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理健康的标准是怎样

1、充分的安全感;2、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的估价;3、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4、与现实的环境保持接触;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8、适度的情绪表达与控制;9、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条件下,对个人的基本需要作恰当的满足;10、在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较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关于心理健康的定义有很多个版本,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心理健康的衡量标准,身体无病和心理健康以及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即是心理健康。 一般来说,心理健康的人都能够善待自己,善待他人,适应环境,情绪正常,人格和谐。心理健康的人并非没有过多痛苦和烦恼,而是他们能适时地从痛苦和烦恼中解脱出来,积极地寻求改变不利现状的新途径。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米特尔曼提出的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被公认为是“最为经典的标准”:1、充分的安全感;2、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的估价;3、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4、与现实的环境保持接触;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8、适度的情绪表达与控制;9、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条件下,对个人的基本需要作恰当的满足;10、在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较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

心理健康的标准是怎样的

2,怎样保证自己的心理健康

怎样保证自己的心理健康? 健康的含义包括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因此,保持心理健康,营造良好心境是对健康防病大有裨益的。那么,怎样才能保持心理健康呢?      ●保持乐观的情绪。要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的工作。善于在生活中寻找乐趣,即便是干些家务也不应视为负担,而是带着情趣去干,比如做饭,不断尝试新花样,享受烹饪的欢娱。在工作上要不断创造,在进取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断感受成功的乐趣。      ●善于排除不良情绪。遇到不顺心的事,别闷在心里,要善于把心中的烦恼或困惑及时讲出来,使消极情绪得以释放,从而保持愉悦心情总伴你左右。      ●经常帮助别人。助人为乐,是一种高尚美德,其作用不仅使被帮助者感受人间真情,解决一时之难,也使助人者感到助人后的快慰。经常帮助别人,就是使自己常处在一种良好心境中。      ●善待别人,心胸大度。以谅解、宽容、信任、友爱等积极态度与人相处,会得到快乐的情绪体验。尤其是被人误解的时候,要亮出高姿态,待对方晓知真相后更会佩服你,这样宽容,关心别人也有利于营造好心境。      ●要有广泛的爱好。比如收藏、体育、旅游、音乐等,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享受其间的乐趣,既能增长知识,又能广泛交友。在偶遇心境不佳时,这种兴趣活动也能起到化解作用。      ●保持一颗童心。人到了而立之年以后,随年岁的增长,有人便产生了“看破红尘“的感觉,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了,这样不利于心理健康。如果仍保持一颗童心,对任何事物都有一种好奇,不论对知识更新,还是对身心健康都有好处。      ●培养生活中的幽默感。除了严肃、正式的场合外,在同事、朋友乃至家人中,说话时适当地采用幽默语言,对活跃气氛、融洽关系都非常有益,在一阵会心的笑声中,大家心情特别好。      ●学会谐调自己与社会的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要经常调整自己的意识和行为,适应社会的规范,并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适应力,从而减少因此而带来的困惑和压力,保持心理健康。
保持良好的自我意识 为了保持心理健康水平,必须做到自知、自尊和自爱,要正确认识和评论自我价值,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进取,不卑不亢,充满信心的良好状态,去面对现实。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要顺应社会和环境的变化,提高自己的生活适应能力,做到对社会适应自如,能改造环境以适应个体需要,同时也能改造自身以适应环境的要求。做情绪的主人遇事不急不怒,善于摆脱消极情绪的纠缠,保持积极乐观、愉快和悦的心境,能自我控制情绪,充分体验生活的乐趣。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人际交往,多与社会接触,在与人交往中,消除孤独感和封闭心理,从中获得安全感和友谊感,并使自己的生活充满情趣。积极参加劳动实践要保持与现实的联系,争取多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以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和充分显示自我存在的社会价值。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你能做到上述几条,就一定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促进心理健康 。
不贪,不占,不胡思乱想,老老实实做人,扎扎实实干事。

