴选。 00:00 / 01:0470% 快捷键说明 空格: 播放 / 暂停Esc: 退出全屏 ↑: 音量提高10% ↓: 音量降低10% →: 单次快进5秒 ←: 单次快退5秒按住此处可拖拽 不再出现 可在播放器设置中重新打开小窗播放快捷键说明
免试,是指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不必经过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的初试,直接进入复试;推荐,是指普通高等学校按规定对本校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进行遴选。 00:00 / 01:0470% 快捷键说明 空格: 播放 / 暂停Esc: 退出全屏 ↑: 音量提高10% ↓: 音量降低10% →: 单次快进5秒 ←: 单次快退5秒按住此处可拖拽 不再出现 可在播放器设置中重新打开小窗播放快捷键说明
免试,是指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不必经过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的初试,直接进入复试;推荐,是指普通高等学校按规定对本校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进行遴选。 00:00 / 01:0470% 快捷键说明 空格: 播放 / 暂停Esc: 退出全屏 ↑: 音量提高10% ↓: 音量降低10% →: 单次快进5秒 ←: 单次快退5秒按住此处可拖拽 不再出现 可在播放器设置中重新打开小窗播放快捷键说明
免试生一般指保送生,是指中国由某些中等学校推荐保送,经有关普通高等学校考察同意,免予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而直接录取入学的学生。推荐免试生无须参加复试,但在发出对推荐免试生的录取通知书之前需要按要求对推免生进行资格复审,通过者方可被录取,未通过者,将被取消录取资格。1988年国家教育委员会正式颁发《普通高等学校招收保送生的规定》,规定面向全国或大区招收保送生的高等学校由国家教育委员会确定(当年确定为北京大学等52所),其招收数量最多不应超过该校当年招生计划总数的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属高等师范院校本科,可在本地区范围内招收中等或中等师范学校保送的学生,其数量不应超过该校当年招生计划总数的10%。外语学校可向有关外语院校及其他可招收保送生的高等学校外语专业保送一定数量的应届毕业生;可实行保送的中学及中等师范学校,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委员会会同普通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督导机构,根据国家教育委员会的要求,在检查、评估的基础上确定;实行保送的中学及中等师范学校推荐保送学生的比例,原则上分别不应超过该校当年应届毕业生总数的5%和2%。

7,推免生和保研的区别是什么

其实也就是官方说法和民间说法的区别,推免也就是学校推荐免试,校方一般都称推免生,通过校方推免资格后,考生就可以直接参加复试了。而推免生就是我们大部分学生和家长口中的保研了,换了一个更加通俗的说法,意义上也就是保送你考研。推免生,即“推荐免试研究生”,同时也简称“推研”,是指不用参加研究生考试而直接读研的一种情形。保研,顾名思义,就是被保送者不经过笔试、复试等一些程序,通过一个考评形式鉴定学生的学习成绩、综合素质等,在一个允许的范围内,直接由学校保送读研究生。推免生和保研是一样的概念。也就是官方说法和民间说法的区别,推免也就是学校推荐免试,校方一般都称推免生,通过校方推免资格后,考生就可以直接参加复试了。而推免生就是我们大部分学生和家长口中的保研了,换了一个更加通俗的说法,意义上也就是保送你考研。至于推免生的申请条件、申请程序、所需材料及申请时间等均由各招生单位决定。7-9月是推免生申请的黄金时期,请同学们及时关注意向申请院校的官方信息,做好免试生申请的各项准备工作。其实推免生可以在考研考试中直接进入复试,免去参加考研初试环节,并不是成为推免生就一定会被录取。最后能不能被录取,还要看你的自身实力,只有你顺利通过复试才会被录取。

8,推免生是什么意思

推免全称就是推荐免试啊,所以跟以前高考之前的保送差不多的概念,就是每个学校各个专业有一定比例的名额,你成绩排名靠前拿到名额然后自己去联系导师,两边敲定就行了,报名要报,但不用再参加统一考试。 跨校不一定要到学校所在地,如果你们当地报这所学校的人不是非常少的话(比如只有你一个),那这个学校会在你们当地开设考场,一般还是比较方便的。
推免生全称推荐免试研究生,即通常所说的保送生。推免生首先要取得本科所在学校的推免资格(本科学校要有推免资格,学生才能去争取推免名额,一般要求得是专业排名前几名的人。当然学校越好,推免生的名额就越多。),然后要得到接收单位的确认接收(接收单位可为本科学校,也可为外校。但是参加内部推免的人只能报本校,不可报外校。),然后就可以不用参加1月份的全国统考。但是对于推免生是否要参加各个学校复试则不一定。有的学校要求推免生一样要和统考上线的学生一起参加复试,有的学校则不做要求,直接就算录取了。最后要注意的是推免生是占统招名额的。所以统考生在报考时可以留意一下,如果你预备报考的学校已经接收了很多的推免生,那么就意味着留给统考学生的招考名额大幅缩水,竞争难度无形中提高了。 关于考研资讯,文都考研集训营有更多的说明,你可以看一下。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你。

9,考研推免生是什么意思啊

您好,推免生全称推荐免试研究生,即通常所说的保送生。推免生首先要取得本科所在学校的推免资格(本科学校要有推免资格,学生才能去争取推免名额,一般要求得是专业排名前几名的人。当然学校越好,推免生的名额就越多。),然后要得到接收单位的确认接收(接收单位可为本科学校,也可为外校。但是参加内部推免的人只能报本校,不可报外校。),然后就可以不用参加1月份的全国统考。但是对于推免生是否要参加各个学校复试则不一定。有的学校要求推免生一样要和统考上线的学生一起参加复试,有的学校则不做要求,直接就算录取了。最后要注意的是推免生是占统招名额的。所以统考生在报考时可以留意一下,如果你预备报考的学校已经接收了很多的推免生,那么就意味着留给统考学生的招考名额大幅缩水,竞争难度无形中提高了。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你。欢迎向158教育在线知道提问
考研推免生:指研究生招生院校接收(接收是指招生单位对报考本单位的具有免初试资格的考生进行的复试和录取)由普通高等学校推荐(推荐是指普通高等学校按规定对本校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进行遴选,确认其免初试资格并向招生单位推荐。)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赋予其免试(免试是指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不必经过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的初试,直接进入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资格。就是保研,

10,什么是推免生

推免生,全称“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是指可以不用参加研究生考试而直接读研的一种情形。推研按时间排序是:交叉、本系直博、本系直硕、外推、工硕。每年推研的时间为大四上学期9月初到9月末。推免时间一般是每年的9月初开始。报考规定经审定可以开展推免生工作的高等学校,可以推荐该校规定数量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初试,并在规定的日期前直接到报考单位参加复试和办理接收手续。推荐和接收办法由学校(招生单位)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制定。被接收的推免生(包括研究生支教团和农村教育硕士项目的推免生)须在国家规定的报名时间内到报考点办理报名确认手续,亦不得再参加统考。在规定的日期内仍未落实接收招生单位的推免生不再保留推免资格。除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硕士中的项目管理、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体育硕士中的竞赛组织外,其它学术型专业和各专业学位均可接收推免生。
1、推免生是指推荐优秀应届本科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免初试)。2、获得自己就读学校的推免生资格后,可以报考本校或外校研究生,不用参加全国统一的初试,只参加报考学校组织的复试。3、各高校接收推免生都有相应的报名条件和操作办法,具体查看报考学校研究生院官网当年对外公布的接收推免生办法。
推荐 免试
推荐 免试
1、推免生是指推荐优秀应届本科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免初试)。2、获得自己就读学校的推免生资格后,可以报考本校或外校研究生,不用参加全国统一的初试,只参加报考学校组织的复试。3、各高校接收推免生都有相应的报名条件和操作办法,具体查看报考学校研究生院官网当年对外公布的接收推免生办法。
推免生,全称“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是指可以不用参加研究生考试而直接读研的一种情形。推研按时间排序是:交叉、本系直博、本系直硕、外推、工硕。每年推研的时间为大四上学期9月初到9月末。推免时间一般是每年的9月初开始。报考规定经审定可以开展推免生工作的高等学校,可以推荐该校规定数量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初试,并在规定的日期前直接到报考单位参加复试和办理接收手续。推荐和接收办法由学校(招生单位)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制定。被接收的推免生(包括研究生支教团和农村教育硕士项目的推免生)须在国家规定的报名时间内到报考点办理报名确认手续,亦不得再参加统考。在规定的日期内仍未落实接收招生单位的推免生不再保留推免资格。除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硕士中的项目管理、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体育硕士中的竞赛组织外,其它学术型专业和各专业学位均可接收推免生。