怎样保证自己的心理健康

3,心理健康内容写什么

1、安全感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如果惶惶不可终日,人便会很快衰老。抑郁、焦虑等心理,会引起消化系统功能的失调,甚至会导致病变。2、人际关系中,有正向积极的关系,也有负向消极的关系,而人际关系的协调与否,对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3、人有喜怒哀乐不同的情绪体验。不愉快的情绪必须释放,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但不能发泄过份,否则,既影响自己的生活,又加剧了人际矛盾,于身心健康无益。4、情绪情感激荡、表露而又内隐。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起中学生情感上的激荡。这种动荡的情感有时表露有时内隐。5、要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家庭条件及相应的社会环境来制定生活目标。生活目标的制定既要符合实际,还要留有余地,不要超出自己及家庭经济能力的范围。道家的创始人老子曰:“乐莫大于无忧,富莫大于知足。”6、一个人的才能与兴趣爱好应该对自己有利,对家庭有利,对社会有利。否则只顾得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兴趣,而损害了他人或团体的利益,就会引起人际纠纷,而增添不必要的烦恼。7、当个人的需求能够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愉快感和幸福感。但人的需求往往是无止境的,在法律与道德的规范下,满足个人适当的需求为最佳的选择。8、情绪稳定表明个人的中抠神经系统活动处于相对的平衡状况,反映了中枢神经系统活动的协调。如果一个人的情绪常期不稳定,喜怒无常,是情绪不健康的表现。9、愉快表示人的身心活动的和谐与满意。愉快表示一个人的身心处于积极的健康状态。一个人经常情绪低落,总是愁眉苦脸,心情有苦闷,则可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要注意自我调节。10、人生活在社会中,就要善于与人友好相处,助人为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人的交往活动能反映人的心理健康状态,人与人之间正常的友好的交往不仅是维持心理健康的必备条件,也是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11、人生活在纷繁复杂、变化多端的大千世界里,一生中会遇到多种环境及变化,因此,一个人应当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无论现实环境有什么变化,都将能够适应。心理健康并非是超人的非凡状态,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也不一定在每一个方面都有表现,只要在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12、人生本复杂,只有一个平静的心,不断内省自己的心态、行为,不断改进自身缺点,以无尘之雨洗涤心中的黑暗,才能立足于世。13、心理健康者热爱生活,能深切感受生活的美好和生活中的乐趣,积极憧憬美好的未来。能在生活中充分发挥自己各方面的潜力,不因遇到挫折和失败而对生活失去信心。能正确对待现实困难,及时调整自己的思想方法和行为策略以适应各种不同的社会环境。14、人格亦称个性,人格表现为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心理健康的人有健全的“自我”,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并能对自己进行客观的评价,能对自己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节。15、心理健康的儿童少年,有积极、良好的人际关系。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善于学习他人的长处补己之短,并能用友善、宽容的态度与别人相处。他们在别人面前能做到真诚坦率,从而容易得到别人的信任,并建立起融洽的人际关系。在集体中威望很高,生活充实。16、心理健康的青少年,在乐观、满意等积极情绪体验方面占优势。尽管也会有悲哀、困惑、失败、挫折等消极情绪出现,但不会持续长久,他们能够适当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使之保持相对稳定。17、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的最基本的心理健康条件,良好的智力水平是一切社会人学业成功、事业有成的心理基础。用IQ值来表示。智商≥90为正常,上不封顶,<70为智力落后。智力不正常的人心理不可能健康,但是IQ不能说明一个人的成就,IQ高也不能保证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内容写什么

4,关于心理健康知识的内容有哪些

1、心理健康是人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认知合理、情绪稳定、 行为适当、人际和谐、适应变化的一种完好状态。心理健康事关个体的幸福,家庭的和睦,社会的和谐。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2、人际关系中,有正向积极的关系,也有负向消极的关系,而人际关系的协调与否,对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3、运动是健康生活方式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心理健康也有帮助和益处。运动尤其是有氧运动时,大脑释放的化学物质内啡肽又称快乐激素,不仅具有止痛的效果,还是天然的抗抑郁药。4、情绪情感激荡、表露而又内隐。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起中学生情感上的激荡。这种动荡的情感有时表露有时内隐。5、要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家庭条件及相应的社会环境来制定生活目标。生活目标的制定既要符合实际,还要留有余地,不要超出自己及家庭经济能力的范围。道家的创始人老子曰:“乐莫大于无忧,富莫大于知足。”6、一个人的才能与兴趣爱好应该对自己有利,对家庭有利,对社会有利。否则只顾得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兴趣,而损害了他人或团体的利益,就会引起人际纠纷,而增添不必要的烦恼。7、当个人的需求能够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愉快感和幸福感。但人的需求往往是无止境的,在法律与道德的规范下,满足个人适当的需求为最佳的选择。8、情绪稳定表明个人的中抠神经系统活动处于相对的平衡状况,反映了中枢神经系统活动的协调。如果一个人的情绪常期不稳定,喜怒无常,是情绪不健康的表现。9、愉快表示人的身心活动的和谐与满意。愉快表示一个人的身心处于积极的健康状态。一个人经常情绪低落,总是愁眉苦脸,心情有苦闷,则可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要注意自我调节。10、人生活在社会中,就要善于与人友好相处,助人为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人的交往活动能反映人的心理健康状态,人与人之间正常的友好的交往不仅是维持心理健康的必备条件,也是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11、人生活在纷繁复杂、变化多端的大千世界里,一生中会遇到多种环境及变化,因此,一个人应当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无论现实环境有什么变化,都将能够适应。心理健康并非是超人的非凡状态,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也不一定在每一个方面都有表现,只要在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12、人生本复杂,只有一个平静的心,不断内省自己的心态、行为,不断改进自身缺点,以无尘之雨洗涤心中的黑暗,才能立足于世。13、心理健康者热爱生活,能深切感受生活的美好和生活中的乐趣,积极憧憬美好的未来。能在生活中充分发挥自己各方面的潜力,不因遇到挫折和失败而对生活失去信心。能正确对待现实困难,及时调整自己的思想方法和行为策略以适应各种不同的社会环境。14、人格亦称个性,人格表现为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心理健康的人有健全的“自我”,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并能对自己进行客观的评价,能对自己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节。15、心理健康的儿童少年,有积极、良好的人际关系。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善于学习他人的长处补己之短,并能用友善、宽容的态度与别人相处。他们在别人面前能做到真诚坦率,从而容易得到别人的信任,并建立起融洽的人际关系。在集体中威望很高,生活充实。16、心理健康的青少年,在乐观、满意等积极情绪体验方面占优势。尽管也会有悲哀、困惑、失败、挫折等消极情绪出现,但不会持续长久,他们能够适当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使之保持相对稳定。17、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的最基本的心理健康条件,良好的智力水平是一切社会人学业成功、事业有成的心理基础。用IQ值来表示。智商≥90为正常,上不封顶,<70为智力落后。智力不正常的人心理不可能健康,但是IQ不能说明一个人的成就,IQ高也不能保证心理健康。18、人有喜怒哀乐不同的情绪体验。不愉快的情绪必须释放,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但不能发泄过份,否则,既影响自己的生活,又加剧了人际矛盾,于身心健康无益。19、睡眠质量是心身健康的综合表现。常见的睡眠问题包括入睡困难、早醒、夜间醒后难以入睡、经常噩梦等。睡眠不良提示着存在心理问题或生理问题,是心身健康不可忽视的警示信号。