11,什么叫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

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是国家针对应届毕业生采取的一项研究生招生措施,推荐免试的学生不用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研究生入学考试直接读研。 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1、本校免试直推。主要面向本校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这在推荐免试名额中占据了大部分。  2、特长生免试直推。有些学校为了招徕或留住特长人才,往往给予特别优惠,免试推荐就读研究生。常见的是体育类和文艺类特长生,但名额非常少,要求很严,还有许多学校没有此类政策。  3、校际间免试直推。教育主管部门为了鼓励高校间学术交流,减少学术近亲繁殖,近几年大力提倡向其它高校免试推荐优秀毕业生。  4、免试推荐、保留入学资格。这类保送生不是马上就去读研,而是保留入学资格一、两年,先按照学校安排去有关部门工作,或作为教育部门选派人员去边远地区支教。
推荐免试研究生,简称“推研”,是指不用参加研究生考试而直接读研的一种情形。推荐免试研究生,应按照国家教育部门就推荐少数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为硕士研究生工作的规定执行,一般有发布保研办法或保研简章、准备和寄送材料、笔试面试、预录取和报名等几个阶段。推研按时间排序是:交叉、本系直博、本系直硕、外推、工硕。推研时间为每年大四上学期9月初到9月末。申请外校,尤其是不推本系的,尽早准备是非常非常必要的。从7,8月开始准备亦不算早,大三下学期就开始联系也是可以的。扩展资料:推研的学生条件:1. 纳入国家普通本科招生计划录取的应届毕业生(不含专升本、第二学士学位、独立学院学生)。2. 具有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和集体主义精神,社会主义信念坚定,社会责任感强,遵纪守法,积极向上,身心健康。3. 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成绩优秀;学术研究兴趣浓厚,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专业能力倾向。4. 诚实守信,学风端正,无任何考试作弊和剽窃他人学术成果记录。5. 品行表现优良,无任何违法违纪受处分记录。6. 对有特殊学术专长或具有突出培养潜质者,经三名以上该校本专业教授联名推荐,经学校推免生遴选工作领导小组严格审查,可不受综合排名限制,但学生有关说明材料和教授推荐信要进行公示。7. 在制定综合评价体系时,可对文艺、体育及社会工作特长等因素予以适当考虑。但具备这些特长者必须参加综合排名,不得单列。参考资料:搜狗百科---推荐免试研究生
还有一种国外高校的免试研究生。免联考mba,又叫免试mba,国际mba,中外合办mba,顾名思义就是无需参加全国mba联考就可报读的一种mba教育方式,分为中外合办mba或者是国际mba,是由国外知名高校在国内独立办学,或选择重点高校联合办学的国际mba项目,如巴黎维莱尔商学院、热舒夫信息技术与管理大学、亚洲城市大学等,在国内教学,同时面对的也就是国内的学员,主要为面试入学,修满学分,前往院校本部参见论文答辩通过即可毕业,颁发海外硕士学位证书。据了解,巴黎维莱尔商学院、热舒夫信息技术与管理大学、亚洲城市大学在南京、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合肥、武汉、济南等地均有授权教学中心,新与成免联考mba。
推荐免试研究生,简称“推研”,是指不用参加研究生考试而直接就读研究生的一种招生形式。  推荐免试研究生,应按照国家教育部门就推荐少数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为硕士研究生工作的规定认真执行,一般有发布保研办法或保研简章、准备和寄送材料、笔试面试、预录取和报名等几个阶段。
由本校推荐过去的,不用参见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直接保研;和考上来的是一样的,只是不用提前准备考研

文章TAG:推荐免试生推荐  免试  和保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