5,如何能够成为一个专业的心理医生

努力认真的带着兴趣去做,就像探索大自然一样,相信自己,不断激发自心能量一定可以做很好
心理咨询师 心理咨询师的职业概念 心理咨询师是指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心理咨询的技术与方法,帮助求助者解除心理问题的专业人员。 目前,心理健康问题是影响危害人民身心健康和增加社会不安定的因素之一。因此,建立一支职业化的高素质、高水平的心理咨询专业人员队伍,为全社会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满足社会大众的心理健康需求势在必行。已经或准备从事心理咨询师职业的人员,都应经过专门的职业培训,通过参加鉴定获得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后方可从事心理咨询活动。 心理咨询师职业等级 心理咨询师职业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分为心理咨询师三级、心理咨询师二级和心理咨询师一级三个等级。 心理咨询师申报条件 1、心理咨询员(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 (2)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专业大专学历,经心理咨询师三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3)具有其他专业本科以上学历,经心理咨询师三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心理咨询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专业博士学位。 (2)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专业硕士学位,经心理咨询师二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3)取得心理咨询师三级职业资格证书,连续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满3年,经心理咨询师二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者。 (4)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业任职资格,经心理咨询师二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连续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满3年。 心理咨询师证书 行业特点:目前心理咨询师已经不再仅仅是一个属于医疗领域的职位,与其相关的很多行业的人士也都开始学习和关注心理咨询师的项目。据统计,在全国4000多名学员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占1/5以上;医疗、卫生人员占2/5;高收入人群,比如财务、律师、企业高层管理者等占1/5;其他人群占1/5。 持证前景:由于心理咨询行业的日趋成熟,从事该行业的人员近两年也在逐步增加,并呈现逐渐转热的现象。相关部门的数据显示,目前需要设置心理咨询师岗位的行业系统主要集中在教育、医疗、社区、机关、企业、司法等领域。 认可度:从用人单位来说,许多企业已经将心理咨询纳入了企业培训的范畴。特别是随着企业的发展,公司内部管理人员和特殊岗位人员对心理咨询师都很认可。例如企业的人力资源工作者、公司管理者等,都肩负着为企业选拔、培训出对企业经营起重要作用的员工,最终让他们能为企业经营出力。可见具备心理咨询知识、技巧等能力是必要的。参加培训的考生有的为了将来专门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有的为了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同时帮助周围的亲人、朋友;有的是为了巩固现有职位或为自己多一个职业选择。 适合人群:第一类是医院的医护人员,他们需要给病人提供心理健康方面的辅导和诊治;第二类是学校的教师,他们肩负着培养国家人才的重任,需要提高学生全方位能力;第三类是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员;第四类是司法系统相关工作人员、心理学爱好者、社会工作者和已经或正在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非专业人士等都需要考虑参加心理咨询鉴定考试。另外,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如果能够取得一门国家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相对于没有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而言在人才市场上会有较大的优势。 透视培训:辨别真伪有招数 培训状况:目前,心理咨询师的考证辅导机构也是比较多的,特别是不仅有面授的培训,还有通过网络的授课。 如何选择:看培训机构的可信度、培训机构的专业实力如何、办学资质是否强大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来说,培训机构所依赖的专业背景越强大、团队实力越雄厚,机构的可信度就越高,这样培训才能有基础保障。看教学、看服务。培训机构师资水平的高低、课程设置的合理与否、教学模式的实用性如何,比如传统面授或适合自己的科学培训模式---基础知识网上学习、操作技能面授辅导;案例分析、实战演练、观摩见习等相结合的立体培训;组织结构严密与否、服务全面周到与否,都直接影响到培训质量。培训的后续服务,即培训的附加价值如何?很多培训机构在学员参加完职业资格培训和考试后,就与学员"一刀两断"了,而作为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是需要不断汲取新知识,不断接受督导,不断成长的,这就需要有机构能够提供给学员继续教育服务。

6,如何拥有健康的心理

必须做到自知、自尊和自爱,要正确认识和评论自我价值,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进取,不卑不亢,充满信心的良好状态,去面对现实。 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要顺应社会和环境的变化,提高自己的生活适应能力,做到对社会适应自如,能改造环境以适应个体需要,同时也能改造自身以适应环境的要求。 保持积极乐观、愉快和悦的心境,能自我控制情结,充分体验生活的乐趣。 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人际交往,多与社会接触,在与人交往中,消除孤独感和封闭心理,从中获得安全感和友谊感,并使自己的生活充满情趣。 积极参加劳动实践要保持与现实的联系,争取多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以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和充分显示自我存在的社会价值。
你要心胸豁达开朗,多交朋友,健康游戏,兴趣广泛,就能拥有健康的心理。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 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人的发展中既包括身体的、生理的发展,也包括心理的发展。可见在学生整体素质中,心理素质本身占有重要地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优良的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是有效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进行智力开发的前提;是引导学生正确交往、合作成功的重要手段;是增进学生掌握劳动技能的保证;是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必备条件。因此素质教育应包括旨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 现在,人们已逐渐达成了这样一种共识,即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宪章》就开宗明义地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态,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适应上健全安好的状态。"这表明人的健康不仅要重视生理健康,而且更要重视心理健康。这对我们从事教育的教师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现在,我们面对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由于社会的不良影响和家庭的影响,学校教育的失误,导致他们中的部分人程度不同地存在学习困难、情绪不稳、孤独胆小、惧怕挫折、缺乏毅力,进而身上存在着懒惰、怯懦、自私等缺点。如果学生的这些缺点不能正确引导的话,他们的主体性就不能更好地得以发挥。 人类已经步入二十一世纪,社会竞争也更加激烈。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承受各种挫折和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也就是必须具有国际竞争力,且极具创造力。而健康的心理是人发展的中枢枢纽,是为人一生不断进取、不断探索的催化剂。 心理地健康教育光靠专家和一部分老师远不能达到提高全体学生心理素质的要求,必须面向全体,全员参与。 一、研究的目的与具体目标 心理健康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通过研讨我们要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和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建构学生健康的心理。 根据授课内容的不同我们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学会自我控制,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精神。 2、学会正确的认知自己,树立 "我能行"的自信心。 3、学会自我激励,了解兴趣的来源及其产生的神奇效果。 4、学会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他人,了解一些评价他人的技巧。 5、学会和谐地与人沟通,尊重他人,助人为乐,培养良好的个性。 6、学会调节自己的心境,摆脱烦恼和焦虑,保持乐观的情绪。 二、设计研究方案 1、 全体动员,全员参与。学校要求每一位班主任老师针对自己班学生所存在的问题,有目的性地选择教材内容,开展组内研究。 2、 根据年龄段,选择切入点。由于学生的年龄段不同,面对的心理问题也就各个相同。 三、进行教学研究,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研讨,我们达到了这样一种共识:心理健康课不是语文课,更不是思想品德课,绝不能仅仅满是于让学生了解一些心理学的知识,懂得一些道理,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参与,主动讨论,扮演角色,体验情感促进他们的心理发展。 可以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l、轻松自然的导入,创设温馨的课堂气氛 温馨的课堂气氛是使学生愉快地参加知识的形成过程,充分享受获取知识乐趣的心理条件,也是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良好环境。因此,教师的导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发学生的思考 小学生的思维具有形象性的特点,因而生动有趣的故事最能牢牢地吸引学生、启发学生的思考。根据这一特点,在心理健康教育中采用故事法。 3、激烈地争论,在雄辩中明理 小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是非评价极其不稳定,老师创设情景恰到好处地引起争论,可帮助学生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讨论中明辨道理。 5、小品与实例相结合,使学生转变观念,接受心理训练 小品表演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特别是心理健康导向课中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更适合学生表演,而每一个小故事中都包含着一个深刻的哲理。它使学生在愉悦的故事情境中明白了道理,转变了观念,接受了心理训练。 6、引导反思,纠正自我,寻求新知 心理健康课对于教师来讲是倾听、是引导;对学生来讲是倾诉、是交流。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说心里话、宣泄情绪、情感的机会和场所。在感知、体验、明理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过去的行为和经历进行反思、检查、评价,从而调整自我,寻求新知,使问题得到补步的解决。 7、捕捉教育时机,弥补缺失的爱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拔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们讲的话发生共鸣,我们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可见,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善于捕捉教育时机,随时让自己的心对准孩子的心弦,才能真正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8、精心设计的结束语,升华、启思、充满激励 精彩的结束语不仅仅是对全文内容的总结升华,更是对学生寄予的无限期望与启迪。常用的有以下四种形式: ①总结式;②期望式;③启发式;④祝福式; 四、总结与讨论 通过研究我们认为,心理健康课应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感知、体验、明理、反思、迁移、运用的过程,并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要体现以下六条基本原则: 1、平等性原则。我们要求老师在课上与学生平等交往,既是老师,更是朋友,这是上好心理课的关键。 心理健康课对于教师来讲是倾听、是引导;对学生来讲是倾诉、是交流。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说心里话、宣泄情绪、情感的机会和场所。在感知、体验、明理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过去的行为和经历进行反思、检查、评价,从而调整自我,寻求新知,使问题得到补步的解决。 2、尊重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尊重学生的言行,呵护学生的人格。 3、鼓励性原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敞开心扉,吐露心声,坦白观点。 4、参与性原则。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心理训练全过程。 5、目的性原则。心理训练目标一定要根据学生原有的心理水平,学生原有心理水平高,教师的教学目标就可以随之提高,反之亦然。 6、娱乐性原则。心理训练应在学生愉快的活动中操作,只有产生快愉快的体验,才能达到训练目地。 因此,只有融心理健康教育于轻松自然的导入,生动有趣的故事,引人入胜的画面,紧张激烈的竞赛,积极参与的小品表演,热烈的讨论,形象的练习,及时的反馈之中,才能达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我校第一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已结束,通过本阶段的工作我们发现:全校同学普遍增强了自信心,学生们参与活动的热情提高了。"我很笨","我不行"的想法逐渐被"我最棒","我能行"所取代。心理健康教育还融洽了师生关系,在相互理解、尊重的基础上,实现了学生生动、活泼、健康的发展。

文章TAG:心理健康管理心理  心理健康  健康  
下一篇